1、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探測環境保護 專項規劃專項規劃 (2012018 8- -20203030) 2012018 8 年年 9 9 月月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探測環境保護 專項規劃專項規劃 (文本文本)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文本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文本文本目錄目錄 第一章第一章 總總 則則 . 1 第二章第二章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 . 2 第三章第三章 規劃控制要求規劃控制要求 . 5 第四章第四章 規劃實施要求規劃實施要求 . 6 第五章第五
2、章 附則附則 . 7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文本 1 第一章第一章 總總 則則 第第1條條 規劃背景規劃背景 隨著如皋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在氣象探測環境附近新建建筑物、構筑物較多,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需進行遷移。為了切實保障氣象探測環境,保證設施穩定運行和氣象預報服務工作正常開展, 充分發揮氣象事業積極作用, 依據有關法律、 法規、標準和規范,結合如皋市實際情況,編制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 第第2條條 規劃規劃原則原則 1、氣象站探測環境須長期穩定; 2、氣象站探測環境控制標準化、規范化、嚴格化; 3、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與控制范圍界定清晰
3、,實現線界落地; 4、在保護氣象臺站觀測環境的同時,應與城市建設協調發展。 第第3條條 規劃依據規劃依據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2008)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2016 年修訂) ; 3、 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 (2016 年修訂) ; 4、 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辦法 (中國氣象局第 7 號令) ; 5、 江蘇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 (2017 年 6 月修訂) ; 6、中國氣象局、建設部關于加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通知(氣發(2004)247 號) ; 7、 江蘇省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辦法 ; 8、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范地面氣象觀測站 (GB31221-
4、2014); 9、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指南 ; 10、 江蘇省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 (2011 版) ;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文本 2 11、 如皋市城市總體規劃 (2013-2030) (2017 年修改) ; 12、國家及江蘇省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標準。 第第4條條 規劃保護規劃保護對象對象 本規劃保護對象為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具體位置、經緯度及類別詳見下表。 表 1-1:保護對象情況一覽表 站名 氣象探測設施 所在地 經度 緯度 觀測場(站臺)黃海高程 臺站類別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 氣象觀測站 城南街道張八里社區 東經 120度 37 分 北緯 32度 23
5、分 8.0 米 國家基本站 第第5條條 規劃年限規劃年限 本次規劃年限為 2018-2030 年。 第第6條條 規劃規劃范圍范圍 以氣象觀測站為中心,半徑 3 公里范圍內。 第二章第二章 氣象探測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環境保護 第第7條條 氣象探測環境的定義氣象探測環境的定義 本規劃所稱氣象探測環境, 是指為避開各種干擾保證氣象探測設施準確獲得氣象探測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離構成的環境空間。 第第8條條 氣象探測環境的總體要求氣象探測環境的總體要求 1、國家依法保護氣象探測環境,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的義務。 2 、氣象站四周應當開闊,保持氣流暢通。 3、禁止實施下列危害氣象設施的行為: (
6、1)侵占、損毀、擅自移動氣象設施或者侵占氣象設施用地; (2)在氣象設施周邊進行危及氣象設施安全的爆破、鉆探、采石、挖砂、取土等活動;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文本 3 (3)擠占、干擾依法設立的氣象無線電臺(站) 、頻率; (4)設置影響大型氣象專用技術裝備使用功能的干擾源; (5)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其他危害氣象設施的行為。 4、禁止下列危害氣象探測環境的行為: (1)在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設置障礙物、進行爆破和采石; (2)在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設置影響氣象探測設施工作效能的高頻電磁輻射裝置; (3) 在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從事其他影響氣象探測的
7、行為。 5、國家基本氣象站周圍的建(構)筑物、作物、樹木等障礙物和其他對氣象探測有影響的各種源體, 與氣象觀測場圍欄必須保持一定距離; 表 2-1: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標準(長度單位:米) 內內 容容 保護標準保護標準 與障礙物 距離 成排 障礙物高度的 10 倍或障礙物遮擋仰角5.71 度 孤立 障礙物高度的 8 倍或障礙物遮擋仰角7.13 度 日照觀測項目 在日出、日落方向障礙物的高度角5 度; 與鐵路路基距離 200 米 與公路路基距離 50 米 與大型水體距離 100 米 與作物、樹木距離 觀測場四周 10 米范圍內不得種植高于 1 米的作物、 樹木。對氣象探測有影響的各
8、種源體,與觀測場圍欄的距離必須大于 500 米。 四周障礙物 不得遮擋儀器感應面 6、觀測場最多風的上風向 90范圍內的 5000m,其他方向2000m,在此范圍內不宜規劃工礦區、不宜建設易產生煙幕等污染大氣的設施。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文本 4 7、在觀測場 1000m 范圍內不應實施爆破、鉆探、挖沙、取土等危及地面氣象觀測場安全的活動。 8、在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不得批準或進行不符合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標準的建設或其他活動。 確需進行此類活動的, 規劃、 建設、土地、無線電管理等有關部門和建設單位必須征得氣象主管機構同意。 9、氣象臺站站址應當保持長期穩定,至少保持 30
9、 年穩定不變,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擅自遷移氣象臺站。 10、在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違法批準占用土地的,或者非法占用土地新建建筑物或者其他設施的,依照城鄉規劃、土地管理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罰。 第第9條條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 根據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辦法 ,確定以如皋國家基本氣象觀測站為基準點,半徑 1 公里范圍內為探測環境保護區,半徑 13 公里范圍為基本保護區。 第第10條條 探測探測環境環境保護區保護區保護保護內容內容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內有觀測場 1 處,位于氣象站南部,尺寸為東西 25 米南北 25 米。觀測場探測環境保護區保護內容如下: (1)控制區內的
10、障礙物任一點的高度距離比小于 1/10; (2)控制區內的障礙物與觀測場圍欄最近距離不小于 50m; (3)在日出日落方向范圍內(此范圍不受控制區限制) ,障礙物遮擋仰角不大于 5; (4)觀測場圍欄與鐵路路基距離200 米,與公路路基距離50 米,與大型水體距離100 米,與垃圾場、排污口等其他影響源500 米;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文本 5 5.71 5 10 米 100 米 114.3 米 20 米 200 米 228.6 米 30 米 300 米 342.9 米 40 米 400 米 457.2 米 50 米 500 米 571.5 米 60 米 600 米 685
11、.8 米 70 米 700 米 800.1 米 80 米 800 米 914.4 米 90 米 900 米 1028.7 米 100 米 1000 米 1143.0 米 仰 角 控 制 距 離 控 制 高 度 (5)在觀測場 1000m 范圍內不應實施爆破、鉆探、采石、挖沙、取土等危及地面氣象觀測場安全的活動; (6)在上述保護范圍內,障礙物高度控制應按照控制圖執行,在日出方向和日落方向保護范圍不受 1000 米距離的限制。 第第11條條 基本基本保護保護區區保護保護內容內容 觀測場最多風向的上風方向 90范圍內 5000 米、 其他方向 2000 米,在此范圍內不宜規劃工礦區,不宜建設易產生
12、煙霧等污染大氣的設施。 第三章第三章 規劃控制要求規劃控制要求 第第12條條 總體控制要求總體控制要求 觀測站周邊建筑控制按照成排建筑控制, 孤立建筑則需報氣象主管部門審批。 第第13條條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觀建筑物如皋國家基本氣象觀建筑物限高要求限高要求 根據國家基本氣象站要求規劃范圍內建筑物控制高度與各種仰角的控制距離詳見下表: 表 3-1:控制距離與各種仰角的控制高度 5.71 5 10 米 100 米 114.3 米 20 米 200 米 228.6 米 30 米 300 米 342.9 米 40 米 400 米 457.2 米 50 米 500 米 571.5 米 60 米 600 米
13、 685.8 米 70 米 700 米 800.1 米 80 米 800 米 914.4 米 90 米 900 米 1028.7 米 100 米 1000 米 1143.0 米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文本 6 第四章第四章 規規劃劃實施要求實施要求 第第14條條 氣象部門和氣象部門和相關相關部門的職責部門的職責 1、 如皋市氣象局在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同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的保護工作。 2、在氣象探測設施周圍進行建設、生產、植物種植、爆破、采石、焚燒等活動行為,應符合氣象探測設施環境保護的要求,并由氣象主管部門聯合規劃、城建、環保等相關部門
14、聯合監管。 3、現存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不符的建筑物、構筑物、干擾源等,氣象主管部門應當進行探測環境影響評估,并根據實際情況,會同規劃、建設等有關部門按照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提出治理方案,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并組織實施;產權單位或使用單位應當按照治理方案,對其進行整改到位。 4、對規劃設計要點與氣象探測設施環境保護要求不符,且尚未建設完成的地塊,規劃、建設主管部門應要求建筑物的產權單位或使用單位按照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對規劃設計要點或者地塊建設方案進行修改。 5、 對已經編制的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不符的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建設主管部門應會同氣象主管部門進行探測環境影響評估,按照
15、評估結論對規劃相關內容進行調整。 6、對現存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不符的樹木等園林綠化障礙物,相關部門應當按照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對其進行定期修剪或遷移。 7、各類氣象站周邊新增的生產活動,環境保護部門應按照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對各類影響源體及生產活動進行監管,對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不符的各類污染源體及生產活動, 環境保護部門應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文本 7 當要求其進行整改或搬遷。 第第15條條 規劃實施的建議和措施規劃實施的建議和措施 1、 本次規劃確定的范圍內用地在建設前必須將本次規劃提出的探測環境要求作為項目設計的依據之一。 2、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的保護應加以重
16、視和政策扶持,將探測環境的保護予以量化,落到實處。 3、為使本規劃能順利實施,市級各職能部門要加強合作和協調,共同推進國家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保護的規范化建設。 4、本規劃由如皋市氣象局組織編制,報如皋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相關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 第五章第五章 附附則則 第第16條條 本規劃的成果由規劃文本、圖集、規劃說明書三部分組成,規劃文本和規劃圖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第17條條 本規劃解釋權屬如皋市氣象局或其授權部門。 第第18條條 本規劃經法定程序上報批準之日起生效。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文本 8 相關術語解釋相關術語解釋
17、 “障礙物”是指建筑、作物、樹木等影響觀測場氣流通暢或探測資料代表性、準確性的物體。 “孤立”障礙物是指在觀測場圍欄距障礙物最近點,向障礙物方向看去,與鄰近物體的橫向距離30 米的單個物體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擋角度22.5的障礙物。 “成排”障礙物是指在觀測場圍欄距障礙物最近點,向障礙物方向看去,單個物體或 2 個單個物體的橫向距離30 米的集合物體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擋角度22.5的障礙物。 “障礙物高度的倍數” 是指觀測場圍欄距障礙物最近點的距離與障礙物最高點超出觀測場地面的高度的比值。 “大型水體距離”是指水庫、湖泊、河海等水體的歷史最高水位距觀測場圍欄的水平距離。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如皋國
18、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圖紙圖紙目錄目錄 1、區位圖區位圖 2、綜合現狀圖綜合現狀圖 3、障礙物、障礙物仰角分析圖仰角分析圖 4、保護范圍土地利用規劃圖保護范圍土地利用規劃圖 5、探測、探測環境保護控制圖環境保護控制圖 6、地塊、地塊分區高度控制圖分區高度控制圖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探測環境保護 專項規劃專項規劃 (說明書說明書)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說明書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說明書說明書目錄目錄 第一章第一章 城市概況城市概況 . 1 一、 地理位置 .
19、1 二、 社會經濟概況 . 1 三、 自然條件 . 3 四、 相關規劃解讀 . 3 第二章第二章 項目概況項目概況 . 5 一、 規劃背景 . 5 二、 保護對象 . 5 三、 規劃技術路線 . 6 第三章第三章 規劃依據和標準規劃依據和標準 . 8 一、 指導思想 . 8 二、 規劃原則 . 8 三、 規劃依據 . 8 四、 環境保護標準 . 9 第四章第四章 如皋站基本情況如皋站基本情況 . 11 一、 概況 . 11 二、 周邊現狀 . 13 三、 現狀障礙物分析 . 13 四、 規劃建設情況 . 14 五、 現狀分析與評價 . 15 第五章第五章 規劃控制內容規劃控制內容 . 16 一
20、、 氣象探測環境的定義 . 16 二、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和標準 . 16 三、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觀建筑物限高要求 . 17 四、 與現有規劃高度控制的校核 . 18 第六章第六章 規劃實施規劃實施 . 19 一、 氣象部門和相關部門的職責 . 19 二、 規劃實施的建議和措施 . 20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說明書 1 第一章第一章 城市城市概況概況 一、一、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如皋地處江蘇省中部東側, 長江三角洲北翼, 位于北緯32-3230,東經 120-12050,南臨長江,與張家港市隔江相望,北與海安市、東與如東縣、東南與通州區毗鄰,西南及西界與靖江市、泰興市接壤
21、。境內長江、如泰運河、如海運河、通揚運河、焦港河等縱橫交織,204 國道、沈海高速公路、滬陜高速公路、啟揚高速公路和寧啟鐵路貫穿東西南北。 二、二、 社會經濟社會經濟概況概況 1、概況 2017 年末如皋市全市常住人口 124.74 萬人,其中,城鎮人口達到 73.45 萬人,增長 3.0,城鎮化率 58.9,同比提高 1.8 個百分點。年末戶籍人口 142.55 萬人,同比減少 1.13 萬人。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 8.77,人口死亡率 9.45,人口自然增長率-0.68。 2、經濟規模 2017 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1025.80 億元,增長 8.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82149 元,
22、增長 8.4%。第一產業增加值 66.05 億元,增長 3.1%;第二產業增加值 492.30 億元,增長 8.2%,其中工業增加值 413.89 億元, 增長 8.0%; 第三產業增加值 467.45 億元, 增長 9.1%。三次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為 6.4:48.0:45.6,三產比重同比提高 0.6 個百分點。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101.7,即物價總水平比上年增長1.7%,低于全國 0.1 個百分點,與省、南通市持平。其中,交通和通信類價格略有下降,其它均有不同程度上漲。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說明書 2 3、環境保護 全市環境質量保持穩定。 全市空氣各項指標均符合
23、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全年空氣污染指數達到良好以上的天數達 270 天,占全年天數的 74.0%。全市主要河流水質基本符合相應功能區水質標準,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 100%。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2.6 分貝,交通干線噪聲加權平均等效聲級為 63.8 分貝,符合國家環境噪聲質量標準。 4、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17 年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9918 元, 增長 9.1%; 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 22690 元, 增長 4.0%。年末全市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 56.5 平方米。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463 元,增長 9.4%;人均生活消
24、費支出 13649 元,增長 9.0%。年末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 63 平方米。 2017 年年末全市擁有各類養老機構 22 家,總床位數 6268 張;年末全市農村擁有敬老院 14 家,床位 3228 張。在全市農村 4902 名五保對象中,有 1225 人實行了集中供養。全年婚姻登記 14177 對。 2017 年年末全市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人數 16.3672 萬人,比上年增加0.1744萬人; 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5.701萬人,比上年增加 4.8932 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 13.8331 萬人,比上年增加 0.1723 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 4385 人,城鎮登
25、記失業率 1.87%。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說明書 3 三、三、 自然條件自然條件 1、氣溫 歷年平均氣溫 15.1(1981-2010 年),最冷月(1 月)平均氣溫 2.4,最熱月(7 月)平均氣溫 27.2,極端最高氣溫 38.0,極端最低氣溫-13.4。 2、日照 歷年平均日照時數為 1931.8 小時,最多年為 2175.9 小時,最少年為 1681.1 小時;2 月為歷年平均日照最少月,為 128.0 小時;日照最多月為 8 月份,歷年平均為 198.3 小時。 3、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為 1047.5 毫米。主要集中在 6-9 月份。多年平均降水日數(即0.1
26、毫米)為 46.5。其地域分布。歷年來年降水量最多為 1505.4 毫米(1991 年),最少為 733.5 毫米(1994 年)。 4、災害性天氣 影響本區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有 春季:寒潮、連陰雨、大風、晚霜凍、大霧、龍卷、冰雹; 夏季:臺風、暴雨、冰雹、龍卷、雷電、大風、高溫、干旱; 秋季:連陰雨、臺風、早霜凍、大霧、寒潮、夏秋連旱; 冬季:大雪、大風、低溫、冰凍、大霧。 四、四、 相關規劃解讀相關規劃解讀 如皋如皋市城市總體規劃(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013 3- -20302030)(20172017 年修改)年修改) 1、城市性質 如皋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2017
27、年修改)中提出如皋市為歷史文化名城、 現代化生態宜居城市和長三角北翼先進產業基地。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說明書 4 2、規劃期限 近期為 2013-2020 年;遠期為 2021-2030 年。 3、規劃范圍 規劃區范圍:如皋市域,總面積 1576.22 平方公里(其中長江水域面積 22.12 平方公里)。 中心城區范圍:由如城街道、城北街道和城南街道行政界線圍合的范圍,面積約 344.56 平方公里。 舊城區范圍:東至萬壽路、南至福壽路、西至益壽路、北至如泰運河,面積約 4.68 平方公里。 4、人口規模 根據產業發展需求,順應外出人口回流和外來人口增加趨勢,提高人口素質
28、,改善人口結構,規劃市域總人口近期(2020 年)153 萬人,遠期(2030 年)165 萬人,規劃至 2020 年,中心城區人口 50 萬,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為 5574 公頃;遠期至 2030 年,中心城區人口為68 萬,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為 7478 公頃。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說明書 5 第二章第二章 項目概況項目概況 一、一、 規劃背景規劃背景 為了保護氣象探測環境,保證氣象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確保獲取的氣象探測資料具有代表性、準確性、比較性和連續性,為應對氣候變化和氣象防災減災提供準確的科學依據, 為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9、迫切需要通過編制專項規劃,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開展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工作。 隨著如皋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出現了在氣象探測環境(氣象地面觀測場)附近違規新建建筑物、構筑物或道路等影響和破壞氣象探測環境的現象。氣象探測工作是整個氣象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為了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依法保護氣象探測環境,保證氣象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確保獲取的氣象探測資料具有代表性、準確性、比較性和連續性,有效發揮氣象工作為全市經濟建設、防災減災和為人民生產生活服務的積極作用,促進如皋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江蘇省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辦法 對氣象探
30、測環境保護要求,特制訂本次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二、二、 保護保護對象對象 本規劃保護對象為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具體位置、經緯度及類別詳見下表。 表 1-1:保護對象情況一覽表 站名 氣象探測設施 所在地 經度 緯度 觀測場(站臺)黃海高程 臺站類別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 氣象觀測站 城南街道張八里社區 東經 120度 37 分 北緯 32度 23 分 8.0 米 國家基本站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說明書 6 圖 1-1:如皋國家基本站位置 三、三、 規劃規劃技術路線技術路線 開展本專項規劃, 一方面需要落實氣象部門對氣象探測設施的相關專業技術要求和規定;另
31、一方面,也需要依據并有效銜接已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等各項城市規劃。 (一)根據氣象臺站類別和承擔的氣象探測任務,明確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 (二)結合氣象臺站周圍地形特征,明確氣象臺站探測環境保護范圍; (三)依據氣象臺站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地形特征,對保護范圍進行詳細分區,明確各分區的土地使用性質和具體規劃控制高度要求,明確保護范圍內未來鐵路、公路、源體等的具體規劃控制要求;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說明書 7 (四)針對實施規劃有關的各類主體、各個環節,從強化規劃意識、規范項目管理、加強實施監督等方面提出實施保障措施。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說
32、明書 8 第三章第三章 規劃規劃依據和標準依據和標準 一、一、 指導思想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指導,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需求,以氣象法為準繩,按照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技術要求,加大執法力度,力保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處于優良狀態, 保證氣象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確保獲取的氣象探測信息具有代表性、準確性、比較性,提高天氣、氣候變化的監測能力,提高氣象預報準確率和氣象服務水平,為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 二、二、 規劃原則規劃原則 1、氣象站探測環境須長期穩定; 2、氣象站探測環境控制標準化、規范化、嚴格化; 3、
33、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與控制范圍界定清晰,實現線界落地; 4、在保護氣象臺站觀測環境的同時,應滿足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環境的需要,使保護和建設協調發展。 三、三、 規劃依據規劃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2016 年修訂); 3、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2016 年修訂); 4、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辦法(中國氣象局第 7 號令); 5、江蘇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2017 年 6 月修訂); 6、中國氣象局、建設部關于加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通知(氣發(2004)247 號); 7、江蘇省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辦法; 8、 氣
34、象探測環境保護規范地面氣象觀測站 (GB31221-2014);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說明書 9 9、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指南; 10、江蘇省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11 版); 11、如皋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2017 年修改); 12、國家及江蘇省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標準。 四、四、 環境環境保護標準保護標準 1、國家依法保護氣象探測環境,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的義務。 2 、氣象站四周應當開闊,保持氣流暢通。 3、禁止實施下列危害氣象設施的行為: (1)侵占、損毀、擅自移動氣象設施或者侵占氣象設施用地; (2)在氣象設施周邊進行危及
35、氣象設施安全的爆破、鉆探、采石、挖砂、取土等活動; (3)擠占、干擾依法設立的氣象無線電臺(站)、頻率; (4)設置影響大型氣象專用技術裝備使用功能的干擾源; (5)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其他危害氣象設施的行為。 4、禁止下列危害氣象探測環境的行為: (1)在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設置障礙物、進行爆破和采石; (2)在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設置影響氣象探測設施工作效能的高頻電磁輻射裝置; (3) 在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從事其他影響氣象探測的行為。 5、國家基本氣象站周圍的建(構)筑物、作物、樹木等障礙物和其他對氣象探測有影響的各種源體, 與氣象觀測場圍欄必須保持一定距離;
36、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說明書 10 表 3-1: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標準(長度單位:米) 內內 容容 保護標準保護標準 與障礙物 距離 成排 障礙物高度的 10 倍或障礙物遮擋仰角5.71 度 孤立 障礙物高度的 8 倍或障礙物遮擋仰角7.13 度 日照觀測項目 在日出、日落方向障礙物的高度角5 度; 與鐵路路基距離 200 米 與公路路基距離 50 米 與大型水體距離 100 米 與作物、樹木距離 觀測場四周 10 米范圍內不得種植高于 1 米的作物、 樹木。對氣象探測有影響的各種源體,與觀測場圍欄的距離必須大于 500 米。 四周障礙物 不得遮擋儀器感應面
37、6、 觀測場最多風的上風向 90范圍內的 5000m, 其他方向 2000m,在此范圍內不宜規劃工礦區、不宜建設易產生煙幕等污染大氣的設施。 7、在觀測場 1000m 范圍內不應實施爆破、鉆探、挖沙、取土等危及地面氣象觀測場安全的活動。 8、在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不得批準或進行不符合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標準的建設或其他活動。 確需進行此類活動的, 規劃、 建設、土地、無線電管理等有關部門和建設單位必須征得氣象主管機構同意。 9、氣象臺站站址應當保持長期穩定,至少保持 30 年穩定不變,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擅自遷移氣象臺站。 10、在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違法批準占用土地的,或者非法占用土地新建
38、建筑物或者其他設施的,依照城鄉規劃、土地管理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罰。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說明書 11 第四章第四章 如皋站如皋站基本情況基本情況 一、一、 概況概況 現有如皋氣象觀測站位于如城街道紀莊村 24 組,由于城市建設擴展,擬將氣象站搬遷至如皋市城南街道張八里社區。主要承擔著地面氣象觀測任務,已建有溫、壓、濕、風、降水、能見度、蒸發、降水現象、 淺層和深層地溫等自動氣象探測系統和云、 天氣現象、 日照、凍土等人工觀測系統及配套通信傳輸設備。 根據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的規定, 測得的氣象觀測資料參加全國交換, 資料上傳國家氣象中心,傳輸頻次為每分鐘一次。 1、位置
39、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位于如皋市城南街道張八里社區(北緯 32度 23 分,東經 120 度 37 分),觀測場海拔高度 8.0 米。 2、站臺等級 該站屬于國家基本氣象站。 3、歷史沿革 站址變動情況 如皋國家氣象觀測站自 1956 年在陸家莊農科所建站至今,先后遷移過 5 次(見下表),第一次站址遷移是在原站址使用 3 年后進行的,第二次間隔 19 年,第三次間隔 26 年。遷址的原因:第一次觀測環境變動,第二次由于通揚公路調直拓寬,遷址到如城南門外城南村8 隊,第三次觀測站南移 300 米,第四次由于城市建設原因遷至如城街道紀莊村 24 組,第五次由于實施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遷至城南街道張八里
40、社區。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說明書 12 表 4-1:如皋氣象觀測站歷史位置一覽表 時間 地址 經度 緯度 海拔高度 1956 陸家莊農科所 12029 3224 6.3 米 1959 如城鎮宏壩村 12034 3223 5.1 米 1978 城西鄉城南村 8 隊 12034 3223 4.4 米 1988 如城鎮南門外“郊外” 12034 3223 4.4 米 2004 如城鎮紀莊村 24 組 12034 3222 6.4 米 2019 城南街道張八里社區 12037 3223 8.0 米 4、設施分布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內有觀測場 1 處,位于氣象站南部,尺寸為東西 2
41、5 米南北 25 米, 黃海高程為 8.0 米。 氣象站內還設有油菜、玉米、小麥等經濟農作物觀測區。 圖 4-1: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設施分布圖 觀測場觀測場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說明書 13 二、二、 周邊周邊現狀現狀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位于如皋市中心城區東側, 出入口設置在老通揚公路上,氣象觀測站與鐵路垂直距離約為 600 米,周邊 0.5 公里范圍內為農田及低層農居;0.5-1 公里范圍內有公路、鐵路和廠房;西部 1 公里以外則是城市規劃的建設區。 表 4-2:觀測場四周土地現狀使用情況 三、三、 現狀現狀障礙障礙物物分析分析 觀測場位于如皋市主城區東部,觀測場周邊環境
42、良好,僅有氣象防災中心辦公樓、 老通揚路行道樹和鐵路的防護林對觀測站有些許影響。 表 4-3:觀測場四周 2000 米范圍內障礙物登記表 序號 障礙物名稱 觀測場中心距地 1.5 米高處 圍欄地面處 建成(或超標)時間 所在方位() 視寬角() 最高點 距離(米) 仰角() 距高比 開始 終止 方位角() 仰角() 斜距(米) 1 植物 40.0 40.0 0.0 40.0 0.4 123.0 105.4 1.2 45.9 未知 2 植物 48.0 68.0 20.0 52.0 5.4 124.0 105.9 7.1 8.0 未知 3 植物 82.0 102.0 20.0 92.0 2.4 2
43、54.0 241.1 2.9 19.6 未知 4 植物 108.0 108.0 0.0 108.0 4.1 112.0 96.3 5.6 10.1 未知 方位 00.5km 0.51km 13km 310km 東(45-135) 農田、公路 農田、公路 農田、居民區 農田、居民區 南(135-225) 農田 農田 農田、城市規劃建設區 農田、 城市規劃建設區 西(225-315) 農田 農田、鐵路 城市規劃建設區 農田、 城市規劃建設區 北(315-45) 農田、公路、廠房 公路、廠房 農田、城市規劃建設區 農田、 城市規劃建設區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說明書 14 序號 障
44、礙物名稱 觀測場中心距地 1.5 米高處 圍欄地面處 建成(或超標)時間 所在方位() 視寬角() 最高點 距離(米) 仰角() 距高比 開始 終止 方位角() 仰角() 斜距(米) 5 植物 114.0 116.0 2.0 116.0 1.4 115.0 98.4 2.5 23.3 未知 6 植物 126.0 196.0 70.0 130.0 4.1 139.0 121.0 5.4 10.6 未知 7 植物 166.0 196.0 30.0 170.0 3.1 267.5 252.8 3.6 16.1 未知 8 植物 202.0 240.0 38.0 202.0 1.3 428.0 411.
45、7 1.6 36.0 未知 9 植物 258.0 260.0 2.0 260.0 1.5 265.0 250.6 2.0 29.2 未知 10 植物 274.0 288.0 14.0 280.0 1.5 186.0 171.8 2.1 27.2 未知 11 植物 308.0 340.0 32.0 332.0 3.2 196.0 178.9 4.0 14.4 未知 12 建筑物 0.0 48.0 48.0 24.0 2.5 180.2 163.6 3.3 17.5 2018年 13 建筑物 60.0 80.0 20.0 74.0 1.2 383.0 367.6 1.4 40.0 未知 14 建筑
46、物 86.0 126.0 40.0 126.0 2.0 167.0 149.5 2.8 20.4 未知 15 建筑物 134.0 162.0 28.0 152.0 1.3 273.0 256.1 1.7 32.9 未知 16 建筑物 180.0 226.0 46.0 216.0 1.4 280.0 262.5 1.8 31.5 未知 17 建筑物 242.0 326.0 84.0 318.0 3.1 215.0 197.0 3.8 15.1 未知 18 建筑物 334.0 358.0 24.0 342.0 2.5 378.0 362.0 2.8 20.3 2018年 圖4-2:地平圈遮蔽圖和人
47、為障礙物仰角圖 四、四、 規劃建設情況規劃建設情況 依據如皋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2017 年修改)觀測站位于城南街道張八里社區,即興源大道東側,通揚公路南側,總占面積 48.15 畝,觀測站周邊 500 米內用地性質為農林用地,無觀測障礙物。觀測站西側 600 米有鐵路南北向穿過,鐵路以西為城市規劃建設區,以居住用地為主,居住用地建筑高度控制在 100 米以下;觀測站北側為鐵東工業園區,工業用地的建筑高度不超過 24 米,能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說明書 15 夠滿足觀測站的限高要求;觀測站南側與東側均為農林用地,可滿足觀測限高要求。 五、五、 現狀分析與評價現
48、狀分析與評價 1、代表性分析 如皋國家氣象觀測站是如皋市城區唯一的國家氣象觀測站, 它的觀測資料是分析如皋市天氣、氣候的重要依據,也是如皋市氣象災害防御服務的重要依據,代表的是如皋市范圍內的平均氣象狀況。 2、準確性分析 觀測場大小為 25 米25 米,場內環境優美、氣流通透、設備標準、排列有序、安置準確,布局美觀整潔。場外四周為綠化,沒有對氣象探測資料準確性有影響的大型鍋爐、廢水、廢氣、垃圾場等干擾源或者其他源體。 3、連續性分析 如皋國家氣象觀測站自 1956 年在陸家莊農科所建站至今,先后遷移過 5 次(見上表)。站址遷移原因主要是城市建設對探測環境影響,特別是原觀測場周圍高樓林立,云、
49、能、天、壓、溫、濕、風、日照等主要氣象要素觀測項目差異很大, 對氣象探測資料的質量帶來了嚴重影響。從中可以看出,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城市建設的影響是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遷移氣象臺站過程中,均按照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的規定,在新址與舊址之間進行至少 1 年的對比觀測,保證了觀測數據的連續性。就目前觀測場的現狀來講,觀測環境比較好。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說明書 16 第五章第五章 規劃控制規劃控制內容內容 一、一、 氣象探測環境的定義氣象探測環境的定義 本規劃所稱氣象探測環境, 是指為避開各種干擾保證氣象探測設施準確獲得氣象探測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離構成
50、的環境空間。 二、二、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和標準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和標準 1、保護范圍 根據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辦法 ,確定以氣象觀測站為基準點,半徑 1 公里范圍內為探測環境保護區,半徑 13 公里范圍為基本保護區。 2、探測環境保護區保護標準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內有觀測場 1 處,位于氣象站南部,尺寸為東西 25 米南北 25 米。觀測場探測環境保護內容如下: (1)控制區內的障礙物任一點的高度距離比小于 1/10; (2)控制區內的障礙物與觀測場圍欄最近距離不小于 50m; (3)在日出日落方向范圍內(此范圍不受控制區限制) ,障礙物遮擋仰角不大于 5; (4)觀測場圍欄與鐵路路基
51、距離200 米,與公路路基距離50 米,與大型水體距離100 米,與垃圾場、排污口等其他影響源500 米; (5)在觀測場 1000m 范圍內不應實施爆破、鉆探、采石、挖沙、取土等危及地面氣象觀測場安全的活動。 (6)在上述保護范圍內,障礙物高度控制應按照控制圖執行,在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說明書 17 日出方向和日落方向保護范圍不受 1000 米距離的限制。 3、基本保護區保護標準 觀測場最多風向的上風方向 90范圍內 5000 米、 其他方向 2000 米,在此范圍內不宜規劃工礦區,不宜建設易產生煙霧等污染大氣的設施; 三、三、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觀建筑物如皋國家基本氣象觀
52、建筑物限高要求限高要求 根據國家基本氣象站要求規劃范圍內建筑物控制高度與各種仰角的控制距離詳見下表: 控制距離與各種仰角的控制高度 5.71 5 10 米 100 米 114.3 米 20 米 200 米 228.6 米 30 米 300 米 342.9 米 40 米 400 米 457.2 米 50 米 500 米 571.5 米 60 米 600 米 685.8 米 70 米 700 米 800.1 米 80 米 800 米 914.4 米 90 米 900 米 1028.7 米 100 米 1000 米 1143.0 米 仰 角 控 制 距 離 控 制 高 度 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
53、保護專項規劃 說明書 18 四、四、 與現有與現有規劃規劃高度高度控制控制的校核的校核 1、地塊一:福壽東路以北、豐源路以南、興源大道以西、鐵路以東。 由 如城街道東部工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的控制可以看出,該地塊的建筑以多層廠房建設為主,建筑高度控制不超過 24 米。根據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控制要求, 該地塊建筑高度應控制在 40-100 之間,因此,該地塊在控規中的建筑高度控制要求符合對于觀測場周邊的高度限制, 建議建筑高度按控制性詳細規劃要求建設。 2、地塊二:觀測站周邊,老通揚線兩側地塊。這部分地塊不在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內,多為農林用地,農村建房高度一般不高于 12米。而該地塊
54、在日出日落觀測范圍內,根據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說明書 19 環境保護控制要求,該地塊建筑高度應控制在 10-100 米之間。 3、地塊三:紫光路以東,鐵路以西地塊。這段地塊在城市總體規劃中為防護綠地,具有衛生、隔離和安全防護功能,僅有部分鐵路場站建設的建筑,建筑高度低于 24 米。根據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控制要求,該地塊建筑高度應控制在 40-100 之間,因此,該地塊建筑高度控制要求符合對于觀測場周邊的高度限制。 4、地塊四:紫光路以西,李漁路以東地塊。這段地塊在城市總體規劃中為居住用地,現狀已建成紫光佳苑、奧體新城等居住小區,以 9-12
55、 層的小高層建筑為主,還有部分 6 層的多層建筑,建筑高度不高于 60 米。根據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控制要求,該地塊建筑高度應控制在 80-100 之間,因此,該地塊建筑高度控制要求符合對于觀測場周邊的高度限制。 第六章第六章 規劃實施規劃實施 一、一、 氣象部門和氣象部門和相關相關部門的職責部門的職責 1、 如皋市氣象局在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同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的保護工作。 2、在氣象探測設施周圍進行建設、生產、植物種植、爆破、采石、焚燒等活動行為,應符合氣象探測設施環境保護的要求,并由氣象主管部門聯合規劃、城建、環保等相關部門聯合監管。 3、
56、現存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不符的建筑物、構筑物、干擾源等,氣象主管部門應當進行探測環境影響評估,并根據實際情況,會同規劃、建設等有關部門按照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提出治理方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說明書 20 案,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并組織實施;產權單位或使用單位應當按照治理方案,對其進行整改到位。 4、對規劃設計要點與氣象探測設施環境保護要求不符,且尚未建設完成的地塊,規劃、建設主管部門應要求建筑物的產權單位或使用單位按照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對規劃設計要點或者地塊建設方案進行修改。 5、 對已經編制的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不符的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建設主管部門應會同
57、氣象主管部門進行探測環境影響評估,按照評估結論對規劃相關內容進行調整。 6、對現存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不符的樹木等園林綠化障礙物,相關部門應當按照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對其進行定期修剪或遷移。 7、各類氣象站周邊新增的生產活動,環境保護部門應按照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對各類影響源體及生產活動進行監管,對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不符的各類污染源體及生產活動, 環境保護部門應當要求其進行整改或搬遷。 二、二、 規劃實施的建議和措施規劃實施的建議和措施 1、 本次規劃確定的范圍內用地在建設前必須將本次規劃提出的探測環境要求作為項目設計的依據之一。 2、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的保護應加以重視和政策扶持,將探測環境的保護予以量化,落到實處。 3、為使本規劃能順利實施,市級各職能部門要加強合作和協調,如皋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說明書 21 共同推進國家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保護的規范化建設。 4、本規劃由如皋市氣象局組織編制,報如皋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相關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