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體育建筑的生態化走向【摘要】本文首先對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目標進行了闡述、其次對體育建筑生態化設計的文化觀以及體育建筑生態化設計策略進行了說明,進而對體育建筑的生態化進行了展望。 /1/view-7029563.htm【關鍵詞】體育建筑;生態;可持續發展一、 前言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的基本戰略,在體育建筑中生態化發展也必須遵循這項基本國策,隨著全球范圍內的能源短缺,體育建筑的生態化迫在眉睫。二、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目標經過了長期的發展,體育建筑業從室外的場地轉換成室內的運動場所,這就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對于體育建筑而言,其中高科技的成分越來越高。而親近自然是人類的本性,在封
2、閉的環境中運動的時候人們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在室內的體育建筑中,采光以及新鮮的空氣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缺乏。公建耗電量可達到住宅的1020倍,能源、物資都有很大程度的消耗,其中空調系統對能耗影響極大,并導致碳排放增多,這就使城市的整體生態環境受到很大程度的損害。體育建筑有間歇性使用的特點,比賽時使用人數多,而平時卻存在大量閑置空間,而這些閑置的空間也會產生很多的維護費用,這是現代的體育建筑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弊端。賽后問題也對體育建筑提出了挑戰,在體育建筑中重視賽后問題也是非常關鍵的。三、體育建筑生態化設計的文化觀人文因素是城市體育的建筑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人為本是體育建筑整體設計的基本要求,
3、有其是人工環境塑造的過程中更是要緊密的結合以人為本的原則。以人為本同時也是城市體育建筑生態設計中的核心文化觀點,而注重文化的傳統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第一,以人為本是生態理念的重要人文觀室內的空間應該達到自然化的目標,室外的相關環節也應該更加趨于有機化。而體育建筑的生態化設計中,建材、設備一定要保證其無害性,并且對于環境造成的危害應該盡可能的減小。而這些都是對人的關懷,是非常重要的以人為本的人文觀。在體育建筑中人數非常多,而人們的身體健康方面的問題也變得至關重要,而在體育建筑中人們的活動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人們不僅僅需要物質上的滿足,同時更應該滿足人們逐漸增加的文化需求。生態環境的設計也應該與當
4、地的地域性文化相結合,這樣才能使人們更好的滿足。第二,人們的地域文化觀在體育建筑的創作中把握結合本地的人文因素以及氣候特點等,人們的地域文化觀在所有建筑中都有所體現。而體育建筑中人們的地域文化觀尤為突出。傳統的斗拱結構和高科技網膜結構共存,建筑全新的再造了蘊涵文脈的顯性形態。四、體育建筑生態化設計策略體育建筑的生態化設計,應自覺地關注環境資源與建設的平衡關系,從場館的環境設計、功能空間、技術材料等方面來體現體育、環境與文化融合統一的設計理念。建筑節能在設計中主要有三個實現途徑:一是從需要出發衡量所需能耗標準(如丹麥教授Franger提出的PPD-PMV熱舒適度框架);二是盡量通過建筑的材料和被
5、動式策略的設計,盡量減少冷熱負荷;三是系統按需供給,盡量做到需要多少就供給多少冷量或熱量。其中第二點是建筑設計主要著力的地方,包括對建筑周圍的環境分析(天氣、場地等)、建筑的體型、圍護結構以及被動式的策略設計。被動式設計不是建筑設計的附屬或者擴展,它是伴隨著建筑設計一起的整體設計過程,而不是技術的生搬硬套。在大型的公共建筑物中,體育建筑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生態理念在體育建筑中應用越來越廣泛。生態界面可以使自然環境在建筑中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同時還能使很多有害的因素得到避免。常見的生態界面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雙層屋面策略、雙層幕墻策略以及綜合應變策略。雙層屋面承擔著內外環境的分隔和交流,基本
6、功能包括采光。通風、抵抗寒冷、防風、防潮、防曬、防止眩光、阻隔視線、防火、隔音等;玻璃幕墻是體育建筑的重要豎向選擇之一,既保證了采光需要,溝通了室內外環境的視線交流,又凸顯了公共性。透明性,這樣的建筑表皮設計將更有意義;建筑界面的設計,最好在保溫隔熱。通風采光和遮陽等基本功能之間尋求平衡,在面對不同氣候,不同地理條件時,在選擇設計方法時應做到因地制宜。優化策略組合,使材料充分發揮本身的特性來滿足基本功能需求。體育建筑的特點是間歇性使用,要劃分為舉辦賽事時和日常使用兩種狀態。賽時要考慮空調設施對運動員、觀眾、管理人員、媒體記者等不同區域及流線的使用需求;平時只要考慮主要功能空間和配套部分附屬綜合
7、設施。在進行通風組織設計時在不同時段面對的室外環境不同,故應注意通風策略的靈活性,能通過有效的靈活組合同時滿足導風和避風的要求。同時需要考慮在建筑未使用階段室內空氣的流動和更新。五、體育建筑的生態化展望在城市中存在著很多的大型建筑,而這些大型的建筑往往都是公共建筑,體育建筑是大型公共建筑中代表性建筑。綠色建筑,也稱作可持續建筑,是由生態環境、社會經濟、歷史文化、生活方式、建筑法則和適宜性技術等多種構成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而形成的綜合體系。而可持續建筑中對于人工環境中自然成本支持的降低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目標,對于環境負荷的減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物質守恒是非常基礎的理論,同樣適用于環境
8、與建筑之間的關系,物質與能量之間的不斷交換才是環境與建筑之間關系的內涵。我國當前的體育建筑的生態化中既有著無限的機遇同樣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體育建筑的生態化具有很強烈的緊迫性。而無論是體育建筑的生態化的審視,還是體育建筑生態化的完善都是非常必要的。當前我國的綠色建筑發展已經越來越迅速了,無論是從建筑本身的基礎理論研究,還是在實際建設過程中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這樣的生態建筑理念也不僅僅局限于體育建筑,在其他建筑中也同樣具有深刻的意義。例如在我國的辦公室建筑以及住宅建筑中,生態化的理念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清華大學中甚至出現了超低能耗樓、設計樓以及鋒尚國際公寓等具有現代生態理念的優秀項目,這就為
9、我國的可持續建筑的研究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而在我國的體育建筑生態化設計中,雖然取得了很多的成績,但是在體育建筑的功能、技術以及結構造型等方面仍然存在著很多的缺陷,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應該更加側重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且要結合當地的地域性來對體育建筑的生態化進行更好的融合。六、結束語雖然我國已經對體育建筑的生態化進行了研究,但是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在今后的學習和研究中應該更加側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體育建筑的生態化越來越完善。參考文獻:1梅季魁.現代體育建筑設計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3):166-168.2盛文仲.體育建筑節能措施J.山西建筑.2014(3):16-18.3王文鵬.體育建筑生態節能設計初探J.經驗交流.2013(6):66-69.4李傳成.大空間建筑通風節能策略.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