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房屋建筑學模塊一:民用建筑基本知識1. 建筑包括建筑物和構筑物。按使用性質分為民用建筑,農業建筑,工業建筑。按建筑物的層數分為低層建筑(13層),多層建筑(46層),中高層建筑(79層),高層建筑(10層以上)。按承重結構材料分為磚混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按建筑結構形式分為墻承重體系,骨架承重,內骨架承重,空間結構承重。按規模和數量分為大型性建筑,大量性建筑。2. 建筑物的組成。民用建筑通常由基礎、墻體或柱、樓板層、樓梯、屋頂、門窗等幾大主要部分組成。建筑構造的設計原則:1、 必須滿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房屋的建造地點不同、使用功能不同,往往往往對建筑構造要求也不同。民用建筑講究使用者
2、的舒適性,工業建筑應當滿足生產的需要。應當根據具體情況,綜合運用有關技術知識,反復比較,選擇合理的房屋構造方案。2、 必須有利于結構安全。建筑構造設計應該從材料,結構,施工三方面引入先進技術,但是必須注意因地制宜,不能脫離實際。即在構造方案上首先應考慮堅固實用,保證房屋的整體剛度,安全可靠,經久耐用。3、 必須適應建筑工業化的需要,在滿足建筑使用功能,藝術形象的前提下,應盡量采用標準設計和通用配件,使構配件的生產工廠化,節點構造定型化、通用化,為機械化施工創造條件,以適應建筑工業化的需要。4、 必須講求建筑經濟的綜合效益。建筑構造設計處處都應考慮經濟合理,在選用材料上應就地取材,注意節約鋼材、
3、水泥、木材三大材料。并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降低造價。5、 必須注意美觀。建筑的立面和體型是確定建筑形象的決定因素,但細部的構造處理也對建筑的整體美觀有很大影響。綜上所述:應當本著滿足功能、技術先進、經濟適用、確保安全,美觀大方,符合環保要求的原則,對不同的構造方案進行比較和分析,作出最佳選擇。3. 建筑烈度:是指某一地區地面房屋遭受到一次地震影響的強弱程度。烈度分為基本烈度和設計烈度。4. 建筑標準化主要包括兩方面:首先是應制定各種法規、規范、標準和指標,使設計有章可循;其次是在諸如住宅等大量性建筑的設計中推行標準化設計。5. 為協調建筑設計、施工及構配件生產之間的尺度關系,達到簡化構件類型、降
4、低建筑造價、保證建筑質量、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我國制定有建筑模數統一協調標準,用以約束和協調建筑的尺度關系?;灸祷灸凳悄祬f調中選用的基本單位,其數值為100mm,符號為M,即1M=100mm。導出模數包括擴大模數和分模數。擴大模數是基本模數的整數倍。分模數是整數除基本模數的數值。如:M=50mm6. 模數數列的使用范圍(1) 擴大模數數列。用于建筑物開間(柱距)、進深(跨度),構配件尺寸,門窗洞口尺寸,、建筑物高度、層高等。(2) 分模數數列。用于縫隙、構造節點、構配件截面等。注:為保證建筑配件的安裝與有關尺寸間的協調,在建筑模數協調中把尺寸分為標志尺寸、構造尺寸和實際尺寸。標志尺寸
5、:應符合模數數列的規定,用以標注建筑物定位軸面、定位面或定位軸線、定位線之間的垂直距離(如開間或柱距、進深或跨度、層高等),以及建筑構配件、建筑組合件、建筑制品以及有關設備界限之間的尺寸。構件尺寸:指建筑構配件、建筑組合件、建筑制品等的設計尺寸。一般情況下標志尺寸減去縫隙尺寸為構造尺寸。縫隙尺寸的大小最好符合模數數列的規定。實際尺寸:指建筑構配件,建筑組合件、建筑制品等生產制作后的實有尺寸實際尺寸與構造尺寸之間的差數應符合建筑公差的規定。2.建筑專業名詞橫向:指建筑物寬度方向??v向:指建筑物長度方向。開間:指兩相鄰的橫向定位軸線之間的距離。進深:指兩相鄰的縱向定位軸線之間的距離。層高:指層間高度,即地面至樓面或樓面至樓面的高度。凈高:指房間的凈空高度,即地面至頂棚的下皮高度。它等于層高減去樓地面厚度,樓板厚度和頂棚高度。建筑高度:指室外地坪至檐口頂部的總高度。建筑朝向:指建筑物的最長立面及主要開口部位的朝向。建筑面積:指建筑物外包尺寸的乘積再乘以層數,由使用面積,交通面積和結構面積組成。使用面積:指主要使用房間和輔助使用房間的凈面積。交通面積:指走道,樓梯間和門廳等交通設施的凈面積。結構面積:指墻體,柱子等所占的面積。模塊二 基礎1:概述基礎是建筑地面以下的承重構件,是建筑物埋在地下的的擴大部分。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結構傳下來的全部荷載。并把這些荷載連同本身的重量一起傳到地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