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談中國園林中的景觀建筑摘 要:眾所皆知,我國園林的景觀建筑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隨著各朝各代民族文化的不同與交融,創造了輝煌的建筑文化和園林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觀、審美觀、空間觀等,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中國風。本文主要是在此背景下分析中國園林中的景觀建筑,對以植物生態習性為基礎的園林景觀建筑的形成以及創造地方特色做一個簡要的分析,以文學藝術為腳本,以設計者的自身涵養為核心,對建筑中的文人氣息與多重風格進行闡述,弘揚中國園林自然觀的理念,以便更好完善建筑體系。 關鍵詞:中國園林;景觀建筑;遵循自然文化藝術的創作與它的風格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園林景觀建筑的藝術。無論是自然生長的景觀還是經過
2、后期雕琢與設計的景觀,都是一定程度上展現了自然植物的特色與風格。如何借用植物的生命力與風格來配套的對建筑設計是設計人員需要重視的問題,尤其是植物的風格變化因素比較多樣,如何通過各種花、葉、干與園內建筑來表達植物自身的姿態與色彩并突出設計者的風格是很困難的事情。本文主要是根據歷史人文演變以及傳統園林等因素來分析中國園林中景觀建筑的變化,并在此基礎上探討景觀建筑與傳統的植物、山、水三要素之間的關系。1 中國園林不同時期的景觀特征1.1 生成期景觀建筑特征中國園林的前身就是皇家園林,發源地主要是宮苑,因此中國園林的首要特色就是規模大并且氣魄雄渾。中國園林的生長期是奴隸制時的殷、周,以及封建時期的秦、
3、漢。特別是在秦漢時期,由于封建社會正處于上升時期,社會生產力的進步促進了景觀建筑的成長,主要特點就是以高臺建筑為主,著名的建筑就是阿房宮以及姑蘇臺,建筑結構是木構已經相當成熟,磚石建筑與拱券結構發展迅速并且形式多樣,建筑的布局與周邊田園風光結合的觀念已經被考慮在設計中。1.2 轉折期景觀建筑特征園林的轉折時期相當于魏、晉、南北朝階段,當時的社會背景是小農經濟受到豪族莊園經濟的沖擊以及文化上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尤其是佛教的盛行帶動了寺院園林的興盛,從而致使中國園林美學思想的初步奠定,特別是建筑物亭的發展,有單檐、重檐以及三重檐。這一時期對靜態與動態的結合主要是表現在建筑物亭的設計上,一般選址是在
4、山腰或是山頂以及臨水建亭,建筑方式上會借用橋、堤岸或是階梯等來將周邊風景包含在建筑里。1.3 全盛期景觀建筑特征全盛時期是指隋、唐時期,主要原因是處于封建社會高峰期,無論是文學藝術還是園林景觀建筑都有了大尺度的突破。特別是詩歌以及繪畫與雕塑在園林景觀建筑中的表現明顯,很多的文化藝術滲透在建筑中,主要是裝飾或建筑裝修等。具體表現在當時的檐梁枋彩畫,圖案多變以及豐富的構圖被廣泛運用在建筑裝飾中。這一時期的建筑群在水平方向上主要是以臺和塔或是樓等方式展現,逐漸往空間層次進行延伸,建筑整體展現出華美而不俗套以及整齊而不呆板的風格,屬于當時普遍接受的美學觀念。2 中國園林景觀建筑設計的基本特點我國園林景
5、觀建筑的設計具有極其獨特的外觀形式以及鮮明的個性符號,雖然不同園林的風格在景觀建筑設計上有顯著差異,但在設計特點上都體現出與“和諧自然,寄情于景”的特性。通常在園林的景觀建筑設計會因地制宜,考慮地形、自然環境條件,適宜布局將建筑融入景觀畫面,通過與對聯、詩畫、匾等景物的相互結合、相互映襯,從而增加園林的精神感染力,賦予園林豐富的人文藝術感以及美學思想,達到情景、主題的有機結合。同時我國的園林景觀在空間布局上除了皇家園林喜歡軸線對稱、統一布局來增加氣勢外,一般的現代園林以及私園的景觀建筑都會現出自然、參差錯落的整體布局,形式比較靈活,大小各異的空間布局會形成鮮明的層次感和視覺對比,也可以增強觀賞
6、者的空間感。與古典的廳、堂、閣、樓、軒、館、榭、齋、亭、橋、舫(航)、墻、廊等建筑形式相比,現代的園林景觀建筑形式更加多樣化,內容更加豐富,實現了交通、景觀、環境、服務等多種需求,更能夠滿足人們的多樣化需求。3 探討分析景觀建筑與植物、山、水三要素之間的關系中國園林設計中的四大要素主要包括植物、山、水、景觀建筑,從以上景觀建筑的設計特點上分析,景觀建筑在園林設計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不僅滿足了觀賞者觀賞風景以及享受生活的愿望,同時也賦予了園林豐富的內涵。在景觀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與植物、山、水三要素有著密切的聯系,相互影響,相互襯托,即會受到這三個要素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著它們。與它們相比,景觀
7、建筑最大的優勢在于設計靈活,主要以人工為主,受到自然條件的約束較小。3.1 景觀建筑與植物的關系在中國園林設計中,植物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花草樹木就好像山巒的頭發,如果缺少了植物感覺景觀建筑就會缺失很多的韻味。在景觀建筑的設計過程中,植物起著很大的映襯作用,植物極富生命力,并且會隨著季節、時間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會表現出自己特有的色彩、形態和特征,從而給觀賞者造成不同的藝術觀賞美感和情景體驗,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園林主題和風格。景觀建筑設計中通常都會借用一些應景的植物作為突出主題的輔助設計,比如說園林中的“留聽閣”、“聽雨軒”就是根據荷花、芭蕉等植物在自然界的風吹雨打時給人們
8、帶來的藝術景觀感受而命名;在很多私園的設計中,很多園主會借用一些特有代表的植物來寄托自己的情懷,比如大片的松柏就象征著主人的堅強、長壽;大片的竹林代表主人的氣節高尚、人品清逸;石榴則是代表主人希望多子多孫;蘭花代表幽居隱士;蓮花代表潔凈無瑕;桂花、牡丹以及玉蘭則代表榮華富貴;而紫薇代表者高官厚祿。這些植物不僅可以豐富景觀建筑的內容,同時可以起到很好的點綴作用,使建筑更好的融入到園林景觀畫面中。3.2 景觀建筑與山的關系在傳統的園林景觀設計中,常常會以假山作為自然造景的方式,一般的園林設計都會有山石相伴。最開始的園林筑山始于秦漢時期,人們用太液池挖出的土堆成島再建成上林苑,并將其作為東海神山的象
9、征,后來自唐宋發展以后,山水畫、山水詩、玩賞藝術的不斷發展,疊山藝術的表現形式也越來越多,在明代發展基本普及。我國的假山技術目前已經相當成熟,早在明代的園林設計中,曾在園冶一書中專門講述了17種造山技術,通常園林中的假山可分為孤立的石峰、土山、石山三種類型。其中土山主要是自然形成或者經人工挖掘再堆筑而成,是最早的造山技術,也最容易形成自然的山林形態,但也有一個很大的弊端,一經雨水的沖刷就會受到毀壞;石山多見于江南一帶,是由人工經石英巖、石灰巖以及砂巖等疊置所造;孤立的石峰從字面上即可理解是專門為點綴庭院空間所置,對于本身的造型非常的注重,形象非常優美、生動,更容易體現園林的主體,和現代的雕塑很
10、類似。假山的形式多種多樣,通常都會和景觀建筑相互結合,不會單獨存在,比如在蓮花莊為了賞石而特意建造了印石山房,山石與建筑實質上是賞與被賞的關系,相互呼應,相互借景,從而形成交相輝映的空間結構變化。3.3 景觀建筑與水之間的關系水是傳統園林設計表現自然造景的又一大重要要素,水具有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動力,不管是什么主題的園林都會以靜態的水景為背景體現自然造景,而水的平靜如鏡、煙波浩森的寂靜深遠又會賦予園林深邃的意境。園林中的水景一般都是以“掩”、“隔”、“破”的形式表現,“掩”通常會為建筑和綠化,掩映池岸的曲折,突出水面的重點建筑;或者會在水景旁邊種植蘆葦,感覺水岸沒有邊際;“隔”是指建筑路堤來橫斷
11、水面,或者會建筑曲橋來增加水景的層次感,增加幽深的情景體現,或者會建設橋廊可以渡過水面;“破”主要會在水景的旁邊建筑一些亂石,感覺像是山間的曲溪絕澗,增加景觀的山野景致。這三種水景的設計都與建筑息息相關,景觀建筑會增加水岸的層次感,而靜態的水景又會映襯建筑的主題,賦予建筑深遠的意境,而水面的微波又會增加建筑的靈性和活力。水景與景觀建筑兩者之間相互滲透,形成豐富的倒影景觀,構建多變、動態的空間層次。4 結語中國園林中的景觀建筑風格可以用四個字簡單概括:“景、意、情、理”,主要是通過對自然景觀在視覺上給予我們的意境結合設計者想要傳達的理念進行園林建筑設計。因此,在實際建筑設計中可以借助傳統中國園林的發展以及現代園林各方面的需求與影響因素來進行景觀設計,更好的貫徹中國園林的設計體系,傳遞給大眾詩情畫意的中國園林。參考文獻1 劉瑞瑜.秦漢園林要素表達形式的分析與探討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2 于利娜.中國傳統建筑元素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3 陳冬苗.中國傳統建筑入口研究D.東南大學,2006.4 潘華.透過窗口看建筑D.東南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