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類中高職協調發展趨勢的探討摘 要:近年來,中職和高職學校的發展都遭遇到瓶頸,一邊是招不到學生,放低入學門檻,畢業文憑含金量低,一邊是大量的擴招,原舊校區所接納的人數有限,需要擴建新校區。如何解決這一些發展問題,本文以茂名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從建筑行業人才供求、人才質量、學校發展等現狀分析,對中職和高職類院校利用“三二分段”合作形式協調發展作了探討。 /1/view-6246227.htm關鍵詞:建筑行業 人才質量 協調發展 三二分段中圖分類號:C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a)-0041-021 建筑行業人才供求現狀在我國人口老化的大環境下,勞動人口的
2、數量每年都在下降,特別是建筑業的一線工人和管理型人才,在未來的五到十年里,仍是供不應求的狀況,特別是一線工人,勞動強度大,勞動環境差,年青人愈來愈不愿意往這行業里發展。建筑類工人的工資將不斷地提高,建筑物的成本將大大增加的局面。在我國“十一五、十二五”期間,與我國城鎮化率的快速推進的同時,也是基礎建設和房地產行業迅速發展階段,而且建筑管理規范化,所需建筑類管理型人才會持續增加。然而,與我國勞動人口在最近的十年里,正面臨著快速減少的局面相矛盾。每年的春節過后,全國各地的用工荒尤為突顯,2014年春節后僅廣州的用工缺口就達12.33萬。而建筑行業是自加入WTO后,國外建筑企業進入我國市場的限制已經
3、取消,國外工程造價咨詢業準入限制2005年也已終止,我國的工程管理必將面臨巨大沖擊。“十二五”規劃以來,建筑行業的執業資格已形成規范化管理的一種模式。注冊類的證書需求量大增,人才含金量要求相應提高。而一線建筑行業的施工員、監理員、造價員、資料員、安全員等管理人員需求缺口正在不斷擴大。隨著退休人員的增加,新增勞動力數量的下降,我國在未來的十年里,建筑類中、高職人才供不應求缺口每年達十萬以上。2 建筑類職業教育人才質量現狀分析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的建筑業有了長足發展,建筑類從勘探、設計到施工等建設過程越來越規范,與國際建筑管理完全接軌后,我國建筑業面臨著施工和管理技術高端要求的挑戰,所需求建
4、筑管理類人才的綜合能力也在提高。通過對畢業生跟蹤調查,發現我國施工現場一線大部分的項目管理者是依靠自身實實在在干出來的經驗型管理人才,但由于他們大都是學歷較低的中、高職畢業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技術素質較強,管理綜合能力和理論水平較差,知識結構單一化,基本素質較為薄弱,尤其是國際化素質,跟不上國際化管理要求。具體分析如以下幾方面。2.1 基本素質方面最近幾年,畢業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建筑工程管理人員存在著職業道德下滑、責任心不強,職業操守不佳,心高手低的現象普遍存在,人員流動頻率過高等問題。特別是中、高職擴招后的畢業生,對工作未能足夠的付出,工作過程中不敢堅持真理,因逃避風險而不敢承擔責任或主動糾
5、正錯誤,對單位忠誠度下滑等。近年基礎建設的大力發展,所需求的建筑類人才大大增加,形成了供不應求的局面,中、高職類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7%,遠超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就業率。這類畢業生畢業后兩年內工作單位流動率也相當高。這不利于用人單位的管理,也不利于個人的發展。2.2 知識結構及再學習能力方面工程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以工程技術知識為主,以及在工作實踐中積累起來的一些管理經驗,而相關管理知識的系統學習較為普通地缺乏。無論是在校的中、高職類學生,或者已就業的職業教育類畢業生,未能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缺乏創新精神。主要表現為缺乏主動學習新知識、新業務的精神,滿足現狀,得過且過;缺乏自身社會生存危機感,認為能混
6、個畢業證就可以了,工作后憑以往知識和經驗能應對工作,不需要再學習,習慣于“要我學”,而不是我要學。2.3 技術素質方面工程管理人員的技術能力普遍具有“精而不廣”的特點,對自己專業的知識掌握較精深,而對相關拓展領域知識掌握較少甚至茫然不知,如建筑與水、曖、電分離、技術與管理分開、專業規范與法律脫節等,導致專業知識不夠深厚。3 建筑類中、高職院校發展現狀以茂名職業技術學院為例3.1 建筑類中職學校的現狀中職人才的培養目標是技術工人,這也正是建筑行業最缺乏的人才。在校就讀的建筑類中職學生的來源主要是兩類:一是為家庭貧窮的農村孩子;二是升大學無望或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孩子,但他們的家庭背景多與建筑行業有關
7、。國家對農村剩余勞動人口再就業的教育任務就落到了中職學校,國家財力直接支持、保障農村學生的學習,學費國家埋單,因此,一方面建筑類中職學校生源也得到一定保障;另一方面也緩解建筑類人才需求緊缺的局面。以重點中職學校 廣東省茂名市建設中等專業學校為例,根據學校規模建筑類原招生計劃120人,因茂名是建筑之鄉,且本校建筑類專業就業率高,許多農村的孩子熱衷就讀本校,近三年報到的建筑類新生均超過300人,2013年更是超過500人。由于中職學校入學錄取門檻低,文憑含金量低的“雙低”狀態。中職類在校學生和畢業生期待擺脫“雙低”狀態,有強烈的繼續教育的愿望。提高他們學歷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全日制的高職類院
8、校;二是業余函授大專或本科(包括成大、自考或網絡遠程教育)。根據對廣東省茂名市建設中等專業學校學生作了一份調查,愿意報讀茂名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大專建筑工程類專業的學生達76.7%。從調查數據看,選擇全日制的高職類院校更是多數中職學生認為提高學歷的有效途徑。3.2 建筑類高職院校發展現狀 以茂名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近20年來,全國各地高職院校的快速發展,已能和本科院校平分秋色。在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各高職院校面臨著相同的瓶頸:一是高職學院本身的軟硬件發展滯后(大部分高職院校是由國家重點中專升格而來),在硬件方面最突出的是原學校校園面積、建筑面積不夠用,我國大部分高職類院校通過擴建新校區,逐步解決這一
9、硬件問題;二是新生的報到率不高,2013年廣東省高職類新生平均報到率為74%;三是建筑類專業面臨師資力量欠缺的局面。 行業發展的需求,決定著相關專業的發展。建筑行業需求人才數量在增加,建筑類高職招生也隨著擴招。同時,建筑行業與國際接軌,要求人才的質量也在提高,中、高職類學生繼續深造的愿望值也在提高。茂名職業技術學院地處廣東省粵西欠發達地區,是粵西一所唯一以建筑類專業為主的高職院校,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建筑類專業作為該校的龍頭專業,有著20多年的專業歷史,在校學生人數眾多,近兩年新生報到率較高均超過80%,報讀建筑類學生人數繼續遞增。目前正在建設新校區,到2014年9月新校區建成時,學生人數可擴大
10、容納一倍以上。該校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擴招也是水到渠成的結果。4 建筑類中、高職人才培養銜接“三二分段”的發展趨勢 以茂名職業技術學院為例4.1 中高職教育合作的可能性及瓶頸行業的對人才質量提升需求,中職學生繼續提升學歷的愿望,以及中、高職院校的做大做強發展需要。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展中高職銜接工作。20多年的發展表明,“中高職三二分段”教育模式具有三年制高職所無法比擬的辦學優勢,但同時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目前尚缺乏完善的體系,很大程度上只是實現了形式上的接軌。起步較晚的廣東,在2010年制定了開展對口自主招生“中高職三二分段”銜接的政策。有了政策支持和規范制度,中、高職院校聯合教育形
11、成“三二分段”的可能性較大。茂名職業技術學院是以建筑類為主要的一所高職院校,而廣東省茂名市建設中等專業學校是一所以建筑專業為主的中職學校,且這兩所學校是行政隸屬關系,合作的可能性更大,也更為便捷。合作的瓶頸主要表現在,中職學校和高職學校一頭熱一頭冷,主要原因是不愁招生的一方表現為冷。目前茂名職業技術學院建筑類專業在新生報到率和畢業生就業率都雙高狀態下,茂名職業技術學院是不愁招生的一方;另一方面舊校面積有限、建筑類專業師資缺乏等因素,中高職“三二分”段建筑類專業招生熱情不高。但從學院長遠發展來看,重視中等職業教育與高職教育的銜接,實現內涵上的“中高職三二分段”銜接,將會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和發展優
12、勢。4.2 中高職教育合作的意義(1)促進中、高職類教育健康發展。中等職業教育與高職教育的協調發展,實現形式和內涵上的“中高職三二分段”銜接,有利于促進中職學校提高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層次;促進高職院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做大做強一批重點骨干專業;促進中等與高等職業院校培養目標、人才定位和專業課程銜接,構建橫向銜接、縱向貫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高職教育協調發展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為區域經濟、建筑行業輸送高技能實用型人才。為更好地服務粵西地區乃至輻射全省的發展需求,為辦好粵西地區中、高職教育,茂名職業技術學院和茂名市建設中等專業學校,將以廣東省教育廳提出的“辦成粵西地區真正
13、有影響力的職業教育基地”為辦學目標,以“三二分段”的中高職銜接為契機,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兩校協調發展,加強合作,從而使兩校達到可持續發展。(2)與時俱進,適應廣東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優化升級的需求。隨著廣東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和新型城市化戰略的推進,社會對人才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綜合素質的要求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單純依靠中職教育培養的技能型人才已越來越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中高職“三二分段”的銜接教育,有利于提升職業教育的整體層次和水平,為廣東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優化升級培養更多的高層次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從而增強廣東特色職業教育的社會適應性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構建廣東特
14、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快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適應行業人才需求,全面提升粵西欠發達地區唯一有建筑類專業的高職院校(茂名職業技術學院)建筑類專業人才培養教學質量和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茂名職業技術學院和茂名市建設中等學校的合作,將推動粵西地區建筑類專業高職教育持續健康發展。(3)優化中職教學質量,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目前,中職類教育的發展遭遇到瓶頸,中職類院校由于其錄取門檻和文憑含金量呈現“雙低”狀態,學生的心理素質、學習的主動性,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實行中、高職合作利用“三二分段”銜接的職業教育模式正是對中職類學生提供強大的動力,有利于增強中職教育的吸引力,也有利于整合利用現有職業教
15、育資源,優化技術技能型人才生源,從而達到中、高職學校和用人單位共贏的局面。5 結論中、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建筑行業對人才質量要求的提高,同時對人才數量需求的繼續增加,以及勞動人口數量萎縮的矛盾正在加劇,中高職合作的局面已形成。當然,以“三二分段”銜接為合作模式,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是關鍵的環節,至于對接方式是“專業對口對接、寬口對接”還是“行業拓展對接”的問題,有待以后的探討。參考文獻1 朱文琴.教育部副部長王湛提出職業教育必須做強做大N.光明日報,2001.2 馮川萍.以市場為導向的高職課程項目化改革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2013(16):116.3 柳燕群.北京市中高職教育銜接模式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6):72-77.4 曾樂仙.實現中高職教育銜接的設想.中國高教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6):78-80.5 徐初娜.關于增進“3+2”中高職教育銜接工作的探討J.長江大學學報,2011(5):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