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經濟社會學意義摘要在對近年建筑企業安全生產現狀、從業人員安全意識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對比國內外安全文化的發展狀況,結合經濟社會學理論,探討了建設安全文化的經濟社會學意義;闡述了建筑企業安全文化的內涵和從經濟與社會兩方面認識安全的本質及建設安全文化的意義。關鍵詞:建筑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經濟社會學引言在企業安全管理的過程中,工業化國家大致經歷了自然本能、法制監督、自我管理和安全文化四個階段1。在我國,安全文化建設已引起廣泛關注。另一方面,研究經濟與社會的互動關系、不僅考慮事件的經濟得失而且考慮事件造成的社會影響、用社會學人本的觀點補充經濟學、對事件做出經濟指標以外更多方面分析
2、的經濟社會學也逐漸為人所知。但尚未見到論述安全文化在經濟社會學方面意義的文章。本文通過對建筑企業安全現狀、從業人員安全意識的調查,探討建筑企業安全事故造成的經濟社會問題;闡述安全文化的內涵以及建設建筑企業安全文化的經濟社會學意義。1.經濟社會學意義下的安全與文化人對安全的認識從無到有。狹義的安全是指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是生產性的;廣義的安全是指保護人的身心安全與健康,保障人能安全、舒適、高效地從事一切活動。安全是人類得以延續、社會得以發展的最基本條件。文化是人類進步的象征。文化一旦形成,能夠反過來陶冶人,使人獲得新的能力。那么當安全成為文化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浸透著文化現象,市場經
3、濟發展完善的國家,形成了被稱作“文化制勝”的時代。就我國安全生產的嚴峻現實而言,安全已不再是簡單的經濟投入和管理問題,而是文化問題,是人所受到的文化氛圍熏陶的問題。人類從安全需要出發,除追求可用貨幣衡量的經濟意義外,還追求其社會意義。安全需要促使人們在進行安全投入時不但期望經濟上的回報(事故直接損失的減少),而且要追求心理的社會效果;不但期望制止眼前的事故,而且要實現更長遠的安全目標。安全不但是人類生產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根本保障,更關系到社會改革、經濟發展、國家穩定。人們不可能奢求生活在沒有意外的社會中,但可以通過努力把不確定性降到最低。讓“安全”融入人們工作、生活的每個角落,讓自己生活在一個危
4、險系數小的人生里,這是對自己生命最大的保護,也是安全的本質所在。2.安全現狀的調查與分析2.1安全現狀的調查我國工程建設領域的安全水平一直比較低,每年因安全事故喪生的從業人員有近千人之多,直接經濟損失千億元2。筆者對建筑企業管理層人員做了一份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50份,有效問卷48份。其中,對“建筑行業安全問題是否嚴重”問題的回答,有近半數人認為建筑行業安全事故問題不太嚴重,兩成左右的人認為不嚴重,見表1。在對“安全隱患的主要因素”的調查中,問卷設計了多選題,即違章作業、違章指揮、機械設備陳舊、監管不力、人員安全教育不夠和人員安全意識不夠6個選項。答卷者100%投了“人員安全意識不夠”一票,且
5、有32人同時選擇了“違章作業”。另外,其他方面的資料3也顯示,我國大部分傷亡事故都是由“三違”引起的。2.2安全事故分析事故不論大小都會造成經濟損失,大的事故還會對社會、政治造成比較顯著的危害。就企業內部而言,設施裝置損害、停工損失、事故處理費用、返工損失、恢復生產費用等;企業外部損失諸如被罰款、索賠等費用以及對企業形象造成的不可估量的無形損失。直接財產損失外,間接經濟損失難以統計。據介紹2我國各類事故總損失大約相當于GDP的1.5%。究其原因,人的不安全行為是事故發生的最大隱患,可以說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為因素。建筑業從業人員中農民工占80%以上的特點決定了建筑安全生產的特殊性。安全知識和技能缺乏,對國家的安全生產標準視若無睹,安全意識、安全思維、安全行為不夠,安全價值觀念淡薄,安全文化素質低。大部分建筑企業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安全文化模式。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