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總部大廈(37#地塊)A、B座工程1#塔吊附著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編制人: 審核人: 審批人: 日 期: 目 錄第1章 工程概況31.1 工程概況31.2 塔吊的選型與布置3 影響塔吊選擇的主要因數3 塔吊型號選擇41.2.3 A座塔吊平面布置圖51.3 塔吊附著裝置概況51.4 塔吊附著頂升模擬7第2章 編制依據15第3章 施工計劃163.1 施工進度計劃163.2 設備計劃173.3 材料計劃17第4章 施工工藝技術174.1 塔吊附著裝置(附墻桿件)制作工藝17 主要材料17 加工工藝18 焊接工藝18 防腐措施194.2 塔吊附著裝置安裝工藝技術21 塔吊附墻裝置的安裝21
2、 附著裝置安裝程序及注意事項21 塔吊附墻裝置的安裝驗收、檢測22第5章 施工安全保證措施235.1 附著安裝施工安全保證措施23 安全組織保障23 安全技術保障措施245.2 應急救援預案25第6章 勞動力計劃316.1 勞動力計劃316.2 勞動力管理措施32第7章 1#塔吊附著計算書337.1 參數信息337.2 支座力計算347.3 附著桿內力計算36 工作工況的計算37 非工作工況的計算387.4 附著桿強度驗算39 桿件軸心受拉強度驗算39 桿件軸心受壓強度驗算39 桿件軸心受壓強度穩定性驗算407.5 焊縫強度計算427.6 塔吊附著桿件圖43第1章 工程概況1.1 工程概況工程
3、名稱: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總部大廈(37#地塊)A、B座工程建設單位:廈門海投國際航運中心開發有限公司設計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監理單位:廈門海投建設監理咨詢有限公司勘察單位:核工業華南工程勘察院施工單位: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本工程位于廈門市海滄新區,西鄰東嶼南路,東臨海滄大道。建筑功能為辦公及商業。本工程(37#地塊),包括A樓聯檢商務中心和B樓聯檢政務中心,地下二層為車庫。37#地塊用地面積53270 m2,總建筑面積263680 m2(不含避難層6075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約185585 m2,地下建筑面積約78095 m2,由總高度153.55m的A座塔樓及總高度87.95m的B座
4、塔樓組成。基礎型式(主樓)為樁筏基礎,基礎型式(地下車庫)為樁基+防水板。結構形式為鋼管混凝土框架與鋼筋混凝土核心筒組成的框架-核心筒結構,外框鋼結構部分主要由外框鋼管混凝土柱、H型鋼梁及外挑檐組成。其中A座高度153.83m,地下室2層,地上35層,地下室層高為6.2m、6.1m、地上層高有4.8m、4.5m,標準層層高4.2m,底板標高為-12.2m。屋面標高為153.83m。A樓由于施工需要共布置了3臺塔吊,其中1、2#為MC480,3#塔吊為T8030,由于施工部署及進度需要,3臺塔吊需要交叉頂升(或同層先后頂升),以滿足施工進度需要。故塔吊需要增加臨時2道附著,1#塔吊的最大安裝高度
5、為185m。1.2 塔吊的選型與布置1.2.1 影響塔吊選擇的主要因數1、樓層最高點達153.55m,需要塔吊最大頂升高度約為185m。2、結構特點為核心筒內埋勁性鋼柱+混凝土墻體、外筒鋼框架結構、鋼管柱內灌混凝土,土建核心筒外筒采用三層爬模架施工工藝,核心筒先行,鋼骨柱吊裝領先外筒可以附著的鋼管柱樓層10層以上,且塔吊之間也要錯開10m以上,對外附塔吊的自由高度提出了較高要求。3、外框鋼管柱內結構平面大,外圍懸挑1-4m不等,塔吊存在豎向交叉,高塔大臂與低塔拉桿或者塔帽之間需保證不小于2米的安全距離,對塔吊頂升高度要求較高。4、外框筒鋼管柱對稱布置,考慮2層分段,最重分段約17t,對塔吊起重
6、能力提出較高要求。5、本工程A座主樓施工階段安裝三臺塔吊進行材料的周轉,而且三臺塔吊之間要能夠互裝、互拆,要求臂長及起吊能力滿足要求。6、本工程結構造型外挑。7、本工程處于超大基坑內,布置塔吊時應充分考慮四周工地的施工影響。1.2.2 塔吊型號選擇分析以上影響塔吊布置的因素,綜合考慮現場施工條件、現有資源等條件,選擇下方案:選用四臺塔吊作為本工程主要吊裝設備,其中兩臺為MC480塔吊,一臺為T8030平頭式塔吊,一臺C6015塔吊(純地下室區域)。吊裝設備臂長(m)爬升方式最大起升高度(m)最大自由高度(m)擬布置位置功能分工MC480(1#)50外附18574.91見塔吊平面定位圖主要負責塔
7、樓區域鋼結構吊裝及土建材料吊裝MC480(2#)50外附173.3474.91見塔吊平面定位圖主要負責塔樓區域鋼結構吊裝及土建材料吊裝T8030(3#)50外附11678.5見塔吊平面定位圖主要負責塔樓鋼結構吊裝及土建材料吊裝C6015(17#)45/3540見塔吊平面定位圖主要負責地下室土建材料吊裝備注根據塔吊參數及平面定位,高低塔大臂與對方塔身不會相撞,但是要保證高低塔之間不會打架,必須要保證高塔大臂不會與低塔的拉桿相撞,MC480塔吊標準節為5.78m一節,中聯T8030標準節為5.7m,綜合分析后兩臺MC480之間必須有11.56m的高差,MC480(1#)與T8030(3#)之間必須
8、有5.78m的高差。1.2.3 A座塔吊平面布置圖1.3 塔吊附著裝置概況A座1#塔吊MC480為馬尼托瓦克起重設備(中國)有限公司生產,塔吊標準臂長為80m。查該塔吊使用說明書,該塔吊公稱起重力矩為4500KN.M,最大起重量25T,獨立高度為74.9m,最大使用高度為283m(超過該高度,咨詢廠家),第一道附墻架以上塔身最大懸出段為66m。非工作狀態最大傾覆力矩為5886KN.m,工作狀態下慣性扭矩為473KN.m。1#塔吊各道附墻采用三拉桿形式,各道附墻分別設置在樓層4層、10層、19層、27層。附著各樓層附著相對于錨固點如下:1#MC480塔機在各樓層附著平面布置說明:1#MC480塔
9、機附著錨固布置在A11與A-D和A-E軸交中線上;具體的位置見上圖;說明:下表桿件長度為桿件的凈長度(鋼管柱外側至附著框銷軸中心長度)。附:下表為1#MC480塔機樓層各層附著桿長度:序號長度L(單位:mm)桿15654桿28043桿36715塔吊附著情況統計表序號附著樓層高度附著以上懸高附著距離附著層柱的形式及尺寸附著桿型式備注1第一道附著7F28.84m66m6.55m直方形柱1200*1200mm鋼管2738mm臨時附著2第二道附著10F55.27m66m6.55m斜方形柱900*900mm鋼管2738mm正式附著3第三道附著19F93.11m66m6.55m斜方形柱900*900mm鋼
10、管2738mm臨時附著4第四道附著27F127.49m66m6.55m直方形柱800*800mm鋼管2738mm正式附著1.4 塔吊附著頂升模擬因37#地塊A座主樓吊裝工作量大,均為群塔作業,受核心筒與外框筒施工進度差制約,塔吊均采用循環頂升方式進行頂升。 第2章 編制依據1、塔式起重機設計規范(GB/T 13752-1992)2、塔式起重機(GB/T5031-2008)3、塔式起重機鋼結構制造與檢驗(JG/T 5112-1999)4、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5、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6、塔式起重機安全規程(GB5144-2006);7、起重機設計
11、規范(GB/T3811-2008);8、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9、施工現場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10、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程(JGJ46-2005);11、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12、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建設部令166號);13、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01);14、施工現場機械設備安全檢查技術規程(JGJ160-2008);15、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00987號文);16、建設工程施工重大危險源辨識與監控技術規程(DBJ13-91-2007);17、建設施工塔式起重機
12、安裝、使用、拆卸安全技術規程(JGJ196-2010);18、關于加強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管理的若干規定(廈建工2009 47號文);19、馬尼托瓦克起重設備(中國)有限公司MC480塔機安裝使用說明書;20、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QTZ400(T8030-25U)塔式起重機操作手冊;21、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總部大廈37#地塊施工圖紙;22、關于采集建筑施工特種作業人員信息資料的通知廈建工(2010)48號文件;23、建筑起重機械安全檢測規程DBJ/T13-67-2010;24、起重機吊具與索具安全規程LD48-93。25、計算軟件采用品茗軟件。第3章 施工計劃3.1 施工進度計劃本工程 1#MC48
13、0塔吊各道附著施工時間根據工程的進度,按計劃進行,各工序施工計劃如下:塔吊附著裝置施工計劃開始時間完成時間預埋件預埋提前2周以上 /附著裝置安裝 強度達到要求根據總體施工進度 3.2 設備計劃根據施工組織設計中施工機械需用量計劃,做好施工機具的租賃和購買計劃,并做好進場使用前的檢驗、保養工作,確保運轉正常。序號名稱單位數量1塔吊臺12電焊機臺13氣焊設備臺14經緯儀臺15水平儀臺16吊線錘臺13.3 材料計劃本工程使用角鋼、鋼板等產品需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角鋼執行GB707-88國家標準。如型鋼有嚴重銹蝕、壓扁或裂紋的不得使用;禁止使用有脆裂、變形、等現象,對不符合要求的型鋼禁止使
14、用,總體材料設備按頂升附著模擬,需配備材料如下表:序號材料名稱單位數量進場計劃1附著桿件3根據實際施工進度進場2附著桿連接銷件6根據實際施工進度進場3附著框套1根據實際施工進度進場4預埋板套2根據實際施工進度進場第4章 施工工藝技術4.1 塔吊附著裝置(附墻桿件)制作工藝4.1.1 主要材料1、金屬材料:鋼結構工程制造所用材料的品種和規格必須符合施工圖紙的規定,其機械性能和化學成份必須符合現行的國家標準或部頒標準,并應具有出廠合格證。鋼板表面存在缺陷不得超過GB3274普通碳素鋼和低合金鋼熱軋厚鋼板技術條件中的規定。2、焊接材料焊條型號或焊絲代號及焊劑必須符合相關規定要求,并采用與母材強度相適
15、應的焊接材料。焊接材料應具有產品質量合格證。焊條的存放與保管遵照JB3223的規定。3、不合格材料和不合格品的處理為實現質量目標,保證單元工程竣工驗收合格率100%,材料質檢員負責對不合格材料和不合格品的標標識、記錄、隔離和處置、防止誤用。4.1.2 加工工藝附墻桿件的制造,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由塔機生產商進行設計制造,否則,應要求有鋼構件制造資質的廠家進行制造。(附墻桿件制造工藝流程圖)。4.1.3 焊接工藝1、焊接環境對于現場的焊接環境,規定必須要滿足以下條件:鋼板表面溫度5,相對濕度80%,風速10m/s(手工電弧焊)或風速2m/s(氣體保護焊)。 附墻桿件采用槽鋼制作。槽鋼宜采用整根長
16、度,若采用對接焊縫應符合要求,選用Q235材質。采用手工焊或二氧化碳氣保焊,焊工要有有效的合格證件。組對間隙為2mm,鈍邊高度為2mm。手工焊接可采用焊條為E4303焊條,3.2焊條打底,4.0焊條蓋面。焊條不能受潮,焊條要用保溫桶盛放。2、焊接要求1、施焊時應嚴格控制線能量和層間溫度;2、焊工應按照焊接工藝指導書中所指定的焊接參數,焊接施焊方向,焊接順序等進行施焊;應嚴格按照施工圖紙上所規定的焊角高度進行焊接。3、焊接前應將焊縫表面的鐵銹、油污、灰塵、氧化皮、割渣等清理干凈;4、不允許任意在工件上引弧,以免損傷母材,引弧必須在焊道進行。5、施焊應注意焊道的起點、終點及焊道的接頭不產生焊接缺陷
17、,手工多層多道焊時焊接接頭應錯開。3、焊接質量標準:焊縫表面質量1、對接焊縫的余高為23mm,必要時用砂輪磨光機打磨光順。2、焊縫要求與母材表面光順過渡,同一焊縫的焊腳高度要求一致。3、焊縫表面不準電弧光傷、裂紋、氣孔及凹坑;4、主要對接焊縫的咬邊不允許超過0.5mm,次要受力焊縫的咬邊不超過1mm。4.1.4 防腐措施鋼構件制造廠內的防腐措施1)、構件表面處理要求加工的構件和制品,應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表面處理。鋼材表面的毛刺、電焊藥皮、焊瘤、飛濺物、灰塵和積垢等,應在除銹前清理干凈,同時也要鏟除疏松的氧化皮和較厚的銹層。鋼材表面如有油污和油脂,應在除銹前清理干凈。 2)、涂裝氣候條件要求涂
18、漆須注意的主要問題是鋼材表面處理質量和大氣環境。應在5以上、相對濕度85%以下的氣候條件中進行,當表面受雨水影響時,不可涂裝。在氣溫為30以上的高溫條件下施工,溶劑揮發很快,可加入不大于油漆自重5%的稀釋劑予以稀釋。3)、涂裝前的準備涂裝前應檢查涂裝品種、型號、規格是否符合施工技術規定,質量不符合變質的涂料不得使用。涂裝前須將油漆攪拌至完全均勻。如發現漆皮或顆粒,則應使用80120目篩過濾。4)、涂裝作業本工程鋼構件經除銹處理后應立即噴涂,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防腐材料,如:涂裝環氧富鋅保養底漆,而后再涂二道環氧云鐵中間漆,再涂二道面漆,漆膜總厚度不小于125um。1、刷涂:用漆刷涂裝時,涂刷方向
19、應先上下后左右,漆刷蘸漆不能過多以防滴落,漆刷也不能拉得太長以免漆膜過薄。2、對邊、角、焊縫、切痕等部位,應先涂刷一道,然后再大面積涂刷。3、涂裝時間間隔,金屬表面除銹后,應在8h內(濕度大時為4h)盡快刷底漆;底漆充分干燥后再刷后層油漆;第一度和第二度防銹漆涂刷時間不應超過7d;第二度防銹漆干后,盡快做中涂。 不能超過說明書中的最長時間間隔,以免影響漆膜層間的附著力造成漆膜提早剝落。4、配置好的油漆不宜存放過久,使用時不得添加稀釋劑。5)、涂裝檢驗1、目測一: 涂裝基層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專業規范;2、目測二: 檢查是否有誤涂、漏涂、脫皮和返銹;3、目測三: 檢查涂層外觀是否涂刷均勻及有無
20、明顯的皺皮、流墜;4、目測四: 檢查補刷涂層是否完整;5、實測: 檢驗涂層厚度的允許偏差。6)、涂裝階段成品保護1、鋼構件涂裝后加以臨時圍護隔離,防止踏踩,損壞涂層。2、鋼構件涂裝后,在4小時之內遇有大風或下雨時,應加以覆蓋,防止沾染塵土和水氣,影響涂層的附著力。3、涂裝后的構件需要運輸時,要注意防止磕碰,防止在地面拖拉,防止涂層損壞。4、涂裝后的鋼構件勿接觸酸類液體,防止咬傷涂層。4.2 塔吊附著裝置安裝工藝技術4.2.1 塔吊附墻裝置的安裝安裝前的準備工作及安裝注意事項1.1了解現場周邊情況,清理現場障礙物。1.2根據施工要求確定塔吊附著位置。1.3配備吊裝機械,架設鋼管安裝平臺。1.4準
21、備輔助吊裝機具:如索具、鋼絲繩等常用吊裝工具。1.5嚴格按塔吊使用說明書所規定的順序和要求進行。1.6作業人員在安裝(拆卸)附著裝置時應戴安全帽、系安全帶、穿工作鞋。1.7 附著超長桿件應由專業公司制作,并按鋼結構設計規范及有關國家規范驗收合格。1.8塔機附墻桿件的連接銷軸、開口銷等必須采用專用件(有合格證),不得隨意自選代用。1.9裝好后,各開口銷必須完全張開,且開口角度為3060。對安裝平臺的要求1安裝平臺應架設完畢并牢靠。2 電源配置應合理、安全、方便。4.2.2 附著裝置安裝程序及注意事項1、根據方案在第一道附著所在樓層對附著點進行定位,并將預埋件固定牢靠,防止跑位。監理應對隱蔽工程進
22、行旁站檢驗并記錄。2、用塔吊自身吊裝附墻框,按照塔機說明書要求安裝并鎖緊。3、用塔吊自身吊裝附墻桿件,由內往外安裝3根桿件(安裝順序為桿1-桿2-桿3),且按先裝附著框連接銷,再裝預埋耳板連接銷。4、采用經緯儀測量塔身垂直度,做好正常工況調試,并緊固調整好,在最高錨固點以下垂直度允許偏差為2/1000,開始進行附墻裝置連墻耳板定位焊接安裝。5、塔吊繼續升節加高至第二次安裝高度,重復上述,將第二道及以上附著裝置安裝到位。注意事項:1、在附著框架和附著支座布設時,附著桿傾斜角不得超過10。2、附著框架宜設置在塔身標準節連接處,箍緊塔身。塔身對角處在無斜撐時應加固。3、塔身頂升接高到規定錨固間距時,
23、應及時增設與建筑物的錨固裝置。塔身高出錨固裝置的自由端高度,應符合出廠規定4、遇有六級大風(風速13m/s)及以上大風或遇有臺風天時,嚴禁安裝或拆卸錨固裝置。5、錨固裝置的安裝、拆卸、檢查,均應有專人負責,工作時應系安全帶和戴安全帽,并應遵守高處作業有關安全操作的規定。4.2.3 塔吊附墻裝置的安裝驗收、檢測塔機的裝置的安裝與驗收以塔式起重機安全規程(GB5144-2006)、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及廠家提供的塔機自身的使用說明書為依據,結合現場施工實際情況,嚴格、周密、有序地進行。(一)、塔機附墻裝置的裝拆作業必須由具有資質的隊伍進行,必須有相對固定的管理機構和拆裝作業
24、人員,從事拆裝作業和設備操作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有操作證和安全上崗證,禁止無拆裝備案的隊伍和無證人員從事塔機的拆裝和設備操作。安裝作業時應先對相關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統一指揮。協同作業,禁止違章指揮,違章操作,冒險蠻干。(二)、 塔機附墻裝置安裝后必須經現場調試、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塔機驗收應嚴格按四方驗收要求執行,嚴格按照驗收單內容逐項檢查驗收。同時要進行技術檢查、空載試驗、載荷試驗,保證塔機的安全使用。每次的附墻必須進行嚴格驗收,保證附墻連接的可靠和塔身垂直度的要求。 (三)、建立完善的設備管理制度、設備維修保養制度、運轉維修的登記統計制度、設備報廢制度。對投入施工作業的塔機,要嚴格
25、進行塔機的班前檢查、安全運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維修保養、安全專項檢查等,做好塔機安裝前的檢修工作,特別時對鋼結構、起升、變幅、回轉三大機構及液壓頂升系統、力矩、重量限制器、鋼絲繩、滑輪、吊索等關鍵、要害部位重點檢查,保證塔機性能良好,不帶故障、不留安全隱患進行施工作業。 (四)、落實以機長負責制為中心的“定人、定機、定崗”的崗位責任制,相關崗位人員的姓名要在塔機標牌上注明。司機、指揮均應經過專門培訓取得操作證和安全上崗證,以保證塔機運轉時信號準確、指揮到位。嚴格執行塔機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和“十不吊”原則,嚴禁違章指揮,違章操作。 (五)、 塔機附墻必須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及安裝方案的要求進行制作。
26、 (六)、塔機的力矩限制器、重量限制器以及起升高度、變幅、回轉限位器是塔機安全使用的最關鍵的裝置,各限制器和限位器必須齊全且靈敏可靠。(七)、施工現場塔機的技術資料和安全資料必須齊全。1塔機生產許可證、出廠合格證、使用說明書、設備 檔案、運轉及維修保養記錄、安裝拆除方案、驗收證書、檢測檢驗報告。2拆裝隊伍資質證書、設備安拆人員、指揮人員、操作人員及其他特種作業人員的操作證和安全上崗證。3塔機處懸掛限載標志牌、安全警示牌、操作規程牌、驗收合格牌、定人定機牌。(八)、運抵現場的附著桿安裝前安裝單位須對附著桿件、及其附件進行外觀檢查、進行長度測量、以及根據圖紙對附著桿件主材型號規格、連接耳板尺寸還有
27、桿件的直線度、焊縫質量進行仔細復查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現場附著安裝。(九)、使用單位、監理單位應對進場附著拉桿的現場檢驗進行旁站復驗。(十)附著框、附著桿件安裝完畢,安裝單位應進行自檢驗收。使用單位應報請相關檢測單位對附著進行檢測。(十一)使用單位應組織安裝單位、建機一體化單位、監理單位一同對所安裝的塔機附著進行驗收。第5章 施工安全保證措施5.1 附著安裝施工安全保證措施5.1.1 安全組織保障1、組織管理措施項目部成立現場安全生產管理領導小組:各有關施工管理的專業安全員、機管員及勞務作業隊長或施工班組長擔任成員,祥見表一。現場配置專職安全員具體負責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工作,對有關違
28、反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等的重大安全隱患,有權責令其分部分項工程停工整改。公司與項目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并每月組織管理責任評審、考核工作。嚴格執行公司、項目部制定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各負其責。項目的安全生產管理目標責任應分解到各崗位管理人員和勞務作業隊。項目部應做好附著裝置安裝后的安全檢查和定期檢查工作,公司安全、技術部門也應每月組織一次安全檢查,項目部應抓好對存在問題和安全隱患的落實工作。堅持召開每周安全工作例會,總結上周工作情況,布置本周的工作安排。公司安全和技術部門必須做好現場附著裝置工程施工、安全技術措施的落實和跟蹤監管工作,在附著裝置工程施工完畢后,應及時組織對附著裝置的自檢和驗收
29、。組織管理機構框架圖項目經理 于 凡技術負責人施工員安全員機管員質檢員監理單位總監現場監理塔吊租賃、安裝單位技術負責人賴傳彪特種作業人員(安拆工)5.1.2 安全技術保障措施安全技術措施1、嚴格按照國家和行業有關規定標準及計算方法進行塔吊附著支承處加固的設計計算,并按有關要求組織專家論證審查后方能施工。2、塔吊附墻裝置施工安裝過程嚴格按照施工方案進行施工,不得隨意改變支撐間距。3、附著裝置安裝、拆除時須按照“先防護,后拆除”的原則,須先進行相關部位的封閉、防護后再進行拆除工作。4、附著裝置時安裝、拆除區域須設置警戒線、警戒標志,并有專門的監護人進行監護。5、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避免吊運過
30、程出現安全問題。5.2 應急救援預案為了保證本工程項目危險性較大的塔吊附著裝置支承處加固施工安全生產工作落到實處,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根據公司制定的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結合項目部實際情況,特制定此預案。1、危險源辨識根據該塔機附墻安裝、使用的特殊情況,項目部針對性地進行了施工過程中危險源的辨識、評價如下:序號危險源傷害類型風險級別風險程度可能性L頻率E后果C風險值D=LEC危險程度1附墻桿件太細不符合設計要求機械2重大1067420重大2高空作業高墜2重大1067420重大3附墻框未安裝在塔身主節點處機械2一般366108一般4臨邊作業高墜2中度6
31、63108一般5附墻預埋件不符合設計要求坍塌2重大1067420重大6預埋件安裝位置的強度設計不滿足要求機械、坍塌、物體打擊3重大1067420重大7高空墜物物體打擊2重大1067420重大8焊接作業火災1輕度663108一般通過以上識別,確定有五項重大危險源,分別為預埋桿件太細,不符合設計要求、高空作業、附墻預埋件不符合設計要求、預埋件安裝位置的砼強度設計不符合設計要求、高空落物。2、危險源相關控制措施防止塔式起重機事故措施嚴格控制荷載,塔機的力矩限位器、載荷限制器經檢測合格后,在任何時候嚴禁私自調整,應杜絕超載吊裝。禁止斜吊。所謂斜吊,是指所要起吊的重物不在塔機起重臂頂的正下方,因而當將捆
32、綁重物的吊索掛上吊鉤后,吊鉤滑車組不與地面垂直,而與水平線成一個夾角。斜吊還會使重物在離開地面后發生快速擺動,可能碰傷人或碰撞其他物體。綁扎構件的吊索要經過計算,綁扎方法應正確牢靠,所有起重工具應定期檢查。不吊重量不明的重大構件或設備。嚴格執行“十不吊”標準。禁止在六級風以上使用塔機,禁止在四級風以上進行塔機頂升作業。指揮人員必須持證上崗,作業時應與塔機司機密切配合,執行規定的指揮信號。塔機司機應聽從指揮,當信號不明或錯誤時,塔機司機可拒絕執行。嚴禁起吊重物長時間懸掛在空中,作業中遇突發故障,應采取措施將重物降落到安全的地方,在突然停電時,應立即把所有控制器撥到零位,斷開電源總開關,并采取措施
33、把重物降到地面。防止高處墜落措施凡參加高處作業人員必須經醫院體檢合格,方可進行高處作業。對患有精神病、癲癇病、高血壓、視力和聽力嚴重障礙的人員,一律不準從事高處作業。凡參加高處作業人員,應在開工前進行安全教育及操作規程交底。高空作業人員及搭設高處作業安全設施人員超過2米必須系好安全帶,高空作業人員施工前安全帶應“先生根”,高掛低用。參加高處作業人員應按規定要求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帶,衣著符合高處作業要求,穿軟底鞋,不穿帶釘易滑鞋,并要認真做到“十不準”:一不準違章作業;二不準工作前和工作時間內喝酒;三不準在不安全的位置上休息;四不準隨意往下面扔東西;五嚴重睡眠不足不準進行高處作業;六不準打賭斗
34、氣;七高處作業的用具不準沒有固定. 八不準違反規定要求使用安全用品、用具;九不準在高處作業區域追逐打鬧;十不準隨意拆卸、損壞安全用品、用具及設施。保證施工進度與安全工作同步進行。禁止立體交叉作業,立體交叉作業要有相應的安全防護隔離措施,無措施嚴禁同時進行施工。高處作業前應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作業中發現安全設施有缺陷和隱患必須及時解決,危及人身安全時必須停止作業。高處作業必須有可靠的防護措施。如懸空高處作業所用平臺等設備設施均需經過檢驗后方可使用。無可靠的防護措施絕不能施工。在特殊施工環境安全帶沒有地方掛,這時更需要想辦法使防護用品有處掛,并要安全可靠。高處作業中所用的物料必須堆放平穩,不可置放在
35、臨邊或洞口附近,對作業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等,必須隨時清掃干凈。拆卸下的物料、剩余材料和廢料等都要加以清理及時運走,不得任意亂置或向下丟棄。各施工作業場所內凡有可能墜落的任何物料,都要一律先行撤除或者加以固定,以防跌落傷人。雨天、高空作業必須采取可靠的防滑措施,六級以上大風、大暴雨等惡劣氣候不得進行露天高空作業,待惡劣氣候過后應及時檢查高空安全設施,發現問題立即整改,恢復完善。實現現場交接班制度,前班工作人員要向后班工作人員交待清楚有關事項,防止盲目作業發生事故。防止機械傷害措施地面操作人員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高處操作人員使用的工具、零配件等,應放在隨身佩帶的工具袋內,不可隨意向下丟擲;
36、在高處用氣割或電焊切割時,應采取措施,防止火花落下傷人或釀成火災。地面操作人員,應盡量避免在高空作業面的正下方停留或通過,也不得在塔機的起重臂或正在吊裝的構件下停留或通過;構件安裝后,必須檢查連接質量,只有連接確實安全可靠后,才能松鉤或拆除臨時固定工具;設置吊裝禁區,禁止與吊裝作業無關人員入內;安裝下方周邊10米范圍內應劃定警戒區域,并設專人監護,防止無關人員進入作業范圍和落物傷人。(4)預埋件安裝位置的砼強度設計不滿足要求根據塔機附著力請原設計單位對預埋點的砼強度設計進行復核驗算;對預埋件進行預埋時,應加強對預埋點隱蔽部位的監督、驗收;并對該部位的砼強度進行復驗。(5)觸動預防措施、加強安全
37、用電管理,特別是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必須嚴格按照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執行。、每個施工現場至少配備兩名專業電工,并經相關部門培訓合格,持證上崗。現場所有用電設施、線路必須由電工安裝檢修,其他任何人不得進行電力作業。、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必須采取“TN-S接零保護系統”,并符合“三級配電、二級保護”。、在高低壓線路下方進行施工作業時,必須保證安全距離,并由專人負責指揮;當安全距離不足時,應采取停電或其他可靠的防范措施。、施工現場電纜不允許沿地明敷,應采取架空或埋地,線路過道必須穿護套管;線路架空時,嚴禁使用金屬裸線捆綁或架設在金屬構件上;線路埋地時,應在地上設置安全警示牌
38、,標識出線路走向。、架空線路下方不得建造臨時建筑設施,不得堆放構件、材料等物品。、施工現場采取碘鎢燈照明時,安裝高度不低于3m,傾斜度不大于4,外殼做保護接零;宿舍內嚴禁使用碘鎢燈照明。、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電力系統嚴禁利用大地做相線或零線。、保護零線上嚴禁裝設開關或熔斷器,嚴禁通過工作電流,嚴禁斷線。、在潮濕、有限空間應使用安全電壓。、配電箱(開關箱)安全措施1)配電箱(開關箱)有門、有鎖、有防雨措施,應裝設端正、牢固,并與地面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2)所有配電箱(開關箱)應每天檢查一次,檢修人員必須是專業電工,檢修時必須按規定穿戴絕緣鞋、手套,使用電工絕緣工具。并將其前一級相應的電源隔離開關分
39、閘斷電,懸掛“禁止合閘、有人工作”停電警示牌,嚴禁帶電作業。3)配電箱(開關箱)不得使用木質材料,其進、出線口應設在箱體的下底面,嚴禁設在箱體的上頂面、側面、后面后門處。移動式配電箱的進、出線必須采用橡膠套絕緣電纜。4)配電裝置的金屬箱體、框架及靠近帶電部分的金屬圍欄和金屬門必須做保護接零。、防止用電設備觸電的措施1)每臺用電設備應符合“四個一”,即“一機一閘一箱一漏”制(含插座)。2)在TN系統中,用電設備不允許一部分保護接零,一部分保護接地;嚴禁將單獨敷設的工作零線再做重復接地。3)用電設備現場周圍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污源和腐蝕介質,同時還應避免物體打擊和機械損傷。3、組織機構成員及職責此
40、預案組織機構由現場指揮組、現場搶救組、醫療救護組、后勤組和保安組等組織機構組成。(1)、指揮組成員:項目部其它所有管理人員 職責:現場發生安全事故時,負責指揮工地搶救工作,向各搶救小組傳達搶救指令任務,協調各組之間的搶救工作,隨時掌握各組最新動態并做最新決策,第一時間向120、公司救援指揮部及政府有關部門救援或報告災情。(2)、現場搶救組各作業班組長為現場搶救組成員職責:啟動應急預案,盡一切可能搶救傷員及被困人員防止故事進一步擴大。(3)、醫療救治組義務醫療服務人員為醫療救治組成員。職責:對搶救的傷員視情況采取急救處置措施,盡快送醫院搶救。(4)、后勤服務組:后勤部全體人員為后勤服務組成員。職
41、責:負責交通車輛調配,緊急救援物質征集及人員的餐飲供應。(5)、保安組全體保安為組員。 職責:保護現場,參與并支持其它搶救組的工作。應急救援資源按下表配置 表1 序號設備名稱數量備注1擔架1付可正常使用2氧氣袋2個定期檢查3藥箱1個備有常用藥品4手電筒2把配有電池5應急燈2盞可用6對講機2對可正常使用7滅火器若干在檢定有效期內8工具車 1輛保證在工地 5、應急培訓應急小組成員在項目安全教育時必須附帶接受緊急救援培訓。培訓內容:傷員急救常識、滅火器材使用常識、各種重大事故搶救常識等,務必適應急小組成員在發生重大事故時能較熟練地履行搶救職責。6、應急預案響應程序發生緊急事故時,發現人應當立即向項目
42、部應急組織機構的成員報告。項目部各應急組相關成員接到報告后必須立即趕到現場,同時向項目部應急組組長、副組長報告,報告后不得離開現場,應當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救援。項目部應急組組長、副組長根據現場緊急事態情況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并立即報告地方救援機構,同時向公司應救援組織機構報告。公司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負責人應當根據事態情況立即部署救援工作,必要時組織公司救援組有關成員趕赴現場指揮協調。現場急救小組開展現場緊急救護的同時,應根據受傷人員傷情,必要時立即與醫院急救中心聯系,在盡可能的時間內,對傷者實施有效的急救治療。急救小組成員立即組織現場人員維護現場秩序、疏導交通,對事發現場作必要的保護。7、應急預案的
43、終止事故現場經過應急預案實施后,所有現場人員得到清點,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應急總指揮可決定終止應急預案。8、應急電話:火災:119;醫療:1229、工程地點附近醫院急救線路圖線路醫院名稱醫院地址急診電話線路一廈門海滄醫院滄林路(0592)6058120線路二海滄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嵩嶼南二路118號(0592)6080297第6章 勞動力計劃6.1 勞動力計劃勞動力是施工過程中的實際操作人員,是施工質量、進度、安全、文明施工的最直接的保證者。選擇勞動力的原則:具有良好的質量、安全意識;具有較高的技術等級;具有相類似工程施工經驗的人員。進場后,項目部將根據實際情況詳細分析安裝過程中詳細的勞動力需求計劃
44、,擬訂日程表,勞動力的進場應相應比計劃提前一天,預留進場培訓,技術交底時間。表6.1 勞動力投入計劃表姓名作業類別證 號賴傳彪高級工程師閩G209-03455陳煒煒專職安全員閩建安C(2011)2000636魏志輝塔機拆裝管理閩D052008000097肖其斌塔機拆裝工閩D052008000099陳亞順塔機拆裝工閩D052014000026唐忠洪塔機拆裝工閩D052014000028陳輝明塔機拆裝工閩D052013000166郭登雄塔機拆裝工閩D052013000168李天洪起重機械(建筑)作業司機閩D0420090001346.2 勞動力管理措施1、參加本工程的施工管理、作業人員應具有省級建
45、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特種作業人員上崗證,并且已按有關規定辦理了合法務工手續。2、施工作業人員必須持有職業資格證書才能上崗作業。對不合格人員不得從事相應施工活動。3、所有入場的施工作業人員必須接受我單位組織的三級安全教育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4、為調動現場勞動力的積極性,在進場時應與勞動隊伍簽訂現場施工獎罰協議書,從工期、質量、安全、文明施工等各個方面制定相應的獎罰措施,做到現場管理“有法可依”。5、施工期間,現場技術人員對關鍵工序進行旁站式監督,勞動隊伍的管理人員保證施工期間不離現場。6、嚴禁在夜間進行附著施工。第7章 1#塔吊附著計算書7.1 參數信息塔吊高度:185(m),工作狀態下附
46、著塔吊最大傾覆力矩:5425(kN.m),非工作狀態下附著塔吊最大傾覆力矩:5886(kN.m)。附著塔吊邊長:2.50(m),附著框銷軸孔中心距:3.26(m),工作狀態下回轉扭矩:473(kN/m),非工作狀態下回轉扭矩:0(kN/m)。工作狀態下風荷載設計值:0.25(kN/m2),非工作狀態下風荷載設計值:1.30(kN/m2)。以上參數取自于塔機說明書。下表為附著立面圖:塔身截面為2.5m2.5m,該塔機最大獨立自由高度74.9m,最大起身高度283m,附著后自由懸臂高度為66m,該塔機公稱起升力矩4500KN.m,塔機工作時最大傾覆力矩為4551KN.m,工作時的風載荷值0.25K
47、N/m2;塔機非工作時最大傾覆力矩為:5886KN.m,非工作風載荷在100m以下取1.1KN/m2,100m以上取1.3KN/m2;工作時扭矩為473KN.m,非工作時扭矩為0KN.m;塔機附著在鋼柱上, 該塔機共設4道附著,分別在7層、10層、19層、27層;附著間距依次為:28.8m、55.3m、37.8m、34.4m,其中各層附著的平面布置相同,塔身邊至附著錨固點的垂直距離分別為: 6.55m;每層左側錨固點距離塔身左邊水平垂直距離為2.35m,每層兩錨固鋼柱中心水平垂直距離8.4m。 塔機附著桿全部錨固在矩形鋼柱上,附著桿采用鋼管2738mm鋼件,材質為Q235材料;附著桿兩端采用鉸
48、接連接,附著連接銷軸直徑為70mm,附著桿兩端采用雙耳板接頭,錨固端耳板與鋼柱直接等強度焊接,耳板材質為Q345,以上參數為塔機安裝現場測量取得。7.2 支座力計算塔機按照說明書與建筑物附著時,最上面一道附著裝置的負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著桿的負荷作為設計或校核附著桿截面的依據。附著式塔機的塔身可以視為一個帶懸臂的剛性支撐連續梁,其內力及支座反力計算如下:工作時風載荷取值q=0.25KN/m2非工作時風荷載取值 q=1.3kN/m2,其中第一道附著取1.1KN/m2;塔吊的最大傾覆力矩:工作時:4551KN.m,非工作時M=5886kN.m說明:以下附著計算模型始終以最上面2道附著計算,計算結果
49、附著產生的總水平力; 第一道附著計算結果: Nw = 33.2150t (工作時載荷)計算結果: Nw = 70.6061t ; (非工作時載荷)第二道計算:計算結果: Nw = 19.6352t ;(工作時載荷)計算結果: Nw = 52.4195t; (非工作時載荷)第三道附著:計算結果: Nw = 26.3897t ;(工作時載荷)計算結果: Nw = 65.0080t;(非工作時載荷)第四道附著:計算結果: Nw = 26.9511t ;(工作時載荷)計算結果: Nw = 54.5014t; (非工作是載荷)7.3 附著桿內力計算計算簡圖: 計算單元的平衡方程為: 其中:說明:以下為品
50、茗軟件計算時輸入值,詳見如下:附著a1a2b1Nw(工作/非工作)Mw(工作/非工作)KN.mC附著間距懸臂高度第一道附著2.35m8.4m6.55m33.215/70.6061473/02.5m28.8m66m第二道附著2.35m8.4m6.55m19.6352/52.4195473/02.5m55.3m66m第三道附著2.35m8.4m6.55m26.3897/65.008473/02.5m37.8m66m第四道附著2.35m8.4m6.55m26.9511/54.5014473/02.5m34.4m57.4m7.3.1 工作工況的計算塔機滿載工作,風向垂直于起重臂,考慮塔身在最上層截面的
51、回轉慣性力產生的扭矩合風荷載扭矩。將上面的方程組求解,其中 從 0 - 360 循環, 分別取正負兩種情況,求得各附著最大的拉壓力。 第一道附著:桿1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46.39 t; 桿2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6.87 t; 桿3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28.79 t; 桿1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5.00 t; 桿2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31.01 t; 桿3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42.35 t;第二道附著:桿1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35.88 t; 桿2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4.91 t; 桿3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14.25 t; 桿1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2.78 t; 桿2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25.7
52、0 t; 桿3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27.81 t;第三道附著:桿1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41.11 t; 桿2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7.23 t; 桿3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21.48 t; 桿1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6.54 t; 桿2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28.34 t; 桿3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35.04 t;第四道附著:桿1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41.54 t; 桿2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1.42 t; 桿3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22.09 t; 桿1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0.15 t; 桿2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28.56 t; 桿3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35.64 t;7.3.2 非工作工況的計算塔機非
53、工作狀態,風向順著起重臂,不考慮扭矩的影響。將上面的方程組求解,其中=45,135,225,315, Mw=0,分別求得各附著最大的軸壓力和軸拉力。第一道附著計算:桿1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74.66 t; 桿2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30.94 t; 桿3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72.82 t; 桿1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74.66 t; 桿2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30.94 t; 桿3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72.82 t;第二道附著計算:桿1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55.43 t; 桿2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22.97 t; 桿3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54.07 t; 桿1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55.43 t; 桿
54、2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22.97 t;桿3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54.07 t;第三道附著計算:桿1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68.75 t; 桿2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28.48 t; 桿3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67.05 t; 桿1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68.75 t; 桿2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28.48 t; 桿3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67.05 t;第四道附著計算:桿1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57.63 t; 桿2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23.88 t; 桿3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56.21 t; 桿1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57.63 t; 桿2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23.88 t; 桿3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56.
55、21 t;7.4 附著桿強度驗算7.4.1 桿件軸心受拉強度驗算考慮到工作工況和非工作工況對附著水平力的影響,以非工作工況下的附著水平力最大;設計計算附著以非工作工作載荷為依據。 驗算公式:= N / An f 其中 - 為桿件的受拉應力; N - 為桿件的最大軸向拉力,取 N=74.66t; An - 為桿件的截面面積, 本工程選取的是鋼管2738mm; An=/42732(27328)26660.176 mm2。 經計算, 桿件的最大受拉應力 =746600/6660.176 =112.1N/mm2, 最大拉應力不大于拉桿的允許拉應力 215N/mm2, 滿足要求。7.4.2 桿件軸心受壓
56、強度驗算 以上4道附著,取拉壓力最大且桿件最長的一道附著,如下: 驗算公式:= N / An f 其中 - 為桿件的受壓應力; N - 為桿件的軸向壓力, 桿1: 取N =74.66T; 桿2: 取N =30.94T; 桿3: 取N =72.82T; An - 為桿件的截面面積, 本工程選取的是 鋼管2738mm; An=/42732(273-28)2 = 6660.176 mm2。 I - 鋼管的慣性矩 ,I = /642734- (273-28)4 = 58517142.597 i - 鋼管的回旋半徑 ,i = (58517142.597/ 6660.176)1/2 = 93.734 -
57、桿件長細比,桿1:取=62, 桿2:取=86, 桿3:取=68 - 為桿件的受壓穩定系數, 是根據 查表計算得: 桿1: 取=0.797, 桿2: 取=0.648, 桿3: 取=0.763; 經計算, 桿件的最大受壓應力 =140.65N/mm2, 最大拉應力略大于拉桿的允許拉應力 215N/mm2, 滿足要求。7.4.3 桿件軸心受壓強度穩定性驗算特別注意:取最長桿件(實際受力不是最大),取最大受力驗算(實際不是最長)如下:根據MC480塔機的附著桿件為74.66t,最長桿件為6.715m,選擇鋼管2738mm,進行驗算:附著桿選型及穩定性驗算附著桿設計選型時,最大Lo取671.5cm,附著
58、桿的最大受力取N=74.66t,進行驗算。附著桿的受力模型為:(1)選用熱軋槽鋼:(鋼管2738mm, q1=52.3kg/m)x=Lo/rx =71.66150 滿足剛度要求。查表得構件X-X軸方向的穩定系數x=0.763構件的容許應力,=N/(*A)=146.92Mpa170Mpa滿足強度要求。(2)整體穩定驗算上式中:N=74.66t=0.763M=ql2/8=(52.3*6.7152)/8=0.294tm歐拉臨界力NEX =279tmX =1.0則有: 152.82MPa170MPa. 所以構造桿的選取符合要求。7.5 焊縫強度計算各道附著結構耳板相同,1635厚鋼板抗壓強度為295N
59、/mm2,耳板與鋼柱連接采用兩塊t=30厚的Q345鋼板焊接在鋼柱上,焊條采用E50,焊縫質量為二級,焊縫形式采用單面坡口全熔透焊,坡口角度為35,焊角尺寸為8mm。附著桿最大受力為N=746.6kN,單塊鋼板承受的最大拉力為N/2=373.3kN,耳板最小焊縫長度為560mm。焊縫正應力計算式中N軸心拉力或軸心壓力;焊縫長度;等強焊接,取耳板厚度;對接焊縫的抗拉強度設計值。計算結果可知滿足設計要求。7.6 塔吊附著桿件圖附著桿及接頭圖:附著桿與附著框端接頭主視圖和俯視圖附著桿與錨固鋼柱端接頭主視圖和俯視圖附:下表為1#MC480塔機樓層各層附著桿長度:序號長度L(單位:mm)桿15654桿28043桿36715附著桿為直徑273x8的無縫鋼管,附著桿接頭耳板與附著桿必須開剖口焊透(鋼管需要插入鋼管長度200mm),保證與鋼管等強度焊接,焊接完成后,如果條件允許的,最好對焊縫探傷(保證焊縫不能有缺陷);注:上表的附著桿長度為鋼柱為矩形柱時的, 附著桿長度在上表中長度基礎上預留20cm,與附著框端的接頭預先和附著桿焊接,附著桿與錨固鋼柱端接頭根據實際修割后,與接頭焊接(或者附著桿直接焊接在鋼柱上); 附著桿銷軸圖:注:銷軸加工保證如上圖主要尺寸,銷軸加工后,做防銹處理附:附著桿件裝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