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D10501D-2011 硅酸鹽建筑制品用砂有機物含量和硫化物和硫酸鹽含量試驗原始記錄編號試驗開始日期實驗設備設備型號設備編號項目向250mL容量瓶中裝入風干試樣至 mL刻度處注入濃度為 %的氫氧化鈉溶液至 mL刻度處有機物含量靜置時間月 日 時 分 至 月 日 時 分試樣上部的溶液顏色淺于標準溶液顏色時單項判定試樣上部的溶液顏色和標準溶液顏色接近時水浴溫度()加熱時間月 日 時 分 至 月 日 時 分第二次比較,試樣上部的溶液顏色淺于標準溶液顏色時單項判定第二次比較,試樣上部的溶液顏色深于標準溶液顏色時序號原試樣的破壞荷載(N)洗除有機物后的破壞荷載(N)原試樣的試樣面積(mm2)洗除有機
2、物后的試樣面積(mm2)原試樣的抗壓強度(MPa)洗除有機物后的抗壓強度(MPa)原試樣的平均抗壓強度(MPa)洗除有機物后的平均抗壓強度(MPa)原試樣的和洗除有機物后的抗壓強度比單項判定備注項目試樣質量G1 (g)蒸餾水加入量(mL)稀硫酸加入量(mL)微沸時間(min)硫化物和硫酸鹽含量洗滌次數(shù)氯化鋇加入量(mL)灼燒溫度()第一次灼燒后質量(g)第二次灼燒后質量(g)第三次灼燒后質量(g)第 次灼燒后質量(g)最終質量G2(g)硫化物和硫酸鹽含量(%)Qe=(G20.343)/G1100單項判定備注復核: 計算: 試驗:RD10502D-2011 硅酸鹽建筑制品用砂氯化物含量和云母含量
3、試驗原始記錄編號試驗開始日期實驗設備設備型號設備編號項目硝酸銀濃度N(mol/L)試樣質量G0(g)氯化物含量空白試驗B第一次試驗A1第二次試驗A2初始讀數(shù)終點讀數(shù)初始讀數(shù)終點讀數(shù)初始讀數(shù)終點讀數(shù)消耗硝酸銀的體積(mL)第一次試驗氯離子含量(%)Q1=N(A1-B)0.035510100/G0第二次試驗氯離子含量(%)Q2=N(A2-B)0.035510100/G0氯離子含量(%)Q=(Q1+Q2)/2單項判定備注各粒級試樣質量損失百分率(%)最大損失率(%)試樣的總質量損失百分率(%)單項判定備注項目1試樣質量G1(g)云母質量G2(g)云母含量Qc=G2/G1100云母含量2試樣質量G1(
4、g)云母質量G2(g)云母含量Qc=G2/G1100云母含量平均值(%)單項判定備注復核: 計算: 試驗:RD10503D-2011 硅酸鹽建筑制品用砂含水率和飽和面干吸水率試驗原始記錄編號試驗開始日期實驗設備設備型號設備編號項目第一次試驗第二次試驗含水率試樣質量G11(g)烘干溫度()試樣質量G12(g)烘干溫度()第一次稱量質量(g)第二次稱量質量(g)第一次稱量質量(g)第二次稱量質量(g)第三次稱量質量(g)第四次稱量質量(g)第三次稱量質量(g)第四次稱量質量(g)第 次稱量質量(g)最終質量G21 (g)第 次稱量質量(g)最終質量G22 (g)含水率(%)Z1=(G21-G11)
5、/G11100含水率(%)Z2=(G22-G12)/G12100含水率(%)Z=(Z1+Z2)/2單項判定備注項目含泥量試樣質量m11(g)烘干溫度()試樣質量m12(g)烘干溫度()第一次稱量質量(g)第二次稱量質量(g)第一次稱量質量(g)第二次稱量質量(g)第三次稱量質量(g)第四次稱量質量(g)第三次稱量質量(g)第四次稱量質量(g)第 次稱量質量(g)最終質量m21 (g)第 次稱量質量(g)最終質量m22 (g)含泥率(%)Q1=(m21-m11)/m11100含泥率(%)Q2=(m22-m12)/m12100含泥率(%)Qz=(Q1+Q2)/2單項判定備注復核: 計算: 試驗:RD10504D-2011 硅酸鹽建筑制品用砂顆粒級配試驗原始記錄編號試驗開始日期實驗設備設備型號設備編號第1份試樣質量 (kg)第2份試樣質量 (kg)方孔篩規(guī)格150m300m600m1.18mm2.36mm4.75mm9.50mm150m篩余質量(g)第1份試樣第2份試樣篩余量(%)第1份試樣第2份試樣平 均 值篩余含量(%)單項判定備 注復核: 計算: 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