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黃祁高速11標汪坑隧道左線進口洞門施工方案編制:復 核:批準:中鐵二十五局黃祁11 標工程部二一二年二月二十日-1-省道 205 線黃土梁隧道及引道工程二標段分項開工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工藝流程(隧道洞門)編制人:編制日期:2015 年 4 月 26 日審核人:審核日期:2015 年 4 月 26日編制單位:四川川交路橋有限責任公司編制機構:省道 205 線黃土梁隧道第二標段工程經理部-2-目錄1 編制說明-3-1.1 編制依據-3-1.2 編制范圍-3-1.3 編制原則-3-2 工程簡況-3-3 施工工藝-3-3.1 技術參數-3-3.2 工藝流程-4-4 技術要求-6-5 資源配置-7-
2、5.1 人員配置-7-5.2 機具配置-7-6 工期安排-7-7 安全注意事項-7-3-隧道洞門施工方案1 編制說明1.1 編制依據1.1.1 現行有關二級公路隧道規范、規程、規則及標準;1.1.2 黃土梁隧道洞門設計變更方案及設計圖、相關參考圖及有關設計說明;1.1.3 本合同段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1.2 編制范圍黃土梁隧道洞門。1.3 編制原則1.3.1 通過加強關模工藝,采取有效模板固定模式,確保洞門混凝土外觀質量、結構穩定及施工安全。1.3.2 科學合理組織隧道洞門施工,提升隧道整體施工形象。1.3.3 本標段隧道洞口埋深較深,山體陡峭,隨著雨季的來臨,為了加強隧道施工的安全和洞頂防排
3、水。1.3.4 貫徹執行國家和地方行政主管部門的政策、方針及相關的工程施工技術規范、質量檢驗評定標準、規定等。2 工程簡況黃土梁隧道綿陽端洞門位于線路里程K11+020處,設計采用仰坡1:1.25 臺階式洞門形式,左側邊坡及仰坡采用4.5m 的砂漿錨桿,右側邊坡采用長3.0m的砂漿錨桿,梅花型布置,間距均為 1.2m1.2m;掛網采用 6 鋼筋網,網格間距 20cm 20cm;噴射砼厚 10cm。洞門回填應與地形結合,對地面坡度進行適當修整,使直面順接;坡面采用植草防護。端墻鋼筋混凝土厚度為1.5m;洞門墻與明洞設 80cm長22 連接筋,連接筋在明洞拱部、邊墻按50cm間距環向布置。洞門墻北
4、設置 80 塑料亂盲溝排水系統,再通過80PVC管引至路基排水溝。擋墻均采用 C30鋼筋混凝土;頂帽側溝、端墻頂水溝、天溝均采用C30混凝土;3 施工工藝3.1 技術參數洞門端墻、擋墻均采用C30鋼筋混凝土;頂帽、側溝采用C30混凝土;端墻頂水溝、-4-天溝 C30混凝土。3.2 工藝流程施工工藝流程圖 3.2.1 測量放樣測量組應根據交底圖紙,準確定出洞門各部位置,現場油漆做好測量標識,并將測量結果對現場技術人員及施工人員進行書面交底。3.2.2 開挖(1)按開挖部位先外后內,從上至下進行開挖,嚴禁掏底開挖施工;測量放線挖基基底檢測立模搭作業平臺測量復查報驗洞門端墻、翼墻施工洞頂水溝施工砼制
5、備砂漿制備合格合格不合格合格不合格鋼筋安裝鋼筋加工基底處理-5-(2)在確定全段同時開挖以及邊坡、仰坡坡度后,力求在施工時間內不致坍塌,并盡可能避免超挖,以免增大回填數量;(3)主要采用挖掘機配合人工進行開挖,必要時采用弱爆破,以免影響或破壞邊坡和仰坡、洞口襯砌的穩定;(4)開挖過程中要隨時檢查邊坡和仰坡,如有滑動、開裂、落石等現象,采用攔擋、防護網等措施,以保證施工安全。3.2.3 支護邊仰坡刷坡完成后,應及時進行錨噴支護。擋墻背后臨時邊坡采用10cm錨網防護,鋼筋網采用 8 鋼筋加工,網格間距為 25cm 25cm,錨桿采用 22 砂漿錨桿,錨桿長 3.5m,間距 1.2m1.0m,端墻背
6、后直立開挖面采用12cm錨網噴支護,加強部位鋼筋網采用8鋼筋加工,網格間距為 20cm 20cm,錨桿采用 25砂漿錨桿,錨桿長度 8m,間距為 1.2m1.2m,錨桿端頭與端墻內鋼筋焊接。3.2.4 立模(1)外模板鋼模板裝模,鋼模板尺寸為100cm 150cm,鋼模板之間采用螺栓及鋼管加固,鋼管支撐間距0.5 1m,架設必須牢固可靠,內用對拉螺栓將模板拉緊,并用臨時鋼支撐頂住,以防模板在灌筑過程中發生位移及局部變形。(2)模板安裝過程中,施工班組長、測量人員、質檢人員經常進行檢查、測量復核,當發現位置有偏差必須及時進行調整,確保位置準確無誤。(3)模板支架及腳手架之間不得相互連接,以免使用
7、腳手架時影響模板支架位移,造成跑模現象發生。3.2.5 鋼筋端墻采用 22 鋼筋作為主要受力連接鋼筋,鋼筋縱向、橫向間距為均按照設計圖紙布局。采用 14對拉桿,端墻內鋼筋與邊坡支護錨桿焊制連接固定模板3.2.6 砼澆筑(1)洞門端墻基礎必須置于穩定的地基上,在施作端墻前對地基承載力進行測試,如地基承載力不能滿足要求,對地基進行加固,達到承載力要求時方可進行端墻的施工。地基上的虛碴、雜物、積水的軟層,必須清除干凈;(2)混凝土為 C30混凝土,由出口攪拌站生產,混凝土運輸用罐車運輸,泵送入模,插入式搗固器振搗,端墻混凝土一次澆筑成型,不得分段分層澆注,澆注過程中必須連續;-6-(3)洞門端墻的混
8、凝土灌注和墻后混凝土回填必須兩側同時進行,以免對襯砌產生偏壓,造成位移,影響工程質量;(4)墻背與巖壁間空隙不大時,用與墻身相同標號圬工回填;空隙較大時,采用 M10漿砌片石回填;(5)灌注混凝土端墻時,模板和支撐要有足夠的剛度、強度及穩定性,使其在灌筑過程中不發生移動及局部變形;(6)端墻施工須保證其位置準確和墻面坡平順,灌筑混凝土端墻必須杜絕漏漿、跑模、蜂窩、麻面等缺陷;(7)洞門澆筑時,按設計預留隧道名牌及號標的位置。3.2.7 洞門端墻裝飾為了美化洞門,端墻采用1cm厚面磚按照設計尺寸進行裝飾。3.2.8 名牌及號標(1)具體尺寸及位置見附圖隧道名牌及號標布置圖;(2)隧道名牌、號標的
9、施工方法名牌、號標采用預制模板,周邊有45的倒角,字體采用凹形字。號標統一采用楷體_GB2312、要求字體工整,名牌采用仿宋GB_2312字體,要求排列整齊;(3)名牌、號標字高根據隧道名牌及號標尺寸圖進行布置;(4)承建標志設于洞門左側,號標、名牌設于洞門右側;4 技術要求4.1 端墻、冀墻結構幾何尺寸允許偏差為:基礎軸線偏差:15mm,表面平整度:5mm,高程:10mm,結構厚度:-10mm。4.2 隧道門表面應密實平整、顏色均勻,不得有蜂窩、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4.3 噴砼灑水養護可減少其干縮開裂,確保其強度增長。噴護作業完成2 小時后即開始養護,連續保養不少于7 天;4.
10、4 本隧道洞門及洞口附近的邊坡掛網噴漿已做好,邊坡噴漿不再另行交底;4.5 模板安裝定位牢固,防止施工中模板移動和爆模事故的發生;4.6 攪拌站人員應嚴格按照實驗室出具的施工配合比施工,根據實驗人員調整的數據準確計量;實驗人員應根據施工現場的情況確定最佳的施工配合比;搗固人員應嚴格按照-7-施工技術規范要求進行砼的入模搗固工作;立模前先檢查模板穩定、滲漏水情況,清除模板內積水、松碴雜物。5 資源配置5.1 人員配置開挖、邊坡修整人員8 人;關模、腳手架6 人;鋼筋綁扎 10 人;混凝土施工 6 人。5.2 機具配置主要施工機具配置:CAT320C 挖掘機 1 臺,ZL50裝載機 1 臺,濕噴機
11、 1 臺,20m3空壓機 2 臺,YT28 風鉆 4 臺,電焊機、鋼筋調制機各1 臺等。6 工期安排黃土梁隧道綿陽端洞門各方面綜合考慮,不影響正常的洞內施工,現在只施工洞門端墻、頂帽、端墻頂天溝、水溝及永久仰坡防護。施工準備時間為2 天;鋼筋預制、安裝、關模、混凝土施工12 天,帽石施工 3 天,其它施工 5 天,總計 20 天。計劃 2012 年 02月 22 號進行施工,至 2012 年 03 月 12 日完成。7 安全注意事項施工人員要戴好安全帽和各種防護用品,確保安全。施工過程中,希各作業班組協調作業,盡可能地減少相互干擾,使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還應遵循以下措施:7.1 由于本次洞門
12、施工時,須將施工范圍內原有宣傳牌、電纜線、風水管等已有設施進行轉移或拆遷,現場需專人進行管理,確保不影響洞內正常施工。7.2 洞門段左右側均緊鄰房屋,基槽開挖時原則上采用挖掘機進行開挖施工,如必須爆破開挖時,應加強防護和施工管理,并有專執行警戒,未經警戒人員允許嚴禁在爆破期間隨意走動;7.3 施工時清除邊坡上方的危石,在施工中采取措施防止邊坡下滑;7.4 砼澆筑施工時作業臺架架設牢固,臺架下方嚴禁站人,非作業人員嚴禁隨意攀爬作業臺架;7.5 基礎清挖時,人員不要站在機械操作范圍內;7.6 工程腳手架、工作平臺應搭設牢固,并設有扶手、欄桿。腳手架不得妨礙車輛通行;7.7 起拱線以上的端墻施工時應設安全網,防止人員、工具和材料墜落;7.8 由于隧道洞門施工時,隧道里面照常施工,下部穿行車輛須減速形式,安全部門-8-做好相關警示標志,防止高空落物;7.9 注意施工用電,施工過程中須由專業電工保證用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