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化過程中建筑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之路以新農村建設與地域文化為例下載PDF閱讀器如今后建筑均使用著同樣的思惟與模式,僅以統計數量、數據為依據,將被貶為一般純技術組合的商業產品,建筑也將喪失應有的社會性及意義.城市及居住空間最后只剩下秩序化和單一化結局.因此,為了解讀未來居住空間的組構主軸內涵、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更應于計劃與設計階段時,充分掌握主體與客體的關系性.是故,設計過程中,應了解新空間所蘊涵的居住意識和生活行為關系,且其具有可塑性質,含有一定的不變性和擁有多項可變性條件存在.換言之,于建構新空間時,思考其與自然的順、對應關系,來滿足居住使用者在某一季節或某一階段上的基本舒適程度,
2、以達到有效節能、減碳的目的.因此,透過具有地域性及風土性特征的日式官舍建筑,及臺灣傳統三合院建筑和現代化住宅建筑的解析與應證,作為解開建筑設計傳承和創新所涵構的可能性與必要性范圍和路徑.本論文的結論如下:1、目前可見之土(土角)造、磚造及現代化RC構造建筑物,在建筑思維慣性上,均以堅同、耐用及經濟性為優先,均為冬季型設計住居;2、各方位的空間的季節生活溫度涵構有HHCCHC的溫度組構內容;3、方位空間的熱層級比較上,有東向方位西向方位南向方位北向方位的順序差異存在;4、不論建筑形式為何,人的活動與行為會在自然和建筑之間,取得其順應及對應的生活方式.作 者: 郭永傑 作者單位: 臺灣逢甲大學建筑學系 西安交通大學 母體文獻: 建筑與文化2008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會議名稱: 建筑與文化2008國際學術討論會 會議時間: 2008年11月01日 會議地點: 西安 主辦單位: 中國建筑學會 語 種: chi 分類號: 關鍵詞: 城市化過程建筑文化傳承新農村建設地域文化居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