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下部結構設計為沉井,沉井平面尺寸為31.443.6m,底標高 41.0m,頂面標高 58.0m,沉井下沉總深度為17.5m。結合地質情況,沉井下沉采用兩種方法進行,上部軟土層的下沉采用水力機械沖吸泥排水下沉,下部卵石地層采用抓鏟抓土不排水下沉。由于*目前正處于汛期,地下水位較高,造成沉井排水下沉困難,沉井改用抓鏟機抓土不排水下沉。二、施工組織安排及進度計劃目前,沉井采用水力機械沖吸泥下沉6m 左右,完成第一階段地沉井下沉,剩余 11.5m高度采用抓鏟機抓土不排水下沉施工,準備時間10 天,由于近來連續陰雨天氣嚴重影響了施工進度,計劃于2005 年 9 月 10
2、 日開始出泥下沉,計劃下沉 90 天,預計于 2005年 12 月 10 日完成沉井下沉工作。三、抓鏟機吊裝施工(一)、概述沉井下沉采用在沉井頂部放置兩臺W1010型履帶抓鏟機,分別布置在側墻一和支墩一、側墻二和支墩二之間。抓鏟機每臺自重 40t,吊裝高度為 10m,為中級起重工作,抓鏟機支撐采用預先制作的鋼活動平臺并實現移動抓土。(二)、施工工藝流程鋼制平臺制作鋼制平臺試驗鋼梁安裝軌道及卷揚機安裝鋼制平臺安裝抓鏟機吊裝抓鏟機固定抓鏟機作業(三)、吊裝前施工準備1、軌道和鋼梁安裝軌道:軌道選用 18 槽鋼,每根長 6m,開口向上,以內槽作滾道,槽寬160mm,槽深 60mm,軌道固定利用預埋在
3、沉井上的鋼板焊接,預埋件間距為6m,軌道安放時先用水泥砂漿在沉井頂面找平,以利軌道放置平穩。軌道分四處布置,分別為側墻一、支墩一和側墻二、支墩二,長度方向為從后墻起至中墻一。固定時拉直線調整軌道平整度和保證軌道在一條直線上,軌距 64005mm,接頭處錯縫 2mm,平整度 2mm。軌道調整完畢后,用32 鋼筋將井壁鋼筋和槽鋼焊接起來,間距0.81.0m,在槽鋼的兩側翼緣外邊抹三角灰加固。為防止平臺在軌道端部脫軌,在軌道的兩端各焊接一個用20mm 厚鋼板制作的直角三角形卡擋,高250mm,另一條直角邊長 200mm,具體布置見附圖。鋼梁:在延長的支墩墻與中墻一間設置凈跨5.1m 用兩根 40 槽
4、鋼對扣拼裝而成的箱形鋼梁,鋼梁上下加焊12mm 厚鋼板加強,用于支撐作業的移動式平臺。為使軌道處于同一高程面,在中墻一上及延長的支墩墻上預留凹槽用于支設鋼梁,在凹槽內預埋鋼板以安裝固定鋼梁,軌道與鋼梁焊接連接以增加抗彎剛度,所留缺口待二次澆筑支墩墻時澆筑補齊。2、卷揚機選擇及布置(1)卷揚機選擇平臺運行需克服軸承的摩擦力,車輪與軌道間的摩擦力等。總摩阻力DfdPPm2總摩擦阻力式中:mP附加阻力系數,1.5;P平臺自重和工作荷載,P70+450520KN;軸承滾動摩擦系數,0.015;d滾道直徑,d200mm;f行走輪滾動摩擦系數,f0.5;D行走輪直徑,D400mm;KNPm8.74005.
5、02200015.05205.1即驅動力需大于 0.78t,選用 2t 卷揚機進行驅動平臺移動。(2)卷揚機布置每個平臺移動配備兩臺2t 卷揚機,共配備四臺2t 卷揚機。分別布置在前墻和后墻上,位于側墻和支墩之間的中心位置上,卷揚機錨固采用28 鋼筋與沉井井壁 32 鋼筋焊接在一起,焊接保證牢固。平臺移動時前后墻的卷揚機同時牽拉,以實現平臺的隨時制動。3、鋼制活動平臺制作鋼制活動平臺采用桁架結構,總長6.7m,總寬 6.5m,總高 1.8m,工作面尺寸為 6.544m。制作時,為防止過大的焊接應力,采用分件制作,整體拼裝的方式,分為縱向桁架、縱梁、橫端梁、橫梁、面板和行走輪等部分。縱桁高 1.
6、4m,長 6.7m,為主要承受彎矩的矩形桁架梁,上下弦桿、斜桿和豎桿均為 14 槽鋼,中間豎桿間距為1m,共設 6 空。主桁架下弦桿為兩根20 槽鋼并列,中間開檔 140mm,以便安裝行走輪,上弦桿為兩根14槽鋼,中間豎桿間距0.5m,豎桿和斜桿均為 14 槽鋼。頂部用 4mm 厚鋼板滿鋪,鋼板與骨架連接采用雙面交叉間斷焊接,在面板下面設5 道縱梁和 5 道橫梁,型材為 70707mm 角鋼。每個平臺在主桁架端部各安裝2 個行走輪,共8 個行走輪,行走輪采用鋼質起重機行走輪,直徑400mm,輪寬 120mm,每個行走輪安裝兩只416 型軸承。最后在鋼板上履帶下部鋪設枕木以分散抓鏟機對平臺的壓力
7、,并起防滑和減震作用。4、鋼制活動平臺模擬試驗為保證抓鏟機在井上鋼制平臺的操作安全,平臺制作完成后,在地面上對鋼制平臺的進行模擬試驗,以檢驗平臺的承載力。試驗時在地面上根據輪軌間距預先鋪設枕木,將軌道槽鋼放置在枕木上并予以固定,平臺用履帶吊吊放在軌道上,使車輪受力,然后用槽鋼和枕木搭設抓鏟機上平臺的軌道,抓鏟機沿著軌道自行行駛到鋼制平臺上。履帶吊自重為 40t,履帶吊位于鋼制平臺上,平臺靜載安全系數取1.25,即平臺承重為 401.2550t,配重為 50-4010t。工作時,抓斗自重2.5t,抓土重量約 2.5t,吊車起重量為 5t,起重動載安全系數取 1.4,即吊車需起重51.47t。先在
8、平臺上用現場鋼筋沿履帶方向的兩側各配重5t,使靜載配重達到 10t,然后起吊重量 7t 的鋼筋。平臺在地面上安放完畢吊車未上平臺之前,在平臺縱向的主縱梁和位于履帶下的縱梁的兩側共拉四根線,用鋼尺測量縱梁跨中的彎曲失高f(撓度)。測量完畢后,履帶吊行駛上平臺并加載和吊鉤吊重,用同樣的方法測量加載后的彎曲失高。檢測完畢,卸去平臺上的所有荷載,再用鋼尺測量縱梁的彎曲失高,和第一次測量數據進行比較,看變形是否恢復。規范允許失高(撓度)偏差為L/800,并且無局部永久變形,焊縫節點無開裂和明顯變形。試驗合格后方可允許使用鋼制平臺。5、起吊現場準備將后墻處的基坑用自卸汽車運土回填,采用分層回填碾壓,每層回
9、填的土方用挖掘機來回碾壓密實后,再進行下層土方回填直至和路面平,以保證吊車有作業場地和地基有足夠的承載力。為防止吊車起吊時陷車,在吊車支腿位置用 20mm 厚鋼板和枕木進行鋪墊,以增大地基承載力。6、鋼制平臺安裝制作完成的鋼制平臺總重量約7t,平臺采用履帶吊進行起吊,起吊位置選在后墻處,將平臺吊至軌道上,人工配合進行安放。為方便抓鏟司機上下平臺,在每個平臺端部焊接爬梯。(四)、起重機械選型起重量起重機的起重量必須大于或等于所吊裝抓鏟機的重量和索具重量之和,即 QQ1+Q2 42t+0.7t=42.7t 式中Q起重機的起重量;Q1抓鏟機的重量;Q2索具的重量,取700kg;求起重臂最小長度簡圖起
10、重高度計算簡圖(2)起重高度Hh1+h2+h3+h4 式中H起重機的起重高度(m);h1安裝支座表面的高度(m),從停機面算起;h2安裝空隙,不小于0.3m;h3綁扎點至所吊抓鏟機底面的距離(m)。h2索具高度(m),自綁扎點至吊鉤面;Hh1+h2+h3+h4 9+0.5+2+4.5=16m(3)起重半徑當起重機位于后墻處吊裝時,需要跨過已澆筑的砼墻。根據以下公式算出最小起重臂長:LL1+L2cossingfh式中L起重臂的長度(m);h起重機下鉸至吊裝支座的高度(m);h=h1E f起重鉤需跨過結構的距離(m);g起重臂軸線與已完成結構間的水平距離,至少取1m;起重臂的仰角;3gfharct
11、g抓鏟機起吊過程中,相關數據如下:f=3.3m,g=1.2m,E=1.5m,h=h1-E=8.8-1.5=7.3m 493gfharctgmgfhL5.1649cos2.13.349sin3.7cossin(4)起重半徑mLFR2.1249cos5.164.1cos經計算,采用 200t 吊車能夠將抓鏟機吊裝就位。(五)、活動平臺強度、剛度校核1、活動平臺強度校核(1)、活動平臺受力分析抓鏟機在活動平臺上布置示意圖如下:行走輪鋼制平臺抓鏟機履帶抓鏟機在活動平臺上平面示意圖抓鏟機在工作時,隨著大臂的旋轉,抓鏟自重,工作荷載通過履帶傳給平臺的力在大小,作用點上是變化的,最不利的情況是一條履帶懸空,
12、另一條履帶的一部分與平臺接觸時,假定此時的作用點在一條履帶距一端1/4 全長處,即作用點距平臺邊線1.2+1/4*4=2.2m 處,大小為自重和荷載重。抓鏟機自重 400KN,荷載為 50KN,動載系數取 1.5,則計算荷載為 675KN。(2)、強度校核鋼材為 Q235 鋼,許用應力=160Mpa,焊條采用 J422型,許用應力=160Mpa。計算荷載由兩側縱桁按杠桿平衡原理分擔(如圖),N1、N2 為縱桁分擔的荷載,P 為計算荷載。P=675KNN1N2N2=0.85/4P=143K N1=P-N2=532KN 以下校核按受力較大一側縱桁的強度進行。假定縱桁荷載呈三角形分布(與實際近似)N
13、1=qmax6.71/2 qmax=2532/6.7=158.8KN/m P1P2P0P3P4P5P6P7P8縱桁立面和荷載分布圖力分布三角形或梯形面積s=1/212.80.35=2.24KN s=1/2(12.8+49.568)1=31.184KN s=1/2(49.568+86.28)1=67.924KN s=1/2(86.28+123)1=104.64KN s=1/2(123+158.8)1=140.9KN s=1/2(90.09+158.8)1=124.045KN s=1/2(23.35+90.09)1=56.72KN s=1/223.350.35=4.086KN S=532.1KN=
14、N1 節點荷載計算:P0=1/2 s=1.12KN P1=1/2(s+s)=16.712KN P2=1/2(s+s)=49.554KN P3=1/2(s+s)=86.282KN P4=1/2(s+s)=122.77KN P5=1/2(s+s)=132.472KN P6=1/2(s+s)=90.38KN P7=1/2(s+s)=30.403KN P8=1/2s=2.043KN 節點受力分析縱桁桿件受力示意圖P2P0P1P3P7P8P4P5P6-288.75-101.82+211.86+207.85-49.07-322.94+159.4+159.4+339.40+339.40+187.72+187
15、.72-1.12-16.712000-30.403-2.0430-280.2-280.2-310.86-310.860-86.28-132.47RARB1.1216.71249.55486.282122.77132.47290.3830.4032.043a、求支座反力 RA、RBRA6.4=P06.525+P16.175+P25.175+P34.175+P43.175+P52.175+P61.175+P70.175-P80.175 RA=236.9KN,同理得 RB=295.225KN b、求桿件內力:兩端立桿與支座很近,故 P0和 P1、P7和 P8可合并為一個桿件計算內力。節點 7:x=0
16、,s67=0 y=0,sB7=P7+P8=32.446KN 節點 B:y=0,RA-s78-s6Bsin54.46=0 x=0,s6Bcos54.46-sBG=0 s6B=322.94KN,sBG=187.72KN 節點 G:x=0,sGF=sGB=187.72KN y=0,s6G=0 節點 6:x=0 s56+sF6cos54.46-sB6cos54.46 =0 y=0,sF6sin54.46+sB6sin54.46-P6=0 sF6=-211.87KN(負號表示受壓)s56=310.86KN 節點 5:x=0,s45=s65=310.86KN y=0,s6G=P5=132.47KN 節點
17、F:x=0,-sFE-sF4cos54.46+sF6cos54.46+sFG=0 y=0,P7+P8S67SB77RB=295.23SBG54.46S6BS7B=32.446BS6GSGB=187.72SGFG54.46SF6S56SB6054.46P660S45S65SF5P55SFEF54.46SF4S5FSFG54.46SF6sF4sin54.46-s5F+sF6sin54.46=0 sF4=-49.07KN(負號表示受壓)sFE=339.40KN 節點 E:x=0,sED=sEF=339.40KN y=0,s4E=0KN 節點 4:x=0,s34+sD4cos54.46-s54+sF4
18、cos54.46=0 y=0,sD4sin54.46-P4+sF4sin54.46=0 sD4=101.82KN,s34=280.20KN 節點 3:x=0,s23=s34=280.2KN y=0,sD3=P3=86.28KN 節點 D:x=0,-sDC-sD2cos54.46-s4Dcos54.46+sDF=0 y=0,sD2sin54.46-s3D+s4Dsin54.46=0 sD2=207.85KN,sDC=159.40KN 節點 C:x=0,sCA=sCD=159.4KN y=0,s2C=0KN 節點 2:ES4ESEDSEF54.46SD4S34P4SF4054.464S54P3SD
19、3S233S3454.46S3D54.46SD2SDCDSDES4DSCACS2CSCDP2S2A54.46S12S2D54.46S322x=0,s12-s2Acos54.46+s2Dcos54.46-s32=0 y=0,-s2Asin54.46-s2Dsin54.46-P2=0 s2A=288.75KN,s12=0KN 節點 1 與 A 計算與上同,各桿如上圖所示。校核縱桁強度:由以上計算知,縱桁下弦桿受最大拉應力:=sEF/A=339.4103/218.51104=91.68Mpa=160Mpa 式中:sEF為弦桿最大拉力,sEF=339.4KN A 為弦桿截面積,對雙 14a槽鋼,A=2
20、18.51cm2。故弦桿強度滿足要求。校核節點焊縫強度桿 6B 受壓力最大,校核焊縫強度=S6B/A=S6B/hl=322.94103/0.66710-4=80.33MPa 式中:S6B焊縫剪力,S6B=322.94Kpa A焊縫受剪面積H焊腳高度,h=0.6cm L焊縫總長,l=14/sin54.46。4=67cm 材料設計抗剪值 125Mpa,安全系數 1.5=125/1.5=83.33 Mpa=80.33=83.33 節點焊縫強度滿足。S6B=322.94KN節點B桿6B(3)、橫梁校核、受力分析:平臺的計算荷載為P=675KN 經平上的枕木、鋼板分配,可假定為均布載荷q=P/A=675
21、/6.44=26.37Kpa 式中:P平臺計算荷載,P=675KN A平臺面積,A=6.44m2、橫梁間距 0.5m,載荷如下圖P0P1P2P3P4P5P6P7P8-44.14+66.68-15.90+31.87+39.04-6.69RA6.590-13.18-13.18-15.90+39.04-23.13+66.68橫桁桿件受力示意圖+31.870+66.680-53.05-53.0513.1813.18-44.14-13.180-23.13RB+66.680-53.05-53.050-39.04+31.87+31.87-6.5913.1813.1813.1813.1813.186.59+3
22、9.04、計算節點內力:用節點法計算節點及桿件內力計算結果于上圖,下張桿受最大拉力,斜桿結點受最大剪力。、校核下張桿拉應力 G=S/A=66.68103/9.42410-4=70.75 Mpa 式中:S下張桿最大拉力66.68 Kpa A下張桿截面積,對L70707,A=9.424cm2斜桿結點處剪力=S/A=39.04103/270.610-4=46.5 Mpa=83.3 Mpa 式中:S剪力,S=39.04 A剪面積,A=2700.6(4)、結論經校核計算:平臺縱桁、橫梁構件節點處強度滿足,其中縱梁在計算時沒有考慮分擔力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作為強度儲備。故平臺強度滿足使用要求。(六)、鋼梁
23、強度剛度校核(1)、鋼梁受力分析:鋼梁承受活動平臺一側的輪壓力,將平臺的重量和工作荷載向鋼梁分解。平臺自重70KN N1N2NN2N1RaRb鋼梁受力圖CADB最大彎矩圖xRRRxRRRxxNRxxNRxxNRxxNRKNNNNKNNNNKNNNKNNNKNNKNNNBBBAAABABA24.8094.34524.8045.6394.1814.33)1.535.31(94.1845.631.535.33.618.312)1.51(3.611.58.31259.963.295215.3925.0215.309.79215.3925.0925.04.3544.6)2.24.6(5405.17704
24、111222221112121C點彎矩方程:Mc(63.45+80.24x)(5.1-3.35-x)111.04+76.97x-80.24x2BD段彎矩方程:Mbd=(345.94-80.24x)x =345.94x-80.24x2當 x0.48m時,C點最大彎矩 MC129.5Mpa 當 x2.16m時,BD段最大彎矩 MBD372.86Mpa(2)鋼梁截面慣性矩和抗彎截面模量鋼梁截面形狀如圖所示,為兩根40b 槽鋼對扣,上下復焊厚12mm 鋼板組成的箱形梁。查表得Ix=18644.5cm4 y y yx所以:344242312163.41612.216.88226)5.186448.254
25、68(25.186448.254686.254612.7502.16.202.150121)(2cmIcmIcmIIcmIIIIXxXxX(3)鋼梁強度校核MPaMPaMx5.1616.8963.41611086.3723max故鋼梁抗彎強度滿足。(七)、行走輪輪壓驗算根據以上計算,在抓鏟機工作時,最大輪壓力為:2PLmax=N2=312.8KN PLmax=156.4KN 而當行走輪為 400,運行速度 0.17m/s 時,許用輪壓為 170KN,即 PLmax170KN,滿足抗壓。(八)、抓鏟機吊裝及作業平臺移動1、抓鏟機吊裝起吊位置選在沉井后墻處,吊車進場路線:207 國道電廠運煤道路工
26、地大門砂石料場道路后墻。對吊車進場道路進行平整,清理吊車進場路線附近的障礙物。具體見吊車吊裝位置平面布置圖。吊車就位后,工作前應先空載運行檢查,并檢查各安全裝置的靈敏可靠性。各項安全裝置檢查可靠后,開始進行試吊檢驗,起吊重物離地面200300mm后停機,確認符合要求時,方可正式作業。先起吊側墻一和支墩一處的抓鏟機,后起吊側墻二與支墩二處的抓鏟機。起吊采用直徑為 28.5mm的鋼絲繩,抓鏟機綁扎位置分別為前端的扒桿根部和后端的配重處,兩根鋼絲繩交匯在吊車的吊鉤處。起吊時抓鏟機要綁扎平穩、牢固,先將抓鏟機吊起離地面20-50cm 后停止提升,檢查起重機的穩定性、制動器的可靠性、重物的平穩性、綁繩的
27、牢固性,無誤后方可緩緩提升,提升到平臺高度后,再緩慢回轉向左擺臂90,將抓鏟機慢慢放在鋼制平臺上。為防止鋼制平臺的在抓鏟機吊裝時移動,預先在前后輪軌兩端各焊一塊直角邊均為 200mm 的用 20mm 厚鋼板制作的三角形卡擋。抓鏟機上井后,為防止抓鏟機在作業時由于沉井的傾斜和其他原因導致的滑動和傾覆,用鋼絲繩在抓鏟機履帶的四個端部和鋼制平臺連接起來,使二者成為一個整體。2、作業平臺移動平臺移動采用布置在前后墻處的兩個卷揚機同時牽拉實現的,每臺卷揚機配備 1 個操作人員,平臺移動時兩人配合進行。由于抓鏟機抓土效率不高,在一個格倉內抓土需要幾個小時,因此平臺不經常移動,抓鏟機施工完一個格倉后,開動卷
28、揚機將平臺移動到下一個格倉位置繼續施工。抓鏟機作業和平臺移動不能同步進行,即抓鏟機施工時平臺禁止移動,平臺移動時抓鏟機禁止作業。四、抓鏟抓土不排水下沉由于沉井所處地層不均勻,地質情況復雜,考慮到沉井井頂距地面仍有數米的高度,加之沉井平面尺寸大,故抓鏟機抓土時,利用搭設在井頂部的移動式平臺實現全平面內作業。沉井下沉共投入兩臺抓鏟,抓鏟容積1.2m3。沿沉井長邊方向,以中隔墻為界,分別負責兩側格倉的抓土,并實現對稱作業和井頂均衡配重。抓鏟下井時,挖設坡道自行駛離。、工期計算及勞力配備1、抓鏟機力能計算及工期確定沉井下沉水下挖方工程量為:寬長下沉深度虛方系數回淤超挖系數31.443.6111.21.
29、1=19880m3。每臺抓斗作業時的生產效率:按每次抓斗土方體積1m3,每 6 分鐘 1 斗,每班 8 小時工作制,考慮測量配合、抓鏟移動、潛水探摸等其他工作的影響,臺班工作效率取50%。每班平均出土量=160680.5=40m3/班按每天三班制二臺抓斗同時生產,計算工期為:19880/(4032)=83天,考慮天氣,維修等因素的影響,工期定為90 天。2、勞力組織沉井抓鏟抓土不排水下沉施工采用三班制連續作業,每班次各工種配備情況如下表:電工平臺移動操作班長機修工測量抓鏟機司機潛水員其他1 人4 人1 人1 1 人2 人2 人2人、作業順序及土方處置作業時,先行抓取中間幾格倉的土體,逐步形成大
30、鍋底后使沉井下沉,具體抓土順序見下圖及說明: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N 抓土順序N:11121314S:1112131410981098 43214321 567567 抓鏟機作業時抓出的土方或卵石就近吊放在沉井外圍的基坑內,不再搭設流槽,基坑被填滿后用裝載機或挖掘機將基坑內的土方裝入載重汽車運至業主指定地點堆放,運輸過程中對灑落在地面的泥塊、砂石等及時安排專人清掃。抓土作業的間歇,潛水員水下探摸配合,以便形成中央鍋底使沉井順利下沉。、抓鏟抓土下沉操作要點抓鏟抓土時,應先挖掘井底中央
31、部分的土,使形成鍋底。一般鍋底比刃腳低 11.5m 時,沉井即可靠自重下沉,而將刃腳下土擠向中央鍋底,再從沉井內繼續抓土,沉井即可繼續下沉。抓鏟抓土應對稱進行,使其均勻下沉,倉內土面高差不宜過大。沉井鍋底應均勻出土,下沉過程中應根據測量資料進行糾偏,當沉井偏移達到允許偏差值1/4 時必須糾偏。為了使抓斗能在井孔靠邊的位置上抓土,可在井孔頂部周圍預埋幾根鋼筋掛鉤。偏抓時,當抓土斗落至井底后,將抓土頭張口用的鋼筋絲繩掛在鋼筋鉤上,并將抓土斗提起后突然松下,抓土斗即偏向井壁落下,再收緊閉口用的鋼絲繩,即可達到偏抓的目的。若下沉困難,下沉速度過慢,潛水員可配合施工,下井摸查鍋底土層情況,利用預先埋設在
32、各底梁交叉處的沖水管用高壓水槍沖刷梁底,或潛水員攜帶高壓水槍沖刷梁底,使其底部卵石坍塌,底梁掏空,下沉系數增大,確保沉井順利下沉。這時為保證施工人員安全不應同時進行抓斗挖土與其他起吊作業。必要時還可采取控制井內水位的措施,確保下沉的順利進行。施工中,在沉井四周設4 個觀測點,每天定時測量,一般每4 個小時一次,測量結果的整理是以4 個點下沉量的平均值作為沉井每次的下沉量,以下沉量最大的一點為基準與其他各點的下沉量相減作為各點的高差,來指導糾偏下沉施工。沉井壁上安排專人對井下沉面標高通過測繩測量,及時反映鍋底深度,控制抓泥位置和方量,確保沉井快速、平穩、安全地下沉至設計標高。本階段沉井將下沉到位
33、,在下沉至接近標高1m 時,應減少吊車每斗的抓土量,避免沉井下沉結束后,鍋底太深,導致一方面沉井不能按預期目標穩定,終沉標高超出規范允許誤差;另一方面封底拋石過多,封底效果不理想。(四)、沉井下沉測量監控及質量控制在沉井制作完成后,在井頂及外壁混凝土表面用油漆標出縱橫中線,在沉井四角用油漆在測點垂直線上畫出四個相同的標尺,標尺的零點從刃腳底算起。四個零點不在同一平面上時,取最低點為零,其余各點的標尺應計入相應的高差。在沉井縱橫中線及四角處掛垂球,以隨時監視沉井是否傾斜,以便采取措施糾偏。在沉井下沉過程應做到,刃腳標高每4 小時測量一次,排水下沉時下沉速度較快,應 2 小時測量一次,軸線位移每8
34、h 測一次。沉井初沉階段每小時至少測量一次,必要時連續觀測,及時糾偏,終沉階段每小時至少測量一次,當沉井下沉接近設計標高時增加觀測密度。由于沉井開始時的下沉系數較大,在施工時必須慎重,特別要控制好初沉,盡量在深度不深的情況下糾偏,符合要求后方可繼續下沉。下沉初始階段是沉井易發生偏差的時候,同時也是較易糾正,這時應以糾偏為主,次數可增多,以使沉井形成一個良好的下沉軌道。下沉過程中,應做到均勻,對稱出土,嚴格控制泥面高差,當出現平面位置和四角差出現偏差時應及時糾正,糾偏時不可大起大落,避免沉井偏離軸線,同時應注意糾偏幅度不宜過大,頻率不宜過高。沉井在終沉階段應以糾偏為主。應在沉井下沉至距設計標高1
35、m 以上時基本糾正好,糾正后應謹慎下沉,在沉井刃腳接近設計標高30cm以內時,確保不再有超出容許范圍的標高和軸線偏差,否則難于糾正。如在下沉過程中發生下沉困難,可采用在沉井底梁、斜面部分掏空的方法助沉。測量人員必須將測量數及時交當班施工負責人和技術主管,以便及時糾偏或掌握下沉情況。施工時要做好沉井下沉施工記錄。(五)、沉井施工常見問題防治辦法1、沉井糾偏沉井下沉過程中,當四周土質軟硬不均或沒有均勻抓土,使井內土面高差懸殊;或刃腳一側被障礙物攔住;或沉井上負荷不均就易造成沉井下沉不均,形成井室傾斜,糾正傾斜可采取以下方法:如果由于四周土質不均及抓土不當造成的傾斜,可采取在下沉較慢一側用高壓水槍沖
36、土,使刃腳懸空20cm,掏空長度宜為井邊長的1/2 促使該側下沉,同時在下沉較快一側采取多保留1/2 井邊長的土臺,減緩此側下沉速度,糾正偏斜,一次不能全部糾正時,可按此方法重復進行,直至符合規定誤差為止。可采取在下沉較慢一側井壁外側注射壓力水,沖擊泥土造成泥漿減阻加快較高一側沉井下沉來糾偏。當糾偏接近正常位置時應停止射水,并將沉井外壁與土之間的空隙用細土或砂填實。2、沉井下沉過慢或不下沉當沉井下沉速度很慢,甚至出現不下沉的情況。如因沉井側面摩阻力過大造成,一般可在沉井外側用0.20.4MPa 壓力水流動水針(或膠皮水管)沿沉井外壁空隙射水沖刷助沉。下沉后,射水孔用砂子填滿。如因刃腳被砂礫擠實
37、,造成刃腳下正面阻力過大,可將刃腳下的土分段均勻用高壓水槍沖掉,減少正面阻力;或繼續進行第二層(深 4050cm)碗形破土,促使刃腳下土失穩下沉。3、沉井下沉過快為防止沉井下沉過快,可采取如下措施:嚴格控制抓土深度(一般為30cm),不能太多,出現深的鍋底。當出現突沉或急劇下沉時,可采取在沉井外壁空隙填粗糙材料(碎石、爐渣等)或填土夯實的方法,增大摩阻力,阻止沉井下沉。當發現沉井有涌砂產生流塑情況時,可采取向井內灌水,平衡動水壓力,阻止流砂發生從而防止沉井急沉。4、瞬間突沉沉井在瞬時間內失去控制,下沉量很大,或很快,出現突沉或急劇下沉,嚴重時往往使沉井產生較大的傾斜或使周圍地面塌陷。出現這種情
38、況,往往有如下原因造成:(1)在軟粘土層中,沉井側面摩阻力很小,當沉井內抓土較深,或刃腳下土層掏空過多,使沉井失去支撐,常導致突然大量下沉,或急劇下沉。(2)當粘土層中抓土超過刃腳太深,形成較深鍋底,刃腳下的粘土一旦被水浸泡而造成失穩,會引起突然塌陷,使沉井突沉。遇到此種情況采取的預防措施有:(1)抓土時,在刃腳部位保留約0.51.0m寬的土堤,控制均勻切土,使沉井擠土緩慢下沉。(2)在粘土層中嚴格控制抓土深度(一般為 40cm),不能太多,不使挖土超過刃腳,可避免出現深的鍋底將刃腳掏空。5、位移或扭位沉井下沉過程中,筒體軸線位置發生一個方向偏移(稱為位移),或兩個方向的偏移(稱為扭位)。沉井
39、位移多半是由于傾斜引起的,位移糾正方法一般是控制沉并不再向位移方向傾斜,同時有意識地使沉井向位移相反方向傾斜,糾正傾斜后,使其伴隨向位移相反方向產生一定位移糾正,當幾次傾斜糾正后,即可恢復至正確位置。如位移較大,也可有意使沉井偏位的一方傾斜,然后沿傾斜方向下沉,直到刃腳處中心線與設計中心線位置吻合或接近時,再糾正傾斜,位移相應得到糾正。當傾斜方向不平行軸線時,糾正后則產生扭位,多次不同方向的傾斜,糾正傾斜后拌隨產生位移的綜合復合作用,也常導致產生偏離軸線方向的扭位。沉井位置如發生扭轉,可在沉井偏位的二角偏出土,另外二角偏填土,借助于刃腳下不相等的土壓力所形成的扭矩,使下沉過程中逐步糾正其位置。
40、五、冬季施工1、入冬前對施工機械、設備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和加固,并做好防寒措施。2、每日及時了解天氣和氣溫情況,建立生產調度氣象記錄,做好冬季施工的準備工作,及時采取防降溫措施。3、接到降溫、大風及雨雪天氣的通知后,及時對抓鏟機及活動平臺等施工設施進行加固,必要時停止作業。4、施工機械設備均進行防寒保護,抓鏟機因天氣原因暫停施工時,將水箱內的水放空并進行標識。5、做好勞保和防寒用品的發放工作。6、如果活動平臺和抓鏟機上有積雪和結冰等情況及時進行清掃。六、安全技術措施1、施工中應嚴格執行國家頒發的建筑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和電力建設有關安全的各項規定。2、起重作業時,必須對工作現場工作環境、行使路線
41、、建筑物以及物件重量等情況進行全面了解。3、操作人員在進行起重回轉、變幅、行走和吊鉤升降等動作前,應鳴聲示意,嚴格執行指揮人員信號,特種操作人員必須有特種作業安全操作證。4、遇有六級以上大風或大雨等惡劣天氣時,應停止露天作業。5、起重機的變幅指示器、力矩限制器以及各種行程限位開關等安全保護裝置,必須齊全完整、靈敏可靠,不得隨意調整和拆除。6、起重機卷筒上鋼絲繩應連接牢固、排列整齊,放出鋼絲繩時卷筒上至少要保留三圈以上,防止鋼絲繩打環、紐結、彎折和亂繩,采用繩卡固接時,數量不得少于 3 個,繩卡滑鞍應在鋼絲繩工作時受力一側,不得正反交錯。7、起重操作人員必須經培訓、考試、發證持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
42、,方可上崗作業。8、作業前應全部伸出支腿,并采用方木或鐵板墊實,調整水平度,鎖牢定位銷;9、起重機吊裝作業時,汽車駕駛室內不得有人,重物不得超越駕駛室上方且不得在車前區吊裝;10、起重機作業時,臂桿吊物回轉時動作應緩慢進行;11、起重機吊物下降時必須采用動力控制,下降停止前應減速,不得采用緊急制動;12、起重機的安全裝置除應按規定裝設力矩限制器、超高限位器等安全裝置外,還應裝設偏斜調整和顯示裝置。13、井上施工屬高空和水上作業,必須搞好安全防護設施進行安全教育,井上工作人員要搞好個人防護措施,不適宜高空作業和不會游泳者禁止上井。14、抓斗車,活動平臺要可靠固定。15、按沉井下沉有關施工規范施工
43、,防止井偏,突沉,塌方等造成的安全事故。七、質量保證措施沉井下沉除認真執行有關質量的操作規范之外,按本工程具體情況提出以下質量保證措施。1、建立沉井下沉施工現場指揮組,實施現場指揮,確保工程質量、安全和進度。2、應有專業沉井下沉值班人員指揮施工。3、在沉井下沉期間,施工人員必須按操作技術要求進行上崗,技術人員要注意觀察,根據天氣變化情況,控制土質的密實度和摩擦力與土質之間的相應關系,終沉到位井內的土與到位預留量相符,既不能多,但絕不能少,技術人員隨時根據歷沉曲線決定,要防止沉井突沉和大雨后突沉的現象發生。根據本工程的具體情況,沉井下沉施工中,特別每時每刻應注意的幾項要求。下沉的沉井四角載荷不對
44、稱,容易發生下沉難度;下沉的沉井四角載荷不等,土的密實度低摩擦力小會影響到向一面傾斜,應引起我們對下沉的注意;終沉始終把關,平穩、對稱、均勻、穩固的進行慢沉。4、沉井下沉時在沉井進入軌道在6m 后,必須在相應平穩,糾偏中下沉。5、沉井終沉時,隨時隨地注意糾偏、平穩、對稱,測量人員必須跟班測量,按下沉曲線放慢下沉速度,確保沉井下沉到位達標。6、下沉過程中,應做到均勻,對稱出土,嚴格控制泥面高差,當出現平面位置和四角差出現偏差時應及時糾正,糾偏時不可大起大落,避免沉井偏離軸線,同時應注意糾偏幅度不宜過大,頻率不宜過高。7、測量人員必須將測量數及時交當班施工負責人和技術主管,以便及時糾偏或掌握下沉情況。8、施工時要做好沉井下沉施工記錄。七、主要施工設備表:序號名稱規格或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 履帶吊W-1010 臺2 2 抓斗1.5m3/斗個4 備用 2 個3 輪胎吊200t 臺1 4 輪式裝載機ZL50 輛1 5 反鏟挖掘機WY100 臺1 6 自卸汽車5t 輛4 7 電焊機BX3-400 臺2 8 高壓水泵(水槍)130m3/h 臺2 9 照明燈具1000W 個6 10 潛水裝備套2 外租11 卷揚機2t 臺4 12 電子經緯儀ET-02 臺1 13 水準儀DS3 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