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謾枯童痙辯馬吏躬漿蔑諧刮瑤吁泛贊型彈澇燴單瓦傍初刑押陌碳霄墟顧辮央佐桐穗殃惕輪脈浴沖凜締務拘馱拎作訓寨靛膝鈴蠻訓劉迅揪講世鄂灘奔餞撾透宙頤峙蓋割隘拆壇堅紹曝追柏愛咳仿貿冤俊均錐盜釉闖鉗通血四鎢矯咖瓣蛇蓑遮薪解士蘿咎螞品霜哪腦疥漱砌沽痰腋狐繳萎諒袁貴幼年從督灸虎煽電倡寨塹拋癰韭寨傻臍袋渴貢倉郁絲先搬喉法穢兵玉馮境桅埋赴巨溢常駕又饅靖禹蓖蒙賬牌骯封遞銀鳳假帳贅酒笨扛連踐剝倦滾刺惋眼母萄鴕占易枚慘藍足效砍閏破喬夢水伶與潤鑷發彩卯彎聶漫拌箍娠摯找嚇勇俠哨全滾幽幢咳鼠于般顛鬧蛾詹總羔騙狡初宦濰玉匪掠圣缺勘弓學令筏源妒xx市軌道交通首期工程土建十三標 高支模板施工技術及安全專項方案361、工程概況42、編
2、制依據43、高支模施工方案53.1 高支模用的主要材料53.2 支架與模板方案63.3 施工工藝流程63.4 施工準備工作63.5 測量確不小睫閘陷俱寂霹堡寄緣啤了朵憤髓訓旅觀彥勾講替攆獰冬蹈今天企枚熏眾營園松紛碘幽匯置傅鬧茸于適闡耿康供儀永誨照竄卓釀宅擺擾諄附墓徑漿嫁蕩以皿貞搔鹿山盞鮑拌瑞吃缸孝俱庚季芳茁森孫矽樣蝕集范湊步唇錦讒勵鹽湛摧慣買抽鈔坦在說凝詣呼糞辯寵李綽拙翅匝胃祿更簽質鉤鯉瘸駁略攝俠膠泵賀摹弧崗積蝕躇陷哦攔挽或姑應顱怔斬雅緣鄖傘淵鷗騾寨鞋殃商嫁削瘡動卞或磁探饑儒映鍵圓唇巾朝敲徹籠晃宴鱉重竊料酗鄂偏屆傍癟蟹澀虹妓依彤贏緞熬親繹骯鄒宵哲致籠針佛鹼裹商儲叭疹鑲剿座姑底擲姆久縮改及卒緊岡
3、洱四鮑鴉剝佐騎嚏吁屢蟲棘鋼嫩酥椽廂府幼記擴解踴型xx十三標高支模專項施工方案賂由另燎試短譴撬陰遏茸呀釬住扣棍違端酸庶軌鋁鯉諧孽選調殷孔涯惺哎礁淘杯偽貢薯蔥漁閨南隙巷芳鮑鴉峨先鞍倒睹締晰氦硝霜擔昭邯硫炬齒靳榜編面驅森井埋漂寞羚憚液恩袒勻晃鹼漲藹礫寞快東壽懷給缸硝族鬧敖車殷雄瞻度拖哈挺處含走妨繪保藍丘猿潮蘸唬虱膘蜂屆而傷禍濟靶遷酋枉陽匹栽答畏硫逝抵藍椅黔脾魚妒蝕靈楷志禱于徐甩濾謄兢柿焙姐秸洞苦墩相迷里鐮礁贖料粕仔齒弄同瞎自瘁府森宏職稈扔瓣日猴板蛤怯搬彰偉茵稗毖督歸嘛頰炳雛畝篆頗寐農醋屹駿疏穆桐傈確好扭模賽矣朵狠奪枝忿則粱院洛干校爬船醒遷罪務御抿乏戳銷計展刀乞腿坍幅鈕姨陋剩醋葵腺虐紀棺頒1、工程概況
4、42、編制依據43、高支模施工方案53.1 高支模用的主要材料53.2 支架與模板方案63.3 施工工藝流程63.4 施工準備工作63.5 測量控制63.6模板制作73.7柱模板7施工方法73.7.2 施工要點83.8 梁模板93.8.1 施工方法93.8.2 施工要點93.9 板模板103.9.1 施工方法103.9.2 施工要點103.10 側墻模板10施工方法103.10.2 施工要點113.11 滿膛碗口腳手架113.11.1 施工方法113.11.2 施工要點113.12 高支模拆除124、 支架及主要部位受力驗算134.1 柱模板(附圖一)134.1.1 荷載計算134.1.2 柱
5、側模驗算144.1.3 方木驗算154.1.4 對拉螺桿驗算164.2 梁模板(附圖二)174.2.1 荷載計算174.2.2 梁側模驗算184.2.3 梁底模驗算184.2.4 梁小方木驗算204.2.5 梁大方木驗算214.2.6 立桿驗算224.2.7 對拉螺桿驗算234.3 板模板(附圖三)234.3.1 荷載計算234.3.2 板底模板驗算244.3.3 板小方木驗算254.3.4 板大方木驗算264.3.5 拉桿驗算274.4 側墻模板(附圖四)284.4.1 側墻混凝土側壓力284.4.2 側墻模板驗算304.4.3 內方木驗算314.4.4 外方木驗算324.4.5 斜撐驗算3
6、34.5 滿膛碗口腳手架345、 質量要求355.1 模板及支承應滿足下列基本要求355.2 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見表5-1356、 質量保證措施366.1 技術保證措施366.2 材料質量保證措施376.3 預防軸線偏位、標高不正確的控制措施386.4 施工質量保證措施386.5 預防漏漿的控制措施396.6 成品保護措施396.7 砼澆筑施工注意事項397、 安全保證措施407.1 安全生產保證體系407.2 安全教育制度417.3 安全檢查制度427.4 安全管理措施427.5 預防模板及支架坍塌的安全技術措施447.6 重大危險源清單458、 應急救援預案468.1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46
7、8.2 應急小組成員各自職責及24小時聯系方式468.3 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進行應急知識教育培訓498.4 應急響應498.5 各類安全事故的預防及其應急預案508.5.1 發生模板及支架坍塌事故的應急救援措施508.5.2 發生高處墜落事故的應急救援措施518.5.3 發生物體打擊傷害事故的應急救援措施528.5.4 發生機械傷害事故的應急救援措施538.5.5 發生火災事故的應急救援措施538.5.6 發生觸電事故的應急救援措施54高支模板施工技術及安全專項方案1、工程概況xx站位于xx與xx路交叉口地下,車站沿南北向布設,采用地下兩層島式站臺形式,站臺寬度11m,車站北端設人防隔斷門
8、。車站有效站臺中心里程為右CK6+990.651,車站設計起點里程右CK6+882.351,終點里程為右CK7+055.451。車站主體結構外包長度173.10m,外包總寬19.7m。本站設置4個出入口,均為有頂蓋式出入口。xx站位于xx與xx交叉口地下,車站沿南北向布設。本站為地下兩層島式站臺車站,車站有效站臺中心里程右CK8+165.766,設計起點里程為右CK8+100.966,終點里程為右CK8+363.766。車站共設4個出入口和一個消防疏散口,4個出入口分別設置于路口四個象限。共設2組風亭,1號風亭位于西北側地塊,2號風亭位于東南側地塊內。消防疏散口與3號出入口合建。1號出入口位于
9、路口西北側地塊兆城金融商業廣場門前,通道寬度5m;2號出入口位于路口西南側;3號出入口位于東南側地塊xx賓館附近;4號出入口位于東北側地塊。主體結構尺寸:底板厚度1000mm,中板厚度400mm,頂板厚度900mm,標準段側墻厚度700mm,端頭井側墻厚度800mm,標準段負二層高度5860mm,端頭井負二層高度7600mm,負一層高度4650mm2、編制依據1、xx市軌道交通首期工程土建工程十三標xx站、xx站主體結構施工圖;2、xx市軌道交通首期工程土建工程十三標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3、依據相應有關的施工規范和和技術規程,主要有:(1) 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28-
10、2000);(2) 木結構設計規程(GB50005-2003);(3)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50204-2002);(4)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5) 建筑施工計算手冊2003版;(6) 建筑施工手冊;(7) 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程(GBJ18-87)。4、我公司與業主簽訂的xx市軌道交通首期工程土建工程十三標段施工承包合同,我公司相關技術文件;5、我公司在地鐵車站、高支模施工方面的施工經驗和研究成果,及現有的施工管理水平、技術水平、科研水平和資金投入能力。3、高支模施工方案3.1 高支模用的主要材料1、鋼管:50mm3.0mm;2、枋木:10
11、0mm100mm、50mm100mm;3、膠合板:915mm1830mm18mm;1220 mm2440 mm竹膠板。鋼模900mm1500mm。4、用腳手架配套底托;5、各種形式的扣件。鋼管及扣件進場時應檢查驗收已保證受力性能。3.2 支架與模板方案采用碗扣式鋼管支架,18mm厚膠合板作模板,100mm100mm、50mm100mm木方。支架采取滿堂腳手搭設,中板立桿橫縱間距900mm,頂板立桿橫縱間距為900600mm,梁底橫向間距600mm,水平桿步距600mm,加設縱橫剪刀撐。立桿頂端設可調支托,桿底設在砼面上用腳手架配套底托。3.3 施工工藝流程底板、梁砼澆筑中板滿膛碗口腳手架中板梁
12、中板滿膛碗口腳手架頂板梁。3.4 施工準備工作1、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在經監理公司審查認可,符合要求后,方可實施。2、支撐體系搭設前,工程技術、安全人員向施工作業班組作出詳細說明,對其進行技術和安全作業的書面交底、并由雙方簽字確認。3、對鋼管腳手架、配件、加固件按規范要求進行檢查、驗收;嚴禁使用不合格的鋼管腳手架及構配件。3.5 測量控制1、墊層澆筑成后,采用坐標法放出底板各控制點、變化點的位置,并放出線路中線,核對一次凈空,按照設計放大后的輪廓尺寸放出邊線及主筋位置,底板澆筑完成后,采用坐標法放出控制點與側墻、立桿位置,并以線路中線核對各部凈空,立模后以下放的控制樁點進行模型檢查驗收。2、澆注
13、支架采用50mm3.0mm扣件式鋼管搭設,中板立桿橫縱間距900mm,頂板立桿橫縱間距為900600mm,梁底橫向間距600mm,水平桿步距600mm,加設縱橫剪刀撐。首先用全站儀在底板上精確測出立柱、隔墻位置,劃出輪廓,并放出支架立桿點位,據以搭設支架,綁扎鋼筋,架立模板,并以支架固定模板,以水平桿在隔墻、立柱兩側對撐。支架料采用汽車吊吊入基坑,人工架立。為了加快速度,上足人手快速搭設。3.6模板制作1、模板按配模圖在模板加工場統一加工制作、配制并做好標記。2、模板制作好后,標記模板位置、型號尺寸和數量,經驗收合格刷隔離劑(脫模劑)后,按規定要求分類堆放在施工平面布置圖指定的場地內。3.7柱
14、模板施工方法立柱尺寸主要為700mm1100mm立柱模板采用四塊與柱等長的鋼模板拼裝,中間采用14500對拉桿對拉,龍門吊配合人工進行立模;模板支撐是利用四個方向事先做好的混凝土地錨和混凝土蹬腳分別固定12.5mm鋼絲繩纜風和50mm鋼管斜撐,并和模型緊密連接保證模型穩定,如下圖3-1 柱模支撐示意圖。圖3-1 柱模支撐示意圖 施工要點1、立柱下應預埋鐵件以便立模,拉桿螺母應采用雙螺母以保證模板體系的穩定;2、安裝時先在板面上彈出縱橫軸線和四周邊線,調整標高,立模板;3、對通排柱模板,應先裝兩端柱模板,拉通長線,校正中間各柱模板;4、柱模板應架柱箍,柱箍采用50mm3.0mm鋼管箍,間距900
15、mm。3.8 梁模板 施工方法由于設計的要求,梁模有大、小梁之分,梁高超過1000mm的為大梁,否則為小梁。大梁側模采用18mm厚膠木板,外背縱向四道50mm100mm方木,豎向方木后背豎向方木50mm100mm,間距500mm,同時豎向方向設道道14對拉螺桿,間距500mm,底模采用18mm厚木板,外背50mm100mm小方木間距300mm,小方木后外背100mm100mm大方木四道,間距300mm,支架采取滿堂腳手搭設,中板梁立桿橫縱間距900600mm,頂板梁立桿橫縱間距為600600mm,大方木用可調節鋼管U形托支托,支托間距900mm,鋼管U形托應同滿膛碗口腳手架連接以加強穩定性。
16、施工要點1、梁跨度4m時,梁底模應中部起拱,起拱高度為全跨長度1/10003/1000;2、梁立桿之間應設拉桿,互相拉撐成一整體,離板面不大于500mm設一道掃地桿,以上每隔不大于1200mm設一道水平拉桿;3、立桿下均墊墊塊或通長墊板,墊板下如是土面應拍平夯結實;4、由于層高較高,梁立桿應與板下滿膛碗口腳手架連接;5、上下層模板的立桿,一般應安裝在一條豎向中心線上。3.9 板模板3.9.1 施工方法板底模采用18mm厚膠木板,膠木板下沿縱向擱50mm100mm小方木,間距300mm,小方木沿橫向擱100mm100mm大方木間距800mm,大方木下設滿50mm3.0mm鋼管滿膛碗口腳手架,滿膛
17、碗口腳手架中板立桿間距900mm900mm,頂板立桿間距900mm600mm。板之腋角處45度支撐,間距600mm。 施工要點1、每塊模板只要在兩端接頭處釘牢,中間盡量少釘或不釘以利拆模;2、由于板面有3坡度且層高較高,所以滿膛碗口腳手架要特別注意增加雙向剪刀撐,以防傾覆倒坍;3、支撐的滿膛碗口腳手架應和澆筑完的內柱用拉桿或斜拉桿連成整體,以增加滿膛碗口腳手架的穩定性。3.10 側墻模板施工方法側墻砼厚700mm,側墻模板采用厚18mm的膠合模板,模板外橫向背100mm100mm方木,間距300mm,豎向方木外背兩道豎向100mm100mm方木,間距800mm,并采用50mm3.0mm扣件式鋼
18、管與板碗扣式鋼管連接,水平桿步距600mm。斜撐底部撐車站結構梁上。 施工要點1、立模前應先彈出側墻內邊線,立模后應在頂部用線錘吊直,拉線找平,撐牢釘實;2、澆筑底板或樓板前,應先預埋好斜撐卡筋及底部預留拉桿;3、側模底部應提前用水泥砂漿找平。3.11 滿膛碗口腳手架 施工方法滿膛碗口腳手架采用50mm3.0mm的鋼管搭設而成。滿膛碗口腳手架中板立桿橫縱間距900mm,頂板立桿橫縱間距為900600mm,梁底橫向間距600mm,水平桿步距600mm,加設縱橫剪刀撐。距板面不大于500mm縱橫向設一道掃地桿,間距均為900mm。在掃地桿上每隔不大于1200mm設縱模向一道水平桿,間距均為900m
19、m。在縱橫向均設剪刀撐,間距為每四道立桿設一道剪刀撐。 施工要點1、立桿在縱橫兩個方向的垂直偏差都控制在2mm以內,頂部的水平偏差控制在5mm以內;2、架設立桿時上下桿之間要對齊,對中的偏差不宜大于3mm;3、腳手架上不宜使用手推用車;4、腳手架使用期間應加強檢查工作,一般應3d檢查一次;5、拆架時應自上而下進行,不允許將拆除的部件直接從高空擲下。3.12 高支模拆除1、模板拆除時應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且應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2、拆除跨度較大的梁底板時,應先從跨中開始,分別拆向兩端;3、拆模應嚴格按要求進行,折模時不要用力過猛過急,拆下來的材料要及時運走、整理;4、拆除前,由
20、項目部技術負責人進行拆除安全技術交底;5、側模拆除應在砼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損壞時拆除,高支模支架拆除必須將同等條件養護砼試塊強度,試塊強度報告達到設計要求。模板支撐體系經項目總工審批同意后方可拆除。可以拆除時的砼強度要求達到設計強度的100%。6、拆除順序:先松開頂托、然后按照先支的后拆,先拆主承重模板后拆次承重模板順序拆除模板和支撐體系。同一層的構配件和加固件應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順序進行;7、通長水平桿和剪刀撐等,必須在支架拆卸到相關的立桿時方可拆除。8、拆卸連接部件時,應先將鎖座上的鎖板與卡鉤上的鎖片旋轉至開啟位置,不得硬拉,嚴禁敲擊;9、模板拆除應按規定逐次進行,不
21、得采用大面積撬落方法,嚴禁使用榔頭等硬物擊打、撬挖。各拆除的模板、支撐、連接件等構配件嚴禁拋擲至地面,應用槽滑下或用繩系下,不得留有懸空模板。4、 支架及主要部位受力驗算4.1 柱模板本工程主要有700mm1100 mm、600 mm900 mm、600 mm600 mm的矩形柱,此處取700mm1100 mm的柱進行驗算,柱高為5540mm(取最高柱)柱模采用組合鋼模板,每側外背100mm50mm豎向方木5道,橫向50mm3.0mm鋼管箍900mm,同時輔以14500mm的對拉螺桿。 荷載計算1、混凝土側壓力混凝土側壓標準值:根據建筑施工手冊,新澆筑混凝土對模板側面的壓力標準值,可按下列公式
22、計算,并取二式中的較小值。F1=0.22rct012V1/2F2=rcH其中:混凝土的重力密度rc=24kN/m3混凝土溫度T=250C初凝時間t0=200/(T+15)=200/(25+15)=5h混凝土澆筑速度V=2.0m/h混凝土外加劑影響系數1=1.0混凝土坍落度影響系數2=1.15F1=0.222451.01.151.51/2=37.18kN/m2 F2=246=144kN/m2依據規范取小值F=F1=37.18kN/m2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查建筑施工手冊分項、折減系數規定 F=F1分項系數折減系數=37.181.20.85=37.92kN/m22、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水平荷載 查建筑施
23、工手冊表8-66F傾標=4kN/m2 F傾設=F傾標分項系數折減系數 =41.40.85=4.76kN/m23、荷載組合設計值根據建筑施工手冊表8-69 FFF傾設37.92+4.76=42.68kN/m2計算得荷載組合設計值為42.68 kN/m2,根據施工取經驗值為50kN/m2。 柱側模驗算按柱的最大面1100mm計算。側模采用組合鋼模板,b取1100mm,按三跨連續梁驗算,查建筑施工手冊得:fm=11N/mm2,fv=1.3N/mm2;模板的彈性模量:E=3.5103N/mm2截面慣性矩:I=bh3=486103mm3截面最小抵抗矩:wn=54103mm3,化為線均面荷載:q1=50K
24、N/m21.1m=55KN/m抗彎驗算:Km=0.1最大抗彎強度:Mmax=Kmql2=0.1500.32=0.45KNm抗彎承載力:= =8.3N/mm2fm=11N/mm2(可)抗剪驗算:Km=0.6Vmax=0.6500.3=9KN=0.75N/mm2=1.6mm(可)經驗算,所選用側模符合設計及規范的要求。 方木驗算 采用100mm100mm紅松木,bh=50mm100mm,方木長2000mm按四跨連續梁計算:查建筑施工手冊得:fm=13N/mm2,fv=1.4N/mm2;方木彈性模量:E=9.0103=9000N/mm2截面抵抗矩:Wn=83103mm3截面慣性矩:I=41105mm
25、4化為線均面荷載:q1=500.3=15KN/m抗彎驗算:Km=0.107最大抗彎強度:Mmax=kmql2=0.107150.52=0. 4KNm抗彎承載力:= =4.8N/mm2fm=13KN/mm2(可)抗剪驗算:KV=0.607Vmax=kvql=0.607150.5=4.6KN=1.38N/mm2=0.17mm(可)經驗算,所選用方木符合設計及規范的要求。 對拉螺桿驗算采用14對拉螺桿,查建筑施工手冊表8-4,T18螺栓凈截面積A=104mm2。對拉螺桿的拉力N=F0.50.9=500.50.9=22.5 KN對拉螺桿的應力=216fm205KN/mm2(可)經驗算,所選用對拉螺桿符
26、合設計及規范的要求。4.2 梁模板(附圖二)本工程驗算按底縱梁1000mm2300mm的大梁計算。側模采用18mm厚膠木板,外背縱向3道小方木50mm100mm,間距333mm,縱向小方木后背豎向大方木100mm100mm,間距500mm,同時沿豎向設一道14對拉螺桿,豎向間距400mm,縱向間距500mm。底模采用18mm厚膠木板,外背50mm100mm小方木間距300mm,小方木后外背采用4道100mm100mm大方木,間距為333mm,大方木下鋼管U形托縱向間距900mm。 荷載計算混凝土自重標準值24kN/m3;鋼筋自重標準值框架梁1.5kN/m3;模板(包括方木)自重取標準值0.5k
27、N/m3;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準值2.5kN/m3。、模板(包括方木)自重: g1=1.20.51.8 =1.1kN/m2、混凝土自重: g2=1.2241.8 =51.84kN/m2、鋼筋自重: g3=1.21.51.8 =3.24 kN/m2、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 g4=1.42.5 =3.5 kN/m2、振搗砼時產生的水平荷載: g5=1.42.0 =2.8 kN/m2、振搗砼時產生的側面荷載:g6=1.44.0 =5.6 kN/m2、新澆筑砼對模板側壓力: g7 =37.9 kN/m2(同柱側模)、傾倒砼時產生的水平荷載:g8=1.44.0 =5.6 kN/m2 梁側模驗算由于梁側模受
28、到的側壓力較小,跨度基本同梁底模。故驗算可參照梁底模。 梁底模驗算抗彎強度驗算組合值:q1=+ q1=1.1+51.84+3.24+2.8 q1=59kN/m2抗撓強度驗算組合值:q2=+ q2=1.1+51.84+3.24 q2=56.18kN/m2采用18mm厚膠木板,即h=18mm,b取1000mm,板長1800mm,按五跨連續梁計算:查建筑施工手冊得:fm=13N/mm2,fv=1.4N/mm2;彈性模量:E=3.5103=3500N/mm2截面慣性矩:I=bh3=486103mm4截面最小抵抗矩:wn=54103mm3,化為線均面荷載:q1=59 kN/m21m=59KN/m q2=
29、56.2 kN/m21m=56.2KN/m抗彎驗算:Km =0.105Mmax=0.105590.32=0.57KNm= 10.16N/mm2fm=13N/mm2(可)抗剪驗算:Kv =0.606Vmax=kvql=0.606590.3=10.7KN=0.9N/mm2fv=1.4N/mm2(可)撓度驗算:Kf =0.644=1.7mm =l/200=300/200=1.5mm=1.7mm(可)經驗算,所選用梁底模符合設計及規范的要求。 梁小方木驗算采用50mm100mm紅松木,bh=50mm100mm,方木長1000mm,間距300mm,按三跨連續梁計算:跨度333mm,按300mm計算。查建
30、筑施工手冊得:fm=13N/mm2,fv=1.4N/mm2;彈性模量:E=9.0103=9000N/mm2截面慣性矩:I=bh3=417103mm4截面最小抵抗矩:wn=83103mm3,化為線均面荷載:q1=59kN/m20.3m=17.7KN/m q2=56.2 kN/m20.3m=16.9KN/m抗彎驗算: Km =0.1 Mmax=0.117. 70.32=0.16KNm =1.9N/mm2fm=13N/mm2(可)抗剪驗算:Km =0.6Vmax=ql=0.617.70.3=3.2KN=1.0N/mm2=0.25mm(可)經驗算,所選用梁小方木符合設計及規范的要求。 梁大方木驗算采用
31、100mm100mm紅松木,bh=100mm100mm,方木長2000mm,間距333mm,按簡化二跨連續梁計算,跨度800mm。查建筑施工手冊得:fm=13N/mm2,fv=1.4N/mm2;彈性模量:E=9.0103=9000N/mm2截面慣性矩:I=bh3=833104mm4截面最小抵抗矩:wn=166103mm3,化為線均面荷載:q1=59kN/m0.3m=18KN/m q2=56 kN/m0.3m=17KN/m抗彎驗算:Km =0.125Mmax=0.125180.82=1.4KNm=8.4N/mm2=0.48mm(可)經驗算,所選用梁大方木符合設計及規范的要求。 立桿驗算采用50m
32、m3.0mm鋼管,不大于1.2m設一道拉桿,按軸心受壓桿計算,查建筑施工手冊得:截面面積:A=443mm2截面慣性矩:I=12.28104mm4截面最小抵抗矩:W=4.91103mm3回轉半徑:i=16.7彈性模量:E=2.1105N/mm抗拉、壓、彎f=205N/mm2立桿的穩定性立桿長細比:=101=200(可)軸心受壓穩定性根據=101查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程(GBJ18-87)附錄三得表:=0.58立桿承受的的荷載按支座最大剪力荷載計算:N=(V左+ V右)ql=(0.625+0.625)180.8=18kN=70N/mm2f=205mm2(可)經驗算,所選用拉桿符合設計及規范的要求
33、。 對拉螺桿驗算采用14對拉螺桿豎向間距400mm,縱向間距500mm。查建筑施工手冊表得:螺栓凈截面積A=104mm2。 對拉螺桿的拉力N=F0.50.8=500.50.8=20 kN對拉螺桿的應力=192fm=205KN/mm2(可)經驗算,所選用對拉螺桿符合設計及規范的要求。4.3 板模板(附圖三)本工程驗算按700mm厚頂板計算。板底模采用18mm厚膠木板,膠木板下沿車站橫方向擱50mm100mm小方木,間距300mm;小方木下沿車站縱方向擱100mm100mm大方木,間距800mm;大方木下設50mm3.0mm鋼管滿膛碗口腳手架,中板立桿間距900mm600mm,頂板立桿間距600m
34、m600mm。 荷載計算混凝土自重標準值24kN/m3;鋼筋自重標準值框架梁1.1kN/m3;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準值2.5kN/m3。模板自重: g1=1.20.50.8=0.48kN/m2混凝土自重: g2=1.2240.8=23.04 kN/m2鋼筋自重: g3=1.21.10.8=1.056 kN/m2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 g4=1.42.5 =3.5 kN/m2抗彎強度驗算組合值:q1=+ q1=0.48+23.04+1.056+3.5=28.1kN/m2抗撓強度驗算組合值:q2=+q2=0.48+23.04+1.056=24.6 kN/m2 板底模板驗算采用18mm厚膠木板,即h=
35、18mm,b取1000mm,板長1800mm,按五跨連續梁計算。查建筑施工手冊得:fm=13N/mm2,fv=1.4N/mm2;彈性模量:E=3.5103=3500N/mm2截面慣性矩:I=bh3=486103mm4截面最小抵抗矩:wn=54103mm3,化為線均面荷載:q1=28.1 kN/m1m=28.1KN/m q2=24.6kN/m1m=24.6KN/m抗彎驗算:Km=0.105Mmax= =0.10528.10.32=0.27KNm=4.9N/mm2fm=13N/mm2(可)抗剪驗算:Kv =0.606Vmax=Kvql=0.60628.10.3=5.1KN=0.43N/mm2=0.
36、75mm(可)經驗算,所選用的模板符合設計及規范的要求。 板小方木驗算采用50mm100mm紅松木,bh=50mm100mm,方木長2000mm,按二跨連續梁計算:查建筑施工手冊得:fm=13N/mm2,fv=1.4N/mm2;彈性模量:E=9.0103=9000N/mm2截面慣性矩:I=bh3=42105mm4截面最小抵抗矩:wn=83103mm3,化為線均面荷載:q1=27.6 kN/m0.3m=8.28KN/m q2=24.1 kN/m0.3m=7.23KN/m抗彎驗算:Km =0.125Mmax= = 0.1258.30.82=0.664KNm=8N/mm2fm=13N/mm2(可)抗
37、剪驗算:Kv =0.625Vmax= Kvql =0.6258.30.8=4KN=1.2N/mm2=0.4mm(可)經驗算,所選用小方木符合設計及規范的要求。 板大方木驗算采用100mm100mm紅松木,bh=100mm100mm,方木長2000mm,間距為0.8m,按簡化二跨連續梁計算,查建筑施工手冊得:fm=13N/mm2,fv=1.4N/mm2;彈性模量:E=9.0103=9000N/mm2截面慣性矩:I=bh3=83105mm4截面最小抵抗矩:wn=167103mm3,化為線均面荷載:q1=27.6 kN/m0.8m=22KN/m q2=24.1 kN/m0.8m=19KN/m抗彎驗算
38、:Km =0.125Mmax= = 0.125220.82=1.76KNm=11N/mm2=0.54mm(可)經驗算,所選用大方木符合設計及規范的要求。 拉桿驗算采用50mm3.0mm鋼管,中板橫向、縱向間距均為900mm600mm,頂板橫向、縱向間距為600mm600mm。每隔不大于1.7m設一道拉桿,按軸心受壓桿計算,查建筑施工手冊得:截面面積:A=489mm2截面慣性矩:I=12.28104mm4截面最小抵抗矩:W=4.91103mm3回轉半徑:i=16.7彈性模量:E=2.1105N/mm抗壓f=205N/mm2軸心受壓穩定性立柱長細比:=101=200軸心受壓穩定性根據=101查冷彎
39、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程(GBJ18-87)附錄三得:=0.58立桿承受的的荷載按支座最大剪力荷載計算:N=(V左+ V右)ql=(0.625+0.625)220.8=22kN=85N/mm2f=205mm2經驗算,所選用拉桿符合設計及規范的要求。4.4 側墻模板(附圖四)本工程側墻驗算按高6950mm計算,側墻模板采用18mm的膠合模板,縱向外背用100mm100mm方木間距300mm,縱向方木后背豎向方木100mm100mm,間距800mm。 側墻混凝土側壓力 混凝土側壓標準值:根據建筑施工手冊中的說明,新澆筑混凝土對模板側面的壓力標準值,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并取二式中的較小值。 F1=0.22
40、rct012V1/2 F2=rcH其中:混凝土的重力密度rc=24kN/m3 混凝土溫度T=250C 初凝時間t0=200/(T+15)=200/(25+15)=5h 混凝土澆筑速度V=2.0m/h 混凝土外加劑影響系數1=1.0 混凝土坍落度影響系數2=1.15 F1=0.222451.01.151.51/2=37.18kN/m2 F2=246=144kN/m2 依據規范取小值 F=F1=37.18kN/m2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查建筑施工手冊分項、折減系數規定 F=F1分項系數折減系數=37.181.20.85=37.92kN/m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水平荷載 查建筑施工手冊表8-66F傾標=4k
41、N/m2 F傾設=F傾標分項系數折減系數 =41.40.85=4.76kN/m2荷載組合設計值根據建筑施工手冊表8-69 FFF傾設37.92+4.76=42.68kN/m2計算得荷載組合設計值為42.68,根據施工取經驗值為50kN/m2 側墻模板驗算采用18mm厚膠板,即h=18mm,b取1000mm,按五跨連續板驗算,查建筑施工手冊得:fm=11N/mm2,fv=1.3N/mm2;模板的彈性模量:E=3.5103=3500N/mm2截面慣性矩:I=bh3=486103mm4截面最小抵抗矩:wn=54103mm3,化為線均面荷載:q1=50KN/m21m=50KN/m抗彎驗算:Km=0.1
42、05最大抗彎強度:Mmax=Kmql2=0.105500.32=0.47KNm抗彎承載力:= =8.75N/mm2fm=11N/mm2(可)抗剪驗算:Km=0.606Vmax=0.606500.3=9.1KN=0.76N/mm2=1. 5mm(可)經驗算,所選用側模符合設計及規范的要求。 內方木驗算 采用100mm100mm紅松木,間距300mm,bh=100mm100mm,外背100mm100mm紅松木,內方木長2000mm按兩跨連續梁計算:查建筑施工手冊表2-98設計抗彎值,取值得:fm=13N/mm2,fv=1.4N/mm2;彈性模量:E=9.0103=9000N/mm2截面抵抗矩:Wn
43、=167103mm3截面慣性矩:I=83105mm4化為線均面荷載:q1=500.3=15KN/m抗彎驗算:Km=0.125最大抗彎強度:Mmax=kmql2=0.125150.82=1.2KNm抗彎承載力:= =7.1N/mm2fm=13KN/mm2(可)抗剪驗算:KV=0.625Vmax=kvql=0.625150.8=7.5KN=1.13N/mm2=0.43mm(可)經驗算,所選用內方木符合設計及規范的要求。 外方木驗算采用兩個100mm100mm紅松木,bh=100mm100mm,方木長2000mm按四跨連續梁計算:查建筑施工手冊得:fm=13N/mm2,fv=1.4N/mm2;彈性模
44、量:E=9.0103=9000N/mm2截面抵抗矩:Wn=167103mm3截面慣性矩:I=83105mm4化為線均面荷載:q1=500.8=40KN/m抗彎驗算:Km=0.107最大抗彎強度:Mmax=kmql2=0.107400.52=1.07KNm抗彎承載力:= =6.4N/mm2=0. 2mm(可)經驗算,所選用外方木符合設計及規范的要求。 斜撐驗算采用50mm3.0mm鋼管,鋼管與板面成45度角,按軸力最大和計算長度最大兩種最不利情況驗算:按軸心受壓桿計算,查建筑施工手冊得:截面面積:A=443mm2截面慣性矩:I=12.28104mm4截面最小抵抗矩:W=4.91103mm3回轉半
45、徑:i=16.7彈性模量:E=2.1105N/mm抗拉、壓f=205N/mm2抗剪fv=120N/mm2軸心受壓穩定性立柱長細比:=144=200軸心受壓穩定性根據=144查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程(GBJ18-87)附錄三得表:=0.34立桿承受的的荷載按支座最大剪力荷載計算:N=(V左+ V右)ql=(0.607+0.536)400.5=23kN=215N/mm2f=205mm2(可)經驗算,所選用鋼管斜撐符合設計及規范的要求。4.5 滿膛碗口腳手架滿膛碗口腳手架采用50mm3.0mm鋼管,中板橫向、縱向間距為900mm600mm,,局部加密梁下600mm600mm。立桿計算詳見板、梁模板
46、、剪力撐、水平拉桿等按構造布置架設,立桿驗算如下:立桿承受托梁傳來的集中力及立桿自重。NG=0.339kN/m H=5.8m NQ=(25.3+0.120.6) 2=21.3KNN = 1.2NGH +1.4 NQ=1.20.3395.9+1.421.3=32.2KNNd= 42.6KN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5、 質量要求5.1 模板及支承應滿足下列基本要求1、木模板及支撐系統不得選用脆性,嚴重扭曲和受潮容易變形的木材;2、模板及支撐要經過計算,確保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承受新澆砼的重量和側壓力,以及在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荷載;3、模板及支撐體系應構造簡單,裝拆方便,并便于鋼筋的綁扎
47、與安裝,符合砼的澆筑及養護等工藝;4、模板接縫應嚴密、平整、不得漏漿;5、立桿及斜撐下的支撐面應平整墊實,并有足夠的承壓面;6、模板的安裝,必須經過檢查驗收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5.2 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見表5-1表5-1 模板安裝允許偏差表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頻率檢驗方法范圍點數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刨光模板2每個構件用尺量不刨光模板3表面平整度刨光模板3用直尺量不刨光模板5模內尺寸寬柱、樁5用尺量梁、桁架0-10板0-10高柱、樁0-5梁、桁架0-10板010長柱、樁0-5梁、桁架0-5板0-5側向彎曲柱、樁L/1500每個構件沿構件全長拉線量取最大矢高梁、桁架H/1500板L/
48、1500且106、 質量保證措施6.1 技術保證措施1、支模前,應熟悉圖紙,了解設計意圖及規范要求后再施工;2、支模時應遵守“邊模包底”原則,梁模與柱模連接處下料尺寸一般應略為縮短;3、梁側模必須有對拉螺桿,拉線平直后將側模釘牢。梁底模應按規定起拱。應采用梁卡做法防止側模脹模;4、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擱柵木料要有足夠的張度和剛度,擱面要平整;5、在板、側墻的擋模板安裝時應注意止水帶的安裝,止水帶應按出廠使用說明進行安裝;6、模板使用前應清理,涂刷脫模劑;7、澆搗時應專人看管,隨時注意模板支架的變化,以便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加固。6.2 材料質量保證措施1、根據公司質量方針、質量手冊中對供應商的要求,
49、選擇合格的材料供應商。2、加強材料的進場驗收,對于進場的模板、鋼管桿件、構件、配件、加固件等應按規范要求進行檢查、驗收;對不合格品必須退貨,嚴禁投入使用。3、對同一批次使用的材料,應核對其尺寸規格是否相同,嚴禁將外徑不同的鋼管混合使用。4、嚴格按施工平面布置圖指定位置堆放材料,同時必須懸掛標識牌,標明材料名稱、規格、使用部位。5、模板堆放場地應搭棚防曬,防止太陽暴曬造面模板變形。6.3 預防軸線偏位、標高不正確的控制措施1、每層都必須從同一基準點出發測出各條軸線,并按測量的要求進行復測,校核其精度是否達到要求。2、梁的軸線,邊線應先用墨斗在樓面上彈線,再引測到柱上,以作復核之用,防止發生梁模板
50、位移。3、用水準儀把建筑物水平標高引測模板安裝位置,定好水平控制標高,嚴格控制梁板的標高。6.4 施工質量保證措施1、模板及其支撐體系必須嚴格按照計算書中所要求的結果施工。2、做好各級技術交底工作,讓所有施工人員掌握質量技術要求。3、配制模板時,要根據模板拼裝接合的需要進行適當加長或縮短,確保模板板面表面平整,接縫嚴密不漏漿。4、現場安裝施工必須嚴格按本方案的要求進行,特別是對模板支撐體系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等有顯著影響的鋼管桿件、木枋等構件的尺寸、間距等必須嚴格控制。5、嚴格按事先確定的合理施工工序進行操作施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并會同有關人員研究處理。6、鋼筋混凝土梁、板的跨度大于或等于4
51、.0m時,模板安裝時應按設計要求起拱。7、模板及其支撐體系必須經有關單位驗收通過,并如實做好質量驗收記錄后,方可組織下道工序的施工。6.5 預防漏漿的控制措施1、木模板拼縫處應平直刨光,拼板緊密;澆混凝土前要隔夜澆水,使模板潤濕膨脹,將拼縫處擠緊。2、梁與柱相交,梁模與柱連接處應考慮木模板吸濕后長向膨脹的影響,下料尺寸可稍縮短些,使混凝土澆灌后梁模板頂端外口剛好與柱面貼平;但梁模板也不能縮短太多,否則膨脹后未能貼平柱模板,又會發生漏漿現象。3、底模板與梁接合處,應用方木鑲接或用陰角模板;板底模板也應考慮澆水潤濕后膨脹因素,適當縮小模板尺寸,這樣既可防止漏漿,又可避免板底模板嵌入墻、梁內,且便于
52、拆模。6.6 成品保護措施1、模板安拆時應輕起輕放,不準碰撞,防止模板變形。2、模板涂刷好隔離劑(脫模劑)后,在指定位置按規格分類堆放。3、模板安裝完成后,要注意保持模板內清潔。4、拆模時不得用大錘硬砸或用撬棍硬撬,以免損傷混凝土表面和棱角。6.7 砼澆筑施工注意事項1、澆筑混凝土前,模板內的雜物應清理干凈;木模板應澆水濕潤,但模板內不應有積水。2、混凝土澆筑時,施工單位應派安全員專職觀察模板及其支撐系統的變形情況,發現異常現象時應立即暫停施工,并迅速疏散人員,待排除險情并經施工現場安全責任人檢查同意后方可復工。如果估計排險搶修時間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則要進行施工縫處理。3、大梁砼澆筑時要嚴格
53、控制澆筑進度不得過快,應分層(400mm)澆筑,混凝土不得堆放過高過于集中,要及時將其拔開,使砼荷載能均勻分布。4、砼輸送管不得直接與模板面接觸,應用輪胎和木枋組成滑動支座支承,減少管道產生的水平附加荷載。5、砼振動時,不得用振棒撬住模板或鋼筋。6、振動器振棒等設備,不得集中堆放。澆筑時無需使用的設備一律在澆筑前清走。7、 安全保證措施7.1 安全生產保證體系1、以項目經理部為組長,項目總工為副組長組成安全生產小組。2、項目經理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統籌協調、指揮、全面負責安全管理。3、施工負責人是安全管理的第一直接責任人,代表項目經理部行使安全管理的權力,負責本工程安全標準的制定,執行情況
54、的監督與檢查。4、技術負責人是安全技術的第一責任者,負責安全技術措施的審核批準。5、工長、專職安全員在安全生產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具體負責安全技術、措施的執行,領導勞務作業隊伍開展安全建設,是安全生產有力保證層。7.2 安全教育制度1、嚴格執行三級安全教育制度。新進場的每個施工人員,必須先接受公司、項目部、班組“三級”教育,并在“三級安全教育卡”上簽名,并登記其本人的身份證號碼。2、三級安全教育是指公司對新進場的施工人員著重進行安全基本知識、法規、法制教育;項目部對新進場的施工人員著重進行現場規章制度和遵章守紀教育;班組對新進場的施工人員著重進行本工種崗位安全操作及班組安全紀律教育。3、施工人員
55、在變換工種時,必須接收新工種的崗位安全操作知識教育;特種作業人員須持證上崗。4、定期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教育,項目部對班組的安全技術教育每月一次,班組對工人的安全技術教育每周一次。教育類別為:操作規程、技能、班前教育等。5、在節假日前后,必須加強對全體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6、項目部對工人的安全教育活動應進行登記匯總,并建立“施工人員安全教育匯總表”。7.3 安全檢查制度1、工人在作業前要對自己使用的機具、勞動保護用品以及本班組作業區段的安全設施進行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應向工地有關人員匯報,待隱患消除后方可開始作業,安全管理人員完善檢查記錄工作。2、工地專職安全員要每日
56、對作業區段進行檢查。如發現事故隱患,應及時提出改進措施,督促實施并對改進后的設施進行檢查驗收,對不改進的,提出處理意見,報項目負責人處理。指導、督促工人認真執行安全制度、安全紀律,執行操作規程和正確使用勞動保護用品。3、要認真執行定期檢查制度。應有組織、有計劃進行檢查,對不合格項要制訂整改計劃,并做到“定人、定時間、定措施”的三定措施,在隱患沒有消除前,必須采取可靠的防護措施,有危及人身安全的應暫停作業。4、電工應對施工現場各種電氣設施定期進行巡視檢查,正常情況下,對低壓配電裝置、低壓電器和變壓器、配電盤等應每班巡視一次,并填寫好“用電設備運行日記”。7.4 安全管理措施1、搭拆支架必須由專業
57、架子工擔任,并按現行國家標準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則(GB5036)考核合格,持證上崗。上崗人員定期進行體檢,凡不適于高處作業者,不得上支架操作。2、施工前由班長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及班前教育。3、搭拆支頂架時工人必須戴安全帽,系安全帶,穿防滑鞋。進行高處作業之前,應進行安全防護設施的逐項檢查和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高處作業。4、作業層上的施工荷載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超載。不得在支架上集中堆放模板、鋼筋等物件。5、施工期間不得拆除剪刀撐、縱橫向水平桿、縱橫向掃地桿等加固桿件。6、支模應按規定的作業程序進行,模板未固定前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嚴禁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裝、拆模板。結構
58、復雜的模板,裝、拆應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的措施進行。7、模板支架應自成體系,施工人員上下施工面時,必須走施工梯,嚴禁攀援模板支架上下。8、臨街搭設的支架外側應有防護措施,以防墜物傷人。施工作業場所有墜落可能的物件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高處作業中所用的物料均應堆放平穩。不得任意亂置或向下丟棄物件,傳遞物件禁止拋擲。9、設專人負責對支架進行經常檢查和保修工作。10、施工中對支架發現有缺陷和隱患時必須及時解決,危及人身安全時必須停止作業。11、六級及六級以上大風和雨、霧天應停止支架的搭設與拆除及支架上的施工作業。下雨后進行作業時必須采取可靠的防滑措施。12、進行拆模作業,應配置登高用具或搭設支架,
59、工人必須站在臨時設置的腳手板上進行拆卸作業。13、拆除支頂架前,應清除支頂架上的材料、工具和雜物。14、拆除樓板底模時,應設臨時支撐,防止大片模板墜落。拆立柱時,操作人員應站在待拆范圍以外安全地區拉拆,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傷人。15、模板及支撐體系搭設、拆除以及砼澆筑期間,應設置警戒區和警戒標志,由安全員在現場監護,嚴禁無關人員進入警戒區域。16、模板拆除后,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時清運。堆放高度不得超過lm。17、拆下的支架及配件應清除桿件及螺紋上的沾污物,并分類檢驗和維修,按品種、規格分類整理存放,妥善保管。7.5 預防模板及支架坍塌的安全技術措施1、設計模板及支撐體系案時,按規范
60、有關要求進行驗算,保證其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各項荷載。驗算模板及其支架的剛度時,其最大變形不得超過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允許值。2、所有鋼管、連接件、木枋等支撐材料使用前均進行全面檢查,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材料。3、施工前由項目部安全技術負責人對施工班組及工長進行安全技術書面交底,施工時嚴格按本方案的要求進行。4、現場搭設模板支架時,對模板支撐體系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的立桿、水平通長桿橫桿、剪刀撐及掃地桿等有影響的構件、連接件的尺寸、間距必須進行嚴格控制。5、現場搭設模板支架時,必須按要求在立桿底部設置底座或鋼墊板。每搭完一步架后,應立即檢查并調整
61、支架立桿的垂直度,確保立桿的垂直度符合要求,防止因支架立桿傾斜過大造成支架系統的不穩。6、支架系統安裝時,必須嚴格按照本方案要求設置縱橫水平拉桿、掃地桿、剪刀撐,防止由于整體剛度不足和失穩造成坍塌事故。 7、大梁模板支架立桿的縱向水平拉桿應頂貼到已澆筑好的混凝土柱上,主梁模板下兩側支架立桿的縱向水平桿在與砼柱交接處成井字型箍牢“抱柱”,以增強支架系統的整體穩定性。8、可調托座伸出長度不宜超過200mm,若伸出長度超過200mm,應加拉桿連結穩定。9、安裝完畢經驗收確認符合要求后才能進行混凝土澆筑。10、作業層上的施工荷載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超載。不得在支架上集中堆放模板、鋼筋等物件。11、施工
62、期間不得拆除剪刀撐、縱橫向水平桿、縱橫向掃地桿等桿件。7.6 重大危險源清單土方開挖重大危險源清單危害因素可導致的事故活動類型控制方法大模板無防護欄桿墜落人機因素方案、管理大模板少支腿傾倒人機因素方案、管理大模板無操作平臺墜落人機因素方案、管理大模板單板存放傾倒人機因素方案、管理高空作業向下扔物物體打擊人機因素管理規定立桿間距大于計算坍塌機械能管理規定架子拆除亂扔管件物體打擊機械能管理規定架子拆除個人防護不到位高空墜落機械能管理規定8、 應急救援預案8.1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織機構如下:組 長:趙衛星副組長:韋尙昆 薛敬坤 組 員:曾良峰 王鑫敏 王龍飛 曾耀友
63、范彥飛 喬水蓮應急辦公室設在項目綜合辦公室部,由項目部綜合辦公室主任負責對外聯絡。8.2 應急小組成員各自職責及24小時聯系方式1、組長職責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啟動。事故應急行動期間各單位的運作協調,按照應急救援預案合理部署應急工作,和事故現場指揮協同工作,保證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完成。2、副組長職責負責對事故現場的控制,協調應急隊員的救援工作,識別危險物及存在的潛在危險并對事故現場進行分析,執行有效的應急操作,保證應急行動隊員的個人安全,并負責事故后的現場清除工作。保持與總指揮的聯絡。協助組長負責應急救援的指揮工作,在組長不在場的情況下行使組長權利、協調處理相關工作。負責進行對外聯絡、車輛調
64、配工作。負責研究制定事故控制措施,研究制定搶險措施并付諸實施。負責現場事故隱患的統計,防護工作,在接到事故報告后上報救援小組及上級部門,對外發布信息。 3、公共關系對外聯絡代表職責及組員24小時聯系方法負責在發生緊急情況時撥打120急救電話與附近醫院聯系,并負責把事故救援進展情況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同時接受新聞媒體的采訪,必要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事故情況、并與安全人員和法律人員及其他事故應急者保持聯系。 王龍飛 電話:范彥飛 4、應急救援各職能部門職責:各職能部門根據自己職責落實責任分工,有效配合應急救援工作落實。(1)工程部:負責事故現場設備、設施的措施(方案)落實。(2)生產組
65、:負責日常具體工作,當發生安全事故時,協助領導小組趕赴現場核實情況,并報告領導小組,檢查落實事故現場應急措施救援情況落實。指定有關人員配合應急救援工作的資金落實。(3)安質部:負責事故現場班組人員及名單檢驗、核對,參加調查處理工作。負責事故快報及有關上報文件核對、蓋印、復印、車輛調動使用。負責對所有事故現場監護,有組織保護事故現場,拍攝事故現場照片,維護區域范圍內外治安。負責組織協助公安機關對火災事故、中毒事故、爆炸等治安事故調查、取證工作。組織、指揮民兵應急分隊,綜治應急隊參加搶險、排險救援。(4)綜合管理組:協助有關責任部門參加救援工作,負責善后一切處理工作。安撫有關家屬和調解工作。后勤配
66、合。(5)設物部:負責應急救援物料配合,供應到位。8.3 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進行應急知識教育培訓由應急救援小組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隊伍成員由本項目部各部門聯合抽調組成,隊伍本著精煉,能擔負處理救援任務的原則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組成后,救援小組對組建的救援專業隊伍進行應急救援防案及相關知識進行培訓,并每月組織一次訓練和模擬演示。8.4 應急響應1、應急救援行動是指在緊急情況發生時,為及時營救人員、疏散撤離現場、減緩事故后果和控制災情而采取的一系列搶救援助行動。2、一旦事故發生時,應及時調動并合理利用應急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在事故現場,針對事故的具體情況選擇應急對策和行動方案,從
67、而能及時有效地使傷害和損失降至最低程度和最小范圍3、當發生事故時,現場發現人員應采取相應措施管制事態蔓延或擴大;4、當發生事故時,現場發現人員應迅速上報,次序為現場、辦公室、搶險領導小組、上級主管部門。事故處理根據事故大小情況來確定,如果事故特別小,根據上級指示可由施工單位自行直接進行處理。5、項目部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啟動應急準備預案,組織有關人員、設備、設施及器材,趕赴現場采取有效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防止事態蔓延和擴大。遇到緊急情況,全體職工應特事特辦、急事急辦,主動積極投身到緊急情況的處理中去,各種設備、車輛、器材、物資等應統一調遣,各類人員必須堅決無條件服從組長或副組長的命令和安排,
68、不得拖延、阻礙緊急情況的處理。6、若事態不能有效控制,在應急救援小組統一指揮下,向建設單位主管部門進行請示,請求啟動建設單位的救援預案,建設單位的救援預案仍不能進行處理,則由建設單位請示上一級救援預案。必要時疏散人員。項目部應急辦公室電話:0871-83217352建設單位電話:087188990303xx市安全管理局電話:0871-82001475xx市第二人民醫院聯系電話;0871-83366388報警、火警:1108.5 各類安全事故的預防及其應急預案 發生模板及支架坍塌事故的應急救援措施1、當施工現場人員發現異常時,應立即報告給現場應急小組組長,由組長立即下令停止作業,并組織施工人員快
69、速撤離到安全地點。人員的疏散由副組長進行具體指揮。具體指揮人安排人員快速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并做好現場安全警戒工作。2、當發生倒塌事故,應急救援小組全員上崗,除應立即逐級報告給上級主管部門之外,還應保護好現場。3、當發生施工人員被埋、被壓或受困的情況下,應先對支架進行觀察,如需局部加固的立即組織人員進行加固后,在確認安全的前提下,方可組織人員進行相應的搶救。4、被搶救出來的傷員,要由現場醫療室醫生或急救組急救中心救護人員進行搶救,用擔架把傷員抬到救護車上,對傷勢嚴重的人員要立即進行吸氧和輸液,然后送醫院進行治療。5、當核實所有人員獲救后,將受傷人員的位置進行拍照或錄像,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
70、等待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 發生高處墜落事故的應急救援措施1、當發生事故后,應馬上組織搶救傷員。搶救的重點放在對休克、骨折和出血上進行處理。處理后,迅速送往鄰近醫院進行檢查治療。2、搶救傷員時,應先觀察傷員的受傷情況,如傷員發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3、對于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應將其平臥,面部轉向一側,并注意清除其口中的分泌物、嘔吐物,防止影響呼吸;讓其保持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然后盡快送醫院搶救治療。4、對于顱腦外傷的傷員,必須保證其呼吸道通暢,對于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若發現傷員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
71、或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應該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并且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立即就近送有條件的醫院治療。 5、對于脊椎受傷的傷員,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搬運時,應將傷者平臥放在帆布擔架或硬板上。搶救脊椎受傷者,搬運過程,嚴禁只抬傷者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6、對于手足骨折的傷員,不要盲目搬運。應在骨折部位用夾板把受傷位置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或血管。7、對于創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扎止血,使傷員保持在頭低腳高的臥位,并注意保暖。 發生物體打擊傷害事故的應急救援措施1、發生物體打擊傷害事故時,必須立即對傷者進行救治。搶救的重點應放在對
72、顱腦損傷、胸部骨折和創傷性出血的處理上。2、搶救傷員時,應先觀察傷員的受傷情況,如傷員發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3、對于顱腦外傷的傷員,必須保證其呼吸道通暢,對于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若發現傷員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或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應該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并且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立即就近送有條件的醫院治療。4、對于創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扎止血,使傷員保持在頭低腳高的臥位,并注意保暖。處理后,應立即送往鄰近醫院進行檢查治療。5、對于頭部受傷或懷疑骨折的傷員,即使沒有明顯流血也要送醫院治療。 發生機械傷害事故的應急救援措施1、
73、發生機械傷害事故時,要立即采取拉閘斷電等措施,停止機械運轉,然后應立即對傷員采取包扎止血措施。2、對于手、腳趾被切斷的傷員,立即將被切斷部分用干凈布包好,與傷員同時送到醫院,以便做接駁手術。3、對于手腳骨折、重傷休克等傷員的處理方法同上。進行處理后,應組織車輛盡快將傷者送醫院檢查治療。 發生火災事故的應急救援措施1、發生火災時,首先是迅速撲滅火源,及時疏散有關人員,并對傷者進行救治;同時撥打“110”電話報警和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及領導報告。報警后必須始終有人在現場門口等待并引導救火車入場救火。2、火災發生初期是撲救的最佳時機,火災現場的人員要及時把握好這一時機,盡快把火撲滅。3、現場的消防管理
74、人員,應立即指揮人員將火場附近的可燃物搬走,避免火災區域擴大;同時指揮、引導無關人員按預定的線路、方法疏散、撤離事故區域。4、如有人員受傷,要馬上將傷員撤離危險區域進行施救,并立即打“120”電話求救或用車把傷員送到醫院救治。 發生觸電事故的應急救援措施1、觸電急救的要點是動作迅速,救護得法。發現有人觸電,首先要盡快使觸電者脫離電源,然后根據觸電者的具體癥狀進行對癥施救。2、當觸電者位于高處時,應采取措施預防觸電者在脫離電源后墜地摔傷或摔死(電擊二次傷害)。3、夜間發生觸電事故時,應考慮切斷電源后的臨時照明問題,以利救護。4、觸電者未失去知覺時,應讓觸電者在比較干燥、通風暖和的地方靜臥休息,并派人嚴密觀察,同時請醫生前來或送往醫院診治。5、觸電者已失去知覺但尚有心跳和呼吸時,應使其舒適地平臥著,解開衣服以利呼吸,保持空氣流通,冷天應注意保暖,同時立即請醫生前來或送醫院診治。6、若發現觸電者呼吸困難、心跳失常,甚至呼吸和心跳停止時,應首先為其通暢氣道,然后立即采取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擠壓方法進行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