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涵施工方案管涵工程屬于路基工程,基本上均位于現況路面以下,在工序要求上在各個管涵所在位置的填方工作開始前必須完成且強度滿足要求。同時管涵施工過程中的控制至關重要,它在整個排水系統中起承上啟下的連接作用。一、施工部署根據施工現場情況及總體部署,來取半幅施工的方案。1.準確計算路段內逐樁坐標,然后報監理工程師認可。2.根據監理工程師認可的數據進行放樣,并按監理工程師認可的方法放出管涵位置及施工范圍。二、機械準備人員20人、翻斗車2輛、挖掘機1臺、裝載機1臺。三、測量準備1.測量控制認真對業主提供的測量數據進行復測,若在復測中發現有超出容許范圍的誤差,重新進行復測,直至無誤為止。2.控制點檢測與橫
2、斷面復核開工前,對平面、高程控制網點進行復測驗線。利用全站儀對導線點進行檢測,配合水準儀及雙面尺進行測量,將檢測結果及時上報監理工程師審批。3.管涵施工測量根據中線樁測放施工控制線,在管涵兩面設置控制樁,并建立臨時水準點,在挖槽到底后,灌筑基礎前和管底高程。(1)施工工藝順序基礎開挖地基檢測及處理墊層施工安裝圓管節包封混凝土澆筑洞口砌筑基坑回填。(2)基礎開挖及地基檢測溝槽開挖前詳細調查現況管線位置,技術人員測定管線高程并現場挖探坑,對現有管線做明顯標記,開槽時遇有管線處必須人工開挖,施工中,遇到不明管線,及時妥善保護,并通知有關部門處理。采用機械進行土方開挖,槽底預留20cm人工進行清底。遇
3、不良地質坡度要加大,當現場不具備放坡條件時,溝槽開挖后采用背板與支撐相結合的方法。開槽挖出的土方,堆在距離距槽邊緣1米以外的位置處,堆土高度不大于1m,在下管一側的槽邊不堆土或少堆土。溝槽開挖完成后,由經理部技術負責人約請駐地監理、總監辦、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做好槽底排水措施,在槽底四周挖排水溝,并在基礎外設置集水井,以排除地面水及地下水。(3)墊層砂石墊層施工:將砂石料卸至槽底,根據放線高度,人工分層攤鋪找平,然后用打夯機振搗密實。墊層寬度和頂面高程符合設計要求。(4)安管、下管采用機械配合人工下管。下管前,須對管材進行外觀檢測,破損管材嚴禁用于工程。安管前,在底面上彈線,以
4、控制管的位置。將管子沿準備鋪設的管線一側排放好,排放過程中,防止管材之間碰撞受損。吊管時由專人指揮,在鋼絲繩和管體之間墊橡膠皮以避免損傷管體,緩慢下管,防止擾動管道基礎。從下游開始安管,承口為管子的進水方向。先把第一節管按照井位穩好,把第一節的承口工作面清理干凈,均勻刷涂一層潤滑液。并在管體套好兩根鋼絲繩,留以后撞口時用。由管線出水口處開始安管。把第二節管子插口工作面清理干凈,把膠圈套在插口頂端,即插口工作面始端,套好后膠圈要均勻、平直、無扭曲。這樣在撞口時可以使膠圈均勻滾動。對口時用三角架、吊鏈把管子吊起來呈水平狀,稍離槽底即可,利用邊線調整管身位置,使管子中線符合設計要求。(5)接口將砌石
5、圍于管涵兩側,用砂漿坐實,砌筑時砂漿應飽滿,符合設計要求。接口處用砂漿密實,防止雨水滲漏。(6)回填土施工回填要嚴格按照技術規范要求進行,采用分層對稱回填,管涵兩側高差不超過30cm。夯實采用電夯分層夯實,分層壓實厚度不大于15cm,壓實度達96以上。背部死角范圍的夯實采用打夯機進行夯實。回填表面平整、密實、均勻一致,排水良好,不得有翻漿、軟彈、松散等現象。(7)洞口施工方法圓管涵進出口采用M7.5漿砌片石砌筑。砂漿嚴格按配合比拌和,標號不小于設計值,拌和均勻。砌筑時砌塊錯縫,坐漿擠縫,嵌緊后砂漿飽滿無空洞現象。較大的片石用于下層,砌筑時選擇形狀和尺寸較為合適的片石,敲除尖銳突出部分。間縫較寬時,在漿縫中塞以小石塊,不得用高于砂漿縫的小石塊在下面支墊。砌縫不宜過大,砂漿飽滿,無干縫、死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