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一、編制依據2二、工程概況21、概況22、工程結構概況23、工程建筑概況34、模板形式3三、施工準備4四、模板工程施工方法51、墊層、底板、基礎導墻模板52、柱模板53、墻體模板54、地下室頂板和樓板模板85、梁模板96、樓梯模板107、模板的拆除10五、質量標準及保證措施101、質量標準122、質量保證措施12六、安全措施131、工作目標132、安全措施13七、成品保護措施14八、計算書161、柱模板支撐計算書162、墻模板計算書243、樓板支模驗算31一、編制依據1、鴻坤鳳凰城5.1期設計藍圖2、鴻坤鳳凰城5.1期施工組織設計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04-2015
2、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145、建筑工程模板支撐系統安全技術規程DB29-203-20106、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 7、建筑施工輪扣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DB44T1876-20168、國家及天津市有關的規范、標準、規程 9、北京鴻坤房地產投資有限公司企業標準二、工程概況1、概況 序號項 目內 容1工程名稱鴻坤鳳凰城5.1期2工程地址本項目位于廊坊市樓莊路東側,嘉軒路西側,鳳河北側。3建設單位4設計單位5監理公司6施工總包2、工程結構概況本工程基礎鉆孔灌注樁基礎,結構類型為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地下室剪力墻厚度為300mm、250m
3、m、200mm三種。樓板厚度為:地下室一層頂板厚為180mm,地下室二層頂板厚以100mm為主、局部板厚有140mm、110mm。3、 工程建筑概況本項目位于廊坊市樓莊路東側,嘉軒路西側,鳳河北側。規劃用地性質為二類居住用地(R2)。本項目未非法占用及破壞需特殊保護的區域(如各類保護區、文物古跡保護區)。場地內自然條件良好,無洪澇、滑坡、泥石流等潛在危險。場地東側規劃為小學,為避免噪音污染,住宅與小學按規范保持適當距離,并在小學與住宅區間利用510m綠植隔離,同時采用隔音效果較好的窗戶帶降低噪音的影響。本項目規劃每棟單體之間保證合理的建筑間距,并滿足廊坊市規劃局有關日照的要求。本項目總用地9.
4、1029公頃,包含62#73#住宅樓總建筑面積303938.56, 其中地上建筑面積236490.0,地下建筑面積67448.56;容積率1.48(整個地塊平衡), 建筑高度均小于100m,建筑密度16.05%,綠地率38%。本項目分為三期開發,其中5.1期為65#、66#、72#、73#住宅樓及局部地下車庫,總建筑面積為101856.31。棟號總建筑面積(m2)地上建筑面積(m2)地下建筑面積(m2)建筑基底面積(m2)層數地上/地下建筑高度(m)0絕對高程65#25758.5424137.341621.2959.6432/291.2514.4066#27379.5225734.141645
5、.38936.9734/296.8514.4072#27387.8525637.441750.41941.2934/296.8514.4073#14566.2213625.38940.84485.4734/296.8514.40地下車庫6764.1855.56708.68地下一層4.514.404、模板形式模板體系選擇及配置結構部位模板類型及材料支撐系統基 礎木塑板結合磚胎膜483.5鋼管地下室墻體采用木塑模拼裝輪扣架+12穿墻螺栓(外墻為止水螺桿)三、施工準備1、材料、設備準備1)木塑板,長度1830mm,寬度915mm,厚度15mm。2)磚胎模3)支撐件:柱箍、鋼管支柱、輪扣架、方管、木枋
6、等。4)連接件:3型扣件、碟型扣件、楔型扣件、對拉螺栓、止水對拉螺栓、鉤頭螺栓、緊固螺栓等。5)模板及配件周轉使用,修復后應符合質量標準。6)隔離劑:采用專用水性脫模劑。2、主要機具鋸、刨子、扳手、打眼電鉆、線墜、靠尺板、方尺、水平尺、撬棍等。3、作業條件(1)模板設計:根據工程結構形式和特點及現場施工條件,對模板進行計算設計,確定模板平面布置,縱橫龍骨規格、數量、排列尺寸、柱箍選用的形式及間距、梁板支撐間距,模板組裝形式(就位拼裝或預制拼裝)、連接節點大樣。驗算模板和支撐的強度、剛度及穩定性。繪制全套模板設計圖(模板平面圖、分塊圖、組裝圖、節點大樣圖、零件大樣圖,樓板預埋模板支撐點位置及大樣
7、圖)。(2)模板的基準定位工作1、模板組裝要嚴格按照模板圖尺寸拼裝成整體,并控制模板的偏差在規范允許的范圍內,拼裝好模板后要求逐塊檢查其背楞是否符合模板設計,模板的編號與所用的部位是否一致。主體階段所有模板均由項目部統一配制,根據不同樓號,項目部安排專人提前繪出配模圖,其內容包括排板方式、下料尺寸和螺桿眼位置。由專業木工在現場加工棚制作完成,吊裝至施工部位。2、彈好樓層的墻邊線、柱邊線、樓層標高線和模板控制線、門窗洞口位置線。3、混凝土接茬處施工縫模板安裝前,應預先將已硬化混凝土表面的水泥薄膜或松散混凝土及其砂漿軟弱層全部剔鑿到露石子,并沖洗、清理干凈不留明水。外露鋼筋插鐵粘有灰漿油污時應清刷
8、干凈。4、安裝模板前將模板表面清理干凈,刷好隔離劑,涂刷均勻,不得漏刷,且墻柱模上不得流淌,不得用油性脫模劑。四、模板工程施工方法1、墊層、底板、基礎導墻模板底板側模使用240mm厚防水保護墻作為模板。在底板馬凳鋼筋上焊好定位鋼筋,以固定集水坑或電梯井模板,防止澆筑砼時模板發生偏移。模板底部采用25鋼筋焊在馬凳上,以確保井底標高。2、車庫柱模板本工程柱模均采用定型15mm厚木塑板柱模,柱模安裝高度為梁下皮,柱與主次梁節點處模板現場定型加工。柱模施工工藝彈柱模位置線模板就位檢查對角線、垂直度和位置安裝柱箍全面檢查校正。安裝方法模板按要求加工,就位后先用鉛絲與主筋綁扎臨時固定,模板與模板交接處粘貼
9、海棉條。通排柱,先安裝兩端柱;經校正、固定后,拉通線校正中間各柱,并通過花藍螺栓或可調螺桿調節、校正柱模的垂直度;打砼時,利用通線觀察模板有無變形走位及時調整。柱模背楞為4040方管,背楞間距為225mm。柱箍木方配合12螺栓,對拉螺桿設5道,第一道距地200mm,剩余4道豎向間距依次為450+450+450+450mm,螺桿水平方向間距450mm; 柱腳固定:在距柱外皮230-250mm處,提前在樓板上預埋16鋼筋棍,每邊兩個。柱模的斜撐:柱上口柱箍采用48鋼管,與48鋼管斜支撐扣件固定。地錨用14鋼筋環,鋼筋環與柱距離為3/4柱高,鋼筋環內穿鋼管與斜支撐扣件固定。柱與主次梁交接處模板的柱頭
10、模板,現場根據結構尺寸加工,采用15mm厚木塑板制作。柱腳設150*150mm清掃口,每個柱子各設兩個,在柱子兩側對稱設置。3、地下室墻體模板 本工程地下混凝土墻模板采用木塑板拼裝定型模板。背楞豎肋采用50.*30雙鋼管。采用12帶止水環的定位螺栓。橫向間距為450mm,縱向間距為450mm。詳見下圖:(1)工藝流程模板施工工藝:彈墻模位置線粘貼海棉條安裝門窗洞口模板安裝角模安裝模板安裝對拉螺栓安裝鋼楞緊固鋼楞連接件安裝斜撐緊固對拉螺栓調整模板平整度、垂直度和截面尺寸(2)安裝方法a)大模進場組裝完備認真檢測其平整度,調整完備后分正反,內外板編號,刷脫模劑準備使用。大模入模前先將大模清理干凈。
11、b)大模施工前應首先鋼筋施工,水電預留洞的隱預檢工人作認真清理工作面。墻模下角粘貼海綿條,墻體內固定好模板支鐵。c)彈好墻邊線及50cm控制線、門窗口位置線、外模下口20 cm水平線及外墻大角10cm控制線及角模位置線。在鋼筋上彈出標高線。d)門洞口模板采用定型木制模板,門洞口模板如圖所示:e)門窗口固定牢固,然后沿模板周邊靠大模一側粘1cm厚密封條,密封條距口邊2mm,要粘貼平直牢固,確保無漏漿。在樓板立大模部位先用砂漿找平。并將施工縫部位鑿毛,清理干凈。f)大模就位前應首先將陰、陽角吊裝就位,并用8#鐵絲與墻體立筋臨時綁扎固定。g)首先按樓板上的墻位置線將內橫墻正板吊裝就位,安裝穿墻螺栓及
12、塑料套管,用線錘校正固定后吊反板就位,穿好螺栓,校正加固完畢。h)安裝外墻模板時先按樓板上的位置線將墻內側模板吊裝就位并用線錘校正后固定,穿螺栓及塑料管。再安裝外墻外側模板。i)外墻板固定后校正加固陰陽角,用螺栓將陰陽角與大墻模連接牢固,防止漏漿。為防下腳漏漿造成爛根,立模前在模板下口抹5cm寬水泥砂漿找平層。模板與模板接觸面必須粘貼海棉條。(3)大模板與多層板模板連接: 在大模板上口擱16帶止水環的定位螺栓,間距不大于3m,定位螺栓的錐體頭與大模板內皮平齊。多層板模板下口轉孔與定位螺栓的錐體頭貼牢,垂直矯正后,背面用螺栓夾緊。4、地下室頂板和樓板模板地下室和樓層板模板采用木塑面板,主龍骨采用
13、兩根60*60方鋼管,支撐采用輪扣架支撐體系。模板和支撐體系按施工進度、拆模要求配置。 (1)工藝流程搭設輪扣支架安裝縱、橫方鋼鋼管調整樓板下皮標高及起拱鋪設多層板模板檢查、調整模板上皮標高、平整度。(2)木塑板模板安裝對于不夠整模板的樓板,拼縫不放在梁板、墻板交接處,盡量選在頂板大面處,拼縫嚴密,并用塑膠帶進行粘貼。梁板節點處,鋪板時重點控制板頭與梁側模上口在一條線上,避免將來出現錯臺。內、外墻與頂板節點:為保證墻與頂板按槎處不留施工縫痕跡,墻體砼澆筑時高出1cm;木塑板與墻體接觸面貼粘貼密封條,粘貼時,粘在頂板上口往下5mm位置,避免密封條吃進頂板。樓板支撐采用滿堂輪扣腳手架體系支撐。地下
14、室支柱間距為1200mm,橫桿第一排距地400mm,第二排距地1200mm1600mm1800mm,以上每段碗扣立桿均至少設兩道拉接,立桿下墊設方木。木塑模板次楞40*40方管,主楞采用60*60方鋼,次楞間距300mm。支架的支柱從邊跨一側開始,依次逐排安裝,立桿支設時帶通線。支架搭設完畢后,檢查板下木楞與支柱連接及支架安裝的牢固性,并依據給定的水平線,調節支模翼托的高度,將木楞找平。5、梁模板梁模板采用15厚木塑模板。1、施工工藝流程彈出梁軸線及水平線并復核搭設梁模支架安裝梁底楞安裝梁底模板梁底起拱 安裝梁側安裝斜撐和穿墻螺栓校核梁模尺寸、位置與相鄰模板加固。2、安裝方法a) 在柱墻上彈出
15、梁的軸線、位置線和水平線并復核。b) 帶通線搭設梁支柱。c) 梁次楞與梁底模板預先加工好,并按要求起拱。當跨度4m時,起拱高度為全跨度2。 梁底設10mm寬清掃口。d) 梁側模與4050木方背楞預先加工成一體,待梁筋綁扎完畢,清除雜物后進行安裝,模板拼縫處粘貼海棉條。 e) 梁支撐體系為:梁底用48鋼管做大楞,兩端固定在頂板立柱上,立桿縱距一米兩根、三米加一根以此類推,防止梁底彎曲變形。f) 立柱橫桿第一道距地300mm,第二道距地1.5m,以上每段碗扣立桿均至少設一道拉接。g) 在梁的下口安裝夾具,通過12螺栓使夾具能夠控制梁底不跑位,夾具間距600mm。 6、樓梯模板1 樓梯底板模板采用木
16、塑板,次楞采用4080mm木方,間距200mm,主楞為8080木方,間距為600mm。2 樓梯踏步模板采用定型木模板,踏步陽角預先埋設鋼筋護角。3 樓梯支撐采用48鋼管。4 樓梯踏步在澆筑前按圖紙要求預埋樓梯欄桿埋件。7、模板的拆除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自上而下,先拆側向支撐,后拆豎向支撐;先拆不承重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原則。l 墻、柱模板的拆除1 當墻、柱砼拆模時,應先試拆一面或一個柱模,確定砼棱角不因拆模而受到破壞后,方可大面積進行拆除。2 柱模拆除先拆斜撐,再拆柱箍,然后用撬棍輕輕撬動模板,使模板與砼面脫離。拆卸模板時,應自上而下,模板及配料不得向地面拋擲。3 墻模板拆除拆除模板順序與
17、安裝順序相反,先拆外墻外側模板、再拆內側模板,先拆縱墻模板后拆橫墻模板。首先拆下穿墻螺栓,再松開地腳螺栓,使模板向后傾斜與墻體脫開。大模板在起吊前要認真檢查穿墻螺栓是否拆完,無障礙后方可起吊。大模吊裝時不得碰撞墻體,盡量做到不下樓,隨拆隨清,直接在樓層上轉移,減少占用塔吊的時間。l 梁及頂板模板的拆除1 強度要求現場隨部位留置同條件試塊,拆模以同條件試塊的強度為依據。2 拆除順序下調樓板及模板支柱頂托,使底模下降分段分片拆除樓板模板拆除梁側模板拆除碗扣架部分水平拉桿拆除梁底模板及支撐系統。拆模時要有專門負責人。誰支模誰拆除,并負責二次倒著使用,拆模時要嚴禁使大錘砸、撬棍亂撬,確保棱角不受損壞,
18、拆模順序應本著先支后拆,先上后下,先里后外,先拆除不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為原則。拆除梁下支柱時,先從跨中開始,分別向兩端拆除。在任何時候拆除模板都必須二人以上進行,拆模時要環顧四周上下左右,以防材料突然墜落傷人己。對活動部件必須一次拆除,拆完后方可停歇,如中途停止,必須將沒有拆完的工作點、工作面、模板(活動部分)臨時加設支頂,固定牢靠,以防墜落。所有模板及龍骨等要人工傳遞,尤其是本工程采用50*50方管做小龍骨,雙層或三層碗扣架,更不能往下扔,確保結構頂板表面不受損,嚴禁各種掛板自由墜落于地面。對于所拆下的模板按編號及時碼放整齊與清理干凈,各種材料不要集中碼放,以防給結構本身帶來不利影響。五
19、、質量標準及保證措施1、質量標準本工程為創“竣工海河杯”,按照“竣工海河杯”質量目標施工要求,制定模板配制質量的規范要求主控項目:模板及其支架必須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一般項目:1、模板接縫無漏漿,并澆水濕潤。2、模板與混凝土接觸面清理干凈并涂刷隔離劑,3、澆筑混凝土前,模板內雜物清理干凈。現澆結構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要求符合下表的規定。 項次項 目允許偏差 (mm)控制偏差(mm)1軸線位置(柱、墻、梁)332底模上表面標高333截面尺寸(柱、墻、梁)324每層垂直度325相鄰兩板表面高底差216表面平整度227預埋管、預留孔中心線位置228預埋螺栓中心線位置22外露長度+5 0+5
20、-09預留洞中心線位置5+5 -0截面內部尺寸+5 0+5 -02、質量保證措施2.1本項目開展全面質量管理工作,嚴格按照一案三工序法組織施工,嚴格按照圖紙要求、按照工藝標準、按照規范要求施工,并堅持自檢、互檢和交接檢的工作方法。2.2由技術部、材料部、質檢部對進場的模板、支撐和加工材料,進行認真檢查,不合格的禁止采用。2.3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對進場的班組人員進行考核,通過后才可以上崗。2.4保證測量放線結構施工中軸線位置、標高位置的準確。2.5墻體大模板在安裝前用鐵鏟把模板上的灰漿清理干凈,然后用拖布把灰塵清凈,之后再均勻涂刷脫模劑,涂刷脫模劑的時間不可過早,防止板面粘灰塵,影響砼表面觀感。
21、2.6合模前,墻體及梁內設置模板支撐鐵(長度為墻厚-2mm),支撐鐵端頭刷防銹漆。根據墻體高度,設置3-4道支撐鐵,第一道距地15cm左右,水平間距1000mm,地下室外墻采用定位防水螺栓,以保證模板位置準確。2.7門洞口模板除了采用水平支撐,還在內側加設45斜撐,確保剛度。2.8窗模在下口留設排氣孔,確保空氣排除以達到保證砼質量的目的。2.9墻、柱模板拼裝前,先在墻根部,柱位置線以外粘貼海棉條。2.10所有支撐、龍骨及柱箍的規格、間距經計算確定,安裝時嚴格執行。2.11梁板應按規格要求起拱;梁高大于700mm時加穿墻螺栓。2.12通排柱、剪力墻、主次梁要拉通線對模板進行校正,通線拉好后,不要
22、撤,隨打砼,設專人觀察模板有無變形走位,及時調整模板。2.13所有模板拼縫處均粘貼海棉條,與砼面接觸的模板面粘貼密封條。2.14嚴格執行同條件試塊砼強度達標制度,不達標絕不拆模。2.15本工程提倡節約,反對浪費,嚴禁長料短用,對于浪費者長料短用者一旦發現,給予本材料十倍罰款。六、安全措施1、工作目標本項目的安全生產和文明施工, 爭創“省級文明工地”2、安全措施2.1嚴格執行項目制定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各負其責。2.2堅持周一安全教育活動,總結上周工作情況,對本周的工作安排,有針對性的教育,并認真記錄。施工前,做好安全技術交底工作,做好文字記錄并簽字齊全。2.3支模應按順序進行,模板及支撐系統在沒
23、有固定前,禁止利用拉桿支撐攀登,不準在拆除的模板上進行操作。2.4水平拉桿不準釘在腳手架等不穩定的物體上。2.5模板支撐要求符合施工組織設計及方案的要求,不得擅自更改。2.6拆模時按順序逐塊拆除,大模板拆除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拆除頂板時,設臨時支撐,確保安全施工。2.7拆模板時,對活動部件一次拆除,拆完后方可停歇,如中途停止,將活動部分固定牢靠,以免發生事故。2.8在4m以上高空拆除模板時,不讓模板等材料自由下落,更不得大面積同時撬落。2.9模板上的小配件等裝入專用箱或背包中,禁止隨手亂丟,以免掉落傷人。2.10基槽上口的1m范圍內不堆放重物。塔吊運模板有
24、專人負責指揮,大模板吊裝就位時要求平穩、準確。2.11做好現場多層板及其它易燃品的堆放管理。2.12施工作業時,施工人員必須遵守現場的安全操作規程,戴好安全帽,穿好防滑鞋,不得違章指揮,違章操作。2.13工作中,特殊工種持證上崗,且不讓非本工種人員從事特種作業。七、成品保護措施1 保持大模板本身的整潔及配套設備零件的齊全,起吊時應防止碰撞墻體,堆放要合理,保持板面不變形。2 大模板堆放地點要堅實平整,不得有積水或冰雪現象。3 大模板存放要滿足自穩要求,放置角度為75- 80。4 模板堆放時,下面墊方木,保持自穩。5 拆模時,不得用大錘硬砸硬撬,用撬棍時在撬棍下墊木方,以免損壞砼表面,防止砼墻面
25、及門窗洞口等處出現裂紋。6 操作和運輸過程中,不得拋擲模板。拆下的模板、扣件、螺栓等分類碼放,模板堆放場地應平整。7 拆下的模板認真檢查質量,如發現表面不平、變形、邊受損等現象時,及時更換,拆下的零星配件用箱或袋收集,不得隨意散落放置。8 安裝和拆除模板時,注意不要破壞已預埋管線、預埋盒等。9 模板安裝過程中,不得隨意開孔。涉及到鋼管支撐、木方、腳手板等材料,不得隨意亂鋸、切斷。10 澆筑砼時,派專人檢查模板情況,出現問題及時解決。11 梁、板木塑模板加工、使用完畢后,分類碼放,存放地點設防雨措施。八、計算書柱模板的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建筑施工計算手冊江正榮著、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26、50009-201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03)等規范編制。柱模板的背部支撐由兩層(木楞或鋼楞)組成,第一層為直接支撐模板的豎楞,用以支撐混凝土對模板的側壓力;第二層為支撐豎楞的柱箍,用以支撐豎楞所受的壓力;柱箍之間用對拉螺栓相互拉接,形成一個完整的柱模板支撐體系。 柱模板設計示意圖柱截面寬度B(mm):600.00;柱截面高度H(mm):600.00;柱模板的總計算高度:H = 3.00m;一、參數信息1.基本參數柱截面寬度B方向對拉螺栓數目:1;柱截面寬度B方向豎楞數目:3;柱截面高度H方向對拉螺栓數目:1;柱截面高度H方向豎
27、楞數目:3;對拉螺栓直徑(mm):M12;2.柱箍信息柱箍材料:方鋼管;寬度(mm):50.00;高度(mm):30.00;壁厚(mm):3.00;柱箍的間距(mm):450;柱箍合并根數:2;3.豎楞信息豎楞材料:方鋼管;豎楞合并根數:1;寬度(mm):40.00;高度(mm):40.00;壁厚(mm):3.00;4.面板參數面板類型:膠合面板;面板厚度(mm):18.00;面板彈性模量(N/mm2):6000.00;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fc(N/mm2):13.00;面板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50;5.木方和鋼楞方木抗彎強度設計值fc(N/mm2):13.00;方木彈性模量E(N
28、/mm2):9000.00;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ft(N/mm2):1.50;鋼楞彈性模量E(N/mm2):210000.00;鋼楞抗彎強度設計值fc(N/mm2):205.00;二、柱模板荷載標準值計算按施工手冊,新澆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側壓力,按下列公式計算,并取其中的較小值: F=0.22t12V1/2 F=H其中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取2.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取2.500m/h; H - 模板計算高度,取3.000m; 1- 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取1.200; 2-
29、 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取1.000。分別計算得 20.036 kN/m2、72.000 kN/m2,取較小值20.036 kN/m2作為本工程計算荷載。計算中采用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 q1=20.036kN/m2;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 q2= 2 kN/m2。三、柱模板面板的計算模板結構構件中的面板屬于受彎構件,按簡支梁或連續梁計算。分別取柱截面寬度B方向和H方向面板作為驗算對象,進行強度、剛度計算。強度驗算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由前述參數信息可知,柱截面寬度B方向豎楞間距最大,為l= 280 mm,且豎楞數為 3,因此對
30、柱截面寬度B方向面板按均布荷載作用下的兩跨連續梁進行計算。 面板計算簡圖1.面板抗彎強度驗算對柱截面寬度B方向面板按均布荷載作用下的兩跨連續梁用下式計算最大跨中彎距:M=0.1ql2其中, M-面板計算最大彎矩(N穖m); l-計算跨度(豎楞間距): l =280.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線荷載,它包括: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q1: 1.2?0.04?.45?.90=9.737kN/m; 傾倒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q2:1.4?.00?.45?.90=1.134kN/m;式中,0.90為按施工手冊取用的臨時結構折減系數。 q = q1 + q2 =9.737+1.134=10.871
31、kN/m;面板的最大彎矩:M =0.1 ?0.871?80?80= 8.52?04N.mm;面板最大應力按下式計算: =M/Wf其中, -面板承受的應力(N/mm2); M -面板計算最大彎矩(N穖m); W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 :W=bh2/6 b:面板截面寬度,h:面板截面厚度; W= 450?8.0?8.0/6=2.43?04 mm3;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 f=13.000N/mm2;面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M/W = 8.52?04 / 2.43?04 = 3.508N/mm2;面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3.508N/mm2 小于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13
32、N/mm2,滿足要求!2.面板抗剪驗算最大剪力按均布荷載作用下的兩跨連續梁計算,公式如下:V=0.625ql其中, V-面板計算最大剪力(N); l-計算跨度(豎楞間距): l =280.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線荷載,它包括: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q1: 1.2?0.04?.45?.90=9.737kN/m; 傾倒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q2:1.4?.00?.45?.90=1.134kN/m; 式中,0.90為按施工手冊取用的臨時結構折減系數。 q = q1 + q2 =9.737+1.134=10.871 kN/m;面板的最大剪力:V = 0.625?0.871?80.0 = 19
33、02.512N;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下式: = 3V/(2bhn)fv其中, -面板承受的剪應力(N/mm2); V-面板計算最大剪力(N):V = 1902.512N; b-構件的截面寬度(mm):b = 450mm ; hn-面板厚度(mm):hn = 18.0mm ; fv-面板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fv = 13.000 N/mm2;面板截面受剪應力計算值: =3?902.512/(2?50?8.0)=0.352N/mm2;面板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fv=1.500N/mm2;面板截面的受剪應力 =0.352N/mm2 小于 面板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fv=1.5N/mm2,滿足
34、要求!3.面板撓度驗算最大撓度按均布荷載作用下的兩跨連續梁計算,撓度計算公式如下:=0.521ql4/(100EI)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線荷載(kN/m): q = 20.04?.459.02 kN/m; -面板最大撓度(mm); l-計算跨度(豎楞間距): l =280.0mm ; E-面板彈性模量(N/mm2):E = 6000.00 N/mm2 ; I-面板截面的慣性矩(mm4);I=bh3/12 I= 450?8.0?8.0?8.0/12 = 2.19?05 mm4;面板最大容許撓度: = 280 / 250 = 1.12 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521?.02
35、?80.04/(100?000.0?.19?05) = 0.220 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22mm 小于 面板最大容許撓度設計值 = 1.12mm,滿足要求!四、豎楞計算模板結構構件中的豎楞(小楞)屬于受彎構件,按連續梁計算。本工程柱高度為3.000m,柱箍間距為450mm,因此按均布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本工程中,豎楞采用方鋼管,寬度40mm,高度40mm,壁厚3mm,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 = 5.099?=5.1cm3;I = 10.197?=10.2cm4; 豎楞方木計算簡圖1.抗彎強度驗算支座最大彎矩計算公式:M=0.1ql2其中, M-豎楞計算最大彎
36、矩(N穖m); l-計算跨度(柱箍間距): l =450.0mm; q-作用在豎楞上的線荷載,它包括: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q1: 1.2?0.036?.280?.900=6.059kN/m; 傾倒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q2:1.4?.000?.280?.900=0.706kN/m; q = 6.059+0.706=6.764 kN/m;豎楞的最大彎距:M =0.1?.764?50.0?50.0= 1.37?05N穖m; =M/(xW)f其中, -豎楞承受的應力(N/mm2); M -豎楞計算最大彎矩(N穖m); W -豎楞的截面抵抗矩(mm3),W=5.10?03; f -豎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37、(N/mm2); f=205.000N/mm2;豎楞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M/1.05W = 1.37?05/(1.05?.10?03) = 25.585N/mm2;豎楞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25.585N/mm2 小于 豎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205N/mm2,滿足要求!2.撓度驗算最大撓度按三跨連續梁計算,公式如下:max=0.677ql4/(100EI)=l/250其中,q-作用在豎楞上的線荷載(kN/m): q =20.04?.28 = 6.76 kN/m; max-豎楞最大撓度(mm); l-計算跨度(柱箍間距): l =450.0mm ; E-豎楞彈性模量(N/mm2),E = 2
38、10000.00 N/mm2 ; I-豎楞截面的慣性矩(mm4),I=1.02?05;豎楞最大容許撓度: = 450/400 = 1.8mm;豎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76?50.04/(100?10000.0?.02?05) = 0.088 mm;豎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088mm 小于 豎楞最大容許撓度 =1.8mm ,滿足要求!五、B方向柱箍的計算本工程中,柱箍采用方鋼管,寬度50mm,高度30mm,壁厚3mm,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 = 4.121?=8.24cm3;I = 6.181?=12.36cm4;按集中荷載計算(附計算簡圖): B方向柱箍計算
39、簡圖其中 P - -豎楞方木傳遞到柱箍的集中荷載(kN); P = (1.2 ?0.04?.9 + 1.4 ?.9)?.28 ?0.45 = 3.04 kN; B方向柱箍剪力圖(kN)最大支座力: N = 4.133 kN; B方向柱箍彎矩圖(kN穖)最大彎矩: M = 0.088 kN穖; B方向柱箍變形圖(mm)最大變形: = 0.023 mm;1. 柱箍抗彎強度驗算柱箍截面抗彎強度驗算公式 =M/(xW)f其中 ,柱箍桿件的最大彎矩設計值: M = 88024.1 N穖m; 彎矩作用平面內柱箍截面抵抗矩: W = 8242 mm3;B邊柱箍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10.17 N/mm2;
40、柱箍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205 N/mm2;B邊柱箍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8.80?07/(1.05?.24?06)=10.17N/mm2 小于 柱箍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205N/mm2,滿足要求!2. 柱箍撓度驗算經過計算得到: = 0.023 mm;柱箍最大容許撓度: = 300 / 250 = 1.2 mm;柱箍的最大撓度 =0.023mm 小于 柱箍最大容許撓度 =1.2mm,滿足要求!六、B方向對拉螺栓的計算計算公式如下:NN=f譇其中 N - 對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對拉螺栓有效面積 (mm2); f - 對拉螺栓的抗拉強度設計值,取170 N/mm2;查表得: 對拉
41、螺栓的型號: M12 ; 對拉螺栓的有效直徑: 9.85 mm; 對拉螺栓的有效面積: A= 76 mm2;對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 4.133 kN。對拉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 N = 1.70?05?.60?0-5 = 12.92 kN;對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4.133kN 小于 對拉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 N=12.92kN,對拉螺栓強度驗算滿足要求!七、H方向柱箍的計算本工程中,柱箍采用方鋼管,寬度50mm,高度30mm,壁厚3mm,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 = 4.121?=8.24cm3;I = 6.181?=12.36cm4;按計算(附計算簡圖): H方向柱箍
42、計算簡圖其中 P - 豎楞方木傳遞到柱箍的集中荷載(kN); P = (1.2?0.04?.9+1.4?.9)?.28 ?.45 = 3.04 kN; H方向柱箍剪力圖(kN)最大支座力: N = 4.133 kN; H方向柱箍彎矩圖(kN穖)最大彎矩: M = 0.088 kN穖; H方向柱箍變形圖(mm)最大變形: = 0.023 mm;1.柱箍抗彎強度驗算柱箍截面抗彎強度驗算公式: =M/(xW)f其中, 柱箍桿件的最大彎矩設計值: M = 88024.1 N穖m; 彎矩作用平面內柱箍截面抵抗矩: W = 8242 mm3;H邊柱箍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10.171 N/mm2;柱箍的
43、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205 N/mm2;H邊柱箍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8.80?07/(1.05?.24?06)=10.171N/mm2 小于 柱箍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205N/mm2,滿足要求!2. 柱箍撓度驗算經過計算得到: = 0.023 mm;柱箍最大容許撓度: = 300 / 250 = 1.2 mm;柱箍的最大撓度 =0.023mm 小于 柱箍最大容許撓度 =1.2mm,滿足要求!八、H方向對拉螺栓的計算驗算公式如下:NN=f譇其中 N - 對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對拉螺栓有效面積 (mm2); f - 對拉螺栓的抗拉強度設計值,取170 N/mm2;查表得: 對拉螺栓
44、的直徑: M12 ; 對拉螺栓有效直徑: 9.85 mm; 對拉螺栓有效面積: A= 76 mm2;對拉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 N = 1.70?05?.60?0-5 = 12.92 kN;對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 4.133 kN。對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4.133kN 小于 N=12.92kN,對拉螺栓強度驗算滿足要求!2、墻模板計算書 墻模板的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建筑施工計算手冊江正榮著、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1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03)等規范編制。墻模板的背部支撐由兩層龍骨(木楞或
45、鋼楞)組成:直接支撐模板的為次龍骨,即內龍骨;用以支撐內層龍骨的為主龍骨,即外龍骨。組裝墻體模板時,通過穿墻螺栓將墻體兩側模板拉結,每個穿墻螺栓成為主龍骨的支點。根據建筑施工手冊,當采用溜槽、串筒或導管時,傾倒混凝土產生的荷載標準值為2.00kN/m2;一、參數信息1.基本參數次楞間距(mm):225;穿墻螺栓水平間距(mm):450;主楞間距(mm):450;穿墻螺栓豎向間距(mm):450;對拉螺栓直徑(mm):M12;2.主楞信息主楞材料:方鋼管;主楞合并根數:2;寬度(mm):50.00;高度(mm):30.00;壁厚(mm):3.00;3.次楞信息次楞材料:方鋼管;次楞合并根數:1;
46、寬度(mm):40.00;高度(mm):40.00;壁厚(mm):3.00;4.面板參數面板類型:膠合面板;面板厚度(mm):18.00;面板彈性模量(N/mm2):6000.00;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fc(N/mm2):13.00;面板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50;5.木方和鋼楞方木抗彎強度設計值fc(N/mm2):13.00;方木彈性模量E(N/mm2):9000.00;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fv(N/mm2):1.50;鋼楞彈性模量E(N/mm2):206000.00;鋼楞抗彎強度設計值fc(N/mm2):205.00; 墻模板設計簡圖二、墻模板荷載標準值計算按施工手冊,新澆混凝土作
47、用于模板的最大側壓力,按下列公式計算,并取其中的較小值: F=0.22t12V1/2 F=H其中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取2.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取2.500m/h; H - 模板計算高度,取3.000m; 1- 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取1.2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取0.850。分別計算得 17.031 kN/m2、72.000 kN/m2,取較小值17.031 kN/m2作為本工程計算荷載。計算中采用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 F1=17.031kN/m2;傾倒
48、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 F2= 2 kN/m2。三、墻模板面板的計算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根據建筑施工手冊,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 計算的原則是按照龍骨的間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撐在次楞上的三跨連續梁計算。 面板計算簡圖1.抗彎強度驗算彎矩計算公式如下:M=0.1q1l2+0.117q2l2其中, M-面板計算最大彎矩(N穖m); l-計算跨度(次楞間距): l =225.0mm;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q1: 1.2?7.031?.450?.900=8.277kN/m; 傾倒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q2: 1.
49、4?.00?.45?.90=1.134kN/m; 其中0.90為按施工手冊取的臨時結構折減系數。面板的最大彎矩:M =0.1?.277?25.02+0.117?.134?25.02= 4.86?04N穖m;按以下公式進行面板抗彎強度驗算: = M/W f其中, -面板承受的應力(N/mm2); M -面板計算最大彎矩(N穖m); W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 : W = bh2/6 = 450?8.0?8.0/6=2.43?04 mm3; f -面板截面的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 f=13.000N/mm2;面板截面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M/W = 4.86?04 / 2.43?04 = 2
50、.0N/mm2;面板截面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2N/mm2 小于 面板截面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3N/mm2,滿足要求!2.抗剪強度驗算計算公式如下:V=0.6q1l+0.617q2l其中,V-面板計算最大剪力(N); l-計算跨度(次楞間距): l =225.0mm;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q1: 1.2?7.031?.450?.900=8.277kN/m; 傾倒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q2: 1.4?.00?.45?.90=1.134kN/m;面板的最大剪力:V = 0.6?.277?25.0 + 0.617?.134?25.0 = 1274.8N;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3V/(2bhn)f
51、v其中, -面板截面的最大受剪應力(N/mm2); V-面板計算最大剪力(N):V = 1274.8N; b-構件的截面寬度(mm):b = 450mm ; hn-面板厚度(mm):hn = 18.0mm ; fv-面板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fv = 1.500 N/mm2;面板截面的最大受剪應力計算值: =3?274.8/(2?50?8.0)=0.236N/mm2;面板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fv=1.500N/mm2;面板截面的最大受剪應力計算值 =0.236N/mm2 小于 面板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1.5N/mm2,滿足要求! 3.撓度驗算根據建筑施工手冊,剛度驗算采用標準荷載,
52、同時不考慮振動荷載作用。撓度計算公式如下:=0.677ql4/(100EI)=l/250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線荷載: q = 17.03?.45 = 7.664N/mm; l-計算跨度(次楞間距): l = 225mm; E-面板的彈性模量: E = 6000N/mm2; I-面板的截面慣性矩: I = 45?.8?.8?.8/12=21.87cm4;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值: = 0.9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66?254/(100?000?.19?05) = 0.101 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101mm 小于等于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值 =0.9mm
53、,滿足要求!四、墻模板主次楞的計算(一).次楞直接承受模板傳遞的荷載,按照均布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本工程中,次楞采用方鋼管,寬度40mm,高度40mm,壁厚3mm,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 =5.1?= 5.1cm3;I =10.2?= 10.2cm4; 次楞計算簡圖1.次楞的抗彎強度驗算次楞最大彎矩按下式計算:M = 0.1q1l2+0.117q2l2其中, M-次楞計算最大彎矩(N穖m); l-計算跨度(主楞間距): l =450.0mm;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q1: 1.2?7.031?.225?.900=4.139kN/m; 傾倒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q2: 1.4?
54、.00?.23?.90=0.567kN/m,其中,0.90為折減系數。次楞的最大彎矩:M =0.1?.139?50.02+0.117?.567?50.02= 9.72?04N穖m;次楞的抗彎強度應滿足下式: = M/W f其中, -次楞承受的應力(N/mm2); M -次楞計算最大彎矩(N穖m); W -次楞的截面抵抗矩(mm3),W=5.10?03; f -次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 f=205.000N/mm2;次楞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9.72?04/5.10?03 = 19.1 N/mm2;次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205N/mm2;次楞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19.1
55、 N/mm2 小于 次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205N/mm2,滿足要求!2.次楞的抗剪強度驗算最大剪力按均布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公式如下:V=0.6q1l+0.617q2l其中, V次楞承受的最大剪力; l-計算跨度(主楞間距): l =450.0mm;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q1: 1.2?7.031?.225?.900/1=4.139kN/m; 傾倒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q2: 1.4?.00?.23?.90/1=0.567kN/m,其中,0.90為折減系數。次楞的最大剪力:V = 0.6?.139?50.0+ 0.617?.567?50.0 = 1274.8N;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56、下式:=Vbh02-(b-)h2/(8Iz) fv其中, -次楞的截面的最大受剪應力(N/mm2); V-次楞計算最大剪力(N):V = 1274.8N; IZ -方鋼管的慣性矩(mm4):IZ = 101972.00 mm4 ; -方鋼管的壁厚的2倍(mm):= 6.00 mm; b -方鋼管的寬度(mm):b = 40.00 mm; h0-方鋼管的高度(mm):h0 = 40.00 mm; h -方鋼管腹板高度(mm):h = 34.00 mm; fv-次楞的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fv = 125 N/mm2;次楞截面的受剪應力計算值: =1274.8譡40.00?0.002-(4
57、0.00-6.00)?4.002/(8?01972.000?.00)=6.432N/mm2;次楞截面的受剪應力計算值 =6.432N/mm2 小于 次楞截面的抗剪強度設計值 fv=125N/mm2,滿足要求!3.次楞的撓度驗算根據建筑施工計算手冊,剛度驗算采用荷載標準值,同時不考慮振動荷載作用。 撓度驗算公式如下:=0.677ql4/(100EI)=l/250其中, -次楞的最大撓度(mm); q-作用在次楞上的線荷載(kN/m): q = 17.03?.23=3.83 kN/m; l-計算跨度(主楞間距): l =450.0mm ; E-次楞彈性模量(N/mm2):E = 206000.00
58、 N/mm2 ; I-次楞截面慣性矩(mm4),I=1.02?05mm4;次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83/1?504/(100?06000?.02?05) = 0.051 mm;次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 1.8mm;次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051mm 小于 次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1.8mm,滿足要求!(二).主楞承受次楞傳遞的荷載,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本工程中,主楞采用方鋼管,寬度50mm,高度30mm,壁厚3mm,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 =4.121?= 8.24cm3;I =6.181?= 12.36cm4;E = 206000N/mm
59、2; 主楞計算簡圖 主楞計算剪力圖(kN) 主楞計算彎矩圖(kN穖) 主楞計算變形圖(mm)1.主楞的抗彎強度驗算作用在主楞的荷載: P1.2?7.03?.22?.451.4?.22?.452.353kN;主楞計算跨度(對拉螺栓水平間距): l = 450mm;強度驗算公式: = M/W f其中,- 主楞的最大應力計算值(N/mm2) M - 主楞的最大彎矩(N穖m);M = 1.07?05 N穖m W - 主楞的凈截面抵抗矩(mm3); W = 8.24?03 mm3; f -主楞的強度設計值(N/mm2),f =205.000N/mm2;主楞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1.07?05/8.24
60、?03 = 13 N/mm2;主楞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13N/mm2 小于 主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205N/mm2,滿足要求!2.主楞的抗剪強度驗算主楞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Vbh02-(b-)h2/(8Iz) fv其中, -主楞的截面的最大受剪應力(N/mm2); V-主楞計算最大剪力(N):V =1297.3/2 = 648.6N; IZ -方鋼管的慣性矩(mm4):IZ = 61812.00 mm4 ; -方鋼管的壁厚的2倍(mm):= 6.00 mm; b -方鋼管的寬度(mm):b = 50.00 mm; h0-方鋼管的高度(mm):h0 = 30.00 mm; h -方鋼管腹
61、板高度(mm):h = 24.00 mm; fv-主楞的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fv = 125 N/mm2;主楞截面的受剪應力計算值: =648.6譡50.00?0.002-(50.00-6.00)?4.002/(8?1812.000?.00)=4.297N/mm2;主楞截面的受剪應力計算值 =4.297N/mm2 小于 主楞截面的抗剪強度設計值 fv=125N/mm2,滿足要求!3.主楞的撓度驗算主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116mm;主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 1.8mm;主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116mm 小于 主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1.8mm,滿足要求!五、穿墻螺栓的
62、計算計算公式如下:NN=f譇其中 N - 穿墻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穿墻螺栓有效面積 (mm2); f - 穿墻螺栓的抗拉強度設計值,取170 N/mm2;查表得:穿墻螺栓的型號: M12 ;穿墻螺栓有效直徑: 9.85 mm;穿墻螺栓有效面積: A = 76 mm2;穿墻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 N = 1.70?05?.60?0-5 = 12.92 kN;主楞計算的支座反力為穿墻螺栓所受的拉力,則穿墻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為: N = 2.36 kN。穿墻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2.356kN 小于 穿墻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 N=12.92kN,滿足要求!3、樓板支模驗算由于其中模板支撐架高2.
63、6米,為確保施工安全,編制本專項施工方案。設計范圍包括:樓板,長?寬6m?m,厚0.14m。特別說明:輪扣式模板支架目前尚無規范,本計算書參考扣件式規范的相關規定進行計算。據研究,輪扣式模板支架在有上碗扣的情況下,其承載力可比扣件式提高15左右,在計算中暫不做調整,但在搭設過程中要注意檢查,支模架的上輪扣不能缺失。(一)模板支架選型根據本工程實際情況,結合施工單位現有施工條件,經過綜合技術經濟比較,選擇輪扣式鋼管腳手架作為模板支架的搭設材料,進行相應的設計計算。(二)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2、建筑施工安全手冊(杜榮軍
64、主編)。3、建設部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4、本工程相關圖紙,設計文件。5、國家有關模板支撐架設計、施工的其它規范、規程和文件,此外,在計算中還參考了浙江省地方標準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模板支架技術規程(J10905-2006)的部分內容。二、搭設方案(一)基本搭設參數模板支架高H為2.6m,立桿步距h(上下水平桿軸線間的距離)取1.5m,立桿縱距la取1.2m,橫距lb取1.2m。立桿伸出頂層橫向水平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自由長度a取0.1m。整個支架的簡圖如下所示。 模板底部的方木,截面寬60mm,高80mm,布設間距0.3m。(二)材料及荷載取值說明本支撐架使用 48
65、?.5鋼管,鋼管壁厚不得小于3mm,鋼管上嚴禁打孔;采用的扣件,應經試驗,在螺栓擰緊扭力矩達65Nm時,不得發生破壞。模板支架承受的荷載包括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澆混凝土自重、鋼筋自重,以及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等。三、板模板支架的強度、剛度及穩定性驗算荷載首先作用在板底模板上,按照底模底模方木/鋼管橫向水平鋼管可調托座立桿基礎的傳力順序,分別進行強度、剛度和穩定性驗算。其中,取與底模方木平行的方向為縱向。(一)板底模板的強度和剛度驗算模板按三跨連續梁計算,如圖所示: (1)荷載計算模板的截面抵抗矩為:W1200?82/6=6.48?04mm3;模板自重標準值:x10.3?.2
66、 =0.36kN/m;新澆混凝土自重標準值:x20.14?4?.2 =4.032kN/m;板中鋼筋自重標準值:x30.14?.1?.2 =0.185kN/m;施工人員及設備活荷載標準值:x41?.2 =1.2kN/m;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x52?.2=2.4kN/m。以上1、2、3項為恒載,取分項系數1.35,4、5項為活載,取分項系數1.4,則底模的荷載設計值為: g1 =(x1+x2+x3)?.35=(0.36+4.032+0.185)?.35=6.179kN/m; q1 =(x4+x5)?.4=(1.2+2.4)?.4 =5.04kN/m;對荷載分布進行最不利布置,最大彎矩取跨
67、中彎矩和支座彎矩的較大值。 跨中最大彎矩計算簡圖跨中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M1max = 0.08g1lc2+0.1q1lc2 = 0.08?.179?.32+0.1?.04?.32=0.09kN穖 支座最大彎矩計算簡圖支座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M2max= -0.1g1lc2-0.117q1lc2= -0.1?.179?.32-0.117?.04?.32= -0.109kN穖;經比較可知,荷載按照圖2進行組合,產生的支座彎矩最大。Mmax=0.109kN穖;(2)底模抗彎強度驗算取Max(M1max,M2max)進行底模抗彎驗算,即 =M/Wf =0.109?06 /(6.48?04)=1.
68、677N/mm2底模面板的受彎強度計算值 =1.677N/mm2 小于抗彎強度設計值 fm =15N/mm2,滿足要求。(3)底模抗剪強度計算。荷載對模板產生的剪力為Q=0.6g1lc+0.617q1lc=0.6?.179?.3+0.617?.04?.3=2.045kN;按照下面的公式對底模進行抗剪強度驗算: = 3Q/(2bh)fv =3?045.066/(2?200?8)=0.142N/mm2;所以,底模的抗剪強度 =0.142N/mm2小于 抗剪強度設計值fv =1.4N/mm2滿足要求。(4)底模撓度驗算模板彈性模量E=6000 N/mm2;模板慣性矩 I=1200?83/12=5.8
69、32?05 mm4;根據JGJ1302001,剛度驗算時采用荷載短期效應組合,取荷載標準值計算,不乘分項系數,因此,底模的總的變形按照下面的公式計算:max=0.677(x1+x2+x3)lc4/(100EI)+0.990(x14+x5)lc4/(100EI)min(lc/150,10)max=0.154mm;底模面板的撓度計算值max=0.154mm小于撓度設計值 =min(300/150,10)mm ,滿足要求。(二)底模方木的強度和剛度驗算按三跨連續梁計算(1)荷載計算模板自重標準值:x1=0.3?.3=0.09kN/m;新澆混凝土自重標準值:x2=0.14?4?.3=1.008kN/m
70、;板中鋼筋自重標準值:x3=0.14?.1?.3=0.046kN/m;施工人員及設備活荷載標準值:x4=1?.3=0.3kN/m;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x5=2?.3=0.6kN/m;以上1、2、3項為恒載,取分項系數1.35,4、5項為活載,取分項系數1.4,則底模的荷載設計值為:g2 =(x1+x2+x3)?.35=(0.09+1.008+0.046)?.35=1.545kN/m;q2 =(x4+x5)?.4=(0.3+0.6)?.4=1.26kN/m; 支座最大彎矩計算簡圖支座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Mmax= -0.1譯2譴a2-0.117譹2譴a2= -0.1?.545?.22
71、-0.117?.26?.22=-0.435kN穖;(2)方木抗彎強度驗算方木截面抵抗矩 W=bh2/6=60?02/6=6.4?04 mm3; =M/Wf =0.435?06/(6.4?04)=6.792N/mm2;底模方木的受彎強度計算值 =6.792N/mm2 小于抗彎強度設計值fm =13N/mm2 ,滿足要求。(3)底模方木抗剪強度計算荷載對方木產生的剪力為Q=0.6g2la+0.617q2la=0.6?.545?.2+0.617?.26?.2=2.045kN;按照下面的公式對底模方木進行抗剪強度驗算: = 3Q/(2bh)fv =3?045.066/(2?0?0)=0.639N/mm
72、2;所以,底模方木的抗剪強度 =0.639N/mm2小于抗剪強度設計值fv=1.3N/mm2滿足要求。(4)底模方木撓度驗算方木彈性模量 E=9000 N/mm2;方木慣性矩 I=60?03/12=2.56?06 mm4;根據JGJ1302001,剛度驗算時采用荷載短期效應組合,取荷載標準值計算,不乘分項系數,因此,方木的總的變形按照下面的公式計算:max=0.521?x1+x2+x3)譴a4/(100譋譏)+0.192?x4+x5)譴a4/(100譋譏)=0.692 mm;底模方木的撓度計算值max=0.692mm 小于 撓度設計值 =min(1200/150,10)mm ,滿足要求。(三)
73、托梁材料計算根據JGJ1302001,板底水平鋼管按三跨連續梁驗算,承受本身自重及上部方木小楞傳來的雙重荷載,如圖所示。 (1)荷載計算材料自重:0.0384kN/m;方木所傳集中荷載:取(二)中方木內力計算的中間支座反力值,即p=1.1g2la+1.2q2la=1.1?.545?.2+1.2?.26?.2=3.853kN;按疊加原理簡化計算,托梁的內力和撓度為上述兩荷載分別作用之和。(2)強度與剛度驗算托梁計算簡圖、內力圖、變形圖如下:托梁采用:方鋼管 : 60?0?mm;W=21.254 ?03mm3;I=63.763 ?04mm4; 托梁計算簡圖 托梁計算彎矩圖(kN穖) 托梁計算變形圖
74、(mm) 托梁計算剪力圖(kN) 中間支座的最大支座力 Rmax = 16.909 kN ;托梁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1.74?06/21.254?03=81.855 N/mm2;托梁的最大撓度 max = 1.344 mm ;托梁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m=205N/mm2;托梁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81.855 N/mm2 小于方鋼管抗彎強度設計值 fm=205 N/mm2,滿足要求!托梁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max=1.344小于最大允許撓度 =min(1200/400,10) mm,滿足要求!(四)立桿穩定性驗算 立桿計算簡圖1、不組合風荷載時,立桿穩定性計算(1)立桿荷載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載包
75、括靜荷載和活荷載。1.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1)支架的自重(kN):NG13.84?.69.984kN;(2)模板的自重(kN):NG20.09?.2?.20.13kN;NG324?.14?.2?.24.838kN;靜荷載標準值NGNG1NG2NG314.952kN;2.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1)活荷載標準值:NQ(0.30.6)?.2?.21.296kN3.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公式:N1.2NG1.4NQ1.2?4.9521.4?.29619.757kN(2)立桿穩定性驗算。按下式驗算 =1.05N/(AKH)f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根據長細比按規
76、程附錄C采用; A -立桿的截面面積,取4.89?02mm2; KH -高度調整系數,建筑物層高超過4m時,按規程5.3.4采用;計算長度l0按下式計算的結果取大值:l0=h+2a=1.5+2?.1=1.7m;l0=kh=1.167?.665?.5=2.915m;式中:h-支架立桿的步距,取1.5m; a -模板支架立桿伸出頂層橫向水平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取0.1m; -模板支架等效計算長度系數,參照規程附表D1,取1.665; k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規程附表D2取值為1.167;故l0取2.915m;=l0/i=2.915?03 /15.8=185;查規程附錄C得 = 0.209
77、;KH=1; =1.05譔/(AKH)=1.05?9.757?03 /(0.209?.89?02?)=202.979N/mm2;立桿的受壓強度計算值 =202.979N/mm2 小于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 =205 N/mm2 ,滿足要求。2、組合風荷載時,立桿穩定性計算(1)立桿荷載。根據規程,支架立桿的軸向力設計值Nut取不組合風荷載時立桿受壓荷載總設計值計算。由前面的計算可知:Nut1.2NG0.85?.4NQ19.485kN;風荷載標準值按下式計算:Wk=0.7zsWo=0.7?.74?.273?.45=0.064kN/m2;其中 w0 - 基本風壓(kN/m2),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
78、范(GB50009-2001)的規定采用:w0 = 0.45 kN/m2; z - 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的規定采用:z= 0.74 ; s - 風荷載體型系數:取值為0.273;Mw=0.85?.4譓wk=0.85?.4譝k譴a議2/10=0.85?.4?.064?.2?.52/10=0.02kN穖;(2)立桿穩定性驗算 =1.05Nut/(AKH)+Mw/Wf =1.05譔ut/(AKH)+Mw/W=1.05?9.485?03/(0.209?.89?02?)+0.02?06 /(5.08?03)=204.208N/mm2;立桿的受壓強度計算值
79、=204.208N/mm2 小于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 =205 N/mm2 ,滿足要求。(五)立桿的地基承載力計算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應滿足下式的要求 p fg 地基承載力設計值:fg = fgk譳c = 120?=120 kPa; 其中,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gk= 120 kPa ; 腳手架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kc = 1 ;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p = 1.05N/A =1.05?9.485/0.25=81.835 kPa ;其中,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軸向力設計值 :N = 20.459 kN;基礎底面面積 :A = 0.25 m2 。p=81.835kPa fg=120 k
80、Pa 。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六)拆模時間計算參考建筑施工安全手冊(杜榮軍主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社出版),各樓層層高、樓面設計荷載、樓板板厚均按相同計。1、支架所受各類荷載的取值:附加在每根立桿上的樓蓋自重荷載為:N板i1.35?.14?.2?.2?(24+1.1)6.831kN;模板自重為:N模i1.35?.3?.2?.20.583kN;支架自重為:N支gi1.35?.15?.60.527kN;混凝土澆筑施工荷載為:N澆i1.4?(1+2)?.2?.26.048kN;樓蓋總的設計荷載為:NQ=1.4?.5?.2?.2+ 6.831 11.871kN;2、澆筑層的荷載計算(設當前澆筑層為
81、第i層):澆筑層荷載強度達到0.000/14.300?00=0設計強度,N支i = N板i+N模i+N支gi+N澆i=6.831+0.583+0.527+6.04813.989kN;3、下一層立桿的荷載計算:下一層荷載強度達到10.000/14.300?00=69.93設計強度,N支i-1N支i+N模i+N支gi+N板i=13.989+0.583+0.527+1?.83121.93kN;其中,為樓蓋荷載計入比例,1。4、下二層立桿的荷載計算:下二層荷載強度達到15.000/14.300?00=104.895設計強度,N支i-2N支i-1+N支gi+N板i-NQ=21.93+0.527+0.15?.831-11.87111.61kN;其中,為樓蓋荷載計入比例,0.15。0.4N支i-2 NQ,下三層的模板支架可以試拆除。拆除后下二層的立桿荷載由下三層的樓蓋分擔60,分擔后的下三層樓蓋承擔的荷載為0.6 N支i-2NQ,可以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