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塔吊基礎施工方案第一章 工程概況西部電纜楊凌有限公司1#樓,總建筑面積為5774.5m2,建筑高度為19.8m,相對標高0.000等于絕對標高442.85m,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耐火等級為二級,抗震設防烈度為 7度。西部電纜楊凌有限公司3#樓,總建筑面積為32380.55m2,建筑高度為12.2m,相對標高0.000等于絕對標高443.6m,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耐火等級為二級,抗震設防烈度為 7度。工程名稱:西部電纜楊凌有限公司1#3#樓工程地址:楊林區東環南路交城南路西北角建設單位:西部電纜楊凌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陜西九龍鴻達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設計單位:西北綜合勘察設計研究院要求工
2、期:300日歷天質量要求:合格第二章 編制依據 1、西北綜合勘察設計研究院提供的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書2、塔式起重機混凝土基礎工程技術規程JGJ/T 187-20093、塔式起重機安全規程(GB5144-2006)4、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機安裝、使用、拆卸安全技術規程(JGJ196-2011)5、起重吊運指揮信號(GB5082-85)6、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 33-2001)(J119-2001)7、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8、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9、建筑地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1
3、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2002(2011版)12、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13、鋼筋焊接與驗收規程JGJ18-201214、安全建監法201033號文件15、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16、建設部塔式起重機拆裝管理暫行規定17. 陜西東城建設機械有限公司制造QTZ63B塔式起重機使用說明書第三章 塔機基礎設計概況本工程一共設置1臺塔吊具體位置分別設在1#辦公樓北側臂長56米(1#塔吊),基礎承臺大小為500050001500mm,砼采用C30,矩型布置圖。承臺配筋雙層雙向20250,拉鉤 16250。第四章 塔機基礎持力層的選擇1、場地巖土工程地質條件1.1
4、 場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楊凌示范區東橋村。本次工程地貌單元屬沖積地貌單元,為耕植地或荒地,場地原地勢總體南高北低、東西兩側高往中間低地勢,后期西側已進行初步開挖場平工作。1.2土層特征及其分布根據地勘報告,在鉆探深度范圍內,場地分布有:素填土(Q4ml)、粉質粘土(Q4al+pl)、-1粉質粘土(Q4al+pl)、殘積砂(礫)質粘性土(Q el)、全風化花崗巖(r52(3)c)、土狀強風化花崗巖(r52(3)c)、碎裂狀強風化花崗巖(r52(3)c)、中風化花崗巖(r52(3)c)。其野外特征描述、土層埋深、層項標高及孤石分布情況見地質勘察報告附表3。根據地質勘察報告顯示,層可作為塔吊樁基礎持力層
5、。第五章 選用塔吊的主要性能 選用生產陜西東城建設機械有限公司制造QTZ63B塔吊,QTZ63B塔式起重機為水平臂架、小車變幅、上回轉自升式多用途塔機,采用臂長56米。最大起重量為6噸,該機的主要特點為: (1)上部采用液壓頂升來實現增加或減少塔身標準節,使塔機能隨著建筑物高度變化而升高或降低,同時塔機的起重能力不因塔機的升高而降低。(2)起重機構采用遠級比的三速電機驅動,液力推桿制動器和ZQ型減速箱,能實現重載低速,輕載高速。最高速度可達80m/min。小車牽引機構牽引小車在水平臂上變幅,具有良好的安裝就位性能;回轉機構采用行星減速機,配置液力偶合器。采用先進的變頻調速方案,承載能力高,制動
6、平穩,工作可靠。塔機技術性能表:塔機工作級別A4塔機利用等級U4塔機載荷狀態Q2機構工作級別起升機構M5回轉機構M4牽引機構M3起升高度m倍率獨立式附著式a=240.5121.5a=440.560最大起重量t6工作幅度m最小幅度2.5最大幅度57起升機構倍率24起重量t1.533366速度m/min80408.540204.3電機功率KW24/24/5.4回轉機構回轉速度r/min0.6電機功率KW22.2牽引機構牽引速度m/min40/20電機功率KW3.3/2.2頂升機構頂升速度m/min0.6電機功率KW5.5工作壓力MPa20總功率KW31.7(不含頂升機構電機)平衡重重量起重臂長m5
7、75552504745重量t13.3212.5212.311.511.0210.22整機自重t獨立式32.5232.3132.1431.9631.7831.6附著式68.1467.9367.7667.5867.467.23工作溫度C-2050C設計風壓Pa頂升工況工作狀況非工作狀況最高處100最高處250020m80020100m1100大于100m1300說明:安裝附著架前,塔機最大工作高度40m,超過此高度必須安裝附著架。塔機固定在基礎上,在塔機未采用附著裝置前,對基礎產生的載荷值。在這種情況下,基礎所受的載荷最大。Fv-基礎所受到的垂直載荷KNFh-基礎所受到的水平載荷KNM1,M2-基
8、礎所受到的傾翻力矩KN.MMk-基礎所受的扭矩KN.M工況Fv(KN)Fh(KN)M1(KN.m)M2(KN.m)Mk(KN.m)非工作44971166800工作509311039875270上面表為獨立高度(40.5m)塔機固定在混凝土基礎上,塔身未采用附著裝置,塔機工作狀況以及非工作狀況受到的垂直載荷,基礎受到的載荷值。塔機附著到最大高度160m,特殊要求可加至220m,工作工況時基礎上平面以上的垂直載荷為785KN(每節標準節和螺栓重8KN,共需再增加27節標準節重量,以及四套附著裝置60KN和吊重60KN);回轉扭矩270 KN.m。第六章 塔吊避雷接地的做法及詳圖1、防雷接地極采用一
9、字型接地體,打三根L50502500mm的鍍鋅角鋼,接地極間距為5000mm,由中間接地極引至塔吊防雷引下線部位。2、接地網采用-404鍍鋅扁鋼。3、防雷引下線采用10鍍鋅圓鋼。防雷接閃器采用針式接閃器,針尖應高于塔頂1000mm。4、防雷接地連接處應焊接飽滿,焊接倍數應按規范規定要求,接地電阻1。5、塔吊電氣重復接地應單獨打一根L50502500mm的鍍鋅角鋼,引至塔吊專用接地裝置,采用銅質編織軟線連接,接地電阻4。塔吊避雷接地詳圖附后。第七章 質量保證措施第一節 承臺施工質量保證措施 1、做好施工前的技術交底工作,要求每一位施工人員在掌握施工方法、質量保證措施和施工要求的同時,還必須有足夠
10、質量意識。認真執行質量自檢、互檢、交接驗收制度。 2、承臺底標高、尺寸嚴格按照設計標高放樣確定; 3、砼澆搗前對鋼筋進行隱蔽驗收; 4、承臺砼標號C30,并留置同條件試塊。第二節 塔基沉降、垂直度測定及偏差較正技術措施1、塔吊基礎沉降觀測半月一次,垂直度在塔吊自由高度時半月一次測定。2、當塔機出現沉降,垂直度偏差超過規定范圍時,須進行偏差校正,在最低節與塔吊基腳螺栓間加墊鋼片校正,校正過程用高噸位千斤頂頂起塔身,頂塔身之前,塔身用大纜風繩四面纜緊,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起頂塔身。第三節 塔基沉降、垂直度測定及偏差較正技術措施1、塔吊基礎沉降觀測半月一次,垂直度在塔吊自由高度時半月一次測定,當架
11、設附墻后,每月一次(塔吊基礎附近基坑開挖時每天不少于兩次,直到基坑穩定為止)。2、當塔機出現沉降,垂直度偏差超過規定范圍時,須進行偏差校正,在最低節與塔吊基腳螺栓間加墊鋼片校正,校正過程用高噸位千斤頂頂起塔身,頂塔身之前,塔身用大纜風繩四面纜緊,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起頂塔身。進行垂直度校正。第八章 安全保證措施1、定期對塔吊基礎進行沉降觀測和傾斜測量。2、塔吊安拆方案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施工單位編制并負責實施。3、基坑挖土期間對塔吊基礎的保護措施.第九章 日常維護和保養1、機械設備維護與保養 機械的制動器應經常進行檢查和調整制動瓦和制動輪的間隙,以保證制動的靈活可靠,其間隙在0.5-1mm之
12、間,在摩擦面上不應有污物存在,遇有污物即用汽油洗凈。 減速箱、變速箱、外嚙合齒輪等部分的潤滑按照潤滑指標進行添加或更換。 要注意檢查各部鋼絲繩有無斷絲和松股現象,如超過有關規定,必須立即換新。 經常檢查各部的聯結情況,如有松動,應予擰緊,塔身聯結螺栓應在塔身受壓時檢查緊松度,所有聯結銷軸必須帶有開口銷,并需張開。 安裝、拆卸和調整回轉機構時,要注意保證回轉機構與行星減速器的中心線與回轉大齒輪圈的中心線平行,回轉小齒輪與大齒輪圈的嚙合面不小于70%,嚙合間隙要合適。2、金屬結構的維護與保養 在運輸中盡量設法防止構件變形及碰撞損壞。 在使用期間,必須定期檢修和保養,以防銹蝕。 經常檢查結構聯接螺栓
13、,焊縫以及構件是否損壞、變形和松動。3、塔吊的沉降、垂直度測定及偏差校正3.1、塔吊沉降、垂直度監測塔吊的沉降、垂直度觀測由安全員郭定方負責組織,由陸揚進、杜曉冬負責觀測和記錄。塔機沉降觀測應定期進行,一般為半月一次,垂直度的測定當塔機在獨立高度以內時應半月一次,當安裝附墻后,應每月觀測一次。當沉降和垂直度出現明顯異常時應立即停止塔吊,并對塔身、塔吊基礎及基坑周邊地面進行仔細檢查。塔基應保持排水通暢,防止積水。3.2、當塔機出現沉降不均,垂直度偏差超過塔高的1/1000時,應對塔機進行偏差校正,在附墻未設之前,在最低節與塔機基腳螺栓間加墊鋼片校正,校正過程中,用高噸位的千斤頂頂起塔身,為保證安
14、全,塔身用大纜繩四面、纜緊,且不能將基腳螺栓拆下來,只能松動螺栓上的螺母,具體長度根據加墊鋼片的厚度確定,塔機的垂直度校正,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通過調節附墻拉桿的長度來實現。第十章 塔吊作業管理第一節 組織協調與管理、使用1、組織領導:成立由項目經理部塔機管理負責人為首和各塔機管理負責人參加的塔機作業指揮中心,負責對施工現場各塔機之間關系的指揮與協調工作。指揮中心組長:由塔機指揮人員中挑選。2、塔機指揮中心負責指揮、協調施工現場的塔機使用、維修、頂升和運行工作。各塔吊管理負責人,負責本塔機的日常管理、故障排除、緊急搶修、日常維護、檢查評比等項工作,負責向塔機指揮中心匯報情況,服從塔機指揮中心
15、的整體部署、統一指揮和統一協調。3、塔機升降根據施工情況協商確定,意見一致后方可進行,且要求各塔的高度要相互錯開。4、加強對塔吊司機的管理:嚴把人員關,選派責任心強、有較長駕齡、技術較全面的司機擔任駕駛任務。要求進入施工現場的塔機司機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現場管理規定,做到嚴格自律、一絲不茍,禁止各行其是。5、加強對信號指揮人員的管理。各臺塔機水平交叉、立體多層次的作業,塔機司機視野有限,有時需要信號傳遞。因此信號指揮人員至關重要,必須選派有實際工作經驗、責任心強、能夠照顧全面的信號指揮人員擔任現場的信號指揮工作。同時必須經相關部門統一培訓,并經考試合格,取得操作證書后方可上崗指揮。6、各塔吊
16、起重臂在垂直方向上相互錯開至少2.8m高差。7、在日常施工作業時,合理安排施工流水段,以減少同一作業面范圍的吊運作業。8、加強對現場特種工作人員的管理現場塔吊的安裝維修工(包括機械工和電工)、操作工等必須由經過專業技能培訓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人員擔任。信號指揮員采用對講機與司機聯系指揮,每臺塔吊專設頻道,嚴禁串臺互相干擾。司機應定人定機,嚴禁私自調整崗位。因本工程的特殊性,管理人員設定人定點指揮與協調,每天現場均安排3名機械維修工和2名電工值守,現場人員,各就各位,隨時可取得聯系,塔吊故障爭取在最短時間內修復,保證工程施工的連續性。9、加強塔吊的維護保養(1)塔吊進場應嚴格質量把關,安裝后應按程
17、序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2)維護與保養。日常的維護與保養是不可缺少的,只用不養必將加速設備的磨損與消耗,不正確的維護保養也將會埋下隱患,威脅安全,阻礙其效能的發揮,我們同時進行保養,正確維護與保養的方法、材料工具、時間、執行人員的職責作出明確規定,形成有章可循的制度,確保維護與保養不間斷的穿插進行。(3)檢查與修理工作。貫穿于設備管理與使用的全過程。每臺塔吊要求司機做好班前、班后檢查,周檢,月檢;維修人員除日常修理外,每月安排一次巡檢,分公司組織月檢、季度檢查等,并做好檢查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嚴禁設備帶病運轉,不留任何隱患。第二節 運行控制1、各作業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十不吊”的規定(
18、1)被吊物重量超過機械性能允許范圍。(2)信號不清。(3)吊物下方有人。(4)吊物上站人。(5)埋在地下物。(6)斜拉斜牽物。(7)散物捆綁不牢。(8)立式構件、大模板等不用卡環。(9)零碎物無容器。(10)吊裝物重量不明。有起點無落點不準吊。2、運行控制(1)塔機與信號指揮人員必須配備對講機。對講機統一確定頻率后必須鎖頻,使用人員無權調該頻率。要做到專機專用,不得轉借。(2)信號指揮人員應與塔機組相對固定,無特殊原因不得隨意更換指揮人員,指揮人員未經主管負責人同意,不得私自換崗。換班時應采用當面交接制。(3)現場用指揮語言采用普通話。指揮語言應規范,防止發生指揮錯誤。(4)指揮過程中,嚴格執
19、行信號指揮人員與塔機司機的應答制度,即:信號指揮人員發出動作指令時,先呼叫被指揮的塔機編號,待塔機司機應答后,信號指揮人員方可發出塔機動作指令。(5)信號指揮人員必須時刻目視塔機吊鉤與被吊物。塔機轉臂過程中,信號指揮人員還必須環顧相鄰塔機的工作狀態,并發出安全指示語言。安全指示語言必須明確、簡短、完整、清晰。(6)起重工在作業前、作業中和交班時,必須對鋼絲繩進行全面檢查與鑒定,嚴禁使用不合格的鋼絲繩。第十一章 應急預案第一節 起重設備使用應急方案A. 塔吊司機必須身體健康,兩眼視力良好,無色盲,兩耳無聽力障礙,必須通過安全技術培訓,取得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方可獨立操作。B. 司機必須熟知操作塔
20、吊的性能構造,按塔吊有關規定進行操作,嚴禁違章操作,應熟知所機械的保養及檢修知識,按規定對機械進行日常保養。C. 塔吊必須有靈敏的吊鉤,繩筒,斷繩保險裝置,必須備有效的超高限位,變幅限位,行走限位,力矩限制器,駕駛室升降機限位器等,上升爬梯應有護圈。D. 作業前,應將軌鉗提起,清除軌道上的障礙物,擰好夾板螺絲,使用前應檢查試吊。E. 作業時,應將駕駛室窗子打開,注意指揮信號,冬季駕駛室內取暖,應有防火,防觸電措施。多臺塔吊作業時應注意保持各機械操作距離塔吊行走到接近軌道限位開關時,應提前減壓停車,信號不明或可能引起的事故時,應暫停操作。F. 起吊時重臂不應有人停留或行走,起重臂物件必須與架空電
21、箱保持安全距離;起吊必須堅持“十不吊”的安全操作規定。物件起吊時,禁止在物件上站人或進行加工,禁止酒后上班。G. 起吊在滿載負荷或接近時,嚴禁降落臂杠或同時進行兩個動作。起重吊物嚴禁只有下落。重物下落用手或腳剎控制緩慢下降。作業完畢后,塔吊應停放在軌道中部臂杠不應過高應順風向,長緊夾軌鉗,切斷電源;應將起吊物件放下,剎住制動器,操縱杠放在空擋,開關門上鎖。H. 塔吊頂升時必須放松電纜,放松長度應略大于總的頂升高度,并固定電纜卷筒;應把起重小車和平衡重復移近塔,并將旋轉部分剎住,嚴禁塔旋轉。塔吊安裝后經收拾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嚴禁使用未經檢收后未通過檢收的塔吊。I. 對在操作過程中發現違反操作規
22、程及安全事項的情況,安全員有權制止和停和工作。J. 必須確定萬一事故發生應及時通知醫院安檢部門人員。第二節 高處墜落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為確保高處墜落事故發生后,能迅速有效地開展搶救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員工及相關方生命安全風險,特制訂高處墜落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1. 組織機構項目部成立高處墜落應急準備與響應指揮指揮部,負責指揮及協調工作,設組長一名,組員若干名。具體安排如下: 專人負責現場管理,了解掌握事故情況,組織現場搶救指揮。 專人負責聯絡情況,根據指揮部命令,積極布置現場搶救,保持與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勞動部門等單位的溝通,并及時通知集團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和當事人的親屬。 專人負責保護措施
23、,維持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做好當事人周圍人員的問訊記錄,并保持與當地公安部門的溝通。 專人負責善后處理,妥善處理好善后工作,按職能原則負責保持和當地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系。2. 事故處理程序: 高處墜落事故發生后,事故分發現第一人立即呼救,報告責任人(項目經理或管理人員)。 管理人員獲得求救信息并確定高處墜落事故發生后反應:A. 立即組織項目職工自我救護隊伍進行施救(項目部應配備應急急救箱共1只,藥箱存放在醫務室),并安排人員送到最近的醫院。B. 立即向當地醫療衛生(120)電話報告。C. 立即向集團公司應急搶險領導小組匯報事故發生情況并尋求支持。D. 嚴格保護事故現場。3. 項目部指揮部接到
24、電話報告后,立即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和掌握事故情況,開展搶救和維護現場秩序。4. 當事人被送入醫院搶救以后,指揮部即指令善后處理人員到達事故現場: 做好與當事人家屬的接洽善后處理工作。 按職能做好與當地有關部門的溝通,匯報工作。5. 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接到電話報告后,立即組織人員,趕赴現場,同時立即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應急小組到現場應了解和掌握事故情況,受傷人員救護情況,并成立事故調查小組,開展事故調查,確定事故性質,損失程度,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及責任者,制定落實防護措施,積極做好職工教育管理工作。6. 有事故調查小組負責編制調查報告,按規定逐級上報審批。第三節 坍塌倒塌應急預案 施工現場一
25、旦發生塔吊倒塌事故,將會造成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為了爭取在第一時間搶救傷員,最大限度地降低員工及相關方生命安全風險和經濟損失,特制定公司倒塌坍塌應急預案。1.組織機構公司成立應急領導小組,項目部成立坍塌倒塌應急準備與響應指揮指揮部,負責指揮及協調工作,設組長一名,組員若干名。具體安排如下:A.專人負責現場管理,了解掌握事故情況,組織現場搶救指揮。B.專人負責聯絡情況,根據指揮部命令,積極布置現場搶救,保持與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勞動部門等單位的溝通,并及時通知集團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和當事人的親屬。C.專人負責保護措施,維持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做好當事人周圍人員的問訊記錄,并保持與當地公安
26、部門的溝通。D.專人負責善后處理,妥善處理好善后工作,按職能原則負責保持和當地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系。2.事故處理程序:不論任何人,一旦發現有外架,施工升降機,塔吊等施工設備倒塌的可能性,應立即呼叫在場全體人員進行隱蔽。現場人員應迅速通知項目部經理或施工員,并大電話及時向集團應急搶險領導小組報告事故發生情況。根據現場情況,若有人緣受傷,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想急救中心求救。應務必講清受傷人數,地點和人員受傷情況,并派人主要路口引到急救車盡快看到事故現場。同時,現場急救人員在急救車到來以前,應對受傷人員進行急救(項目部應配備應急急救箱1只,藥箱存放在辦公室)。在沒有人員受傷情況下,現場負責人應根
27、據實際情況研究補救措施,在確保人員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組織恢復正常施工秩序。 嚴格保護事故現場。 基坑支護坍塌按基坑支護專項施工方案只能夠的應急措施進行搶救。3.項目部指揮部接到電話報告后,立即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和掌握事故情況,開展搶救和維護現場秩序。4.當事人被送入醫院搶救以后,指揮部即指令善后處理人員到達事故現場:A.做好與當事人家屬的接洽善后處理工作。B.按職能做好與當地有關部門的溝通,匯報工作。5.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接到電話報告后,立即組織人員,趕赴現場,同時立即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應急小組到現場應了解和掌握事故情況,受傷人員救護情況,并成立事故調查小組,開展事故調查,確定事故性質,
28、損失程度,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及責任者,制定落實防護措施,積極做好職工教育管理工作。6.有事故調查小組負責編制調查報告,按規定逐級上報審批。矩形板式基礎計算書一、計算依據1、塔式起重機混凝土基礎工程技術規程JGJ/T187-2009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4、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二、參數信息1)基本參數基本參數塔機型號QTZ63B塔身桁架結構圓鋼管塔機獨立狀態的最大起吊高度H0(m)40塔機獨立狀態的計算高度H(m)33塔身桁架結構寬度B(m)1.65荷載確定方式按規范分步計算承臺長l(m)5承臺寬b(m)
29、5承臺高度h(m)1.5承臺混凝土強度等級C30承臺混凝土保護層厚度(mm)50承臺混凝土自重c(kN/m3)25承臺上部覆土厚度h(m)0承臺上部覆土的重度(kN/m3)19計算依據塔式起重機混凝土基礎工程技術規程JGJ/T187-2009地基參數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kPa)193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kPa)/承臺寬度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b/基礎埋深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d/基礎底面以下的土的重度(kN/m3)/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m(kN/m3)/基礎埋置深度d(m)/2)承臺參數:承臺底部長向配筋直徑d120承臺底部長向配筋間距a1120承臺底部長向配筋等級HRB4
30、00承臺底部短向配筋直徑d220承臺底部短向配筋間距a2250承臺底部短向配筋等級HRB400承臺頂部長向配筋直徑d320承臺頂部長向配筋間距b1250承臺頂部長向配筋等級HRB400承臺頂部短向配筋直徑d420承臺頂部短向配筋間距b2120承臺頂部短向配筋等級HRB400(圖1)塔吊荷載示意圖(圖2)塔吊基礎布置圖(圖3) 承臺配筋圖三、基礎驗算1荷載計算基礎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載標準值:Gk=blhc=551.525=937.5kN基礎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載設計值:G=1.2Gk=1.2937.5=1125kN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平行基礎邊長方向受力:Mk=G1RG1+G2RQmax-G3RG3-
31、G4RG4+0.9(M2+0.5FvkH/1.2)=37.422+3.811.8+0.9(690+0.514.133/1.2)=482.327kNmFvk=Fvk/1.2=14.1/1.2=11.75kN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平行基礎邊長方向受力:M=1.2(G1RG1+G2RQmax-G3RG3-G4RG4)+1.40.9(M2+0.5FvkH/1.2)=1.2(37.422+3.811.8)+0.9(690+0.514.133/1.2)=419.695kNmFv=Fv/1.2=76.68/1.2=63.9Kn基礎長寬比:l/b=5/5=11.1,基礎計算形式為方形基礎。Wx=lb2/6=55
32、2/6=20.833m3Wy=bl2/6=525/6=20.833m3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同時作用于基礎X、Y方向的傾覆力矩:Mkx=Mkb/(b2+l2)0.5=1026.95/(52+52)0.5=726.128kNmMky=Mkl/(b2+l2)0.5=1026.95/(52+52)0.5=726.128kNm2、偏心距驗算(1)、偏心位置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邊緣的最小壓力值:Pkmin=(Fk+Gk)/A-Mkx/Wx-Mky/Wy=(357+36.2+937.5)/(55)-726.128/20.833-726.128/20.833=-16.480偏心荷載合力作用點在
33、核心區外。(2)、偏心距驗算偏心距:e=(Mk+FVkh)/(Fk1+Gk)=(1026.9+14.11.5)/(357+36.2+937.5)=0.788m合力作用點至基礎底面最大壓力邊緣的距離:a=(b2+l2)0.5/2-e=(52+52)0.5/2-0.788=2.748m偏心距在x方向投影長度:eb=eb/(b2+l2)0.5=0.7885/(52+52)0.5=0.557m偏心距在y方向投影長度:el=el/(b2+l2)0.5=0.7885/(52+52)0.5=0.557m偏心荷載合力作用點至eb一側x方向基礎邊緣的距離:b=b/2-eb=5/2-0.557=1.943m偏心荷
34、載合力作用點至el一側y方向基礎邊緣的距離:l=l/2-el=5/2-0.557=1.943mbl=1.9431.943=3.776m20.125bl=0.12555=3.125m2滿足要求3、基礎底面壓力計算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邊緣最大壓力值Pkmax=(Fk+Gk)/3bl=(357+36.2+937.5)/(31.9431.943)=117.483kPa4、基礎軸心荷載作用應力Pk=(Fk+Gk)/(lb)=(357+36.2+937.5)/(55)=53.228kN/m25、基礎底面壓力驗算(1)、修正后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fa=fak=193kPa (2)、軸心作用時地基承載力
35、驗算Pk=53.228kPafa=193kPa滿足要求(3)、偏心作用時地基承載力驗算Pkmax=117.483kPa1.2fa=1.2193=231.6kPa滿足要求6、基礎抗剪驗算基礎有效高度:h0=h-=1.5-50/1000=1.45mX軸方向凈反力:Pxmin=(Fk/A-(Mk+Fvkh)/Wx)=1.35(357+36.2)/(55)-(482.327+11.751.5)/20.833)=-11.164kN/m2Pxmax=(Fk/A+(Mk+Fvkh)/Wx)=1.35(357+36.2)/(55)+(482.327+11.751.5)/20.833)=53.63kN/m2假設
36、Pxmin=0,偏心安全,得P1x=Pxmax-(b-B)/2)(Pxmax-Pxmin)/b=53.63-(5-1.65)/2)(53.63-(-11.164)/5=31.924kN/m2Y軸方向凈反力:Pymin=(Fk/A-(Mk+Fvkh)/Wy)=1.35(357+36.2)/(55)-(482.327+11.751.5)/20.833)=-11.164kN/m2Pymax=(Fk/A+(Mk+Fvkh)/Wy)=1.35(357+36.2)/(55)+(482.327+11.751.5)/20.833)=53.63kN/m2假設Pymin=0,偏心安全,得P1y=Pymax-(L-
37、B)/2)(Pymax-Pymin)/l=53.63-(5-1.65)/2)(53.63-(-11.164)/5=31.924kN/m2基底平均壓力設計值:Px=(Pxmax+P1x)/2=(53.63+31.924)/2=42.777kN/m2基底平均壓力設計值:Py=(Pymax+P1y)/2=(53.63+31.924)/2=42.777kN/m2基礎所受剪力:Vx=Px(b-B)l/2=42.777(5-1.65)5/2=358.255kN基礎所受剪力:Vy=Py(l-B)b/2=42.777(5-1.65)5/2=358.255kNX軸方向抗剪:h0/l=1.45/5=0.2940.
38、25cfclh0=0.25114.3510001.451000/1000=25918.75kNVx=358.255Kn滿足要求Y軸方向抗剪:h0/b=1.45/5=0.2940.25cfcbh0=0.25114.3510001.451000/1000=25918.75kNVy=358.255kN滿足要求 7、軟弱下臥層驗算基礎底面處土的自重壓力值:pc=dm=1.519=28.5kPa下臥層頂面處附加壓力值:pz=lb(pk-pc)/(b+2ztan)(l+2ztan)=55(53.228-28.5)/(5+252.237)(5+252.237)=0.825kPa軟弱下臥層頂面處土的自重壓力值
39、:pcz=z=519=95kPa軟弱下臥層頂面處修正后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faz=325 kPa 作用在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總壓:pz+pcz=0.825+95=95.825kPafaz=325kPa滿足要求 四、基礎配筋驗算1、基礎彎距計算基礎X向彎矩:M=(b-B)2pxl/8=(5-1.65)2)42.7775/8=300.039kNm基礎Y向彎矩:M=(l-B)2pyb/8=(5-1.65)2)42.7775/8=300.039kNm2、基礎配筋計算(1)、底面長向配筋面積S1=|M|/(1fcbh02)=300.039106/(114.351000(1.451000)2)=0.0021=1
40、-(1-2S1)0.5=1-(1-20.002)0.5)=0.002S1=1-1/2=1-(0.002/2)=0.999AS1=|M|/(S1h0fy1)=300.039106/(0.9991.451000360)=575.362mm2基礎底需要配筋:A1=max(AS1,bh0)=max(575.362,0.0015510001.451000=10875)=max(575.362,10875)=10875mm2a1為鋼筋間距As1=(d12/4)(b/a1+1)=(3.1415202/4)(51000/120+1)=13403.733基礎底長向實際配筋:As1=13403.733mm2A1=
41、10875mm2滿足要求(2)、底面短向配筋面積S2=|M|/(1fclh02)=300.039106/(114.351000(1.451000)2)=0.0022=1-(1-2S2)0.5=1-(1-20.002)0.5=0.002S2=1-2/2=1-0.002/2=0.999AS2=|M|/(S2h0fy2)=300.039106/(0.9991.451000360)=575.362mm2基礎底需要配筋:A2=max(AS2,lh0)=max(575.362,0.0015510001.451000=10875)=max(575.362,10875)=10875mm2a2為鋼筋間距As2=(d22/4)(l/a2+1)=(3.1415202/4)(51000/120+1)=13403.733基礎底短向實際配筋:AS2=13403.733mm2A2=10875mm2滿足要求(3)、頂面長向配筋面積基礎頂長向實際配筋:AS3=(3.1415202/4)(51000/120+1)=13403.733mm20.5AS1=13403.7330.5=6701.867mm2滿足要求(4)、頂面短向配筋面積基礎頂短向實際配筋:AS4=(3.1415202/4)(51000/120+1)=13403.733mm20.5AS2=13403.7330.5=6701.867mm2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