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涵洞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及編制范圍1、編制依據1.1、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24 2010)1.2、高速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752-2010)1.3、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指南1.4、高速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1.5、鋼筋混凝土框架箱涵叁橋(2005)5301-B 1.6、涵洞地基處理通用設計圖長昆客專(長玉段)涵通-01 1.7、鐵路工程水文勘察設計規范(TB10002.5-2005)1.8、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的相關文件通知。2、編制范圍序號涵洞名稱里程1 鋼筋混凝土框架涵DK145+191 2 鋼筋混凝土框架涵DK149+400 3 鋼筋混
2、凝土框架涵DK149+620 4 鋼筋混凝土框架涵DK150+756 5 鋼筋混凝土框架涵DK151+612 6 鋼筋混凝土框架涵DK153+268 7 鋼筋混凝土框架涵DK155+097 二、工程概況1.1、工程概況滬昆客專長昆湖南段鐵路工程在我分部施工段內涵洞共有七座,DK145+191.4 1-2.0m 鋼筋混凝土框架涵,涵長26.68m,為排洪而設,設計流量:Q1/100=0.25m3/s,與線路法線斜交26.67 度,出入口采用斜交斜做,采用明挖現澆施工。DK149+400 1-3.0m 鋼筋混凝土框架涵,涵長24.6m,為排洪而設,設計流量:Q1/100=0.57m3/s,與線路法
3、線斜交9 度,采用明挖現澆施工。DK149+620 1-2.0m鋼筋混凝土框架涵,涵長23.12m,為排洪而設,設計流量:Q1/100=0.41m3/s,與線路法線斜交 5 度,采用明挖現澆施工。DK150+756 1-6m鋼筋混凝土框架涵,涵長 23.12m,為排洪而設,設計流量:Q1/100=0.41m3/s,與線路法線斜交5 度,出入口采用斜交斜做,采用明挖現澆施工。DK151+612.4 1-3.0m 鋼筋混凝土框架涵,涵長30.14m,為排洪而設,設計流量:Q1/100=0.16m3/s,與線路法線斜交11 度,出入口采用斜交斜做,采用明挖現澆施工。DK153+268 1-2.0m
4、鋼筋混凝土框架涵,涵長36.73m,為排洪而設,設計流量:Q1/100=0.01m3/s,與線路法線斜交38 度,出入口采用斜交斜做,采用明挖現澆施工。DK155+097 1-4.0m 鋼筋混凝土框架涵,涵長 35.14m,為排洪而設,設計流量:Q1/100=0.25m3/s,與線路法線斜交 29 度,出入口采用斜交斜做,采用明挖現澆施工。1.2、工程地質概況DK145+191.4 1-2.0m 鋼筋混凝土框架涵,箱底混凝土墊層置于粉質黏土層上,基底采用CFG樁加固、CFG樁深入石灰巖w2中不小于0.5m。DK149+400 1-3.0m 鋼筋混凝土框架涵,箱底混凝土墊層置于粉質黏土層上,基底
5、采用 CFG 樁加固、CFG 樁深入石灰巖中不小于0.5m。DK149+620 1-2.0m鋼筋混凝土框架涵,箱底混凝土墊層置于粉質黏土層上,基底采用CFG樁加固、CFG樁深入泥質灰巖中不小于0.5m。DK150+756 1-6.0m鋼筋混凝土框架涵,箱底混凝土墊層置于粉質黏土層上,基底采用CFG 樁加固、CFG 樁深入石灰巖 w2中不小于 0.5m。DK151+612 1-3.0m 鋼筋混凝土框架涵,箱底混凝土墊層置于粉質黏土、泥質砂巖、泥質灰巖層上。DK153+268 1-2.0m鋼筋混凝土框架涵,箱底混凝土墊層置于粉質黏土層上,基底采用CFG樁加固、CFG樁深入石灰巖中不小于0.5m。D
6、K155+097 1-4.0m 鋼筋混凝土框架涵,箱底混凝土墊層置于粉質黏土層、泥質砂巖層上。三、施工人員、機械設備、測量檢測儀器設備投入情況3.1、施工人員進場情況管理、技術、質檢、檢測人員已全部到位,人員名單見表4-1。表 4-1 參加試驗段施工管理的人員表序號姓名職稱職務備注1 周福軍工程師項目副經理2 朱江工程師總工3 賀競助理工程師工程部部長4 管星助理工程師質檢員5 陳淵助理工程師安質部部長6 侯柳濤助理工程師測量主管7 凌俊東助理工程師試驗主管8 龍麗試驗員實驗員9 賈大偉助理工程師物設部部長10 楊杰物資員材料員11 劉紅衛助理工程師安全員12 龍健助理工程師技術主管參加涵洞施
7、工的生產工人有工班長和7 名機械、汽車司機,均已經到位。3.2、主要施工機械設備涵洞開挖主要采用挖掘機開挖,自卸車裝運土方,推土機初步平整,振動式壓路機碾壓,平地機修整填筑表面。所需機械設備見表4-2。表 4-2 主要施工機械設備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狀態備注1 挖掘機小松-220 臺1 良好2 振動壓路機常林 YZ20J-3 臺1 良好3 推土機T220 臺1 良好4 自卸車奔馳后八輪輛2 良好5 裝載機ZL50 臺1 良好6 汽車吊25T 臺1 良好3.3、主要測量、檢測儀器表表 4-3 主要測量、檢測儀器表序號儀器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檢定狀態備注1 全站儀瑞士 Leica T
8、s02 套1 合格2 光學水準儀DS32 臺2 合格3 電子水準儀Trimble Dini03 臺1 合格4 水準尺5m 鋁合金尺把1 合格5 K30 平板載荷儀YB-150,300mm 套1 合格6 重型動力觸探儀N63.5 套1 合格7 案秤AGT-10 套1 合格8 Evd動態變形模HMP LFG-K 套1 合格9 Ev2動態變形模PDG-K 套1 合格四、施工計劃安排根據總體施工進度安排,鋼筋混凝土框架涵施工計劃于2011年 12 月 1日開工,于 2012 年 3 月 1 日完工。五、施工方案及工藝流程框架涵:采用鋼管支架、鋼模板或竹膠板模板分兩次澆筑,第一次澆筑底板混凝土及下梗肋,
9、第二次澆筑上梗肋及頂板混凝土。長涵洞分段澆筑,每次澆筑長度不超過20 米。5.1、施工工序5.2、框架涵施工施工準備基坑開挖 CFG 樁基施工澆筑底板及下梗肋安裝邊墻及頂板內模綁扎頂板鋼筋框架涵施工流程圖安裝邊墻外模型綁扎底板及邊墻鋼筋澆筑墻身及頂板混凝土端翼墻及鋪砌施工防水層施工5.2.1 施工準備施工測量及放樣:放出涵洞中線及邊線,測量涵洞進出水口標高。與現場核對無誤后,放出基坑開挖邊線。否則通知設計進行變更;改移道路及溝渠;施工時對既有道路、溝渠有影響的,施工前進行改移;5.2.2 基坑開挖基坑開挖采用挖掘機適當放坡開挖施工,挖掘機開挖時基坑基底預留30cm,機械開挖后再由人工依照固定樁
10、拉線進行修整,確保基坑平面尺寸滿足設計要求,有砂加卵石墊層的涵洞要留有壓路機上下的坡道。有水基坑在坑底四周開挖排水溝、匯水后,集中抽水排走。5.2.3 級配砂礫石及墊層混凝土基坑經監理檢驗合格后,施工級配砂礫石,碾壓完畢后澆筑墊層混凝土。厚度滿足設計要求。5.2.4 綁扎底板及邊墻鋼筋鋼筋在加工場下料,運至現場綁扎。綁扎前,在墊層上放出底板邊緣線,按照設計排距、間距綁扎鋼筋和安裝混凝土保護層墊塊。鋼筋接頭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5.2.5 澆筑底板及下梗肋模板采用組合鋼模,用 16 對拉螺栓固定模板,外部采用方木支撐。模板的拼裝要確保幾何尺寸和平整度,監理驗收后方可澆注混凝土。第一次澆筑高度為距離
11、底板倒角以上30cm位置。自高處向模板內傾卸混凝土時,為防止混凝土離析,采取溜槽設施下落.在溜槽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及時清走,堆積高度不超過1m。混凝土施工前認真檢查拌合設備并將模板內積水及雜物清理干凈。砼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器,砼振搗應充分密實為止。密實的標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氣泡,表面呈現平坦、泛漿現象為止。每次砼澆注完畢后,用抹子將頂面抹平拍平壓光,防止頂面松散。砼初凝后,用土工布覆蓋,并將其灑水濕潤,保持養生,養護時間不少于 7 天。5.2.6 安裝邊墻及頂板內模按照附圖,進行邊墻及頂板內模的安裝。在模板施工前,模板內涂刷脫模劑并安裝嚴密,嚴禁使用廢機油。模板施工好以后,在模板外設
12、立支撐固定,并在側模上每100cm設置一道拉桿固定。澆筑砼前,對模板進行檢查,模板內如有雜物、積水應清理干凈。模板如有縫隙,應用橡膠密封條填塞嚴密,再用膩子灰修補刮平。5.2.7 綁扎頂板鋼筋在頂部內模上彈出鋼筋控制位置,放置混凝土墊塊后,綁扎鋼筋。5.2.8 安裝邊墻模型大模板采用吊車吊裝,方法同前。5.2.9 澆筑墻身及頂板混凝土墻身及頂板混凝土澆筑采用汽車泵泵如模內,振搗要求同前。5.2.10 端翼墻及鋪砌施工進出口基礎采用人工開挖,開挖完畢后應對基底進行整平、夯實,端翼墻頂抹面應使用尺桿,確保成型后的端翼墻頂面平整、光滑、邊角整齊、邊線順直。5.2.11 防水層施工鋼筋混凝土框架涵箱身
13、頂面的防水采用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和黏合劑。箱身側面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5.2.12 沉降縫施工沉降縫填塞前,必須將縫內清掃干凈,并保持干燥;填塞材料之前應對材料進行各項指標的檢測,合格后方能使用。沉降縫外側采用橡膠止水帶填塞,在澆埋混凝土以前要先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接頭部分粘接緊固,再以適當的力充分澆搗混凝土定位止水帶,使其與混凝土良好結合。六、質量控制措施為確保施工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及有關規范和規定,本工程施工除現場人員按崗位職責及操作規程執行外,應重點把握好填料質量關,確立質檢人員的否決權。質檢員進行定期、不定期地對工程質量檢查,確保工程質量。施工現場人員明確崗位責任。開工前對全體
14、人員進行書面技術交底,認真學習設計文件,體會設計意圖。按設計圖紙用全站儀放樣定位,并設好保護樁。施工前再測量復核基線、基準點。嚴格貫徹執行三級質量檢查監督制。應在專門的記錄表格上,如實做好施工紀錄。七、安全控制措施7.1、防止挖斷光電纜措施(1)施工前與通信、信號、供電等設備管理部門聯系,詳細調查工點地下埋設的信號、通信光纜等地下管線情況,查明準確位置并雙方會簽。(2)地下管、線、電纜等隱蔽設施無法提供準確位置時必須采用“人工挖探溝”的方法,找出有光纜并按規定防護后,方可大面積施工。(3)管線地段探溝開挖,采取人工開挖,探清管線數量及線路走向,嚴禁盲目開挖。(4)現場用石灰線標出既有地下管線位
15、置,在管線兩側設警示桿、牌。積極與設備管理單位聯系改遷,在地下管線改遷完成后方可進行對應段落施工。7.2、防止機械設備及車輛侵限安全措施(1)各類機械操作人員,必須取得操作合格證,不準操作與證件不相符的機械,不準將機械設備交給無本機操作證的人員操作。(2)操作人員必須按照機械操作說明規定操作,嚴格執行工作前的檢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觀察及工作后的檢查保養制度。(3)起重作業嚴格按照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和建筑安裝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規定的要求執行。(4)定期組織機電設備、車輛安全大檢查,對檢查中查出的安全隱患,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調查處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機械事故的發生。(5)施工過程中
16、,若出現機械設備在限界內毀壞無法外移等情況時,現場防護員要立即果斷采取措施攔停列車并通知駐站聯絡員。(6)各類大型施工機械在移機、轉場前,架子隊安全員、技術員、現場施工負責人和工地防護員必須全部到場,經確認各項安全措施到位,場地處理滿足規定要求后可進行移機。(7)臨近既有線施工機械的操作人員必須經過營業線施工安全培訓,準確掌握相應作業的安全風險和安全措施,并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機操作。(8)挖掘機、推土機等施工機械在作業時,其走行方向應設置為垂直既有線的方向,從而使其易傾覆方向為非既有線位置。(9)在大風(超過六級)、大雨、大霧等惡劣天氣下嚴禁作業。7.3、行車設備及信號的安全防護措施對信號機等
17、行車設備進行防護,機械停止作業后應及時撤離現場,嚴禁在營業線附近停放,減少對行車設備的影響。施工防護標志、警示燈等不影響鐵路行車信號。夜間施工應有足夠的照明及防護設施,照明燈光不影響行車瞪望。機械車輛在夜間作業時,應防止燈光干擾行車信號。7.4、填筑施工安全控制措施推土機、平地機、自卸汽車、壓路機等大型機械駕駛員,必須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在邊坡、溝邊高填方段作業時,應與邊緣保持一定的距離。各機在同一作業面施工,前后兩機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機械夜間進行作業時,施工段應由照明設施。為確保設備經常處于良好狀態,有關人員必須持證操作,嚴格執行“七種機械操作十不吊”的規定。進入作業區必須按標準帶好安全帽
18、,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經常檢查工具材料、物件的堆碼垛情況,防止松動倒塌傷人。各種機械、工具必須有結合實際的操作規程。各種機械、工具必須有輪有罩、有軸有套,防護裝置齊全、良好,嚴禁超負荷或帶病運轉。嚴禁對運行中的機械設備進行修理或保養工作。施工現場必須一圖五牌(施工現場平面圖、工程概況牌、安全生產六大紀律和安全技術措施牌、安全生產記錄牌、防火責任牌)。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職業素質,堅持文明施工。辦理好外來施工人員的臨時暫住證件,配合當地政府做好安保工作。加強對全體施工人員的文明施工教育,創建文明工地,做到“兩通三無、五必須”。二通:施工現場人員行走暢通;施工工地沿線單位和居民出入暢通。三無:施
19、工中無管線事故;施工現場排水暢通無積水;施工工地道路平整無坑道。五必須:施工區域與非施工區域必須嚴格分隔;施工現場必須掛牌施工;工地現場材料必須堆放整齊;工地生活必須清潔文明;工地現場必須開展以創建文明工地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強現場施工管理,每道工序做到現場落手清,加快施工進展,做到工完場清,不留尾巴。八、環境保護措施8.1、施工場地和運輸道路經常灑水盡可能減少灰塵對生產人員和其它人員造成危害及對農作物的污染。8.2、廢棄混凝土不得隨意丟棄,統籌安排處理。8.3、靠近居民區施工地點,不得大聲喧嘩,敲打模板、腳手架。拆卸鋼管時不得從高處直接拋下。九、附圖涵洞施工平面布置圖目錄一、編制依據.1 二、工程概況.2 三、施工人員、機械設備、測量檢測儀器設備投入情況.3 4.1、施工人員進場情況.3 4.2、主要施工機械設備.4 4.3、主要測量、檢測儀器表.4四、施工計劃安排.5五、施工方案及工藝流程.5六、質量控制措施.8 七、安全控制措施.9 9.1、防止挖斷光電纜措施.8 9.2、防止機械設備及車輛侵限安全措施.9 9.3、行車設備及信號的安全防護措施.10 9.4、填筑施工安全控制措施.10 八、環境保護措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