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州市地鐵 2 號線一期工程 SG2-3標杭發廠站人民廣場站盾構施工控制測量方案編制:審核:批準: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杭州市地鐵 2 號線一期工程 SG2-3標項目經理部二一一年七月一、編制依據1、杭州市地鐵2 號線工程杭發廠站 人民廣場站區間施工設計圖及有關說明;2、地下鐵道、輕軌交通工程測量規范GB503082002;3、城市測量規范 CJJ8 99;4、新建鐵路工程測量技術規范TB1010199;5、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范GB50308-2008;6、建筑變形測量規范 JGJ8-2007;7、工程測量規范 GB50026-93;8、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DGJ08-236-1999
2、;9、盾構法隧道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446-2008;10、杭州地鐵公司發布的地鐵工程施工測量管理細則。二、工程概況2.1、工程位置本工程位于杭州市蕭山區,其中杭發廠站-人民廣場站區間為2 號線全地下盾構區間,盾構從人民廣場南端頭井始發沿市心中路下掘進,先后旁穿北河上的泰安橋和長廊頂河上的華榮橋,抵達杭發廠站北端頭后調頭,再次始發掘進至人民廣場南端頭。盾構區間平面位置詳見圖1.1工程平面位置圖。圖 1.1 工程平面位置2.2、設計情況【杭人】區間起訖里程為上行線SDK5+665.328 SDK6+350.666(下行線XDK5+665.328 XDK6+350.666),區間上行線長 685
3、.338m(下行線長 685.863m)。區間上行線及下行線由直線段和二組緩和曲線組成,曲線半徑均為1000m、1500m、。區間上行線及下行線隧道均以0 坡出站后以 22的下坡到達區間最低點后,上行線以 21.6的上坡(下行線線以 21.56的上坡),最后以 2的上坡進站。線路呈節能V型。本區間豎曲線半徑最大為5000m,最小為 3000m。隧道拱頂埋深為 10.2 15.6m。2.3、技術標準1)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100 年。2)結構的安全等級為一級。3)結構按 7 度抗震設防。4)結構設計按 6 級人防驗算。5)襯砌結構變形驗算:計算直徑變形2D(D為隧道外徑)。6)管片結構允許裂縫開展
4、,但裂縫寬度0.2mm。7)結構抗浮安全系數不得小于1.05。8)盾構區間隧道防水等級為二級。三、施工測量流程儀器檢測交樁及控制點復測測量方案及審批機載儀器測量人工復測監理、建設方復測施工過程中復測竣工測量。四、施工平面控制測量4.1、施工平面控制網的布置原則(1)、工程測量放樣的程序,遵守由總體達到局部的原則;(2)、控制點應滿足整體控制要求;(3)、控制點應埋設在牢固不易破壞的位置;(4)、控制點相互之間必須通視,不能滿足通視要求應合理設置工作點;(5)、控制點數據采集后需進行閉合,并進行平差計算;(6)、嚴格控制限界要求,滿足設備安裝要求,放樣時需掌握“寧大勿小”的原則,利用后續工程加以
5、適當調整;(7)、放樣后,對所放點妥善保護,定期檢驗。4.2、平面控制網建立(1)、利用杭州市地鐵2 號線人民廣場站控制點復測成果引測二級精密控制網,此控制點宜布置在工作井的周圍屋頂或距工作井較遠且無沉降的區域,所有二級精密導線控制點應形成一個閉合,且滿足規范精度要求。(2)、平面加密控制網的完善,在監理確認二級平面控制網的情況在擬建工作井四周布設加密控制點.(3)、平面控制網的計算根據需要采用嚴密或簡化方法平差,當采用簡化方法平差時,應以平差后坐標反算的角度和邊長作為成果。(4)、檢查頻率與要求二級精度控制網的點位,原則上應與交樁點一樣,每二個月復核一次;地面加密控制點布置后進行復核;基線及
6、始發前的圓心定位及地下高程點完成后進行復核;地下導線點及水準點在隧道掘進至50m 處、200 300m 處和距離貫通面 150 200m 處分別進行一次包括聯系測量在內的檢測(若開挖長度超過1km時,掘進至 500m 處要增加一次檢測);隧道開挖接近貫通面時,應對隧道內的控制點進行一次全面檢測。五、施工高程控制測量5.1、施工高程控制網布置原則(1)、工程測量放樣的程序,遵守由總體到局部的原則;(2)、控制點應滿足整體控制要求;(3)、控制點應埋設在不易破壞的位置;(4)、控制點相互之間必須通視,不能滿足通視要求應合理設置工作點。5.2、高程控制網的建立(1)、臨時水準點布設根據本工程的的特征
7、,地面水準點沿工作井長度方向均勻設置,與交樁點形成附合路線,地下水準點設定在隧道內襯上弦右側螺絲孔位上,精度采用精密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閉合差8L。(2)、水準點應選在土質堅硬便于長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點,并做好警示保護標志。(3)、兩次觀測高差較差超限時應重測,測量最后成果精確到1mm。(4)、水準間的計算,應按最小二乘法原理,采用條件觀測平差或間接觀測平差,并應計算每4 米高差全中誤差。(5)、檢查頻率與要求高程點與平面控制點的檢查頻率一致。(6)、所有高程控制網精度要求按規范執行。六、各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測量控制6.1、建立地面控制網地面控制點的布設,必須因地制宜,既從當前工程建設
8、需要出發,又適當考慮竣工需要。地面控制測量誤差對地下橫向貫通誤差的影響較為復雜,主要控制其測量終點橫向點位誤差(終點的橫向位移)。終點的橫向點誤差是測角誤差和邊長誤差共同影響的結果,建立地面控制網應要求按照規范規定進行布設,完成地面控制網后及時請監理及業主測量隊進行復測,待復測確定各控制點無誤后方可投入使用。6.2、端頭井聯系測量隧道工程盾構掘進機通過端頭井出洞后進行地下掘進工作,為了保證盾構掘進機沿設計軸線正確掘進,必須將地面控制網中的坐標、方向及高程經端頭井傳遞到地下去,使地下平面控制網與地面上有同一的坐標系統。端頭井定向的誤差對隧道貫通有一定的影響,其中坐標傳遞的誤差將使地下導線的各點產
9、生同一數值的位移,其對貫通的影響是一個常熟;方向角傳遞的誤差,將使地下導線各邊方向角轉動一個誤差值,它對貫通的影響將隨著導線長度的增大而增大。端頭井聯系測量對于隧道能否順利貫通有著相當大的影響,進行連續測量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儀器操作,確保地下控制點的精度。6.3、地下控制測量6.3.1.地下導線測量地下導線測量的目的是以必要的精度按照地面與控制測量統一的坐標系統,建立地下的控制系統,根據地下導線的坐標,即可放樣出隧道軸線,指導盾構掘進方向,確保盾構沿理論軸線跟蹤,地下導線點的起始點通常設在隧道襯砌的上弦位置。布設地下導線時,為確保盾構在土層中掘進姿態的正確性,導線點應滿足必要的精度與
10、一定的密度,為了減少兩者在敷設時的矛盾,通常采用分級布設的方法,即施工導線,基本導線和主要導線。施工導線:盾構出洞后向前掘進時,用以進行放樣而指引盾構掘進的導線測量,施工導線邊長2550m;基本導線:當掘進 100200m時,為了檢查隧道軸線與設計軸線是否相符合,必須選擇部分施工導線點敷設邊長較長(50100m)、精度要求較高的基本導線;主要導線:當隧道長度大于1km 時,基本導線將不能保證應有貫通精度,這時就要選擇一部分基本導線點來敷設主要導線,主要導線的邊長為150350m。最后一個導線點離開貫通工作面的距離不應過大,一般為6080m,導線點的編號應按照有關技術規范,盡量做到號碼簡單又能按
11、次序排列,使用方便,利于尋找,便于分析。因為地下導線是布設成支導線的形式,而且每測一個新點中間要隔一段時間,這樣就需要在每次測定新點時,將以前的點位進行檢核測量,不論是直線或曲線,都必須對角度、邊長進行檢核測量,根據檢核測量的結果,證明標志沒有發生變動,就將各次觀測的結果取平均值,如果證明標志有變動,則應根據最后一次觀測的結果進行計算。6.3.2.地下水準測量地下水準作業方法與地面水準測量相同,常采用中間法進行測定。由于隧道內光線暗淡,通視條件差,儀器到水準尺的距離不宜過大,并用目估法使其相等(前距等于后距)。定期檢查地下水準點標志穩定性,應定期地根據地面水準點進行重復的水準測量,將所測的高差
12、成果進行分析比較,根據分析的結果,若水準標志無變,則取所有高差的平均值作為高差成果,若出現水準點標志變動,則應取最近一次測量成果。6.4、盾構施工測量隧道施工過程中,測量人員的主要任務是隨時確定盾構掘進方向,一般采用中線法。中線法確定盾構掘進方向,其方法是首先用經緯儀根據導線點設置中線點。如圖 6-1 所示,圖中 P3,P4為導線點,A 為隧道中線點,已知P3,P4的實測坐標及 A 的設計坐標和隧道中線的設計方位角。根據上述已知數據,即可推算出放樣中線點 A 所需的有關數據 4,L 與A。圖 6-1 盾構姿態測量求得有關數據后,即可將經緯儀置于導線點P4,后視 P3點,撥角度 4,并在視線方向
13、上丈量距離L,即得中線點 A。在 A 點安置儀器對中盤,再實測 A點坐標,無誤后,即旋緊對中盤固定螺絲。將儀器安置于A 點,后視導線點 P4,撥角度 A,即得中線方向指使盾構掘進開挖。隨著開挖面向前推進(盾構推進),A 點距離開挖面(盾構)越來越遠,這時,儀器置于 D 點,后視 A 點,用正倒鏡或轉 180o 的方法繼續標定出中線方向,指使盾構掘進開挖,AD 之間的距離在隧道直線段不宜超過100m,在曲線段不宜超過50m。6.5、洞門圈及盾構基座放樣利用在井口的控制點用導線直傳的方法,在井底設臨時點位,以此點設站測洞門圈的橫徑和平面坐標,并求出洞門圈的平面中心坐標,計算洞門圈的平面偏差值。利用
14、高程傳遞至井底的臨時水準點,測量洞門圈的圈底高程,圈頂高程,求出洞門圈直徑和高程偏差值。盾構基座的放樣是很重要的,這關系到盾構出洞后軸線的控制,因此,在放樣前應根據軸線的要求,與項目工程師商討放樣的具體要求并征得其認可。在放樣過程中,采用將洞門圈的中心和盾構基座的前后中心三點在同一豎直面上的方法安放基座,同時根據設計坡度和出洞后的盾構坡度,適當對盾構基座放坡。安放時,基座平面位置根據事先計算的洞門圈中心,盾構基座前中心和盾構基座后中心的這三點的坐標,用儀器實測它們的值,計算這三點實測坐標值與理論值的偏差,逐步調整偏離值直至滿足設計軸線要求。高程位置,根據事先計算好的基座各主要點的高程,利用水準
15、儀對其進行高程放樣。6.6、盾構標志制作及程序編制盾構上的測量標志,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將盾構測量標志安裝在盾構軸線上。首先對盾構進行多次測量,求出盾構的軸線,然后在盾構軸線上選擇合適的位置安裝前后標志,前標、后標應有足夠距離,(一般應超出1m),且前標距盾構切口距離越近越好,同時應保證與觀測臺有良好的通視條件,后標志通常為兩個紅色三角垂直對交的標志,前標志在大多數情況下為一有刻度的類似刻度尺的裝置。坡度板安裝在盾構方便觀測及不容易破壞的位置,垂球線長度1m。前標后標848230057964681764275625313155刀盤圖 2 盾 構 長 度 數 據(具體尺寸數據需要實際安裝后修改)在
16、對盾構進行姿態監控時,在井下導線點上設測量臺,該測量臺與盾構機的位置關系事先已測定,而且其與盾構機內的前標志、后標志的位置關系也已測定,并以穩定的井下主要導線點為后視點,對盾構機內的前、后標志進行觀測,同時,對安裝在盾構機內的坡度板進行觀測。利用測量臺測得的前標水平角,后標水平角,和推進的環號可算得盾構的切口與盾尾的坐標,再利用坐標轉換公式求得盾構機的切口與盾尾與設計軸線的平面偏差值。再利用測量臺測得的前標豎直角,前標刻度(豎直角位置),坡度和推進環號可算得盾構的切口與盾尾的高程,再與設計軸線的數據相比較即可得到盾構機高程的偏差。要利用在平面上轉角的存在也對盾構平面姿態有一定的影響,但根據實際
17、計算此影響很小,在工程實際中可忽略不計。所有這些計算程序在盾構正式推進前都先編制好,并上報分公司確認。在施工期間必須經常對盾構及管片進行實測實算以配合施工,特別是在線型變化的地方,應及時掌握變化,求證程序的正確。6.7、盾構貫通測量當盾構掘進距接收井還有5080m 時,須進行盾構貫通測量工作,它是確保盾構正確進入接收井門洞的一項重要的測量工作,貫通測量包括地面控制網連測、接收井門洞中心位置測定、端頭井聯系測量和井下導線測量等四項測量工作。6.8、測量檢測限差各項檢測限差如下:地上導線點的坐標互差12mm;地下導線點的坐標互差在近井點附近16mm、在貫通面附近25mm;地上高程點的高程互差3mm
18、;地下高程點的高程互差5mm;地下導線起始邊(基線邊)的方位角互差16;相鄰高程點的高差互差3mm;導線邊的邊長互差8mm;經端頭井懸掛鋼尺傳遞高程的互差3mm;七、盾構姿態日常測量盾構日常測量主要是對盾構機每環推進的三維姿態進行測量同時測量已成形的管片姿態,對于盾構一般有七個原始數據:(1)環號(2)轉角坡度(3)后標水平角(4)前標水平角(5)豎直角位置(6)豎直角(前標)根據這些原始數據利用事先編制的程序計算出盾構機切口及盾尾的平面與高程偏值以及盾構機的掘進里程,并報出報表。由于盾構掘進時的設計軸線并非一直線,會遇到諸如豎曲線,緩和曲線和圓曲線這些曲線段的線路,計算這些線路時有其理論公式
19、。但在工程實際中往往根據實際情況,以及工程實際采用一些經驗公式,或是利于計算的公式形式。以下是計算時要用到的曲線計算公式:豎曲線公式:凹曲線:RlPlhHA22凸曲線:RlPlhHA22PRA其中:H:曲線上任意一點高程Ah:曲線上切點 A 處的高程R:曲線半徑l:曲線上任一點至切點A 的里程P:坡度緩和曲線公式:202540lRllX03037033366lellRlRllYHZYHJDHYZH(x、y)00R其中:l:緩和曲線任意一點至ZH(或 HZ)點的曲線距離0l:緩和曲線長度R:半徑(圓)e:e 值實測點與圓曲線偏差計算公式:RYYXXPnn22圓心圓心此為在推進方向上左曲曲線的計算
20、公式,在推進方向上右曲曲線的計算公式和上式相反圓心RYHHY實測點n:(X,Y)其中:nnYX,為實測點 n 的 X,Y 坐標圓心圓心,YX為圓曲線的圓心坐標R 為圓曲線半徑P 為 n 點與圓曲線軸線的偏離值除了對盾構的姿態進行測量外,還要對管片測量,根據對應環的盾構姿態及測得的管片與盾構的間隙變化,盾構采集管片左右兩腰、管底及管頂的管片間隙,求出管片姿態(包括平面、高程偏差值,管片里程以及管片水平直徑和豎直直徑),并報出報表。八、線形針對測量針對本區間設計曲線半徑較大、距離較短、坡度不是很大,施工測量難度較小,但為保證隧道順利貫通,我們在測量方面仍將采取了針對性的保障措施,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21、1、杭發廠站出洞在緩和曲線(直線逐步變為半徑1000 米圓曲線)上,故在基座放樣時要擬合一段直線,即以隧道中心15 米處和洞門實測中心為方向直線延伸放樣基座中心線,當盾構推進至15 米處切口偏離值為“0”。2、在進行控制測量中要做到勤復測、勤復核,發現問題及時匯報處理。為保證管片姿態的良好,我們對每 5 環進行復測,數據及時上報監理和業主測量隊進行復核,一旦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處理。3、加強盾構穿越各建(構)筑物時的姿態控制測量,要求井下測量人員,嚴密監測盾構姿態,及時與值班盾構司機保持聯系,對地面監測人員要求加強監測頻率,對監測數據及時進行分析和處理。保障盾構穿越房屋時地面沉降在允許范圍內。4、
22、為了保障盾構順利進洞,我們對每一條單線隧道要進行3 次定向測量,在距離洞門 100 米處時進行最后一次定向,然后對所有定向成果進行加權改正分配,然后對洞門進行一次實測,實測結果及時報監理與業主測量隊進行復核,對值班盾構司機進行交底讓其按照洞門實測成果進行軸線控制。保障盾構進洞高程與平面偏移量在 50mm 內。九、儀器設備投入和人員配置根據杭發廠站 人民廣場站區間的工程規模及工期要求和我公司多年地鐵施工經驗,擬投入儀器設備和人員如下:9.1、儀器設備序號名稱型號單位數量精度要求進場時間1 全站儀徠卡 TC402 臺1 2”2011.8 2 全站儀徠卡 1201 臺1 1”2011.8 3 精密水
23、準儀DSZ2 臺1 0.1mm 2011.8 4 銦鋼尺N3、2m 把1 2011.8 5 塔尺5m 把2 2011.8 6徠卡配套棱鏡徠卡系列套42011.87 腳架徠卡個4 2011.88 對講機個3 2011.8 9.2、人員配備對于本工程施工測量控制,我公司擬投入具有地鐵測量經驗的工作人員六名,見下表:人員職務進場時間陳保華測量主管(高級技師)2011.8 王桂林測量組長2011.8 陳超測量工2011.8 于宜文測量工2011.8 十、竣工測量結構竣工時應進行全面的竣工測量,并提交竣工成果,包括:1、加密平面控制點坐標成果表及網圖;2、車站、線路樁點的里程、設計坐標、實測坐標和高程成
24、果表;3、中線縱、橫斷面測量成果圖;4、定線樁點(車站、線路)位置平面圖;5、穿越測量及建(構)筑物的樁位坐標、高程成果;6、技術工作報告;7、以上資料的電子文件;8、技術設計書。十一、保證措施1、所用測量儀器使用前均經過專業部門檢查規定,合格后使用。2、測量人員必須掌握儀器的正確使用和養護方法,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使用。3、儀器安置后必須有人看護,以防施工人員因不慎而損壞機器。4、一定要按有關“規范”的要求進行測量,不合格的資料和數據決不采用,數據不合格必須重測。5、測量記錄要工整、清楚,不得隨意涂改。6、現場施測后,必須對現場施工員交底,交底要做到詳實、清楚。7、內業資料由專人負責整理,現
25、場放樣數據必須要進行復核計算,現場計算必須經過兩名測量人員復核方可應用。8、所有測量成果均需監理工程師復核無誤后方可使用。目錄一、編制依據.-1-二、工程概況.-1-2.1、工程位置.-1-2.2、設計情況.-1-2.3、技術標準.-2-三、施工測量流程.-2-四、施工平面控制測量.-2-4.1、施工平面控制網的布置原則.-2-4.2、平面控制網建立.-3-五、施工高程控制測量.-3-5.1、施工高程控制網布置原則.-3-5.2、高程控制網的建立.-3-六、各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測量控制.-4-6.1、建立地面控制網.-4-6.2、端頭井聯系測量.-4-6.3、地下控制測量.-4-6.3.1.地下導線測量.-4-6.3.2.地下水準測量.-5-6.4、盾構施工測量.-5-6.5、洞門圈及盾構基座放樣.-6-6.6、盾構標志制作及程序編制.-7-6.7、盾構貫通測量.-8-6.8、測量檢測限差.-8-七、盾構姿態日常測量.-8-八、線形針對測量.-11-九、儀器設備投入和人員配置.-11-9.1、儀器設備.-12-9.2、人員配備.-12-十、竣工測量.-12-十一、保證措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