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一、編制依據1二、工程概況1三、堆載預壓的設計要求1四、堆載預壓目的2五、資源配置25.1人員配置25.2機械配置25.3材料準備3六、工期安排3七、堆載預壓的施工37.1防污染層的施工37.2堆載預壓土的施工4八、堆載預壓的沉降觀測58.1沉降觀測樁的埋設58.2沉降觀測68.3沉降數據分析及評估68.4沉降觀測動態控制報告6九、卸載及沉降補填79.1卸載79.2沉降補填7十、安全保證措施8十一、環境保護措施8路基堆載預壓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1、路基通用圖(哈大客專沈哈施工圖);2、哈大鐵路客運專線路基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手冊;3、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鐵建設200516
2、0號。4、哈大公司關于加強路基堆載預壓施工質量控制的通知文件二、工程概況 工區管段3段路基均需進行堆載預壓,堆載預壓總長度為1933.23m,堆載預壓段落路基斷面形式為路堤以及淺路塹,地基處理措施為水泥攪拌樁以及挖除換填A、B組填料。路基段經過地基處理后,進行路堤填筑作業,當路基的基床底層(留5cm隔層)填筑完成后,根據設計要求,應進行堆載預壓、變形觀測和路基沉降分析評估,待路基沉降穩定后,卸載預壓土,進行路基基床表層級配碎石的施工。三、堆載預壓的設計要求路堤基床底層(留20cm隔層)施工完畢后,應采取堆載預壓措施加速沉降的發生。一般地段堆載預壓土方采用頂部寬度為7m、高度為3.5m、邊坡坡度
3、1:1的梯形斷面,特殊地段根據地層情況確定合適的堆載高度及寬度。在堆載預壓實施前應先在基床底層(留5cm隔層)頂面鋪設一層二布一膜防滲復合土工膜(250g/m2),施工中應防止破壞土工膜,以防止地表降水滲入基床底層。四、堆載預壓目的列車與軌道荷載在工后沉降計算中占有相當的比重,不采用堆載預壓地基處于欠載狀態,路基在上部軌道結構與列車荷載加上后,勢必要產生沉降。由于無碴軌道對路基工后沉降的要求相當嚴格,加之理論計算的可靠性不高,因此為有效控制工后沉降,準確確定鋪軌時間,需對無碴軌道路基進行預壓和沉降觀測。五、資源配置本工區堆載預壓施工,計劃配置的資源如下:5.1人員配置成立3個路基堆載施工隊,其
4、中隊長3人,技術負責人1人,工點技術員3人,沉降觀測小組1個,專業負責路基堆載工程的施工。作業人員除各種機械操作手外,配備熟悉鋪設土工膜的技術工人20人,其他普通工作人員30人,負責防止污染層的鋪設和清除,堆載工作面的修整,以及清除預壓土時,需要人工作業的部分。5.2機械配置堆載預壓土施工機械設備一覽表序號機械名稱規格單位數量1挖掘機PC400臺62裝載機ZLB50臺33推土機T140臺34平地機PY180臺35壓路機20t臺36自卸汽車20m3臺307測量儀器套15.3材料準備堆載預壓用二布一膜復合土工膜已準備到位并經試驗合格,用量為30738m2,堆載預壓土采用路基兩側挖方棄土以及臨時取土
5、,用量為77164 m3。六、工期安排本工區堆載預壓施工,根據路基填筑完成時間和運梁結束時間,工期安排如下:序號單位工程名稱計劃工期1DK553+714.45- DK553+9002009.11.072010.5.72DK554+490- DK554+616.772009.11.062010.5.62DK555+249.2- DK555+5602009.11.102010.5.10DK556+430- DK556+835.052009.11.152010.5.15DK5568+268.95- DK559+174.012009.11.152010.5.15七、堆載預壓的施工7.1防污染層的施工7
6、.1.1基床底層(留20cm隔層)頂面處理對經試驗檢測合格的基床底層的填筑頂層,進行路堤的高程、寬度、橫坡、平整度等測量,整理后填報路基基床底層分項工程表,自評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檢查驗收,驗收合格后進入堆載預壓的施工。清理合格的基床底層(留20cm隔層)頂面,掃除凸出表面的堅硬物體,使基床表面平整、光潔、無坑洼現象,局部坑洼或不平順處,應由人工修正,使其平順。7.1.2防滲土工膜的鋪設在預壓土填筑施工前,于路基頂面鋪設一層二布一膜土工膜,以防止預壓土對基床底層造成污染和地表降水滲入基床底層,同時也為預壓期滿后的卸載提供分界依據,防止卸載時擾動基床底層結構,保證路基的整體性和穩固性。基床底層(
7、留20cm隔層)頂面處理后即開始鋪設土工膜,鋪設時一般從路基的一側到另一側,沿路基橫斷面方向進行,土工膜縱、橫向接縫采用搭接,其搭接長度應不小于10cm,搭接的疊壓方向要一致,把上預壓土方向的一側放在上面。土工膜鋪設應做到平整順直,沒有褶皺、扭曲、損壞等,同時還應注意盡量減少接縫,避免過量拉伸,損壞土工膜的使用性能。 10cm 10cm 10cm 復合土工膜 預壓土上料、攤平方向 土工膜搭接疊壓方式與預壓土上料關系圖7.2堆載預壓土的施工堆載預壓施工工藝順序為:鋪設土工膜分層填筑預壓土放置沉降板并觀測合格后卸載。施工工藝流程參見“堆載預壓施工工藝框圖”。按設計要求,路基填筑到基床底層(留20c
8、m隔層)后,測量放出堆載預壓土的邊線,開始進行預壓土的施工。預壓土利用相臨挖方段棄土,對于DK558+268.95- DK559+174.01路堤段路基,采用路基兩側20m外耕地臨時取土,取土坑為上寬8m,下寬6m,深3m的倒梯形斷面形式,待堆載土卸載后回填恢復原植被,不得使用淤泥土或含垃圾雜物的填料,堆載土填筑成梯形斷面,梯形頂部寬度為7.3m、底部寬度為14m,高度為3.5m、邊坡坡度1:1;過渡段采用砂袋預壓,預壓斷面同相鄰路基;工點端部縱向邊坡坡度1:2向外延伸,橋頭以1:2坡度向橋上延伸;堆載預壓土頂面要做成2%的橫坡,并做好相應的排水措施。填筑時采用挖掘機或裝載機裝土,自卸汽車運輸
9、,推土機攤鋪,平地機配合人工整平,壓路機碾壓,分層填筑層厚不大于50cm,填筑完一層后用環刀法進行檢測,要求碾壓后平均重度不小于18KN/m3,經檢測合格后再進行下一層的填筑。堆載時嚴格控制加載速率,邊堆土邊推平,填筑預壓土過程中,要對路基沉降觀測板和側向位移觀測樁按規范規定的頻次進行觀測,確保每級荷載下的路基穩定性。當路堤中心線地面沉降速率大于每晝夜10mm,坡腳水平位移速率大于每晝夜5mm時,應立即停止填筑,待觀測值恢復到限值以內再進行填筑。填筑后表面要求平整,橫坡不小于2%,以防止表面積水,浸蝕路基。當預壓土方達到設計填筑高度后,便開始進入靜載預壓期。八、堆載預壓的沉降觀測8.1沉降觀測
10、樁的埋設根據設計圖紙要求,路基全線根據設計斷面設置沉降觀測樁進行沉降及位移觀測,上堆載預壓土時應將線路中心沉降觀測板接至堆載預壓土頂面以上10cm,并在靠近沉降觀測板大里程方向沿線路中線在基床頂面重新埋設一組沉降觀測板,至堆載預壓土頂面10cm,并用紅油漆做好標識,以用來觀測路基面的沉降。上土時要做好對沉降觀測管的保護,先將沉降觀測管周圍用土圍起來,再上其余土,防止機械碰撞沉降觀測管。8.2沉降觀測在預壓土分層填筑過程中及填筑完成后的預壓期內,按照設計要求的頻率進行詳細的沉降觀測,達到規定的預壓時間(至少6個月)后進行工后沉降分析,分析評估沉降穩定并且工后沉降滿足要求后進行卸載。沉降觀測由測量
11、隊負責完成,預壓期的沉降觀測從加載施工開始時起,觀測頻率按要求為:第一個月1次/周,第2、3個月1次/2周,3個月以后1次/月。8.3沉降數據分析及評估根據設計文件,結合路基實際沉降情況及整個工程工期的要求,堆載預壓期不少于6個月。堆載預壓卸載時間應根據觀測資料和工后沉降推算結果,由建設單位組織設計、監理、施工單位共同研究確定卸載時間,如果沉降期滿路基沉降變形仍不收斂,及時與監理方、設計方以及業主方取得聯系,共同協商,采取延長預壓期等相應措施進行處理,使工后沉降最終滿足軌道鋪設要求。外業測量的原始數據經整理后進行列表、計算,然后對計算的結果進行分析。當評估認為沉降穩定即可以卸載,反之如果沉降未
12、穩定,則需要繼續預壓。預壓穩定后經同意可進行卸載。8.4沉降觀測動態控制報告預壓期間,每月根據沉降觀測的結果,對各項測量數據進行認真分析、比較,提交沉降觀測動態控制報告。報告內容包括:工程進展情況、沉降標工作狀態情況、沉降觀測成果分析及典型工作地質斷面地基處理方法的填土過程與沉降量關系曲線圖。通過報告結論,全面了解目前工程進展情況、預壓段的實施情況,確定卸載及不可卸載段落,及時控制預壓段的施工。同時通過對典型斷面沉降過程的分析,及時準確地掌握整個預壓處理段的路基沉降穩定過程。九、卸載及沉降補填9.1卸載當經過沉降資料評估,堆載預壓土可以卸載后,用裝載機裝土,自卸汽車運輸至棄土場,機械施工時預留
13、20cm厚度,剩余部分由人工清除,以防污染基床底層和破壞基床底層整體性及穩固性,最后清理土工膜。9.2沉降補填對卸去預壓土的基床底層頂面進行測量,測量結果與設計高程進行比較,對于沉降后高差在10cm以上的,可以用AB組料進行補填。當沉降后高差在10cm以內時,不得用AB組料進行補填,應施工砂墊層隔斷層,差額部分用基床表層級配碎石進行補填。十、安全保護措施10.1、強化安全法制觀念,嚴格執行安全工作書面交底,雙方認可,堅持特殊工種持安全操作證上崗制度等。10.2、施工機械的使用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無關人員嚴禁使用。10.3、加強施工管理人員的安全考核,增強安全意識,避免違章指揮。10.4、專人
14、指揮機械操作,自卸車行走時按統一路線。10.5、現場電氣設備均作漏電保護裝置,配電線采用三相五線制。10.6、夜間施工配足夠的照明設備。11.7、取土坑四周進行安全圍護,并設置相應的安全警示牌。十一、環境保護措施11.1、遵守國家和當地有關水土保持的規定,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施工中的燃料、油、瀝青、污水、廢料和垃圾等有害物質對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庫的污染。11.2、合理安排工序,盡量利用路基棄方,減少借土量,減少水土流失,做好邊坡防護,防止滑坡和崩塌。11.3、預壓土填筑應盡量避開雨季,如無法錯開雨季,施工時應及時掌握雨情,作好雨前的防護措施,避免易受侵蝕或新填挖的裸露面受到雨水的直接沖刷;防止雨水沖刷造成水土流失。11.4、棄土場地選址要與地方有關部門協商,結合造地統一規劃。一般選擇在坡度較緩的山坡、荒地,避開大面積匯水谷地,并事先構筑攔碴工程,布置截、排水設施。施工過程中不得破壞、占壓、干擾河道、水道及既有灌溉、排水系統。必須占壓的,應首先征求主管部門同意,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替代措施。防止施工中開挖的土石材料對河流、水道、灌渠等排水系統產生淤積或堵塞。11.5、棄土、棄渣的堆放,要先建設攔擋墻(壩)及排水設施,后堆放棄渣,堆放結束后開始布置植物措施。堆載預壓施工工藝框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