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錄1.編制依據32.工程簡介32.1工程地質32.2水文地質33.降水井設計4.隧道涌水量預測43.2降水目的53.4管井數量計算54.1降水井的布設54.2施工部署64.3降水井施工64.4降水運行8試運行8降水運行85.降水施工保證措施95.1降水運行技術措施95.2降水質量保證措施105.3井點監測105.4為防止沉降等不良影響的施工措施115.5應急措施11地鐵區間降水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1.1標段施工圖紙與巖土工程勘察報告。1.2國家以及業主要求的地鐵施工規范、標準。1.3政府關于地鐵施工的法規文件。1.4基坑降水手冊1.5我公司所擁有的人力、機械設備資源、施工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
2、成果和在地鐵工程施工中的類似施工經驗。2.工程簡介2.1工程地質根據地質詳勘報告,擬建場地地基土的組成自上而下為:地表一般分布有厚薄不均全新統人工填土(Q4ml);其下為全新統沖積(Q4al)、上更新統風積(Q3eol)新黃土(局部為飽和軟黃土)及殘積(Q3el)古土壤,再下為中更新統風積(Q2eol)老黃土、沖積(Q2al)粉質黏土、粉土、細砂、中砂及粗砂等。2.2水文地質擬建場地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孔隙潛水,含水巖組透水性及富水性有一定的差異,主要賦存于中、上更新統黃土、古土壤粉質粘土層及其中的砂層、粉土夾層中,含水層的厚度大于50m。其中黃土3-1及4-1層透水性中等,古土壤3-2層透水性
3、稍差,古土壤底部的鈣質結核層較上下黃土透水性差,但分布不連續。粉質粘土4-4層透水性較上為弱,但其中的粉土、砂土夾層透水性良好。根據區域地質資料,地下水位埋深為4.6510.00米,地下水位高程為391.74394.12米。地下水位年變化幅度為1.50m左右。場區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無腐蝕性,在干濕交替條件下對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具弱腐蝕性,對鋼結構具中等腐蝕性。3.降水井設計.隧道涌水量預測根據結構出水特點,本區間f3地裂縫段的隧道涌水量的預測時,考慮到地層中有粉土及砂土夾層,結合機械勘測設計院在本場地降水井抽水試驗結果,及附近場地基坑降水經驗,計算時采用的綜合滲透系數按10m/d考慮。依據鐵路
4、工程地質手冊經驗公式:式中:Q:穩定涌水量(m3/d);R:影響半徑(m);r:洞身橫斷面等價圓半徑(m);k:為滲透系數 (m/d);H1:含水層厚度(m);B:隧道通過含水體的長度;S:降水深度(m);隧道暗挖段穩定涌水量估算成果表暗挖區間段K(m/d)H1(m)r(m)R(m)S(m)B(m)Q(m3/d)備注YDK11+917 YDK12+1371014.57.1433.501822024854隧道穩定涌水量計算:Q=24854m3/d。3.2降水目的通過降水及時降低開挖范圍內土層的地下水,使其得以壓縮固結,以提高土層的水平抗力,防止隧道開挖面發生坍塌,保證豎井及隧道暗挖的順利進行。3
5、.3降水方式及單井出水量根據降水工程的經驗做法及現場實際情況,決定采用大口徑管井降水方式,管井成孔直徑0.9m。潛水泵揚程60m,排水量36m3/h 。單井出水量按480m3/d計算。3.4管井數量計算管井數量: 式中k為安全系數,k=1.1。根據計算和結合實際設置57口降水井4.井點降水施工方法4.1降水井的布設根據地質資料和線路縱斷面資料,本區間地層勘察深度范圍內中、上更新統黃土、古土壤及粉質粘土中的砂土、粉土夾層中,含水層的厚度大于50m。因此,隧道開挖前提前進行降水作業。降水井在豎井及暗挖隧道兩側交叉布置,間距15m,井徑0.9m,井深55m。由于豎井平面尺寸較大,而且較深,故在豎井中
6、間及井外四周均勻設降水井。f3地裂縫暗挖區間隧道兩側交叉布置52口降水井,豎井處布設5口降水井。為了準確掌握水位沉降情況,沿隧道兩側及中部布置水位16個。祥見井平面示意圖。4.2施工部署本工程工期要求緊張,施工在交通主干道進行,因此必須精心組織,合理安排。確保安全施工、文明施工,且施工期間盡量減少對兩側交通通行的影響。首先進行豎井內外試驗井的施工,并做好降水記錄,為其他降水井的施工提供技術資料;試驗井取得參數后,分段圍擋其余井位,進行管井鉆設及抽排水管路布設。道路中心線上單井必須保證在24小時內成井,施工完成后及時清運泥渣。4.3降水井施工4.3.1降水井的構造與設計要求降水井點埋設深度為55
7、m;井徑900mm,全孔下入550mm水泥礫石濾水管,井深范圍內回填35mm天然圓礫石濾料。4.3.2成孔(井)施工工藝與技術要求成孔施工機械設備選用小型旋挖鉆機,采用旋挖鉆設成孔工藝,人工配合機械下放井壁管、濾水管,圍填圓礫石、粘性土等。其工藝流程如下:.1測放井位:根據井位平面布置示意圖測放井位,當布設的井點受地面障礙物或施工條件影響時,現場可作適當調整;.2埋設護口管:護口管底口插入原狀土層中,管外用粘性土和草辮子填實封嚴,防止施工時管外返漿,護口管上部高出地面0.70m;.3安裝鉆機:機座安裝穩固、水平,大鉤對準孔中心,大鉤、轉盤與孔的中心三點成一線;.4鉆進成孔:降潛水井開孔孔徑為9
8、00mm,一徑到底。鉆進開孔時應吊緊大鉤鋼絲繩,輕壓慢轉,以保證開孔鉆進的垂直度;.5清孔:鉆孔鉆進至設計標高后,在提鉆前將鉆桿提至離孔底0.5m,進行沖孔清除孔內雜物;.6下井管:管子進場后,檢查過濾器的縫隙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下管前必須測量孔深,孔深符合設計要求后,開始下井管,下管時在濾水管上下兩端各設一套直徑小于孔徑5cm的扶正器(找正器),以保證濾水管能居中,井管焊接要牢固,垂直,下到設計深度后,井口固定居中;.7填濾料:按照設計要求填入礫料,并隨填隨測填礫料的高度,直至礫料下入預定位置為止;在井管安裝完畢后,向井管與孔壁的間隙圍填濾料,以保證所建降水井具有良好的過濾作用和透水性。(1)
9、當井管全部下入井孔后,應立即進行填料,以防泥漿沉淀或塌孔和堵塞濾水管。(2)濾料圍填必須隨時丈量,并記載填入數量。每填35m后,須測量一次,用鉛絲栓上一個長0.51.0m的鐵棍,要求鐵棍兩端呈光圓形,以免提動時受阻。(3)圍填濾料應均勻從井管四周向井孔內慢慢均勻投撒,要防止濾料填不到的預定位置,而中途篷塞。.8井口封閉:在中粗砂的圍填面上采用優質粘性土圍填至地表,圍填時控制下入速度及數量,沿著井管周圍少放慢下進行圍填。然后在井口管外做好封閉工作;.9洗井:洗井要求到達“水清砂凈”;下管、填料完成后應立即進行洗井,特殊情況如路上施工,成井到洗井間隔時間不能超過24小時;采用水泵洗井,如果泥漿中含
10、泥砂量較大,可先進行撈渣,再進行洗井;當常規洗井效果不好時,可加洗井劑浸泡后在洗井。.10安裝與試抽:成井施工結束后,在降水井井內下入潛水泵,地面鋪設管道、電纜等。當安裝完畢,即開始潛水泵的試抽水。注意在抽水過程中電纜與管道系統不被挖土機、吊車等碾壓、碰撞損壞,現場在這些設備上進行標識。排水:洗井及降水運行時用管道將水排至場地四周的明溝(渠)內,通過排水溝(渠)將水排出施工現場。4.4降水運行4.4.1試運行試運行之前,準確測定各井口和地面標高、靜止水位,然后開始試運行,以檢查抽水設備、抽水與排水系統能否滿足降水要求。降水井在豎井及暗挖隧道開挖15天前開始抽水。水位降到設計深度后,即暫停抽水,
11、觀測井內的恢復水位。試運行時,記錄觀測井的出水量,水位下降值,以驗證抽水量與下降速度能否滿足降水設計要求。4.4.2降水運行降水在豎井及暗挖隧道開挖前15天進行,做到能及時降低豎井及隧道的地下水位;降水井抽水時,潛水泵的抽水間隔時間自短至長,每次抽水井內的水被抽干后,應立即停泵,對于出水量較大的井每天開泵抽水的次數相應要增多。降水運行過程中,做好各井的水位觀測工作,尤其要加強對觀測井的水位測定,及時掌握井內水位的變化情況。降水運行期間,現場實行24小時值班制,值班人員應認真做好各項質量記錄,做到準確齊全。降水運行過程中對降水運行的記錄,及時分析整理,繪制各種必要圖表,以合理指導降水工作,提高降
12、水運行的效果。降水運行記錄每天提交一份,如有停抽的井應及時測量水位,每天12次。井點降水工藝流程圖鉆機就位鉆孔吊放井管封口安裝水泵及控制電路試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制作井管測量放線回填礫砂過濾層5.降水施工保證措施為確保豎井及暗挖隧道兩側水壓力及土壓力緩慢、穩定的變化,保證施工安全和確保周圍的環境安全,在進行降水施工前,根據設計要求以及同類工程施工的經驗,在豎井四周及暗挖隧道兩側的地下管線上、周圍建筑物旁均設監控點,用來觀測降水時對周圍的環境的影響,并指導豎井、隧道開挖施工。5.1降水運行技術措施降水施工方案經監理審批后實施,由專人負責抽水、觀測,做好觀測記錄,及時反饋信息;降水運行開始階段是降水
13、工程的關鍵階段,為保證在開挖時及時將地下水降至開挖面以下,因此在洗井過程中,洗完一口井即投入一口,盡可能提前抽水;降水的設備在施工前及時做好調試工作,確保降水設備在降水運行階段運轉正常。工作現場要備足抽水泵,數量多于井數的35臺;在降水運行階段經常檢查泵的工作狀態,一旦發現不正常應及時調泵并修復,無法修復的應及時更換;降水工作應與開挖施工密切配合,根據開挖的順序、開挖的進度等情況及時調整降水井的運行數量;降水運行階段,電源必須保證,如遇電網停電,采用備用發電機發電,確保降水的效果;按降水監測要求做好監測記錄,根據水位、水量變化情況及時采取調整措施。5.2降水質量保證措施針對本工程的特點,選擇適
14、合本工程施工條件及能滿足本次降水技術要求的洗井,降水的機械設備。排設排水管道與集水坑。電纜線、配電箱的排設與安裝布置合理,不影響挖土施工作業;施工前,對全體施工人員及管理人員做好本工程施工技術交底工作,施工的關鍵節點作詳細交底,使全體施工人員明了本工程的技術要點。5.3井點監測沿豎井四周及暗挖隧道兩側利用電測水位儀、自測水位儀進行水位量測,其要求包括:降水開始前,所有抽水井、觀測井統一聯測靜止水位,統一編號。選擇有典型代表性的一排觀測孔,從降水開始按抽水試驗觀測要求,進行水位觀測。根據水位變化情況與預測計算分析,及時發現問題,調整抽排系統,并與基坑其它巖土工程監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及時建議、確
15、定采用的防治措施。5.4為防止沉降等不良影響的施工措施加強對周圍地表及建筑物的沉降觀測,及時取得數據,保證安全施工。一旦發生水位觀測孔中的水位、水量變化異常、局部區域出現超降現象,立即采取措施,停止降水,必要時進行地下回灌。加強對附近管線的沉降觀測,及時取得數據,保證安全。發現周圍地表、建筑物和管線監測記錄有異常,立即進行分析,必要時停止降水,進行加固。如沉降過大將采取設回灌孔并動態回灌水的措施,以保持基坑外地下水位,減小基坑周圍地面沉降量。5.5應急措施機械采購時多采購2臺降水水泵,以免使用過程中損壞后能及時更換。發生降水井流量不能滿足要求時,采取增加降水水泵,增加降水井單位時間出水量的措施。熟悉現場降水的電路布置,發現降水電路漏電、起火先關掉降水水泵總電源,再通知電工協調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