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情況匯報情況匯報 廈門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土建工程島外段2012年10月26日(杏北站巖內車輛段)總體情況匯報目錄總體情況匯報目錄一、一、線路走向及站點路走向及站點設置置二、站點及區二、站點及區間簡介介三、主要施工工法三、主要施工工法四、工區劃分四、工區劃分五、工區施工五、工區施工組織(周(周邊環境、地境、地質情況、施工籌劃)情況、施工籌劃)六、六、施工施工進度指度指標擬定定七、七、總體施工體施工計劃安排及可行性分析劃安排及可行性分析八、八、風險識別及及預控控廈門軌道交通1號線為南北骨架線,構建本島與集美片區快速跨海連接通道,并服務于島內外火車站。線路南起于本
2、島核心商業區中山路,北止于廈門火車北站,線路全長31.5km。一、一、線路走向及站點路走向及站點設置置本本標段段負責島外外杏杏北北站站(不不含含)終點點段段,共共“8站站10區區間1車輛段段”。線路總體呈南北走向,經杏北路穿越杏林灣進入集美新城,沿誠毅大街向北穿越沈海高速后轉入規劃珩山路、珩田路接入廈門北站已建成的預留工程,出站后繼續向北到達本線的終點巖內北廣場站,終點之后向西北折后再向東折進入巖內綜合維修基地。本標段全長10.26Km,共計8站(不含已建成的廈門北站);其中,除集美中心站、崎溝站在240米以上外,其余均在200米左右,車站總長1.63Km。主體結構除巖內北廣場站為單層側式框架
3、結構外,其余均為雙層島式框架結構,均為明挖施工。二、站點及區二、站點及區間簡介介站點情況站點情況序號序號車站名稱車站名稱長度長度主體結構形式主體結構形式施工施工方法方法圍護結構形式圍護結構形式備備 注注1董任站188.15雙層島式框架結構明挖鉆孔樁+內支撐中間站2集美中心站245雙層島式框架結構明挖鉆孔樁+內支撐中間站、設雙存車線、渡線3誠毅廣場站197.45雙層島式框架結構明挖鉆孔樁、連續墻+內支撐中間站4軟件園站199雙層島式框架結構明挖放坡開挖、錨噴支護中間站5集美大道站186.6雙層島式框架結構明蓋結合連續墻+內支撐中間站6崎溝站270.9雙層島式框架結構明挖鉆孔樁+內支撐1&4號線換
4、乘站設渡線7圣果院站209.6雙層島式框架結構明挖鉆孔樁+內支撐中間站8廈門北站1&5號線換乘站已實施9巖內北廣場站136單層側式框架結構明挖放坡開挖、錨噴支護終點站、接車輛段該段共計10區間,線路總長度為8.737Km。其中,盾構區間右線總長6.83Km,左線總長6.59Km;暗挖總長2.178Km,明挖總長1.872Km。二、站點及區二、站點及區間簡介介區區間情況情況序 號區 間 名 稱右線左線長度(米)長度(米)工法工法長度(米)長度(米)工法工法1杏北站董任站679.4盾構679.4盾構2董任站集美中心站1342.4盾構1342.4盾構3集美中心站誠毅廣場站896.275盾構237.8
5、礦山658.475盾構4誠毅廣場站軟件園站1098.648盾構1098.648盾構5軟件園站集美大道站892.196盾構892.196盾構6集美大道站崎溝站532.982盾構532.982盾構7崎溝站圣果院站1041.822盾構1041.822盾構8圣果院廈門北站347.503盾構347.503盾構9廈門北站巖內北廣場站493.41明挖493.41明挖10巖內北廣場站巖內車輛段970礦山970礦山442.634明挖442.634明挖合計8737.278737.27其中:其中:6831.226盾構6593.426盾構936.044明挖936.044明挖970礦山1207.8礦山三、主要施工工法三
6、、主要施工工法1、車站施工工法站施工工法本段8個車站均采用明挖法施工,其中圍護結構形式采用鉆孔灌注樁+止水帷幕+內支撐體系的有4座,采用鉆孔灌注樁+地下連續墻+內支撐體系的有1座,地下連續墻+內支撐體系的有1座,采用放坡開挖2座。2、區、區間施工工法施工工法本段10個區間施工以盾構法施工為主,明挖和礦山法為輔,其中,采用盾構法施工的8個;采用暗挖法施工的1個,明挖法施工的1個。明挖明挖車站站暗挖隧道暗挖隧道盾構法施工盾構法施工明挖區明挖區間明挖區明挖區間四、工區劃分四、工區劃分根據第3大標段的特點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及盾構施工總工籌等情況,為確保全線的總工期及節點工期要求,便于現場施工組織管理和均
7、衡施工要求,將島外段按4個小工區進行劃分,具體如下:第一工區:第一工區:(三站三區)(三站三區)杏杏北北站站(不不含含)董董任任站站集集美美中中心心站站誠毅廣毅廣場站站第二工區:(兩站三區)第二工區:(兩站三區)誠毅毅廣廣場站站(不不含含)軟件件園園站站集集美美大道站崎溝站(不含)大道站崎溝站(不含)第三工區:(兩站兩區)第三工區:(兩站兩區)崎溝站圣果園站廈崎溝站圣果園站廈門北站(不含)北站(不含)第四工區:第四工區:(一站兩區一(一站兩區一車輛段)段)廈廈門北站(不含)巖內站北站(不含)巖內站 終點點五、各工區施工五、各工區施工組織根據島外段盾構區間線路的總長,以及工區任務劃分特點,整個島
8、外段盾構區間計劃投入8臺盾構,其中一工區3臺、二工區3臺、三工區2臺,每臺盾構施工任務安排情況見下表。工區工區序號序號盾構機編號盾構機編號擬安排施工區間擬安排施工區間長度(米)長度(米)計劃用時計劃用時(天)(天)備備 注注一一工工區區18#盾構機杏北站董任站1359.7276左右線合計29#盾構機董任站集美中心站誠毅廣場站2000.8395左線310#盾構機董任站集美中心站誠毅廣場站2233.4434右線二二工工區區411#盾構機誠毅廣場站軟件園站集美大道站1959.5399左線512#盾構機誠毅廣場站軟件園站集美大道站1961.5399右線613#盾構機集美大道站崎溝站1066220左右線
9、合計三三工工區區714#盾構機圣果院站廈門北站圣果院站崎溝站1389.3291左線815#盾構機圣果院站廈門北站圣果院站崎溝站1389.3291右線五、一工區施工五、一工區施工組織(周(周邊環境)境)董董任任站站:周邊環境復雜,處于交通主干道上,征地拆遷量大、管線遷改多,且主附屬結構分兩期圍擋施工。集集美美中中心心站站:周邊環境復雜,征地拆遷量大,且需要挖除集美人民公園山體約100m,主附屬結構分兩期圍擋導改施工。誠毅廣毅廣場站:站:位于新建成的廣場內,附近有大量居民區和在建工地。董任站董任站處于交通主干道上于交通主干道上集美中心站集美中心站處于多個建筑工地中于多個建筑工地中間董任站董任站處于
10、交通主干道上于交通主干道上誠毅廣毅廣場站站處于于剛建成的廣建成的廣場內內五、一工區施工五、一工區施工組織(地(地質、水文特點)、水文特點)地地質、水水文文特特點點:三個車站地質情況大致相同,除集美中心站基底進入全風化花崗巖外,其余兩個站車站結構自上而下地層均為素填土、可塑狀黏土層、硬塑狀黏土層,且地下水位較高,地層透水性較好。三個區間穿越地層較為復雜多變,主要以砂質粘土層及全風化板巖為主,但集美中心站至誠毅廣場站區間地層轉化較為復雜,且局部有孤石、流沙以及砂礫層出現。集美中心站靠誠毅廣場一側有237.8米大斷面暗挖停車線。本段地下水主要有上層滯水、孔隙潛水兩類。五、一工區施工五、一工區施工組織
11、(重(重難點)點)1、工期、工期緊張 本工程計劃2013年1月1日開工,2015年6月30日土建施工完成,總工期30個月,包括三站三區間,其中還包含一段237.8米的暗挖停車線,工序轉換多;車站周邊環境復雜,深基坑施工困難;盾構區間穿越不良地質及重要構筑物,較難控制,工期緊張。2、場地狹小、拆遷困地狹小、拆遷困難 車站范圍內管線繁多,拆改量大;根據交通疏解董任站東側拆遷量大,難度高;將會成為后期圍擋及按期開工的首要制約因素。集美中心站周圍為集美新區政府建設工地,圍擋內施工場地狹小,場地布置困難。因此,車站施工范圍內構筑物拆遷、管線遷遷改,交通導改是本工程施工的重點。3、區、區間施工復施工復雜
12、、下穿地表建筑物:集美中心站誠毅廣場站區間盾構下穿鐘樓。、下穿地下建筑物:董任站集美中心站區間盾構下穿杏林灣路共同溝,新隆路共同溝;集美中心站誠毅廣場站區間盾構下穿新洲路共同溝。、下穿地表水庫:董任站集美中心站區間盾構下穿杏林灣水庫。、穿越孤石段:集美中心站誠毅廣場站區間盾構穿越孤石段。、穿越上軟下硬地層:杏北站董任站區間內CK23+680CK23+818段,上層為殘積硬塑狀砂質粘性土(約占1/2斷面),下層為全新統沖洪積黏土(約占1/2斷面);CK23+260CK23+500段上層為殘積硬塑狀砂質粘性土(約占1/3斷面),下層為全風化花崗巖(約占2/3斷面)。五、一工區施工五、一工區施工組織
13、(盾構籌劃)(盾構籌劃)、董任站作為一工區唯一的始發站場地,3臺盾構機分別從南北兩端始發掘進;、8#號機負責施工董任站杏北站左右兩幅區間,8#盾構機需要從杏北站轉場至董任站一次;、9#、10#機分別施工董任站集美中心站誠毅廣場站左右兩幅區間,9#、10#均在集美中心站站外過站一次。五、一工區施工五、一工區施工組織(建(建議方案)方案)1、建議加強董任站中板配筋設計,中板施工完幾段后即可下盾構機,實現盾構提前始發。2、建議采用加密鉆孔詳勘結合跨孔高密度探測孤石。3、建議對董 集區間穿越杏林灣水域、以及沿線穿越共同溝、鐘樓等進行專項設計。4、集美中心站北端高大邊坡對車站主、附屬結構及暗挖施工存在很
14、大的偏壓,建議加強車站圍護結構及暗挖初期支護。5、建議加大聯絡通道加固范圍兼做換刀區,降低盾構掘進和泵房施工風險。6、集美中心站站后停車線暗挖部分斷面轉化多,工藝轉換快,建議隧道斷面盡量統一。7、集美中心站站后停車線暗挖段與盾構區間接口處存在大量孤石,建議該位置增設豎井,既可以處理孤石又可以提前進行暗挖施工。8、建議對上軟下硬地層先100m設換刀加固實驗區,通過施工驗證后結合聯絡通道加固兼作換刀區再確定增加換刀加固位置。9、集美中心站1b過街通道建議全部采用暗挖法施工,減少交通疏解難度。軟件園站:周邊為魚塘,采用放坡開挖,需要修建臨時道路到工地。集美大道站:需要改河、改管線拉通管廊蓋挖,橫穿集
15、美大道采用交通疏解倒邊施工。三個區間:需要穿越道路下管線、碧溪和大量房屋。五、二工區施工五、二工區施工組織(周(周邊環境)境)軟件園站周件園站周邊魚塘塘區區間穿越碧溪穿越碧溪集美大道橫穿集美大道集美大道橫穿集美大道區區間穿越住宅群穿越住宅群地質、水文特點:軟件園站為淤泥和砂層,集美大道站為砂和花崗巖,地層為強透水。三個區間穿越孤石群,上軟下硬基巖上為液砂、微風化花崗巖、卵石層,地層錯綜復雜。地下水豐富,局部有水力通道。五、二工區施工五、二工區施工組織(地(地質、水文特點)、水文特點)五、二工區施工五、二工區施工組織(重(重難點)點)1、100%探明大量無規律可循的孤石孤石是盾構施工前的重點,采
16、取有效方法處理孤石群和是盾構施工前的難點,是盾構施工難點的“集中區”。2、上軟下硬上方液化砂液化砂中層掘進,盾構姿態和土壓控制是施工重點,確保道路下方管線安全是施工的難點,是盾構施工的“高風險區”。3、大面積微微風花花崗巖巖采取地面深孔有效的爆破爆破是施工重點,采用盾構直接掘進通過是施工的難點,是盾構施工的“冒險區”。4、小曲小曲線軟件園站淤泥、砂淤泥、砂層放坡開挖放坡開挖,防基坑失穩和主體高效安全施工提供場地是施工的重點?;靥詈笮藿ǖ缆贰⒂不?、端頭加固進行盾構接收、站外過站和始發是施工難點,是盾構施工的“雷區”。5、富水砂富水砂層聯絡通道通道與泵房安全合建前采取有效的加固手段是施工重點,在碧
17、溪河和魚塘下方施工泵房,開挖支護和受力轉換是施工難點。6、集美大道站分期倒分期倒邊快速施工快速施工提供盾構始發場地是施工重點,管廊下采用隔離蓋挖半逆作是施工難點,是盾構始發的“瓶頸區”。7、淺覆土砂淺覆土砂層上方住宅群上方住宅群拆除是施工重點,隧道拱為砂卵石大坡度上軟下硬地層掘進姿態和超挖控制是施工的難點,是盾構施工的“禁區”。1、該工區始發站為誠毅廣場站及集美大道站。2、計劃投入三臺復合式土壓盾構,11號、12號兩臺盾構機從由誠毅廣場站始發掘進到軟件園站站外過站二次始發到集美大道站吊出。3、13號盾構機在集美大道站從左線始發到崎溝站調頭掘進右線。五、二工區施工五、二工區施工組織(盾構籌劃)(
18、盾構籌劃)五、二工區施工五、二工區施工組織(建(建議方案)方案)1、建議調整誠毅廣場站工序和中板配筋加強設計,確保盾構按時始發。2、建議采用加密鉆孔詳勘結合跨孔高密度探測孤石??拷浖@站屬于淺覆土曲線段地面空曠,如果孤石多建議采用明挖法施工隧道。3、誠集區間微風化段建議和車站一起采用明挖施工結構后盾構空推通過。4、建議優化軟件園站結構實現站內過站確保施工安全。5、建議誠集區間調整坡度。加大聯絡通道加固范圍兼做換刀區,降低盾構掘進和泵房施工風險。6、集美大道站建議把河改到碧溪河內,采用一次圍擋施工降低施工難度,及時提供始發場地。7、建議對液化砂層設計地面加固和對構筑物進行專項保護方案。重要道路
19、、管溝和不良地質洞內設計徑向注漿專項加固方案。8、建議對上軟下硬地層先100m設換刀加固實驗區,通過施工驗證后結合聯絡通道加固兼作換刀區再確定增加換刀加固位置。崎崎溝溝站站:周邊環境復雜,車站主體兩端橫穿崎溝村,車站兩側住宅房屋較多,征地拆遷量大,地面附著物拆遷和交通狀況對施工不利。圣圣果果院院站站:車站南側為廈門北站營運中心,車站主體穿越已建成集美北大道下行匝道及圣果路,管線拆改量大。五、三工區施工五、三工區施工組織(周周邊環境境)崎溝站兩崎溝站兩側住宅房屋住宅房屋較多多圣果院站穿越集美北大道下行匝道及圣果路圣果院站穿越集美北大道下行匝道及圣果路圣果院站南圣果院站南側為廈廈門北站北站營運中心
20、運中心地地質、水文特點:、水文特點:崎溝站基坑地質情況自地面向下依次為:粘土、細砂、粗砂、砂質粘土、殘積硬塑砂質粘性土、散體硬塑砂質粘性土、全風化花崗巖、散體強風化花崗巖、全風化輝綠巖。圣果院站基坑地質情況自地面向下依次為:粘土質素填土、粘土、細砂、粗砂、砂質粘土、全風化花崗巖、散體強風化花崗巖、全風化輝綠巖。崎溝站圣果院站區間隧道穿越地層地質主要為殘積硬塑狀砂質粘性土、全風化花崗巖、散體強風化花崗巖。圣果院站廈門北站區間隧道穿越地層地質主要為全風化花崗巖、散體強風化花崗巖。該段地表水較發育,地下水位接近地面。五、三工區施工五、三工區施工組織(地地質、水文特點、水文特點)1 1、拆遷、拆遷難度
21、大度大 崎溝站及臨近區間居民住宅密集,征地拆遷難度較大,且崎溝站為兩次接收站,對區間盾構掘進節點工期影響較大。2 2、施工、施工環境復境復雜 崎溝站圣果院站區間穿越崎溝村磚混民房,影響掘進速度;崎溝站圣果院站區間斷面普遍為上軟下硬地層,且部分段落為富水砂性粘土地層,制約了盾構掘進速度。3 3、風險源多源多 崎溝站兩側住宅房屋較多,基礎埋深淺,車站基坑開挖可能引起民房基礎下沉,造成房屋受損;圣果院站緊鄰廈門北站營運中心,建筑物獨立基礎埋深較淺,基礎穩定性較差,車站地下水位高,而三重管旋噴樁樁間止水防滲效果較差,車站基坑開挖過程中水土流失可能引起地表沉降,造成建筑物失穩;本段區間盾構掘進穿越的地層
22、復雜,有軟硬不均地層,地上、地下建(構)筑物多,施工難度大,風險高。五、三工區施工五、三工區施工組織(重重難點點)、圣果院站作為盾構的兩次始發車站;、14#盾構機負責施工崎溝站圣果院站及圣果院站廈門北站左幅區間,14#盾構機需要從廈門北站接收井轉場至圣果院站一次;、15#盾構機負責施工崎溝站圣果院站及圣果院站廈門北站右幅區間,15#盾構機需要從廈門北站接收井轉場至圣果院站一次。五、三工區施工五、三工區施工組織(盾構籌劃)(盾構籌劃)五、三工區施工五、三工區施工組織(建(建議方案)方案)1、崎溝站臨近村莊居民房屋、學校等建筑距離太近,建議對地上結構物采取加固處理措施。2、崎溝站圣果院站區間正上方
23、CK30+210處有一棵150年的榕樹,需增加專項保護方案。3、圣果院站主體結構施工距離營運中心建筑物距離太近,建議采取適當加固措施。五、四工區施工五、四工區施工組織(周(周邊環境)境)巖巖內內北北廣廣場站站:位于廈門北站北廣場北側規劃綠地內,沿南北走向布置。周邊征地主要為農田、魚塘和空地,征地拆遷難度小。農田田魚塘塘五、四工區施工五、四工區施工組織(地(地質水文特點)水文特點)地地質、水水文文特特點點:本工區區間大部份位于殘積硬塑狀砂質粘性土、全風化凝灰熔巖和全風化花崗巖以及中風化、微風化花崗層中。其中暗挖段圍巖級別為、級。地下水主要有上層滯水、孔隙潛水兩類。地下水位較高,級圍巖暗挖段地下水
24、位高于拱頂約5.6m6.9m。五、四工區施工五、四工區施工組織(地(地質水文特點)水文特點)五、四工區施工五、四工區施工組織(重(重難點)點)1、級圍巖暗挖段下穿重要構筑物巖暗挖段下穿重要構筑物 巖內北廣場站車輛段區間兩次下穿廈安高速公路路基,其暗挖段圍巖級別為級,地質條件差。在保證高速公路運營安全的前提下,施工中需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監控量測和保護,監控量測和安全防護要求高。2、車站站圍護施工受施工受現狀村道影響狀村道影響 車站西北角及3出入口結構外墻與現狀村道擋墻距離過近,約68m,無法放坡開挖。暗挖段下穿廈安高速暗挖段下穿廈安高速現狀村道現狀村道現狀村道現狀村道巖內北廣巖內北廣場站與村道位
25、置站與村道位置五、四工區施工五、四工區施工組織(區(區間籌劃)籌劃)、巖內北廣場站明挖施工,一期圍擋;、廈門北站(不含)巖內北廣場站區間,采用明挖施工,開工日期安排在業主的最遲征遷完成時間(2013年6月30日)之后;、巖內北廣場站終點區間共有三段明挖段,互不相連,需先行施工,為暗挖隧道提供工作條件;、出入段線CK0+103CK0+988下穿廈安高速連接線段,采用暗挖施工,由隧道出入口分別向豎井掘進;、出入段線CK1+100CK1+185下穿廈安高速主線,采用暗挖施工,由CK1+100處單向掘進。序號序號工程項目工程項目數量數量開始時間開始時間結束時間結束時間作業時間作業時間(月)(月)進度指
26、標進度指標(m/月)月)1廈門北站巖內北廣場站區間493.41m2013.7.12015.4.30222巖內北廣場車輛段區間明挖段442.635m2013.1.12015.2.2826右CK0+103右CK0+988暗挖段885m2013.1.12015.5.31292025右CK1+100右CK1+185暗挖段85m2014.2.12014.7.316203巖內北廣場站136m2013.1.12014.10.3122五、四工區施工五、四工區施工組織(建(建議及意及意見)、出入段線暗挖段兩次下穿廈安高速公路路基,在保證高速公路運營安全的前提下,就必須在施工中嚴格控制地面沉降。該地段地下水豐富,
27、也為級圍巖暗挖施工增加了施工難度。因此圍巖加固、施工支護措施投入大,安全風險大,將導致級圍巖條件下的施工造價比盾構法高。而級圍巖條件下盾構施工速度快,不需要采取輔助支護措施,勞動條件好。建議出入段線CK0+130.3CK0+600采用盾構施工盾構施工;、請設計單位增加下穿高速公路暗挖段的專項安全保護措施,預防地表沉降過大,破壞既有高速公路路基;、建議巖內北廣場站西北側采用鉆孔樁加錨索作圍護結構,對現狀村道進行保護。六、六、車站及區站及區間施工施工進度指度指標擬定定根根據據結構構設計情情況況、施施工工環境境、地地質水水文文條條件件、設備性性能能以以及及業主主總工工期期要要求求,各各結構構部部位位
28、施施工工進度指度指標按下表按下表擬定。定。序號序號項項 目目 名名 稱稱進度指標進度指標備備 注注單位單位數數 量量一一車站車站1始發井天2603002接收井天2603003主體結構天車站長度在150180m天330400車站長度在180250m天4105605附屬工程天160240二二區間區間準備工作1始發天30從始發井提供到盾構開始推進2調頭天20303站內過站天304站外過站天305轉場天45盾構推進指標1殘積硬塑狀砂質粘性土米/月1201602全風化花崗巖米/月1501803上軟下硬地層米/月1001304穿越孤石地層米/月1001305穿越結構米/天46七、七、總體施工體施工計劃安排
29、及可行性分析劃安排及可行性分析 根據島外段車站及區間現場實際情況并結合地鐵施工經驗,在征地拆遷、管錢遷改、交通導改可以按期完成的情況下,對車站、區間施工的進度指標進行了籌劃,具體如下:前期準備30天、車站施工具備始發條件270天、盾構始發30天、盾構掘進速度140160m/月、盾構站外過站30天、轉場45天、盾構接收20天。根據以上指標:一一工工區區:2013年1月1日車站開始施工,2013年10月1日盾構開始掘進,3臺盾構機歷經17個月完成三個區間掘進,車站結構穿插在盾構掘進中進行,三個車站在2015年6月30日全部完工。二二工工區區:2013年1月1日車站開始施工,2013年10月31日盾
30、構開始掘進,3臺盾構機歷經14個月完成三個區間掘進,車站結構穿插在盾構掘進中進行,兩個車站在2015年4月30日全部完工。三工區:三工區:2013年1月1日車站開始施工,2013年12月1日盾構開始掘進,2臺盾構機歷經8.4個月完成兩個區間掘進,車站結構穿插在盾構掘進中進行,兩個車站在2015年2月28日全部完工。四四工工區區:2013年1月1日車站開始施工,2013年1月1日開始暗挖,經歷29個月完成暗挖,2013年1月1日開始明挖,經歷28個月完成明挖,車站在2014年11月30日全部完工。綜上所述,按照當前籌劃和上所述,按照當前籌劃和設計指指標,可以,可以實現2015年年6月月30日土建
31、施工完工的目日土建施工完工的目標!序號序號風險名稱風險名稱備注備注序號序號風險名稱風險名稱備注備注1 1盾構下穿民房住宅群一、二、三工區1414盾構施工垂直與水平運輸一、二、三工區2 2盾構穿越孤石群地段一、二工區1515車站明挖深基坑一、二、三、四工區3 3盾構穿越軟硬不均地層一、二、三工區1616集美中心站北端頭高大邊坡對基坑及暗挖隧道的偏壓風險一工區4 4盾構穿越微風化花崗巖地段二工區1717集美中心站明挖基坑對周邊建筑物的影響一工區5 5盾構穿越可液化砂層一、二工區1818集美大道站半蓋挖施工二工區6 6盾構穿越淺覆土地層二工區1919軟件園站放坡開挖施工二工區7 7盾構下穿重要構筑物
32、一、二、三工區2020暗挖停車線上軟下硬地層的開挖與支護一工區8 8盾構始發與接收一、二、三工區2121暗挖隧道大小斷面轉換及CRD法與雙側壁導坑法轉換的風險一工區9 9進出洞位置砂質地層一工區2222暗挖隧道下穿高速公路路基四工區1010盾構區間施工聯絡通道時,施做洞門的風險一、二、三工區2323圣果院站緊鄰廈門北站營運中心三工區1111集美中心站暗挖停車線與盾構區間可能存在小間距平行施工風險一工區2424崎溝站緊鄰磚混結構房屋三工區1212富水砂層聯絡通道及區間暗挖隧道一、二、三、四工區2525不可預見事件所有區間及車站1313軟件園站盾構站外過站(軟件園站為放坡開挖)二工區2626工期延
33、誤風險所有區間及車站八、八、風險識別及及預控控1、風險總體情況:體情況:四個工區車站及區間施工存在的風險眾多;其中,較為突出的有以下26點(一)、(一)、風險源源識別八、八、風險識別及及預控控1、車站站施施工工的的主主要要風險:、盾構始發與接收;盾構站外過站;進出洞位置砂質地層;、車站明挖深基坑;明挖基坑對周邊建筑物的影響;集美中心站北端頭高大邊坡對基坑及暗挖隧道的偏壓風險;、集美大道站半蓋挖施工;軟件園站放坡開挖施工。盾構出洞盾構出洞圣果院站周圣果院站周邊房屋房屋崎溝站崎溝站處于大片的住宅群內于大片的住宅群內大放坡開挖大放坡開挖車站站車站明挖深基坑站明挖深基坑(二)、(二)、車站施工站施工風
34、險源源識別及及預控控八、八、風險識別及及預控控(二)、(二)、車站施工站施工風險源源識別及及預控控誠毅廣毅廣場站大里程端端站大里程端端頭存在砂存在砂層圣果院站圣果院站車站與多站與多棟建筑物接近建筑物接近崎溝站崎溝站車站站處于建筑物群內于建筑物群內集美中心站高大集美中心站高大邊坡坡對明挖基坑的偏明挖基坑的偏壓影響影響八、八、風險識別及及預控控2、車站施工站施工風險的的預控:控:盾構始發與接收風險對策、采用可靠的加固方案,圍護結構采用玻璃纖維筋,軟件園站在結構外施工一道混凝土墻;、加強盾構人工復測,勤糾偏,確保小曲線盾構接收與始發的姿態在規范范圍內;、編制專項方案進行專家論證,按照專家意見修改方案
35、后嚴格實施,實施過程中全程跟蹤落實;、制定可實施應急方案,并進行安全交底和技術交底,采用信息化施工,發現問題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進出洞位置砂質地層風險對策、建議采取地表素混凝土墻加旋噴樁加固措施;、從站內洞門位置,根據地層情況,采用不同的漿液進行加固處理;、盾構機進出洞門時,及時調整盾構機掘進參數。集美中心站北端頭高大邊坡對車站及附屬明挖基坑及停車線暗挖隧道的偏壓風險對策、加強高邊坡支護措施,并施打預應力錨索,對明挖基坑周邊進行注漿加固,對暗挖淺覆土地段加強地面注漿加固;、加大明挖基坑圍護結構直徑、深度以及支撐的密度;加密暗挖格柵間距(必要時改為鋼拱架),加大支護強度,嚴格控制開挖進尺長度,并加
36、強監控量測;、必要時建議山體與基坑及暗挖隧道中間施做隔離樁;、加大明挖深基坑、暗挖隧道以及高邊坡的監控量測頻率,信息化指導施工。圣果院站緊鄰廈門北站營運中心廈門北站營運中心建筑物基礎穩定性較差,需在詳勘的基礎上加強圣果院站圍護結構或制定建筑物的專項保護方案。(二)、(二)、車站施工站施工風險源源識別及及預控控八、八、風險識別及及預控控2、車站施工站施工風險的的預控:控:崎溝站緊鄰磚混結構房屋崎溝站臨近民房多,基礎埋深淺,需在詳勘的基礎上對臨近民房提前采取加固方案。集美中心站明挖基坑對周邊建筑物影響的對策、施工前,應對在建建筑物進行詳細調查,確認地質條件和基礎形式。、建議第三方評估機構對既有建筑
37、物進行評估;、對基坑周邊建筑物進行地表注漿加固處理,并加強基坑自身圍護結構及支護形式的剛度;、加強監控量測:施工前應制定詳細的監測計劃,施工期間應加強監控量測,對于沉降速率及累積沉降量等的監測控制,應包括預警值、報警值、極限值。根據監測結果指導施工、優化設計,做到真正的動態設計、動態施工。集美大道站半蓋挖施工風險對策、優化交通疏解,采用一期圍擋施工,確保按時提供始發場地;、對場地進行硬化后施工圍護結構,并采用膨潤土漿液護壁;、恢復交通時,在蓋板上設置擋墻,土方邊開挖邊破除隔離墻。軟件園站放坡開挖施工風險對策、開挖前對邊坡進行加固,地面進行硬化處理;、采用塔吊進行施工吊裝作業,減少汽車吊施工;、
38、采用附屬與主體同事施工,邊施工邊回填,減少站廳層側墻模板懸空高度。并嚴格分層對稱澆筑。(二)、(二)、車站施工站施工風險源源識別及及預控控1、區、區間施工主要施工主要風險:盾構區間:島外盾構區間穿越的地層比較復雜,穿越的地面、地下建筑物較多,有共同溝、鐘樓、杏林灣水庫、高速公路、碧溪、建筑群、居民區等;另外根據地勘揭示,存在大量的孤石、不良地質、富水區等地段。暗挖區間:暗挖停車線穿越廟宇一座。集美中心站停集美中心站停車線暗挖下穿暗挖下穿廟宇宇軟件園站件園站集美大道站下穿碧溪集美大道站下穿碧溪集美北大道路基下孤石群集美北大道路基下孤石群盾構下穿盾構下穿鐘樓樓孤石群孤石群八、八、風險識別及及預控控
39、(三)、區(三)、區間施工施工風險源源識別及及預控控八、八、風險識別及及預控控(三)、區(三)、區間施工施工風險源源識別及及預控控集集誠區區間高高邊坡及孤石段坡及孤石段誠軟穿越液化砂穿越液化砂層及共同溝及共同溝軟集區集區間穿越碧溪穿越碧溪集集誠區區間穿越穿越鐘樓樓八、八、風險識別及及預控控(三)、區(三)、區間施工施工風險源源識別及及預控控集集誠區區間下穿新隆路共同溝下穿新隆路共同溝集集誠區區間下穿杏林灣水下穿杏林灣水庫共同溝共同溝誠軟區區間隧道內孤石群隧道內孤石群董董集集區區間下穿杏林灣路共同溝下穿杏林灣路共同溝下穿民房住宅群風險對策該民房位于規劃道路上,建議先拆除民房進行道路回填,減少掘進
40、塌陷風險,盾構通過后再進行道路路面施工,減少路面損壞的風險。穿越孤石群地段風險對策、采用加密鉆孔詳勘結合跨孔高密度探明孤石后再做設計處理方案;、隧道孤石群上方有可液化砂層,在對砂層加固時把注漿鉆孔鉆到隧道底對孤石進行探測,孤石處理后再注漿;、如果存在大量孤石群,首先采用明挖處理;如果在在建橋下出現少量孤石,首選人工挖孔爆破清除,減少地面爆破對橋樁的影響;軟件園站盾構集美大道站區間如果存在大量孤石群,該區間位于魚塘下,可以采用明挖施工區間。盾構穿越軟硬不均地層風險、調坡減少盾構穿軟硬不均地層;、對軟硬不均地層上方砂層進行加固處理;、對重要建筑物進行加固處理,對淺覆土段進行回填處理。穿越微風化花崗
41、巖地段風險對策、先對在建路基進行協調,如果能協調下來,建議改為明挖爆破處理。然后采用盾構空推通過;、如果場地協調不下來,采用地面爆破處理后道路再施工。對軟硬不均地層采用地面爆破處理和對上方砂層進行加固處理。八、八、風險識別及及預控控2、區、區間施工主要施工主要風險預控措施:控措施:(三)、區(三)、區間施工施工風險源源識別及及預控控穿越可液化砂層風險對策、該地段重要建筑物進行加固處理;、對該地段淺覆土進行回填處理;、對隧道拱部砂層進行加固處理;、掘進時采用特殊渣土改良和做好成型隧道徑向注漿加固。盾構穿越淺覆土地層風險對策、軟件園站盾構接收與始發段結合孤石多少后再確定處理方式,如果孤石多,建議改
42、為明挖施工,盾構暗埋始發;、軟件園站盾構接收與始發如果不能改為明挖,采用回填后注漿加固,盾構后掘進;、集美大道崎溝區間淺覆土采用拆除房屋后,由道路施工單位回填,盾構掘進后再施工路面,并施工完后進行徑向注漿。下穿重要構筑物風險對策、采用預加固對建筑物進行保護;、盾構掘進過程中加強動態參數控制,減少地層擾動,并采用特殊同步注漿漿液及時注漿減少地層應力損失;、盾構施工后及時進行徑向注漿控制地層沉降;、制定可實施應急方案,通過監測發現沉降報警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八、八、風險識別及及預控控2、區、區間施工主要施工主要風險預控措施:控措施:(三)、區(三)、區間施工施工風險源源識別及及預控控盾構區間施工聯絡
43、通道時,施做洞門風險對策、施做聯絡通道洞門時,需拆除盾構區間管片。、地表素混凝土墻加旋噴樁、拆遷洞門位置的管片前,加強超強注漿加固。、聯絡通道兩側10米范圍隧道內,增加臨時鋼架支撐體系;、加強監控量測,信息化指導施工。集美中心站暗挖停車線與盾構區間小間距平行施工風險對策、加強中間土體固結,建議從地面進行注漿加固;、施工暗挖初支時,加密錨桿數量,加長錨桿長度。、工期條件允許時,及時施工暗挖二襯。、如果無法及時施工二襯,盾構通過時,增加臨時支撐加固體系。、盾構通過時,及時調整盾構掘進參數;、加強監控量測,信息化指導施工。富水砂層聯絡通道施工風險對策、召開專家論證后采用可靠的加固方案,選擇專業加固施
44、工隊伍進行施工,加固后采用多種監測手段相互印證;、加固效果滿足不了設計要求,不許進行多種補救方案,直到滿足設計要求后方可施工;、嚴格按照“十八”字方針進行施工,同時派專業工程師全程旁站,解決施工難題;、制定可實施應急方案,并進行安全交底和技術交底,采用信息化施工,發現問題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八、八、風險識別及及預控控2、區、區間施工主要施工主要風險預控措施:控措施:(三)、區(三)、區間施工施工風險源源識別及及預控控暗挖大小斷面轉換及CRD法與雙側壁導坑法轉換的風險對策、大、小斷面的轉換采用斷面漸變過渡;、CRD法與雙側壁導坑法轉換采用大角度超前支護和挑頂逐漸轉換的方法;、結合地質情況,轉換時采
45、取大管棚懸挑,全斷面徑向注漿以及側向注漿的綜合處理方法;、采用信息化施工,根據工期情況動態采用CRD法二襯后再施工雙側壁導坑。暗挖隧道下穿廟宇、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前應詳細了解、收集道路設計資料,由道路設計單位評估提出道路安全允許沉降變形控制量。、隧道開挖控制開挖步距,將其縮小為0.5m,初支及時封閉,控制掌子面暴露時間。、隧道采用中隔壁法開挖,若采用臺階法開挖需增加臨時仰拱。、對于覆土較淺段拱部采用全斷面注漿進行加固,控制地層變形。、加強對初支背后進行充填注漿,控制地層變形。、加強路面及路基底部沉降監測,并及時反饋監測結果,根據監測結果調整加固措施。八、八、風險識別及及預控控2、區、區間施工主要施工主要風險預控措施:控措施:(三)、區(三)、區間施工施工風險源源識別及及預控控匯報完畢!匯報完畢!懇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懇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