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汽車服務公司危險廢物意外事故應急預案(32頁).doc

  • 資源ID:559458       資源大小:76.04KB        全文頁數:31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汽車服務公司危險廢物意外事故應急預案(32頁).doc

1、危險廢物事故應急預案1 應急預案簡介1.1 編制的依據為了有效防范危險廢物污染事故特別是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 及時控制和消除可能發生的各類重大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維護自然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江西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及南昌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要求,結合肥城市創偉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實際,特制定本預案。1.2 編制的目的為了加強“應急救援工作”的管理,明確各單位的應急工作職責,確保應急動作快速啟動、高效有序,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危險廢物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大事故

2、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生命、財產。1.3 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在肥城市創偉汽車服務業有限公司區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中突然發生危險廢物事故及自然災害,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以及其他性質嚴重、影響較大的事故應急救援工作。1.4應急預案文本管理及修訂辦公區、機修車間、鈑噴車間、備件倉庫、裝具部、洗車部等相關處室少存放一份完整的應急預案副本,并報送肥城市環保局、泰安市環保局備案。在適用法律法規變化;應急預案在緊急狀態下暴露不足和缺陷,甚至完全失效;可能導致爆炸、火災或泄漏風險提高的其他條件改變;應急協調人改變;應急裝備改變;應急技術和能力的變化;各個生產班組、生產崗位發生變化等情況下,應及時修訂,

3、不斷充實、完善和提高。2 單位基本情況及周圍環境綜述2.1 單位基本情況肥城市創偉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始建于2013年,經過3年多的建設和發展、企業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主要從事“一汽-大眾”品牌車輛的銷售及售后服務業務,達到年新車銷售1000余臺,年維修車輛8000余臺次。我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接觸含礦物油、汽油、尾氣等有害污染物,存在著火災爆炸、環境污染、有害氣體等事故的潛在危險。因此,建立應急救援預案,對防范重特大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十分必要的。我公司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地方政府關于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政策、法規、法令和集團公司的規章制

4、度,狠抓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強化直接作業環節的現場監督,建立了安全監控系統,開展清潔生產審計,加大隱患治理和“三廢”處理力度,狠抓裝置達標和環保達標,堅持職業健康普查,并注重安全、環保與健康方面的投入。 2.2 危險廢物及其處置設施基本情況廢物名稱類別產生量(噸/年)產生工序形態特性含主要有害物質名稱及含量名稱含量(%)2.3 周邊環境狀況2.3.1地理位置 我公司位于肥城市桃園街中段0118號,地稅局西鄰。周圍無敏感區域。地形、地貌廠址地勢平坦,平整后場地標高在18.520.2m之間。2.3.3氣象肥城市市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酷熱,冬季寒冷,夏季雨量較多,鮮有強風天氣。2.3.

5、4水文2010年肥城市地下水資源總貯量2.101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可開采量1.9547億立方米。境內已發現各類礦產30余種,探明儲量礦種17種。3 啟動應急預案的情形啟動應急預案的條件和標準。如即將發生或已經發生以下事故時,應當啟動應急預案:(1)危險廢物溢出。危險廢物溢出導致易燃液體或氣體泄漏,可能造成火災或氣體爆炸;危險廢物溢出導致有毒液體或氣體泄漏;危險廢物的溢出不能控制在廠區內,導致廠區外土壤污染或者水體污染。(2)火災。火災導致有害煙氣產生或泄漏;火災蔓延,可能導致其他區域材料起火或導致熱引發的爆炸;火災蔓延至廠區外;使用水或化學滅火劑可能產生被污染的水流。(3)爆炸。存在發生爆炸

6、的危險,并可能因產生爆炸碎片或沖擊波導致安全風險;存在發生爆炸的危險,并可能引燃廠區內其他危險廢物;存在發生爆炸的危險,并可能導致有毒材料泄漏;已經發生爆炸。3.1事故分級根據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劃分為分廠級、廠級和社區級三種事故等級。3.1.1分廠級:發生少量危險廢物溢出、著火,有可能造成本單位人員輕度傷害或設施局部損壞,但對裝置、設施及污水處理場不構成威脅的事故。該級事故以本單位自救為主,廠救援為輔。但事故單位必須及時向總調度室報告事故發生及自救處理情況。3.1.2廠級:發生較大范圍的火災、爆炸、有毒有害物質泄漏、特種設備等事故,造成人員受傷、中毒、影響污水處理場可能造成外排水不合格、

7、較大財產損失,但對周邊鄉村和社區不構成危害或威脅的事故。事故單位在迅速組織自救的同時,要立即報警,啟動廠級應急救援預案。3.1.3社區級:發生大范圍的火災、爆炸、有毒有害物質泄漏重大事故及自然災害,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身傷害、中毒、環境污染事故或重大財產損失,并對周邊鄉村和社區造成危害或威脅的事故,在啟動廠級應急救援預案、迅速組織自救的同時,要立即向當地政府報警,實施社會性應急救援,必要時向開發區提出調集區域滅火聯防的力量增援。4 應急組織機構4.1 應急組織機構、人員與職責我公司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為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以下簡稱指揮中心),總經理任總指揮,生產副總經理任第一副總指揮,其他公司

8、領導任副總指揮,職能處室、搶險救護單位、事故單位領導為指揮中心成員,指揮中心辦公室設在總調度室。本預案啟動后,在事故現場成立現場指揮部,由生產經理任指揮長。現場指揮部下設九個專業組救援專家組;救援排險組;搶險搶修組;現場警戒組;醫療救護組;危化偵檢組;后勤保障組;現場清消組;事故調查組。4.1.1指揮中心主要組成單位指揮中心主要組成單位由環境安全小組組成。4.2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職責4.2.1指揮中心職責(1)組織制訂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負責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的調動;(3)確定現場指揮人員;(4)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5)批準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6)確定事故狀態下各級人員的職責;(

9、7)負責事故信息的上報工作;(8)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調動;(9)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10)負責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數據。4.2.2指揮中心成員職責4.2.2.1總指揮(總經理)(1)指揮協調應急救援,發布和解除救援信號;(2)根據事故發展需要,決定請求外援和上報南昌市政府;(3)當事故擴大有重大危險時,命令危險區域內全體人員撤離現場;(4)根據事態發展可能波及生活區和廠區周邊區域時,及時發布生活區內人員疏散命令,并立即通知政府部門組織周邊區域居民疏散;(5)為應急救援體系提供資源保障;(6)負責制定并實施應急救援預案;(7)負責事故調查處理。4.2.2.2第一副總指揮(總監)(1)召集救援專家組

10、成員聽取建議,確定應急救援方案;(2)協助總指揮工作,并全面負責指揮現場救援排險;(3)負責指揮現場危化偵檢和清消處理;(4)負責組織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和演練;(5)負責組織制定和實施現場搶險搶修方案;(6)負責落實應急救援體系所需物資;(7)負責搶險救災物資的組織調配;(8)總指揮不在時,代理總指揮全面負責指揮應急救援工作。4.2.3指揮中心主要組成單位職責4.2.3.1生產調度處(1)接到事故、災情報警后,負責通知指揮中心所有部門和人員立即趕往指揮部或現場救災;(2)視事故、災情情況,做好與關鍵裝置(部位)相關的運行方式的調整和事故處理的協調工作;(3)組織重大生產事故的調查處理;(4)參與

11、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與演練。4.2.3.2 安環處(1)協助副總指揮向市政府有關部門做好事故報告、通報情況和事故處置工作;(2)指揮滅火、清消、污染物處理和查明毒物性質,并擔負事故現場及周圍環境監控,監測工作,并將結果及時向指揮中心匯報;(3)參與審查搶險搶修方案;(4)具體組織編制和修訂應急救援預案;(5)負責人員緊急撤離、疏散信號的管理和實施;(6)負責收集和提供國內外先進的應急救援技術,并負責組織落實被采納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的應用;(7)參與事故的調查處理;(8)負責組織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與演練。4.2.3.3消防支隊(1)負責現場火災撲救、冷卻保護及事故的掩護處理;(2)負責傷員的

12、現場急救和轉送醫院救治的工作;(3)負責事故現場清消工作;(4)負責收集國內外最新滅火、急救和清消方面的技術和裝備,負責組織落實被采納的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5)參與事故的調查處理;(6)參與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與演練。4.2.3.4科技機動處(1)負責組織制定設備搶修、堵漏方案;(2)組織重大設備事故的調查處理;(3)負責落實應急救援物資的準備;(4)參與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與演練。(5)負責組織專家為現場救援提供技術對策和處置方案;(6)負責緊急停車技術方案及搶修技術方案的審核;(7)負責事故狀態下生產工藝操作調整和緊急處置;4.2.3.5保衛處(1)負責緊急狀態下事故現場的警戒、交通管制和

13、清理事故現場非應急救援人員,并負責組織人員的緊急疏散;(2)負責與當地公安部門的聯系與協調;(3)負責周邊鄉村和社區人員應急響應知識的宣傳;(4)參與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與演練。4.2.3.6總經理辦公室(1)負責向地方政府做好事故報告,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及兄弟單位通報事故事態發展情況;(2)負責接待前來增援的人員;(3)負責對外發布應急救援相關信息;(4)參與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與演練。4.2.3.7物資中心(1)負責提供應急救援所需物資、防護用品、運輸車輛等;(2)負責采購和保管應急救援所需物資;(3)參與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與演練。4.2.3.8醫院(1)負責受傷人員的醫療救治;(2)負責制定

14、具有可操作性的傷員救治處置方案;(3)負責應急救援藥物、醫療器械的儲備;(4)參與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與演練。4.2.3.9工會(1)參與事故應急救援各項工作;(2)參與事故的調查處理和善后工作;(3)參與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與演練。4.2.3.10物業公司(1)負責應急救援所需后勤物資的準備;(2)負責應急救援的后勤保障工作;(3)參與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與演練。4.2.3.11組織部(1)協助保衛處做好警戒、人員疏散和清理工作;(2)負責廠區人員應急響應知識的宣傳;(3)參與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與演練。(4)負責應急救援的后勤保障工作;4.2.3.12事故單位(1)事故發生后,立即啟動車間級應急處

15、理預案,負責組織進行自救處理并按照規定程序及時報警;(2)負責車間所需應急救援物資的準備;(3)負責組織本單位人員清點、疏散與撤離;(4)定期組織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與演練。4.2.4應急救援專業組的組成及分工(1)救援專家組:由廠總工程師任組長,科技機動處、安環處處長任副組長,成員由安環處、消防支隊、生產調度處、科技機動處等有關專家組成。主要任務是為現場救援提供技術對策和處置方案,為指揮人員當好參謀。(2)救援排險組:由生產副總經理任組長,安環處處長、消防支隊隊長任副組長,成員由安環處、消防支隊、生產調度處和事故單位救援隊伍組成。主要任務是實施救援排險,負責消防滅火、切斷泄漏源、將受傷中毒人員

16、救離險區等。(3)搶險搶修組:由機動處處長任組長,事故單位設備廠長任副組長,成員由科技機動處、安環處、生產調度處、事故單位組成。主要任務是制定和實施搶險搶修方案,減少事故損失,盡快恢復生產。(4)現場警戒組:由組織部部長任組長,保衛處處長任副組長,成員由保衛處、工會、物業公司、組織部和事故單位組成,負責對事故現場和受影響的周邊區域警戒、交通管制、人員疏散和清理等工作,嚴禁無關人員進入警戒區。(5)醫療救護組:由工會主席任組長,醫院院長、消防支隊隊長任副組長,成員由廠醫院、消防支隊、總經理辦公室、工會組成,負責對事故受害人員的現場急救、轉移和治療,確保受傷、中毒人員得到及時救治,減少事故傷亡人數

17、,降低事故損失。(6)危化偵檢組:由生產副總經理任組長,安環處處長任副組長,成員由安環處環境保護、環境監測專業人員和工業衛生科管理人員組成。主要任務是對有毒有害物質進行偵檢分析,確定危害區域及對周邊環境影響,并提出防護措施,為事故處理措施和應急程序終止提供科學依據。(7)后勤保障組:由工會主席任組長,總經理辦公室主任任副組長,成員由總經理辦辦公室、物資中心、物業公司、工會等單位有關人員組成。主要任務是負責救災搶險物資、通訊、資金保障、處理善后事務和為應急救援人員提供后勤支援等工作。(8)現場清消組:由生產副總經理任組長,消防支隊隊長任副組長,成員由安環處、消防大隊、醫院等單位有關人員組成,負責

18、對現場泄漏物、毒物進行清消、收集和處理。(9)事故調查組:由總經理任組長,成員由安環處、消防大隊、事故主管單位、組織部、工會及事故單位等有關人員組成,負責對所發生的事故進行調查、取證和處理。協助和配合上級部門派出的事故調查組工作。5 應急響應程序事故發現及報警5.1 內部事故信息報警和通知(1)發生事故單位在積極組織自救的同時,必須及時將事故情況向總調度室匯報,火災事故首先應向消防大隊報警。(2)報警內容:事故發生單位名稱、地點(設施名稱、部位)、時間、事故介質、事故性質(泄漏、中毒、火災、爆炸)、事故危害程度、報警人的姓名、單位和聯系電話。(3)發生社區級事故,有關部門應及時向地方政府報警,

19、爭取社會救援。保衛處及時與當地公安部門取得聯系請求增援,并協助當地公安部門做好受影響鄉村、社區群眾的疏散撤離工作;總經理辦公室負責向各級政府匯報;安環處負責向各級安全、環保部門匯報。具體有關事項由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決定。6應急救援程序6.1預案的啟動和現場指揮部的設立6.1.1啟動本預案的程序(1)總調度室接到突發事故報警后,依據事故性質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請示總指揮批準,啟動本預案。(2)預案啟動后,總調度室應迅速通知指揮中心成員趕到總調度室集中報到,聽取事故情況簡報;(3)指揮中心根據事故性質和類型確定應急救援方案,成立事故現場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4)指揮中心成員和成員單位按照本預

20、案實施應急救援;(5)安環處、總調等部門依據事故報告規定,在規定的時限內向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6.1.2指揮部的設立指揮部應選擇合理的位置接近事故現場(但不能設在事故中心區)、通訊便利、處于上風口地方,以便統一指揮、協調現場的救援工作。指揮部成立后,事故單位負責人應立即向指揮部匯報情況。應急救援人員趕到現場后立即向所屬單位現場負責人報到,以了解情況接受任務,各單位現場負責人將本單位參加救援人員名單上報指揮部。應急救援各專業組在靠近指揮部的地方設點,隨時與指揮部保持聯系。設置標志:指揮部和各專業組在各自地點懸掛旗幟,旗幟采用黃色輕質面料,標明名稱,用紅字制作。現場設置移動式風向標,以便救援人

21、員隨時掌握現場風向。6.2應急救援措施6.2.1指揮部根據發生事故的性質、類型、危害及區域等因素,由指揮長下達啟動相應的應急救援預案6.2.2各專業救援隊伍及參加應急救援人員在指揮部統一指揮下,要盡快按照上述應急救援預案程序、職責和分工,迅速開展排險、搶修、傷員救護、危化偵檢、警戒疏散、現場清消以及事故調查取證等工作。6.2.3現場指揮部指揮長根據事故發展趨勢,認為僅依靠本單位自身力量難以控制時,報請總指揮同意后,請求地方政府增援。6.2.4危險區域劃分和人員緊急疏散與撤離6.2.4.1危險區域劃分事故現場危險區域劃分應根據事故的危害范圍、危害程度與危險源的位置劃分事故中心區域、事故波及區及事

22、故可能影響的區域。 (1) 事故中心區域。中心區即距事故現場0500m的區域。此區域危險廢物濃度指標高,有危險廢物擴散,并伴有爆炸、火災發生,建筑物設施及設備損壞,人員急性中毒。 事故中心區的救援人員需要全身防護,并佩戴隔絕式面具。救援工作包括切斷事故源、搶救傷員、保護和轉移其它危險化學品、清除滲漏液態毒物、進行局部的空間清消及封閉現場等。事故中心區域邊界應有明顯警戒標志。(2) 事故波及區域。事故波及區即距事故現場5001000m的區域。該區域空氣中危險化學品濃度較高,作用時間較長,有可能發生人員或物品的傷害或損壞。 該區域的救援工作主要是指導防護、監測污染情況,控制交通,組織排除滯留危險化

23、學品氣體。視事故實際情況組織人員疏散轉移。事故波及區域邊界應有明顯警戒標志。(3) 受影響區域。受影響區域是指事故波及區外可能受影響的區域,該區可能有從中心區和波及區擴散的小劑量危險化學品危害。 該區救援工作重點放在及時指導群眾進行防護,對群眾進行有關知識的宣傳,穩定群眾的思想情緒,做基本應急準備。事故中心區邊界用黃色安全帶作警戒線,其它區域邊界由警戒人員警戒和設置路障;警戒人員佩戴帶黃袖章,消防、救護專用車鳴笛亮燈,其它救援車貼黃色通行證。危險區域劃分方法見圖1事故波及區域受影響區域警戒線事故中心區域現場警戒組搶險搶修組事故調查組危化偵檢組現場指揮部救援專家組現場清消組救援排險組后勤保障組醫

24、療救護組風向疏散方向風向疏散方向圖1 危險區域及應急救援組織現場控制和布局示意圖指揮部成立后,根據選定的應急救援預案,結合現場特點、事故性質和環境條件立即劃定危險區域。危險區劃分后,指揮部命令現場警戒組立即設立警戒線,并對進入警戒線內的人員、車輛進行有效控制。6.2.4.2事故現場人員清點、撤離的方式、方法事故現場未參與應急處理、搶險救災的作業人員,由各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人員進行清點登記,同時現場警戒組對現場其他無關人員進行清點排查,并立即組織該類人員撤離至事故中心區域警戒線以外(如果指揮部已下達緊撤離命令,則應撤離到事故受影響區域外)。6.2.4.3非事故現場人員清點,撤離的方式、方法非事故

25、現場人員,由各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人員進行清點登記,同時現場警戒組對非事故現場進行清點排查,當接到或聽到指揮部下達撤離命令(信號)后,由各單位和現場警戒組負責組織撤離至事故受影響區域以外。6.2.4.4搶救人員在撤離前、撤離后的報告搶救人員在撤離前,救援搶險組和醫療救護組組長應將被搶救出的人員傷亡、中毒的人數、傷害的部位、嚴重程度、致害因素、受傷地點、緊急救治和被搶救物資的種類、數量,以及未被救出的人員、物資等情況向指揮部報告。搶救人員在撤離后,救援搶險組和醫療救護組組長應將被搶救出的傷員被轉送醫院和救治情況,物資轉移地點等情況向指揮中心報告。6.2.4.5周邊區域的單位、社區人員疏散的方式、方

26、法。指揮部依據事故性質、程度和波及范圍分析,決定需要疏散的周邊單位和社區人員。社區內人員由物業公司和保衛處按指揮部要求的路線組織疏散。周邊單位和村鎮由指揮部報請地方政府,說明事故性質、嚴重程度、危害因素和影響范圍,由地方有關部門組織疏散。6.3應急檢測、搶險、救援及控制措施6.3.1檢測的方式、方法及檢測人員防護、監護措施;6.3.1.1事故發生后,危化偵檢組應速查明危險源,對危險廢物的危害進行檢驗、監測,測定事故的危害區域、危險廢物性質及危害程度。負責為指揮部提供當時的風向、風速、溫度、氣壓、濕度、雨量等氣象資料。6.3.1.2危化偵檢組對現場大氣、水、土壤等環境進行即時監測,迅速確定危險物

27、及濃度,劃分污染區域等級,評估污染造成的環境影響程度,及時向指揮部匯報環境污染及污染控制信息。6.4 現場應急處置措施6.4.1應急救援的注意事項(1)救援人員進人污染區應實行分組制,隨時保持通訊聯系,做好自身防護,避免發生傷亡。(2)搶險隊伍應接受現場指揮部的調度,主動配合消防、醫療急救、保衛等專業隊伍協調行動,救援使用的工具具備防爆功能。 (3)現場醫療急救按照先重后輕的原則,進行緊急救治,對傷員實行一人一卡,避免危重傷員錯過搶救時機;妥善處理好傷員的污染衣物,防止繼發性危害。 (4)組織污染區群眾撤離事故現場時,指導群眾做好個人防護,向上風向(避免橫穿危險區域)快速轉移到安全區域,并盡快

28、除去污染衣物。 (5)擔任應急救援任務的有關部門、單位、專業組應及時向現場指揮部報告救援工作進展情況,由現場指揮部報請指揮中心后,做出撤離現場、結束救援工作的決定。6.4.2危險廢物泄漏事故及處置措施 (1)進入泄漏現場進行處理時,應注意安全防護,進入現場救援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器具。如果煤氣泄漏,事故中心區應嚴禁火種、切斷電源、禁止車輛進入、立即在邊界設置警戒線。根據事故情況和事故發展,確定事故波及區人員的撤離。如果廢酸酸泄漏,應使用專用防護服、隔絕式空氣面具(為了在現場上能正確使用和適應,平時應進行嚴格的適應性訓練)。立即在事故中心區邊界設置警戒線。根據事故情況和事故發展,確定事故波

29、及區人員的撤離。應急處理時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必要時用水槍、水炮掩護。(2)泄漏源控制工藝處理:關閉閥門、停止作業(停車)或改變工藝流程、物料走副線、局部停車、打循環、減負荷運行等。堵漏:采用合適的材料和技術手段堵住泄漏處。(3)泄漏物處理圍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體或者引流到安全地點。貯罐區發生液體泄漏時,要及時關閉雨水閥,防止物料沿明溝外流。 稀釋與覆蓋:向有害物蒸氣云噴射霧狀水,加速氣體向高空擴散。對于廢酸泄漏,為降低物料向大氣中的蒸發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蓋物品覆蓋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蓋層,抑制其蒸發。 收容(集):對于大型酸泄漏,可選擇用隔膜泵將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內或槽車

30、內;當泄漏量小時,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加強酸泄漏區域排水系統水質監測,特別是明溝系統,一旦發現水質變化,立即關閉區域明溝隔離設施的啟閉器,啟動隔膜泵將泄漏物料抽入容器或槽車,剩余的引入排酸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場。廢棄:將收集的泄漏物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用消防水沖洗剩下的少量物料,沖洗水排入污水系統處理。6.4.3火災事故的處置措施火災發生后,先控制,后消滅。針對火災的火勢發展趨勢和燃燒面積,積極采取統一指揮、以快制快;堵截火勢、防止蔓延;重點突破、排除險情;分割包圍、速戰速決的滅火戰術。撲救人員應占領上風或側風陣地。進行火情偵察、火災撲救、火場疏散人員應有針對性地采取自我防

31、護措施。如佩戴防護面具,穿戴專用防護服等。應迅速查明燃燒范圍、燃燒物品及其周圍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險特性、火勢蔓延的主要途徑,燃燒物及燃燒產物是否有毒,正確選擇最合適的滅火劑和滅火方法。火勢較大時,應先堵截火勢蔓延,控制燃燒范圍,然后逐步撲滅火勢。對有可能發生爆炸、爆裂等特別危險需緊急撤退的情況,應按照撤退信號和撤退方法及時撤退。火災撲滅后,仍然要派人監護現場,消滅余火。6.4.4煤氣火災引發危險廢物事故及處置措施 (1)撲救氣體火災切忌盲目滅火,即使在撲救周圍火勢以及冷卻過程中不小心把泄漏處的火焰撲滅了,在沒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況下,也必須立即用長點火棒將火點燃,使其恢復穩定燃燒。否則,大量可燃

32、氣體泄漏出來與空氣混合,遇著火源就會發生爆炸,后果將不堪設想。 (2)首先應撲滅外圍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勢,切斷火勢蔓延途徑,控制燃燒范圍,并積極搶救受傷和被困人員。 (3)如果火勢中有壓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輻射熱威脅的壓力容器,能疏散的應盡量在水槍的掩護下疏散到安全地帶,不能疏散的應部署足夠的水槍進行冷卻保護。為防止容器爆裂傷人,進行冷卻的人員應盡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現場堅實的掩蔽體防護。對臥式貯罐,冷卻人員應選擇貯罐四側角作為射水陣地。(4)如果是輸氣管道泄漏著火,應首先設法找到氣源閥門。閥門完好時,只要關閉氣體閥門,火勢就會自動熄滅。(5)貯罐或管道泄漏關閥無效時,應根據火勢大小判斷氣體壓

33、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狀,準備好相應的堵漏材料(如軟木塞、橡皮塞、氣囊塞、粘合劑、彎管工具等)。 (6)堵漏工作準備就緒后,即可用水撲救火勢,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滅火,但仍需用水冷卻燒燙的罐或管壁。火撲滅后,應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時用霧狀水稀釋和驅散泄漏出來的氣體。(7)一般情況下完成了堵漏也就完成了滅火工作,但有時一次堵漏不一定能成功,如果一次堵漏失敗,再次堵漏需一定時間,應立即用長點火棒將泄漏處點燃,使其恢復穩定燃燒,以防止較長時間泄漏出來的大量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從而存在發生爆炸的危險,并準備再次滅火堵漏。 (8)如果確認泄漏口很大,根本無法堵漏,只需冷卻著火容器及其

34、周圍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著火范圍,一直到燃氣燃盡,火勢自動熄滅。(9)現場指揮應密切注意各種危險征兆,遇有火勢熄滅后較長時間未能恢復穩定燃燒或受熱輻射的容器安全閥火焰變亮耀眼、尖叫、晃動等爆裂征兆時,指揮員必須適時做出準確判斷,及時下達撤退命令。現場人員看到或聽到事先規定的撤退信號后,應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帶。(10)氣體貯罐或管道閥門處泄漏著火時,在特殊情況下,只要判斷閥門還有效,也可違反常規,先撲滅火勢,再關閉閥門。一旦發現關閉已無效,一時又無法堵漏時,應迅即點燃,恢復穩定燃燒。6.4.4人員的防護、監護措施參加泄漏處理人員應對泄漏危險廢物的化學性質和反應特性有充分的了解,要處于高處和上風處進

35、行處理,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必要時應用水槍、水炮掩護。要根據泄漏品的性質和毒物接觸形式,選擇適當的防護用品,加強應急處理過程中的個人安全防護,防止發生傷亡、中毒事故。6.4.4.1呼吸系統防護為了防止有毒有害物質通過呼吸系統侵入人體,應根據不同場合選擇不同的防護器具。對于泄漏化學品毒性大、濃度較高,且缺氧情況下,可以采用氧氣呼吸器、空氣呼吸器、送風式長管面具等。對于泄漏環境中氧氣濃度不低于18%,毒物濃度在一定范圍內的場合,可以采用防毒面具(毒物濃度在2%以下采用隔離式防毒面具,濃度在1%以下采用直接式防毒面具,濃度在0.1%以下采用防毒口罩)。在粉塵環境中可采用防塵口罩等。6.4.4.

36、2眼睛防護為了防止眼睛受到傷害,可以采用化學安全防護眼鏡、安全面罩、安全護目鏡、安全防護罩等。6.4.4.3身體防護為了避免皮膚受到損傷或燙傷,可以采用帶面罩式膠布防毒衣、連衣式膠布防毒衣、橡膠工作服、防毒物滲透工作服、透氣型防毒服、隔熱服等。6.4.4.4手防護為了保護手不受損傷,可以采用橡膠手套、乳膠手套、耐酸堿手套、防化學品手套等。6.5現場實時監測及異常情況下搶險人員的撤離條件、方法;當事故經采取各種應急救援措施后仍無法控制,并繼續擴大,嚴重威脅現場救援人員生命安全,現場指揮部指揮長應立即請求指揮中心指揮長下達人員緊急疏散和撤離命令,指揮長在簡要了解事故現場情況和聽取專家組意見后,果斷

37、下達人員緊急疏散和撤離命令,安環處應立即拉響人員緊急疏散、撤離警報,現場指揮部立即組織救援人員按預案中規定的逃生線路、選擇上風方向組織撤離。撤離至安全區域后,人員統一在規定地點集中報到,并按登記表進行人員清點,確保所有人員安全撤離事故現場。清點完畢,由指揮長向總指揮報告撤離情況。6.6應急救援隊伍的調度應急救援隊伍由現場指揮部統一調度和部署,各應急救援隊伍(包括外來增援隊伍)應服從現場指揮部的安排實施應急救援工作。6.7控制事故擴大的措施為控制事故擴大,減少事故損失,應急救援人員應首先切斷發生事故的設備、設施與其他設備、設施的聯系,封堵泄漏部位,抽出危險介質,必要時對發生事故裝置進行緊急停車處

38、理;撤離非必要人員。6.8事故可能擴大后的應急措施。救援專家組根據事故發展情況,判斷事故有可能擴大的危險時,應立即提出事故擴大后的緊急處置措施,經指揮部通過后,由指揮長下達實施命令。自身救援力量不夠時,由現場指揮長報請指揮中心請求市政府增援。當事故可能擴大到嚴重威脅救援人員生命安全時,由現場指揮長請求指揮中心下達緊急撤離命令。緊急撤離前,應急救援人員作好緊急撤離準備;事故相鄰和相關單位做好緊急停車準備和撤離、疏散準備。6.9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醫療救護組應根據傷害和中毒的特點,制定實施搶救方案,負責在現場的安全區域內設立臨時醫療救護點,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治并護送重傷人員至醫院進一

39、步治療。事故發生后,及時、有序、有效地實施現場急救、安全轉送傷員,降低傷亡率、減小事故損失。6.10現場保護與清消6.10.1事故現場的保護措施;事故單位應當保護好現場,接受事故調查,協助公安消防監督部門和上級安全、環保管理部門調查事故原因,核定事故損失,查明事故責任,未經指揮中心、公安監督部門和上級安全、環保監督管理部門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事故現場。6.10.2事故處理后現場清消工作的負責人和專業隊伍。根據指揮中心下達現場清消命令,現場清消組負責做好現場清消工作,努力消除危害后果。針對事故對人體、動植物、土壤、水源、空氣造成的現實危害和可能發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閉、隔離、洗消等防護措施,防止

40、對人的繼續危害和對環境的污染。按照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對危險化學品事故造成的環境危害進行監測、處置。火災及危險化學品事故現場清消工作由消防隊隊長任負責人,消防隊為專業清消隊伍,必要時義務消防員也可參加。具體清消方案由指揮中心根據監測結果和現場實際情況研究確定。6.10.3清消有關規定(1)在危險區與安全區的交界處設立臨時清消站;(2)清消的對象: 輕度中毒的人員; 重度中毒人員在送醫院治療之前; 現場醫務人員; 消防和其它搶險人員; 搶救及染毒器具。(3)清消的方法: 采用化學消毒劑清消 采用物理消毒劑清消(4)清消污水的排放必須引入污水處理系統,經過環保部門的檢測,以防造成次生災害。6.10.

41、4現場清理(1)少量殘液,用砂土、水泥粉、爐渣、干粉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收集后經無害處置廢棄;(2)大量殘液,用泵抽吸或使用盛器收集,集中處理;(3)清點人員、車輛及器材;(4)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離。6.11應急救援保障6.11.1內部保障6.11.1.1應急隊伍人員組成(1)搶修隊伍主要由事故單位、各綜合處室人員組成;(2)現場救護隊伍主要由事故單位和保衛處人員組成;(3)醫療隊伍主要由醫院人員組成;(4)治安隊伍主要由保衛處事故單位人員組成;(5)消防隊伍主要由消防支隊人員組成;(6)交通管理隊伍主要由保衛處人員組成;(7)物資供應隊伍主要由物資中心和物業公司人員組成;(8)運輸隊

42、伍公司汽運公司負責;(9)后勤隊伍主要由總經理辦公室、組織部等人員組成。消防設施配置圖、工藝流程圖、現場平面布置圖和周圍地區圖、氣象資料、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互救信息等資料由安環處安全負責存放保管。6.11.1.3應急通信系統;應急通信系統由固定電話、對講機、移動電話組成,總經理辦公室負責固定電話、對講機、移動電話的日常維護和緊急情況下架設。 6.11.1.4應急電源、照明;事故現場的應急電源、照明由事故單位負責落實,各車間(作業部、中心)配備一定數量的應急燈。6.11.1.5應急救援裝備、物資、藥品等;應急救援裝備、物資由安環處根據分公司應急救援需要統籌安排,應急救援藥品由安環處提出要

43、求,醫院根據要求組織配備。6.11.1.6保障制度目錄根據應急救援體系要求,HSE責任制、值班、培訓和演練制度應按照HSE管理體系文件中規定的要求執行:6.12事故應急救援終止程序6.12.1當事故火災已被撲滅、泄漏物質被封堵或被轉移、傷亡人員被救出、自然災害已停止、事故現場經清消處理后環境監測符合標準,應急指揮中心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在征詢救援專家組意見后,由總指揮下達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結束。6.12.2現場警戒組根據應急指揮中心指令,負責通知各單位、相關部門、周邊社區及人員,事故危險已解除。7、應急響應程序后續事項明確事故得到控制后,必須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后期污染監測和治理,包括處理、分類或處置

44、所收集的廢物、被污染的土壤或地表水或其他材料;清理事故現場;進行事故總結和責任認定;報告事故;將事故記錄生產記錄;補充和完善應急裝備;在清理程序完成之前,確保不在被影響的區域進行任何與泄漏材料性質不相容的廢物處理貯存或處置活動等安全措施;修訂和完善應急預案;等。進行事故總結,主要內容:調查污染事故的發生原因和性質,評估出污染事故的危害范圍和危險程度,查明人員傷亡情況,影響和損失評估、遺留待解決的問題等。應急過程的總結及改進建議,如應急預案是否科學合理,應急組織機構是否合理,應急隊伍能力是否需要改進,響應程序是否與應急任務相匹配,采用的監測儀器、通訊設備和車輛等是否能夠滿足應急響應工作的需要,采

45、取的防護措施和方法是否得當,防護設備是否滿足要求等。恢復生產前,一般應確保:廢棄材料被轉移、處理、貯存或以合適方式處置。應急設備設施器材完成了消除污染、維護、更新等工作,足以應對下次緊急狀態。必要的話,有關生產設備得到維修或更換。被污染場地得到清理或修復。采取了其他預防事故再次發生的措施。8 應急預防和保障方案8.1應急培訓8.1.1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由安環處及各組成單位按照HSE管理體系要求負責組織落實。8.1.2員工應急響應的培訓員工應急響應的培訓由各分廠按照HSE管理體系要求負責組織落實。8.1.3社區或周邊人員應急響應知識的宣傳社區或周邊人員應急響應知識的宣傳由經理辦

46、公室負責。8.2 應急救援預案演練8.2.1演練計劃按HSE管理體系文件應急管理程序(QG/32150010.241-2004)關于應急預案的演練要求,制定演練計劃。8.2.2演練準備指揮中心根據演練計劃和本預案的要求安排有關部門進行演練方案、物資、人員等方面的準備。8.2.3演練范圍與頻次演練范圍為本預案涉及到的所有部門,原則上每年至少演練一次。8.3演練組織本預案的演練由安環處負責組織實施,應急預案演練的參與人員由參演人員、控制人員、模擬人員、評價人員和觀摩人員組成。(1)參演人員:由本預案所涉及到的組成單位主要人員組成;參演人員應在演練的過程中盡可能對演練情景或模擬事件做出真實情景下可能

47、采取的響應行動,所承擔的具體任務主要包括:救助傷員或被困人員;保護財產或公眾健康;獲取并管理各類應急資源;與其他應急人員協同處理重大事故或緊急事件。(2)控制人員:由專家組成員組成;專家組成員應根據演練方案及演練計劃要求,引導參演人員按響應程序行動,并不斷給出情況或消息,供參演的指揮人員進行判斷、提出對策。其主要任務包括:確保規定的演練項目得到充分的演練,以利于評價工作的開展;確保演練活動的任務量和挑戰性;確保演練的進度;解答參演人中員的疑問,解決演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保障演練過程的安全。(3)模擬人員:由模擬事故所在單位人員和其他有關部門人員組成;模擬代替某些應急組織和服務部門的人員或模擬緊

48、急事件、事態發展。其主要任務包括:扮演、替代正常情況或響應實際緊急事件時應與應急指揮中心、現場應急指揮部所相互作用的機構或服務部門。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這些機構或服務部門并不參與此次演練;模擬事故的發生過程,如釋放煙霧、模擬氣象條件、模擬泄漏等;模擬受害或受影響人員。(4)評價人員:由各應急救援專業組指定專人負責;負責觀察演練進展情況并予以記錄。其主要任務包括:觀察參演人員的應急行動,并記錄其觀察結果;在不干擾參演人員工作的情況下,協助控制人員確保演練按計劃進行。(5)觀摩人員:邀請有關部門、外部機構以及旁觀演練過程的觀眾組成。8.4演練的評價應急演練結束后安環處應組織人員對演練的效果作出評價,提交演練報告,并詳細說明演練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9、事故報告按固體法規定:因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發性事件,造成危險廢物嚴重污染環境的單位,必須并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一般應當在發生事故后立即(如一小時內)以電話或其他形式報告,在發生事故后515 日以書面方式報告,事故處理完畢后應及時書面報告處理結果。10、應急預案實施和生效時間本應急救援預案管理單位為公司安環處,每兩年修訂一次,必要時及時修訂。


注意事項

本文(汽車服務公司危險廢物意外事故應急預案(32頁).doc)為本站會員(奈何)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交市| 枣阳市| 尼勒克县| 巍山| 新泰市| 句容市| 旅游| 鞍山市| 盈江县| 西吉县| 三台县| 奉新县| 调兵山市| 定日县| 汉源县| 砀山县| 辛集市| 留坝县| 江西省| 巩留县| 中山市| 昌平区| 勐海县| 遂溪县| 武义县| 吴旗县| 盘山县| 汾西县| 仁布县| 应城市| 长垣县| 临猗县| 高台县| 常州市| 南平市| 夏津县| 株洲市| 中方县| 武邑县| 介休市| 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