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蘇州市吳中區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預案(70頁).doc

  • 資源ID:560591       資源大小:1.01MB        全文頁數:70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3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蘇州市吳中區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預案(70頁).doc

1、蘇州市吳中區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預案目 錄1 總則1.1 編制目的1.2 編制依據1.3 適用范圍1.4 工作原則1.5 事件分級2 組織指揮體系2.1 組織體系2.2 指揮部組成及職責2.3 辦事機構2.4 現場指揮及工作機構2.5 專家組3 監測預警和信息報告3.1 預防措施3.2 預警機制3.3 信息報告與通報4 應急處置4.1 應急響應4.2 響應措施4.3 現場處置4.4 指揮協調4.5 應急監測4.6 信息發布4.7 應急物資4.8 應急終止5 后期處置5.1 損害評估5.2 事件調查5.3 善后處置5.4 保險6 應急保障6.1 資金保障6.2 裝備物資保障6.3 通信保障6.4

2、應急隊伍保障6.5 安全防護7 附則7.1 宣傳教育7.2 培訓7.3 演練7.4 獎勵與責任7.5 預案管理7.6 制定、更新與解釋部門7.7 預案實施時間1 總則1.1 編制目的為建立健全蘇州市吳中區突發水污染事件的應急機制,提高我區應對涉及公共危機的突發水污染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控制、減少突發水污染事件的風險和危害,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保障水環境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特制定本預案。1.2 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

3、會第八次會議修訂, 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于2007年8月30日通過,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2008第87號公布,2008年6月1日起施行;(4)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國辦函2014119號),2015年2月3日發布并實施;(5)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部令第34號),于2015年3月19日由環境保護部部務會議通過,自2015年6月5日起施行;(6)突發環境

4、事件信息報告辦法,由環境保護部2011年第一次部務會議于2011年3月24日審議通過,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7)江蘇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蘇政發函200592號),2005年10月11日發布并實施;(8)江蘇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蘇政辦發函2012153號),2012年8月17日發布并實施;(9)蘇州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蘇府200652號), 2006年5月9日發布并實施;(10)蘇州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蘇府辦2012244號),2012年12月25日發布并實施;(11)蘇州市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預案(蘇府辦20152號),2015年1月26日發布并實施;(1

5、2)蘇州市吳中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吳政辦2015111號),2015年12月15日發布并實施。1.3 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范圍為蘇州市吳中區行政區域內各類突發水污染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工作。1.4 工作原則(1)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各級政府切實履行環境管理職責,盡可能避免或減少突發水污染事件的發生,消除或減輕突發水污染事件造成的中長期影響,保障水環境安全,最大程度地保障公眾健康,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2)居安思危,預防為主。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做好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的各項準備工作。加強對水污染事件風險源的監督管理,健全突發水污染事件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機制,落

6、實防范措施,提高突發水污染事件防范和處理能力。(3)屬地為主,分級負責。在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級政府應加強突發水污染事件的應急處置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環境應急管理體制。(4)依法規范,加強管理。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加強水污染事件應急管理,維護公眾的合法權益,使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的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5)快速反應,協同應對。加強部門之間協同合作,充分發揮部門專業優勢,提高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形成統一指揮、功能齊全、運轉高效的水污染事件應急管理機制。(6)依靠科技,提高素質。加強水環境安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采用先進的監測、預測、預

7、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及設施,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揮能力,減少發生次生衍生水環境污染事件。加強宣傳、培訓和教育工作,提高公眾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的綜合素質。1.5 事件分級本預案所稱突發水污染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地表水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變,造成水質惡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從而影響水體有效利用的水污染事件。 事件分級按照突發水污染事件的嚴重性和緊要程度,突發水污染事件分為特別重大(級)、重大(級)、較大(級)和一般(級)四級。1.5.1.1 特別重大水污染事件(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

8、水污染事件:(1)因突發水污染直接導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傷的;(2)因突發水污染疏散、轉移人員5萬人以上的;(3)因突發水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4)因突發水污染造成區域生態功能喪失或該區域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滅絕的;(5)因突發水污染造成設區的市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1.5.1.2 重大水污染事件(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水污染事件:(1)因突發水污染直接導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2)因突發水污染疏散、轉移人員1萬人以上5萬人以下的;(3)因突發水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的;(

9、4)因突發水污染造成區域生態功能部分喪失或該區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大批死亡的;(5)因突發水污染造成縣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1.5.1.3 較大水污染事件(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水污染事件:(1)因突發水污染直接導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2)因突發水污染疏散、轉移人員5000人以上1萬人以下的;(3)因突發水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2000萬元以下的;(4)因突發水污染造成國家重點保護的動植物物種受到破壞的;(5)因突發水污染造成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l.5.1.4 一般水污染事件(級)(1)因突發水污

10、染直接導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2)因突發水污染疏散、轉移人員5000人以下的;(3)因突發水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下的;(4)因突發水污染造成跨縣級行政區域糾紛,引起一般性群體影響的;(5)對突發水造成一定影響,尚未達到較大突發水污染事件級別的。上述分級標準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1.5.2 事件分類根據突發水污染事件的性質和可能影響的區域范圍,分為飲用水源突發污染事件、市政或企業污水突發事件、事故災難性事件引發水污染事件以及惡意排污引發水污染事件等四類。1飲用水源突發污染事件。由于突發環境事件、突發危險化學品污染事件以及特殊水文條件等

11、原因造成飲用水源地水質受到影響的事件。2市政或企業污水突發事件。由于市政或企業污水管線、泵站爆裂,污水廠運行事故等導致污水未經處理大量外泄進入水體,對水體水質產生影響的事件。3事故災難性事件引發水污染事件。事故災難性事件導致大量液體外泄進入水體,對水體水質產生影響的事件。4惡意排污引發水污染事件。企業或個人惡性偷排廢水、惡意向水體傾倒污染物或船舶惡意向水體排放污染物,導致污染物進入水體,對水質產生影響的事件。2 組織指揮體系2.1 組織體系蘇州市吳中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規定,蘇州市吳中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指揮中心下設蘇州市吳中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全區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

12、。蘇州市吳中區突發水污染事件與蘇州市吳中區突發環境事件共用一套應急指揮體系,蘇州市吳中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同時作為蘇州市吳中區突發水污染事件的應急指揮機構。蘇州市吳中區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指揮體系由領導機構、辦事機構、地方機構、專家組等組成,形成應急聯動體系。蘇州市吳中區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組織體系結構見圖一。2.2 指揮部組成及職責2.2.1 領導機構組成及職責蘇州市吳中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作為全區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領導機構。指揮部由總指揮、副總指揮和各成員單位的分管領導組成。總指揮由區長或分管副區長擔任。副總指揮由區政府分管副主任、區環保局局長或事發地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成員

13、單位主要有區環保局、區委宣傳部、區發改局、區經信局、區公安分局、度假區公安分局、區交巡警大隊、度假區交巡警大隊、區安監局、區財政局、區交通局、城區地方海事處、區水利(水務)局、區氣象局、區市容市政局、區住建局、區衛計局、區民政局、區消防大隊、度假區消防大隊、區電信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有關部門(依據事件類型可臨時增加)和所轄各地方政府。主要職責有:指揮和協調各方面力量處置突發水污染事故;決定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置的重大事項;及時向市、省報告監測情況和應急處置情況;協調、確定宣傳報道事項;指導地方做好善后和災后重建工作。2.2.2 指揮部各成員職責總指揮:全面負責突發水污染事件預警與應急處置的指

14、揮和重大問題的決策。副總指揮:按分工負責突發水污染事件預警與應急處置的指揮、協調各成員單位的應急救援工作。區環保局:牽頭制定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預案,承擔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指揮部的日常工作,協調突發水污染事件與其它突發環境事件之間的銜接;加強對工業企業的監管,制定并落實減排方案,指導督促企業實施污染整治措施,查處違法排污行為;負責水質監測、預警和水質變化情況的綜合分析工作;建立和完善突發水污染事件預警與應急指揮體系,組織環境應急培訓和應急演練;負責搜集與事故原因及過程有關的信息資料,開展水污染事故現場調查,對污染事故進行分析、定性、處理;分析主要污染物種類、濃度、污染程度和范圍,并提出對環境保護

15、措施的建議;組織專家對搶險救援提供對策并提出建議;負責向上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匯報事故及救援情況;分析事故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建立水污染事件檔案;提出事故現場生態修復的建議。區委宣傳部:協調和強化突發水污染事件預警和應急處置的信息發布工作;做好環境應急宣傳報道,組織好輿情分析和輿論引導工作。區發改局:協調做好突發水污染事件的預警、預測工程的規劃工作。區經信局:協調突發水污染事件中處置物資的調撥和緊急供應。區(度假區)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隊:負責在第一時間進入事故現場,封鎖危險區域、設立隔離區,實行交通管制、維持治安秩序,組織疏散人員;在供水企業停止或減少供水期間,負責維護供水企業、臨時取水點

16、和供水點的社會秩序;對觸犯刑法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依法立案偵查;協同有關部門做好事故現場的記錄、視聽資料、證人證言收集等取證工作;負責事件中失蹤、死亡人員身份的核查及對死亡人員的法醫鑒定工作。區安監局:牽頭負責危化品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救援組織和協調工作;督促危化品生產、經營、儲存企業做好事故的防范工作,不斷完善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搜集與事故原因及過程有關的信息資料;在法定職權范圍內組織事故的調查和處理。區財政局:在事權范圍內落實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置資金,做好經費的審核、劃撥及其監督管理工作。區交通局:牽頭負責水路交通運輸安全事故引發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救援的組織協調和調查處置工作。加強

17、交通運輸安全管理,負責應急救援所需的物資和人員疏散交通運輸工具的調度;負責交通管轄道路的排險、疏通、修復工作。城區地方海事處:負責航道引發突發水污染事件的水上交通管制工作和船舶引發的水污染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加強水上交通運輸安全管理,制定水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負責各轄區的落水人員、沉船的搜救,協助做好水域受到大面積污染時的應急處理。區水利(水務)局:負責對相關河流、水體的應急控制處置工作;負責提供流域水文資料;參與水污染事件現場調查工作;根據應急指揮部的要求采取應急引排水、開閉相關水閘等措施,應急開通或封堵相關河道,盡最大可能調度水資源,維持河道一定的生態所需水量;在飲用水源地受到污染的情況下,

18、指導相關鎮/街道切換備用水源,啟動飲用水應急供水預案。區氣象局:負責資源衛星的分析和氣象情況的監測;分析氣象條件對突發水污染事件的影響;有針對性的氣象監測和氣象預報工作;根據天氣條件組織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區市容市政局:主要負責公共設施保障、事故處理后的城市面貌恢復工作;并協助公安局維持事故現場秩序;配合開展現場洗消、警戒工作;必要時,積極配合政府做好人員疏散工作。區住建局:負責調集并組織使用起重機、挖掘機等搶排險設備;負責提供市政、建筑等工程技術支持;負責因建設施工事故引發突發水污染事件中的相關處置工作;負責組織市政管網損壞或人為破壞導致突發水污染事件的應急處理。區衛計局:負責事故現場受傷

19、、中毒人員的醫療搶救工作;負責事故發生區域疫情監測和防治工作;負責向應急指揮部和上級衛生部門報告被救治人員傷亡、疫情監測及防治情況;在緊急情況下向市或上級衛生部門尋求醫療支援。區民政局:組織、協調災民救助工作,指導轉移安置災民;協助當地政府管理、分配救災款物和資金并監督檢查使用情況,制定救災物資的儲存、調撥和緊急供應工作。區(度假區)消防大隊:負責開展事故現場的防火、滅火、危險化學品泄漏處置和搶險救援等各項工作,以及應急終止后的洗消工作。區電信局:負責為應急救援、防災搶險提供通信保障。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搶險救援過程中的食品安全綜合監督;負責搶險救援過程中藥品供應保障的協調和藥品質量的安全監

20、督。各鎮(區、街道)設立相應的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在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的領導下,組織和指揮本地區突發水污染事件的預警和應急處置。2.3 辦事機構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下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作為日常辦事機構,同時也作為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管理的日常辦事機構。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全區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協助應急指揮部實施應急預案;落實應急指揮部的指令,制定應急響應方案;甄別水污染事件等級,提出預警級別建議;建立水污染事件應急專家庫;建立和維護水污染事件應急信息平臺;組織相關人員培訓,制訂應急演練計劃。2.4 現場指揮及工作機構蘇州市

21、吳中區突發水污染事件現場指揮機構由蘇州市吳中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根據需要成立,下設處置調查組、醫療救護組、環境監察組、環境監測組、綜合保障組、宣傳報道組和通信保障組。各工作小組在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組織、指揮和協調現場水污染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各工作小組的設置和主要職責如下:序號工作組組長單位參加單位職責1處置調查組區環保局區公安分局、區安監局、區交通局、城區地方海事處、區水利(水務)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及所轄各地方政府組織協調各部門按照各自職責開展應急工作,根據突發水污染事件的性質不同,分別開展對突發水污染事件的監控,對責任人、責任單位進行控制,對事件性質進行界定2醫療救護組區衛計局區發

22、改局、區財政局、區交通局、區(度假區)消防大隊、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民政局指導醫療機構診斷、治療搶救工作,督促檢查醫療機構落實操作規程和技術標準;提出醫療衛生資源調配方案,并組織實施3環境監察組區環保局區公安分局、區交通局監督指導污染源的控制和處置;指導污染控制區的警戒和防護;監督指導突發水污染事件的善后處理工作;參與水污染事件性質、等級的審定4環境監測組區環保局區水利(水務)局、區交通局、區氣象局、區衛計局制定現場監測方案;負責事件現場及周邊布點監測、采樣及分析化驗,及時報告監測結果,預測和估算污染影響范圍和發展趨勢;參與事件現場調查取證和事件性質、等級的認定5綜合保障組區公安分局區交通局、

23、區發改局、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住建局、區市容市政局及事發地人民政府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確保道路暢通無阻,確保應急人員、設備、物資及時到達現場,負責事故現場警戒,包括道路控制,保障救援道路暢通,使各搶險隊伍、搶險機械快速到達事故場地;保證事故現場安全和救援秩序;進行事故傷亡人員和失蹤人員登記,對事故單位必要的人或物監督監控;對事發地疏散區內的人員進行疏散、轉移6宣傳報道組區委宣傳部按規定向公眾發布有關信息,加強輿論引導7通信保障組區經信局區電信局采用有線、無線及特殊情況下應急通訊方式,實現信息的雙向交流,確保通訊暢通2.5 專家組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專家組由大專院校及企、事業單位的專家、上級環

24、境保護部門的專家和市水利(水務)局、市地方海事局、市消防支隊、市氣象臺等成員單位的專家、高級管理人員組成。主要職責如下:(1)負責協助突發水污染事件現場污染源的調查分析,為突發水污染事件的預警和應急控制及處置措施提供意見和建議;(2)指導突發水污染事件現場附近居民和搶險人員自身防護,確定人員疏散范圍的建議;(3)對突發水污染事件的災害損失和恢復方案等進行研究評估,并提出相關建議;(4)為特別重大、重大以及較大突發水污染事件的發生和發展趨勢提出救災方案、處置辦法;向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提供科學有效的決策方案。3 監測預警和信息報告3.1 預防措施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協調突發水污

25、染事件的預防工作。各水環境風險源企業要認真落實主體責任,開展環境安全隱患的排查治理,建立健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明確重點風險點位的應急防范措施,減少環境風險。各鎮(區、街道)要組織有關部門對轄區內生產、銷售、儲存、運輸、使用危險化學品的單位和危險廢物處置單位的危險源、危險區域進行調查登記和風險評估,定期開展監督檢查;掌握環境污染源的產生、種類及地區分布情況,了解有關技術信息、進展情況和形勢動態,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意見;組織環境風險源企業開展環境安全隱患的排查治理,加強環保部門對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督察;各市政污水處理廠及企業污水處理站應定期定時對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檢修、維護,確保污水處理設

26、施的正常運行。3.2 預警機制 信息監測與報告各相關部門要按照早發現、早處置、早報告的原則,開展對水環境信息、常規水環境監測數據的收集、綜合分析、風險評估工作,建立日常的水污染預警制度。區環保局負責各類環境污染可能造成突發水污染事件的信息接收、報告、處理和統計分析;區水利(水務)局負責水文水系參數的監測、報告、處理和統計分析;區交通局及城區地方海事處負責對航道、港口突發水污染事件信息的接收、報告、處理和統計分析;區安監局對危化品事故可能造成突發水污染事件的信息接收、報告、處理和統計分析;區(度假區)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隊負責對人為破壞、恐怖活動、危化品道路運輸交通事故等可能造成突發水污染事件的信

27、息接收、報告、處理和統計分析。 預警分級和發布按照突發水污染事件的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波及的范圍分為級(特別重大,紅色)、級(重大,橙色)、級(較大,黃色)和級(一般,藍色)。根據事態的發展情況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預警可以升級、降級或解除。紅色預警:可能發生特別重大突發水污染事件;橙色預警:可能發生重大突發水污染事件;黃色預警:可能發生較大突發水污染事件;藍色預警:可能發生一般突發水污染事件。3.2.3 預警信息發布區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接到有關突發水污染事件預警信息后,利用科學的預測預警手段,進行信息評估,根據水污染事件的不同等級,立即將預警信息報告給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由區突發

28、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做出與預警信息相應等級的處置決定,向上級政府報告或發布預警信息,并傳遞給成員單位及相關鎮(區、街道)應急指揮機構。級、級和級突發水污染事件的預警必須由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確認,報請市、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批準后發布;級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由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發布。預警信息的發布、調整和解除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通信、信息網絡、警報器、宣傳車或組織人員逐戶通知等方式進行,對老、幼、病、殘、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學校等特殊場所和警報盲區應當采取有針對性的公告方式。 預警措施事發地人民政府(管委會)收集到的有關信息證明突發水污染事件即將發生或者發生的可能性增大時,進入預警

29、狀態。應立即采取以下預警措施:(1)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發布預警公告;(2)組織可能受到污染影響的人員做好轉移、撤離或者疏散的準備;(3)指令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進入應急狀態,各相關部門立即開展預警應急監測,隨時掌握并報告事態進展情況;(4)針對突發水污染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閉、隔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行為和活動;(5)根據突發水污染事件發生的地點、周圍水系的分布以及水利設施情況,確定是否關開閉泵閘、開通或封堵管道,啟用泵站調水;(6)當突發水污染環境事件可能引發放射性污染事件時,啟動蘇州市核與輻射事故應急預案;(7)做好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所需物資和設備的應

30、急保障工作;(8)當污染事故可能發生在行政跨界區域時,同時告知相關區域行政主管單位,并建議實施預警公告。3.2.5 預警支持系統依托現有的環保、水利、氣象監測網絡,在全區范圍內布設水質、水文和氣象監控點,設置水質、水文和氣象監測站,常年密切監控全區水質、水文和氣象狀況。各地區、各部門建立相應的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置隊伍,配置并完善相應的水污染事件應急裝備,完善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指揮系統及環境風險源建檔,根據本地區、本行業的特點儲備建立水污染事件應急物資信息庫。3.2.6 預警級別調整和解除發布突發水污染事件預警信息的地方人民政府或有關部門,應當根據事態發展情況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適時調整預警級別;

31、當判斷不可能發生突發水污染事件或者危險已經消除時,宣布解除預警,適時終止相關措施。3.3 信息報告與通報3.3.1 信息接報突發水污染事故責任單位以及負有監管責任的單位,在發生突發水污染事件后,應立即通過110、12369、12345等報警、特服電話或其他各種途徑向相關部門報告。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一旦發現水污染事件時,有義務通過110、12369、12345等報警、特服電話或其他各種途徑向相關部門報告。各相關行政部門應建立高效、暢通的接警平臺,及時處理、匯總和上報接警信息。3.3.2 信息上報接到報警信息的單位在按照相關預案和職責組織搶險救援和應急處置工作的同時,應及時掌握和匯總相關信息,上

32、報當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級相關主管部門。在應急處置過程中,各相關部門應該在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按照規范及時上報處置信息,確保信息報告的內容準確、客觀、全面。突發水污染事件的報告分為初報、續報和處理結果報告三類。(1)初報:從發現事件后起 1 小時內上報,重要緊急情況應在半小時內,可采用電話或短信等形式口頭上報。初報主要內容包括:突發水污染事件的類型、發生時間、地點、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質、污染程度、人員受害等初步情況。 (2)續報:續報在查清有關基本情況后隨時上報,可通過網絡或書面報告,在初報的基礎上報告有關確切數據,包括事件發生的原因、過程、進展情況及采取的應急措施等基本情況。 (3)處理結果

33、報告:在事件處理完畢后立即上報,采用書面報告,在初報和續報的基礎上報告處理突發水污染事件的措施、過程和結果,事件潛在或間接的危害、社會影響、處理后的遺留問題,參加處理工作的有關部門和工作內容,出具有關危害與損失的證明文件等詳細情況。3.3.3 信息通報(1)當事故可能影響到區(境)外時,經應急指揮部同意,由區政府及時向市政府報告,并通報有關市(區),要求其及時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影響。(2)當臨近市(區)發生突發水污染事件,可能影響我市(區)時,由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及時報告應急指揮部,經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同意后,啟動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預案。(3)當事故可能影響到其他人員、甚至是周邊企業或居民

34、區時,經應急指揮部同意,區委宣傳部應及時向公眾發出警報或公告,告知事故性質、自我保護措施、疏散時間和路線、隨身攜帶物品、交通工具及目的地、注意事項等,并進行檢查,以確保公眾了解有關信息;及時向公眾和媒體發布事故傷亡及救援消息,有利于澄清事故傳言,減少謠言的流傳;應將傷亡人員情況,損失情況,救援情況以規范格式向媒體公布,必要時可以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向公眾及媒體公布,信息發布應當及時、準確、全面。(4)如突發水污染事件中的傷亡、失蹤、被困人員有港澳臺人員或外籍人士,區有關部門要及時向區外僑辦、臺辦等部門進行通報。4 應急處置4.1 應急響應4.1.1 響應程序(1)突發水污染事件責任單位或歸

35、口管理部門接報后必須迅速調派人員趕赴事故現場,了解掌握事故動態,采取有效措施,組織實施搶救,防止事態擴大。(2)突發水污染事件發生后,事發地人民政府(管委會)應立即組織、指揮當地的環境應急工作,開展先期處置,嚴格保護事故現場,維護現場秩序,收集相關證據。(3)事發地人民政府(管委會)應及時將污染情況和應急工作情況上報。(4)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迅速了解污染情況,根據分級響應的原則,確定應急響應級別,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預案,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工作。4.2 響應措施突發水污染事件發生后,事發地人民政府(管委會)在報告事件信息的同時,要迅速調度力量,根據職責和規定的權限啟動相關應急預案,迅速

36、實施先期處置,及時、有效地采取相應的處置措施,果斷控制或切斷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態勢,避免污染物向環境擴散,嚴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災害發生。應急處置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1)立即啟動相關應急預案。(2)根據現場情況,組織相關成員單位進入現場展開應急處置工作。(3)轉移、撤離或者疏散污染范圍內受到危害的人員,并進行妥善安置;(4)組織并協調各水環境應急救援隊伍開展應急搶險和救援,環境監測部門立即開展應急監測,隨時掌握并報告事態進展情況;(5)利用蘇州市吳中區河道分布及相應的泵閘控制系統,通過對受污河道上下游泵閘的啟閉來控制突發事件的污染源頭,使污染被控制在較小范圍內,減小污染危害,減少損失;并

37、根據污染物性質考慮就近提升至城鎮污水處理廠或企業污水處理站進行應急處理。(6)調集環境應急所需物資和設備,為應急工作提供保障。根據突發水污染事件的分類,飲用水源突發污染事件、市政或企業污水突發事件、事故災難性事件引發的水污染事件和惡意排污引發的水污染事件應分別采取相應的應急搶險和救援措施。4.2.1 飲用水源突發污染事件應急搶險和救援發生各類影響飲用水源安全的突發事件時,啟動蘇州市吳中區集中式飲用水源突發環境安全事件應急預案,進入預警狀態。同時,當地政府應當采取以下措施:(1)加強信息的監控和收集,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2)發布預警公告。藍色預警由區、縣(市)政府負責發布,黃色預警由市政府負

38、責發布,橙色及紅色預警由市政府報請省政府發布。根據事態的發展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預警可以升級、降級或解除;(3)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和重要財產,并進行妥善安置;(4)指令應急救援隊伍進入應急狀態,環境監測部門和環境監察部門立即著手開展監測、調查和應急準備工作,隨時掌握并報告事態進展;(5)針對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閉、隔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行為和活動;(6)調集環境應急所需物資和設備,確保應急保障工作順利開展;(7)分級啟動應急供水預案。4.2.2 市政或企業污水突發事件應急搶險和救援(1)市政污水管道爆裂,導致污水外泄事件發生時,應立即關停上游泵站

39、,避免因不能及時輸送而發生污水溢出。同時,應當采取以下措施:及時通知相關市政公司和排污企業,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將污水引入調節池和輸送管道內進行臨時存貯;通知沿線污水排放企業及有關區、縣市政污水處理公司立即停止污水排放,控制上游生活污水的應急排放,直至管道恢復正常輸送;確需利用泵站超越管附近的河道作為臨時蓄水池時,應征得環保、水利等部門的同意,并采取有效的堵截措施。泵站恢復正常運行后,應將河道中存放的污水全部抽入污水管道中;在蘇州市吳中區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指揮部的統一調度下,沿線污水排放企業應立即停止污水排放。確需實施污水應急排放的,排放企業應當啟用自備污水處理設施,對污水進行預處理,達到內河排

40、放標準后再行應急排放,區環保部門應對污水排放實施監測。(2)企業污水管線或泵站爆裂導致污水外泄事件發生時,應及時通知責任排污企業,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將污水引入調節池和事故池內進行臨時存貯。責任單位應馬上停止生產,組織對管道或泵站的搶修。4.2.3 事故災難性事件引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搶險和救援(1)及時通知相關部門,啟動應急預案;(2)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和重要財產,并進行妥善安置;(3)指令應急救援隊伍進入應急狀態,環境監測部門和環境監察部門立即著手開展監測、調查工作,隨時掌握并報告事態進展;(4)針對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閉、隔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

41、行為和活動;(5)立即疏通污水排放系統,由污水處理廠啟用應急設施,接收事故災難性事件處置產生的大量污水。如果污水處理廠負荷過大,由地方政府責令排入該污水處理廠的其它單位、生產設施應當限產、停產,確保事故廢水得到妥善處理,達標排放;(6)在蘇州市吳中區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指揮部的統一調度下,對事件產生的污水可能污染的河道或水域進行嚴密監控,必要時采用關閉上下游閘門,減小污染可能影響的水域范圍;若受納地表水未設置閘門,則可采用筑壩封堵措施,減小水污染事故可能影響的區域和范圍;(7)調集環境應急所需物資和設備,確保應急保障工作順利開展。4.2.4 惡意偷排引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搶險和救援(1)企業偷排廢水

42、或惡意傾倒一經發現,馬上勒令責任單位停止生產和排放;(2)相關部門或企業立即啟動相關應急預案;(3)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和重要財產,并進行妥善安置;(4)指令應急救援隊伍進入應急狀態,環境監測部門和環境監察部門立即著手開展監測、調查工作,隨時掌握并報告事態進展;(5)在蘇州市吳中區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指揮部的統一調度下,對事件產生的污水可能污染的河道或水域進行嚴密監控,必要時采用關閉上下游閘門,減小污染可能影響的水域范圍;若受納地表水未設置閘門,則可采用筑壩封堵措施,減小水污染可能影響的區域和范圍;(6)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4.3 現場處置環境監察組、環境監測組必須在最短

43、的時間內趕赴現場,并按要求及時報告事態發展趨勢。各應急組到達現場后,立即參與現場控制和處理,盡可能減少污染物產生,防止污染物擴散。(1)環境監察組到達現場后,在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的協調指揮和其他部門的配合下,根據突發水污染事件地點、性質等相關要求,采取應急措施,迅速進行現場控制,實施先期處置,果斷控制或切斷污染源,防止污染物擴散,積極協助對受害人員的救治,全力控制態勢,嚴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發生。同時,迅速展開現場調查,收集與事件發生有關的所有材料,包括實物取證、攝影錄像等,詢問事件目擊者及當事人,根據水系水流、風向等尋找、排查污染源,判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初步判定

44、污染物種類、性質、數量、污染范圍、影響程度及事發地地理概況等,及時向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告。(2)環境監測組根據制定的應急監測方案,實施現場勘驗,確定現場監測布點,快速進行現場采樣和測試,確定污染物的類別、濃度、污染程度,測量水流轉移、擴散速率,劃定集中式飲用水源污染區域,提出處置措施,出具仲裁技術報告,及時向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匯報,為應急指揮部決策提供依據。監測要按照實時有效的原則進行,根據污染物擴散情況和監測結果的變化趨勢適當調整監測頻次和監測點位,提出處置措施建議,對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環境破壞程度進行初步評估,及時向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匯報。(3)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

45、指揮部根據處置調查組、環境監察組和環境監測組的報告,分析事故原因,對突發水污染事件做出初步判斷。處置調查組對事件信息進行分析、評估,提出應急處置方案和建議,供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決策參考,對突發水污染事件的危害范圍、發展趨勢做出科學預測,對污染區域的隔離、人員的撤離、環境污染的清除等重大防護措施的決策提供技術依據。(4)環境監測組對污染狀況進行跟蹤調查,根據監測數據和其他有關數據編制分析圖表,預測污染遷移強度、速度和影響范圍,及時調整對策。每2小時報告一次污染事故處理動態和下一步對策(續報),直至事故污染消失,警報解除。(5)在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指揮下,各組按照各自職責做好

46、污染事故處置工作。4.4 指揮協調4.4.1 指揮協調機制依照屬地為主的原則,事發地人民政府(管委會)在發生較大及較大以上突發水污染事件時,應立即成立現場應急指揮部。由事發地人民政府的主要負責同志任總指揮,組織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和事發責任單位,在現場指揮部統一指揮下,按照各自的預案和處置規程,相互協同,密切配合,共同實施環境應急處置行動。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成立前,各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必須在當地政府和事發單位的協調指揮下堅決、迅速地實施先期處置,果斷控制或切斷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態勢,嚴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發生。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根據突發水污染事件的情況通知有關部門及其應急機構、救援隊

47、伍。各有關部門接到事件信息通報后,應立即派出有關人員和隊伍趕赴事發現場,在現場應急指揮部統一指揮下,按照各自的預案和處置規程,相互協同,密切配合,共同實施環境應急處置行動。發生突發水污染事件的單位要及時、主動向現場指揮部提供應急救援有關的基礎資料。公安、水利、交通、環保、安監等有關部門提供事件發生前的相關監管檢查資料,供應急指揮機構研究救援和處置方案時參考。4.4.2 指揮協調主要內容(1)提出現場應急行動原則要求;(2)派出有關專家和人員參與現場指揮部的應急指揮工作;(3)協調各級、各專業應急力量實施應急救援行動;(4)及時向區政府和相關部門報告應急響應的進展情況。4.5 應急監測突發水污染

48、事件的應急監測由環保局牽頭,氣象局、水利局、交通局等組成,負責組織協調污染水域的環境應急監測;判定污染物的種類、性質、危害程度以及受影響的范圍,制定應急監測實施方案;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現場情況,根據現場情況,提出處置建議;對短期內不能消除、降解的污染物進行跟蹤監測;綜合分析突發水污染事件污染變化的趨勢;通過專家咨詢和討論等方式,預測并報告突發水污染事件的發展情況和污染物的變化情況,作為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置決策的依據。4.6 信息發布突發水污染事件的信息發布根據事件的級別由轄區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提供準確、權威的信息,宣傳部門組織統一發布,確保信息準確、及時傳遞,正確引導社會輿論。事件發生

49、的第一時間要向社會發布簡要信息,隨后發布初步核實情況、政府應對措施和公眾防范措施等,并根據事件處置情況做好后續發布工作。4.7 應急物資吳中醫藥集團蘇州制藥廠內應急倉庫長期備有2噸粉末活性炭、5噸黃沙以及5噸生石灰應對區突發環境事件。4.8 應急終止根據事件調查以及應急監測結果,突發水污染事件已得到控制,緊急情況已解除,由區突發水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宣布應急終止。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即滿足應急終止條件: (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 (4)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50、; (5)采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長期負面影響趨于并保持在盡量低的水平。 應急狀態終止后,環境監測組繼續進行跟蹤監測和評價工作,直至污染影響徹底消除為止。5 后期處置5.1 損害評估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響應終止后,要及時組織開展污染損害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評估結論作為事件調查處理、損害賠償、環境修復和生態恢復重建的依據。5.2 事件調查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牽頭組織事故的調查分析工作,調查組分別由環保局、公安局、水利(水務)局、安監局、氣象局和交通局等相關部門組成,在各自職責范圍內開展調查。調查報告報區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指揮部審核后存檔。5

51、.3 善后處置區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指揮部要督促、協調有關單位依法認真做好善后工作,確保社會穩定。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要組織區應急主管部門、協管部門以及應急專家組,對受災范圍進行科學評估,提出對遭受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恢復和補償的建議。根據應急調查的結果,形成調查報告和處理意見;對應急工作和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體系的有效性進行評估,提出改進意見,調查報告報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審核后存檔。5.4 保險突發水污染事件發生后,保險機構在第一時間對事件造成的損失進行評估、審核和確認,根據保險條例進行理賠。6 應急保障6.1 資金保障區政府所需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準備和救援工作資金由區政府有關部門

52、提出,經區財政局審核后,按規定程序列入年度財政預算。應急處置專項資金主要用于突發水污染事件防控準備,包括預防預警系統的建立、環境應急技術的研究、應急技術裝備添置、人員培訓及應急演練、應急處置、生態恢復和應急工作獎勵等相關費用和日常工作經費。6.2 裝備物資保障建立健全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制度,制定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物資儲備計劃,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庫,組織應急物資的監管、生產、儲存、更新、補充、調撥和緊急配送等工作。完善應急工作程序,確保應急物資和生活用品的及時供應。6.3 通信保障配備必要的有線、無線通信器材,保證應急指揮部和有關部門及現場各專業組、救援隊伍間的聯絡暢通,確保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救援職

53、能部門值班電話保持24小時暢通。建立現場指揮部與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指揮部暢通的通信保障體系,實現視頻、音頻、數據信息的雙向傳遞。6.4 應急隊伍保障各地、各部門要加強各級環境應急隊伍的建設,建立多層次的應急保障隊伍,培訓一只常備不懈、熟悉環境應急管理和水污染處置知識的隊伍。加強對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管理,規范調動程序和管理制度,加強對專業隊伍人員培訓和演練,加強對各聯動單位的組織協調和指導,保障應急工作的有效進行。6.5 安全防護由區衛計局負責調度醫療衛生技術力量搶救傷員,組織搞好衛生防疫,防止疫情、疾病的傳播、蔓延;由民政部門管理、分配救災款物,指導轉移、安置災民,協助交通部門做好應急物資運輸

54、保障。7 附則7.1 宣傳教育區人民政府要通過各種媒體、各種途徑向社會公眾進行廣泛的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預案和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宣傳,提高公眾預防和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的能力,普及環境污染災害避險、自救、互救等基本常識,增強公眾自救互救意識和防護能力,鼓勵公眾積極報告突發水污染事件。同時應加強企業預防水污染事件的宣傳教育,提高企業的防范意識和應急能力。7.2 培訓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制定人員培訓計劃,組織環境應急管理人員、應急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提高各級環境應急人員的應急救援能力。環境應急管理人員每年至少開展一次環境應急管理技術和能力培訓。加強對企業環境安全工作的監督檢查,督促企業加

55、強環境安全應急工作培訓。7.3 演練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應根據相關應急預案,組織專業性或綜合性的應急演練,做好跨部門的協調配合及通信聯絡,確保緊急狀態下的有效溝通和統一指揮。各地、各部門組織本區域單位和公眾開展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的應急演練。通過演練培訓應急隊伍,檢驗快速反應能力,落實崗位責任,增強各部門之間協調配合,熟悉應急工作指揮機制、決策協調和處置程序,明確資源需求,評價應急準備狀態,檢驗預案的可行性,并根據演練取得的經驗成果和存在問題及時修訂應急預案。7.4 獎勵與責任7.4.1 表彰獎勵在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中有下列表現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其所在單位、上級機關或地方

56、政府給予表彰或者獎勵:(1)出色完成應急處置任務的;(2)在搶險救援過程中有功,使國家、集體和人民生命財產免受損失或減少損失的;(3)對應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議,且實施效果顯著的;(4)有其他特殊貢獻的。7.4.2 責任追究在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員分別在管轄范圍內進行行政處分;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不按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預案,未按照應急預案中規定的應急措施開展先期處置的;(2)不按規定報告、通報事件真實情況,延誤處置時機的;(3)不服從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指

57、揮部的命令和指揮,在應急響應時臨陣脫逃的;(4)盜竊、挪用、貪污應急救援資金或者物資的;(5)阻礙應急救援人員依法執行任務或進行破壞活動的;(6)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7)有其他危害應急救援工作行為的。7.5 預案管理本預案應隨著區應急管理實際情況的變化及時予以修訂完善。各鎮(街道)及區各有關部門應根據本預案,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報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備案。7.6 制定、更新與解釋部門本預案由區環保局組織制定,并根據情況及時修訂,報區政府批準后實施。本預案由區政府辦公室負責解釋。7.7 預案實施時間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附件:1. 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及聯系人名

58、單2. 應急專家組成員名單及聯系電話3. 吳中區需重點防范的廢水產生企業名單及其廢水特征4吳中區水系圖5. 吳中區國普河流基本情況一覽表6. 吳中區區級河道分布情況一覽表7. 吳中區各鎮區級河道分布情況一覽表8. 吳中區圩區閘站情況一覽表附件1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及聯系人名單(略)附件2應急專家組成員名單及聯系電話(略)附件3吳中區需重點防范的廢水產生企業名單及其廢水特征(略) 附件4 吳中區水系圖附件5吳中區國普河流基本情況一覽表序號河流名稱河道類型境內河流長度(km)跨界類型流經河源(起點)地點河口(迄點)地點水文站和水位站基面名稱實測和調查最大洪水水位實測和調查最大洪水流量河底寬度(m)

59、河底高程(m)河道寬度(m)河道等級航道等級河道功能1江南運河陽澄淀泖區域段流域性10跨縣吳江市、吳中區、滄浪區、金閶區、虎丘區、相城區吳江市平望鎮平望建成區無錫濱湖區碩放街道黃家門村沒有吳淞4.517540-0.19804行洪、排澇、航運2吳淞江陽澄淀泖區域段區域性28.49跨縣吳江市、吳中區、工業園區、昆山市吳江市松陵鎮昆山市花橋鎮東涇村有吳淞-22-38-0.31 -2.7159-3655行洪、排澇、航運3蘇申外港區域性29.92跨縣吳中區、工業園區、吳江市、昆山市蘇州市吳中區郭巷街道昆山市周莊鎮沒有吳淞-16-4057-128行洪、排澇、航運4蘇東河區級36.33跨縣吳中區、滄浪區蘇州

60、吳中區光福鎮蘇州滄浪區友新街道新郭村沒有吳淞-151.0503行洪、排澇5滸光運河區域性6.17跨縣吳中區、虎丘區蘇州吳中區光福鎮蘇州虎丘區滸墅關鎮滸墅關鎮建成區沒有吳淞-6-2030-456行洪、排澇、航運6胥江區域性10.61跨縣吳中區、虎丘區、滄浪區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鎮蘇州市滄浪區雙塔街道滄浪區城區有吳淞4.92-9-35012-506行洪、排澇、航運7木光河區級18.66縣內吳中區蘇州吳中區木瀆鎮木瀆鎮建成區蘇州吳中區光福鎮迂里村沒有吳淞-4-919-356等外行洪、排澇、航運8箭涇河區級4.8縣內吳中區蘇州吳中區木瀆鎮五峰村蘇州吳中區胥口鎮胥口鎮建成區沒有吳淞-61.0127行洪、排澇

61、9走馬塘河區級17.83縣內吳中區蘇州吳中區木瀆鎮木瀆鎮建成區蘇州吳中區光福鎮沒有吳淞-62153行洪、排澇附件6吳中區區級河道分布情況一覽表鎮名河道名稱河道級別河道長度(公里)起止點情況起點名稱終點名稱總計92.515木瀆 匯總11.68木瀆木光運河區級9.1木瀆走馬塘河區級2.58胥口 匯總9.68胥口木光運河區級1.2春風橋何界橋胥口走馬塘河區級3.18張家村浜南交界橋北胥口順堤河區級5.3吳中大道胥江運河東山 匯總5.8東山蘇東運河區級5.8臨湖 匯總34.075臨湖走馬塘河區級6.95東山大道張家浜閘臨湖蘇東運河區級18.225東山大道順堤河臨湖順堤河區級8.9蘇東新開河吳中大道光福

62、 匯總8.46光福木光運河區級8.46橫涇 匯總9.52橫涇走馬塘河區級5.12橫涇蘇東運河區級4.4越溪 匯總7.9越溪蘇東運河區級7.9蘇旺路蘇東河橋石湖口香山 匯總5.4香山順堤河區級5.4顧家河閘站旅游專線公路附件7吳中區各鎮區級河道分布情況一覽表序號河道名稱所在鄉鎮鎮內情況起點止點長度(公里)一河道情況97.6451木光運河18.76光福銅鈧閘張世觀橋8.46木瀆張世觀橋方家橋,春風橋胥江9.1胥口方家橋春風橋1.22走馬塘河17.83木瀆胥江木橫河2.58胥口石莊河東太湖大道3.18臨湖東太湖大道張家浜閘6.95橫涇木橫河石莊河5.123順堤河19.6胥口越湖路口-香山村5.3臨湖

63、北港越湖路口8.9香山梅舍村順堤河5.44蘇東運河36.325東山渡水港大缺口5.8臨湖大缺口走馬塘河18.225橫涇走馬塘河蘇旺河4.4越溪蘇旺河石湖口7.95西塘河5.13長橋2.14城南2.99附件8吳中區圩區閘站情況一覽表序號鄉鎮聯圩名稱水閘名稱孔徑(米)建成年月整修年份完好情況防洪閘(座)套閘(座)4米閘5米閘6米閘其他備注總計187913991827一甪直7535741131甪直板橋圩談村港閘42001.52011年重點縣完好112甪直板橋圩凌東港北閘42002.6完好113甪直板橋圩西橫港閘42002.5完好114甪直板橋圩西江口閘42002.1完好115甪直板橋圩北橫港閘420

64、05.5完好116甪直板橋圩一號河東閘4完好117甪直板橋圩板橋塘東閘52007.5完好118甪直板橋圩液化氣站閘42007完好119甪直板橋圩陶浜浦閘42007.4完好1110甪直板橋圩南村港閘42002.5完好1111甪直板橋圩龔塘港閘42005.52014完好112014重建12甪直板橋圩蔣浦港閘42000.5完好1113甪直板橋圩塘村閘42002.6完好1114甪直板橋圩凌港港南閘42007.52011年重點縣完好1115甪直板橋圩長門堰閘42010.6完好1116甪直板橋圩河直浦閘42010.6完好1117甪直東澄圩澄湖新開河防洪閘42012.6完好1118甪直古鎮圩廣寧橋閘4200

65、3完好1119甪直古鎮圩甪直中學閘32004完好1120甪直古鎮圩南昌橋閘42004完好1121甪直古鎮圩環碧橋閘42004完好1122甪直古鎮圩一號河西閘42004完好1123甪直古鎮圩洋涇港閘3.52013完好1124甪直古鎮圩田肚港西閘82013完好1125甪直古鎮圩甫里塘閘82013完好1126甪直黃樓圩黃泥婁閘42004.5完好1127甪直黃樓圩金家浜閘42004.7完好1128甪直黃樓圩廟節婁閘42005.6完好1129甪直黃樓圩錢家婁閘42004.3完好1130甪直開發區圩洋涇港東閘42003.5完好1131甪直開發區圩洋涇港西口42001.5完好1132甪直開發區圩支介厙閘42

66、007.6完好1133甪直開發區圩張巷港閘42000.5完好1134甪直開發區圩大婁浪閘42001.5完好1135甪直南場圩龍潭港閘42001.5完好1136甪直南場圩南沙港閘42004.3完好1137甪直團結圩虹橋頭1號閘42000.5完好1138甪直團結圩北港千畝潭閘42000.5完好1139甪直團結圩北港橫港閘42000.5完好1140甪直團結圩北港南口門42000.5完好1141甪直團結圩一號河西閘42006.5完好1142甪直團結圩二號河閘42003.52014完好112014重建43甪直團結圩團結河北口閘42001.5完好1144甪直團結圩西橫西江浜閘42001.5完好1145甪直

67、團結圩西橫堂林浦閘420112011完好112011年重建堂林浦閘46甪直團結圩西橫長港閘42006.5完好1147甪直團結圩西橫新開河閘42005.5完好1148甪直團結圩翔里浜閘42001.5完好1149甪直團結圩團結河南口閘42000.5完好1150甪直團結圩三號河閘42005.1完好1151甪直團結圩油車浜閘420112011完好112011年新建油車浜閘52甪直躍東圩旺家浜閘42002.5完好1153甪直躍東圩宮殿港閘52007完好1154甪直躍東圩楊家灣閘52000.5完好1155甪直躍東圩東港婁閘42000.5完好1156甪直躍東圩長門堰閘42000.5完好1157甪直躍東圩新開

68、河閘42005.5完好1158甪直躍東圩北堰門閘42000.5完好1159甪直躍東圩外浜閘62000.5完好1160甪直躍東圩豆腐婁閘62008完好1161甪直躍東圩旺家浜閘42010.6完好1162甪直躍東圩躍東圩閘62009.6完好1163甪直火山圩火山圩套閘41972差1164甪直建設圩江灣套閘42005完好1165甪直建設圩西田浜防洪閘42012完好11甪直澄湖圩張巷港閘站新建81甪直澄湖圩方家渠閘站新建611甪直澄湖圩陳家港閘新建81甪直澄湖圩三姑后港東閘新建611甪直澄湖圩西南灣閘新建511甪直澄湖圩陸莊涇閘新建611甪直澄湖圩新開港閘新建611甪直澄湖圩楊家橋閘新建611甪直澄湖

69、圩姚家浜閘新建611甪直澄湖圩魚行橋閘新建611甪直澄湖圩南塘港閘站新建121甪直澄湖圩東大橋閘站新建61166甪直前灣圩前灣套閘41976完好11二郭巷5567郭巷白陽湖圩西會頭閘42005.5完好1168郭巷姜家圩南村閘41997.5完好1169郭巷姜家圩虹橋閘41999.52007完好1170郭巷姜家圩姜家港閘42006.52010完好1171郭巷姜家圩長浜浪閘41998.52009完好11三光福6672光福沖山圩沖山1號閘42008完好1173光福沖山圩沖山2號閘42006完好1174光福漫山圩漫山閘42002完好1175光福游湖圩1號閘41994差11光福塘港頭防洪閘42014112

70、014新建76光福游湖圩2號閘41992差11四胥口1153377胥口合豐圩陳家浜防洪閘294.12完好1178胥口合豐圩東婁浜防洪閘498.12完好1179胥口塘北聯圩北塘河閘42000.12完好1180胥口塘北聯圩后十甲閘41998.12完好1181胥口塘北聯圩許家橋閘41998.12完好1182胥口塘北聯圩善底橋閘42010.1完好1183胥口塘北聯圩笠帽浜節制閘62012.12完好1184胥口塘北聯圩涇一河節制閘62012.12完好1185胥口塘北聯圩飯羅村浜閘82013.11完好1186胥口塘北聯圩毛家塢浜閘82013.11完好1187胥口塘北聯圩橫河閘62013.11完好11五長橋

71、101088長橋紅旗聯圩東海港閘41994年好1189長橋紅旗聯圩西海港閘41994年好1190長橋紅旗聯圩三叉橋閘41994年好1191長橋紅旗聯圩鍍膜玻璃廠閘41994年差1192長橋紅旗聯圩南厙閘41995年2010好1193長橋紅旗聯圩中學閘41995年差1194長橋紅旗聯圩中心河機房閘41992年好1195長橋紅旗聯圩朱家橋閘41995年好1196長橋紅旗聯圩新家閘41992年差1197長橋紅旗聯圩雙林(中港北)閘41993年2008好11六橫涇1017498橫涇七村聯圩馬莊浜閘42013.11完好1199橫涇七村聯圩長遠港閘3.52001.5完好11100橫涇七村聯圩后里涇閘3.5

72、2001.5完好11101橫涇七村聯圩上澤港閘42001.52010完好11102橫涇七村聯圩上澤4隊閘3.52001.5完好11103橫涇七村聯圩林渡港閘42001.5完好11104橫涇七村聯圩上林村新建閘42009.11完好11105橫涇新建圩新建套閘41966差11106橫涇新南大圩水產公司防洪閘41956差11107橫涇新南大圩水產公司新南大圩防洪閘3.52006年改建完好11108橫涇新南大圩新路村新南大圩防洪閘42008年改建完好11七臨湖475373111109臨湖湖橋下涇圩江家浜閘403年完好11110臨湖湖橋下涇圩西涇港閘403年完好11111臨湖湖橋下涇圩許家橋閘409年完

73、好11112臨湖湖橋下涇圩湖橋港閘403年完好11113臨湖湖橋下涇圩田渡里閘403年完好11114臨湖湖橋下涇圩邱家橋閘42000年完好11115臨湖湖橋下涇圩安頭浜閘406年完好11116臨湖青小圩西查閘498年完好11117臨湖青小圩洋直港閘3.506年完好11118臨湖青小圩青小圩閘509年完好11119臨湖青小圩青小圩閘509年完好11120臨湖十方蕩圩十方蕩套閘3.52007完好11121臨湖新南圩新南套閘3.51996完好11122臨湖堰塘圩東塘閘42013完好11123臨湖堰塘圩張家村閘42000年完好11124臨湖堰塘圩堰浜閘509年完好11125臨湖石舍圩小塘河閘41998

74、完好11126臨湖石舍圩石舍坡港閘41999完好11127臨湖石舍圩北浜河閘41994完好11128臨湖石舍圩石塘港閘419962010完好11129臨湖沙埂圩三連防洪南閘419962010完好11130臨湖沙埂圩五圩防洪閘42007完好11131臨湖沙埂圩三塘豐收套閘41998完好11132臨湖沙埂圩三塘內圩分級閘2.52008完好11133臨湖東新圩許家港41992完好11134臨湖穗豐圩陳舍港閘42013完好11135臨湖穗豐圩夏秧港閘41995完好11136臨湖穗豐圩水車港閘41992完好11137臨湖靈湖圩西塘河閘42003完好11138臨湖靈湖圩吳舍河閘42001完好11139臨湖

75、靈湖圩西陸中心河閘42001完好11140臨湖靈湖圩石家浜閘3.62005完好11141臨湖靈湖圩西陸定向河閘41998完好11142臨湖靈湖圩柳舍中心河閘42000完好11143臨湖靈湖圩柳舍中心河2號閘3.52008完好11144臨湖靈湖圩直港河閘3.62005完好11145臨湖靈湖圩定向河閘162013完好11146臨湖靈湖圩定向河閘242013完好11147臨湖靈湖圩定向河閘342013完好11148臨湖西深圩紅衛橋套閘42013完好11149臨湖西深圩亭子港閘3.62004完好11150臨湖西深圩南城頭套閘41991完好11151臨湖西深圩橫岸頭防洪閘41998完好11152臨湖西深

76、圩閘河閘41994完好11153臨湖西塘涇圩西塘涇1號3.52006完好11154臨湖西塘涇圩西塘涇升臥鋼閘門42008完好11155臨湖西塘涇圩西塘涇閘3.62005完好11156臨湖壯志圩壯志橋防洪閘41993完好11157臨湖壯志圩六圩防洪閘41989完好11158臨湖壯志圩三連防洪北閘41995完好11159臨湖壯志圩銀藏港閘42006完好11160臨湖壯志圩銀藏港分級閘3.52006完好11八東山7421161東山東山大圩白浮門4198513年重點縣完好11162東山東山大圩楊灣港5198713年重點縣完好11163東山東山大圩牌樓港4198613年重點縣完好11164東山東山大圩大

77、咀港5198512年重點縣完好11165東山東山大圩牡口港3.5200813年重點縣完好11東山東山大圩中心河閘4201413年重點縣112014新建166東山東山大圩云震閘41991完好11九金庭624167金庭大包圍內圩元山閘2.5922011良好112011年改建元山防洪閘168金庭大包圍內圩文化閘1.296良好11169金庭大包圍內圩后埠閘494良好11170金庭大包圍內圩田岸閘4892011重點縣閘良好11171金庭大包圍內圩秦家江閘395差11172金庭消夏內圩青石塘閘194良好11十香山11173香山長沙圩南旺閘3.170年代差11十一城南963174城南濱湖圩碧波閘41999完好11175城南濱湖圩西夏田閘419992011完好112011新建西夏田閘站工程176城南濱湖圩東夏田閘41999完好11177城南濱湖圩東港河閘62000完好11178城南濱湖圩尹山橋南閘41999完好11179城南濱湖圩尹山橋北閘42009完好11180城南濱湖圩躍進河閘62010完好11城南濱湖圩后村河防洪閘42014112014新建181城南濱湖圩古塘河防洪閘619992010完好11


注意事項

本文(蘇州市吳中區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預案(70頁).doc)為本站會員(l**)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州市| 根河市| 巨野县| 海淀区| 咸宁市| 介休市| 尼玛县| 无极县| 襄城县| 溧阳市| 民丰县| 马山县| 郎溪县| 枣阳市| 大洼县| 砀山县| 绥宁县| 汝南县| 临沧市| 元朗区| 承德市| 原平市| 吉林市| 光山县| 大渡口区| 子长县| 朝阳区| 志丹县| 岳池县| 张家界市| 乡城县| 丰都县| 纳雍县| 嘉黎县| 府谷县| 进贤县| 鞍山市| 木里| 札达县| 甘德县| 新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