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宜賓市船舶污染事故應急處置預案(38頁).doc

  • 資源ID:561989       資源大小:175.54KB        全文頁數:37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宜賓市船舶污染事故應急處置預案(38頁).doc

1、宜賓市船舶污染事故應急處置預案目 錄1 總則61.1 目的61.2 編制依據61.3 定義71.4 適用范圍71.5 事故分級71.5.1 特別重大船舶污染事故(I級)81.5.2 重大船舶污染事故(II級)81.5.3 較大船舶污染事故(III級) 81.5.4 一般船舶污染事故(IV級) 81.5.5 小型船舶污染事故(V級) 91.5.6 事故等級基本計算方法91.6 工作原則101.6.1 以人為本,防應結合。101.6.2 政府領導,依法規范。101.6.3 統一指揮,分級管理。101.6.4 整合資源,信息共享。111.6.5 群專結合,形成合力。111.6.6 科學決策,快速高效

2、。112 組織機構與職責112.1 領導機構112.1.1 市應急指揮部組成 122.1.2 市應急指揮部職責122.1.3 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132.1.4 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主要職責132.1.5 成員單位職責142.2 專家咨詢機制172.3 現場指揮部172.3.1 現場指揮部的組成172.3.2 現場指揮部的主要職責182.3.3 現場指揮部工作組與職責 182.4 應急響應力量213 預防和預警213.1 預警分級223.2 預防預警信息收集和發布223.3 預防預警行動234 應急處置234.1 事故報告和核實234.1.1 事故報告234.1.2 事故核實244.2 先期處置2

3、44.3 分級響應244.4 信息報送與處置254.5 評估與決策264.6 應急力量的調動264.7 事故現場警戒與交通管制264.8 現場監測264.9 污染物圍控處置274.10 敏感資源的防護274.11 人員救治與疏散274.12 事故調查284.13 污染損害索賠取證284.14 回收污染物和污染廢棄物的處理284.15 信息發布284.16 應急行動結束285 應急保障295.1 應急通訊保障295.2 應急隊伍與應急設備保障295.3 應急技術保障295.4 資金保障295.5 社會動員保障305.6 其他保障306 善后處置306.1 污染損害索賠306.2 環境恢復306.

4、3 總結評估307 附則307.1 預案管理307.1.1 預案審批317.1.2 預案修訂與完善317.2 區域協作317.3 人員培訓與演練317.4 實施時間317.5 名詞解釋327.6 預案解釋328 附表、附圖338.1 本市敏感資源名錄338.2 宜賓市轄區水域船舶(設施)污染事故快報348.3 宜賓市船舶防污染應急設施設備儲備情況表358.4 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響應示意圖368.5 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響應聯絡表37 1 總則1.1 目的。宜賓市有金沙江、岷江、長江交匯,境內共擁有通航河流21段,通航水庫6個,通航里程963公里,有船縣(區)10個,有船鄉(鎮)89個,航運企業27家

5、,海事登記船舶629艘,水運是群眾出行和貨物運輸的重要途徑之一。近年來,隨著航道條件得到改善,船舶大型化、標準化步伐加快,大至8000噸的大型船舶已可直達宜賓港。但是,在整個川江上游地區,船舶防污染基礎設施建設正處于逐步推進階段,船舶防污染應急處置能力還比較弱,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響應體系還需完善。為貫徹執行法律、法規及國家和地方的環境保護政策,切實保護宜賓市水域環境和資源,防止來自船舶及其相關作業造成的污染損害,維護生態平衡,保障人命安全、人體健康和社會公眾利益,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建立并完善宜賓市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響應體系,構建防范與應對相結合的高效管理與應急響應機制,確保當發生船舶污

6、染事故時,應急工作能夠得到必要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的支持,作出迅速、有效的應急響應,盡可能地控制和清除污染物,減少污染損害。1.2 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船舶污染內河水域環境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上交通事故統計辦法等,結合宜賓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宜賓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參照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 296392013),制定本預案。1.3 定義。 本預案所指的船舶污染事故,是指營運性船舶在航行、停泊、作業過程中,因操作原因或發生其他事

7、故,導致船舶載運的或自身使用的危險化學品直接進入水體,造成水域環境污染損害的意外事件。1.4 適用范圍。宜賓市行政區域范圍內發生的較大以上船舶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適用本預案。宜賓市行政區域范圍外相鄰水域發生的較大以上船舶污染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宜賓水域污染事故的,適用本預案。 參與事故處置的船艇、設施及人員,適用本預案。軍事船舶、漁業船舶、自用船舶污染事故,不適用本預案,但軍事船舶、漁業船舶、自用船舶與營運性船舶發生事故,造成污染事故的,適用本預案。按其他行業相關規定和預案標準,船舶污染事故導致的水域污染還應啟動其他相關應急程序的,從其規定啟動相關預案,不適用本預案。1.5 事故分級。根據中

8、華人民共和國水上交通事故統計辦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水上船舶污染的特點、污染事故對人命安全和水域環境的危害程度以及所需應急力量和應急設備的規模,將船舶污染事故等級分為五級。 特別重大船舶污染事故(I級)。(1)船舶溢油1000噸以上致水域污染的;(2)因船舶污染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100人以上中毒或者重傷的;(3)因船舶污染造成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 重大船舶污染事故(II級)。(1)船舶溢油500噸以上1000噸以下致水域污染的;(2)因船舶污染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者重傷的;(3)因船舶污染造成2千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

9、較大船舶污染事故(III級)。 (1)船舶溢油100噸以上500噸以下致水域污染的;(2)因船舶污染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者重傷的;(3)因船舶污染造成5百萬元以上2千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 一般船舶污染事故(IV級)。(1)船舶溢油1噸以上100噸以下致水域污染的;(2)因船舶污染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10人以下中毒或者重傷的;(3)因船舶污染造成1百萬元以上5百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 小型船舶污染事故(V級)。船舶污染事故未達到一般事故等級的,統稱為小型污染事故。 事故等級基本計算方法。(1)重傷、中毒人數參照國家有關人體傷害鑒定

10、標準確定;(2)死亡(含失蹤)人數按事故發生后7日內的死亡(含失蹤)人數進行統計;(3)船舶溢油數量按實際流入水體的數量進行統計;(4)除原油、成品油以外的其他污染危害性物質泄漏按直接經濟損失劃分事故等級;(5)船舶沉沒或者全損按發生沉沒或者全損的船舶價值進行統計;(6)直接經濟損失按水上交通事故對船舶和其他財產造成的直接損失進行統計,包括船舶救助費、打撈費、清污費、污染造成的財產損失、貨損、修理費、檢(查勘)驗費等,船舶全損時,直接經濟損失還應包括船舶價值;(7)一件事故造成的人員死亡失蹤、中毒、重傷、水域環境污染和直接經濟損失如同時符合2個以上等級劃分標準的,按最高事故等級進行統計。統計時

11、,難以確定船舶溢油數量、直接經濟損失的,先按初步核定值統計,待水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完畢后再按確定的數據予以更正。注:上述有關數量的描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1.6 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防應結合。充分履行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把保障公眾的人命安全和人體健康作為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響應的首要任務,積極做好應對船舶污染事故的準備,適時進入應急待命狀態,應急響應前移,減少船舶污染事故危害。船舶污染事故發生后,有序、高效地組織、指揮和協調力量,救助人命、控制和清除污染,避免事故擴大危及更大范圍的人員安全、健康和環境損害。 政府領導,依法規范。市政府對本市行政區域內船舶污染事故的應急響應工作實行

12、統一領導,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明確各相關部門、單位、個人的責任、權利和義務,規范應急響應的組織、協調、指揮行為,使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響應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形成高效的應急響應機制。 統一指揮,分級管理。本市分別成立宜賓市船舶污染事故應急指揮部和各縣(區)、臨港開發區應急指揮部,并與上級指揮機構工作機制銜接,形成統一指揮、分級負責的應急響應指揮體系。根據船舶污染事故的性質、危害程度以及所需的應急力量和應急設備的規模,實施分級管理,明確各等級污染事故的指揮權限和應急職責,保證各方應急力量行動協調一致,取得最佳的應急響應效果。 整合資源,信息共享。通過整合現有船舶污染事故應急力量和資源,建立

13、分工明確、責任落實、常備不懈的保障體系和網絡互聯、信息共享、科學有效的防范體系,確保應急響應工作的人、財、物等資源科學管理和合理使用。 群專結合,形成合力。建立專業應急力量和社會力量相結合,多部門參加,多學科技術支持,全社會參與的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響應機制,充分發揮各方力量的自身優勢和整體效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科學決策,快速高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充分發揮專家和咨詢機構的作用,科學制訂和調整應急方案,保證應急指揮的科學性。建立健全快速反應機制,及時獲取和研判信息,果斷決策,迅速處置,最大限度地減少危害和影響。2 組織機構與職責2.1 領導機構。成立宜賓市船舶污染事故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

14、“市應急指揮部”),負責本市較大以上船舶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各縣(區)、臨港開發區應急指揮部負責各自轄區內一般、小型船舶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市應急指揮部組成。總指揮: 市政府分管交通運輸的副市長副總指揮:市政府聯系交通運輸的副秘書長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市環境保護局局長宜賓海事局局長成員:市交通運輸局、市環境保護局、宜賓海事局、市地方海事局、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市政府應急辦、市水務局、長江上游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宜賓分局、市畜牧水產局、市公安局、長江航運公安局瀘州分局、市安全監管局、市衛生計生委、市旅游發展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財政局、市氣象局、長江宜賓航道局、樂山市航務管理局及各縣

15、(區)政府、臨港開發區管委會等單位相關負責人組成。當本市發生或可能發生重大和特別重大船舶污染事故時,市應急指揮部總指揮由市長擔任,副總指揮分別由市政府分管交通運輸、環境保護的副市長和市政府秘書長擔任,上述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 市應急指揮部職責。(1)全市范圍內船舶污染事故的應急體系建設各項工作;(2)負責較大級別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響應、組織指揮、協調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及省級有關專項指揮機構的統一領導下,具體承擔發生在本地的特別重大、重大級別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響應、組織指揮、協調工作;(3)協調相關縣(區)政府(臨港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含非政府直屬單位)單位及駐宜單位做好較大以上船舶污染事

16、故的善后處置工作; (4)完成市政府及上級指揮機構交辦的其他工作。 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交通運輸局,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由市交通運輸局分管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的領導擔任,負責綜合協調相關應急工作;市地方海事局主要領導、宜賓海事局分管船舶污染監管工作的領導任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具體負責調度對船舶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置。 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主要職責。(1)貫徹執行市應急指揮部的應急處置決策,具體負責組織、指揮和協調水域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響應工作;(2)匯總上報船舶污染事故信息和應急處置情況;(3)按照市應急指揮部的決定,配合做好信息發布工作; (4)制訂市級船舶污染應急工作有關制度;(5

17、)負責市級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預案的制訂、運行、更新和管理;(6)向市應急指揮部提出啟動本預案的建議,并做好預案啟動前的準備工作;(7)組織船舶污染事故應急演練、演習工作;(8)完成市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事項。 成員單位職責。(1)市交通運輸局:負責提供應急交通運輸保障等。(2)市環境保護局:負責開展污染水域的環境應急監測和提供船舶污染處置的技術支持,參與船舶污染應急處置。(3)宜賓海事局:負責監管水域內船舶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置和調查處理工作;負責監管水域內必要的水上交通管制。(4)市地方海事局:負責監管水域內船舶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置和調查處理工作;負責監管水域內必要的水上交通管制;負責管轄范圍內事故

18、水域臨時航標的設置。(5)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負責督導新聞媒介發揮導向作用;根據市應急指揮部要求,牽頭組織相關的信息和新聞的發布工作。(6)市政府應急辦:負責事故信息收集、匯總、報送工作;應急救援、應對處置的綜合協調工作;督促有關部門修訂完善應急預案;調查統計應急救援裝備;指導相關專(兼)職救援隊伍開展應急演練工作。(7)市水務局:負責協調收集水情信息;協調上、下游水電站控制下泄流量,降低清污難度;調整可能受到污染損害的區域供排水計劃;參與船舶污染應急處置。(8)長江上游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宜賓分局:負責提供汛期監測范圍內水域實時及中短期水文變化信息,對受影響水功能區的水量進行動態監測、評

19、價。(9)市畜牧水產局:負責通知可能受到污染損害的水產養殖區域及時采取防范措施;負責組織對污染所造成的漁業資源及生態環境損失進行評估;參與船舶污染應急處置。(10)市公安局:負責現場治安秩序維護;保證道路交通暢通;偵破、處理人為破壞案件;協助開展污染的控制、清除和遇難人員的救援工作。(11)長江航運公安局瀘州分局:負責管轄范圍內現場治安秩序維護;偵破、處理管轄范圍內人為破壞案件;協助開展污染的控制、清除和遇難人員的救援工作。(12)市安全監管局:負責提供船舶污染事故中涉及危險化學品處置的相關技術咨詢支持;對涉及的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進行調查處理;參與船舶污染應急處置。(13)市衛生計生委:負責

20、組織、協調醫療救護隊伍,及時對傷病人員進行救護;為醫療應急救援提供保障。(14)市旅游發展委:負責通知已受到或可能受到污染損害的旅游景點,安排好旅游線路,盡力減小污染影響;做好游客接待、安排和解釋工作,必要時協助關閉旅游景區、景點;協助組織指導旅游風景區的污染預防工作。(15)市經濟和信息化委:負責應急搶險期間所需成品油的緊急調度,保障成品油供應;根據水上應急搶險需要,組織協調電力、通信運營企業為水上應急行動提供臨時供電、應急通信線路(含無線)和通信設備,保障應急搶險期間電力供應和通信暢通;組織應急救援所需藥品及醫療器械的供應。(16)市財政局:為船舶污染事故應急處置和船舶污染應急響應體系建設

21、提供必要的財政支持。(17)市氣象局:負責提供事故區域的氣象等信息。(18)長江宜賓航道局和樂山市航務管理局:負責管轄范圍內事故水域臨時航標的設置。宜賓軍分區和武警宜賓市支隊根據應急處置工作的需要和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的規定,協調組織駐宜部隊、武警部隊及民兵應急分隊參與船舶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市公安局和長江航運公安局瀘州分局(二者在以下章節均稱為公安部門,不再詳述區分)以事發水域分定職責,表述含義為:長航公安管轄區范圍內相關工作以長航公安為主,市公安局配合;其他水域相關工作由市公安局負責。市地方海事局和宜賓海事局(二者在以下章節均稱為海事部門,不再詳述區分)以事發水域分定職責,表述含義為:

22、成貴高鐵宜賓金沙江公鐵兩用大橋與岷江內昆鐵路大橋以下水域相關工作以宜賓海事局為主,市地方海事局以市航務管理局(與地方海事局兩塊牌子一套人馬)職責配合;其他水域相關工作為市地方海事局負責。市地方海事局、長江宜賓航道局、樂山市航務管理局以各自所承擔的航道養護范圍分定職責,以下均稱為航道部門。事發地及可能受影響的相關縣(區)政府(臨港開發區管委會)應根據市級涉及水域污染的相關應急處置預案和本預案,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水域污染事件和船舶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并接受市應急指揮部、現場指揮部的工作指導和調度。其他市級單位也應按照市應急指揮部的統一指揮調度,協助相關單位和專業力量共同應對水域污染事件和船舶污

23、染事故。2.2 專家咨詢機制。市應急指揮部建立包括船舶污染物處置、船舶救援等方面的應急專家庫,根據事故處置需要,市應急指揮部可臨時邀請其他相關方面的專家參加,具體提供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響應行動的技術咨詢,提供船舶污染應急響應體系建設和發展規劃咨詢,參與船舶污染事故應急處置工作,參與船舶污染應急響應體系建設的研究工作。2.3 現場指揮部。根據船舶污染事故應急處置需要,市應急指揮部應設立現場指揮部,負責船舶污染事故的現場應急處置工作。參加現場處置的單位和人員要服從現場指揮部統一指揮。 現場指揮部的組成。現場指揮部由市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事發地縣(區)政府(臨港開發區管委會)相關單位和相關方面專家成員

24、組成,現場指揮長由市應急指揮部總指揮指定,現場指揮長統一組織、指揮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現場指揮長有權決定和調整現場處置方案,協調有關縣(區)政府(臨港開發區管委會)、市直單位和駐宜單位開展應急處置工作,調度現場應急隊伍。 現場指揮部的主要職責。(1)受市應急指揮部及上級指揮機構直接領導,貫徹執行其指令;(2)決定現場指揮部各行動組組長,負責污染應急現場的組織、指揮和協調工作;(3)指導事故現場船舶、設施和人員采取緊急處置措施;(4)及時向市應急指揮部及上級指揮機構報告現場情況或請示緊急事項;(5)根據事故發展,對應急預案實施效果做出初步評估,提出調整應急響應措施的意見;(6)組織、指揮現場清理、

25、撤離,并做好相應善后工作;(7)當船舶污染事故急劇變化或出現特殊情況時,現場指揮部有權采取背離應急預案的合理行動;(8)宣布應急響應行動結束。 現場指揮部工作組與職責。現場指揮部根據現場應急處置需要,主要成立以下工作組,必要時,結合實際情況,增加相應工作組。(1)綜合協調組。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組成單位:事發地縣(區)政府(臨港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應急辦、市環境保護局、公安部門、市安全監管局、海事部門。職 責:在現場指揮部領導下,履行會議組織、信息匯總和報告、綜合協調及資料管理等職責。(2)事故救援組。 牽頭單位:海事部門。 組成單位:事發地縣(區)政府(臨港開發區管委會)相關單位、市水

26、務局、市畜牧水產局、市安全監管局、公安部門、航道部門。 職 責:對事故船舶及人員進行施救、處置。(3)污染物圍控處置組。牽頭單位:海事部門。組成單位:事發地縣(區)政府(臨港開發區管委會)相關單位、市環境保護局、市水務局、長江上游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宜賓分局(視事發水域而定)、市畜牧水產局、市旅游發展委、市氣象局、航道部門。職 責:切斷污染源,盡力把污染物圍控在一定范圍內,保護敏感區域;對船舶污染物進行初步回收處置,正確處理無法回收的污染物。(4)警戒安保組。牽頭單位:公安部門。組成單位:事發地縣(區)政府(臨港開發區管委會)相關單位,參與的各警種、部隊、民兵應急分隊。職 責:現場治安秩序維護。(

27、5)現場管控組。牽頭單位:海事部門。組成單位:航道部門。職 責:現場水上交通秩序、航道秩序維護。(6)監測技術組。牽頭單位:市環境保護局。組成單位:事發地縣(區)政府(臨港開發區管委會)相關單位、海事部門、市水務局、市畜牧水產局、市旅游發展委、市氣象局、長江上游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宜賓分局(視區域而定)。職 責:及時開展污染水域水質監測,對污染源、污染物和污染事故發展趨勢進行研判,提供船舶污染處置技術支持。(7)事故調查組。牽頭單位:市安全監管局。組成單位:事發地縣(區)政府(臨港開發區管委會)相關單位、海事部門、市環境保護局、公安部門。職 責:事故現場勘察,詢問事故有關人員,收集事故證據,查明事

28、故原因。(8)醫療救護組。牽頭單位:市衛生計生委。組成單位:事發地縣(區)政府(臨港開發區管委會)相關單位。職 責:組織有關醫療單位和專家對受傷人員實施救治和處置。 (9)應急保障組。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組成單位:事發地縣(區)政府(臨港開發區管委會)相關單位、市財政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交通運輸局、海事部門、市公安局。職 責:協調保障現場指揮部與污染應急處置現場之間的應急通信暢通;協調應急搶險期間所需成品油的緊急調度和臨時供電;應急救援所需藥品及醫療器械的供應;運送現場處置所需物資、人員;確保資金和后勤保障。(10)信息發布和輿情引導組。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組成單位:

29、市應急指揮部全體成員。職 責:組織、協調應急處置宣傳報道工作,加強對現場媒體記者的組織和管理,加強輿情信息收集分析,正面引導輿論。2.4 應急響應力量。由政府撥款或企事業單位自籌資金組建的船舶污染應急防治專業隊伍,政府機構人員組成的兼職應急防治隊伍,各軍種、警種、民兵,港航企事業單位組建的專兼職應急防治隊伍,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船舶等社會應急力量等組成。3預防和預警事故預防預警,是指及時收集引起船舶污染事故出現后的預警信息,并據此對事態進行預判,采取相應措施,做好應急響應方案和應急準備工作。3.1 預警分級。可以預警的船舶污染事故,按照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緊急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30、,將預警分為四級,由高到低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標示,紅色為最高等級。情況危急,可能發生特別重大船舶污染事故,或重大船舶污染事故可能進一步擴大影響范圍,致使重大生態破壞、重大人員傷亡的,發布紅色預警。情況緊急,可能發生重大船舶污染事故,或較大船舶污染事故可能進一步擴大影響范圍,致使生態破壞嚴重、眾多人員中毒傷亡的,發布橙色預警。情況比較緊急,可能發生較大船舶污染事故,或一般船舶污染事故可能進一步擴大影響范圍,致使較大生態破壞、較多人員中毒傷亡的,發布黃色預警。存在水域污染隱患,可能發生一般船舶污染事故,或小型船舶污染事故可能進一步擴大影響范圍,致使生態破壞、少量人員中毒傷亡的,發布藍色預

31、警。預警級別標準交通運輸部、環境保護部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3.2 預防預警信息收集和發布。海事部門牽頭負責船舶污染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評估,匯總相關信息,并做好相應的應急準備。環境保護、氣象、水務、水文等部門負責提供即時的水上有關預報預警信息。預警信息的發布主要包括事件類別、預警級別、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當采取的措施和發布機關等內容,可以通過相應的信息發布平臺或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手機短信、當面告知等渠道向社會公眾發布。藍色和黃色預警信息由縣(區)政府(臨港開發區管委會)或其授權的單位發布,橙色和紅色預警信息由市政府或者其授權的單位發布。交通運輸、海事、環境保護部門應當組織有關部

32、門和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及專家進行研判,預估可能的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向同級人民政府提出預警級別建議。3.3 預防預警行動。各有關單位要落實船舶安全、環保責任制,事先針對不同船舶污染風險制定預案,采取積極的風險管控和應急措施。海事、環境保護、氣象、水務、水文、畜牧水產、旅游發展等部門及時向相關方發布相關信息,防止污染事故的發生和蔓延,減少對生命財產和生態環境造成的危害,并采取應急行動。4 應急處置4.1 事故報告和核實。 事故報告。任何船舶、單位和個人發現(發生或可能發生)船舶污染事故應立即通過撥打“12395”“12369”報警專用電話或其他通訊手段向當地海事、環境保護部門報告。事故責任方應同

33、時啟動本單位(船舶)應急預案(計劃),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 事故核實。海事、環境保護部門在接到船舶污染事故報警后,應如實詳細做好記錄,并立即相互通知,按照事故報告制度逐級上報。同時,海事部門應進一步了解和核實:事故船舶的種類、結構、總噸、載貨量、始發港、目的港、總體部署、受損情況和船上人員情況;事故時間、地點、類型和原因;污染物種類、溢出估計量及進一步溢出的可能性;事故水域的風力、風向、流速、流向、能見度等氣象、水文信息;已采取或準備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事發水域周圍船舶及其聯系方法;是否有人員受傷需要醫療救助;載運危險貨物的理化性質和人員防護要求;報告人姓名、單位、地址、報告時間和聯系

34、電話。4.2 先期處置。船舶污染事故發生或可能發生時,事發地縣(區)政府(臨港開發區管委會)和有關單位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組織力量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初步判斷發生或可能發生較大以上事故的,及時向市政府報告。4.3 分級響應。當發生或可能發生小型、一般船舶污染事故時,應立即向縣級應急指揮部報告,按照縣級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的要求開展應急處置行動。當發生或可能發生較大以上船舶污染事故時,應立即啟動本預案,向市應急指揮部報告,按照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的要求開展應急處置行動。當發生或可能發生重大和特別重大船舶污染事故時,應立即啟動本預案,并向市應急指揮部報告,市應急指揮部按程序向上級相關部門報告,按照

35、上級要求開展應急處置行動。4.4 信息報送與處置。發生或可能發生船舶污染事故時,發生事故的船舶應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并向海事部門報告,海事部門應按照有關信息報告制度上報應急指揮部,同時通知環境保護部門,環境保護部門按照水域污染相關要求落實信息報送。發生或可能發生較大以上船舶污染事故時,相關部門應同時報告市應急指揮部和市政府以及屬地縣(區)政府。發生或可能發生重大和特別重大以上船舶污染事故時,還應向上級相關部門報告。在應急行動中,現場指揮部應每日將現場處置情況上報市應急指揮部;當事故發生重大變化時,現場指揮部應立即報應急指揮部;應急響應行動各階段的信息應逐級上報下達,重要信息應優先報送傳達。在本地

36、區應急力量難以應對的情況下,應立即上報省政府和省級相關單位,請求協調周邊力量予以支持或啟動上級相關預案進行援助。4.5 評估與決策。發生或可能發生較大以上船舶污染事故的,市應急指揮部應根據需要,及時組織專家或利用相應的輔助決策系統,對造成污染的原因、危害程度和范圍等進行評估,優化調整應急方案,調動相應的力量,并確定是否報市政府啟動市級關于水域污染的相關應急處置預案。發生或可能要發生小型、一般船舶污染事故的,由縣級指揮部根據需要作出評估、決策。4.6 應急力量的調動。市應急指揮部應根據污染事故等級、事故危害程度和范圍,及時調動相應的應急響應力量,參與應急響應行動。調動應急響應力量發布的指令應包括

37、事故的基本情況、趨勢預判、現場指揮部通信聯絡方式和注意事項等信息。4.7 事故現場警戒與交通管制。根據事故發展態勢和應急行動情況,需實施水上警戒和交通管制的,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應及時安排發布航行通(警)告,并由現場指揮部指派警戒安保組和現場管控組立即對事故現場實施警戒和交通管制,維護水上交通秩序。4.8 現場監測。現場監測技術組應按照國家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和標準,制訂應急監測方案,及時將監測監視結果上報現場指揮部。及時分析研判污染源、污染物和污染事故發展趨勢,提供船舶污染處置技術支持。4.9 污染物圍控處置。污染物圍控處置組應根據事故污染物種類、數量和氣象、水文等因素,充分利用現有的應急力量、應

38、急設施設備和船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盡可能回收水面污染物;正確處理無法回收的水面污染物,消除或減輕污染損害。4.10 敏感資源的防護。當污染危及環境敏感資源,特別是飲用和工業水源地、自然(生態)保護區、旅游區、水產資源保護區時,受影響區域的縣(區)政府(臨港開發區管委會)應迅速通知有關單位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應急指揮部應根據資源敏感程度、現有應急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被污染后清理的難易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等因素,組織專家進行評估,確定優先保護的次序,制訂行之有效的保護方案。4.11 人員救治與疏散。當污染造成人員傷害時,醫療救護組應立即開展救治和處置工作。當污染危及周邊地區較大范圍

39、人員安全時,現場指揮部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制訂實施群體性人員緊急疏散的方案,明確疏散的范圍、時間和方向。縣(區)政府、臨港開發區管委會及有關單位應當按照應急指揮部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有序、全面、安全地組織實施人員疏散,妥善解決疏散人員的臨時生活保障等問題。4.12 事故調查。在應急響應行動開展的同時,事故調查組應展開事故調查,查明事故的原因。4.13 污染損害索賠取證。在船舶污染事故應急行動中,必須重視污染損害索賠證據收集環節。各有關單位應指定專人對污染損害情況和污染事故的控制、監視及清除工作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資源等進行詳細的記錄;利用拍照、攝像、污染物提取等有效手段做好原始證據的收集和保全

40、工作。4.14 回收污染物和污染廢棄物的處理。回收的污染物和污染廢棄物應按有關環保法規和規定的要求進行妥善處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4.15 信息發布。按照及時、準確、客觀、全面的原則發布信息。應急響應行動各階段的信息由現場指揮部指定專人進行收集、整理報市應急指揮部定稿,由新聞發言人按照相關規定及指令發布信息。4.16 應急行動結束。現場指揮部應根據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情況,對應急響應方案實施效果進行評估,認為污染事故的污染源已得到有效控制,污染物回收或清除達到預期目的,或繼續清污作業已無效或繼續清污代價與收效相比極不合算時,向應急指揮部提出應急響應行動終止的建議。經應急指揮部同意后由現場指揮部宣布

41、行動終止。5 應急保障5.1 應急通訊保障。各有關單位應根據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響應工作的需要,建立健全應急通信保障體系,建立有線和無線相結合、基礎電信網絡與機動通信系統相配套的應急通信系統,確保應急指揮等處置工作通信暢通。5.2 應急隊伍與應急設備保障。根據管轄水域實際情況和“重點防護、優化配置、資源共享”的原則,由國家、政府、企業共同出資建設船舶污染應急專業隊伍,建立防污應急設備庫,配備必要的應急設備和物資。5.3 應急技術保障。在市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各成員單位應加強協調配合,明確水域環境功能區劃,根據環境保護等部門提供的敏感資源信息,健全船舶污染事故應急信息系統,完善污染物監視監測技術

42、系統。5.4 資金保障。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體系建設(應急救援力量常態建設)及船舶污染事故應急處置所需資金由市應急指揮部按規定提出需求預算,符合條件的統籌納入年度財政預算。船舶污染事故應急處置所需資金,由財政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做好資金保障。5.5 社會動員保障。當應急力量不足時,由市應急指揮部動員本市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參加應急響應行動。5.6 其他保障。各有關單位還應做好交通運輸、醫療衛生、氣象信息和治安等其他保障工作。6 善后處置6.1 污染損害索賠。應急響應結束后,事發地縣(區)政府(臨港開發區管委會)牽頭協調污染損害索賠工作。6.2 環境恢復。責任主體要協助事發地縣(區)政

43、府(臨港開發區管委會)承擔相應的環境修復和生態恢復重建工作,恢復污染區域生態環境。6.3 總結評估。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具體負責船舶污染事故應急行動的總結評估工作。應急行動結束后,應對應急行動的組織、指揮和協調情況、應急行動效果、應急力量的配合與功能發揮以及預案的可操作性與完整性等方面進行評估,總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建議。7 附則7.1 預案管理。 預案審批。本預案由市交通運輸局牽頭,宜賓海事局、市地方海事局聯合起草,按程序審定報市政府批準實施。 預案修訂與完善。(1)本預案原則上每3年修訂一次;(2)預案中組織機構發生重大變化時應及時修訂;(3)經演習、實戰檢驗發現預案存在重大缺陷、應急

44、力量發生較大變化或應急技術更新時,應及時修訂; (4)本預案在作出修訂再行公布時,應對修訂版本進行必要的標注和說明,對修訂或變更內容加以記錄,并及時通知有關單位。預案附表應適時更新。7.2 區域協作。為共同抵御船舶污染風險,應加強與相鄰水域船舶污染應急指揮機構或其他機構的合作。7.3 人員培訓與演練。市應急指揮部原則上每3年組織一次本預案的綜合演練,以保證本預案的有效實施及完善,提高應急響應的實戰能力。各縣(區)政府(臨港開發區管委會)、市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應當分別按照各自職責和本預案要求,組織人員培訓和演練。各專業應急力量也應不定期地組織培訓、演練以提高人員的實戰技能。7.4 實施時間。本

45、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7.5 名詞解釋。內河通航水域,是指由海事部門認定的可供船舶航行的江、河、湖泊、水庫、運河等水域。污染物,是指排入水體將對水資源或者人類健康產生危害或者對合法利用水資源造成損害的物質;直接或者間接地進入水體,會損害水體質量和環境質量,對生物資源、人體健康等產生有害影響的貨物。敏感資源,是指各級政府按照有關規定劃定并公布的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保護區、漁業資源保護區、旅游風景名勝區等需要特別保護的水域。7.6 預案解釋。本預案由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解釋。8 附表附 圖8.1 本市敏感資源名錄序號資源名稱縣(區)所在水域(具體位置)保護措施主管部門責任單位聯系電話備注1234

46、567891011121314預案發布后,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統一匯總備案。8.2 宜賓市轄區水域船舶(設施)污染事故快報填報單位: 年 月 日 時時間地點污染物名稱污染物性質初步認定的數量肇事方概況船舶概況其他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處置情況及救助請求市政府領導批示單位負責人: 填報人:8.3 宜賓市船舶防污染應急設施設備儲備情況表序號應急裝備名稱數量所在具體位置備注12345678910預案發布后,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統一匯總備案。8.4 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響應示意圖發現報告船舶污染事故宜賓市船舶污染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領導機構評 估專家小組研究清除方案分析污染風險報警報告確定保護目標下達清除指

47、令有關單位調動清除力量采取保護措施監視污染動向檢 查確保決策正確檢查清除效果總結回顧8.5 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響應聯絡表一、船舶防污染事故報告聯系方式12395(水上搜救電話)、12369(環保熱線電話)二、各成員單位應急聯絡方式序號部門名稱值班電話應急聯絡人應急聯絡人移動通訊方式1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2市政府應急辦3市經濟和信息化委4長江上游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宜賓分局5市公安局6市財政局7市環境保護局8市交通運輸局9市水務局10市衛生計生委11市旅游發展委12市畜牧水產局13市安全監管局14市氣象局15宜賓海事局16市地方海事局17樂山市航務管理局18長江航運公安局瀘州分局19長江宜賓航道局預案發布后,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每半年核實一次。


注意事項

本文(宜賓市船舶污染事故應急處置預案(38頁).doc)為本站會員(奈何)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南县| 安远县| 阳高县| 华亭县| 昌邑市| 牡丹江市| 阳朔县| 常山县| 平昌县| 嘉义县| 孙吴县| 舞阳县| 永昌县| 兴安盟| 临安市| 阳信县| 资中县| 隆化县| 分宜县| 内黄县| 汤原县| 当涂县| 于都县| 壶关县| 田东县| 广汉市| 鹤山市| 开平市| 宾川县| 延川县| 榆林市| 天峨县| 屏南县| 罗源县| 江阴市| 柳林县| 乌海市| 潼关县| 连平县| 额尔古纳市| 湘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