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生產制造公司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4頁).pdf

  • 資源ID:562632       資源大小:967.29KB        全文頁數:24頁
  • 資源格式:  PDF         下載積分: 20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生產制造公司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4頁).pdf

1、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審核:批準:頒布日期:頒布日期:20172017 年年 1 1 月月 2020 日實施日期:日實施日期:20172017 年年 1 1 月月 3030 日日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1.總則總則1.11.1 目的目的為了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職業危害事故,及時組織和協調各方面救援力量,有效防范和減少可能發生的職業危害事故,根按照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原則,制定本預案。1.21.2 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生

2、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29639-20131.31.3 使用范圍使用范圍本預案使用于本公司所屬區域內的所有可能發生職業危害的應急救援工作。1.41.4 應急預案體系應急預案體系本單位應急預案體系由職業危害事故綜合應急救援預案和各種場所應急處置方案構成。(見下圖)職業危害事故綜合應急預案職業危害事故綜合應急預案機械傷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灼燙傷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一氧化碳中毒現場處置方案2/241.51.5 應急預案工作原則應急預案工作原則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先救人員、后保設備;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2.2.職業危害風險描述職業危害風險描述2.12.1 公司概況公司概況四川有限公

3、司成立于2000 年,是由中航工業集團控股的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以工模具設計、研制和制造為主業,代表性產品是中高檔轎車的側圍、頂蓋、車門、翼子板等大型、高檔次的外覆蓋件模具。2.22.2 職業危害危險源與風險分析職業危害危險源與風險分析(1)噪聲:主要來自于機加設備運行時產生的噪聲及生產輔助設備運行時產生的噪聲;造成職業性噪聲聾;(2)其他粉塵(金屬粉塵、紙粉塵)、砂輪磨塵:產生的粉塵主要來自于機械加工、修型打磨等生產過程。造成職業性塵肺;(3)鋁合金粉塵:對鋁合金工件機械加工、打磨時,會產生鋁合金粉塵。造成職業性鋁塵肺;(4)電焊煙塵、錳及其化合物:焊接作業時會產生電焊煙塵、錳及其化合物

4、,考慮到焊接時產生的電焊煙塵、錳及其化合物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大,因此將電焊煙塵、錳及其化合物作為該企業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造成電焊工塵肺病;(5)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焊接作業時,焊接點與周圍空氣反應會產生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職業病危害因素。造成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職業性氮氧化合物中毒(6)由意外事故引起的傷害,造成的重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3.3.組織機構及職責組織機構及職責3.13.1 應急救援指揮機構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為了便于指揮、協調各部門和人員的應急處置行動,公司成立急性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設在安全環保室,發生事故時,若總指揮不在公司,由副總指揮任總指揮;若副總

5、指揮不在公司時,則按排名順序授權工段長、班組長為臨時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3/24總指揮:總經理副總指揮:副總經理成員:工段長、班組長指揮部職責:(1)分析判斷事故的影響區域、危害程度,確定相應的警報級別、應急救援級別;(2)決定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指揮、協調各應急組織進行救援行動;(3)批準現場搶救方案;(4)報告集團,通報事故、災害情況;(5)評估事態發展程度,決定警報級別,應急救援級別;(6)根據事態發展,決定請求救援;(7)監督應急救援組織的行動,保證現場搶救和現場外人員的安全;(8)協調物資設備、醫療、通訊、后勤等方面以支持應急搶救;(9)宣布應急恢復、應急結束。3.2.

6、3.2.現場救援組現場救援組組長:設備部部長成員:設備部維修人員職責:根據指揮部的指令,及時、有效的對事故現場的人員、設備進行應急救援處置,嚴防事態擴大;將危險區域的人員安全、有序疏散。3.33.3 生產調度組生產調度組組長:各制造部部長成員:各制造部工段長、班組長職責:負責事故處置時設備的開停車調度工作;同時負責事故現場聯絡和對外聯系工作。3.43.4 安全保衛組安全保衛組組長:安全環保室主任成員:安全員、物業保安人員職責:協助對事故現場實施救援;對事故現場進行取證、調查處理;負責事故現場及有害物質擴散區域內的無害化處理及檢測工作。3.53.5 醫療救護組醫療救護組4/24組長:行政部部長成

7、員:行政部人員職責:組織緊急醫療救護隊伍,根據不同類別的傷害,對受傷人員及時采取必要的、有效的現場緊急救護和處置,迅速護送傷員轉院治療。3.63.6 善后處理組善后處理組組長:副總經理成員:安全環保室、行政部成員職責: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做好員工善后安撫、協調工作。4.4.預防與預警預防與預警4.14.1 危險源監控危險源監控4.1.1 監控方式:職業病危險有害因素的監控,由各部門負責進行,監控方式要堅持技術監控為主,人工監控為輔的原則。凡能夠采用儀器、儀表等技術監控措施的危險源,要建立完善技術監控手段,全天候掌握和控制危險源運行參數,保證危險源的安全穩定運行;對不具備技術監控手段和

8、措施的危險源,要制定可靠的人工監控方式,定期檢查確認,及時發現和解決出現的問題和隱患。4.1.2 監控方法:要根據職業病危險有害因素的種類、特征確定主要監控的方法、參數、指標,危險源須登記建檔,定期監測、檢查和評估,并如實做好記錄。4.1.3預防措施4.1.3.1 采用密閉設備和密閉式的儲庫、降低物料轉運的落差,工藝過程中設置除塵器對各點產生的含塵氣體進行凈化處理,定期進行地面以及平臺的清掃,以免產生“二次揚塵”。4.1.3.2 根據崗位特點,配備防塵口罩、防噪聲耳塞、防護眼鏡、絕緣靴等個人防護用品,并根據使用情況定期更換。4.1.3.3 建立建全各項職業衛生管管理制度和高危作業許可工作票。4

9、.1.3.4 對從業人員進行職業病防治知識的教育和培訓。4.1.3.5 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的職業性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之勞動者;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4.1.3.6 落實職業危害預評價和控制效果評價,每年至少一次檢測和三年一次現狀評價。5/244.24.2 預警行動預警行動4.2.1 現場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時,在事故地點及附近的人員首先排除事故隱患,利用電話或派出人員等方法,迅速將情況和危害程度向值班長匯報。4.2.2 值班長要根據事故的性質和蔓延趨勢,迅速做出應急處理措施;如事故難以效控制,迅速向部門各級負責人匯報,并對可能受事故波及區域的人員發出警

10、報通知。4.2.3 救援指揮部總指揮應隨時向公司應急總指揮部匯報救援工作進展情況(如現有搶救力量、人員的身體狀況、救災的現有條件、事故發展趨勢及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效果等),也可對下一步施救工作的開展提出建議和措施。5.5.信息報告程序信息報告程序5.15.1 信息報告與通知信息報告與通知本公司 24 小時值班電話:轉發生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崗位工作人員應立即向值班長匯報,值班長在快速開展救援的同時向部門負責人匯報,由部門負責人立即啟動本部門專項應急預案進行處置,并直接報告應急救援副總指揮和總指揮。應急救援總指揮、副總指揮事故報告后,符合本預案啟動條件時,立即發出啟動本預案的指令;應急

11、值班人員接到啟動應急預案命令后,立即向各救援小組下達趕赴現場指令。5.25.2 信息上報信息上報信息上報采取分級上報原則,根據事故緊急情況和發展趨勢,由公司總經理在 1 小時內向當地政府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報告。信息上報內容包括:事故發生單位情況;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部位以及事故現場情況;初步掌握的人員傷亡(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等情況;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已采取的措施;事故報告單位、報告人、批準人、報告時間及聯系方式等。事故傷亡人數及直接經濟損失情況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5.35.3 信息傳遞信息傳遞發生事故的單位要及時向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提供與事故應急救援有關資料,安全監管部門

12、提供事故前監督檢查的有關資料,為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研究制定救援方案提供參考。6.6.應急響應應急響應6/246.16.1 響應分級響應分級6.1.1 一級緊急情況:需要本公司多個部門協同處理,甚至需借助地方應急資源的介入的緊急情況。6.1.2 二級緊急情況:需要本公司兩個或更多部門響應的緊急情況。6.1.3 三級緊急情況:能被事故發生部門正常可利用資源處理的緊急情況。6.26.2 響應程序響應程序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立即報告值班長,值班長在快速組織開展救援的同時向工段長匯報,工段長向調度室及應急救援指揮部匯報。應急救援指揮部要立即啟動處置預案實施救援,同時將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

13、原因、人員傷亡、事故現狀、實施救援情況及事故發展預測向公司應急救援總指揮部匯報。如采取相應救援措施后無法控制事態,應立即請求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擴大應急,直至地方應急資源介入。6.36.3 處置措施處置措施6.3.1 當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時,現場人員根據事故發生性質,積極組織自救控制事故,以防止事態擴大。采取一切措施控制、隔離危險源,防止連鎖事故的發生。6.3.2 當工作現場發生不可處理的意外事故,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時,現場工作人員應立即撤離工作地點。6.3.3 應急處理指揮部接到報警后,盡快向有關部門報告,快速查明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的地點、范圍,下達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的指令,同時發出警報,通知指揮部

14、成員及醫療救護隊伍和各專業隊伍,穿戴安全防護服裝迅速趕往職業病危害事故現場,進行醫療救護、衛生防疫、交通管制、現場監控、人員疏散等工作。6.3.4 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到達現場后,首先現場搶救組和事故單位技術專業人員一起查明險情,對事故現場救援工作提出具體的技術處置方案,進行職業危害源的排除工作,切斷一切可能擴大污染范圍的環節,迅速開展檢測,防止擴大污染。6.3.5 事故現場周圍要立即劃定警戒區域,設置警戒帶明顯標志,部署警戒人員。,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并對事故現場原始狀態作出記錄和標志。6.3.6 現場救援組在排除繼發性危險的情況下,與醫務人員配合及時搶救傷員,搜索被困和人員,并護送傷員及時

15、到醫院進行救治;6.3.7 環保和專業技術人員對事故現場周邊環境進行檢測,結合氣象條件,確定危害因素污7/24染區范圍,現場尚未達到安全水平以前,不得解除封鎖。6.3.8 迅速采取封閉、隔離、清洗等措施,做好事故現場清理和設備恢復工作,積極消除危害后果。6.46.4 應急結束應急結束6.4.1 當職業危害事故現場得到有效控制,沒有導致次生、衍生的事故隱患;受傷人員已全部從事故現場救出,并送到醫院進行救治,沒有失蹤人員(包括參加應急處置的人員);設備、設施處于受控狀態;環境受到污染經處理后,符合國家或行業有關標準。達到上述條件后一般事故以下由公司總指揮或副總指揮下達指令,一般事故以上由政府部門宣

16、布應急救援終止,應急結束。6.4.2 應急結束后由安全環保室將事故情況上報至地方主管部門,上報事項包括:發生事故部門基本情況;事故發生經過和事故救援情況;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事故發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質;事故責任的認定以及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6.4.3 公司應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組成的事故調查組,對事故的調查分析、處理工作,向事故調查組提交有關事故現場受傷人員及其他應移交的資料,包括:事故報告人情況;事故發生前和救援過程中有關的影響資料;事故初步上報情況及報告內容。6.4.4 由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做出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總結報告。6.4.5 總結事故教訓、補充完善企業

17、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補充完善應急預案的有關內容;加強安全生產管理,避免重復事故發生。6.56.5 信息公開信息公開6.5.16.5.1 信息發布的部門信息發布的部門由公司安全主管副總負責發布事故信息和有關事故搶險救援的信息發布。6.5.26.5.2 應急信息發布原則應急信息發布原則在信息發布過程中,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及時準確的報道事故發生、發展、應急處置的過程。6.5.36.5.3 應急信息發布程序應急信息發布程序所有對外發布的報道,需經應急救援指揮部審核同意后方可在媒體上發布。8/246.66.6 后期處置后期處置6.6.16.6.1 現場監測和恢復現場監測和恢復應急結

18、束后,由應急救援指揮部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相關監測機構對事故現場的安全、環境污染有毒有害因子進行檢測、評估,徹底消除事故及其救援過程留下的安全隱患,滿足安全生產條件后,方可進行恢復或生產。6.6.26.6.2 善后及賠償善后及賠償善后處理由公司安全環保室負責,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做好員工善后安撫、協調工作;賠償由辦公室負責聯系保險公司。包括:工傷保險、意外傷害險、醫療保險等。6.6.36.6.3 應急能力評估和應急預案修訂應急能力評估和應急預案修訂由公司總經理主持召開公司內部事故分析會,查清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責任,提出對責任者處理意見,制定相應安全防范整改措施,指定主管部門配合上級部門

19、開展事故調查。由安全環保室組織相關專業人員負責對應急救援執行情況進行評審,對應急預案的符合、有效、適用性進行評估和總結,認真總結應急處置經驗,修改完善公司應急預案有關內容。6.76.7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6.7.16.7.1 通信與信息保障通信與信息保障由信息聯絡組負責保證正常通訊聯系,確保指揮部成員、公司各部門通訊方式的有效性,如發生變化,及時更新、發布。6.7.26.7.2 應急隊伍保障應急隊伍保障各生產部門必須建立各自的現場自救隊,成員由部門負責人、部門安全管理人員及崗位操作人員組成,并定期進行培訓和演練。6.7.36.7.3 應急物資裝備保障應急物資裝備保障為保證應急救援工作及時有效,配

20、備各種裝備器材,各部門平時要安排專人維護、保管、檢驗,確保器材始終處于完好狀態,保證有效使用。6.7.46.7.4 經費保障經費保障公司應急救援專項經費在上一年年末提取,獨立帳號,專款專用。6.7.56.7.5 其他保障其他保障根據本單位應急工作需求而確定的其他相關保障措施,如:設立安全管理機構及配備專職安9/24全管理人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崗位操作規程等。同時要做好:交通運輸保障、治安保障、技術保障、醫療保障、后勤保障等。6.86.8 應急預案管理應急預案管理6.8.16.8.1 應急預案培訓與演練應急預案培訓與演練為保證公司應急救援體系的有效運作,安全環保室負責對全體從業人員每年

21、進行一次應急知識培訓,并組織考試。公司應急指揮部每年組織不少于一次的應急演練,對演練過程、效果、經驗和存在問題等做好記錄、總結和評估,并對各級應急救援預案做出相應的修訂和完善。附件:演練流程。(見下頁圖)演練實施階段10.記錄參演部門的演練情況演練準備階段救災演練工作領導小組1.2.3.4.5.6.7.8.9.確定演練日期確定演練目標和演練范圍編寫演練計劃確定現場演練規則指定評價人員安排后勤工作準備和分發演練文件培訓演練人員講解演練方案6.8.26.8.2 應急預案修訂應急預案修訂演練總結階段11.評價參演人員和部門12.編寫書面評價報告13.參演人員自我評價14.通報演練中的問題和不足15.

22、制定整改措施16.編制演練總結報告17.追蹤整改措施的落實應根據國家、行業、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當生產場所、生產設備、生產工藝、技術規范、安全規程出現與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有聯系時;當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裝置時;當出現不可預見的安全生產事故,通過事故的調查、分析,屬于新衍生出的不可預見的安全10/24生產事故時,均應修訂應急救援預案。6.8.36.8.3 應急預案備案應急預案備案本預案發布后報當地安監局備案。6.8.46.8.4 應急預案制定與解釋應急預案制定與解釋本應急救援預案在總經理的領導下,組織工藝、設備、安全管理等部門分析公司各部門危險源后制定,解釋權由安全環保室負責。6.86

23、.85 5 預案實施時間預案實施時間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11/24一氧化碳中毒現場處置方案一氧化碳中毒現場處置方案1.1.事故特征事故特征1.11.1 危險源與風險分析:危險源與風險分析:一氧化碳是無色無臭的氣體,對空氣的比重是0.967,毒性很大。它是固體燃料燃燒不完全時的產物。一氧化碳進入血液后,與血色素的結合力較氧大 200300 倍,因而很快形成碳氧血色素,使血色素喪失運輸氧的能力,以致全身組織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嚴重缺氧,發生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要根據空氣中一氧化碳的濃度,呼吸時間的長短,人的體質強弱而定。輕度中毒時,表現頭痛,眩暈、耳鳴、有時有惡心嘔吐,全身疲乏無力等。中度

24、中毒時,除上述癥狀外,迅速發生意識障礙、嗜睡,全身顯著較弱無力。重度中毒時,迅速陷入昏迷狀態,呼吸微弱而淺表,有時呈潮式呼吸,很快因呼吸停止而死亡。一氧化碳中毒時,全身皮膚常呈鮮紅色。中毒時間長者,也可有發紺,心機功能發生障礙,甚至有出現各種皮疹現象。1.21.2 事故可能發生的地點和裝置事故可能發生的地點和裝置焊接區,焊接作業時,焊接點與周圍空氣反應會產生一氧化碳職業病危害因素。環境通風不良,造成一氧化碳聚集,引起操作人員中毒。1.31.3 事故危害程度事故危害程度一氧化碳中毒,嚴重者造成人員死亡。1.41.4 事前征兆事前征兆1.5.1 焊接作業未執行相關安全操作規程。1.5.2 移動式電

25、焊煙塵凈化器故障,或未開啟。1.5.3 從業人員在進行操作時不按要求穿戴個人防護用品。2.2.組織機構及職責:組織機構及職責:2.12.1 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事發部門主任成員:事發部門段長班長現場工作人員安全員2.22.2 指揮部人員職責指揮部人員職責12/242.2.1 總指揮的職責:全面指揮機械傷害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工作。2.2.2 事發部門段長職責:組織、協調本部門人員參加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2.2.3 班長職責:匯報有關領導,組織現場人員進行先期處置。2.2.4 現場工作人員職責: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匯報,做好中毒人員的先期急救處置工作。2.2.5 安全員職責:接

26、到通知后迅速趕赴事故現場進行急救處理,并監督安全措施落實和人員到位情況。3.3.應急處置應急處置1、發現有人一氧化碳中毒的時候,迅速向工段值班領導匯報,工段值班領導迅速向應急處理小組及調度室匯報,報告時盡可能說明位置、毒源及人員中毒情況。2、匯報完畢后值班段長立即組織人員佩戴合適的防毒面具,開展救援和排查中毒原因,如有泄露情況發生迅速關閉泄漏點控制開關。3、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在接到員工一氧化碳中毒的報告后,應立即聯系與公司距離最近的醫院做好救治工作的準備。同時通知現場管理人員做好現場應急處置人員的安全防護,并防止可能發生的爆炸事故;現場處置采取邊搶救、邊調查、邊核實、邊開展宣傳教

27、育的方式,以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事態發展。4.4.急救方法急救方法一氧化碳中毒的基本病變就是缺氧,主要表現是大腦因缺氧昏迷。急救方法有以下5點:1、迅速將中毒者搬到空氣新鮮、流通而溫暖的地方,按以下方法施救:2、檢查中毒者呼吸道是否暢通,發現鼻、口中有嘔吐物、分泌物應立即清除,使其自主呼吸。對呼吸淺表者或呼吸停止者,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方法:讓中毒者仰臥,解開衣領和緊身衣服,施救者一手緊捏病人的鼻孔,另一手托起病人下頜使其頭部充分后仰,并用這只手翻開病人嘴唇,吸足一口氣,對準病人嘴部大口吹氣,吹氣停止后,立即放松捏鼻的手,讓氣體從病人的肺部排出。如此反復進行,頻率每分鐘 14 至 16

28、次。直到病人出現自主呼吸或明顯的死亡征象為止。3、做好中毒者的身體保暖,防止受寒發生感冒、肺炎。可用手掌按摩病人軀體,在腳和下肢放置熱水袋,促進吸入毒物的消除。4、對昏迷不醒者,可以手指尖用力掐人保(鼻唇溝上1/3 與下 2/3 交界處)、十宣(兩手十指尖端,距指甲約 0.1 寸處)等穴位;如果心臟已經停止跳動,就應立即進行心臟復蘇;13/24對意識清楚的病人,可飲服濃茶水或熱咖啡。5、對于中毒程度重的病人,在經過上述處理后,應盡快送往醫院,并應注意在運送病人途中不可中斷搶救措施。14/24中暑現場處置方案中暑現場處置方案1.1.事故特征事故特征1.11.1 危險性分析危險性分析1.1.1 在

29、高溫、高濕、通風差的車間內作業。1.1.3 在高溫輻射環境(干熱環境)境)中作業。1.1.4 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1.1.5 作業人員穿著緊身透氣性差的工作服,導致散熱障礙。1.21.2 中暑類型中暑類型類型包括先兆中暑、輕癥中暑、重癥中暑(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熱射病)。1.31.3 事故可能發生的地點和裝置事故可能發生的地點和裝置公司生產現場窯頭、窯尾、窯中、篦冷機、預熱器等各作業現場在夏季高溫作業時均可發生中暑。1.41.4 事故危害程度事故危害程度中暑如發現或處理不及時,會出現昏迷及抽搐,嚴重者可產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導致死亡。1.51.5 事前征兆事

30、前征兆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2.2.組織機構及職責組織機構及職責2.12.1 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事發部門主任成員:事發部門段長班長現場工作人員安全員2.22.2 指揮部人員職責指揮部人員職責2.2.1 總指揮的職責:全面指揮中暑事件的應急救援工作。2.2.2 事發部門副工段長職責:組織、協調本部門人員參加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2.2.3 班長職責:匯報有關領導,組織現場人員進行先期處置。2.2.4 現場工作人員職責: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匯報,做好灼燙傷亡人員的先期急救處置工15/24作。2.

31、2.5 安全員職責:接到通知后迅速趕赴事故現場進行急救處理,并監督安全措施落實和人員到位情況。3 3 應急處置應急處置3.13.1 現場應急處置程序現場應急處置程序人員中暑發生后,現場人員迅速做急救處置并向班長報告,班長立即向應急救援指揮部匯報,救援指揮部宣布啟動處置方案,應急處置組成員接到通知后,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應急處理。3.23.2 現場應急處置措施現場應急處置措施3.2.1 搬移:迅速將患者抬到通風、陰涼、甘爽的地方,使其平臥并解開衣扣,松開或脫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衣服。3.2.2 降溫:患者頭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進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電扇吹風,加

32、速散熱,有條件的也可用降溫毯給予降溫。3.2.3 補水:患者仍有意識時,可給一些清涼飲料,在補充水分時,可加入少量鹽或小蘇打水。3.2.4 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覺,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蘇醒。若呼吸停止,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3.2.5 轉送:對于重癥中暑病人,必須立即送醫院診治。搬運病人時,應用擔架運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時運送途中要注意,盡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額頭、枕后、胸口、肘窩及大腿根部,積極進行物理降溫,以保護大腦、心肺等重要臟器。3.33.3 事故報告事故報告事發部門負責人立即向總經理匯報人員傷亡情況以及現場采取的急救措施情況,當事故進一步擴大出現人員重傷、死亡時,由總經理在 2

33、 小時內向地方政府、安監局等上級主管部門匯報事故信息;事件報告內容主要包括:事件發生時間、事件發生地點、事故性質、先期處理情況、重傷死亡人數等。4.4.注意事項注意事項4.14.1在降溫過程中不要快速降低患者體溫,當體溫降至38 攝氏度以下時,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強降溫措施。16/244.24.2再給傷著補水時,千萬不可急于補充大量水分,否則,會引起嘔吐、腹痛、惡心等癥狀。4.34.3如事故發生在夜間,應設置臨時照明燈,以便于搶救,避免意外事故,不能因此延誤進行急救的時間。4.44.4進行心肺復蘇救治時,必須注意受害者姿勢的正確性,操作時不能用力過大或頻率過快。17/24受限空間中毒窒息事故現場處

34、置方案受限空間中毒窒息事故現場處置方案1.1.事故特征事故特征1.11.1 危險性分析危險性分析1.1.1 未制定受限空間作業職業病危害防護控制計劃、受限空間作業準入程序和安全作業規程。1.1.2 未確定并明確受限空間作業負責人、準入者和監護者及其職責。1.1.3 未在受限空間外設置警示標識,告知受限空間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1.1.4 未在當實施受限空間作業前,對空間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識別、評估,以確定該密閉空間是否可以準入并作業。1.1.5 未提供合格的受限空間作業安全防護設施與個體防護用品及報警儀器。1.21.2 事故類型事故類型受限空間事故類型:急性中毒、缺氧窒息。1.31.3

35、 事故可能發生的地點和裝置事故可能發生的地點和裝置公司生產區域容器、槽箱、鍋爐煙道、收塵器、回轉窯、預熱器、磨煤機、排污井、地下溝道及化學藥品儲存間等受限空間。1.41.4 事故危害程度事故危害程度當工作人員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但沒有采取有效、可靠的防范、試驗措施或違章操作等進行工作時,會造成人員中毒窒息導致昏迷、休克,甚至死亡。1.51.5 事前征兆事前征兆工作人員在受限空間作業期間,如發生中毒窒息事故,先兆表現可以表現但不局限為以下癥狀:眼睛灼熱、流涕、嗆咳、胸悶或頭暈、頭痛、惡心、耳鳴、視力模糊、氣短、呼吸急促、四肢軟弱乏力、意識模糊、嘴唇變紫等。2.2.組織機構及職責組織機構及職責2.1

36、2.1 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事發部門工段長成員:事發部門副工段長班長現場工作人員安全員2.22.2 指揮部人員職責指揮部人員職責18/242.2.1 總指揮的職責:全面指揮中毒窒息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工作。2.2.2 事發部門副工段長職責:組織、協調本部門人員參加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2.2.3 班長職責:匯報有關領導,組織現場人員進行先期處置。2.2.4 現場工作人員職責: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匯報,做好受傷人員的先期急救處置工作。2.2.5 安全員職責:接到通知后迅速趕赴事故現場進行急救處理,并監督安全措施落實和人員到位情況。3.3.應急處置應急處置3.13.1 現場應急處置

37、程序現場應急處置程序中毒窒息事故發生采取必要救護措施后送醫院否現場簡單醫療處置撥打 120是否嚴重排險、控險措施人員受傷是中毒窒息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立即采取應急處置措施并向班長報告,班長迅速向應急救援指揮部匯報,救援指揮部宣布啟動處置方案,應急處置組成員接到通知后,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應急處理。3.23.2 現場應急處置措施現場應急處置措施3.2.1 如有人員出現中毒窒息癥狀時,現場人員立即大聲向附近人員呼救,并將受傷者移至通風良好的安全地帶,解開衣領及腰帶以利其呼吸及順暢,檢查判斷中毒者的中毒情況。3.2.2 呼吸、心跳情況的判定:受傷人員如意識喪失,應在10s 內,用看、聽、試的方法判19/

38、24定傷員呼吸心跳情況。3.2.2.1 看看傷員的胸部、腹部有無起伏動作。3.2.2.2 聽用耳貼近傷員的口鼻處,聽有無呼氣聲音。3.2.2.3 試試測口鼻有無呼氣的氣流。再用兩手指輕試一側(左或右)喉結旁凹陷處的頸動脈有無搏動。3.2.3 若看、聽、試結果,既無呼吸又無頸動脈搏動,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密閉空間中毒窒息傷員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時,應立即按心肺復蘇法支持生命的三項基本措施,進行就地搶救;步驟為:通暢氣道口對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接壓。3.2.4 搶救過程中的再判定:3.2.4.1 按壓吹氣 1 后,應用看、聽、試方法在57s 時間內完成對傷員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復的再判定。3.2.4.2

39、若判定頸動脈已有搏動但無呼吸,則暫停胸外按壓,而再進行 2 次口對口人工呼吸,接著每 5s 吹氣一次(即每分鐘 12 次)。如脈搏和呼吸均未恢復,則繼續堅持心肺復蘇法搶救。3.2.4.3 在搶救過程中,要每隔數分鐘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時間均不得超過57s。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搶救前,現場搶救人員不得放棄現場搶救。3.33.3 事故報告事故報告事發部門負責人立即向總經理匯報人員傷亡情況以及現場采取的急救措施情況,當事故進一步擴大出現人員重傷、死亡時,由總經理在 1 小時內向地方政府、安監局等上級主管部門匯報事故信息;事件報告內容主要包括:事件發生時間、事件發生地點、事故性質、先期處理情況、重傷死亡人

40、數等。4.4.注意事項注意事項4.14.1對于存在有毒氣體的地點發生人員窒息的事故,救援人員應攜帶隔離式呼吸器到達事故現場,正確戴好呼吸器后,進入現場進行施救。4.24.2對于由于缺氧導致人員窒息的事故,施救人員應先強制向空間內部通風換氣后方可進入進行施救。4.34.3如事發地點屬高空作業,施救人員應系好安全帶,做好防墜落的安全措施。4.44.4傷員、施救人員離開現場后,工作人員應對現場進行隔離,設置警示標識,并設專人把20/24守現場,嚴禁任何無關人員擅自進入隔離區內。4.54.5采取通風換氣措施時,嚴禁用純氧進行通風換氣,以防止氧氣中毒;4.64.6進行心肺復蘇救治時,必須注意受害者姿勢的

41、正確性,操作時不能用力過大或頻率過快;4.74.7在運送過程中,對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以防嘔吐物誤吸入肺內導致窒息;4.84.8對昏迷較深的患者不應立足于就地搶救,而應盡快送往醫院,但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人工呼吸絕不可停止,以保證大腦的供氧,防止因缺氧造成的腦神經不可逆性壞死。化驗室化學品事故現場處置方案化驗室化學品事故現場處置方案1.1.事故特征事故特征1.11.1 危險性分析危險性分析強酸、強堿等化學藥品在使用、貯存、接卸、取樣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當及安全措施落實不到位都可能造成泄漏、燒灼、中毒等事故。1.21.2 事故類型事故類型化學危險品造成人員灼傷、中毒而引發人身傷亡事故。1

42、.31.3 事故可能發生的地點和裝置事故可能發生的地點和裝置化驗室等貯存間、使用化學藥品的部門。1.41.4 事故危害程度事故危害程度強酸、強堿等化學藥品除皮膚灼傷以外,由呼吸道吸入還可引起化學性支氣管炎、肺炎、肺水腫和中毒等。1.51.5 事前征兆事前征兆1.5.1 化學藥品儲存地點有刺激性氣味。1.5.2 使用人員違反相關操作規程或使用過程中防護措施不到位。1.5.3 化學藥品貯存容器、接卸管道老化或臨時連接管道不可靠。2.2.組織機構及職責組織機構及職責2.12.1 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主任21/24成員:工段長安全員班長現場崗位人員2.2 指揮部人員職責2.2.1

43、 主任職責:全面指揮化學品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工作。2.2.2 工段長職責:組織、協調本部門人員參加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2.2.3 安全員職責:接到通知后迅速趕赴事故現場進行急救處理,并監督安全措施落實和人員到位情況。2.2.4 班長職責:匯報有關領導,組織現場人員進行先期處置。2.2.5 現場工作人員職責: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匯報,做好受傷人員的先期急救處置工作。3.3.應急處置應急處置3.13.1 現場應急處置程序現場應急處置程序化學品事故發生采取必要急救措施后送醫院否現場簡單醫療處置撥打 120是否嚴重排險、控險措施人員受傷是化學品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立即采取應急處置并向班長報告,班長迅速向

44、應急救援指揮部匯報,救援指揮部宣布啟動處置方案,應急處置組成員接到通知后,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應急處理。3.23.2 現場應急處置措施現場應急處置措施3.2.1 當發生化學品事故時,停止現場作業,找出酸、堿傷害原因,及時消除危險點,設置隔離帶,維持現場秩序。22/243.2.2 如有人員受傷,現場人員立即大聲向附近人員呼救,將受傷者移至安全地帶,檢查判斷人員受傷情況,就近迅速清除傷員患處的殘余化學物質,脫去被污染或浸濕的衣褲,用自來水反復沖洗燒傷、燙傷、灼傷的部位,以稀釋或除去化學物質,時間不應少于半小時。3.2.3 當強酸濺到眼睛內或皮膚上時,迅速用大量清水沖洗,再以 0.5%的碳酸氫鈉溶液清洗

45、。3.2.4 當強堿濺到眼睛內或皮膚上時,應迅速用大量的清水沖洗,再用 2%的稀硼酸溶液清洗眼睛或用 1%的醋酸清洗皮膚。3.2.5 當受傷人員能行動,應立即離開事發現場,如有中毒者應給予氧氣吸入,出現昏迷者,現場人員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并拔打120 急救。3.2.6 當發生大面積灼傷或有生命危險時,應及時安排救護車送往醫院搶救。3.33.3 事故報告事故報告事發部門負責人及時向總經理匯報人員傷亡情況以及現場采取的急救措施情況,當事故進一步擴大出現人員重傷、死亡時,由總經理在 2 小時內向地方政府、安監局等上級主管部門匯報事故信息;事件報告內容主要包括:事件發生時間、事件發生地點、事故性質、先

46、期處理情況、重傷死亡人數等。4.4.注意事項注意事項4.14.1救援人員進入現場應穿戴好個人防護用品,在打開門窗進行通風或打開換氣扇通風后進入救援。4.24.2根據現場事態發展,決定是否組織人員疏散,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員傷害事故。4.34.3沖洗后可用消毒敷藥或干凈被單覆蓋傷面以減少污染,不要在受傷處隨便使用消炎類的藥膏或油劑,以免影響治療。4.44.4在經過簡單的自救后,要趕快送醫院救治,護送者最好是現場人員,因為他們熟知當時的燒傷情況,在到達醫院以后,要提供燒傷化學物質的品類、濃度和化學特性,以便醫務人員盡快對癥治療。4.54.5傷員、施救人員離開現場后,工作人員應對現場進行隔離,設置警示標識,并設專人把守現場,嚴禁任何無關人員擅自進入隔離區內。4.64.6進行心肺復蘇救治時,必須注意受害者姿勢的正確性,操作時不能用力過大或頻率過快。4.74.7在運送過程中,對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以防嘔吐物誤吸入肺內導致23/24窒息;對昏迷較深的患者不應立足于就地搶救,而應盡快送往醫院,但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人工呼吸絕不可停止。24/24


注意事項

本文(生產制造公司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4頁).pdf)為本站會員(偷****)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磐安县| 武宣县| 遂平县| 辽宁省| 临颍县| 永定县| 鄢陵县| 治多县| 昌邑市| 陕西省| 子长县| 湟中县| 银川市| 岚皋县| 罗城| 隆安县| 中江县| 灵台县| 科尔| 同仁县| 永川市| 陆良县| 虞城县| 商城县| 三河市| 锡林浩特市| 南阳市| 万荣县| 阿图什市| 金门县| 鹿泉市| 宜川县| 瑞安市| 石楼县| 玉溪市| 杭州市| 灵台县| 武夷山市| 隆林| 青州市| 景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