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輸氣管道煤氣泄漏事故應急救援案例一、事故發生 2003年9月27日下午16時45分,河南省煤氣集團公司總調度室接到事故險情報告:義馬鄭州煤氣長輸管道干線在洛陽市新安縣城關鎮牌樓村黑山自然村發生煤氣劇烈泄漏。接警后即刻啟動事故應急預案,組織專業搶險人員,攜帶搶險設備、專用材料、防毒面具及消防器材,17時25分從鄭州基地奔赴事故現場,同時安排放散人員趕赴新安、磁澗兩截斷閥室,待命執行有關輸氣操作。響應 當時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一行4人,準備到義馬氣化廠檢查工作,從鄭州到義馬途中,接到總經理電話后,我們迅速先期趕往事發現場。趕往現場二、搶險經過公司當即與到場的當地政府負責人交換意見,成立現場事故搶
2、險指揮部,由縣委書記任指揮長,縣長、公安局長、工業局長等以及煤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為副指揮長,協調配合,共同作戰,具體負責事故搶險工作。1、疏散事故現場附近的居民、車輛及新安縣一中、一職高在校的全部師生,設立警戒區。在指揮部領導下,迅速同時開展了以下幾方面工作:2、立即通知在事故點上下游最近的輸氣管線新安、磁澗兩地截斷閥室待命的技術人員,關閉干線閥門,進行專業放散;3、因泄漏處距連霍高速公路僅20米,過往車輛狀況復雜,迅速聯系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對連霍高速公路洛陽至義馬段進行封閉和交通管制;4、派專業人員到附近學校、居民區及公路等多處設立檢測點,用專業儀器對空氣中煤氣濃度進行實時檢測。領導支持 由
3、于政府系統的事故報告制度,接省政府辦公廳急電后,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危化處處長連夜趕到事故現場,指揮協調事故搶險救援工作。洛陽市政府副市長、副秘書長也趕到現場參加指揮搶險。考慮閥室附近居民較多,離學校較近,放散工作不能太快。到21時50分,管線內壓力達到微正壓,停止閥室放散。點燃泄漏處煤氣,防止積聚。達到焊接要求后,用防爆器材進行處置。專家指導應急結束應急結束 經檢測空氣中煤氣濃度符合要求,考慮秋夜天氣較冷,五千學生及居民穿戴較少,指揮部研究決定解除警戒,恢復附近居民學校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恢復高速公路通行。搶修人員開始進入搶修地點后,發現管道損傷泄漏處縱向開裂長約10cm、凹陷深約4
4、cm。管道損壞情況管道修復經公司搶險技術人員現場研究,按照第三種搶險方案進行實施,首先對泄漏處進行點燃,隨后對破裂處進行焊堵。焊堵完畢后,立即進行凹陷處理和加強板焊接,并做好防腐保護。城市煤氣恢復全線供應l 9月28日2時25分兩截斷閥室待命人員接令開啟截斷閥,恢復全線供氣。最后進行土層覆蓋,于9月28日3時5分全部搶險完畢。三、事故原因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是,當地村民使用推土機鏟土時,鏟裂煤氣管道,導致大量城市煤氣泄漏。城市煤氣含CO約18%,易燃易爆易中毒。處置不當,將造成不可估量損失。四、事故教訓 本次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經濟損失。但仍有許多可吸取的教訓:1、報警遲緩,煤氣發生泄漏后
5、,報警途徑幾經輾轉,公司接警較晚。2、輸氣應急處理不夠果斷,煤氣泄漏處上下游干線閥門關閉不及時。3、應急反應不夠迅速,搶險隊伍對突發事件的準備不充分。4、搶險設備不齊全不到位,不能做到聞警而動。5、搶險現場混亂,缺乏統一的搶險服裝和警示標志。五、預防措施 1、加強對煤氣管道的宣傳力度,采取多種形式,提高沿線居民安全意識。2、提高對突發事故的判斷、快速處置和應急能力。3、增添必要的搶險車輛和專用設備,并在搶險車輛上加裝貨柜,長期存放搶險設備,提高出警速度。4、完善倉庫物品擺放制度,制作搶險專用服裝和警示標志。5、加大長輸管道巡檢的力度與頻度,增加煤氣管道的各種警示標志樁。6、加強與沿線各級政府及安全監管部門的聯系,消除管道安全隱患(如建筑占壓煤氣管道、在穿河煤氣管道上方的河道內采沙、安全帶內違法施工等)。這次事故總體說是成功的,省市縣與企業協同作戰,最快最好最大程度地減少了損失,避免人員傷亡。涵蓋了安全預防、預案啟動、報警響應、應急處置、緊急救援、疏散避險、故障修復、確認結束等化工事故應急救援的主要環節。結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