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公司一號煤礦“一通三防”應急救援預案 第一章 礦井概況及災害分析第一節 礦井概況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一號煤礦設計生產能力420萬噸/年,2001年由原國家計委驗收階段性正式竣工投產,現礦井核定目前年生產能力420萬噸。礦井交通方便,距黃陵縣店頭鎮1.5KM,礦井井田開拓方式為平峒式開拓,有主平峒、付一平峒、付二平峒、三個平峒,三個平峒均為進風井,另有2號進風斜井和2號回風斜井,目前正在施工3號風井。礦井通風方式為混合抽出式通風,主扇型號為1K58N027,電機功率630KW,2007年5月31日測定礦井排風量10063m3/min,礦井負壓2180pa,礦井瓦斯等級為低瓦斯礦井。瓦斯相
2、對涌出量2.94 m3/t,CO2相對涌出量1.03m3/t,瓦斯絕對涌出量30.92m3/ min,CO2絕對涌出量9.66m3/ min。井田內主采2號煤,煤層平均厚度2.03米,產狀近水平,煤層具有自燃傾向性,自燃發火期68個月,屬于一類容易自燃煤層。煤塵具有爆炸危險性,煤塵爆炸指數為37.74。井田范圍內,地表為低山林區,溝壑縱橫,徑流發育,井下落差小于2.0m的小型錯動常見,對目前井下采場布置有影響的主要是F3、F4斷層。F3斷層產狀為走向方位為8480,傾向北西,傾角約80,長約5Km,落差:6.4m的正斷層;F4斷層與F3斷層近似平行,其產狀為走向近東西,傾向南東,長約5Km,落
3、差:9.8m,正斷層。采場范圍內自上而下主要發育有三個含水層,分別為第四系黃土潛水含水層(Q),侏羅系中統直羅組下段砂巖裂隙含水層(J2Z1)侏羅系中統延安組砂巖裂隙含水層(J2Y)。隔水層主要有兩個直羅組上段隔水層(J2Z2),延安組1號煤以上隔水層。由于三、四盤區東部部分地區域受古河床影響,J 2Z2隔水層在局部地段缺失,使得第四系含水層水與直羅組下段含水層水導通,這將會給該區域的生產造成影響。煤層頂板為泥巖,細砂巖互層,屬中等冒落頂板,底板為泥巖。第二節 礦井災害分析在煤礦生產中,要預防消滅各種災害的發生,必須首先掌握、了解災害發生的原因、條件、特征及預兆等,只有這樣才能提前及時采取措施
4、有效預防災害發生并及時有效控制它。礦井瓦斯根據2007年生產接續計劃,本年度的生產重點區域在三盤區和六盤區,特別是六盤區,剛開始建設各工作地點相對較近,而且點比較多。目前利用2號風井進行通風,通風距離較長。3號風井系統的形式預計要到2007年底,所以通風距離及瓦斯煤層改治工作出現區域的一個難點。 一號煤礦為低瓦斯礦井,但根據2006年的生產實際,301綜采工作面、 302綜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頻頻超限,三盤區的順槽掘進工作面設計長度均在3000M以上,一旦局部通風管理不善,工作面瓦斯濃度也會出現超限。所以綜采工作面的上隅角瓦斯治理及三盤區掘進頭的局部通風應作為樣瓦斯防治工作的重點。 經分析、研究
5、,可能引起本礦井下火災的主要因素為:違章在井下吸煙,在井下拆卸礦燈、放明炮、電焊、氣焊;井下電氣設備使用不當或維修不及時而短路所產生的電弧火花等。跑車引起的撞擊火花,機械、皮帶等使用不當產生磨擦火花等。靜電火花,地面雷電或其它突發的電流通過線路、管道、軌道輸入井下引起電弧火花。我礦煤層有自燃傾向,如果密閉墻質量差漏風,或采空區漏風引發自燃處,可能造成火災事故。礦井粉塵現生產階段,掘進巷道都為煤巷,產生的主要粉塵為煤塵。我礦開采號煤,煤塵具有爆炸性,爆炸性指數為7.74,在開采過程中一定要加以防范。在本礦,根據分析、研究煤塵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1、自然因素:由于地質構造原因,當開采煤層節理
6、發育或采掘工作面進入斷層和褶皺發育的地帶時,其產塵量較大。局部區域煤層結構酥松、脆性大且干燥,在開采過程中產塵量就大。2、人的因素:對井下防塵工作認識不足,重視不夠。防塵管理制度、防塵技術操作規程未落到實處。有許多防塵設施未建立健全。對于有些已安設的灑水設施未能加以合理、正常使用。采掘區隊,未能堅持放炮后灑水噴霧,掘進工作面仍有干打眼現象存在,放炮不堅持使用水泡泥,裝卸煤巖過程中不能堅持噴霧灑水等。采煤機內外噴霧的失修,不能正常使用而繼續割煤。巷道積塵未能定期清除、清洗或沖洗。引起煤塵爆炸的因素是:當巷道壁的沉積煤塵受到沖擊波的震動、氣流的加大或其它原因再次揚起后,達到爆炸濃度,再遇到引燃煤塵
7、的高溫熱源,就會引起煤塵爆炸。能引燃煤塵的高溫熱源有:爆破火焰、電器火花、斜坡跑車碰撞和磨擦產生的火花、井下火災或明火等。礦井瓦斯根據近幾年礦井瓦斯鑒定結果來看,我礦為低瓦斯礦井,但二氧化碳濃度較高。我們務必在生產中根據實際情況加強通風瓦斯管理工作。在生產過程中發現,三盤區的煤層沼氣含量較高,據分析此處的煤層頂板整體性較好,煤層無露頭,使得煤層的封閉性較好,這就為沼氣的賦存具備了很好的貯存條件。礦井瓦斯的燃燒與爆炸對我們職工的生命及國家的財產會帶來極大的危害,而我們又怎樣預防瓦斯爆炸事故的發生呢?瓦斯爆炸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瓦斯濃度;點燃瓦斯的火源; 空氣中的氧濃度。第三個條件,空氣與沼氣的混合
8、氣體中氧氣含量只有低于12,瓦斯才失去爆炸性,而在正常生產中,井下工人還需呼吸,氧氣濃度絕不能低于12,看來這一條件我們無法控制。故我們在生產中要預防瓦斯事故的發生,必須嚴格控制瓦斯爆炸的前兩個條件。因此在生產中一定要加強瓦斯管理工作,加強瓦斯檢查,加強通風,嚴格控制沼氣濃度超出規定濃度。在工作中遵守煤礦安全規程,按作業規程要求作業,消滅違章作業、違章指揮,杜絕井下任何火源的出現,才能防止瓦斯事故的發生。第二章 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分工第一節 應急組織機構一、成立應急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部設在調度室、下設技術組、通訊組、供應組、通風組、救護組、醫療組、后勤組、保安組。1、總 指 揮: 王聯合副總
9、指揮: 王鎖成 張建軍 薛治杰 李衛星唐恩賢 李雙民 梅方義 武光輝成 員: 王玉璽 黃維明 何勇義 沈亞洲 高俊平 杜滿庫 丁增平 武光富 劉永忠 姜開魯 張大勇 翟韓忠 仲照海 潘 林 蔣延峰 曲志欣 潘靜渤 馬玉軍 袁守貴 陳清生 郭高坡2、職責:(1)發生災害后,總指揮全面指揮救災工作,發布救災命令,向上級匯報救災工作的進展情況。(2)制定救災方案和應急措施。(3)總指揮不在時,按上述順序由副總指揮依次行使總指揮權。二、技術組:1、組 長:黃維明2、成 員:生產技術部全體人員及機電部張曉斌3、職 責:為救災提供必要的圖紙、技術資料。三、通訊組:1、組 長:王玉璽2、成 員:調度室全體人
10、員及機電供應部馬小龍3、職責:(1)召集救災人員并切斷與救護無關的電話。(2)保證救災電話線路暢通。(3)保證通訊器材供給,及時安設臨時電話。四、供應組:1、組 長:何勇義2、成 員:機電供應部供應組全體人員3、職 責:保證災區所需物資的充分供應。五、后勤組:1、組 長:丁增平2、成 員:高俊平 仲照海 馬玉軍3、職 責:(1)組織足夠的車輛待命,并作好運送物資及接送人員的準備工作。(2)安排好救災人員的生活問題(3)接待外來救災人員。(4)運送傷病員并安排好傷員的護理工作。(5)處理災后的善后工作。六、通風組:1、組長:武光輝2、成員:通風科及通風區全體人員。3、職責:為救災提供必要的通風圖
11、紙、技術資料及通風參數。七、救護組:1、組 長:黃陵縣救護隊長2、副組長:程建軍3、成員:黃陵縣救護大隊成員和一號煤礦救護隊員。4、職責:1)進入災區引導人員撤退,解救井下受災人員。2)完 本文來自: 中國煤礦安全生產網 (www.mkaq.org) 詳細出處參考:00904/yingjiya_10634.html導航: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煤礦安全生產網 應急救援 應急知識 正文 陜西黃陵礦業集團公司一號煤礦“一通三防”應急救援預案 作者:佚名 應急救援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9-4-26 - 成災區偵察任務,提出測定數據和災區示意圖。3)提出合理化建議,供指揮部制定救災方
12、案。4)協助解決災害的處理。八、醫護組:1、組長:郭高坡2、成員:一號煤礦全體醫護人員。1)井下救災基地現場急救。2)傷員轉運及轉運中的救治。3)傷員檢傷分類方案及執行人員。4)臨時太平間的設置。九、保安組:1、組長:沈亞洲2、成員:安檢科全體人員和全礦保安。3、職責:1)事故現場人員的清點、撤離方式和方法。2)維護現場治安秩序,疏散無關公眾人員。3)救災過程中的隔離區設置警戒及隔離方法。 第一節 處理事故過程中各有關人員的職責1、發生事故后,礦長是負責處理事故的全權指揮者,在礦長不在的情況下,依次由王鎖成、張建軍、薛治杰、李衛星、唐恩賢、李雙民 、梅方義、武光輝行使指揮權,其他人員只能對事故
13、處理意見提出建議,特別重大安全事故災難發生后,立即報告上級主管部門。 2、發生重大事故后,調度室按“重大事故通知表”進行通知,見后附重大事故通知表。3、礦總工程師:負責協助礦長制定救護方案及實施礦山救護工作。4、副礦長:根據營救遇難人員和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負責組織處理事故所必須的人員待命,組織調集救災所必須的材料器材,嚴格控制入井人員,簽發搶救事故專用的入井特別許可證。5、 通風科長:按照礦長的命令負責改變礦井的通風制度,注意礦井的通風狀況,組織完成必須的通風工程,并執行與通風有關的其它措施。6、 安監部長:根據批準的事故處理計劃和處理事故的作戰措施,對搶救工作和入井人員的控制實行有效的監督
14、,并在可能的情況下,組織人員對施工作業現場進行有效監督。7、 有關隊長:負責查明本隊工作面內或災區范圍內人員狀況、數量等,并采取措施將他們有組織地送到地面或安全地點,并將現場所見到的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詳細報告調度室,并隨時接受礦長的命令,完成有關的搶救工作。8、 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協助行政領導,搞好礦山救護,執行領導命令,組織處理事故,貫徹落實黨的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和上級的有關規定指示,編制災害處理措施,當好領導的參謀。9、 礦值班調度員:負責立即將事故報告礦長和礦其它領導及礦業公司有關領導及調度室。按照礦長指示,及時下達作戰命令,隨時統計和掌握入井人員數量和位置等。10、 礦燈房負
15、責人:根據礦燈牌號碼清查在井下的人員數量及姓名,并迅速報告調度室,對無礦長簽發的特別許可證的人員停止發放礦燈。11、 機電部長、機電隊長、皮帶隊長:根據礦長命令,負責改變礦井主扇的工作制度,搞好運輸工作,掌握礦井停、送電工作,完成其它任務。12、 運輸隊隊長:保證救災物資及時運到事故地點,滿足事故處理和人員救護的需要。13、 生產技術部部長:負責準備好必要的圖紙、資料,并根據礦長的命令完成測量和打鉆的指導工作。負責準備好救災必須的器材。14、 辦公室主任、黨群部部長:保證遇難人員的妥善安置和救災人員的食宿和其它生活事宜。15、 經營部部長:負責組織救災所需資金。16、 救護隊長:全權負責井下營
16、救工作,災情偵查工作,數據測定工作。17、 醫院院長:全面負責井上下傷員的搶救工作,及時組織醫療器械、藥品的供應工作。第三章 應急救援準備與救災程序第一節 應急救援準備一 應急資料1)礦井平面圖2)礦井立體圖3)巷道布置圖4)采掘工程平面圖5) 礦井通風系統圖(附反風試驗報告)6)井下運輸系統圖7)井下避災路線圖8)井下供電、通訊、消防灑水、排水、灌漿、抽放瓦斯等管路系統圖9)安全監測裝備布置圖10)瓦斯煤塵頂板涌水通風等數據參數11)以上各種技術資料日常保存在生產技術部、機電部、通風科及有關部門。二 應急教育、訓練和演練1)依據一號煤礦人員能力的評估,對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每季進行一次全面培訓
17、。企業員工必須積極響應。2)制定應急演練計劃,每年度在本礦范圍內進行一次應急演練。3)依據培訓和演練情況,評估實施效果,對于應急預案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之處進行改進,使之完善。三 應急資源保障 1)全礦每個職工為應急救援的人力資源,在總指揮的調度下積極投入到應急工作中去。2)應急設備:通訊系統保持完好,井上下消防材料庫按規程規定配齊所需的消防器材和工具;救護隊按規程規定配備足夠的自氧式自救器和呼吸器;礦區醫院必須保持至少三晝夜氧氣、石膏和其他消耗物資。四 預警預防機制. 1 事故災難監控與信息報告一號煤礦應當加強對“一通三防”管理和預防,對可能引發特別重大事故的險情,或者其他災害、災難可能引發安
18、全生產事故災難的重要信息應及時上報。特別重大“一通三防”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企業負責人(礦長),企業負責人(礦長)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報告上級主管部門。中央企業在上報當地政府的同時應當上報企業總部。當地人民政府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報告上級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單位、中央企業和事故災難發生地的省(區、市)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后2小時內,向國務院報告,同時抄送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2應急響應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現場應急救援的指揮,現場應急救援隊伍必須迅速、有效地實施先期處置,全力控制事故災難發展態勢,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發生,果斷控制或切斷事故災害鏈。
19、3緊急處置 現場處置主要依靠本企業的應急處置力量。事故災難發生后,發生事故的企業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采取措施。 根據事態發展變化情況,出現急劇惡化的特殊險情時,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在充分考慮專家和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依法及時采取緊急處置措施。4 醫療衛生救助 黃陵礦業公司總醫院負責組織開展緊急醫療救護和現場衛生處置工作。及時協調有關專業醫療救護機構和專科醫院派出有關專家、提供特種藥品和特種救治裝備進行支援。5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 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應根據需要攜帶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相關規定。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需要具體協調、調集相應的安全防
20、護裝備。 6 現場檢測與評估 根據需要,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成立事故現場檢測、鑒定與評估小組,綜合分析和評價檢測數據,查找事故原因,評估事故發展趨勢,預測事故后果,為制訂現場搶救方案和事故調查提供參考。檢測與評估報告要及時上報。 7應急結束 當遇險人員全部得救,事故現場得以控制,環境符合有關標準,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經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確認和批準,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應急救援隊伍撤離現場。由事故發生的企業宣布應急結束。五 預案實施時間本預案自印法之日起施行。第二節 應急救災程序1 重大事故后應急通知順序重大事故發生后,必須立即撤出災區人員和停止災區供電(掘進巷道發火或瓦斯煤塵爆炸不能
21、停局部通風機)按應急預案中規定的順序通知礦長、總工程師等有關人員立即向礦業集團公司調度室匯報召集礦山救護隊(本礦救護隊先下井救災)召集搶險救災指揮部成員制定臨時搶險措施派救護隊進入災區救人、偵察災情根據災情制定救災方案救護隊進行救災工作,直至災情消除,恢復正常生產。2 救災指揮程序1) 災害發生后,立即召集以礦長為總指揮的搶救指揮部,指揮部首先聽取當班值班領導的災情匯報以及已經下達的命令情況匯報,繼續組織撤人、停電、保證主要通風機的正常運轉工作。2) 通知井口驗身房礦燈房自救器發放室準確統計當班下井人數及其姓名,統計上井的人數及姓名,以便分析災區人員數量及分布。通知機電供應部準備救災材料,醫院
22、準備急救傷員的藥品、器械工具及醫護人員到位。3) 由安全礦長負責簽發下井許可證,并通知礦燈房、自救器發放室和副井口,沒有下井許可證不準發放礦燈、自救器,不準下井。4) 選定井下救護基地,指定具有救護知識的領導擔任井下救護基地指揮,同時明確基地指揮只起“上傳下達”作用,不得自行發布命令,以免形成多頭指揮。通訊組落實井下救護基地所需的通訊器材,機電供應部和醫護組落實井下救災器材等。保安組落實選定安全崗哨位置及其人員,明確任務。5) 命令救護組小分組8-15人分兩組進入災區引導人員撤退;將傷員救到井下救護基地或其他安全地點進行現場急救,最后送到地面醫院。得知人員受困 本文來自: 中國煤礦安全生產網
23、(www.mkaq.org) 詳細出處參考:導航: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煤礦安全生產網 應急救援 應急知識 正文 陜西黃陵礦業集團公司一號煤礦“一通三防”應急救援預案 作者:佚名 應急救援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9-4-26 - 災區時,一方面設法與受阻人員聯系,穩定其情緒,一方面立即匯報搶救指揮部采取果斷措施組織特別搶救。偵察災情,及時把災害的性質、類別、危害程度匯報救災指揮部。6) 搶救指揮部根據井下災情的匯報,責成助手成員,將搶險人員組成二線、三線力量。當搶險人員不足時應及時匯報上級部門和兄弟單位請求支援。及時滿足井下需要,千方百計完成撤人搶險任務。如果救災過程中出現反
24、復或災情擴大時,應下決心投入二線力量,同時采取安全措施保護搶救人員,盡力避免擴大傷亡。7) 井下撤出人員和搶救人員后,總指揮應投入二線或三線力量,命令救護隊進行偵查工作,掌握災情性質、影響范圍、災區通風與瓦斯等災情,同時撤出一線人員。救護隊長應具體負責指揮救護隊按救護規程的要求完成偵察任務,提出測定數據、災區示意圖及災區處理建議,供指揮部制定救災方案。偵查結束后,應安排救護隊在安全地點監視災情變化,具體位置應由井下救護基地負責人提出建議,報總指揮確定。8) 總指揮組織部分成員聽取偵查情況匯報后,應命令礦總工程師組織人員依據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結合災情實際,盡快提出事故處理方案,并將人員明確
25、分工,限定時間完成救災準備工作,并派員檢查核實。對總工程師提出的事故處理方案應經過慎重研究討論,在安全系數上留有余地,針對處理過程中出現的異常,對措施及時進行補充。9)事故處理結束后,總指揮指定有關部門和人員收集整理事故調查報告,并進行全面分析。對事故發生原因搶救處理過程重要的經驗教訓以及今后應采取的預防措施等,形成文件后上報和存檔。第四章 礦井隱患的治理與預防方法第一節 礦井通風系統隱患的治理與預防方案1、3#風井安裝完成后,2#風井主要通風機運轉葉片的更新改造,并對反風設施進行修繕,實行分區式通風,形成各自獨立的通風系統。提高主要通風機的運轉效率,增強主要通風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確保礦井通
26、風安全。2、 采取將木門片刷阻燃涂料的方法,對所有與皮帶巷相通的聯絡巷風門進行阻燃處理,為避免皮帶巷萬一發生火災事故時有害氣體不進入采區提供有力保障。3、嚴格按核定的通風能力組織生產,杜絕超能力生產。4、加強日常通風系統管理工作。首先強化通風系統優化工作,對長期不用巷道及時進行封閉,減少用風;加強礦井漏風管理,現有通風設施做好巡回檢查,保證正常使用,嚴禁破壞,防止系統有大的波動;減少井下臨時設施數量,保證各巷道有效通風斷面,定期清理巷道障礙物,減小通風阻力,尤其是主要回風巷和皮帶巷的障礙清理。5、在采區設計時,必須現實性地考慮工作面局部反風問題,避免工作面順槽與采區皮帶巷直接搭接。 6、主要通
27、風停風時應急處理預案:(1) 當正在運轉的主要通風機停止運轉時,應立即開啟備用的主要通風機進行通風,當兩臺通風機都不能正常開啟時,主要通風機值班司機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調度室將情況匯報礦總工程師和值班礦長、礦值班領導、機電部的主要領導,工程技術人員務必立即赴現場進行處理,力求在最短時間內恢復主要通風機通風。根據主要通風機停運情況,由礦總工程師決定是否通知全礦井下停電撤人,撤人停電通知由礦調度室負責下達,局部偏遠地點由各單位指定專人進行通知。(2) 主要通風機停風時,必須通打開防爆帽和安全門,利用自然風壓通風。(3) 井下所有工作地點人員接到停電撤人通知后,要立即停止工作,切斷本工作范圍電源
28、,所有人員由工作地點沿原進風巷道撤至主要進風大巷直至井底車場,局部通風地點還要停止局部通風機運轉。所有人員撤出后聽從礦調度室統一指揮,不得私自行動。(4) 礦井主要通風機恢復正常運轉后,防爆門自動吸合,安全門也應能自動吸合,如不能自動吸合,則由人工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關閉。 (5) 主通風機恢復運轉后,按如下方法恢復井下通風:先恢復采煤工作面、主要進回風大巷及峒室通風。恢復前分別于二盤區總回1#聯絡巷、三盤區1#聯絡巷、6盤區1#聯絡巷三風門處設好風門工及瓦檢工,由風門工控制風門的開啟、瓦檢工檢查主要回風巷中的瓦斯及CO2濃度, 通過啟、閉主要進回風大巷間風門進行風量調節,主要回風巷中瓦斯濃度超
29、過0.75%,則開大風門,增大短路風量;否則應關閉風門。以次類推直到工作面。當主要回風巷中瓦斯和CO2濃度都小于0.75%,采區回風巷、采煤工作面、硐室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或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硐室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0.5%,穩定半小時后,匯報礦總工程師、礦調度、及通風調度。然后瓦檢員檢查各變電所內瓦斯濃度,當各變電所瓦斯濃度小于0.5%后,通知礦調度安排先恢復各變電所送電。最后恢復各獨頭地點通風,嚴禁任何人在沒有檢查停風迎頭瓦斯和CO2及局部通風機周圍CH4濃度的情況下恢復通風,即嚴禁“一風吹”。恢復方法為:兩名瓦檢工(兩專職或一專職一兼職)一前一后相距5m,邊測邊進入停風迎頭
30、,如果停風區域內瓦斯濃度不超過1、CO2濃度不超過1.5%,且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前后10m瓦斯濃度小于0.5%時,方可人工啟動局部通風機恢復送風。同時對井下停風地點進行氧氣檢查,發現氧氣濃度小于17%,必須重新設置警標,不準人員入內,并向礦調度室匯報,安排救護隊進行處理。經過檢查如果停風區域內瓦斯濃度超過1小于3%或CO2濃度超過1.5%,通防工區制定排放瓦斯方案,并規定排放瓦斯順序,排放瓦斯路線必須停電撤人并派人設崗,由通風工區安排通風工及瓦檢員負責排放瓦斯。井下瓦檢員必須認真負責,測定主要大巷風流中瓦斯濃度,發現異常及時匯報礦調度。井下若有測風工必須測定主要進風大巷風量值,并及時匯報通風調
31、度和礦調度。當停風區域內瓦斯或CO2濃度達到3,嚴格按瓦斯排放分級管理規定進行瓦斯排放,匯報礦總工程師,由礦總工程師負責采取措施進行處理。當排放瓦斯工作面排放完瓦斯恢復通風后,經過瓦檢員檢查,排放瓦斯風流流經路線瓦斯濃度不超過1、co2濃度不超過1.5%,且穩定半小時后,排放瓦斯人員方可離開現場。臨時停風地點恢復送風后,立即向通風調度及礦調度室進行匯報。 各采、掘工作面,只有正常通風半小時后,方可送動力電源。因主要通風機檢修,只有單臺主要通風機運行時,應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措施。第二節 礦井瓦斯隱患的治理與預防方案防止瓦斯燃燒和爆炸事故,重點是防止瓦斯積聚、超限及防止火源,預防措施有:一 礦井通風
32、方面1、 優化通風設計,合理分配風量,保持通風系統的穩定性。各作業地點、峒室的風量、風速、溫度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改變采區通風系統時應編制專門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2、 采掘工作面都應采取獨立通風,確需串聯通風時,要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并按要求安裝瓦斯自動檢測報警斷電裝置。3、完善通風設施,并加強維護,不得損壞或隨意拆除。4、杜絕無計劃停電、停風,防止瓦斯積聚。停風必須撤出巷道內所有人員,并切斷巷道內一切電源,嚴禁在停風或瓦斯超限的區域內作業。5、嚴格執行通防管理規定,臨時停工地點不得停風, 否則必須切斷電源、設置柵欄,揭示警標,禁止人員進入,并向礦調度室報告。6、掘進工作面風筒出風口到
33、迎頭距離:煤巷、半煤巖巷不大于5m,巖巷不大于10m。7、臨時停風地點恢復通風前必須檢查瓦斯,并嚴格按照按煤礦安全規程第141條執行。8、掘進中不得出現盲巷,確定為長期停風的巷道,必須在24小時內在巷道口不超過2m的地方打臨時密閉。工作面停采后10天內完成永久封閉。9、啟封密閉必須制定內容包括排放瓦斯的專門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由救護隊執行。10、每月由礦總工程師組織排查一次瓦斯重點管理區,瓦斯重點管理區必須制定專門措施進行管理。11、掘進局部通風必須實現“三專兩閉鎖”和“雙風機雙電源自動切換”;其它采掘工作面按規定安裝瓦斯報警斷電裝置,掘進工作面必須安裝風電閉鎖裝置,并確保靈敏可靠。12、
34、 掘巷必須噴漿注膠堵漏,采空區周圍采取區域性均壓措施,并定期測壓,檢查均壓效果,防止采空區瓦斯涌入采掘工作面。13、 所有采掘工作面開切眼、停采線兩順槽開掘的峒室設計施工深度不能大于2m,所有峒室在礦井采掘工程平面圖上標注,嚴禁超挖。14、 加強采煤工作面回風隅角的管理,要正確合理調配工作面風量,用好擋風簾和導風簾,同時加強瓦斯檢測工作。15、 加強采煤面在撤面和封閉時的通風管理,適時調整通風系統。16、 加強巷道貫通管理,貫通必須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第108條規定,制定貫通施工措施,貫通后及時調整通風系統。二 加強瓦斯檢查1、巷道初揭露煤層時,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應制定探放瓦斯的安全措施。各普掘迎
35、頭實行“一炮三檢”,煤巷、半煤巖巷掘進迎頭及回風必須設置甲烷傳感器。2、瓦斯檢查工必須嚴格執行瓦斯巡回檢查制度及請示匯報制度,不準空班、漏檢、弄虛作假,發現工作面及其它地點發生瓦斯積聚或超限,必須立即停電撤人,匯報通風調度、通風科及礦調度,采取措施進行處理。3 、安全監測儀器、儀表、瓦斯斷電儀必須定期校驗,及時挪移,確保準確有效。4 、探索研究瓦斯富集及涌出規律,及時預測預報,采取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 本文來自: 中國煤礦安全生產網 (www.mkaq.org) 詳細出處參考:導航: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煤礦安全生產網 應急救援 應急知識 正文 陜西黃陵礦業集團公司一號煤礦“一通三防”應急救援預
36、案 作者:佚名 應急救援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9-4-26 - 5 、按規定應佩帶便攜式瓦斯報警儀或瓦斯氧氣兩用儀的人員,下井時必須攜帶相關儀器,各采掘進工作面必須按規定懸掛便攜式瓦斯報警儀,采煤面回風隅角還應配備瓦斯氧氣兩用儀。6 、對高冒區、密閉前、采煤工作面回風隅角等易積聚瓦斯地點,必須加強監測、檢查。三 防止引燃、引爆瓦斯措施1 、嚴禁穿化纖衣服下井。2 、主要通風機房周圍20m范圍內不得有煙火或用火爐取暖。3 、在井下和井口房,嚴禁采用可燃性材料搭設臨時操作休息室。4 、井下嚴禁使用燈炮及電爐取暖。 5 、礦燈應完好,否則不得發出,嚴禁在井下拆卸、敲打和撞擊燈頭。
37、6 、嚴格燒焊措施的審批,并認真貫徹執行。7 、做好防滅火注漿、汽霧阻化、均壓等防治自然發火工作,加強發火的預測預報,對采煤工作面、煤巷、及半煤巖巷每班測定CO、CH4、溫度等參數,對采空區每旬測定CO、CH4、溫度等參數。8 、井下所有電氣設備必須杜絕失爆,堅持使用檢漏繼電器。9 、禁止井下帶電檢修和挪移電氣設備。10、 局部通風機重新啟動前,必須檢查開關及局部通風機附近20m內瓦斯,瓦斯濃度小于0.5時方可人工啟動開關。四 瓦斯積聚的處理1、當井下停電停風地點或其它地點出現瓦斯超限時,所有人員應迅速撤離到全風壓通風的新鮮風流中,由通風區進行恢復通風、排放瓦斯,恢復正常通風后,所有受到影響的
38、地點都必須經過通風工、瓦檢員檢查,證實無危險后,方可恢復工作。2、處理掘進巷道及采煤面瓦斯積聚時,必須制定專門安全技術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后,嚴格按措施執行。3、排放瓦斯嚴格遵循撤人、停電、限量的原則。4、按瓦斯分級管理規定進行瓦斯排放。五 發生瓦斯爆炸事故的處理措施1、迅速組織撤退災區和受威脅區的人員,全力以赴搶救遇險人員;組織礦救護隊,探明事故地點和范圍,發現火源立即撲滅,并切斷災區電源,以防二次爆炸。2、迅速恢復被破壞巷道和通風設施,恢復正常通風,并盡可能加大風量。但在恢復通風前,必須查明有無火源存在,嚴防引起二次爆炸。3、采取一切安全措施排除有害氣體對其它地區的威脅。4、爆炸產生的大量
39、有害氣體嚴重威脅回風流地點作業人員的安全,在緊急搶救遇險人員的特殊情況下,若確認進風方向人員已安全撤退后,可采用反風,但對此必須十分慎重,不經周密分析研究盲目行動,往往會造成事故的擴大。5、在搶救人員的同時,救護人員必須掌握、了解:爆炸地點破壞程度和范圍;爆炸產生威脅物流動方向及影響范圍;要隨時觀察檢查救災區域的沼氣情況,掌握爆炸周期,防止二次爆炸。6、爆炸造成冒頂,巷道堵塞時要及時組織清理,如果清理有困難時,可采取打繞道的方法,保證通風系統的暢通。7、礦山救護隊要隨時用通訊和指揮部保持聯系,并及時匯報井下災害情況及救災進展情況。8、對井下各巷道的氣體取樣分析,以證實無二次爆炸的危險。9、盡可
40、能多打開井下灑水噴霧設施。10、恢復通風設施。 第三節 礦井煤塵隱患的治理與預防方案一 預防煤塵爆炸的措施1、井下要有完善的防塵管路系統,皮帶巷每50m設一個三通閥門,其他巷道防塵管路每100m設一個三通閥門,水質須是凈化水,并保持足夠的供水量。2、加強采掘工作面噴霧灑水,減少粉塵生成量,采煤機內外噴霧、轉載點噴霧、放煤口噴霧及支架間噴霧必須保證完好,且正常使用。3、進風大巷及回風大巷按規定安設凈化水幕,皮帶巷要求實現自動噴霧。4、按要求定期沖刷積塵,杜絕煤塵堆積。5、放炮使用水炮泥,堅持放炮前、后沖洗巖幫,放炮使用放炮自動噴霧。6、采用濕式打眼,否則不準作業。7、綜掘機堅持用好內外噴霧,轉載
41、噴霧、除塵風機及其它防塵設施。8、每月定期測定粉塵,將測定分析結果報送礦業公司、礦分管領導和有關部門;每季測定一次個體呼吸性粉塵,通過定量化的粉塵測定,檢驗綜合防塵措施實施效果。二 礦井煤塵爆炸事故隱患及其重要排查措施;我礦各煤層的煤塵爆炸指數均較高,具有強爆炸性,因此高度重視礦井綜合防塵工作。1 、強化技術保障措施,健全以總工程師為首的一通三防技術管理體系。健全完善通防管理體系,堅持礦長負責制,按照礦長辦公會規則,由礦長及時召集和主持研究一通三防工作,認真落實通風專業全會制度和隱患排查制度。完善了一通三防管理崗位責任制,對照煤礦安全規程、礦井質量標準化標準,健全綜合防塵齊抓共管責任制、防塵設
42、施管理使用制度、巷道沖刷制度和綜合防塵檢查制度等各項管理制度,完善各類防塵設施,要做到責任落實到人,并有明確的獎罰標準及考核辦法。防塵設施要做到靈敏可靠、使用正常。2 、認真堅持了通防專業例會和重大隱患排查制度。進一步完善了礦井重大隱患排查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總工程師每月主持召開一次通防專業例會和礦井重大隱患排查會議,總結上月的工作,及時排查通防及其它重大隱患,做到了有排查、有落實,責任到人。建立了隱患排查臺帳,跟蹤治理記錄,執行了隱患消除報告單制度,使安全隱患從排查、制定措施、跟蹤治理、消除確認實現了閉環管理,及時消除了安全隱患,做到了超前預防,確保了礦井安全生產。3、 在工程驗收及質量評級
43、時,嚴格執行礦井綜合防塵標準及檢查評定辦法,堅持綜合防塵一票否決制度。三 隔絕煤塵爆炸的措施礦井主要通過安設隔爆水棚來隔絕煤塵爆炸1、主要隔爆水棚的安設位置:在礦井兩翼與井筒相聯通的主要運輸大巷和回風大巷等巷道;相鄰的采區之間的集中運輸巷和回風巷道;相鄰的煤層之間的運輸石門和回風石門安設主要隔爆水棚。水量要求:按巷道斷面計算,不小于400l/m2。2、輔助隔爆水棚的安設位置:在相鄰的采煤工作面間、煤層及半煤巖掘進巷道同其相連的巷道間、煤倉同其相連的巷道間、采用獨立通風并有煤塵爆炸危險的其他巷道安設輔助隔爆水棚。水量要求:按巷道斷面計算,不小于200l/m2。四 發生煤塵爆炸后的處理措施1、井下
44、一旦發生煤塵爆炸事故,發現人員應立即報告礦調度室,礦調度室按順序通知有關領導和單位。成立救災指揮部,制定救災方案。2、發生煤塵爆炸事故,要盡量縮小受災范圍,所有人員必須佩帶自救器,切斷災區內的電源,將有害氣體導入回風巷,按避災路線撤離。3、救護隊員在進入災區搶救之前,應查明井下發生事故情況,制定控制風流及防止發生連續爆炸的措施。注意檢查沿途氣體情況、溫度變化情況,以確保救災人員的安全。、首先查清遇險人員的數量及分布地點,分頭尋找救護,發現幸存者,立即佩用自救器將遇險人員救出災區,發現火源要立即撲滅。、為排除爆炸產生有毒有害氣體,搶救人員,在查清總火源的基礎上,迅速修復通風設施,盡快恢復通風。、
45、有害氣體嚴重威脅回風流人員時,為緊急救人,在進風側人員已安全撤出的情況下,可采取區域或局部反風,解救回風側被困人員。、進入災區,穿過支架被破壞巷道時,要架好臨時支架,以保證退路安全。、進入災區發現火源立即撲滅,若火勢大,暫時不能滅火時,應立即封閉,再研究制定滅火方案。第四節 礦井火災隱患的治理與預防方案 礦井外因火災的治理與預防方案一 礦井外因火災的預防方案1、井下電氣設備必須安裝使用各類安全保護裝置;所有電器設備杜絕失爆現象。2、選用阻燃性電纜,凡未經兗礦集團公司電纜檢測站檢測的電纜不得下井使用,要按規定高度懸掛。井下使用的皮帶、膠管等橡膠制品,必須有合格證,下井前必須進行阻燃性試驗,不合格
46、的禁止使用。3、要經常檢查電氣設備運轉情況,按規定加注潤滑油,避免摩擦過熱引起火災。4、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須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進風井巷和井口房內井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每次必須制定安全措施,并嚴格遵守煤礦安全規程第223條的有關規定。5、井口房和通風機房20m范圍內嚴禁煙火,不得使用火爐取暖及大燈泡取暖。6、井下所有巷道必須按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安裝消防灑水管路,地面消防蓄水池不少于兩個,蓄水量不少于200m3。7、井下使用的液壓油、汽油、煤油、變壓器油必須裝入蓋嚴的鐵筒內,由專人運送至使用地點,剩余的汽油、煤油、變壓器油、液壓油必須運回地面
47、,嚴禁在井下存放。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紗、布頭、廢紙等必須放在蓋嚴的專用鐵箱內。用過的棉紗、布頭、廢紙等,也必須放在蓋嚴的鐵筒內,并由專人定期送到地面處理,不得亂仍亂放。嚴禁將剩油、廢油撒在井巷、硐室內。及時處理井下各類機電設備油脂滲漏,嚴禁機電設備大量漏油運轉。8、嚴格井口檢身制度,嚴禁攜帶煙草、點火物品及穿化纖衣服下井。9、加強預防地面火災,防止地面火災危及井下。10、井上、下必須設置消防材料庫,并遵守煤礦安全規程225條規定。井下消防材料庫每月檢查核實一次,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并做好記錄,嚴禁消防物品挪作它用。11、井下機電硐室、火藥庫、材 本文來自: 中國煤礦安全生產網 (www.mka
48、q.org) 詳細出處參考:導航: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煤礦安全生產網 應急救援 應急知識 正文 陜西黃陵礦業集團公司一號煤礦“一通三防”應急救援預案 作者:佚名 應急救援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9-4-26 - 料庫、變電站、液壓泵站、井下臨時油脂庫或硐室必須按規定配備滅火器材。機電硐室及火藥庫必須存有不少于0.2m3的滅火砂。滅火器材要定期檢查,及時更換,保證合格。井下工作人員必須熟悉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職工作區域內滅火器材的存放地點。二 外因火災發生時的處理1、任何人發現井下火災時,應視火災性質、災區的通風和瓦斯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并
49、及時報告礦調度室。2、火區現場的區隊長、班組長應將所有可能受火災威脅區域內的人員撤離危險區,并組織人員利用現場一切工具和器材進行滅火。3、礦調度室在接到井下火災報告后,立即通知有關人員,礦值班長在礦長和總工程師未到之前,應立即會同礦山救護隊、通風科長、通風隊長和機電辦主任、供電隊長等根據具體情況,組織營救災區人員和滅火工作。4、根據火區情況,確定礦井通風制度,在通風井口、井筒內及井底車場內的硐室及進風大巷著火時,可采用礦井反風和使用風流短路的措施;礦井內其它地點發生火災時,應采取調整通風系統、減少風量、局部反風等措施,使火區有害氣體直接進入回風巷;在掘進巷道發生火災時,不得隨意改變原有通風狀態
50、。需進入巷道偵察火情或滅火時,都必須制定安全可靠的措施,防止事故擴大。5、搶救人員和滅火過程中,必須指定專人檢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塵及其它有害氣體和風流風向和風量情況,還必須采取防止瓦斯、煤塵爆炸和人員中毒的安全措施。6、在現場無法撲滅的情況下,由班組長、安全監察員或有經驗的老工人帶領,佩戴好自救器,有組織地按避災路線撤離危險區到新鮮風流中,直至地面。7、電氣設備著火時,應首先切斷電源,在電源切斷前只準用不導電滅火器材滅火。8、對于油料著火不能使用噴水滅火,應使用砂子、干粉等滅火材料。9、用水滅火時,要從火源的外圍逐漸向火源中心噴射、滅火人員要站在上風側。10、礦井發生火災時要正常控制風流,必
51、須保證人員安全撤出,縮小火煙蔓延范圍,以降低損失,可以采取下列方法:火源附近進風側修筑臨時防火密閉,控制進風量,降低火風壓和火煙的生成,再采取積極的滅火方法,迅速滅火或控制火情。火災發生在分支風流,特別是救人時期,滅火階段不能采取局部通風機減風或停風措施,必要時還可以加大火區風量,以穩定風流,利于挽救遇險人員。盡可能利用火源附近巷道,將煙氣直接引入到總回風巷排至地面。11、火災發生在采區內,首先注意防止風流逆轉,一般不采取減風措施,并根據瓦斯積聚的可能性,自然風壓和火風壓的大小及其作用方向等具體情況做出正確判斷,擬定合理的風流調節方法。12、機電硐室發生火災時,要關閉防火門或構筑臨時密閉隔離風
52、流。13、井下火災直接滅火法不能奏效時,必須迅速將火區封閉,然后采取有效的滅火措施。14、封閉火區時,要盡量縮小封閉范圍,減小火區氧氣的積存量,封閉時盡可能撤除器材、設備,以免腐蝕損壞。15、封閉火區的順序和火區的管理應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執行。16、井下盡量減少臨時設施且減少臨時設施使用時間。礦井內因火災的治理與預防方案一 礦井內因火災預防方案1、采區的設計和作業規程要把防治自然發火列為主要內容,在開拓布局和巷道布置上要充分考慮防滅火的需要。保證措施規定的回采率,回采過程中要減少丟煤,推進速度符合防滅火工作的要求。2、加強對采煤工作面灑注阻化劑防火技術。防滅火系統必須完善,加強回采工
53、作面一氧化碳的監測工作,做到對火災的早期預測預報,一旦發現發火征兆,必須采取措施進行處理。采煤工作面要保證合理的回采速度,工作面推過的溜煤眼、聯絡巷及工作面停采后必須及時封閉,封閉質量必須達到要求,并定期檢查。3、煤巷掘進工作面加強頂板管理,控制巷道冒頂,對高冒處進行防火處理,并作為監測點進行掛牌監測管理。對隱患地帶的頂幫必須進行噴漿堵漏處理,堵漏材料、噴漿質量必須滿足技術要求,并設點監測采空區溫度和氣體。4、采空區周圍必須采取均壓措施,減少漏風,生產布置避免采空區兩側同時回采或一側回采一側掘進,防止破壞均壓狀態。5、優化通風系統,合理配風,加強巷道的修復和加固工作,降低通風阻力。6、建立健全
54、各項防滅火制度,加強職工技術和業務培訓,提高廣大職工的防滅火意識和能力。7、合理選擇通風設施的位置,風門、擋風墻、密閉墻位置要選擇在圍巖堅固的地方,防止裂隙漏風,同時兼顧均壓防火要求。二 礦井內因火災的治理方案1、任何人發現井下火災時,應視火災的性質、災區的通風和瓦斯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發現自燃現象后,要立即匯報礦調度室、值班礦領導及通風調度,撤出所有受威脅區域人員。2、發現自燃后,應立即查找漏風通道,判斷火區具體位置。3、確定火源后,要采取消除火源、向高溫點注漿、壓注凝膠阻化劑、注惰性氣體等手段,使高溫點得到控制,直至消除隱患。4、對發火地點應采取均壓措施,減少向
55、發火地點供氧。同時應設立火區CO監測點,利用束管對火區進行連續監測并進行取氣樣化驗分析。5、當其它措施無效時,應采取隔絕滅火法封閉火區。6、啟封火區時,應制定嚴格的防火制度,嚴防火區復燃。7、當下列條件同時具備時方可認為火區已經熄滅:火區的空氣溫度下降到30以下,或與火災發生前該區的日常空氣溫度相同;火區內空氣中氧氣濃度降到5以下;火區內不含乙烯、乙炔,封閉期間內一氧化碳濃度逐漸下降,并穩定在10PPm以下;火區的出水溫度低于25或與火災發生前該區的日常出水溫度相同。 上述四項指標持續穩定時間不得少于1個月。三 發生內因火災時的處理措施:一)任何人發現火災時,應首先采取一切可能的辦法直接滅火,
56、并立即報告生產調度室。在現場的區隊值班隊長或班(組)長依照本礦井下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的規定,將所有可能受火災威脅地區的人員全部撤離危險區域,并要積極組織人員利用現場一切工具和器材進行滅火。二)切斷火區電源。三)積極組織井口救護隊(平時經過嚴格訓練)搶救遇險人員,同時探明火區地點范圍和發火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防止火災氣體向人員集中的巷道蔓延。四)根據已探明的火區地點和范圍,確定井下通風方法,無論是正常通風或增減風量,反風、風流短路、隔絕風流及停止主要扇風機運轉等,都必須:1、不致造成沼氣積聚,煤塵飛揚。2、不致危及井下人員安全。3、不使超限的瓦斯通過火源或不使火源蔓延到瓦斯積聚的地點。4、有助
57、于阻止火區擴大,抑制火勢,創造接近火源的條件。5、必要時將排水管路和壓風管路改為消防管路。五)發生火災時選擇通風的方法,必須根據火災發生地點,瓦斯積聚的可能性,自然風壓和火風壓的大小及作用方向等具體情況作出正確決定,一般遵守以下幾項原則:1、火災發生在進風井口,井底車場,進行全井口反風。2、火災發生在總回風巷,集中回風巷,工作面回風順槽,應維持原通風系統。3、火災發生在工作面中部及進風順槽時,可根據情況,采取局部反風或增減風量。4、火災發生在掘進工作面時,不應停止風機運轉,已停止運轉的風機,嚴禁再起動。采掘串聯通風時,應在立即通知串聯工作面撤人的同時,盡快打開附近連通回風巷的聯絡巷風門,短路風
58、流;排除火煙進入串聯工作面造成對工作面的威脅。5、當火災發生在機電峒室時,迅速關閉防火鐵門或修筑臨時密閉以隔斷風流。(六)控制火風壓,防止風流逆轉,根據具體情況應采取下列措施:1、火災初期,火風壓較小,應迅速果斷的撲滅,在火源前打臨時密閉,控制風流,減少火煙形成,但應注意瓦斯積聚引起瓦斯爆炸的威脅。2、火災發生在分支風流中,應維持原通風方法,特別在救災過程中,不能減風或停風。3、預計排煙的風路上,應暢開構筑物(防火門、調節風門、風門及其它堵塞物),減少排煙阻力,確保排煙巷道暢通。4、盡可能利用火區附近巷道,將火煙導向總回風排出。(七)查明火區地點、范圍、發火原因,火區人員等情況,井口生產調度室
59、可采取:在安全前提下派幾個經驗豐富的老同志下井調查;可通過災區來電話尋問、了解;召集已安全返回的災區工作人員調查尋問。(八)防止風流紊亂,火煙侵襲蔓延等,由通風區根據生產部,總工程師對可能發生的風流紊亂形式的判斷,采取相應的措施。1、旁側支路風流逆轉的防治。控制火勢,應采取積極直接滅火措施;減少煙量,可在火源上風側張掛風簾或構筑臨時擋風墻,以減少向火區供風;降低煙溫,要啟動設置于排煙道路上的水幕。主扇保持正常運轉,且勿降壓運行,更不允許隨意停扇。火源前面張掛風簾或構筑臨時的防火墻。但在高瓦斯火區,火區內部排煙的道路上有遇難人員尚未救出時,這種措施應慎重采用。礦的回風系統要維護良好和具有較大的巷
60、道斷面;位于排煙路線上的調節風門要設法開啟,并要密切注意防止冒頂堵塞排煙通道事故的發生。2、上行風路煙流逆退的防治。控制煙氣生成過程中,一定控制火勢,要注意用水滅火時,火流不要射向中心,以免產生過量水蒸氣。一是不要輕易采取停扇或降壓運轉的措施;二是最好適當控制旁側支路以增加主扇對火區風路的作用。回風系統的巷道要平時維護好,斷面要足夠大,防止回風巷道局部堵塞和局部冒頂事故的發生;位于排煙道的調節風 本文來自: 中國煤礦安全生產網 (www.mkaq.org) 詳細出處參考:陜西黃陵礦業集團公司一號煤礦“一通三防”應急救援預案 作者:佚名 應急救援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9-4-
61、26 - 門要及時開啟。如果主干風路,煙流逆轉必不可免時,最好能在火源的上風側尋找一條短路,使逆退的煙流盡快排往回風系統。(九)處理火災要密切注意和防止燒毀支架造成冒頂堵塞風道,引起瓦斯積聚,導致瓦斯爆炸事故發生。(十)電器設備著火時,先要切斷電源,未切斷電源時,只準用不導電的滅火器材滅火。如巖粉、磷酸氨、干粉滅火器。(十一)用水滅火時,要保證足夠的水量,滅火人員應在上風側由火源邊沿逐漸向火源中心噴射,還要隨時檢查附近地點沼氣、一氧化碳、氫氣等濃度,絕不能用水撲滅帶電設備和油料水災。(十二)泡沫滅火器用于油料、支架火災,不宜用于滅電器設備火災。(十三)采用清除可燃物滅火方法應注意以下幾點。1、
62、采用這種方法滅火的條件是:火區位于人員可以到達的地點;火災處于初期階段波及范圍不大,火區無瓦斯積聚,無煤塵爆炸危險。2、挖除火源前要準備好充足的水量,確定排煙路線。3、在挖除時,要隨時檢查溫度和瓦斯濃度,并配合以水降溫滅火,挖除的熱煤要及時運出井外,遺留的空間要用不燃性材料,如:沙、矸石、黃泥等予以充填。4、挖除的范圍應超過發熱的煤炭1-2米,進入煤體溫度低于40的地方。5、挖除煤炭需要爆破時,應對炮眼采取注水降溫的措施,炮眼溫度不得超過45。6、這種滅火方法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工作中要組織力量,制定嚴格的安全措施,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一氣呵成,對新區發生的第一把火應首先考慮采用這種滅火方法以絕后
63、患。(十四)不能直接滅火或直接滅火無效時,必須立即封閉火區,但必須執行以下措施:1、對于通風網路復雜的火區,首先封閉其它區域直接影響的巷道,然后封閉火區的旁側風路,最后同時封閉主要回風巷道。2、密閉的類型,應根據巷道坡度、封閉時間等具體情況決定;施工應就地取材,建造速度要快;同時應考慮采取其它滅火措施方便,要求密閉嚴密不漏風。3、盡量將封閉區范圍縮小。4、封閉時隨時檢查災區氣體情況,并采取相應措施。5、封閉火區時,首先打上臨時密閉隔斷風流,即用厚5米的砂袋建筑一道保護墻,然后在掩護下壘墻。在封閉火區后,救護隊要定時檢查氣體,取樣檢查,為了迅速隔離火區,要由兩個小隊在火點進風側首先建墻隔斷風流,
64、再在回風巷建墻,但必須在瓦斯上升到爆炸界限的允許時間內完工,一般時間不超過1小時,防火墻應留有觀測孔,救護隊需派人員連續檢查氣體濃度和溫度,有爆炸危險時立即撤出砌密閉人員。第五章 發生災害后的自救措施發生事故后,在場人員應盡量了解和判斷災害的性質、地點和發展程度,并迅速報告(用附近電話)給井口調度人員。并由在場的負責人或有經驗的老工人帶領,根據當時、當地的情況,首先組織現場救災,制止災害進一步擴大;在制止無效時,則應立即選擇安全路線,有組織的的撤離危險區。撤離時,嚴禁驚慌失措、大喊大叫、四處亂跑。安全撤退的路線,一般應根據災害的類型、災害發生時人員所處的位置而定。一、井下發生沼氣、煤塵爆炸事故
65、時的避災自救方法:井下發生沼氣煤塵爆炸時,受災人員最需要的是沉著,不可驚慌,也不要亂喊亂跑;不論災變后的風流方向如何,位于事故地點上風測人員,應迎著風流撤退;位于事故地點下風測人員,可佩帶自救器或用濕毛巾捂住鼻口,盡快由捷徑,繞到新鮮風流中,如果在撤退過程中遇有爆炸沖擊波與火焰襲來時,應背向沖擊波俯臥在底板或水溝內,頭要盡量低些,用濕毛巾捂口鼻時,爆炸瞬間最好能屏住氣,以免體內受高溫酌傷。待爆炸沖擊波過去后,迅速帶好自救器,沿避災路線盡快進入新鮮風流,離開災區。撤離過程中要由班組長或有經驗的老工人帶領同行,若巷道破壞嚴重,又不知道撤退路線是否安全,就要設法找一處比較安全的地方,暫時躲避,安靜而
66、又耐心的等待營救。躲避的地方要選擇頂板堅固,沒有有害氣體,有水或離水較近的地方,并要時時注意附近情況的變化,發現有危險時應立即轉移。避災中,每個人都要遵守紀律,聽從指揮,并嚴格控制礦燈使用,要主動照顧好受傷人員;還要時時敲打鐵道或鐵管發出呼救信號,若有可能,應派出人員進行偵察。偵察探險工作必須選派有經驗而又熟悉巷道的老工人擔任,并至少要有兩人同行,經偵察確認安全后,在場的領導應迅速組織大家沿安全路線撤離,并應在沿途作出信號標志,以便救護隊跟蹤尋找,還應盡量尋找電話,以便及早同地面取得聯系。二、井下發生火災事故時的避災方法:井下發生火災,如果火災范圍大,火勢猛,現場人員無力搶救時,或其它地區發生
67、火災,并接到指示撤退時,要迅速采取自救和組織避災。受害人員應迅速戴好自救器,并由在場領導或有經驗的老工人組織,如位于事故地點上風側,應迎著風流撤退,位于下風側時,盡快由捷徑,繞過火區,繞到新鮮風流中去,進入安全地帶。撤退中如果巷道已充滿煙霧,切不可驚慌亂跑,要迅速的辨認出發生火災的地區和風流方向;然后沉著地俯身摸著鐵道或鐵管有秩序的外撤。實在無法撤出,要盡快在附近找一個峒室暫時躲避。并把峒室出入口封閉,隔斷風流,防止有害氣體侵入。同時要設法與外面取得聯系,以便救護隊前來救援。三 、自救裝置與設備使用注意事項:1、井下避難所:礦工自救中,當自救器在其有效作用時間內,不能到達安全地點,撤退路線無法
68、通過,缺乏自救器或有害氣體濃度過高自救器不起作用等情況下,受災人員應躲進井下避難所。(一種是預先設置的采區避難所,一種是臨時避難所),進入臨時避難所前,一定要在峒室外留有衣物,礦燈等明顯標志,以便救護隊尋找。待避時應應保持安靜,避免不必要的體力與氧氣消耗,借以延長待避時間;峒室內除留一盞燈照明外,應將其余礦燈關閉。在峒室內可時時間斷地敲打鐵器;巖石等發出呼救信號。2、自救器:每一入井人員必須攜帶自救器。在井下工作時,當發現火災或瓦斯爆炸征兆撤離現場時,必須立即佩帶自救器,不可看到煙霧再佩帶。佩帶自救器后,必須一直佩帶,到達安全地帶時,方可取下。佩帶自救器脫險時,要求勻速行走,保持均勻呼吸,禁止
69、奔跑。四、組織災區人員自救和安全撤退,還必須執行下列要求:1、采用最快速度用電話通知或敲打壓風管、水管、軌道引導災區人員和受威脅區域的人員迅速安全撤出,立即按避災路線撤退至安全地點。2、井口救災指揮部落實人員把好各個入口,嚴格控制入井人數;入井人員必須持有特別通行證,方可入井。考勤室外、礦燈房及有關區隊必須明確統計留在井下的人數報井口指揮部。五、發生事故時在場人員的行動原則: 1、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下,采取一切可靠方法及時消除災害。2、盡快向礦調度室匯報,并通知附近人員。3、立即處理不可能時,由在場的負責人或有經驗的老工人帶領,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擇安全路線或計劃規定的路線,迅速撤出危險區域。 六、礦各單位值班人員(包括調度員)接到警報后的行動原則:1、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調度員在接到報告后按重大順序通知有關人員,并應在第一時間通知救護隊。2、通知救災指揮人員到礦總指揮部(設在調度室)集合。3、調度室立即設法通知所受威脅的人員撤離危險區;4、組織力量,立即趕到現場,進行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