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山至東莞城際鐵路廣州南至望洪段FGZH-3標段盾構掘進隧道可燃可爆氣體爆燃事故 專項應急處置預案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佛莞城際鐵路FGZH-3標項目經理部2015年2月8日盾構掘進隧道可燃可爆氣體爆燃事故應急救援專項預案一、總 則(一)編制目的為規范項目此類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管理,建立項目統一、協調、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救援機制,及時有效地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規定,結合項目實際,特制訂本預案。(二)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等相
2、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和技術規范;2、相關方的期望及要求;3、中鐵隧道集團工程突發事件(事故)應急處置預案;4、公司頒布的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的文件以及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中鐵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工程危險源辨識結果等。二、事故類型及危害程度分析(一)事故類型在盾構掘進施工過程中,由于掘進地層中或隧道內有毒有害、可燃氣體大量、突發性溢出遇明火或其他點火源而瞬間發生的氣體爆炸事故。(二)危害程度分析1、隧道內盾構在維修保養動用明火過程中,遇可燃可爆氣體發生火災爆炸而造成對人員的傷害。2、隧道內盾構機各類電線路短路產生火花,遇可燃可爆氣體發生火災爆炸而造成對人員的傷害。3、隧道內人員在盾
3、構機倉內動用明火作業過程中,遇可燃可爆氣體發生火災爆炸而造成對人員的傷害。三、應急處置基本原則1、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的原則;2、堅持“保護人員優先,保護環境優先”的原則;3、堅持“統一領導,緊急處置,快速反應,分級負責,協調一致、消防危險”的原則;4、堅持“常備不懈、統一指揮、高效協調、持續改進”的原則。四、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一)應急組織體系見附件1。(二)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1、項目應急處置工作機構項目部應成立由項目經理任組長,黨組織書記、生產副經理、總工程師、安全總監為副組長的項目防汛抗洪應急處置工作組,下設綜合協調組、搶險救援組、技術方案組、配合調查組、治安保衛組、后勤保障組、善
4、后處理組。2、項目部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組職責督促、檢查本項目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事故/事件應急救援預案的管理和落實工作。組織訓練本項目的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隊伍,對員工進行應急救援知識培訓,配備必要的防護、救援物資、設備、器材,并指定專人管理,定期對其進行檢查和維護保養,確保性能完好。突發事件發生時,立即啟動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預案,組織自救,同時確定事故/事件等級,并視事故的嚴重程度上報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必要時視情況向地方單位求救。確定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方案。總結事故教訓、配合公司事故調查小組做好事故調查處理工作。(三)項目應急處置工作各小組職責1、綜合協調組組長由項目經理擔任(因事無法在現場的
5、,委托副職擔任),成員為各小組組長、各級負責總體協調的有關人員。主要職責: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求,綜合組織、協調、指揮搶險救援工作,啟動相關保障預案,確保現場治安、醫療救援和通訊暢通,調集搶險救援急需的物資、設備等,收集、報告搶險救援進展情況。2、搶險救援組組長由生產副經理擔任,成員為各級負責生產組織、設備物資的相關專業人員,以及專、兼職應急搶險救援隊人員。主要職責:實施搶險搶救的應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斷加以改進;尋找受害者并轉移至安全地帶;在事故有可能擴大進行搶險搶救或救援時,高度注意避免意外傷害;搶險搶救或救援結束后,直接報告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并對結果進行復查和評估。3、技術方案組組長由項
6、目經理部總工程師擔任,成員為各級相關專業技術人員。主要職責:提出搶險搶修及避免事故擴大的臨時應急方案和措施;指導搶險搶修組織實施應急方案和措施;修補實施中的應急方案和措施中存在的缺陷;繪制事故現場平面圖,標明重點部位,向外部救援機構提供準確的搶險救援信息資料;負責應急過程的記錄與整理及對外聯絡。4、配合調查組組長由生產副經理或安全總監擔任,成員為各級安全、工程、設備、物資管理人員(按照主管部門分工確定)、相關專業人員。主要職責:保護事故現場,協助負有法定職責的部門對事故現場進行調查取證;協助開展對現場有關人員的約談、調查了解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按“四不放過”的原則對事故相關責任人提出內部處理意
7、見。5、治安保衛組組長由項目經理部的內部治安保衛部門負責人擔任,成員為相關工作人員。主要職責:負責事故現場保衛,協助屬地政府有關部門進行道路交通、現場警戒等。6、后勤保障組組長由辦公室負責人、財務部門負責人擔任,成員為相關工作人員。主要職責:負責現場搶險救援及事故調查工作人員生活保障、食宿安排等后勤服務;提供必要的辦公用品、交通工具、通訊(信)工具、器材等。7、善后處理組組長由項目經理部書記或人事、工會負責人擔任,成員為相關工作人員。主要職責:做好傷亡人員及家屬的接待、穩定工作;做好受傷人員醫療救護的跟蹤協調工作;做好保險理賠工作和慰問傷員及家屬。五、預防與預警1、危險源監控(1)危險源辯識確
8、認盾構掘進機施工過程中,來自地層裂隙、層面的地下水中,也有可能來自地層深部的可燃可爆氣體(CH4、CO),可能在土倉內或盾構機內部某區域聚集達到了爆炸濃度,遇明火(如電器火花、靜電火花、抽煙等),存在可燃可爆氣體爆燃的重大危險源。2、預防措施1)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建立完善盾構機掘進隧道施工通風和可燃可爆氣體檢測安全管理制度。2)嚴格按照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和有關安全操技術措施組織施工。3)存在可燃可爆氣體爆燃的隧道工程,施工前必須對所有參加隧道的施工人員進行可燃可爆氣體知識和防止可燃可爆氣體爆炸事故的安全教育培訓。嚴禁將煙火和其他可能自燃的物品帶入洞內。4)隧道施工應設計
9、施工通風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加強通風管理,防止可燃可爆氣體聚集。 5)建立隧道可燃可爆氣體檢測制度,正常掘進施工時,盾構機主機及隧道通風回風流中的可燃可爆氣體檢測每班不得少于2次。6)盾構機開倉檢查或開倉換刀打開倉門后,必須先向土倉輸送高壓風(不少于10min)置換土倉內氣體,同時,使用便攜式可燃可爆氣體檢測儀對盾構機人倉外及電器設備旁的環境空氣實施可燃可爆氣體連續檢測,當下列工作面或位置可燃可爆氣體濃度達到下列限值時應采取措施處理:人倉外環境空氣中或隧道內回風流中的可燃可爆氣體濃度達到1%時,必須減少對土倉輸送高壓風的風量,同時,加大隧道的通風量,將人倉、土倉內置換出的可燃可爆氣體濃度降到1
10、%以下。局部聚集的可燃可爆氣體濃度達到2%時,附近20m內必須禁止工作,切斷電源進行處理。7)盾構機人倉、土倉門打開后,應先用便攜式檢測儀檢測人倉、土倉內的可燃可爆氣體濃度,人倉、土倉內可燃可爆氣體濃度低于1%時,作業人員才允許進入人倉、土倉。人倉、土倉內實施作業時,必須對土倉內環境空氣實施可燃可爆氣體連續檢測。8)當發現可燃可爆氣體濃度超過允許濃度值時,必須立即將作業人員撤至安全地帶(洞外),同時切斷電源,加強通風及檢測,直至可燃可爆氣體濃度降至安全值以內時,方可派安全員進洞檢查,同時制訂可燃可爆氣體再次出現聚集的應對方案。9)土倉內作業,應采用低壓電及防爆燈具照明。10)對搶險人員進行有關
11、應急救援知識、可燃可爆氣體隧道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等安全知識、醫護知識培訓。(二)預警行動1、預警信息發布條件及方式施工現場任何人只要發現事故或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險情后,都要立即以最快捷的方式,如運用固定電話、手機或口頭等形式發出警報,通知項目值班領導、安全員和現場所有施工作業人員緊急避險。2、預警信息發布程序項目值班領導、安全員接到預警信息后,應立即將事態的情況、發展上報項目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組織人員對傷員進行搶救,并注意保護好現場,同時上報項目應急救援指揮部,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并按照預案做好應急準備工作。在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統一領導下,根據事故險情,編制事故災害防治方案,明確防范的
12、對象、范圍,提出防治措施,確定防治責任人。事故險情有可能涉及傷害到周邊群眾和社區時,經項目或上一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核實后,由項目派專人分頭立即向周邊群眾和社區通告,并向當地政府以電話方式報警,以便做好人員疏散避險。對可能引起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險情,經項目應急救援指揮機構核實后,應立即電話報告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項目隨后在1個工作日內將事故簡要情況以書面形式上報公司安質部。 六、信息報告程序1、對一般性事件(一級緊急情況),事件單位按規定以電話、傳真、書面快報等形式及時報告。2、重、特大事件(二、三級緊急情況)事件單位必須在1小時之內,首先以電話報告,然后盡快以傳真或夢龍等形式報告書面資料至公司
13、安質部和調度。同時確定聯絡負責人和現場調度值守人員,負責收集、記錄全面情況,溝通各方聯系,統一向公司安質部、工程部調度及相關方續報。防止無人值守、多頭報告、報出內容不一。報告內容包括:第一時間報告內容:事件發生單位、地點及時間;發生事件原因、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已經采取的措施及當前主要險情等;報告人及聯系方式或電話。續報內容:重大及其以上事件事故必須每12小時一報。報告處置和搶險救護進展情況、現場領導小組發布的指令和要求、現場工作情況、實施預案情況、現場處置穩定情況、員工(含協作隊伍)穩定情況、上級單位及其領導的指示、地方政府的指示要求、投入資源和成本、賠付和索賠情況、存在問題等。3、相關部門
14、(單位)值班電話項目調度值班電話:XXXX-XXXXXXXX;公司調度值班電話:;監理單位值班電話:;建設單位值班電話:;地方定點醫院值班電話:。七、應急處置(一)響應分級1、一級緊急情況:未造成人員傷亡、財產重大損失和作業環境嚴重破壞及相應的事件,項目上的應急資源能夠處理的緊急情況。 2、二級緊急情況:發生一般事故,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作業環境破壞,項目上的應急資源無法處理,需公司和地方政府介入的緊急情況。3、三級緊急情況: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造成人員傷亡、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產生重大影響,項目上的應急資源無法處理,需集團公司和地方政府介入的緊急情況。(二)響應程序1、事件單位根據事件情況
15、,首先啟動應急預案。2、事件初始評估。先期到達現場的處置人員,立即對發生事件基本情況做出初始評估,內容包括:事件影響范圍、危害擴展趨勢,有否發生次生事件可能和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情況等。3、封閉事件現場。建立內、外部人員識別標志,嚴禁一切無關人員、車輛和物品進入危險區域。開辟應急救援人員、車輛及物資進出的安全通道,維持事件現場的治安和交通秩序。4、探測引發事件的危險物質及危險源。根據發生事故的工程結構、施工工藝特點、地形地貌、環境場所以及所發生事故類別,迅速展開必要的技術檢驗、檢測工作,確認危險類型和特性,制定搶險救援的技術方案。采取有針對性安全技術措施,及時有效地控制事態擴大,從源頭上盡快消除
16、事故危害和影響,并嚴密防范可能發生的次生或衍生的災難。5、搶救受害人員。及時、有序地開展受害人員的現場搶救或者安全轉移,盡最大的可能降低人員的傷亡、減少事件所造成的財產損失。6、清理事件現場。根據事件的潛在隱患,對已經造成人員、環境損害或可能繼續造成的新危害,視情迅速采取疏散、轉移、封閉、隔離等措施進行處理,防止危害繼續擴大。7、應急支援。在應急救援過程中,現場指揮領導小組應根據需要,請求屬地政府負責依法調集、征用有關人員、物資、設備、器材及占用場地。(三)處置措施1、當洞內發生可燃可爆氣體爆炸后,洞內作業人員應立即采取自我防護措施,使用便攜式自救器迅速撤離事故現場至洞外。2、撤離至安全位置(
17、一般至洞外)后,應立即清點人員并登記,查看有無人員傷亡情況,并將情況立即向項目應急領導小組匯報。3、切斷電源,防止可燃可爆氣體的再次聚集造成二次爆炸。4、將事故情況立即上報項目應急領導小組,項目應急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立即啟動應急搶險救災程序,積極組織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援救工作,降低或減少災害損失。如自身無力進行援救工作,應及時向地方政府和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請求緊急救援,同時做好相應的配合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5、當搶救出傷員時,由醫務人員及時診斷其傷勢情況,以“先重后輕”的原則進行搶救,當受傷人員中有窒息者時,應及時進行人工呼吸。燒傷人員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理,切不可亂涂亂洗,以
18、免加重傷勢。根據現場情況及時將傷員送往就近醫院搶救治療。八、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1 、通信及信息保障項目應依托現有的有線、無線通信、夢龍及時通系統、網絡等構成應急通訊能力保障。工程調度部門電話確保24小時開通。 2 、隊伍保障項目必須建立和組織應急救援人員保障力量;項目應組成以土木、機械技術骨干、外聘專家為成員的專家組,負責事件的安全性鑒定,應急方案、技術措施、恢復方案的研究、制定確認等。3、應急救援搶險設備、物資儲備應 急 搶 險 物 資材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備注四合一氣體檢測儀臺2按要求配置救援防護服套若干氧氣呼吸器2小時套2自救器便攜式臺10醫用急救工具、藥品若干搶險車輛臺1干粉滅火器M
19、FZL4型1人倉附近良好CO2滅火器MT3型1人倉附近良好防護眼鏡2發放安全帽16發放安全鞋16發放工作服16發放水鞋16發放棉布手套16發放防爆手電2良好便攜防爆燈BAD3031良好通風機237KW1良好鼓風機0.55 KW /2.2 KW2良好附件1:項目應急組織體系附件2:突發事故應急流程圖附件3:內外通訊聯絡方式序號姓名單位職務電話備注1金強國項目部項目經理2陳慧超項目部常務副經理3張 磊項目部副經理4梁 壽項目部機械總工5閆謀權項目部土木總工6馮知明項目部安全總監7吳建宏項目部機械副總工8李宏慶項目部土木副總工9李 政項目部土木副總工10陳 敏項目部物資部長11劉 勇項目部總經濟師12鄧樹嘉項目部總會計師13王 陽項目部辦公室主任14劉鴻軍監理公司副總監15于志勇監理公司副總監16劉光福監理公司總監17李奎雙珠三角公司指揮長18王愛武珠三角公司副指揮長19邵長久珠三角公司安質科長20陳 軍珠三角公司安質部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