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命科學學院實驗室意外事故應急預案生物安全實驗室的最高安全目標是不發(fā)生任何安全事故,但眾所周知,安全事故和各種意外災害是難以完全避免的。應急措施的目的是將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危害范圍降到最低限度,所以其意義和作用重大。應急措施除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外,需有可靠的組織保證和資源保證,需得到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的支持和配合。應急措施是為了有序應對突發(fā)事件而預先準備工作方案,也包括為完成此方案而進行的前期準備工作。制訂應急措施應以國家法律法規(guī)、國家和地方的應急預案和要求為基礎,同時考慮實驗室的特點和資源。它是在辨識和評估潛在的重大危險、事故類型、發(fā)生的可能性、發(fā)生過程、事故后果及影響嚴重程度的基礎上,對應
2、急機構與職責、人員、技術、裝備、設施(備)、物資、救援行動及其指揮與協(xié)調等方面預先做出的具體安排。它明確了在突發(fā)事故發(fā)生之前、發(fā)生過程中以及剛剛結束之后,誰負責做什么,何時做以及相應的策略和資源準備等。每個實驗室中都張貼有事故應急預案,在進入實驗室時要首先閱讀應急預案,了解事故發(fā)生后的應急程序,包括如何報警,控制災害、疏散、急救等。一、生物性安全事故的應急措施每個實驗室工作人員都應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SOP)進行病原微生物的操作。但實際工作中,操作者在實驗過程中的疏忽或錯誤時有發(fā)生,有時會造成嚴重后果,對操作者本人、共同進行操作的工作人員和實驗環(huán)境造成威脅。因此,妥善、果斷地處理這些意外差錯和事
3、故,對于保證實驗室安全至關重要。1.1 菌(毒)外溢處理的一般原則(1)在臺面、地面和其他表面灑溢戴手套,穿防護服,必要時需進行臉和眼睛防護。用布或紙巾覆蓋并吸收溢出物。向紙巾上傾倒適當?shù)南緞⒘⒓锤采w周圍區(qū)域。通常可以使用5漂白劑溶液(次氯酸鈉溶液),苯扎溴銨等。使用消毒劑時,從溢出區(qū)域的外圍開始,向中心進行處理。作用適當時間后(如30 min),將所處理物質清理掉。如果含有碎玻璃或其他銳器,則要使用簸箕或硬的厚紙板來收集處理過的物品,并將他們置于可防刺透的容器中以待處理。對溢出區(qū)域再次清潔并消毒(如有必要,重復第2-5步)。將污染材料置于防漏、防穿透的廢氣物處理容器中。在成功消毒后,通
4、知主管部門目前溢出區(qū)域的清除污染工作已經(jīng)完成。(2)在安全柜內(nèi)菌(毒)種灑溢如果在生物安全柜內(nèi)、臺面有消毒巾,灑溢量少,危險不大,經(jīng)消毒后可繼續(xù)工作,沒有嚴重后果可定為差錯。如果在安全柜內(nèi)灑溢量比較大,視為有一定危險,應及時處理,停止工作,安全柜消毒后檢查是否正常。沒有嚴重后果可定為重要差錯。(3)污染、半污染區(qū)內(nèi)安全柜外灑溢視為有較大危險,應停止工作,按要求處理后,安全撤離,對當事人進行一定的醫(yī)療觀察。如果是干粉,危險性很大,應根據(jù)危害評估的結果對當事人進行隔離預防治療,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可定為嚴重差錯。(4)在污染半污染區(qū)以外灑溢視為很大危險,應立即在加強個人防護條件下進行消毒處理,如果
5、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可定為一般事故。(5)灑溢在防護服上視為危險,應立即就近進行局部消毒。然后,對手進行消毒,到第II緩沖區(qū)按操作規(guī)程脫掉被污染的衣服,用消毒液浸泡后進行高壓滅菌處理。換上代用的防護服。對現(xiàn)場可能污染的表面用消毒巾擦拭,對可能污染的空氣靠通風和紫外線去除和消毒。只有把可能的污染去除才可繼續(xù)工作,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可定位差錯。(6)菌(毒)外溢到皮膚黏膜視為有較大危險,應立即停止工作,撤到第II緩沖區(qū)或半污染區(qū)。能用消毒液的部位可進行消毒,然后用肥皂水沖洗1520 min,之后立即安全撤離,視情況隔離觀察,期間根據(jù)條件進行適當?shù)念A防治療。對事故中管徑表面和空氣的污染應由有經(jīng)驗的人在
6、加強個人防護(如戴上面具和特殊的呼吸道保護裝備)下按規(guī)程處理,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可定位一般事故。1.2 皮膚刺傷(破損)視為有極大危險,應立即停止工作,對局部進行可靠消毒、擠血、包扎等處置。如果手部損傷應脫去手套(避免再污染),撤離到第II緩沖區(qū)。由另一位工作者戴上潔凈手套對傷口進行消毒、擠血(向外擠),用水沖洗15 min左右(沖洗廢水收集滅菌),按規(guī)程撤離實驗室。視情況隔離觀察,期間根據(jù)條件進行適當?shù)念A防治療,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可定為一般事故。1.3 感染性物質的食入視為有很大危險,應立即停止工作,按規(guī)程撤離實驗室,轉移到專用隔離病房或隔離室。單位生物安全委員會和相關醫(yī)師共同研究醫(yī)學處
7、理方案,其中,包括了解食入材料的劑量和事故發(fā)生的細節(jié),制訂隔離和預防治療措施,并保留完整的醫(yī)療記錄,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可定為一般事故。1.4 潛在危害性氣體溶膠的釋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視為很大危險,所有人員必須立即撤離相關區(qū)域,任何暴露人員都應接受醫(yī)學咨詢。應當立即通知實驗室負責人和生物安全官員。為了使氣溶膠排出和使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時間內(nèi)(例如1 h內(nèi))嚴禁人員入內(nèi)。如果實驗室沒有中央通風系統(tǒng),則應推遲進入實驗室(例如24 h)。實驗室門外應張貼“禁止進入”的標志。過了相應時間后,在生物安全實驗室負責人參加或指導下來清除污染,應穿戴適當?shù)姆雷o服和呼吸保護裝備,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可定
8、位一般事故。1.5 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質溢出視為有很大的個人危險和環(huán)境污染,當事人應當立即用布或紙巾覆蓋受感染性物質污染或受感染性物質溢灑的破碎物品,然后在上面倒上消毒劑并使其作用適當時間,開啟紫外消毒、撤離現(xiàn)場。然后立即向負責人匯報。根據(jù)危險評估和操作規(guī)程,作用一段時間,由有經(jīng)驗的人在加強個人防護下,進入現(xiàn)場將布、紙巾以及破碎物品清理;玻璃碎片應用鑷子清理。然后再用消毒劑擦拭污染區(qū)域。對清理的破碎物,應當進行高壓滅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內(nèi)浸泡。用于清理的布、紙巾和抹布等應當放在盛放污染性廢棄物的容器內(nèi)。在所有這些操作過程中都應戴手套。如果實驗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寫材料被污染,應將這些信息復制,并
9、將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廢棄物的容器內(nèi)。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可定位一般事故。1.6 離心管發(fā)生破裂非封閉離心桶的離心機內(nèi)盛有潛在的感染性物質的離心管發(fā)生破裂,這種情況被視為發(fā)生氣溶膠暴露事故,應立即加強個人防護力度,其處理原則如下。(1)如果機器正在運行時發(fā)生破裂或懷疑發(fā)生破裂。應關閉機器電源,停止后密閉離心筒至少30 min,使氣溶膠沉積。(2)如果機器停止后發(fā)現(xiàn)破裂,應立即將蓋子蓋上,并密閉至少30min。發(fā)生這兩種情況時都應報告實驗室負責人,隨后的所有操作都應加強個人呼吸保護,并戴結實的手套(如厚橡膠手套),必要時可在外面戴適當?shù)囊淮涡允痔住.斍謇聿A槠瑫r應當使用鑷子,或用鑷子夾著的棉花來
10、進行。所有破碎的離心管、玻璃碎片、離心桶、十字軸和轉子,都應放在無腐蝕性的、已知對相關微生物具有殺滅活性的消毒劑內(nèi)。未破損的帶蓋離心管應放在另一個有消毒劑的容器中,然后回收。離心機內(nèi)腔應用適當濃度的同種消毒劑擦拭,并再次擦拭,然后用水沖洗并干燥。清理時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應按感染性廢棄物處理。(3)在可封閉的離心桶(安全杯)內(nèi)離心管發(fā)生破裂。所有密封離心桶都應在生物安全柜內(nèi)裝卸。如果懷疑在安全杯內(nèi)發(fā)生破損,應該松開安全杯蓋子并將離心桶高壓滅菌。還可以采用化學方法消毒安全杯,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可定為一般事故。1.7 發(fā)現(xiàn)相關癥狀若操作者或其所在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出現(xiàn)與被操作病原微生物導致疾病類似的
11、癥狀,則應被視為可能發(fā)生實驗室感染,應及時到指定醫(yī)院就診,并如實告知工作性質和發(fā)病情況。在就診過程中應采取必要的隔離防護措施,以免疾病傳播。一旦發(fā)生了實驗室相關感染,必須嚴格控制,杜絕再傳播。杜絕傳播的關鍵是做好實驗室相關感染的預測、預警,嚴格按照預防方案處理。其中,提高警惕,及早診斷、及早隔離治療非常重要。二、物理性安全事故的應急措施2.1 觸電急救措施與方法“迅速、就地、準確、堅持”是觸電急救的原則。發(fā)現(xiàn)人身觸電事故時,發(fā)現(xiàn)者一定不要驚慌失措,首先要迅速將觸電者脫離電源;然后立即就地進行現(xiàn)場救護,同時找醫(yī)生救護;由于觸電者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假死,對觸電者的救護一定要正確、堅持、不放棄。 脫離電源的
12、正確方法電流對人體的作用時間越長,對生命的威脅越大。所以,觸電急救首先要使觸電者迅速脫離帶電體。在脫離帶電體時,救護人員既要救人,又要注意保護自己。(1)脫離低壓電源的常用方法脫離低壓電源的方法可用“拉”“切”“挑”“拽”和“墊”五個字來概括。“拉”:是指就近拉開電源開關,拔出插銷或切斷整個室內(nèi)電閘。“切”:當斷開電源有困難時,可用帶有絕緣柄或干燥木柄的利器切斷電源。切斷時應防止帶點導線斷落觸及其他人。“挑”:如果導線搭落在觸電人身上或壓在身下,這時可用干燥木棍或竹竿等挑開導線,使之脫離開電源。“拽”:是救護人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纏干燥衣服、圍巾、帽子等絕緣物拖拽觸電人,使他脫離開電源導線。“墊
13、”:是指如果觸電人由于痙攣手指緊握導線或導線繞在身上,這時救護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或橡膠絕緣墊塞進觸電人身下使其與大地絕緣,隔斷電源的通路,然后再采取其他辦法把電源線路切斷。(2)脫離高壓帶電設備方法由于電源的電壓等級高,一般絕緣物品不能保證救護人員的安全,而且高壓電源開關一般距現(xiàn)場較遠,不便拉閘。因此使觸電者脫離高壓電源的方法與脫離低壓電源的方法有所不同。立即電話通知有關部門拉閘停電。如果電源開關離觸電現(xiàn)場不太遠,可戴上絕緣手套,穿上絕緣鞋,使用合適該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拉開高壓跌落式熔斷器或高壓斷路器。拋擲裸金屬軟導線,使線路短路,迫使繼電保護裝置切斷電源,但應保證拋擲的導線不觸及觸電者和其
14、他人,防止電弧傷人或斷線危及人員安全。注意:如果不能確認觸電者及或斷落在地上的帶點高壓導線無電時,救護人員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絕緣靴或臨時雙腳并緊跳躍地接近觸電者)前,不能接近斷線點至810 m范圍內(nèi),防止跨步電壓傷人。觸電者脫離帶點導線后亦迅速帶著810 m以外,確認已經(jīng)無電后立即開始觸電急救。2.1.2 脫離電源時的注意事項救護人不得采用金屬和其他潮濕的物品作為救護工具。在未采取絕緣措施前,救護人不得直接接觸觸電者的皮膚和潮濕的衣服及鞋。在拉拽觸電人脫離電源線路的過程中,救護人宜單手操作。這樣做對救護人比較安全。當觸電人在高處時,應采取預防措施預防觸電人在解脫電源時從高處墜落摔傷或摔死。
15、夜間發(fā)生觸電事故時,在切斷電源時會同時使照明失電,應考慮切斷后的臨時照明,如應急燈等,以利于救護。2.1.3 觸電者脫離帶電體后的處理(1)對癥搶救的原則是將觸電者脫離電源后,立即移到安全、通風處,并使其仰臥。(2)迅速鑒定觸電者是否有心跳、呼吸。(3)若觸電者神志清醒,但感到全身無力、四肢發(fā)麻、心悸、出冷汗、惡心,或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覺,應將觸電者抬到空氣新鮮、通風良好的地方舒適地躺下休息,讓其慢慢地恢復正常。要時刻注意保溫和觀察。若發(fā)現(xiàn)呼吸與心跳不規(guī)則,應立刻設法搶救。(4)若觸電者出現(xiàn)呼吸或心跳停止癥狀,則應立即實施心肺復蘇術。2.1.4 救護注意事項(1)救護人員應在確認觸電者已與電源
16、隔離,且救護人員本身所涉環(huán)境安全距離內(nèi)無危險電源時,方能接觸傷員進行搶救。(2)在搶救過程中,不要為方便而隨意移動傷員,更不要拼命搖動觸電者。如確需移動,應使傷員平躺在擔架上并在其背部墊以平硬闊木板,不可讓傷員身體蜷曲著進行搬運。移動過程中應繼續(xù)搶救。(3)任何藥物都不能代替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對觸電者用藥或注射針劑,應由有經(jīng)驗的醫(yī)生診斷確定,慎重使用。(4)實施胸外心臟復蘇術時,切不可草率行事,必須認真堅持,直到觸電者蘇醒或其他救護人員、醫(yī)生趕到。如需送醫(yī)院搶救,在途中也不能中斷急救措施。(5)在搶救過程中,要每隔數(shù)分鐘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時間均不得超過57 s。(6)在醫(yī)務人員未接替搶
17、救前,現(xiàn)場救護人員不得放棄現(xiàn)場搶救,只有醫(yī)生有權做出傷員死亡的診斷。2.2 機械性損傷事故的應急處理機械性損傷指當機體收到機械性暴力作用后,器官組織結構被破壞或功能發(fā)生障礙,又稱為創(chuàng)傷。根據(jù)損傷處皮膚或黏膜是否完整可分為閉合性損傷和開放性損傷。實驗室常發(fā)生的機械性損傷包括割傷、挫傷、撕裂傷、撞傷、砸傷、扭傷等。對于輕傷,處理的關鍵是清創(chuàng)、止血、防感染。當傷勢較重,出現(xiàn)呼吸驟停、窒息、大出血、開放性或張力性胸、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緊急情況時,應臨時實施心肺復蘇。控制出血、包扎傷口、骨折固定、轉運等。2.2.1 輕傷的應急處理(1)開放性損傷的應急處理對于較輕的開放性損傷,處理的關鍵是清創(chuàng)、防感染。具
18、體步驟如下。傷口淺時,先小心取出傷口中異物。傷口深時,如發(fā)生較深的刺傷,先不要動異物,緊急止血后應及時送醫(yī)院處理。用冷開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傷口,擦干。用碘酊或酒精消毒周圍皮膚。傷口不大,可直接貼“創(chuàng)可貼”。若沒有創(chuàng)可貼,或傷口較大時,去消毒敷料緊縛傷處,直至停止出血。用繃帶輕輕包扎傷處,或用膠布固定住。傷口深時,應按加壓包扎法止血。注意:切勿用手指、用過的手帕或其他不潔物觸及傷口,勿讓口對著傷口呼氣,以防傷口感染。傷口較深者,應急處理后應立即送到醫(yī)院使用抗生素和注射破傷風抗毒血清防止感染。(2)閉合性損傷的應急處理閉合性損傷的急救關鍵是止血。具體方法如下:冷敷:用自來水淋洗傷處或將傷處浸入冷水中
19、510 min。另一種方法是用冷水浸透毛巾,放在傷處,每隔23 min換一次,冷敷半小時。若在夏天,可用冰袋冷敷。取適當厚度的海綿或棉花一塊,放在傷處,用繃帶稍加壓力進行包扎。應將傷處抬高,使高于心臟水平,以減少傷處充血。若傷處停止出血,急性炎癥逐漸消退,但仍有淤血及腫脹(通常在手上一兩天后),為使活血化瘀,宜作熱敷(熱水袋敷,熱毛巾敷或熱水浸)、按摩或理療。注意:在損傷初期(2448 h),應及早冷敷,以使傷處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與疼痛,且不宜立即作熱敷或按摩,以免加劇傷處小血管出血,導致傷勢加重。2.2.2 嚴重流血者的急救由于大量失血,可使傷員在35 min內(nèi)死亡。因此對嚴重流血者的急
20、救關鍵是:切勿延誤時間!對傷處直接施壓止血。(1)急救操作步驟:攙扶傷者躺下,避免傷者因腦缺血而暈厥。同時盡可能抬高其受傷部位,減少出血。快速將傷口中明顯的污垢和殘片清除。用干凈的布、衛(wèi)生紙,若沒有這些材料時,可用手直接按壓傷口。保持按壓直到血止。保持按壓20 min,期間不要松手窺察傷口是否已停止流血。在按壓期間,可用膠布或繃帶(甚或一塊干凈的布)將傷口圍扎起來以起到施壓的作用。如果按壓傷口仍然無法起到止血的作用,握捏住向傷口部位輸送血液的動脈。同時另一只手仍然保持按壓傷口的動作。血止以后,不要再移動傷者的受傷部位。此時不要拆除繃帶,應盡快地將傷者送醫(yī)急救。(2)注意事項:手的壓力和扎繃帶的
21、松緊度以能取得止血效果但又不致過于壓迫傷處為宜。不要試圖取出那些較大的或者嵌入傷口較深的物體。不要拆除繃帶或者紗布,即使包扎以后血還不停地通過紗布滲透出來,也不要把紗布拿去,應該用更多的吸水性更強的布料纏裹住傷口。胳膊上的動脈應在腋窩和肘關節(jié)之間的手臂內(nèi)側,腿部的動脈應在膝蓋后部和腹股溝處。2.2.3 碎屑進入眼內(nèi)的應急處理若木屑、塵粒等異物進入眼內(nèi),可由他人翻開眼瞼,用消毒棉簽輕輕取出異物,或任眼睛流淚帶出異物,再滴入幾滴魚肝油。玻璃屑進入眼內(nèi)的情況比較危險。這時要盡量保持平靜,絕不可用手揉擦,也不要試圖讓別人取出碎屑,盡量不要轉動眼球,可任其流眼淚,有時碎屑會隨淚水流出。用紗布,輕輕包住眼
22、睛后,立刻將傷者送去醫(yī)院處理。2.3 燒燙傷及凍傷的應急處理2.3.1 燒傷和燙傷的應急處理(1)燒傷與燙傷的關系一般說的燙傷是指高溫液體、蒸汽或固體對人體的灼傷,燒傷是火焰、高溫物質和強輻射熱引起的組織損傷。燒傷通常較燙傷更為嚴重,一般都在II度以上,嚴重時局部有燒焦碳化情況。理論上燙傷是燒傷的一種,處理方法與燒傷一致。實驗室中的燙傷事故旺旺是因為不慎接觸加熱儀器的金屬部位或高溫玻璃造成的,燒傷往往由于火災、電擊造成。(2)燒傷深度的判斷燒傷深度(燒傷嚴重程度)可分為I度、II度和III度。I度燒傷損傷最輕。燒傷皮膚發(fā)紅、疼痛、明顯觸痛、有滲出或水腫,輕壓受傷部位時局部變白,但沒有水皰。II
23、度燒傷損傷較深。皮膚有水皰,觸痛敏感,壓迫時不再變色。破壞的紅細胞可使燒傷局部皮膚呈鮮紅色,偶爾有水皰,燒傷區(qū)的毛發(fā)很容易拔出,感覺減退。III度燒傷區(qū)域一般沒有痛覺,因為皮膚的神經(jīng)末梢被破壞。(3)燒燙傷的應急處理方法發(fā)生燒燙后應立即將傷口用大量水沖洗,然后在涼水中浸泡半小時左右,至離開涼水后疼痛明顯減輕,從而達到迅速散熱的作用。對輕度的燒燙傷,可在傷處涂些魚肝油。燙傷油膏或京萬紅后包扎,35天即可痊愈。若起水皰,則表明已經(jīng)傷及真皮層,屬中度燒燙傷,此時不宜挑破水皰,應該用紗布包扎后送醫(yī)院治療。對重度燒燙傷,應立即用清潔的被單或衣服簡單包扎,避免污染和再次損傷,創(chuàng)傷面不要涂擦藥物,保持清潔,
24、迅速送醫(yī)院治療。大面積燒傷可引起體液丟失,威脅生命,必須靜脈或口服補液,如口服2%3%鹽水。若發(fā)現(xiàn)呼吸、心跳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2.3.2 凍傷的應急處理(1)凍傷的癥狀凍傷是在一定條件下由于寒冷作用于人體,引起局部的乃至全身的損傷。凍傷發(fā)生時,受凍區(qū)發(fā)硬及發(fā)白,初有疼痛感,但很快消失。當溫暖時,轉為斑狀發(fā)紅、腫脹、疼痛,在46 h內(nèi)形成水皰。表淺損害,凍傷輕時可造成皮膚過性損傷,愈合后不殘留組織喪失;重時由于深部組織冷凍可引起干性壞疫,可致永久性功能障礙;嚴重時會出現(xiàn)肢體壞死,甚至死亡。實驗室中的凍傷事故往往是操作液氮、干冰等制冷劑時不慎造成的。(2)凍傷的應急處理方法治療
25、凍傷的根本措施是使受傷機體部位迅速復溫。首先應迅速脫離冷源,用衣物或用溫熱的手覆蓋受凍的部位使之保持適當溫度,以維持足夠的供血。若受傷部位是手,可放在腋下進行復溫。接著需要用水浴復溫,水浴溫度應為3743 ,適用于各種凍傷。當皮膚紅潤柔滑時,表明受傷組織完全解凍。禁止對受傷部位的任何摩擦,禁止用冰塊摩擦凍僵的肢體、烘烤或緩慢復溫,這樣會進一步損傷組織。若凍傷患處破潰感染,應在局部用65%75%酒精消毒,吸出水皰內(nèi)液體,外涂凍瘡膏、樟腦軟膏等,保暖包扎、必要時可使用抗生素及破傷風抗毒素。三、化學性安全事故的應急措施3.1 化學灼傷及化學中毒的應急處理3.1.1 引起化學灼燒的應急處理化學灼傷是常
26、溫或高溫的化學物質直接對皮膚的刺激、腐蝕作用及化學反應熱引起的急性皮膚損害,可伴有眼灼傷和呼吸道損傷。化學灼傷常由強酸、強堿、黃磷、液溴、酚類等腐蝕性物質引起。傷處劇烈灼痛,輕者發(fā)紅或起皰,重者潰爛。創(chuàng)面不易愈合。某些化學品可被皮膚、黏膜吸收,出現(xiàn)合并中毒現(xiàn)象。3.1.2 化學灼傷的緊急處理辦法(1)迅速移離現(xiàn)場,脫去受污染的衣物,立即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2030 min。堿性物質污染后沖洗時間應延長,特別注意眼及其他特殊部位如頭面、手、會陰的沖洗。(2)對有些化學物灼傷,如氰化物、酚類、氯化鋇、氫氟酸等在沖洗時應進行適當解毒急救處理。(3)化學灼傷創(chuàng)面應徹底清創(chuàng)、剪去水皰、清除壞死組織。深度創(chuàng)
27、面應立即或早期進行削(切)痂植皮及延遲植皮。例如黃磷灼傷后應及早切痂,防止磷吸收中毒。(4)灼傷創(chuàng)面經(jīng)水沖洗后,必要時進行合理的中和治療,例如氫氟酸灼傷,經(jīng)水沖洗后,需及時用鈣、鎂的制劑局部中和治療,必要時用葡萄糖酸鈣動、靜脈注射。(5)燒傷面積較大,應令傷員躺下,等待醫(yī)生到來。頭、胸應略低于身體其他部位,腿部若無骨折,應將其抬起。(6)化學灼燒合并休克時,沖洗從速、從簡,積極進行抗休克治療。(7)如患者神志清醒,并能飲食,給以大量飲料。(8)及時就醫(yī),解毒、抗感染,進行進一步治療。注意事項如下。(1)三氯化鋁、四氯化鈦等物質應先用干布或紙擦拭,再用水洗。(2)少量濃硫酸、氧化鈣沾到皮膚上用大
28、量水沖洗;量多時,則需用干布或紙擦除,再用水洗。(3)化學灼傷者不得服用酒精類飲料。3.2 化學品急性中毒的一般應急處理辦法當發(fā)現(xiàn)實驗室有人員發(fā)生化學品急性中毒時,必須根據(jù)化學物質品種、中毒方式與當時病情進行有針對性的急救,同時應立刻撥打急救電話,找專業(yè)醫(yī)生救治。化學品急性中毒的一般性應急措施如下。(1)立即切斷毒源,使中毒者脫離中毒現(xiàn)場,移至空氣新鮮處。(2)若化學品污染衣服、皮膚時,小心脫掉污染衣物,用清水或溫水反復沖洗被污染皮膚,特別是皮膚皺褶、毛發(fā)處,至少沖洗10 min。若污染眼睛,處理方法同化學灼傷眼睛的處理辦法。(3)若吸入中毒,則需立刻清除中毒者鼻腔、口腔內(nèi)分泌物,除去義齒,解
29、開衣領,放松身體,保持呼吸道通暢。(4)若吞食中毒且中毒者神志清醒,則需要根據(jù)中毒的化學品性質,采取催吐、服用大量稀釋液、吸附劑、解毒劑等措施,降低有毒物質在體內(nèi)的濃度。(5)對昏迷、抽搐的中毒者,應立即送醫(yī)院由醫(yī)務人員為其做洗胃、灌腸、吸氧等處理。(6)當昏迷中毒者出現(xiàn)頻繁嘔吐時,救護者要將他的頭放低,使其口部偏向一側,以防止嘔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7)若中毒者呼吸能力減弱時,需立刻實施人工呼吸。實施時,需先用清潔的棉布包裹住手指將中毒者口腔中的嘔吐物或藥品殘余清除后再進行人工呼吸;如果中毒者口腔污染嚴重,則需采用口對鼻方式進行人工呼吸。(8)當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時,應立即實施長時間的
30、心肺復蘇術搶救,待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再送醫(yī)院治療。(9)救治過程中用毛巾之類東西蓋在中毒者身體上對其進行保溫。3.3 實驗室化學品泄漏一般處理方法實驗室存儲的化學品量一般很少,由于意外出現(xiàn)化學品泄漏,情況不嚴重時,可以參照以下方法處理。(1)應立即向同室人員示警。(2)根據(jù)泄漏物質的危險特性佩戴好相應的防護工具,如防化手套、防護眼鏡、防化服等。(3)用適用于該化學品的吸附條或吸附圍欄圍堵泄漏液體的擴散流動,以防泄漏品進一步污染大面積環(huán)境;或拋灑吸附劑(沒有專業(yè)吸附劑,可用消防沙),并用掃帚等工具翻動攪拌至不再擴散。(4)取出吸附墊,放置到圍住的化學品液體表面上,依靠吸附墊的超強吸附力對化學品進行
31、快速吸收,以減少化學品的揮發(fā)和暴露產(chǎn)生的燃爆危險和毒性。(5)取出擦拭紙,將吸附墊、吸附條粗吸收處理后殘留物進行最后完全吸收處理。(6)最后,取出防化垃圾袋,將所有用過吸附片,吸附條、黏稠的液體或固體及其他雜質,一起清理到垃圾袋里,扎好袋口,貼上有害廢物標簽。標簽中必須注明有害廢物的名稱、產(chǎn)生區(qū)域和生產(chǎn)日期,放到泄漏應急處理桶內(nèi)運走,交由專業(yè)的廢棄物處理公司來處理。泄漏應急處理同可以在處理干凈后,重新使用。情況嚴重時,則應向室內(nèi)人員示警,關閉實驗室電閘(非可燃氣體泄漏)、實驗室門,迅速撤離,報警。若危險大時,則還需疏散附近人員。如遇可燃性氣體泄漏,則應迅速關閉閥門,打開窗戶,迅速撤離,關閉實驗
32、室門。嚴禁開關、操作各種電氣設備。四、放射性安全事故的應急措施發(fā)生輻射安全事故,應立即啟動事故安全應急預案,及時報告事故的相關情況。(1)立即通知事故區(qū)的所有人員并撤離無關人員,及時報告給相關部門及負責人。(2)撤離有關工作人員,并在輻射安全專家的指導下開展相關緊急處置行動,封鎖現(xiàn)場,控制事故源,切斷一切可能擴大污染范圍的環(huán)節(jié),防止事故擴大和蔓延。放射源丟失,要全力追回,放射源脫出,要將放射源迅速轉移至容器內(nèi)。(3)對可能受放射性核素污染或者損傷的人員,立即采取暫時隔離和應急救援措施,在采取有效個人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組織人員徹底清除污染并根據(jù)需要實施醫(yī)學檢查和醫(yī)學處理。(4)對受照人員要及時估算
33、受照劑量。(5)污染現(xiàn)場未達到安全水平之前,不得解除封鎖,將事故的后果和影響控制在最低限度。詳細應急預案請參見附錄30。五、實驗室火災應急處理預案(1)發(fā)現(xiàn)火情,現(xiàn)場工作人員立即采取措施處理,防止火勢蔓延并迅速報告。(2)確定火災發(fā)生的位置,判斷出火災發(fā)生的原因,如壓縮氣體、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等。(3)明確火災周圍環(huán)境,判斷出是否有重大危險源分布及是否會帶來次生災難發(fā)生。(4)明確救災的基本方法,并采取相應措施,按照應急處置程序采用適當?shù)南榔鞑倪M行撲救。包括木材、布料、紙張、橡膠以及塑料等的固體可燃材料的火災,可采用水冷卻法,但對珍貴圖書、檔案應使用二氧化碳、鹵代烷、干粉
34、滅火劑滅火。易燃可燃液體、易燃氣體和油脂類等化學藥品火災,使用大劑量泡沫滅火劑、干粉滅火劑將液體火災撲滅。(5)如果是設備著火,應切斷電源后再滅火,因現(xiàn)場情況及其他原因,不能斷電,需要帶電滅火時,應使用沙子或干粉滅火器,不能使用泡沫滅火器或水。可燃金屬,如鎂、鈉、鉀及其合金等火災,應用特殊的滅火劑,如干砂或干粉滅火器等來滅火。(6)依據(jù)可能發(fā)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類別、危害程度級別,劃定危險區(qū),對事故現(xiàn)場周邊區(qū)域進行隔離和疏導。視火情撥打“119”或校內(nèi)火警電話“27400119”報警求救,并到明顯位置引導消防車。六、實驗室可能遇到的其他緊急情況應急預案當發(fā)生自然災害(如地震、水災等)時,有可能使
35、保存毒種等感染性材料的容器發(fā)生破裂,而對操作者、環(huán)境和后續(xù)的搶險清理人員的健康造成威脅。針對以上情況的處理原則如下:(1)地震或房屋倒塌:實驗室首先是設立適當范圍的封鎖區(qū),其次是進行適當范圍的消毒,邊消毒邊清理,最后由專業(yè)人員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對實驗室邊消毒邊清理,最后清理毒種保存室。如果裝毒種的容器沒有損壞,可安全轉移到其他安全的實驗室存放。如果裝毒種的容器沒有損壞,可安全轉移到其他安全的實驗室存放。如果裝毒種的容器已有損壞和外溢應立即用可靠的方法進行徹底消毒滅菌,處理現(xiàn)場的人要進行適當?shù)尼t(yī)學觀察。(2)水災:發(fā)生供水管破裂或下水堵塞時立即報告,盡力將污染物、廢棄物放置安全地點以防傳播。
36、發(fā)生水災時,對實驗室內(nèi)潛在的危險向緊急服務人員報告。發(fā)生災害時,應當根據(jù)條件,讓所有在實驗室的人員及時安全轉移;培養(yǎng)物和感染性物質應當收集在耐高溫高壓的袋內(nèi)或者用有一定厚度的泡沫箱收集,實驗室生物安全負責人應當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決定繼續(xù)利用或最終廢棄。并同時與相關消防人員和實驗室主任聯(lián)系。只有在受過訓練的實驗室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消防人員才可以進入。七、高壓蒸汽滅菌室注意事項及應急預案7.1 停電應急預案(1)滅菌操作人員每天上班后要先檢查電源開關及線路無異常時,才可合上電源開關。滅菌前仔細檢查,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關閉電源開關,通知設備部相關人員來進行檢查維修。(2)滅菌過程中突然停電時,應先停止一切操作(
37、正在對舊柜進行抽真空時,應馬上關閉抽真空閥門),查明是因機器本身斷電還是外部停電。然后立即報告本部門負責人,并及時聯(lián)系設備部及相關領導。(3)如屬學院以外高壓斷電,又不能確定何時來電時,由實驗中心及相關領導根據(jù)具體情況做出起用備用發(fā)電機組進行滅菌的決定。(4)如不能確定何時來電,又不能起用備用發(fā)電機組時。操做人員要密切觀察空氣壓縮機上的壓力表和滅菌柜體壓力表的變化。當空氣壓縮機的壓力低于0.4MPa或正在滅菌狀態(tài)的柜體壓力下降較快時,馬上打開與真空泵連接的閥門進行排空處理(特別要注意:如果柜體內(nèi)是在抽真空時停的電,柜體應在負壓狀態(tài),此時一定不可以打開真空閥門,以免真空閥內(nèi)的污水被吸入滅菌柜。此
38、時應打開進氣閥。(5)如果停電時滅菌柜保壓滅菌時間已到,正處于排氣等過程時,來電后要用手動程序完成后序過程。(6)滅菌柜正處于保溫保壓過程出現(xiàn)停電,如果屬于短時停電,或本身設備原因造成的暫時停電,而來電后,其溫度與壓力仍在工藝要求的保溫保壓范圍,可用手動方式繼續(xù)進行滅菌,但停電期間的時間不記入工藝要求的保溫保壓時間內(nèi),而且可以適當延長,但總時間不能超過10小時。否則要進行重新滅菌。(7)在滅菌放行單上記錄停電和來電時間及來電后開始下一步操作前的各項參數(shù)。7.2 電器控制開關冒煙或著火應急預案(1)當操做人員發(fā)現(xiàn)滅菌設備或其它相關電器出現(xiàn)冒煙或著火時,應先將其相應的電源開關切斷。然后進行施救。(
39、2)滅火時不得使用消防栓和水,應使用滅菌車間配備的干粉滅火器或砂土覆蓋進行搶救。(3)如果火勢進一步發(fā)展,應一面救火,一面通知相關領導,并由安全負責人決定是否打119電話向消防隊報警。(4)如果在施救過程中被燒傷,受傷處不要用手觸摸,以防止感染,被燒傷處的衣褲不要硬拉強扯,要用剪刀剪開,燒傷處可涂些淡鹽水消毒,并立即送往醫(yī)院治療。7.3 滅菌氣體泄漏應急預案(1)操做人員應定期(每周)對門封進行清除污垢的保養(yǎng),并進行正負壓(50 KPa)泄漏速率的試驗,其泄漏速率應0.1 KPa/min,以保證滅菌柜正常運行。(2)操做人員在開機前要檢查空氣壓縮機的壓力是否正常(應在 MPa之間)。(3)在更
40、換氣瓶前先用洗潔精配制的水或肥皂水對閥門進行測漏,正常情況下進行更換。(4)當在投藥過程中發(fā)現(xiàn)閥門根部有漏氣現(xiàn)象時應馬上關閉閥門,將漏氣瓶換下,并在瓶體上做好標識,然后通知實驗中心進行換貨處理。(5)環(huán)氧乙烷滅菌時,發(fā)生滅菌柜異常(壓力下降超過0.1 KPa/min)時,應立即通知相關領導及實驗中心進行檢查。(6)檢查時可用洗潔精配制的水或肥皂水對懷疑泄漏的管路等可測試的點進行檢查。(7)對上述方面無法檢查的可疑部位,可用含1%酚酞的硫代硫酸鈉溶液浸濕的試紙,貼于可疑漏氣處,如試紙變紅,即證明有環(huán)氧乙烷漏出。(8)如發(fā)現(xiàn)泄漏點泄漏嚴重,需要停機處理時,馬上通知相關領導及設備部,同時立即對滅菌柜
41、按保壓滅菌后的相應程序進行排空通風等操作完成后進行。(9)泄漏點修好后應該對其進行泄漏速率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10)對該批次滅菌產(chǎn)品應進行重新滅菌,并在滅菌放行單上記錄相關情況。7.4 壓力值出現(xiàn)異常升高應急預案(1)當投藥結束后的保溫保壓階段發(fā)現(xiàn)壓力異常升高時(上升速率超過0.1 KPa/min)或出現(xiàn)壓力過高保警時,首先立即將投藥管路上離柜體最近的閥門關閉,并將機器打到手動位,把加熱及循環(huán)泵開關打到關的位置,停止加熱。(2)檢查滅菌氣瓶上的閥門是否關死,并將其與管路上離其最近的閥門關閉,把瓶口的接頭稍微擰松一點,用洗潔精配制的水或肥皂水測漏,如果未發(fā)現(xiàn)泄漏(說明兩側開關均關閉完好),將
42、加藥接頭松開。如果發(fā)現(xiàn)有泄漏,立刻將接頭重新擰死,并通知相關領導及設備部來進行處理。(3)按上述方法處理后,如壓力不在上升,可將加熱與循環(huán)泵打開進行手動操作繼續(xù)滅菌。記算保溫保壓的時間時應扣除上述處理過程中的停止加熱的時間。如壓力仍然高于保警壓力時將連接真空泵的閥門打開悄許,使壓力降到工藝要求的最高壓力點時,關閉閥門繼續(xù)滅菌。(4)按上述方法處理后,壓力仍然在上升時,應該可以判定是門封與箱體內(nèi)密封出現(xiàn)泄漏,造成壓縮空氣進入柜體內(nèi)部。此時立即對滅菌柜按保壓滅菌后的相應程序進行排空通風等操作。(5)上述操作結束后,把進氣閥打開,并觀察柜體壓力恢復到0后方可把門打開,將前后門封都取下來進行檢查,如發(fā)
43、現(xiàn)有損傷,立即通知實驗中心進行更換。如無異常,對門封溝槽進行清理。(6)將門封安裝好后,進行泄漏速率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7)對該批次滅菌產(chǎn)品應進行重新滅菌,并在滅菌放行單上記錄相關情況。7.5 空氣壓縮機頻繁起動應急預案(1)當發(fā)現(xiàn)空壓機頻繁起動時(通常是由于壓縮空氣管路上有漏氣現(xiàn)象),應立即通知相關領導及實驗中心,并仔細檢查泄漏點。(2)當發(fā)現(xiàn)屬于非門封管路出現(xiàn)問題時,在保證門封壓力在0.4 MPa以上的情況下,由專業(yè)人員在不停機情況下進行處理,滅菌過程可繼續(xù)進行。(3)當發(fā)現(xiàn)屬于門封空氣壓力管路出現(xiàn)問題時,而且漏氣壓重,有可能影響密封性時,應立即對滅菌柜按保壓滅菌后的相應程序進行排空通
44、風等操作。(4)將泄漏點修復后,進行泄漏速率試驗,合格后,對該批滅菌產(chǎn)品重新滅菌。7.6 電腦自動控制系統(tǒng)異常動作應急預案(1)當發(fā)現(xiàn)規(guī)定的保溫保壓滅菌時間未達到工藝要求時,滅菌柜自動切換到了清洗抽真空程序時,應將操作開關從自動調整到手動狀態(tài),停止抽真空。(2)通過電腦數(shù)據(jù)查看抽真空前的時間與壓力值,記算實際保溫保壓的時間,算出還應滅菌的時間。(3)手動打開電腦參數(shù)記錄程序,重新投藥,使箱體壓力升至抽真空前的壓力停止加藥,并手工記錄投藥開始與結束時間及其它相關參數(shù)和投藥量。(4)投藥結束后。將定時器調整到還應滅菌的時間,繼續(xù)滅菌。(5)滅菌時間到后,按手動程序進行相關操作。(6)滅菌結束后,立
45、即通知設備部進行檢修,查明原因并修復后,方可再次使用。7.7 開關門控制系統(tǒng)失靈應急預案(1)發(fā)現(xiàn)控制系統(tǒng)在有電的情況下不能進行開關門等動作時,可以先將電腦關閉,然后關閉控制柜電源。(2)重新打開控制柜電源,并啟動電腦及滅菌程序。(3)如果是門打不開時,將自動、手動轉換開關打到手動位置,將進氣閥打開,使柜內(nèi)外壓力一致。(4)然后再次進行開門操作,并觀察門封是否被吸入及關門鎖死開關的是否打開,如都正常,觀察空壓機氣壓是否過低。(5)如果是門關不上,先檢查門是否被卡,然后檢查空壓機壓力是否過低。(6)如果故障依舊,應該立即通知設備部進行維修八、離心機事故應急處理預案離心機大多數(shù)事故的前兆都是在運轉中有不正常噪聲發(fā)生,因此在離心開始到達所需轉速時絕不能離開離心機,一旦有異常聲音發(fā)生時,應立即按“停止”按鈕,使轉動部快速停止,以減少損失。如果此時切斷電源造成制動失靈,損失加大。九、常用應急聯(lián)系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