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目 錄 目 錄 1.編制依據.12.工程概況.13.測量準備工作.23.1 測量器具、準備.23.2 人員準備.23.3 技術準備.34.測量放線基本準則.35.測量放線質量標準.36 建筑物定位與基槽放線.47.結構放線.77.1 0.00 以下墻體放線.77.2 0.00 以上墻體放線.77.3 施工層放線.87.4 門窗控制線.98.標高的引測及傳遞.98.1 校核測繪成果.98.2 標高豎向傳遞.108.3 0.000 以下標高傳遞.118.4 0.000 以上標高的傳遞.128.5 跨樓層的豎向結構垂直度測量控制.128.6 層間標高水平傳遞.139.裝修階段的放線.1310.質
2、量保證措施.1411.施工測量管理制度.1612.安全保護措施.1813.附圖.18 1 1.編制依據 1.編制依據 1.1*苑-E01 區*大廈工程施工圖.1.2*大廈主體結構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1.3 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1.4 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DBJ 01-21-95)1.5 北京市建筑安裝工程資料管理規程(DBJ 01-51-2000)1.6 建設工程監理規程 DBJ01-41-2002 2.工程概況 2.工程概況 本工程位于*苑-E01區內,建筑面積67830m2,設計為地下二層,地上為三層裙樓,四層以上為三幢主樓:分別為A座、B座、B座。地上A座28層,B座、B
3、座22層,結構形式:本工程抗震設防烈度8級。其中地下二層,地上三層群樓均采用框架結構,A座均為全剪力墻結構。室內外平均高差0.45m,屋頂標高A座為89.60m;B、B座為72.70m。首層、二層的層高為4.5米,三層的層高為4.8米;標準層的層高為2.8米。建筑物A樓東西長65.40米,南北寬27.30m。B樓東西長40.90米,南北寬為25.70m。建筑平面圖如下頁:25400C6A15810081008100040700210063002550039005400BHBGBDBCBEB1B3B53900 4000 4500R69806300B7B108100C1C2810015006300
4、BBBAC3C4C581008100B20B16B12B14B1854004200 4500 4000 3900810063006300AAAFAD51006600AHAGA16600690054002700A4A6A12A138100C981008100C7C88100C10C1181008100CBCA5100CFCECDCC81008100R69808100654002730081006300210042005100690066002700A17A18A24A266600A29CKCJCHCG810081003600AAAFADACAHAG 3.測量準備工作 3.測量準備工作 3.1 測
5、量器具、準備 3.1.1 儀器:水準儀 3 臺,(DZS3-1:1 臺、DS3:2 臺);光學經緯儀 1 臺,(TDJ2E);及彎管目鏡一套;激光鉛直儀 1 臺(JDA95)。工具:鋼尺 3 把(50m)、塔尺 2 把(5m)、盒尺 5 把(5m);標準彈簧拉力秤一把(050N);線垂(5kg)3 個。3.1.2 所有測量器具均送到有資質的檢定單位檢測,有檢定合格證書。3.2 人員準備 經過培訓并持證上崗的專業測量人員實施測量工作,并成立測量組,由驗線人員 1 名,測量放線人員 2 名組成,負責專業測量工作。33.3 技術準備 熟悉設計圖紙,詳細了解各軸線與各墻體之間的關系,找出各樓座相對位置
6、及角度,明確建筑物與建筑紅線間的位置關系,復測測繪院,測量成果,并做定位樁點的保護措施。4.測量放線基本準則 4.測量放線基本準則 4.1 工程施工測量工作的原則是: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測量時,首先確定建筑物主軸線,經校核無誤后,放各細部軸線墻邊門窗洞口位置等。4.2 保留好測量原始記錄,以備驗收查時使用。4.3 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并做閉合校核。5.測量放線質量標準 5.測量放線質量標準 依據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DBJ01-21-95 5.1 軸線豎向投測的允許誤差符合下表 1:表 15.2 施工層放線時,應先在結構平面上校核投測軸線,閉合后再測細部軸線,平面角度校核閉合差不大于
7、10,量距精度不低于 1/10000。各部位放線允許誤差符合下頁表 2:項 目 允 許 偏 差(mm)項 目 允 許 偏 差(mm)每層 3 總高(H)60mH90m 15 4表 2 5.3 標高豎向傳遞,應用鋼尺從首層起始標高線豎直量取,當傳遞高度超過鋼尺長度時,應另設一道標高起始線。每棟建筑按每層每段三個點分別向上傳遞標高,以備校核。標高允許誤差符合下表 3:表 3 6 建筑物定位與基槽放線 6 建筑物定位與基槽放線 6.1 定位依據的較測和標高的較核:依據測繪院提供的 H1、H2 點位,根據紅線樁坐標反算其邊長及夾角;用附合測法實測閉合差,較核是否小于水準允許誤差(10mmn1/2=10
8、mm11/2=10mm)。6.2 建筑物定位:根據測繪成果,已知兩個測繪點(H1、H2),作為校核用。根據總平面圖所示有效坐標,計算出 A 座、B 座、B座的坐標,分別是:A座為 A、B 兩點;B 座為 C、D 兩點;B座為 E、F 兩點;地下車庫為 G、H兩點;裙樓為 J、K 兩點。所有的點均為建筑物外墻皮外拐點。根據此可確定各樓座位置,并建立相對直角坐標系,制定各樓座主控制線。(如下頁圖所示)項 目 允 許 偏 差(mm)項 目 允 許 偏 差(mm)外廊主軸線長度(L)30 m L60m10 細 部 軸 線 2 承 重 墻 柱 邊 線 3 非 承 重 墻 邊 線 3 門 窗 洞 口 3
9、項 目 允 許 偏 差(mm)項 目 允 許 偏 差(mm)每層 3 總高(H)30mH60m 10 5B座(22層)B座(22層)B座(22層)A座(28層)A座(28層)A座(28層)裙樓(三層)裙樓(三層)裙樓(三層)車庫(地下二層)車庫(地下二層)車庫(地下二層)Y=505403.7511Y=505403.7511Y=505403.7511X=322544.072X=322544.072X=322544.072Y=505368.062Y=505368.062Y=505368.062X=322531.703X=322531.703X=322531.703Y=505391.505Y=505
10、391.505Y=505391.505X=322525.0480X=322525.0480X=322525.0480Y=506344.8989Y=506344.8989Y=506344.8989X=322488.506X=322488.506X=322488.506Y=505410.546Y=505410.546Y=505410.546X=322490.566X=322490.566X=322490.566Y=505457.979Y=505457.979Y=505457.979X=322461.0666X=322461.0666X=322461.0666Y=5015451.7936Y=5015
11、451.7936Y=5015451.7936X=322468.105X=322468.105X=322468.105Y=505395.864Y=505395.864Y=505395.864X=322462.5227X=322462.5227X=322462.5227X=322433.60X=322433.60X=322433.60X=322412.26X=322412.26X=322412.26Y=505415.57Y=505415.57Y=505415.57Y=506369.6776Y=506369.6776Y=506369.6776328#樓328#樓328#樓328-1樓328-1樓32
12、8-1樓北北北B座B座B座Y=505338.94Y=505338.94Y=505338.94H1H1H2H2天通大廈定位放線依據圖天通大廈定位放線依據圖天通大廈定位放線依據圖C CB BD DA AE EF FG GH H HJ JK KY=505415.57Y=505415.57Y=505415.57X=322582.3025X=322582.3025X=322582.3025BM2BM2Y=505433.7511Y=505433.7511Y=505433.7511X=322582.3025X=322582.3025X=322582.3025BM1BM1Y=505415.57Y=505415
13、.57Y=505415.5718.1811m18.1811m18.1811mBM3BM3BM4BM4X=322567.4225X=322567.4225X=322567.4225Y=505433.7511Y=505433.7511Y=505433.751157.2545m57.2545m57.2545m62.5253m62.5253m62.5253m28.9227m28.9227m28.9227m21.34m21.34m21.34m11.8189m11.8189m11.8189m36.2236m36.2236m36.2236m34.0735m34.0735m34.0735m24.7787m24
14、.7787m24.7787mX=322582.3025X=322582.3025X=322582.3025X=322567.4225X=322567.4225X=322567.4225Y=505415.57Y=505415.57Y=505415.57X=322433.60X=322433.60X=322433.60BM6BM6BM7BM7BM8BM8BM9BM9BM5BM5X=322490.566X=322490.566X=322490.566Y=505476.929Y=505476.929Y=505476.929Y=5054433.7511Y=5054433.7511Y=5054433.75
15、11X=322599.1545X=322599.1545X=322599.1545Y=506344.8989Y=506344.8989Y=506344.8989X=322550.4165X=322550.4165X=322550.4165Y=505329.7786Y=505329.7786Y=505329.7786X=322455.1675X=322455.1675X=322455.1675X=322442.9166X=322442.9166X=322442.9166Y=505415.57Y=505415.57Y=505415.57 6.3 控制線測設及引樁的制作 根據已知點可定出各軸線,再據
16、單位工程特點,確定各樓座細部控制線,制定控制線原則應避開墻、柱。引控制線采用直角坐標法。為防止過車擾動或槽邊自然下沉,樁的位置定在現場路邊并遠離槽邊位置。做引樁時,要低于現場路面 5cm,作引樁的同時,將引線引至 6路面、圍墻或固定建筑物上,以備不測。引樁制作如圖:20050木楔鋼管700現場路面砼 6.4 基礎定位和墊層放線:當機械挖至槽底上 42 厘米時,安裝儀器于軸線控制樁上,后視同一條軸線的另一控制樁,測定主軸線檢查邊坡是否到位,并測出主軸線的墊層邊界線。然后進行 CFG 樁施工,完成 CFG 樁以后,進行人工清槽。當人工清至槽底標高時,重新測出主軸線的墊層邊界線。當墊層混 凝土施工后
17、,用以上方法,測設主軸線。嚴格檢查主軸線之間的尺寸誤差合格后,再放出其它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墻邊線作為鋼筋幫扎的依據。樓座定位后,按照土方開挖三層放坡(1:0.4)要求,放出槽上口外廓線,車庫槽底標高-8.37 米,主樓槽底標高-8.82 米,車庫槽上口距建筑外墻 4.24 米。A、B、B座主樓槽上口距建筑外墻 4.37 米。如下頁圖:7 7.結構放線 7.結構放線 7.1 0.00 以下墻體放線 根據主軸線控制樁向槽內投測“井”字形線,依據基礎平面圖進行底板放線,柱位置線、軸線等各細部尺寸。因為本工程墻體為混凝土墻體,因此須在每道墻的兩側彈出距墻皮 200mm 的控制線,以備檢查模板和上層
18、使用。7.2 0.00 以上墻體放線 首層以上豎向軸線投測采用內控法與外控法相接合的施工方法。投點引測 將激光鉛直儀架設在首層內控點上,標明把放在待測樓層的相應預留洞口上,對中整平鉛直儀后,打開發光電源并調整激光束,直至接收把標明到的光斑最小、最亮。慢慢旋轉鉛直儀,接收把將得到一個激光圓,當該圓直徑小于 3 mm 時,圓心即為該控制點的接收點,然后依次投測所需其它控制點。軸線放樣 利用光學經緯儀(TDJ2)和 50 米鋼尺對待測樓層的接收點所組成的方格網進行角度、距離的測量。滿足上表精度要求后,即作為該樓層的平面控制網,以此進行各軸線的細部放線工作。內控法:在地下一層樓板設置控制點,然后在各層
19、留孔(各段留孔位置見附圖),孔洞尺寸為 150150。通過激光鉛直儀將控制點層層向上引測,8將各主軸線彈出。外控法:在建筑物外墻大角的兩個面分別彈出距拐角 20CM 的墨線,采用經緯儀控制其垂直度,從底下一層開始往上逐層傳遞。內控與外控閉合后,再用盒尺量出各細部尺寸位置線,包括門窗洞口線、墻皮線,樓梯位置線、柱子位置線。每層放線完畢,測量放線人員都應互相對換進行檢查,主軸線采用 50 米鋼卷尺拉對角線方法。用盒尺量門窗洞口、樓梯、柱子控制線距離,清點門窗洞口數量是否與圖紙相符,如發現有誤及時糾正。7.3 施工層放線 7.3.1.在首層樓板澆筑砼以前,預先在首層底板的上筋上相應控制點的位置焊接一
20、塊 15cm15cm0.8cm 的鋼板,并保證鋼板上表面與砼面持平。7.3.2.利用經緯儀對原有地面控制點進行校核,并把控制主軸線投測到首層平面上,然后對各軸線組成的方格網進行角度、距離測量,邊角的各項精度指標如下:等級 測角中誤差()邊長相對中誤差 二級 12 1/15000 7.3.3.用鋼針在預埋鋼板上沿軸線方向刻劃十字線,其交點即為首層布 設的內控點,作為以上各樓層平面控制的基準點,這些點所組成的方格網即為0.000 以上各樓層的平面控制網。7.3.4.根據軸線控制樁,投測出網點中預設立的各點,做控制網閉合較測,合格后打孔,鑲入銅絲確定該點位置。7.3.5.在0.000 以上各樓層底板
21、施工的過程中,要預先在內控點區上方相應位置預留一個 15cm15cm 的孔洞(激光洞),用于內控點的豎向傳遞。7.3.6.首層各內控點的 1.0m2范圍內嚴禁堆放各種材料和雜物,激光孔洞嚴禁堵塞,以保證測量工作的順利進行,直至結構封頂。7.4 門窗9控制線 為了便于檢查控制0.000 以上的外墻門窗洞口上下一條線,及外墻大角和電梯間的垂直不位移,在外墻面上外窗兩側、外墻陰陽角、陽臺兩側及電梯間陰角均彈出立線到頂。8.標高的引測及傳遞 8.標高的引測及傳遞 8.1 校核測繪成果 根據測繪院給出的已知點的絕對標高,使用前先進行閉合校核。然 后在現場制作永久性水準點 BM1、BM2、BM3、BM4。
22、點 BM1 位于現場南側馬路;BM2、BM3、BM4 位于現場東北側圍墻邊。并依據永久水準點在圍墻上引測水準點 BM5、BM6、BM7、BM8、BM9,引測的水準點絕對標高分別為 34.15m、34.75m、34.75m、34.75m、34.75m。永久水準點制作如下頁圖:10標高已知點砼現場路面鋼管鋼筋700200100 8.2 標高豎向傳遞 8.2.1.首層標高基準點聯測 在首層均勻地引測三個標高基準點,并定期地對其進行聯測,其高差不得超過2mm。將0.00=34.75米標高線引測至圍墻上,每邊不少于三點引測時采用附合測法。保證儀器無論安置在任何位置上都能觀測到兩個點位,以便施測中進行校核
23、,誤差在允許范圍之內方可使用。引測時,儀器安置盡可能擺放在測點中間部位,以消除視差影響。引測的標高點都必須用紅漆做成倒立三角形明顯標出,倒立三角形頂部即為所引測的現場0.000標高點。8.2.2.標高傳遞如下圖所示:待測樓層結構首層 a150米鋼尺 2ab1s1H1 s2b2H2 利用兩臺水準儀,兩根塔尺和一把 50m 鋼尺,依次將 3 個標高基準點由激光洞口傳遞至待測樓層,并用公式進行計算,得該樓層的儀器的視線標高,同時依此制作本樓層統一的標高基準點,并對各點進行聯測,高差滿足 2 mm 的精度要求后方能使用,用紅三角標記。這些點即為該樓11層的標高基準點,從而依此進行各項測量工作。H2=H
24、1+b1+a2-a1-b2 公式 其中:H1首層基準點標高值;H2待測樓層基準點標高值;a1S1水準儀在鋼尺讀數;a2S2水準儀在塔尺讀數;b1S1水準儀在鋼尺讀數;b2S2水準儀在塔尺讀數。應用鋼尺從首層起始標高線豎直量取,當傳遞高度超過鋼尺長度時,應另設一道標高起始線。每棟建筑按每層每段三個點分別向上傳遞標高,以備校核。8.3 0.000 以下標高傳遞8.3.1 挖槽深度控制:根據現場引測的0.000 標高點,安置水準儀,因為土方分三層開 挖,每層開挖前用塔尺向槽內引測距開挖底 500mm 的標高樁,并在四周均勻測設距開挖底 500mm 的水平樁,直到三層土方開挖完至設計標高上42cm。在
25、完成 CFG 樁施工以后,再進行人工清土。為了配合人工清土,在槽底按 3m3m 呈梅花形布設水平控制樁點,其水平標高為槽底設計高度的+10cm 為宜,12布設時允許偏差不超過10mm,清土時必須拉小線以確保槽底開挖深度符合設計要求,不超挖和少挖。8.4 0.000 以上標高的傳遞8.4.1 每棟樓每段設三個點位向上傳遞標高,引測位置選在無障礙物的外 墻大角、樓梯間、電梯間等處。每次向上引測標高,均應從標高起始線豎直量取,鋼尺量距及標準拉力(50N),保證鋼尺的鉛直。8.4.2 各施工層抄平之前,先校核首層傳遞上來的三個標高點,當校差小于 3mm,以其平均點引測水平線。抄平時,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
26、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并進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線標高允許誤差為3mm。8.4.3 由于 A 座總高度 89.60m,B、B座總高度 72.70m,均大于鋼尺的最大量程 50m,所以在十三層位置再統一抄測一次水平,每段設三個水準控制點,作為向上面各層傳遞的依據,測設各點在誤差允許范圍內。8.5 跨樓層的豎向結構垂直度測量控制 8.5.1 在模板支設過程中,利用垂線法吊線垂,測量模板的垂直度,邊測量邊調整,直至該樓層的自身垂直度偏差小于 3mm。8.5.2 在豎向拆模后,利用經緯儀該豎向結構的縱橫軸線投測到結構立面上,并量取豎向結構的頂部的軸線偏差,及時將數據提供給模板支設隊伍,以便在上一層豎向結構
27、施工時調整,糾偏。8.5.3 根據各標高段的豎向結構頂部(柱中心或墻體中線)的軸線偏差,制作豎向結構的偏差立面投影圖,以直觀地反映各柱的垂直度,從而保證跨樓層的豎向結構的垂直精度要求。8.6 層間標高水平傳遞 8.6.113各層墻體鋼筋上相對標高 500mm 線的抄測 在綁完墻筋、柱筋、合完模后,將上一層的樓板上皮建筑標高+50cm 控制點抄測到每個房間四角的墻體鋼筋上,用紅漆做出明顯標記,便于控制墻體混凝土澆筑高度、上層頂板混凝土澆筑厚度及水電專業的使用。8.6.2 墻體、柱子拆模后各層建筑 1 米線的抄測 墻、柱拆模后,及時在每道墻兩側和柱四周抄測建筑 1 米線,并彈好墨線,為后面支頂板、
28、大梁、鋼筋綁扎、抹灰、門窗安裝、水暖電管件安裝及地面施工提供可靠的標高依據。建筑 1 米線要做到墻墻有線,不得缺失。9.裝修階段的放線 9.裝修階段的放線 9.1 建筑物圍護結構封閉前,必須將控制軸線引測至結構內部,作為室內裝修與設備安裝放線的依據,控制線可采用平行借線法引測。9.2 為保證建筑安裝的構件,水暖電管件、通風道、抹灰上下貫通垂直,因此樓的各大角、窗口、陽臺、隔墻板、分戶墻、通風道的安裝都必須彈出上下一致的垂直線。9.3 隔墻砌筑的施工前,在樓地面上放出墻板的位置、尺寸線。9.4 地面面層及吊頂控制的施工測量:在四周墻面及柱身四面上測設出建筑 1 米線,作為地面面層及吊頂施工的標高
29、控制線,同時也是水暖電管件、器具安裝的標高依據。9.5 墻面裝飾施工測量:9.5.1 外墻裝飾墻面按設計需要分格分塊,用鋼卷尺依據各大角控制線和抄測的水平控制線拉尺測量定出分格線,用墨線彈出。9.5.2 內墻抹灰、刮膩子前,在所有陰角處(包括墻與墻、墻與頂)彈墨線,控制陰角的順直。9.6 外墻門窗安14裝測量:在門窗洞口兩側彈出控制線,在室內、室外彈出建筑 1 米線。10.10.質量保證措施 質量保證措施 10.1 嚴格執行 GB50026-93 規范及 DBJ01-21-95 規程,執行項目部制定 的各項測量管理制度。測量前,認真熟悉設計圖紙,明確建筑物與紅線、各軸線與墻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并
30、校核各項的尺寸。10.2 根據本工程的實際情況,定位和水準點的引測,必須以測繪院給定的樁位進行,并事先對樁位進行復核,經甲方及監理確認后,方可使用。10.3 主軸線控制樁要采用砼灌注樁進行保護,標高點做好明顯標志,放線人員要妥善保護,以免樁位碰動,給測量及施工帶來不必要的麻煩。10.4 測量時儀器要精平,對中要準確。測角以長邊定短邊,測高程儀器支在兩點之間,保證前后視等長。10.5 測量工作要步步校核。測角采用復測法,盤左盤右取平均值;高程引測采用附合測法,即由己知點 BM1 引測各點位到現場后,再回到另一已知高程 BM2 進行附合。測量時,每個讀數都要由兩名放線員分別讀數;計算數據時,經兩人
31、復核。主軸線采用量對角線的方法進行檢查,細部尺寸放線完畢后,放線人員互相對換,進行檢查門窗口、洞口、獨立柱的位置數量,墻邊線和 每道墻體控制尺寸是否正確。50cm 線抄測,要看其四角及門窗兩側是否交圈。10.6 每次軸線及標高的抄測完成后,必須經質檢員、技術負責人及監理工程師驗線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10.7 測量放線人員做好原始數據記錄和計算記錄,將測量工作的內容、成果等詳細填入測量資料里,并簽字。10.8 減少測量誤差方法:1510.8.1 經緯儀:采用盤左、盤右復測法 以長邊定短邊 優先選用 TDJ2E 經緯儀 注意保養儀器,在檢定期內使用并每星期自檢 10.8.2 水準儀:采用附合
32、測法 前后視線等長 塔尺要扶正,保證順直 現場引測標高采用精密定平法 在檢定期內使用,并每星期自檢 10.8.3 鋼尺量距:丈量兩點間定線要直,以保證丈量的距離為兩點之間直線距離。在測量中拉鋼尺,使用拉力秤按標準拉力 50N 進行操作。10.8.4 儀器的使用與維護:16測量器具必須由專人負責保管,非測量人員不得擅自使用測量儀器。儀器搬動要輕拿輕放;器具每次使用后,要作必要的清潔工作。11.11.施工測量管理制度 施工測量管理制度 11.1 交接檢制度:11.1.1 項目部技術組收到設計圖紙、具備交接樁條件后,報告建設單位和公司技術部,確定時間及時進行交接樁工作。11.1.2 交接樁工作由建設
33、單位主持,施工單位由技術組組織,在現場由勘測單位直接進行交接樁工作。11.1.3 交接樁測量資料必須齊全,并應標樁示意圖,表明各種標樁平面位置和標高,必要時要附有文字說明,依照資料,現場核對進行點交。11.1.4 各種標樁采用點交方式,必要時進行現場交接復測。11.1.5 交接樁時,各主要標樁要完整、穩固。交接后,接樁單位應組織測量單位進行必要的復測工作。11.1.6 交接單位在復測過程中,如發現問題,應及時提交交樁單位研究解決。11.2 測量復測制度:11.2.1 為避免測量差錯,所有測量內業和計算資料,必須經兩人復核。施工中,應采取不同方式不同測點由兩人進行復測,其測量工作內容、成果等要詳
34、細填入測量資料內,并簽字以示負責。11.2.2 現場內各測量控制標樁,必須定期進行復測,特殊情況應隨時復測。11.3 標樁保護:11.3.1 測量人員必須對標樁妥善保護。永久和半永久性標樁要設置牢固,并 應設置明顯標志,設“測量標樁,注意保護”標識,以防損壞。11.3.2 測量人員應經常定期巡視標樁保護情況。所有測量標樁,未經項目部技術負責人批準,不得隨意拆毀。11.3.3 在施測范圍內,需搭設臨時建筑物或堆放材料時,必須事先與各級測量人員取得聯系,同意后方可實施,以免損壞測量標樁或影響測量視線。11.4 沉降17觀測:建筑物的沉降觀測,由業主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施行,項目部認真配合。工程竣
35、工后,將轉交的資料與工程資料匯總,一并交建設單位。11.5.工程竣工測量:11.5.1 施工測量必須保證建筑物位置正確,其精度符合設計和施工規范要求。11.5.2 建筑物的標樁,在測量放線前,必須填寫“工程測量定位單”,施工中必須認真填寫工程定位測量記錄或測量復核記錄。11.5.3 在工程施工中,必須根據有關規定要求及時安排實施竣工測量工作。11.6.測量成果整理與積累:11.6.1 測量成果的計算資料必須做到記錄真實、字跡清楚、計算正確,盡量做到格式統一,裝訂成冊后妥善保管。11.6.2 原始資料記錄必須清楚,不得涂改或后補。測量手簿應按規定填寫,并詳細記載觀測時的特殊情況。11.6.3 工
36、程竣工后,必須及時整理測量資料,凡納入工程技術檔案的,應按規定要求的內容整理好后交技術部歸檔。其它不入檔者。應保留到工程竣工交后一年方可處理。18 12.12.安全保護措施 安全保護措施 12.1 測量放線人員進入現場內,嚴格遵守工地制訂的各項規章制度,服從工地安全小組的領導。12.2 工地定期進行切實可行的安全教育,以及現場三級安全教育。12.3 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內必須戴好安全帽,測量放線人員在高空引測外墻軸線點及標高點時必須系好安全帶,注意腳下,防止踩空,不得違章作業。12.4 易出危險處做好明顯的危險標志,放線人員更要注意,危險地段引線不可單獨行動,至少兩人。必須提高警惕。13.附圖 13.附圖 1.1.*苑E01 區*大廈定位放線依據圖;1.2.*苑E01 區*大廈主控制線布置圖;1.3.*苑E01 區*大廈 A 座細部控制線;1.4.*苑E01 區*大廈 B 座細部控制線;1.5.*苑E01 區*大廈車庫、裙房細部控制線圖;1.6.*苑E01 區*大廈 A 座標準層內控點布置圖;1.7.*苑E01 區*大廈 B 座標準層內控點布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