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編制依據:1、現場施工的條件和要求2、結構施工圖紙3、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4、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5、國家及行業現行規范規程及標準6、項目部可組織的資源二、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吉林省蛟河市新區北端。廠區地勢平坦,由東北向西南逐漸降低,并臨近琿烏高速公路交通比較方便。所施工的部位分別為綜合水泵房、中央循環水泵房、2#引風機 2#煙道支架,2#采光小室。層高分別為:7.7m、5.7m、4.2m、8.7m、7.5m。三、施工進度計劃:2012 年 3 月 28 日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四、施工要求:本工程內支撐采用扣件式滿堂鋼管腳手架。使用48mm、壁厚 3.5mm
2、鋼管,加密立桿的間距,模板為 18mm 的多層板,使其達到承載力要求,綜合水泵房、中央循環水泵房、2#引風機、2#煙道支架、2#采光小室頂板砼板厚為120mm 厚。(一)、構造和設置要求:1、扣件式鋼管腳手架主要由立桿、縱橫水平桿、斜桿等組成,各種桿件采用48mm、壁厚 3.5mm鋼管,立桿采用6m,4m 2.5m,橫桿長度采用 1.5m、6m。2、扣件:扣件式鋼管腳手架主要由直角扣件、旋轉扣件、對接扣件連接,直角扣件用于兩根呈垂直交叉鋼管的連接,旋轉扣件用于兩根呈任意角度交叉鋼管的連接,對接扣件用于兩根鋼管的對接連接,承載力直接傳遞到基礎底板上。3、扣件與鋼管的接觸面要保證嚴密,確保扣件與鋼
3、管連接緊固。4、扣件和鋼管的質量要合格,滿足施工要求,對發現脆裂、變形、滑絲的后禁止使用。(二)、施工工藝根據結構受力分析,腳手架立桿縱橫距為0.9 1.2m,步距 1.5.8m,框梁下立桿縱距為 0.450.5m。縱橫方向每隔5m布設一道剪刀撐,并與水平桿連接牢固。施工流程:樹立桿擺放掃地桿,并與立桿連接縱橫向水平橫桿,并與相應立桿連接(加設斜撐桿)搭接第二步縱橫向水平橫桿搭設剪刀撐(三)、腳手架的拆除1、拆除前應報審批準,進行必要的安全技術交底后方可開始工作。拆除時,周圍設圍欄或警戒標識,劃出工作禁區禁止非拆卸人員進入,并設專人看管。2、拆除順序應從上而下,一步一清,不允許上下同時作業,本
4、著先搭后拆,按層次由上而下進行,腳手架逐層拆除。3、拆下來的架料、扣件要分類堆放,進行保養,檢修。(四)、腳手架的安全防范措施:。1、作業中,禁止隨意拆除腳手架的構架桿件、整體性構建、連接緊固件。卻因操作要求需要臨時拆除時,必須經主管人員同意,采取相應彌補措施,并在作業完畢后及時予以恢復。2、人在架設作業時,應注意自我安全保護和他人的安全,避免發生碰撞、閃失和落物,嚴禁在架桿上等不安全處休息。3、每班工人上架工作時,應現行檢查有無影響安全作業的問題,在排除和能解決后方可開始作業。在作業中發現有不安全的情況和跡象時,應立即停止作業進行檢查,直到安全后方可正常作業。五、文明施工要求:1、現場安全標
5、志等懸掛要醒目,根據現場要求安全設施標準化、文明施工的條件具備齊全。2、作業場地必須平整,材料構件堆放整齊,有足夠的作業空間。3、構件、材料擺放整齊,不得隨處亂放。4、施工現場道路通暢,保證安全通道暢通無阻。5、所有施工區域嚴格按照定置化管理的要求去做。6、作業機械布置合理,臨時性機械、工具等必須按指定區域放置7、清除作業場地內的易燃、易爆物品,對施工過程中的易燃、易爆物品應采取隔離、禁火等防護設施。8、施工現場禁止隨處存放鋼管、扣件等物。六、滿堂腳手架方案計算書(只取有代表性的梁板)(一)頂板高支撐計算書1、各項參數(1).腳手架參數橫向間距或排距(m):0.90;縱距(m):0.90;步距
6、(m):1.50;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m):0.10;腳手架搭設高度(m):8.00;采用的鋼管(mm):483.5;扣件連接方式:雙扣件,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0.80;板底支撐連接方式:方木支撐;(2)、荷載參數模板與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與鋼筋自重(kN/m3):25.000;樓板澆筑厚度(m):0.200;傾倒混凝土荷載標準值(kN/m2):2.00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1.000;(3)、木方參數木方彈性模量 E(N/mm2):9500.000;木方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13.000;木方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300;木
7、方的間隔距離(mm):300.000;木方的截面寬度(mm):4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90.00;圖 2 樓板支撐架荷載計算單元 2、模板支撐方木的計算:方木按照簡支梁計算,方木的截面力學參數為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慣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 W分別為:W=4.0009.000 9.000/6=54.00 cm3;I=4.0009.000 9.0009.000/12=243.00 cm4;方木楞計算簡圖(1).荷載的計算:鋼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25.0000.300 0.200=1.500 kN/m;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q2=0.3500.300=0.105 kN
8、/m;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p1=(1.000+2.000)0.900 0.300=0.810 kN;(2).強度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載 q=1.2(1.500+0.105)=1.926 kN/m;集中荷載 p=1.40.810=1.134 kN;最大彎距 M=Pl/4+ql2/8=1.1340.900/4+1.9260.9002/8=0.450 kN.m;最大支座力 N=P/2+ql/2=1.134/2+1.9260.900/2=1.434 kN;截面應力=M/w=0.450106/54.000
9、103=8.336 N/mm2;方木的計算強度為 8.336 小 13.0 N/mm2,滿足要求!(3).抗剪計算: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Q=ql/2+P/2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T=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Q=0.9001.926/2+1.134/2=1.434 kN;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 1433.700/(2 40.000 90.000)=0.597 N/mm2;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300 N/mm2;方木的抗剪強度為0.597 小于 1.300,滿足要求!(4)、撓度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計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載 q=q1
10、+q2=1.500+0.105=1.605 kN/m;集中荷載 p=0.810 kN;最大變形 V=51.605900.0004/(384 9500.0002430000.00)+810.000900.0003/(489500.0002430000.00)=1.127 mm;方木的最大撓度 1.127 小于 900.000/250,滿足要求!3、木方支撐鋼管計算: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集中荷載 P取縱向板底支撐傳遞力,P=1.926 0.900+1.134=2.867 kN;支撐鋼管計算簡圖支撐鋼管計算彎矩圖(kN.m)支撐鋼管計算變形圖(kN.m)支撐鋼管計算剪力圖(k
11、N)最大彎矩 Mmax=0.688 kN.m;最大變形 Vmax=1.593 mm;最大支座力 Qmax=9.367 kN;截面應力=0.688 106/5080.000=135.502 N/mm2;支撐鋼管的計算強度小于 205.000 N/mm2,滿足要求!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900.000/150 與 10 mm,滿足要求!4、扣件抗滑移的計算: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培訓講座劉群主編,P96 頁,雙扣件承載力設計值取 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0.80,該工程實際的旋轉雙扣件承載力取值為12.80kN。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R=9.3
12、67 kN;R 12.80 kN,所以雙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5、模板支架荷載標準值(軸力):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1)、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腳手架的自重(kN):NG1=0.1298.000=1.033 kN;鋼管的自重計算參照扣件式規范附錄A 雙排架自重標準值,設計人員可根據情況修改。模板的自重(kN):NG2=0.3500.9000.900=0.284 kN;鋼筋混凝土樓板自重(kN):NG3=25.0000.2000.900 0.900=4.050 kN;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 NG=NG1+NG2+NG3=5.366 kN;(2)、活荷
13、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NQ=(1.000+2.000)0.900 0.900=2.430 kN;(3)、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公式 N=1.2NG+1.4NQ=9.842 kN;6、立桿的穩定性計算: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其中 N-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kN):N=9.842 kN;-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查表得到;i-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cm):i=1.58 cm;A-立桿凈截面面積(cm2):A=4.89 cm2;W-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5.08 cm3;-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計算
14、值 (N/mm2);f-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000 N/mm2;Lo-計算長度 (m);如果完全參照扣件式規范,由公式(1)或(2)計算 lo=k1uh (1)lo=(h+2a)(2)k1-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取值為1.155;u-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5.3.3;u=1.700;a-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0.100 m;公式(1)的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o=k1uh=1.1551.700 1.500=2.945 m;Lo/i=2945.250/15.800=186.000;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0.20
15、7;鋼管立桿受壓強度計算值;=9841.560/(0.207489.000)=97.227 N/mm2;立桿穩定性計算=97.227 N/mm2 小于 f=205.000滿足要求!公式(2)的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o=h+2a=1.500+0.1002=1.700 m;Lo/i=1700.000/15.800=108.000;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0.530;鋼管立桿受壓強度計算值;=9841.560/(0.530489.000)=37.973 N/mm2;立桿穩定性計算=37.973 N/mm2 小于 f=205.000滿足要求!如果考慮到高支撐架的安
16、全因素,適宜由公式(3)計算 lo=k1k2(h+2a)(3)k1-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1 取值 1.243;k2-計算長度附加系數,h+2a=1.700 按照表 2 取值 1.014;公式(3)的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o=k1k2(h+2a)=1.2431.014(1.500+0.100 2)=2.143 m;Lo/i=2142.683/15.800=136.000;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0.367;鋼管立桿受壓強度計算值;=9841.560/(0.367489.000)=54.839 N/mm2;立桿穩定性計算=54.839 N/mm2 小于 f=
17、205.000滿足要求模板承重架應盡量利用剪力墻或柱作為連接連墻件,否則存在安全隱患。以上表參照:扣件式鋼管模板高支撐架設計和使用安全。7、梁和樓板模板高支撐架的構造和施工要求 工程經驗: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規范的相關要求外,還要考慮以下內容(1)、模板支架的構造要求:a.梁板模板高支撐架可以根據設計荷載采用單立桿或雙立桿;b.立桿之間必須按步距滿設雙向水平桿,確保兩方向足夠的設計剛度;c.梁和樓板荷載相差較大時,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桿間距,但只宜在一個方向變距、而另一個方向不變。(2)、立桿步距的設計:a.當架體構造荷載在立桿不同高度軸力變化不大時,可以采用等步距設置;b.當中部有加強層或支架很高,
18、軸力沿高度分布變化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變步距設置,但變化不要過多;c.高支撐架步距以 0.9-1.5m為宜,不宜超過 1.5m。(3)、整體性構造層的設計:a.當支撐架高度 20m或橫向高寬比 6 時,需要設置整體性單或雙水平加強層;b.單水平加強層可以每4-6 米沿水平結構層設置水平斜桿或剪刀撐,且須與立桿連接,設置斜桿層數要大于水平框格總數的1/3;c.雙水平加強層在支撐架的頂部和中部每隔10-15m 設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 設豎向斜桿,使其具有較大剛度和變形約束的空間結構層;d.在任何情況下,高支撐架的頂部和底部(掃地桿的設置層)必須設水平加強層。(4)、剪刀撐的設計:a.沿支
19、架四周外立面應滿足立面滿設剪刀撐;b.中部可根據需要并依構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 設置。(5)、頂部支撐點的設計:a.最好在立桿頂部設置支托板,其距離支架頂層橫桿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b.頂部支撐點位于頂層橫桿時,應靠近立桿,且不宜大于200mm;c.支撐橫桿與立桿的連接扣件應進行抗滑驗算,當設計荷載N12kN時,可用雙扣件;大于 12kN時應用頂托方式。(6)、支撐架搭設的要求:a.嚴格按照設計尺寸搭設,立桿和水平桿的接頭均應錯開在不同的框格層中設置;b.確保立桿的垂直偏差和橫桿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規范的要求;c.確保每個扣件和鋼管的質量是滿足要求的,每個扣件的擰緊力矩都要控制在
20、45-60N.m,鋼管不能選用已經長期使用發生變形的;d.地基支座的設計要滿足承載力的要求。(7)、施工使用的要求:a.精心設計混凝土澆筑方案,確保模板支架施工過程中均衡受載,最好采用由中部向兩邊擴展的澆筑方式;b.嚴格控制實際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荷載,對出現的超過最大荷載要有相應的控制措施,鋼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c.澆筑過程中,派人檢查支架和支承情況,發現下沉、松動和變形情況及時解決。(二)800*1800 梁支撐計算圖 1 梁模板支撐架立面簡圖1.各項參數(1).腳手架參數立柱梁跨度方向間距 l(m):0.45;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a(m):0.30;腳手架步距(m):1.5
21、0;腳手架搭設高度(m):6.00;梁兩側立柱間距(m):0.45;承重架支設:多根承重立桿,木方頂托支撐;梁底增加承重立桿根數:2;(2).荷載參數模板與木塊自重(kN/m2):0.350;梁截面寬度 B(m):0.800;混凝土和鋼筋自重(kN/m3):25.000;梁截面高度 D(m):1.800;傾倒混凝土荷載標準值(kN/m2):3.00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2.000;(3).木方參數木方彈性模量 E(N/mm2):9500.000;木方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13.000;木方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300;木方的間隔距離(mm):300.000;
22、木方的截面寬度(mm):8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100.00;(4).其他采用的鋼管類型(mm):483.5。扣件連接方式:雙扣件,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0.80;2、梁底支撐的計算作用于支撐鋼管的荷載包括梁與模板自重荷載,施工活荷載等。(1).荷載的計算:鋼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25.000 1.800 0.450=20.250 kN/m;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q2=0.350 0.450(21.800+0.800)/0.800=0.866 kN/m;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P1=(2.000+3.000
23、)0.8000.450=1.800 kN;(2)、木方楞的支撐力計算均布荷載 q=1.220.250+1.2 0.866=25.340 kN/m;集中荷載 P=1.41.800=2.520 kN;木方計算簡圖經過計算得到從左到右各木方傳遞集中力 即支座力 分別為:N1=11.427 kN;N2=11.427 kN;木方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本算例中,木方的截面慣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 W 分別為:W=8.00010.00010.000/6=133.33 cm3;I=8.00010.00010.00010.000/12=666.67 cm4;(3)、木方強度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
24、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載 q=11.427/0.450=25.394 kN/m;最大彎距 M=0.1ql2=0.1 25.3940.450 0.450=0.514 kN.m;截面應力=M/W=0.514106/133333.3=3.857 N/mm2;木方的計算強度小于 13.0 N/mm2,滿足要求!(4)、木方抗剪計算: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Q=0.6ql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T=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Q=0.625.3940.450=6.856 kN;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 6856.380/(2 80.000100.000)=1.286 N/mm2;
25、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300 N/mm2;木方的抗剪強度計算滿足要求!(5).木方撓度計算:最大撓度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計算公式如下:最大變形 V=0.677 21.162450.0004/(100 9500.000666.667103)=0.093 mm;木方的最大撓度小于 450.0/250,滿足要求!3、梁底縱向鋼管計算縱向鋼管只起構造作用,通過扣件連接到立桿。4、扣件抗滑移的計算: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培訓講座劉群主編,P96頁,雙扣件承載力設計值取 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 0.80,該工程實際的旋轉雙扣件承載力取值為
26、12.80kN。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規范5.2.5):R Rc 其中 Rc-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12.80 kN;R-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梁混凝土鋼筋等荷載沒有通過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無需計算。5、立桿的穩定性計算: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其中 N-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它包括:橫桿的最大支座反力:N1=11.427 kN;腳手架鋼管的自重:N2=1.2 0.1296.000=0.930 kN;N=11.427+0.930=12.357 kN;-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查表得到;i-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27、 (cm):i=1.58;A-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A=4.89;W-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5.08;-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計算值 (N/mm2);f-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00 N/mm2;lo-計算長度 (m);如果完全參照扣件式規范不考慮高支撐架,由公式(1)或(2)計算 lo=k1uh (1)lo=(h+2a)(2)k1-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1取值為:1.167;u-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5.3.3,u=1.700;a-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0.300 m;公式(1)的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o=k1uh=1.167
28、1.7001.500=2.976 m;Lo/i=2975.850/15.800=188.000;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0.203;鋼管立桿受壓強度計算值;=12356.820/(0.203 489.000)=124.481 N/mm2;立桿穩定性計算=124.481 N/mm2小于 f=205.00滿足要求!立桿計算長度 Lo=h+2a=1.500+0.3002=2.100 m;Lo/i=2100.000/15.800=133.000;公式(2)的計算結果: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0.381;鋼管立桿受壓強度計算值;=123
29、56.820/(0.381 489.000)=66.324 N/mm2;立桿穩定性計算=66.324 N/mm2小于 f=205.00滿足要求!如果考慮到高支撐架的安全因素,適宜由公式(3)計算 lo=k1k2(h+2a)(3)k2-計算長度附加系數,h+2a=2.100 按照表 2取值 1.007;公式(3)的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o=k1k2(h+2a)=1.1671.007(1.500+0.300 2)=2.468 m;Lo/i=2467.855/15.800=156.000;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0.287;鋼管立桿受壓強度計算值;=12356.
30、820/(0.287 489.000)=88.047 N/mm2;立桿穩定性計算=88.047 N/mm2小于 f=205.00滿足要求!模板承重架應盡量利用剪力墻或柱作為連接連墻件,否則存在安全隱患。以上表參照:扣件式鋼管模板高支撐架設計和使用安全 6、梁模板高支撐架的構造和施工要求 工程經驗: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規范的相關要求外,還要考慮以下內容(1)、模板支架的構造要求:a.梁板模板高支撐架可以根據設計荷載采用單立桿或雙立桿;b.立桿之間必須按步距滿設雙向水平桿,確保兩方向足夠的設計剛度;c.梁和樓板荷載相差較大時,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桿間距,但只宜在一個方向變距、而另一個方向不變。(2)、立桿
31、步距的設計:a.當架體構造荷載在立桿不同高度軸力變化不大時,可以采用等步距設置;b.當中部有加強層或支架很高,軸力沿高度分布變化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變步距設置,但變化不要過多;c.高支撐架步距以 0.9-1.5m 為宜,不宜超過 1.5m。(3)、整體性構造層的設計:a.當支撐架高度 20m 或橫向高寬比 6時,需要設置整體性單或雙水平加強層;b.單水平加強層可以每 4-6 米沿水平結構層設置水平斜桿或剪刀撐,且須與立桿連接,設置斜桿層數要大于水平框格總數的1/3;c.雙水平加強層在支撐架的頂部和中部每隔10-15m設置,四周和中部每 10-15m設豎向斜桿,使其具有較大剛度和變形約束的空間
32、結構層;d.在任何情況下,高支撐架的頂部和底部(掃地桿的設置層)必須設水平加強層。(4)、剪刀撐的設計: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應滿足立面滿設剪刀撐;b.中部可根據需要并依構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設置。(5)、頂部支撐點的設計:a.最好在立桿頂部設置支托板,其距離支架頂層橫桿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b.頂部支撐點位于頂層橫桿時,應靠近立桿,且不宜大于200mm;c.支撐橫桿與立桿的連接扣件應進行抗滑驗算,當設計荷載N 12kN 時,可用雙扣件;大于12k時應用頂托方式。(6)、支撐架搭設的要求:a.嚴格按照設計尺寸搭設,立桿和水平桿的接頭均應錯開在不同的框格層中設置;b.確保立桿的垂直偏
33、差和橫桿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規范的要求;c.確保每個扣件和鋼管的質量是滿足要求的,每個扣件的擰緊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鋼管不能選用已經長期使用發生變形的;d.地基支座的設計要滿足承載力的要求。(7)、施工使用的要求:a.精心設計混凝土澆筑方案,確保模板支架施工過程中均衡受載,最好采用由中部向兩邊擴展的澆筑方式;b.嚴格控制實際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荷載,對出現的超過最大荷載要有相應的控制措施,鋼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c.澆筑過程中,派人檢查支架和支承情況,發現下沉、松動和變形情況及時解決。(三)600*1500 梁支撐計算1.各項參數(1)、腳手架參數立柱梁跨度方向間距 l(m):
34、0.45;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a(m):0.30;腳手架步距(m):1.50;腳手架搭設高度(m):6.00;梁兩側立柱間距(m):0.45;承重架支設:多根承重立桿,木方頂托支撐;梁底增加承重立桿根數:2;(2)、荷載參數模板與木塊自重(kN/m2):0.350;梁截面寬度 B(m):0.600;混凝土和鋼筋自重(kN/m3):25.000;梁截面高度 D(m):1.500;傾倒混凝土荷載標準值(kN/m2):2.00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2.000;(3)、木方參數木方彈性模量 E(N/mm2):9500.000;木方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13.000;木方
35、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300;木方的間隔距離(mm):300.000;木方的截面寬度(mm):8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100.00;(4)、其他采用的鋼管類型(mm):483.5。扣件連接方式:雙扣件,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0.80;2.梁底支撐的計算作用于支撐鋼管的荷載包括梁與模板自重荷載,施工活荷載等。(1)、荷載的計算:(1)鋼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25.000 1.500 0.450=16.875 kN/m;(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q2=0.350 0.450(21.500+0.600)/0.600=0.945 kN/m;(3)活荷載為施工
36、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P1=(2.000+2.000)0.6000.450=1.080 kN;(2)、木方楞的支撐力計算均布荷載 q=1.216.875+1.2 0.945=21.384 kN/m;集中荷載 P=1.41.080=1.512 kN;木方計算簡圖經過計算得到從左到右各木方傳遞集中力 即支座力 分別為:N1=7.196 kN;N2=7.196 kN;木方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本算例中,木方的截面慣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 W 分別為:W=8.00010.00010.000/6=133.33 cm3;I=8.00010.00010.00010
37、.000/12=666.67 cm4;(3)、木方強度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載 q=7.196/0.450=15.992 kN/m;最大彎距 M=0.1ql2=0.1 15.9920.450 0.450=0.324 kN.m;截面應力=M/W=0.324106/133333.3=2.429 N/mm2;木方的計算強度小于 13.0 N/mm2,滿足要求!(4)、木方抗剪計算: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Q=0.6ql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T=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Q=0.615.9920.450=4.318 kN;截面抗剪強度
38、計算值 T=3 4317.840/(2 80.000100.000)=0.810 N/mm2;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300 N/mm2;木方的抗剪強度計算滿足要求!(5)、木方撓度計算:最大撓度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計算公式如下:最大變形 V=0.677 13.327450.0004/(100 9500.000666.667 103)=0.058 mm;木方的最大撓度小于 450.0/250,滿足要求!3、梁底縱向鋼管計算縱向鋼管只起構造作用,通過扣件連接到立桿。4、扣件抗滑移的計算: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培訓講座劉群主編,P96頁,雙扣件承載
39、力設計值取 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 0.80,該工程實際的旋轉雙扣件承載力取值為12.80kN。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規范5.2.5):R Rc 其中 Rc-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12.80 kN;R-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梁混凝土鋼筋等荷載沒有通過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無需計算。5、立桿的穩定性計算: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其中 N-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它包括:橫桿的最大支座反力:N1=7.196 kN;腳手架鋼管的自重:N2=1.2 0.129 6.000=0.930 kN;N=7.196+0.930=8.12
40、6 kN;-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查表得到;i-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m):i=1.58;A-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A=4.89;W-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5.08;-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計算值 (N/mm2);f-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00 N/mm2;lo-計算長度 (m);如果完全參照扣件式規范不考慮高支撐架,由公式(1)或(2)計算 lo=k1uh (1)lo=(h+2a)(2)k1-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1取值為:1.167;u-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5.3.3,u=1.700;a-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
41、的長度:a=0.300 m;公式(1)的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o=k1uh=1.167 1.7001.500=2.976 m;Lo/i=2975.850/15.800=188.000;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0.203;鋼管立桿受壓強度計算值;=8125.920/(0.203 489.0 00)=81.859 N/mm2;立桿穩定性計算=81.859 N/mm2小于 f=205.00滿足要求!立桿計算長度 Lo=h+2a=1.500+0.3002=2.100 m;Lo/i=2100.000/15.800=133.000;公式(2)的計算結果:由長細比 lo
42、/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0.381;鋼管立桿受壓強度計算值;=8125.920/(0.381 489.000)=43.615 N/mm2;立桿穩定性計算=43.615 N/mm2小于 f=205.00滿足要求!如果考慮到高支撐架的安全因素,適宜由公式(3)計算 lo=k1k2(h+2a)(3)k2-計算長度附加系數,h+2a=2.100 按照表 2取值1.007;公式(3)的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o=k1k2(h+2a)=1.1671.007(1.500+0.300 2)=2.468 m;Lo/i=2467.855/15.800=156.000;由長細比 lo/i 的結
43、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0.287;鋼管立桿受壓強度計算值;=8125.920/(0.287 489.000)=57.900 N/mm2;立桿穩定性計算=57.900 N/mm2小于 f=205.00滿足要求!模板承重架應盡量利用剪力墻或柱作為連接連墻件,否則存在安全隱患。以上表參照:扣件式鋼管模板高支撐架設計和使用安全 6、梁模板高支撐架的構造和施工要求 工程經驗: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規范的相關要求外,還要考慮以下內容(1)、模板支架的構造要求:a.梁板模板高支撐架可以根據設計荷載采用單立桿或雙立桿;b.立桿之間必須按步距滿設雙向水平桿,確保兩方向足夠的設計剛度;c.梁和樓板荷載相差較
44、大時,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桿間距,但只宜在一個方向變距、而另一個方向不變。(2)、立桿步距的設計:a.當架體構造荷載在立桿不同高度軸力變化不大時,可以采用等步距設置;b.當中部有加強層或支架很高,軸力沿高度分布變化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變步距設置,但變化不要過多;c.高支撐架步距以 0.9-1.5m 為宜,不宜超過 1.5m。(3)、整體性構造層的設計:a.當支撐架高度 20m 或橫向高寬比 6時,需要設置整體性單或雙水平加強層;b.單水平加強層可以每 4-6 米沿水平結構層設置水平斜桿或剪刀撐,且須與立桿連接,設置斜桿層數要大于水平框格總數的1/3;c.雙水平加強層在支撐架的頂部和中部每隔10-
45、15m設置,四周和中部每 10-15m設豎向斜桿,使其具有較大剛度和變形約束的空間結構層;d.在任何情況下,高支撐架的頂部和底部(掃地桿的設置層)必須設水平加強層。(4)、剪刀撐的設計: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應滿足立面滿設剪刀撐;b.中部可根據需要并依構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設置。(5)、頂部支撐點的設計:a.最好在立桿頂部設置支托板,其距離支架頂層橫桿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b.頂部支撐點位于頂層橫桿時,應靠近立桿,且不宜大于200mm;c.支撐橫桿與立桿的連接扣件應進行抗滑驗算,當設計荷載N 12kN 時,可用雙扣件;大于12kN 時應用頂托方式。(6)、支撐架搭設的要求:a.嚴格
46、按照設計尺寸搭設,立桿和水平桿的接頭均應錯開在不同的框格層中設置;b.確保立桿的垂直偏差和橫桿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規范的要求;c.確保每個扣件和鋼管的質量是滿足要求的,每個扣件的擰緊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鋼管不能選用已經長期使用發生變形的;d.地基支座的設計要滿足承載力的要求。(7)、施工使用的要求:a.精心設計混凝土澆筑方案,確保模板支架施工過程中均衡受載,最好采用由中部向兩邊擴展的澆筑方式;b.嚴格控制實際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荷載,對出現的超過最大荷載要有相應的控制措施,鋼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c.澆筑過程中,派人檢查支架和支承情況,發現下沉、松動和變形情況及時解決。七、強制
47、性條文:1、可調托撐受壓承載力設計值不應小于40kN,支托板厚不應小于5mm。2、主節點處必須設置一根橫向水平桿,用直角扣件扣接且嚴禁拆除。3、腳手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上時,必須將高處的縱向掃地桿向低處延長兩跨與立桿固定,高低差不應大于 1m。靠邊坡上方的立桿軸線到邊坡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圖 6 3 3)。4、單排、雙排與滿堂腳手架立桿接長除頂層頂步外,其余各層各步接頭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5、開口型腳手架的兩端必須設置連墻件,連墻件的垂直間距不應大于建筑物的層高,并且不應大于 4m。6、高度在 24m及以上的雙排腳手架應在外側全立面連續設置剪刀撐;高度在 24m以下的單、雙排腳手架,
48、均必須在外側兩端、轉角及中間間隔不超過15m的立面上,各設置一道剪刀撐,并應由底至頂連續設置(圖 663)。7、開口型雙排腳手架的兩端均必須設置橫向斜撐。8、單、雙排腳手架拆除作業必須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連墻件必須隨腳手架逐層拆除,嚴禁先將連墻件整層或數層拆除后再拆腳手架;分段拆除高差大于兩步時,應增設連墻件加固。9、卸料時各構配件嚴禁拋擲至地面。10、扣件進入施工現場應檢查產品合格證,并應進行抽樣復試,技術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管腳手架扣件GB 15831的規定。扣件在使用前應逐個挑選,有裂縫、變形、螺栓出現滑絲的嚴禁使用。11、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裝與拆除人員必須是經考核合
49、格的專業架子工。架子工應持證上崗。12、鋼管上嚴禁打孔。13、作業層上的施工荷載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超載。不得將模板支架、纜風繩、泵送混凝土和砂漿的輸送管等固定在架體上;嚴禁懸掛起重設備,嚴禁拆除或移動架體上安全防護設施。14、滿堂支撐架頂部的實際荷載不得超過設計規定。15、在腳手架使用期間,嚴禁拆除下列桿件:(1)、主節點處的縱、橫向水平桿,縱、橫向掃地桿;(2)、連墻件。16、當在腳手架使用過程中開挖腳手架基礎下的設備基礎或管溝時,必須對腳手架采取加固措施。附表一:腳手架搭設、使用、維護檢查驗收表序號檢驗項目質量標準(mm)檢驗方法及工具檢驗記錄1 鋼管表面不應有裂紋、結疤、分層、錯位、硬
50、彎、毛刺、壓痕和深的劃道表觀檢查符合使用2 扣件無裂紋、變形、螺栓無滑絲表觀檢查符合使用3 鋼管尺寸(mm)外徑 48 壁厚 3.5-0.5-0.5 游標卡尺符合規格4 鋼管兩端切斜面1.7 塞尺、拐角尺符合5 鋼管外表面銹蝕深度0.50 游標卡尺涂防腐漆6 立桿垂直度(m)H=10 H=20 H=30 H=40 H 50 7 20 40 60 80 100 經緯儀符合規范要求7 間距步距縱距橫距20 50 20 鋼板尺偏差在規范范圍內8 縱向水平桿高差一根桿的兩端同跨內兩根縱向水平桿高差20 10 鋼板尺符合要求9 主節點處各扣件中心點相互距離150 鋼板尺符合要求10 同步立桿上兩個相隔對
51、接扣件的高差500 鋼板尺符合要求11 立桿上的對接扣件至主節點距離步距/3 鋼板尺符合要求12 縱向水平桿上的對接扣件至主節點距離跨距/3 鋼板尺符合要求13 扣件螺栓擰緊力矩40-65N.m 扭力扳手規范操作14 剪刀撐傾角45-60 角尺6015 腳手板搭接長度外伸橫桿長度200 100 鋼板尺規范搭設批準:驗收人:年月日注:本表檢查項目1-5 項原材料進貨檢驗由物質部門負責;施工過程原材料質量檢驗及本表第 6 項由質檢員負責;其它項由安監部門負責。附表二:危險源辨識及控制措施危險源辨識及控制措施序號作業活動危險源主要控制措施1 腳手架底部基礎平整夯實,四周有排水措施,墊板長度少于 2跨
52、,厚度不小于5cm 木板或槽鋼架體失穩、傾斜,下沉腳手架底部基礎夯實,按要求鋪設墊板,做好排水2 腳手板未按規定滿鋪,材質不符合要求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腳手板要按規定滿鋪,材質要符合要求3 施工層未按規定設防護欄桿和擋腳板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施工層要按規定設防護欄桿和擋腳板4 架體內未按規定采取封閉措施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架體內應按規定采取封閉措施5 腳手架搭拆過程中操作人員未按要求進行個人安全防護高處墜落操作人員應按要求進行個人防護,并有專人進行檢查6 腳手架搭拆未按規定順序進行架體坍塌、人身傷害施工前進行詳細的安全技術交底,施工過程中專人跟蹤檢查7 腳手架搭拆過程中人員之間協調不夠人身傷害人員要注意相互間的協調,并排專人進行指揮8 操作人員不符合作業要求人身傷害、高處墜落操作前進行嚴格的檢查,凡不符合要求的人員堅決不允許進行操作目錄第一章:編制依據1 第二章:工程概況1 第三章:施工進度計劃1 第四章:施工要求1 第五章:文明施工要求3 第六章:滿堂紅腳手架方案計算書3 第七章:強制性條文30 附表一:腳手架搭設、使用、維護檢查驗收表32 附表二:危險源辨識及控制措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