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新建鐵路CPⅡ、CPⅢ點及沉降觀測工程監理實施細則(34頁).doc

  • 資源ID:577966       資源大小:940.04KB        全文頁數:33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新建鐵路CPⅡ、CPⅢ點及沉降觀測工程監理實施細則(34頁).doc

1、新建*鐵路ZTJL-1標CP、CP點及沉降觀測工程監理實施細則 編制:_ 復核:_ 審批:_ 中國*有限公司*鐵路監理項目部目 錄1編制依據和監理工作依據12工程項目概況13監理工作流程及重點23.1監理工作流程23.2 監理工作重點33.2.1 CP、CP點控制測量監理重點33.2.2 隧道沉降觀測監理工作重點34監理工作控制標準及要求34.1 CP、CP點控制標準及要求34.2 沉降觀測工作控制標準及要求231、編制依據和監理工作依據1、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601-2009);2、客運專線鐵路無碴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鐵建設 2006158 號);3、精密工程測量規范(GB/

2、T 15314-94);4、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7-2006); 5、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鐵建設2006189 號); 6、建筑沉降變形測量規程(JGJ/T8-2007); 7、鐵路工程衛星定位測量規范(TB 10054-2010) 8、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設計指南(鐵建設函2005754號); 9、隧道縱斷面圖、圍巖變更資料及其它通用圖紙; 10、*鐵路工程 隧道內無砟軌道用雙塊式軌枕技術條件 11、*鐵路建設指揮部關于隧道沉降觀測的相關文件; 12、*鐵路建設指揮部的其他相關規定。2、工程項目概況本工程為新建*鐵路ZTSG-2標段工程,標段起訖里程為改D

3、K52+300改DK131+000,標段全長66.096km(斷鏈長度12603.81m),其中三座長大隧道需要施做無砟道床,*隧道為雙洞單線,左線長21153m(改DK52+953改DK74+106 ),右線長21154m(改YDK52+960改YDK74+114)、*隧道為單洞雙線隧道,長15053m(改DK79+170改DK94+223 )、*隧道為單洞雙線隧道,長11779m(改DK105+860改DK117+639)。需要施做無砟道床的隧道全長69139m(包含過渡段),軌道控制網CP測量前須對以上三座隧道線下工程基礎進行沉降觀測,觀測時間不少于3個月。3、監理工作流程及重點 3.1

4、監理工作流程 施工前準備 熟悉圖紙、核對原始資料 督促施工單位上報相關施工方案 審核上報的施工方案 制定監理實施細則 檢查施工單位埋設的沉降觀測點、CP/CP點 現場旁站施工單位CP/CP點測量過程、平檢隧道沉降觀測 協調施工單位、第三方評估單位作好成果的咨詢評估工作 督促施工單位上報復測報告和沉降觀測成果 審核、確認上報的復測報告和沉降觀測成果 開始隧道整體道床的施工3.2監理工作重點 3.2.1 CP、CP點控制測量監理重點(1)在施工準備階段,依據鐵路工程無砟軌道的特點,高精度測量是無砟軌道施工的重要保證,因此,建立高精度的工程測量控制網是本工程的重點。督促、旁站和檢查施工單位按相關規范

5、要求建立高精度的CP、CP點控制網是本階段的監理重點。(2)在施工階段,對現場施工放樣精度的控制是本階段的監理重點。同時對現場放樣數據的復核、以及對關鍵部位的平行檢測也是本階段的監理重點。3.2.2 隧道沉降觀測監理工作重點(1) 無砟軌道建成后不可調整的特點,要求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基本穩定后才能進行無砟軌道的鋪設,線下工程沉降觀測是控制工程進度的關鍵工序。督促、旁站和檢查施工單位按相關規范要求做好隧道的沉降觀測工作是監理測量工作的重點。(2) 沉降變形觀測、評估過程是確定鋪設無砟軌道的關鍵時間節點和關鍵工序的主要依據之一,必需加強數據采集(特別是初始值采集)的過程控制,數據采集的過程監控是

6、監理測量工作的重點。4、監理工作控制標準及要求 4.1 CP、CP點控制標準及要求 4.1.1控制點布點原則及埋設要求 1)洞內導線CP宜附合到各洞口CP控制點上。CP控制網測量等級為隧道二等,導線邊長300500米埋設永久導線點(不銹鋼標志,中心刻“”)。在進出洞口處應分別布點,避免一條導線邊分處洞外和洞內。2)導線邊長觀測時,應進行溫度、氣壓等氣象元素測定,并輸入全站儀對觀測距離進行自動改正。溫度讀至0.5度,氣壓讀至1hPa。 3)洞內按精密水準測量加密高程控制點,附合于進出洞口二等水準點上,沿洞內每隔1Km左右新埋設精密水準點(可用CP導線點,埋點時應注意能立水準尺),進行往返觀測。當

7、整個隧道未貫通時,精密水準測量可附合于斜井洞口二等水準點上。 4)洞內導線和精密水準采用嚴密平差。當隧道大于10Km時應分段附合于斜井口控制點上,在接頭處設公共點,進行約束平差。(可采用與CP一樣的強制對中標),控制點穩固后方可進行測量工作。4.1.2 CP點編號隧道正線CP加密點按照線路里程增加方向進行編號,編號規則為:(標示為里程公里數)+CPII(標示為 CP加密點)+(該里程段流水號,從小里程往大里程方向順序編號,面向大里程左側為奇數,右側為偶數) 。隧道斜井CPII加密點按照斜井號與斜井里程增加方向編號,編號規則為:(標示為斜井號)+CPII(標示為 CP加密點)+(該斜井的流水號,

8、從小里程往大里程方向順序編號,面向大里程左側為奇數,右側為偶數) 。如014CPII1點樁號,“014”代表線路里程數,“CPII”代表 CP控制點,“1”代表 左側1 號點。 1CPII1點樁號,“1”代表1#斜井,“CPII”代表 CP控制點,“1”代表 面向斜井出口左側1 號點。點號標識應設置在CP控制點旁襯砌邊墻上,且清晰、明顯。點號標志字號應采用統一規格字模,應注明編號和隧道名稱。4.1.3 加密水準基點編號水準加密點按照線路里程增加方向進行編號,編號規則為: SBM(標示為水準加密點)+(該里程段流水號,從小里程往大里程方向順序編號) 。 如 SBM01 點樁號, “SBM”代表隧

9、道內水準點,“01”代表 1 號點。點號標識應設置在水準控制點附近,且清晰、明顯。點號標志字號應采用統一規格字模,應注明編號和隧道名稱4.1.4平面測量方法及技術要求4.1.4.1 測量方法洞內CP測量采用導線網網測量方法,如下表所示。表4.1.4.1-1 洞內CP導線測量方法附合長度(km)導線等級備注L7隧道二等導線網注:導線網獨立閉合環的邊數以46條邊為宜。洞內導線測量應起閉合于洞外CPI控制點,導線兩端均應進行已知方位邊觀測。4.1.4.2 技術要求導線測量總體技術要求。表4.1.4.2-2導線測量的技術要求等級測角中誤差()測距中誤差(mm)方位角閉合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測回數0

10、.5級儀器1級儀器隧道二等1.32.52.61/10000069注:1、表中n為測站數。2、相鄰點位坐標中誤差小于5mm。水平角方向觀測技術要求表4.1.4.2-3水平角方向觀測法的技術要求儀器等級半測回歸零差()一測回內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測回互差()0.5級儀器464注:1、當觀測方向的垂直角超過3的范圍時,該方向2C互差可按相鄰測回同方向進行比較,其值應滿足表中一測回內2C互差的限值;2、下半測回歸零差超限時,應立即重測該測回。邊長觀測技術要求在方向觀測時進行邊長觀測,邊長觀測次數與方向觀測次數一致。距離較差限差如下表所示。表4.1.4.2-4邊長測量技術要求等級正倒鏡距離較差測回間

11、距離較差往返測平距較差備注隧道二等2mm3mm2mD注:mD為儀器測距中誤差。4.1.4.3導線測量數據處理外業觀測完成后應及時整理觀測手簿及電子數據。導線測量平差計算前應進行各項檢驗,各項指標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網平差計算。距離經高程和高斯投影改化后進行平差計算。起算數據為洞外CP點。導線網數據處理應使用經過權威部門鑒定的軟件,網平差計算中數字取位要求如下表所示。表4.1.4.3-5內業計算中數字取位要求等 級觀測方向值及各項改正數()邊長觀測值及各項改正數(M)邊長與坐標(M)方位角()隧道二等0.010.00010.00010.01在觀測數據滿足各項技術指標要求后,采用嚴密平差法平差,并應

12、提供單位權中誤差、測角中誤差、點位中誤差、邊長相對中誤差、點位誤差橢圓參數和相對點位誤差橢圓參數等精度評定數據。4.1.5 隧道內高程控制網測量4.1.5.1 控制點布設及埋樁高程控制點沿線路走向布設,不大于2km線路里程范圍內應至少布設一個高程控制點。條件許可時,可以與CP導線點共用。具體埋設規格及方法與CP導線點一致。4.1.5.2 測量方法及技術要求水準測量按照二等水準施測,具體施測方法參見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T 12897-2006)。表4.1.5-1 二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mm)水準測量等級每千米水準測量偶然中 誤差每千米水準測量全中誤差限 差檢測已測段高差之差往返測不符

13、值附合路線或環線閉合差左右路線高差不符值平原山區二等1.02.0640.84表4.1.5-2二等水準測量主要技術要求等級水準儀最低型號水準尺類型視距(M)前后視距差(M)測段的前后視距累積差(M)視線高度(M)數字水準儀重復測量次數二等DS1因瓦3且501.56.02.8且0.552次表4.1.5-3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標準等級路線長度(KM)水準儀最低型號水準尺觀測方式二等水準400DSZ1、DS1因瓦往返洞內高程控制網施測應全部符合到洞外精密高程控制點上,不允許支水準路線。4.1.5.3 高程控制網數據處理水準測量作業結束后,每條水準路線按測段往返測高差不符值計算每千米水準測量偶然中誤差M;

14、當水準網的環數超過20個時,還按環線閉合差計算Mw。M和Mw符合表8.2-1的規定,否則對較大閉合差的路線進行重測。M和Mw按下列公式計算:為了高效、準確地建立CP控制網,在CP網高程測量之前一般都需要加密二等水準網。隧道地段根據隧道長度在原線路水準基點網基礎上按同精度內插方式加密進隧道,每2公里左右布設一加密點。加密二等水準點可與加密CP點共樁。4.1.6隧道內CPIII精密控制網測量4.1.6.1 CP控制網布設技術要求 CP控制網布設的技術要求如下表所示。表4.1.6-1 CP控制網布網要求控制網級別測量方法縱向網點間距備注CP自由測站邊角交會60米一對橫向點間距4.55m 隧道段CP點

15、成對布設在電纜槽頂面以上30cm的邊墻內襯上。隧道段相鄰兩對CP點縱向距離約60m,如遇避車洞或襯砌斷面變化處可做適當調整。隧道段CP點布設具體位置如圖4.1.6-1所示。0.3m圖8.1-1 CP埋設位置4.1.6.2 CP控制網點的埋設1、 CP控制點的標志類型CP點設置強制對中標志,標志幾何尺寸的加工誤差不大于0.05mm,CP標志棱鏡組件安裝精度符合表4.1.6-2的要求:表4.1.6-2 CP標志棱鏡組件安裝精度要求 CP標志重復性安裝誤差(mm)互換性安裝誤差(mm)X0.40.4Y0.40.4H0.20.2單軸CP標志組由預埋件、棱鏡測量桿、水準測量桿等三部分組成。2、 CP控制

16、點編號規則CP控制點按照公里數遞增進行編號,其編號反映里程數。所有線路里程增加方向軌道左側編號為奇數,里程增加方向軌道右側編號為偶數。CP編號統一為六位數,具體規則為:(里程整公里數)+3(表示CP)+(該公里段序號,099循環)。例如102301,其中“102”代表里程數,“3”代表CP,“01”代表1號點。丟失或破壞后補埋點,新點號在原點號末位加“0”(不可加字母,因為布板軟件中點號不能識別字母)以示區別。具體編號說明如下表所示。表4.1.6-3 CP編號示例說明表點編號含義數字代碼在里程內點的位置102301表示線路里程DK256范圍內線路前進方向左側的第1個CP點,點名為1號,“3”代

17、表“CP”256301(軌道左側)奇數1、3、5、7、9、11等102302表示線路里程DK256范圍內線路前進方向右側的第1個CP點,點名為2號,“3”代表“CP”256302(軌道右側)偶數2、4、6、8、10、12等燕山隧道為7位數,前面增加1或2,表示左線和右線。CP控制點編號標繪于標志正上方0.2m處。點號標志字號采用統一規格字模。4.1.6.3 CP平面控制網測量4.1.6.3.1 CP平面控制網布設 1)CP平面網施測技術要求 CPIII平面控制網主要技術要求符合表8.3-1的規定:表4.1.6.3-1 CP平面網的主要技術要求控制網名稱測量方法方向觀測中誤差距離觀測中誤差相鄰點

18、的相對中誤差CP平面網自由測站邊角交會1.81.0mm1.0mmCP控制網采用自由測站邊角交會法施測。CP平面網附合于CP或CP控制點上,每600m左右聯測一個CP 控制點,采用固定數據平差。當CP點位密度和位置不滿足CP聯測要求時,按同精度內插方式加密CP控制點。2)CP平面控制網建網自由測站距CP控制點距離一般大于20m且小于180 m,最小不短于10m且最大不超過180m;自由測站距CP或CP控制點的距離宜不小于20m且不大于300m。每個CP點至少保證有三個自由測站的方向和距離觀測量。 一般情況下采用測站間距為120m的CP平面網型,每個CP控制點被3個自由測站觀測;控制網形見下圖4.

19、1.6.3-1。 測站(自由站點) CP控制點 向CP點進行的測量(方向、角度和距離)說明:中間點表示自由置鏡位置,由中間點引出的藍色方向線為由此測站須觀測的CP點。圖4.1.6.3-1測站間距為120m的CP平面網構網形式因遇施工干擾或觀測條件稍差時, CP平面控制網可采用圖4.1.6.3-2所示的構網形式,平面觀測測站間距為60m左右,每個CP控制點有4個方向交會觀測值。圖4.1.6.3-2 測站間距為60m的CP平面網構網形式3)CP控制點測量方法及與上一級控制網的關系:聯測高等級控制點CPI、CP采用以下聯測網型:當采用在自由設站置鏡觀測CP、CP 控制點時,在2個或以上連續的自由測站

20、上觀測CP、CP 控制點,如圖4.1.6.3-3。圖4.1.6.3-3 自由測站置鏡聯測高等級點在自由站上測量CP的同時,將靠近線路的全部CP點進行聯測,納入網中。確??梢暤腃P控制點密度達到400m800m,否則按同精度加密CP控制點。每個CP測量組中需使用同一批棱鏡(包含聯測CP等控制點),并做好棱鏡常數等參數的設置工作。4.1.6.3.2 CP平面網觀測(1)CP控制網水平方向采用全圓方向觀測法進行觀測。當觀測方向較多時,也可以采用分組全圓方向觀測法。全圓方向觀測滿足下表的規定。表4.1.6.3-2 CP平面網水平方向觀測技術要求控制網名稱儀器等級測回數半測回歸零差不同測回同一方向2C互

21、差同一方向歸零后方向值較差CP平面網0.5269613696(2)CP平面網距離測量滿足下表的規定。表4.1.6.3-3 CP平面網距離觀測技術要求控制網名稱測回半測回間距離較差測回間距離較差CP平面網31mm1mm注:距離測量一測回是全站儀盤左、盤右各測量一次的過程。當CP平面網外業觀測的水平方向和距離的技術要求不滿足以上技術要求時,該測站外業觀測值部分或全部重測。(3)CP平面網可根據施工需要分段測量,分段測量的區段長度不宜小于4km且不宜大于10km,區段間重復觀測不少于6對CP點,每一獨立測段首尾必須封閉,且首尾必須附合到CP或CP點上。CP平面網測段及測段銜接網型如圖4.1.6.3-

22、4及圖4.1.6.3-5。 圖4.1.6.3-4 CP平面網測段首尾網型示意圖圖4.1.6.3-5 CP平面網重疊測段銜接網型示意圖 (4)測量過程中需注意以下問題:CP平面測量點位隨儀器、棱鏡不同而有變化,因此采用的儀器和棱鏡必須配套;一區段測量過程中,不能更換儀器及聯測CP所使用的基座,而且復測、精調也必須采用和初測建網時同樣的儀器、棱鏡;每一測站觀測之前必須實時將溫度、氣壓輸入全站儀進行氣象改正,并將溫度、氣壓值記錄在測站信息表中。(5)在CP自由測站邊角交會法測量中,必須與平差軟件兼容的數據采集軟件進行自動記錄,采集軟件必須通過鐵道部相關部門正式鑒定。觀測數據存儲之前,必須對觀測數據的

23、質量進行檢核。(6)CP測量過程中的自由測站點編號根據連續里程(貫通里程)和測站號等相關信息來進行編制,軟件自行生成測站名稱,DK1308-0、1、2、3、4形式,意為1線DK308第0站(7)外業記錄須在現場測量時記錄各測站的實際情況,它是CP測量的重要原始數據,按CP測站信息表格式填寫,在每段CP測量結束后裝訂存檔。表4.1.6.3-4 CP測站信息表4.1.6.3.3內業數據處理 (1)數據檢查外業觀測前,應將上表中各項技術指標輸入CP數據采集程序,并檢查全站儀中氣象參數、棱鏡常數等設置是否正確,然后方可進行數據采集,若測站觀測數據超限,則應立即現場重測;搬站前,檢查表格中是否已正確填寫

24、。 (2)數據計算與平差 CP平面控制網數據計算和平差處理,應采用鐵道部主管部門評審合格的軟件,同時數據處理軟件應與全站儀數據采集接口兼容。 CP平面控制網采用獨立自由網平差,并根據復測結論采用復測合格的CP、CP點成果進行固定約束平差; CP平面控制網平差時,按下表的規定對各項技術指標進行統計分析,檢核控制網的平差精度。平差結果不能滿足規范要求的精度指標時,應進行返工測量。CP平面自由網平差后滿足表8.3-5的規定表4.1.6.3-5CP平面網的主要技術指標 控制網名稱測量方法方向觀測中誤差距離觀測中誤差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CP平面網自由測站邊角交會1.81.0mm1.0mmCP平面自由網

25、平差后滿足表4.1.6.3-6的規定表4.1.6.3-6 CP平面自由網平差后的主要技術要求控制網名稱方向改正數距離改正數CP平面網32 mmCP平面網約束平差后的精度,滿足表4.1.6.3-7的規定表4.1.6.3-7 CP平面網約束平差后的主要技術要求控制網名稱與CP、CP聯測與CP聯測點位中誤差方向改正數距離改正數方向改正數距離改正數CP平面網4.04mm3.02mm2mm4.1.6.3.4分段測量數據處理要求CP可以根據施工需要分段測量,分段測量的測段長度不宜小于4km且不宜大于10km。測段間重復觀測不少于6對CP點,作為分段重疊觀測區域以便進行測段銜接。施工時,CP網兩端宜分別預留

26、6對CP點,作為后續CP控制網連接區域。測段之間銜接時,前后測段獨立平差重迭點坐標差值滿足3mm。滿足該條件后,后一測段CP網平差,采用本測段聯測的CP、CP控制點坐標及不少于2對重疊段前一區段連續的CP點坐標成果作為起算數據進行約束平差。再次平差后,其他未約束的重疊點在兩個區段分別平差后的坐標差值不宜大于1mm,若坐標差值大于1mm時,查明原因,確認無誤后,未約束的重疊點坐標統一采用后一區段CP網的平差結果,并在新提交成果中備注欄注明為“更新成果”。4.1.6.3.5數據處理的相關要求 CP平面數據計算、平差處理采用通過鐵道部科技司正式鑒定或其他通過鐵道部認證的平差軟件。自由測站點、CP點進

27、行自由網及約束網整體平差。平差計算時,要對各項精度作出評定。平差處理流程及相關要求:(1) 數據傳輸及預處理 將外業觀測記錄的數據傳入計算機,進行數據整理、檢查半測回歸零差、不同測回同一方向2C互差、同一方向歸零后方向值較差等規范指標是否滿足要求;(2) 編輯平面和高程已知數據 在平面數據處理前需要編輯好本測段的平面及高程已知點數據、測站高程數據以及本測段的投影面高程、高程異常等數據;(3) 生成平差文件 為了保證三網合一的原則,本線全線均采用兩化改正,平差計算均采用兩化改正后的平差文件進行。(4) 閉合差檢驗; 此為CP網專用的閉合差檢測功能,檢測每一對CP點由不同測站測量后的兼容性,檢測后

28、CP點對環閉合環精度不應低于1/3500,此精度值僅作參考,不作為規范指標;(5) 輸出觀測手簿 必要時或需要進行數據檢查時使用,提交評估時可暫不進行此項工作;(6) 設置平差參數;(7) 解算概略坐標;(8) 自由網平差校正; 此功能為檢查已知點的兼容性及整網的內符合精度、尺度比等規范指標參數,如果有超過限差的觀測數據,應對其原始數據進行檢查,若確實因測量誤差,應進行補測。(9) 約束網平差; 測站平差報告應標明控制等級、觀測儀器、棱鏡類型、天氣、觀測日期和時間、觀測者、記錄者、檢查者等信息,應正確標明觀測量的差值和限差指標。(10)提交成果 平差計算完成后,若平差后精度指標均滿足要求,即可

29、形成最終成果,如有超限的應分析原因,并查找原因補測或重測,直到測量成果滿足要求。應提交相應段落的下列文件:外業觀測原始數據,外業觀測數據檢查文件,平面控制點文件,高程控制點文件,平差文件,閉合差檢查文件,自由網平差文件,約束網平差文件,控制網形圖,技術總結報告,成果表,計算表,重疊點坐標比較表(若有重疊段)。成果表格式見表4.1.6.3-8。表4.1.6.3-8 CP平面網約束平差后的主要技術要求線CP控制測量成果表XX至XX段DKXXX-DKXXX 共 頁第 頁坐標系 中央子午線經度:度 投影面大地高程:m 高程異常:m X0=km;Y0=km點 號工程獨立坐標標志球頂高程棱鏡中心高程連續里

30、程施工里程位置描述X(m)Y(m)H1(m)H2(m)計算者: 復核者: 日期:表4.1.6.3-9 平面網計算取位等級往(返)測距離總和(km)往(返)測距離中數(km)各測站高差(mm)往(返)測高差總和(mm)往(返)測高差中數(mm)高程(mm)精密水準0.010.10.010.010.10.14.1.6.4 CP高程控制網測量4.1.6.4.1 主要技術要求 (1)精密水準測量主要技術要求表4.1.6.4-1 精密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附合路線長度(km)水準儀最低型號水準尺觀測次數與已知點聯測環線3DS1因瓦往返單程(2)精密水準測量精度要求表4.1.6.4-2 精密水準測量精度要

31、求表(mm)水準測量等級每千米水準測量偶然中誤差M每千米水準測量全中誤差MW限差線路方向CP點對高差之差往返測不符值附合路線或環線閉合差左右路線高差不符值精密水準2.04.08886注:表中L為往返測段、附合或環線的水準路線長度,單位km。(3)精密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標準要求表4.1.6.4-3 精密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標準等級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mm)路線長度(km)水準儀等級水準尺觀測次數往返較差或閉合差(mm)與已知點聯測附合或環線精密水準42DS1因瓦往返往返8注:結點之間或結點與高級點之間,其路線的長度,不大于表中規定的0.7倍。 L為往返測段、附合或環線的水準路線長度,單位km。(4

32、)精密水準觀測符合以下要求表4.1.6.4-4 精密水準觀測主要技術要求等級水準尺類型水準儀等級視距(m)前后視距差(m)測段的前后視距累積差(m)視線高度(m)精密水準因瓦DS1602.06.00.45且2.8DS0565注:L為往返測段、附合或環線的水準路線長度,單位km。 DS05表示每千米水準測量高差中誤差為0.5mm。(5)CP控制點水準測量對相鄰4個CP點如圖9.1所示構成的水準閉合環進行環閉合差檢核,相鄰CP點的水準環閉合差不得大于1mm。4.1.6.4.2作業方法 CP控制點水準測量附合于線路水準基點,按精密水準測量技術要求施測,水準路線附合長度不得大于3km。CP控制點水準測

33、量按圖4.1.6.4-1所示的矩形環單程水準網構網觀測。CP水準網與線路水準基點聯測時,按精密水準測量要求進行往返觀測。每個閉合環的四個高差均由兩個測站獨立完成,同一里程點對間高差為相反方向,精密水準測量測站按照后-前-前-后或前-后-后-前的順序測量。圖4.1.6.4-1在下列情況下,CP高程網的外業觀測值應該部分或全部重測:(1)當CP高程網水準測量的測站數據質量超過限差的要求時,該測站的數據應該重測;(2)當獨立閉合環閉合差超限時重新觀測該閉合環;(3)當CP高程網水準路線的限差超過限差的要求時,該水準路線的數據應該重測。(4)當根據閉合環閉合差計算的每千米水準測量的高差全中誤差超限時,

34、首先應對閉合差較大的閉合路線進行重測,重測后M仍超限,則整個CP高程網水準測量的數據都應重測。4.1.6.4.3 內業數據處理(1)數據檢查觀測數據存儲之前,應對觀測數據作各項限差檢驗。檢驗合格時,進行順序整理,計算與檢核者簽名后存儲。檢驗不合格時,對不合格測段進行重測。(2)數據計算與平差CP控制網高程測量數據計算、平差處理,應采用鐵道部主管部門評審合格的軟件,而且全線CP控制網平差計算的軟件應統一。CP控制網高程測量應以二等水準基點為起算數據進行嚴密固定數據約束平差,平差計算取位如下表所示。表4.1.6.4-5 精密水準測量計算取位等級往(返)測距離總和(km)往(返)測距離中數(km)各

35、測站高差(mm)往(返)測高差總和(mm)往(返)測高差中數(mm)高程(mm)精密水準0.010.10.010.010.10.14.1.6.4.3 分段測量數據處理要求 CP高程測量分段方式與CP平面測量分段方式一致,每段長度不宜少于4km(為了便于成果用與管理,段落劃分最好與CP平面一致)。區段搭接時,后測區段聯測前測區段至少2對CP點。區段之間銜接時,前后區段獨立平差重疊點高程差值3mm。滿足該條件后,后一區段CP網平差,采用本區段聯測的線路水準基點及重疊段前一區段連續2對CP點高程成果進行約束平差,平差后采用本次測量成果。4.1.6.5 CP控制網的復測4.1.6.5 .1一般規定(1

36、)軌道精調前及聯調聯試前均應進行一次CP全面復測。(2)復測時應盡量保證加密方式及復測網形同建網時的網形相一致,且同精度復測。經復測,對有明顯位移點進行分析,修正平面點的坐標成果。(3)測量前應檢查聯測標石的完好性,對丟失和破損較嚴重的標石應按原測標準用同精度擴展方法恢復或增補,加密1個CP點時應聯測至少2個CP和2個CP,且加密點位于已知點中間。(4)測量使用的儀器和精度應符合相應等級的規定。所采用儀器應經過檢定,并在有效檢定期內。(5)CP及 CP復測技術要求、數據處理、精度指標同建網。4.1.6.5 .2復測成果的分析 每次CP點復測完畢后應對本次復測成果與上次復測成果進行比較,對超限的

37、點采用同精度擴展進行更新。計算完成之后還需要綜合分析各期次數據,對變化量大的地段加強觀測。1、采用導線復測CP控制點時,水平角、邊長和坐標較差應滿足表4.1.6.5-1 的規定。表4.1.6.5-1 導線復測較差的限差控制網等級水平角較差限差()邊長較差限差(mm)坐標較差限差(mm)CP三等3.62mD15CP隧道二等2.62mD15注: mD為儀器標稱精度。當隧道洞內CP控制測量的導線附合長度大于7km時,導線等級為隧道二等。2、CP平面復測成果與上次復測成果的坐標較差應3mm,且相鄰點的復測與原測坐標增量較差應2mm。較差超限時應結合線下工程結構和沉降觀測數據進行分析判斷,并根據分析結論

38、采取補測或重測措施,確認無誤后采用本次新測成果。坐標增量較差按下式計算:Xij=(Xj-Xi)復-(Xj-Xi)原 Yij=(Yj-Yi)復-(Yj-Yi)原3、CP高程點本復測與上次復測成果的高程較差應3mm,且相鄰點的復測與原測高程成果增量較差應2mm。較差超限時應結合線下工程結構和沉降觀測數進行分析判斷,并根據分析結論采取補測或重測措施,確認無誤后采用本次新測成果。高程增量較差應按下式計算:Hij=(Hj-Hi)復-(Hj-Hi)原4.1.6.6 CP控制網的維護 為確保CP控制點成果的準確可靠,在使用CP點時,應定期與周圍其它點進行檢核。同時,根據工程進展情況應對CP控制網進行定期和不

39、定期的復測和維護,以保證CP控制網的準確穩定性。4.2沉降觀測工作控制標準及要求4.2.1沉降觀測點布點要求 沉降變形測量點分為基準點、工作點和觀測站點三類,其布設按下列要求:(1)基準點要求建立在沉降變形區以外的穩定地區,基準點使用基巖點、深埋水準點和二等水準點,增設時按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的相關要求執行。監測網應設置不少于3個穩固可靠的基準點?;鶞庶c應選設在沉降變形影響范圍以外便于長期保存的穩定位置。(2) 工作基點要求埋設在穩定區域,在觀測期間穩定不變,測定沉降變形點時作為高程的傳遞點。工作基點除使用普通水準點外,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進一步加密水準基點或設置工作基點至滿足垂直位移監

40、測需要。加密后的水準基點(含工作基點)間距200m左右時,可基本保證線下工程位移監測需要。(3)沉降變形點。直接埋設在要測定的沉降變形體上。點位應設立在能反映沉降變形體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設置牢固,便于觀測,還要求形式美觀,結構合理,且不破壞沉降變形體的外觀和使用。隧底工程完成后,每個觀測斷面在相應于兩側邊墻處設一對沉降觀測點,原則上設于高于蓋板0.3m處。圖1 沉降觀測點埋點示意圖圖2 沉降觀測點布點位置示意圖4.2.2觀測斷面和觀測點的設置原則1)隧道工程沉降觀測是指隧道基礎的沉降觀測,即隧道的仰拱部分。其它如洞頂地表沉降、拱頂下沉、斷面收斂沉降變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觀測的內容。2)隧道內一般

41、地段沉降觀測斷面的布設根據地質圍巖級別確定,一般情況下,級圍巖每400m、級圍巖每300m、級圍巖每200m布設一個觀測斷面。3)明暗交界處、圍巖級別、襯砌類型變化段及沉降變形縫位置應至少布設兩個斷面。4)地應力較大、斷層破碎帶、膨脹土、等不良地質和復雜地質區段適當加密布設。5)隧道洞口至有砟、無砟交接處范圍內應至少布設一個觀測斷面。4.2.3沉降觀測工作基本要求 1、 水準基點使用時應作穩定性檢驗,并以穩定或相對穩定的點作為沉降變形的參考點,并應有一定數量穩固可靠的點以校核。 2、 每次觀測前,對所使用儀器和設備應進行檢驗校正,并保留檢驗記錄。 3、 每次沉降變形觀測時應符合:1)嚴格按水準

42、測量規范的要求施測。首次(即零周期)觀測應進行往返觀測,并取觀測結果的中數,經嚴密平差處理后的高程值,作為變形測量初始值。2)參與觀測的人員必須經過培訓才能上崗,并固定觀測人員。3)應使用DS05級以上的電子水準儀,儀器及配套水準尺均應在有效檢定期內。水準儀與水準尺在使用前及使用過程中須檢校合格,水準儀視準軸與水準管軸的夾角均不超過15”。儀器各種設置正確,不滿足要求的應根據儀器的提示進行重測。4)為了將觀測中的系統誤差減到最小,達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觀測應使用同一臺儀器和設備,必須按照固定的觀測路線和觀測方法進行,觀測路線必須形成附合或閉合路線,使用固定的工作基點對應沉降變形觀測點進行觀測

43、。實行“五固定”即“固定水準基點、工作基點、固定人、固定測量儀器、固定監測環境條件、固定測量路線和方法”以提高觀測數據的準確性。5)隧道洞內工作基點必須保證觀測點高程中誤差和相鄰觀測點的高差中誤差達到細則規定要求。工作基點埋設在隧道仰拱上,埋設方法同承臺觀測標。每個月需使用洞外基準點對仰拱上工作基點進行一次檢核。 4、 異常情況下處理方法:1)若測段中出現尺墊滑動、觀測順序錯誤或測段高差超限須及時重測該測段。2)測段觀測完成后,必須及時整理觀測數據。當發現沉降監測數據出現異常時必須首先自查,應重測并分析工作基點的穩定性,必要時聯測基準點進行檢測,并提交自查分析報告。3)當相鄰觀測周期的沉降量超

44、過限差或出現反彈時,應重測并分析工作基點的穩定性,必要時聯測基準點進行檢測。 5、數據處理時,閉合差、中誤差等均滿足要求后進行平差計算,水準路線要進行嚴密平差,計算選用穩定可靠的嚴密平差軟件進行。 6、 測量精度,沉降水準的測量精度為1mm,讀數取位至0.1mm。 7、按照規定的格式整理數據,并按要求提交。4.2.4沉降觀測具體方法及注意事項1)水準網的觀測按照國家二等水準精度要求施測,對線下工程變形點的觀測必須采用閉合或附合水準路線,嚴禁采用支水準路線或中視法,水準路線經過的工作基點或基準點數量不得少于兩個,沉降觀測線路如圖: 圖3 沉降觀測線路示意圖2)外業測量一條路線的往返測使用同一類型

45、儀器和轉點尺墊,沿同一路線進行。3)觀測成果的重測和取舍按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T12897-2006)二等水準有關要求執行。觀測時,視線長度50m,前后視距差1.5m,前后視距累積差6.0mm,視線高度0.55m,測站限差:兩次讀數差0.4mm,兩次所測高差較差0.6mm,檢測間歇點高差之差1.0mm,觀測讀數和記錄的數字取位:使用數字水準儀讀至0.01mm。4)選擇成像清晰,穩定時觀測。5)同一測站隨時觀測,隨時檢核計算,觀測時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斷。6)觀測時,一般按奇數站后-前-前-后,偶數站前-后-后-前的順序進行。7)每測段必須為偶數測站結束,晴天觀測時給儀器打傘,避免陽

46、光直射;扶尺時借助尺撐,使標尺上的氣泡居中,確保水準標尺垂直。8)自動安平水準儀的圓水準器,嚴格置平。除路線拐彎處外,每一測站上儀器與前后視標尺的三個位置,一般為接近一條直線。9)觀測過程中為保證水準尺的穩定性,應使用用2.5kg以上的尺墊,觀測過程中尺墊踩實以避免尺墊下沉。同時觀測過程中避免儀器安置在容易震動的地方。10)觀測前30min,將儀器置于露天陰影處,使儀器與外界氣溫趨于一致;對于電子水準儀,進行不少于20次單次測量,達到儀器預熱的目的。測量中避免望遠鏡直接對著太陽;避免視線被遮擋,遮擋不超過標尺在望遠鏡中截長的20%。觀測時用測傘遮蔽陽光,對于電子水準儀,施測時均裝遮光罩。11)

47、自動安平水準儀的圓水準器,嚴格置平。在連續各測站上安置水準儀時,使其中兩腳螺旋與水準路線方向平行,第三腳螺旋輪換置于路線方向的左側與右側。12)當相鄰觀測周期的沉降量超過限差或出現反彈時,應重測并分析工作基點的穩定性,必要時聯測基準點進行檢測。13)數據處理時,閉合差、中誤差等均滿足要求后進行平差計算,水準路線要進行嚴密平差,選用經鑒定合格的軟件進行。14)成果數據按統一格式錄入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和評估數據庫。4.2.5觀測頻次1、沉降觀測的開始時間是在仰拱施工結束后立即進行,至隧道沉降穩定,進行定期觀測并詳細記錄觀測資料、繪制沉降時程曲線。2、變形觀測一般不少于3個月,當觀測數據部不足或工

48、后沉降評估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應適當延長觀測期。沉降觀測時間分為二個階段: a、第一階段是隧底工程完成后。 b、第二階段是無砟軌道鋪設后。每階段的沉降觀測在開始時可一般每周觀測一次、以后可根據兩次觀測的沉降量調整沉降觀測的頻度,但2兩次的觀測沉降量不宜大于1mm,具體見表5。沉降穩定后可不再進行觀測。 表5 隧道基礎沉降觀測頻次表觀測階段觀測頻次備 注觀測期限觀測周期仰拱完成至無砟軌道鋪設前3個月1次/周無砟軌道鋪設期間全程1次/天無砟軌道鋪設后至試運營開始的觀測全程1次/周試運營期間3個月01個月1次/周13個月1次/2周4.2.5測量精度和技術指標線下工程垂直位移監測一般按沉降變形等級三等

49、的要求(國家二等水準測量)施測,根據沉降變形測量精度要求高的特點,以及標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監測網用分級布網等精度觀測逐級控制的方法布設。對于技術特別復雜、垂直位移監測沉降變形測量等級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橋隧工點,應獨立建網,并按照國家一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進行施測或進行特殊測量設計。垂直位移監測網主要技術要求按表4.2.5-1執行。表4.2.5-1 垂直位移監測網技術要求等級相鄰基準點高差中誤差(mm)每站高差中誤差(mm)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mm)檢測已測高差較差(mm)使用儀器、觀測方法及要求二等0.50.150.30.4DS05型儀器,按一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施測。三等

50、1.00.300.60.8DS05型儀器,按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施測。注:n為測站數4.2.6評估方法及判定標準1、觀測資料要求為達到隧道基礎沉降觀測的目的,建立沉降與時間關系,觀測應考慮如下要求。1)為了觀測到各部位的總沉降,從隧道仰拱施工完成后開始,沉降觀測也隨即進行。2)沉降標志的埋設是在施工過程中進行的,隧道的施工要與標志的埋設做好協調,做到互補干擾、互補影響。3)采用統一的沉降觀測記錄表,做好觀測數據的記錄與整理。4)沉降觀測讀書精確至0.1mm,做到觀測資料準確、可靠。2、評估方法與評估標準1)隧道內無砟軌道鋪設條件的評估應根據有關設計、施工和監理的資料及交接檢驗和復檢的結果進行綜合分析。2)地質條件較好、沉降趨于穩定且設計實測沉降總量差不大于5mm時,可判定沉降滿足無砟軌道鋪設條件。3)預測的隧道基礎工后沉降值不應大于15mm。


注意事項

本文(新建鐵路CPⅡ、CPⅢ點及沉降觀測工程監理實施細則(34頁).doc)為本站會員(偷****)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福县| 遂平县| 昭觉县| 永清县| 山阴县| 南华县| 阿克苏市| 普安县| 高唐县| 中超| 乌拉特中旗| 班玛县| 河津市| 龙里县| 桓仁| 盐城市| 阜阳市| 新密市| 宜州市| 手游| 梨树县| 双辽市| 景宁| 盐津县| 达日县| 台江县| 开封市| 苍南县| 明水县| 徐汇区| 大同市| 探索| 文山县| 博兴县| 壶关县| 通化县| 永宁县| 天柱县| 乐平市| 平顺县| 石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