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陽市中心醫院羊山分院工程 工程測量 專業監理細則 編制人: 審核人: 年 月 日一、工程概況及專業工程的特點2二、監理工作流程3三、監理工作要點5四、監理工作的方法、措施及應完成的監理資料要求16五、建筑工程測量常見錯誤及應對措施18六、本專項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及管理辦法。19一、工程概況及專業工程的特點(一)、工程概況:1、工程項目名稱:信陽市中心醫院羊山分院2、建設地點:信陽市羊山新區新十八大街東側,王家灣安置小區對面。3、建設規模:本項目有門診樓、病房樓、設備用房和地下車庫組成。門診樓總高度32.30m,室內外高差0.20m,地下2層,地上7層;病房樓長173.15m,寬39.00m,
2、總高度79.15m,室內外高差0.15米,地下2層,地上20層;設備用房建筑高度為14.85m,地下2層,地上13層;地下車庫地下2層,地下二層局部為戰時人防工程。本項目總建筑面積為251676平方米,其中地下為68349平方米,地上為183327平方米,總床位數1800張,停車位1600輛,非機動車位2750個。工程總投資7.9億元人民幣。4、建設單位:信陽市中心醫院5、設計單位:鄭州大學綜合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6、施工單位:河南國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7、工程類型:本工程為民用公共建筑,結構類型為框架結構及框剪結構,其抗震等級為二級,抗震構造措施為二級。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二)、細則編制
3、依據:1、監理規劃。2、工程建設標準:(1)規范1)通用標準:建設工程監理規范 GB50319-2012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2) 測量 控制標準:工程測量規范 GB50026-2007建筑變形測量規程 JGJ/T8-2007(2)圖集:3、工程設計文件4、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測量專項施工方案(三)專業工程特點: 1、本工程建筑面積大,功能分區復雜,涉及相關專業多,施工難度大,測量工作量大。2、施工測量工作的特點是必須遵循“由整體到局部,先高級后低級,先控制后細部”的原則組織實施。二、監理工作流程(一)建筑施工測量儀器、工具檢查 工作流程承包單位填寫儀器工具報驗
4、單施工單位維修檢測監理工程師審核同意承包單位使用方法:1 檢查儀器、工具檢測報告。2 檢查儀器、工具是否完好。(二)建筑施工測量監理 工作流程承包單位編寫施工測量方案填測量方案報審表承包方實施方案監理工程師審核方法:1 審查定位依據點和水準基點是否齊全有效。2 檢查承包方對定位依據點的校測。3 審查擬布置的平面和方和控制網的設計是否符合工程需要。4 測量方法能否滿足設計和規范對精度的要求。5 測量樁點的構造埋深選位是否得當。控制測量完成、報控制測量成果監理工程師審核承包單位使用定位測量、報驗監理工程師審查分項工程施工放線、報驗監理工程師驗線施 工方法:1 檢查外業測量記錄手薄是完整合格(規范)
5、;2 檢查內業計算是否有復算(對算);3 檢查測量控制網平面圖內容;4 檢查測量成果的精度是否達到方案中的要求;工程項目竣工、編報移交資料檢查重測承包方補充修改完善三、監理工作要點(一)測量施工前的控制要點1、測量人員的要求 測量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施工單位應向監理工程師提交測量人員上崗證書并留復印件備查。2、測量儀器、工具要求:(1) 測量所用的儀器根據國家規定檢定合格方可使用。施工單位應向監理工程師提交檢定合格證書并留復印件備查。(2)測量儀器必須在其檢定周期之內,超出檢定周期,必須重新進行檢定。3、原始測量點的要求:(1) 校測起始依據,履行交接樁手續 與業主、承建單位共同在現場,對業主(
6、規劃部門)提供的控制點(平面控制點及高程控制點)的位置進行明確的指定和確認,以防發生差錯。移交承包單位后,要求承包單位對測量成果予以確認。規劃部門給定的測量控制點、紅線樁、原有建筑物及道路中心線,都可作為施工控制的依據點,平面控制點不宜少于三個,水準點不宜少于二個。(2)校測紅線樁 由城市規劃部門批準并經測繪單位測定的規劃紅線是建筑物定位的依據,它在法律上起著建設用地四周邊界的作用。規劃紅線樁位的精度一般很高,但由于種種原因,樁位可能被碰動。 要對紅線樁位進行實地校測,并將校測資料提交監理工程師審核,證實紅線樁位無誤后,監理工程師簽證認可,準予使用。若發現有差錯或誤差超限時,會同承建單位重新校
7、測。當確認有差錯時,應和測繪單位聯系,妥善處理,辦好手續后,方可允許使用。 (3)校測水準點 由測繪單位給定的水準點是向現場引測標高控制點的依據。一般測繪單位至少提供兩個水準點,要求承建單位用往返測法測定其高差。若校測中發現問題,應由建設單位與測繪單位聯系,妥善處理,辦好手續后,方允許使用。4、參加圖紙會審 認真查閱勘探報告,弄清地下構筑物、管線、文物等的平面位置和埋設深度;認真核對總圖、施工圖、專業圖關于建筑物定位和高程方面關系,發現不一致,及時反映;有關建筑物坐標和標高的變更,應及時以設計變更文件為準及時在設計圖上進行修改。5、審查施工單位的測量方案 要求施工單位根據工程特點、規模、難易程
8、度,分別編制地下室施工、主體施工、基坑支護變形觀測、主體建筑沉降觀測專項測量方案,并報監理單位審查,審查時測量監理工程師要注意測量方案中的測量方式、方法是否設計及相關規范的要求;實際操作的可行性;測量保證措施的可靠性。(二)施工測量過程的控制 大中型的施工項目,應先建立場區控制網,再分別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網;小規模或精度高的獨立施工項目,可直接布設建筑物施工控制網。1、場區平面控制網測量的監理控制 平面控制網是建筑工程施工定位的基本依據,要求施工單位在施工準備階段就布設覆蓋整個工程范圍的平面控制網,測量監理工程師要對施工單位測設的平面控制網的測量記錄資料、成果計算表進行審查,并實際復核測量,確
9、保加密控制網成果符合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及設計要求。 場區平面控制網,可根據場區的地形條件和建(構)筑物的布置情況,布設成建筑方格網、導線及導線網、三角形網或GPS 網等形式。 場區平面控制網,應根據工程規模和工程需要分級布設。對于建筑場地大于lkm2的工程項目或重要工業區,應建立一級或一級以上精度等級的平面控制網;對于場地面積小于lkm2 的工程項目或一般性建筑區,可建立二級精度的平面控制網。場區平面控制網相對于勘察階段控制點的定位精度,不應大于5cm。 控制網點位,應選在通視良好、土質堅實、便于施測、利于長期保存的地點,并應埋設相應的標石,必要時還應增加強制對中裝置。標石的
10、埋設深度,應根據地凍線和場地設計標高確定。1)建筑方格網的技術要求: 建筑方格網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要符合表1的規定。表-1 建筑方格網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邊長(m)測角中誤差()邊長相對中誤差一級100-300/30000二級100-300 1/20000 方格網點的布設,應與建(構)筑物的設計軸線平行,并構成正方形或矩形格網。 方格網的測設方法,可采用布網法或軸線法。當采用布網法時,宜增測方格網的對角線;當采用軸線法時,長軸線的定位點不得少于3個,點位偏離直線應在1805以內,短軸線應根據長軸線定向,其直角偏差應在905以內。水平角觀測的測角中誤差不應大于25。 方格網點應埋設標石, 標石埋
11、設要符合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的規定. 方格網的水平觀角測可采用方向角觀法,其主要技術要求必須測符合表-2的規定。表-2 水平角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等 級儀器精度等 級測角中誤差( )測回數半測回歸零差 ( )一測回內2C互差( )各測回方向較差( )一 級1級儀器 5 2696 2級儀器 5 38139二 級 2級儀器 8 212118126級儀器 8 418 -24 方格網的邊長宜采用電磁波測距儀器往返觀測各1 測回,并應進行氣象和儀器加、乘常數改正。2)導線及導線網的技術要求:當采用導線及導線網作為場區控制網時,導線邊長應大致相等,相鄰邊的長度之比不宜超過1:3,其主要技術要
12、求必須符合表-3的規定。表-3 場區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等 級導線長度( KM)平均邊長 ( M)測角中誤差( )測距相對中誤差測回數方位角閉合差( )導線全長度相對閉合差2級儀器6級儀器一 級 2.0100300 5130000 3 -10n115000二 級 1.0100200 8114000 2 4 16n110000 注:n為測站數.3)當采用三角形網作為場區控制網時,其主要技術要求必須符合表-4的規定。表-4 場區三角形網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等 級 邊 長 ( m)測角中誤差()測邊相對中誤差最弱邊長相對中誤差測 回 數三角形最大閉合差()2級儀器6級儀器一 級300500 5140
13、0001200003 -15二 級100300 81200001100002 4242、場區高程控制網測量的監理控制(1)場區高程控制網,可布設成閉合環線、附合路線或結點網。(2)大中型施工項目的場區高程測量精度,不應低于三等水準。其主要技術要求必須符合表-5的規定表-5 水準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水準儀型號視線長度m前后視的距離較差m前后視距離較差累積m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m基、輔分劃或黑、紅面讀數較差基、輔分劃或黑、紅面所測高程較差二等DS150130.50.50.7三等DS1100360.31.01.5DS3752.03.0四等DS31005100.23.05.0五等DS3100近似相等
14、注: 二等水準視線長度小于20m時,其視線高度不應低于0.3m。 三、四等水準采用變動儀器高度觀測單面水準尺時,所測兩次高差較差,應與黑面、紅面所測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 數字水準儀觀測,不受基、輔分劃或黑、紅面讀數較差指標的限制,但測站兩次觀測的高差較差,應滿足表中相應等級基、輔分劃或黑、紅面所測高差較差的限值。(3)場區水準點,可單獨布設在場地相對穩定的區域,也可設置在平面控制點的標石上。水準點間距宜小于lkm,距離建(構)筑物不宜小于25m,距離回填土邊線不宜小于15m。(4)施工中,當少數高程控制點標石不能保存時,可將其高程引測至穩固的建(構)筑物上,引測的精度,不應低于原高程點的精度等
15、級。3、建筑物平面控制網測量的監理控制(1)建筑物施工控制網,應根據建筑物的設計形式和特點,布設成十字軸線或矩形控制網。建筑物施工控制網,應根據場區控制網進行定位、定向和起算;控制網的坐標軸,應與工程設計所采用的主副軸線一致;民用建筑物施工控制網也可根據建筑紅線定位。(2)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網,應根據建筑物的分布、結構、高度、基礎埋深和機械設備傳動的連接方式、生產工藝的連續程度,分別布設一級或二級控制網。其主要技術要求,必須符合表-6 的規定。表-6 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網的的主要技術要求 等 級邊長相對中誤差測角中誤差 一 級130000 7n 二 級115000 15n注:n為建筑物結構的跨
16、數.(3)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網的建立,應符合下列規定: 1)控制點,應選在通視良好、土質堅實、利于長期保存、便于施工放樣的地方。 2)控制網加密的指示樁,宜選在建筑物行列線或主要設備中心線方向上。 3)主要的控制網點和主要設備中心線端點,應埋設固定標樁。 4)控制網軸線起始點的定位誤差,不應大于2cm;兩建筑物(廠房)間有聯動關系時,不應大于lcm,定位點不得少于3 個。 5)水平角觀測的測回數,應根據表-6 測角中誤差的大小,按表-7 選定。表 -7 水平角觀測的測回數 測角中誤差儀器精度等級2.53.54.05.0101級儀器4 32-2級儀器6 54316級儀器-436)矩形網的角度閉合
17、差,不應大于測角中誤差的4 倍。7)邊長測量宜采用電磁波測距的方法,作業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本規范表-8的相關規定。二級網的邊長測量也可采用鋼尺量距,作業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本規范表-9 的規定。表-8 測距的主要技術要求平面控制網等級儀器精度等級每邊測回數一測回讀數較差()單程各測回較差()往返測距較差()往返三等5mm級儀器33572(abD)10mm級儀器441015四等5mm級儀器225710mm級儀器331015一級10mm級儀器21015二、三級10mm級儀器11015表-9 普通鋼尺量距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邊長量距較差相對誤差作業尺數量距總次數定線最大偏差尺段高差較差讀定次數估讀值
18、至溫度讀數值至同尺各次或同段各尺的較差二級1/20000122501030.50.52三級1/10000122701020.50.53注:量距邊長應進行溫度、坡度和尺長改正。 當檢定鋼尺時,其相對誤差不應大于1/100000。(4)建筑物的圍護結構封閉前,應根據施工需要將建筑物外部控制轉移至內部。內部的控制點,宜設置在澆筑完成的預埋件上或預埋的測量標板上。引測的投點誤差,一級不應超過2mm,二級不應超過3mm。4、建筑物高程控制測量的監理控制(1)建筑物高程控制,應采用水準測量。附合路線閉合差,不應低于四等水準的要求。(2)水準點可設置在平面控制網的標樁或外圍的固定地物上,也可單獨埋設。水準點
19、的個數,不應少于2 個。(3)當場地高程控制點距離施工建筑物小于200m 時,可直接利用。(4)當施工中高程控制點標樁不能保存時,應將其高程引測至穩固的建筑物或構筑物上,引測的精度,不應低于四等水準。5、建筑物施工放樣(1)建筑物施工放樣,應具備下列資料:1)總平面圖2)建筑物的設計與說明3)建筑物的軸線平面圖4)建筑物的基礎平面圖5)設備的基礎圖6)土方的開挖圖7)建筑物的結構圖8)管網圖9)場區控制點坐標、高程及點位分布圖(2)放樣前,應對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網和高程控制點進行檢核。(3)建筑物的定位測量建筑物定位是根據設計條件,將建筑物外廓的各軸線交點(簡稱角點)測設到地面上,作為基礎放線
20、和細部放線的依據。建筑物定位,是房屋建筑工程開工后的第一次放線,建筑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專業的),根據建筑規劃定位圖進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個定位樁。放線工具為“全站儀”或“經緯儀+測距儀”。 1) 建筑物的定位應以其平面布置形式和占地面積大小不同而異:當以城市控制點或場區控制網定位時,應選擇精度較高的點位和方向為依據;當以建筑紅線樁定位時,應選擇與主要街道中心線平行的建筑紅線為依據,并應以較長的已知邊測設較短的邊;當以原有建 (構)筑物或道路中心線定位時,應選擇外廓(或中心線)較完整的永久性建(構)筑物為依據。 2) 定位的方法
21、,在控制網上測定建筑物軸線控制樁。定位的方法應以建筑物的形狀不同而異,矩形建筑物宜用直角坐標法定位;任意形狀建筑物宜用極坐標法定位;當量距有困難時,宜選用角度交會法定位。 3) 承建單位根據建筑物各軸線樁或控制樁,進行放線,自檢合格后,報請監理工程師驗線。驗線時,首先要檢查定位依據的正確性和定位條件的幾何尺寸,再檢查建筑物施工控制網、建筑物四廓尺寸以及軸線間距,最后要檢查各軸線,特別是主軸線的控制樁(引樁)樁位是否準確和穩定。驗線合格后,簽證認可。沿規劃紅線興建的建筑物,還需要請城市規劃部門驗線,驗線合格,方可破土動工.(4)基礎施工放線 基礎施工放線一般采用外控法。在施工的建(構)筑物外圍,
22、應建立線板或軸線控制樁。線板應注記中心線編號,并測設標高。線板和軸線控制樁應注意保存。必要時,可將控制軸線標示在結構的外表面上。建筑物定位樁設定后,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最后放出所有建筑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筑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筑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 基礎定位放線完成后,由施工現場的測量員及施工員依據定位的軸線放出基礎的邊線,進行基礎開挖。放線工具:經緯儀、龍門板、線繩、線墜子、鋼卷尺等。外控法施工要點:施測時將經緯
23、儀安置在建筑附近進行豎向投測。 1)測前要對經緯儀的軸線關系進行嚴格的檢校,觀測時要精密定平水平度盤水準管,以減少豎軸不鉛直的誤差。 2)軸線的延長樁點要準確,標志要準確、明顯,并妥善保護好。應盡量以首層軸線位置為準,直接向施工層投測,避免逐層上投造成誤差積累。 3)取正倒鏡向上投測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經緯儀的視準軸不垂直橫軸和橫軸不垂直豎軸的誤差影響(5)主體施工放線 主體施工放線一般采用內控法。 1)根據建筑物施工控制網,在首層地面上精確測設內控點(數量根據建筑物的大小、施工段的劃分確定,不少于4個),用10010010mm預埋鋼板,表面用鋼銃沖上標準點并作點號標記。經測角、量邊核準后,組成
24、控制網。將新建立的控制網作為施工全過程中豎向控制和施工放樣的依據。在以上各層樓面澆筑砼時,在對應控制點的位置處均預留150150mm方形觀測孔,并在留孔處四周砌200mm高阻水圈,以阻擋投點時施工用水流灑在儀器上。 2)在進行上部結構軸線投測時,將激光垂準儀架設在內控點位上向上鉛直投測至各結構施工層的有機玻璃平板(300300)接受靶上,記下激光束的光斑圓心位置,然后用J2經緯儀、鋼尺對所轉點進行復核;經復核閉合后才能進行控制線及軸線的投測。3) 測設各工序間的中心線,宜符合下列規定:中心線端點,應根據建筑物施工控制網中相鄰的距離指標樁以內分法測定。中心線投點,測角儀器的視線應根據中心線兩端點
25、決定;當無可靠校核條件時,不得采用測設直角的方法進行投點。(6)建筑物的垂直度測量 1)在建筑物主體封頂后,裝修前,應對建筑物的垂直度進行第一次測量。待裝修后,竣工前測第二次。 2)裝修前的垂直度測量,可采用吊垂線和經緯儀相配合。垂線從屋面邊軸線吊線下來,經緯儀控制垂線的垂直,垂線在底層與同軸的軸線偏差,即垂直度偏差。 3)裝修后的垂直度測量,則可在直接從屋面的外墻大角吊垂線。經緯儀控制垂線的垂直,垂線在底層與大角的偏移,即為垂直度偏差。 4)一般建筑物四大角均應測量垂直度。每個大角應測量兩個方向。(7)建筑物施工放樣的,應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物施工放樣、軸線投測和標高傳遞的偏差,不應超過表
26、-10 的規定。表-10建筑物施工放樣、軸線投測和標高傳遞的允許偏差項目內容允許偏差(mm)基礎樁位放樣單排樁或群樁中的邊樁10群樁20各施工層上放線外廓主軸線長度L(m)L30530L601060L901590L20細部軸線2承重墻、梁、柱邊線3非承重墻邊線3門窗洞口線3軸線豎向投測每層3總高H(m)H30530H6010609015609020609025150H30標高豎向傳遞每層3總高H(m)H30530H601060H9015901202012015025150H30 2)施工層標高的傳遞,宜采用懸掛鋼尺代替水準尺的水準測量方法進行,并應對鋼尺讀數進行溫度、尺長和拉力改正。傳遞點的數
27、目,應根據建筑物的大小和高度確定。規模較小的工業建筑或多層民用建筑,宜從2 處分別向上傳遞,規模較大的工業建筑或高層民用建筑,宜從3 處分別向上傳遞。傳遞的標高較差小于3mm 時,可取其平均值作為施工層的標高基準,否則,應重新傳遞。 3)施工層的軸線投測,宜使用2級激光經緯儀或激光鉛直儀進行。控制軸線投測至施工層后,應在結構平面上按閉合圖形對投測軸線進行校核。合格后,才能進行本施工層上的其他測設工作;否則,應重新進行投測。 4)施工的垂直度測量精度,應根據建筑物的高度、施工的精度要求、現場觀測條件和垂直度測量設備等綜合分析確定,但不應低于軸線豎向投測的精度要求。 5)大型設備基礎澆筑過程中,應
28、及時監測。當發現位置及標高與施工要求不符時,應立即通知施工人員,及時處理。6、建筑物沉降觀測(1)沉降觀測點,應布設在建(構)筑物的下列部位: 1)建(構)筑物的主要墻角及沿外墻每1015m 處或每隔23 根柱基上。 2)沉降縫、伸縮縫、新舊建(構)筑物或高低建(構)筑物接壤處的兩側。 3)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接壤處、建(構)筑物不同結構分界處的兩側。 4)煙囪、水塔和大型儲藏罐等高聳構筑物基礎軸線的對稱部位,且每一構筑物不得少于4 個點。 5)基礎底板的四角和中部。 6)當建(構)筑物出現裂縫時,布設在裂縫兩側。(2)沉降觀測標志應穩固埋設,高度以高于室內地坪(0 面)0205m 為宜。對于建
29、筑立面后期有貼面裝飾的建(構)筑物,宜預埋螺栓式活動標志。(3)高層建筑施工期間的沉降觀測周期,應每增加12 層觀測1 次;建筑物封頂后,應每3 個月觀測一次,觀測一年。如果最后兩個觀測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2mm日,可以認為整體趨于穩定,如果各點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2mm日,即可終止觀測。否則,應繼續每3 個月觀測一次,直至建筑物穩定為止。工業廠房或多層民用建筑的沉降觀測總次數,不應少于5 次。竣了后的觀測周期,可根據建(構)筑物的穩定情況確定。7、基礎(基坑)變形監測(1)建筑物在工程設計時,對變形監測的內容和范疇做出統籌安排,并應有監測單位制定詳細的監測方案。首次觀測,宜獲取監測體初
30、始的觀測數據。(2)變形監測網的網點:分為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變形點。監測周期,應根據監測體的變形特征,變形速率,觀測精度和工程地質條件等因素綜合缺定。監測期間,應根據變形的變化情況適當調整。(3)各期的變形測量,應滿足下列要求1)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2)采用相同的圖形(觀測線路)和觀測方法。3)采用統一儀器設備。4)觀測人員相對固定。5)記錄相關的環境因素,包括荷載,溫度,降水,水位等。6)采用統一基礎處理數據。8、工程竣工測量的監理控制 檢查工程竣工測量是否全面反映建(構)筑物竣工后的位置。注意竣工測量不但測量地面的地物和地貌,還要測量底下各種隱蔽工程,竣工測量的精度一般應該符合竣工圖的解析
31、精度,檢查內容有以下幾部分:(1) 竣工總圖的編制,應符合下列規定:1) 地面建(構)筑物,應按實際竣工位置和形狀進行編制。2) 地下管道及隱蔽工程,應根據回填前的實測坐標和高程記錄進行編制。3) 施工中,應根據施了情況和設計變更文件及時編制。4) 對實測的變更部分,應按實測資料編制。5) 當平面布置改變超過圖上面積13 時,不宜在原施工圖上修改和補充,應重新編制。(2)竣工總圖的繪制,應滿足下列要求:1) 應繪出地面的建(構)筑物、道路、鐵路、地面排水溝渠、樹木及綠化地等。2) 矩形建(構)筑物的外墻角,應注明兩個以上點的坐標。3) 圓形建(構)筑物,應注明中心坐標及接地處半徑。4)主要建筑
32、物,應注明室內地坪高程。5)道路的起終點、交叉點,應注明中心點的坐標和高程;彎道處,應注明交角、半徑及交點坐標;路面,應注明寬度及鋪裝材料。6) 當不繪制分類專業圖時,給水管道、排水管道、動力管道、工藝管道、電力及通信線路等在總圖上的繪制。(3)給水排水管道專業圖的繪制,應滿足下列要求: 1) 給水管道,應繪出地面給水建筑物及各種水處理設施和地上、地下各種管徑的給水管線及其附屬設備。對于管道的起終點、交叉點、分支點,應注明坐標;變坡處應注 明高程;變徑處應注明管徑及材料;不同型號的檢查井應繪制詳圖。當圖上按比例繪制管道結點有困難時,可用放大詳圖表示。 2)排水管道,應繪出污水處理構筑物、水泵站
33、、檢查井、跌水井、水封井、雨水口、排出水口、化糞池以及明渠、暗渠等。檢查井,應注明中心坐標、出入口管底高程、井底高程、井臺高程;管道,應注明管徑、材質、坡度;對不同類型的檢查井,應繪出詳圖。(4)動力、工藝管道專業圖的繪制,應滿足下列要求: 1) 應繪出管道及有關的建(構)筑物。管道的交叉點、起終點,應注明坐標、高程、管徑和材質。 2)對于溝道敷設的管道,應在適當地方繪制溝道斷面圖,并標注溝道的尺寸及各種管道的位置。(5)電力及通信線路專業圖的繪制,應滿足下列要求: 1)電力線路,應繪出總變電所、配電站、車間降壓變電所、室內外變電裝置、柱上變壓器、鐵塔、電桿、地下電纜檢查井等;并應注明線徑、送
34、電導線數、電壓及送變電設備的型號、容量。 2)通信線路,應繪出中繼站、交接箱、分線盒(箱)、電桿、地下通信電纜人孔等。 3)各種線路的起終點、分支點、交叉點的電桿應注明坐標;線路與道路交叉處應注明凈空高。 4)地下電纜,應注明埋設深度或電纜溝的溝底高程。 5)電力及通信線路專業圖上,還應繪出地面有關建(構)筑物、鐵路、道路等。四、監理工作的方法、措施及應完成的監理資料要求(一)監理工作的方法、措施1、工作方法(1)巡視:施工單位進行測量時,現場檢查其測量方法及操作是否符合規范要求,其記錄是否按相應等級規范要求進行,并記錄相關觀測成果。(2)復測:檢查施工單位報驗資料,對有疑點的進行全面復測;對
35、沒有疑點的則進行抽查復測。2、工作措施(1)對承包單位的專職測量人員的崗位證書及測量設備檢定證書進行檢查,避免不合格人員、設備流入工程。(2) 指令承包商結合本工程實際編制施工測量方案。(3)對控制樁的校核成果進行復核,督促承包商及時建立可靠的平面和高程加密控制網點,并復核測量成果和檢查保護措施,確保數據源的真實性。(4)過程中采取巡視的方法,對施工工序進行監控。發現錯誤,及時指令承包單位整改。(5)對承包商實施的主要放樣測量作業,抽檢主要軸線放樣樁點及高程放樣點,審核放樣報驗資料。(6)督促承包商建立完善的施工測量檔案。(二)應完成的監理資料要求1、在工程施工過程中要形成以下測量資料:(1)
36、施工單位的測量儀器檢定證書和主要測量人員資質的資料須報監理單位。(2)控制交樁記錄和控制點復核記錄。(3)測量方案報審表。(4)加密控制點成果報驗:包括觀測記錄和計算成果表。(5)單位工程坐標定位測量記錄。(6)施工測量放線記錄報驗:包括報驗申請表和工程基線復核記錄表。(7)施工過程中的檢查復核記錄。(8)主體沉降觀測、基坑變形監測資料,包括觀測記錄、成果處理圖表。(9)工程竣工測量及復核記錄。2、監理工程師在審核測量資料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測量方案要結合工程的規模和難易程度分地下室、主體等分別編制測量方案,并經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審核簽字;對于主體沉降觀測、基坑變形監測須由有相應資質的測量
37、單位承擔并編制專項測量方案,審簽手續完備。(2)測量復核記錄必須有測量人、復核人簽字并簽署意見。(3)原始記錄和根據原始記錄整理的測量結果均是測量技術資料。(4)專業監理工程師要定期抽查測量資料。 五、建筑工程測量常見錯誤及應對措施(一) 工程測量常見錯誤1、測量人員流動性大,儀器管理混亂。2、測量人員素質及能力參差不齊。3、測量儀器的操作不當,且日常保修不到位。4、測量的質量監管與控制不到位。5、測量人員與設計、技術部分溝通協調不暢。(二)應對措施1、施測前,所用儀器和水準尺等器具必須經檢校。2、儀器要調平。儀器不平時,望遠鏡繞橫軸掃出的為一個斜面,讀數時水準管泡要居中。在強光照射下,要撐傘
38、遮住陽光,防止氣泡不穩定。3、儀器要安穩。選擇比較堅實的地方,三角架要踩牢,高度要適合觀測者身高置,觀測過程中不要觸碰三角架。經偉儀架頭如果不水平連接螺栓斜會造成垂球線偏離度盤中心,影響對中精度。架頭每傾斜5mm,垂偏離度盤中心約1mm。4、經偉儀對中要準確。如果測設矩形控制網很可能造成周邊不閉合,超出允許誤差,對中誤差不要超過2-3mm,后視邊應選在長邊。5、水準儀前后視距盡量相等,以消除儀器誤差和其它自然條因素的影響。6、水準尺要立直,防止尺身傾斜造成讀數偏大,要經常檢查和凈尺底泥土,水準尺要立在堅硬的點位上(加尺墊、釘木樁)作為轉點前后視湊數尺子必須立在同一標點上。塔尺上節容易下滑,使用
39、上時要檢查卡簧位置,讀數是否連續完整,防止造成尺差錯誤。7、了解水準尺的刻劃規律,讀數應由小到大,數值增加方向(不管上下,由小到大)。8、儀器目鏡、物鏡要仔細對光,以消除視差,使用經偉儀時要十字絲交點照準目標中心,照準花桿底部時,投點時鉛筆要堅直,以字絲雙線交點照準鉛筆尖。(三)加強工程測量質量管理的方法1、促進建筑工程施工測量水平的提高。在對施工測量質量監控中,一定要堅持“事前控制”的原則,加強對施工測量的監控。對主要的施工測量放樣,一定要復測,最好采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加強校核工作。2、加強建筑工程施工測量各項管理制度的制定與實施。在測量成果交接、復測、施工過程檢查等各個工程測量管理環節上必須
40、執行有關管理制度、辦法,以規范測量作業行為,保證測量成果質量,主要有:測量儀器的配置、調撥、使用、保養、標定管理制度;測量儀器的開箱、入箱及安置管理制度;測量儀器獎懲管理辦法;樁橛復測、資料復核管理制度;構筑物關、階段部位控制復核檢查制度;施工過程放樣測量的檢查復核交底管理制度;原始測量資料的整理、歸檔管理制度;施工企業(項目經理部)工程測量管理辦法;測量成果審核和批準制度;工程測量人員培訓考核管理制度;工程測量人員考核辦法及獎罰辦法。3、加大測量儀器的投入力度。六、本專項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及管理辦法。(一)對測量作業人員的一般安全要求 1、進入施工現場的作業人員必須首先參加安全教育培訓。考試合
41、格后方可上崗作業,未經培訓或考試不合格者,不得上崗作業。2、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不得從事工程測量工作。3、作業人員服從領導和安全檢查人員的指揮,工作時思想集中,堅守作業崗位,未經許可,不得從事非本工種作業,嚴禁酒后作業。4、施工測量負責人每日上班前,必須集中本項目部全體測量人員,針對當天任務,結合安全技術措施內容和作業環境,設備、設施安全狀況及本項目部人員技術素質、安全知識、自我保護意識及思想狀態,有針對性地進行班前活動,提出具體注意事項,跟蹤落實,并做好活動記錄。5、六級以上強風和下雨、下雪天氣,應停止露天測量作業。6、作業中出現不安全險情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組織撤離危險區域,報告領導解
42、決,不準冒險作業。(二)對施工測量的安全管理要求:1、進入施工現場的測量施工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帽帶、穿安全鞋,按照作業要求正確穿戴個人防護用品,著裝要整齊;在沒有可靠安全防護設施的高處(2米以上)懸崖和陡坡施工時,必須系好安全帶;高處作業不得穿硬底鞋和帶釘易滑的鞋,不得向下投擲物體;嚴禁穿拖鞋、高跟鞋、短褲及寬松衣物進入施工現場。2、在道路上進行導線測量、水準測量等作業時,要注意來往車輛,防止發生交通事故。施工現場行走要注意安全。3、施工現場不得攀登腳手架、塔吊、井字架、外用電梯等施工設備,禁止乘坐非乘人的垂直運輸設備上下。4、施工現場的各種安全設施、設備和警告、安全標志等未經領導同
43、意不得任意拆除和挪動。確因測量通視要求等需要拆除安全網等安全設施的,要事先與項目領導和項目安全監管部門或人員協商,并及時予以恢復。5、在溝、槽、坑內作業必須經常檢查溝、槽、坑壁的穩定情況,上下溝、槽、坑必須走坡道或梯子,嚴禁攀登固壁支撐上下,嚴禁直接從溝、槽、坑壁上挖洞攀登上下或跳下,間歇時,不得在槽、坑坡腳下休息。6、在基坑邊沿進行架設儀器等作業時,必須系好安全帶并掛在牢固可靠處,測量儀器架設應穩固可靠,架設儀器后測量人員不得離開,應保證儀器在可控制的范圍內。在使用過程中應嚴防磕碰和損壞。7、配合機械挖土作業時,嚴禁進入鏟車回轉半徑范圍。8、進入現場作業面必須走人行梯道等安全通道,嚴禁利用模
44、板、支撐攀登上下,不得在墻頂、獨立梁及其他高處狹窄而無防護的模板面上行走。9、地上部分軸線投測采用內控法作業的,在內控點架設儀器時要注意上方洞口安全,防止洞口墜物發生人員和儀器事故。10、施工現場發生傷亡事故,必須立即報告領導,搶救傷員,保護現場。11、作業人員處在建筑物邊沿等可能墜落的區域應佩戴好安全帶,并掛在牢固位置,未到達安全位置不得松開安全帶。12、在建筑物外側區域立尺等作業時,要注意作業區域上方是否有交叉作業,防止上方墜物傷人;在高壓線附近立尺作業時,必須保持安全距離,防止電擊。13、在進行沉降觀測點制造作業前或鋸造測量設點用木樁時(凡在測量作業需要使用到電器工具時),應檢查所使用的電氣工具,如電線橡皮套是否開裂、脫落等,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作業,操作時帶絕緣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