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1萬畝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項目建議書(37頁).doc

  • 資源ID:583465       資源大小:198KB        全文頁數:36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1萬畝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項目建議書(37頁).doc

1、山東省XX市XX縣1萬畝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項目建議書第一章 項目概況1.1自然概況1.1 地理位置及范圍 XX縣屬山東省XX市轄縣,居山東省中部偏北,位于黃河下游南部,小清河南岸。地理位置為東經11750001181040,北緯365100370600之間。東接臨淄區,南靠張店區,西與鄒平縣為鄰,北部與高青縣、博興縣接壤。東西橫距31km,南北縱距24.4km,全縣總面積509.13km2,耕地面積39萬畝。轄8個鎮和1個城區街道辦事處,335個行政村。全縣總人口49.4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14萬人。項目區位于XX縣XX鎮,居XX鎮中北部,北臨小清河,南依引孝婦河,東起豬龍河

2、,西至劉躍路。項目區版圖面積1.37萬畝,耕地面積1萬畝,共涉及崔家、大元、小元、雙躍、后劉等5個行政村,1888余戶,農業人口6600人,其中農村勞動力4860人。 1.2 氣候、水文XX縣屬北溫帶半干旱半濕潤大陸型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春季風多雨少,易干旱;夏季高溫,降雨集中;秋季涼爽,雨量少,晚秋易旱;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年平均氣溫12.5,最高氣溫40.9,最低氣溫-22.7。光熱資源較為豐富,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 832h,0積溫4777.5,10積溫4118.8,平均地面輻射總量128.6千卡/cm2。平均無霜期在188-207天之間,初霜期一般在10月21日,終霜期一般在翌

3、年的4月12日。最大凍土深度44cm。 多年平均降雨量541.7mm,且年際變化較大,1964年最大降水量1077.7mm,1989年最小降雨量為198.1mm。年內各季降水量多寡懸殊,降水變率大,穩定性差。自上年12月至當年2月的降水量僅占全年降水量的4%,35月占14%,68月占63%,911月占19%。一年中只有7、8月份屬于濕潤時段,其它各月為干燥期。境內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 917.53mm,是平均降雨量的3.5倍,年最大蒸發量2 159.3mm,年最小為1 507.6mm,其中6月份蒸發量最大平均為314.2mm,1月份最小平均為52.9mm。灌溉季節多為南風,風力23級,風速34m

4、/s。 1.3 地形、地貌及土壤XX縣地處泰沂山脈的魯山北麓,小清河南岸,魯北平原邊緣的東南部,屬于山前洪積平原和黃淮海平原的疊交地帶,縣域均被厚達300余米的第四系松散沉積物覆蓋。地勢南高北低,自西南向東北緩慢傾斜。境內最高高程29.5m,最低高程6.5m。地面起伏不大,略呈微波狀,平均坡降為1/8001/2000。由于地處山前洪沖積平原和黃泛平原的疊交地帶,全縣地表形態大部分為坦蕩平原,崗、坡、洼相間的地貌。其中緩崗占5.5%,洼坡占45.1%,微斜平地占49.4%。縣境內有天然河道9條,包括小清河、東豬龍河、澇淄河、烏河、杏花河、孝婦河、預備河、勝利河、西豬龍河。以上河流屬于季節性河流,

5、地表客水季節分布不均。縣境北部開挖了引清濟湖總干渠、南干渠、北干渠。南部開挖了大寨溝,東接烏河,西連豬龍河。 項目區位于XX中北部。土壤類型為潮土和潮褐土為主,潮土潛水埋深3-5米左右,潛水礦化度1克/升左右,土壤表層質地為輕壤,土腐殖質含量較高,易耕作,質地多為中產壤土,潛在肥力較高,速效養分低,適宜種植多種作物和樹種,易澇,宜種糧食、蔬菜等。潮褐土土體深厚,表層質地適中,物理性狀良好,養分含量中等,通體呈暗褐色,有石灰反應,呈中性到弱堿性反應,保水保肥能力強,適宜于多種農作物和樹種的生長,但是土壤質地較粘重,物理性狀較差。不同土類土壤養分含量見表1-1。表1-1 不同土類土壤養分含量 土類

6、養分潮 土潮褐土有機質(%)1.131.39全氮(%)0.0650.076全磷(%)0.130.13堿解氮(PPM)5155速效磷(PPM)711速效鉀(PPM)1391411.4 水資源項目區水資源主要為地下水和少量降水。過境河流有小清河,從項目區北邊界流經;孝婦河從項目區南部邊緣經過。小清河污染較重,達不到灌溉水質標準;從目前情況看,孝婦河基本常年處于干涸狀態,所以兩條河流難以作為有效灌溉水源。項目區水源以地下水為主,補給方式以大氣降水、地表水入滲補給,其次為地下水側向徑流補給和灌溉入滲回歸。項目區平均年降水量為524.3mm。項目區地下水屬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淺層水:含水層埋深20-6

7、0m。含水砂層一般2-3層,單層厚度3-4米,總厚度6-12m。各層間無穩定隔水層,水位變化基本一致。推算6m降深,單井涌水量50m/h。深層水:發育較好,為古河道發育方向。含水砂層厚度50-85m。推算10m降深,單井涌水量12m/h。根據XX市XX縣水資源綜合調查評價,XX縣總面積509km2,地下水資源總量為20285萬m3,保證率50%水平年地下水可供水量為19523萬m3,保證率75%地下水可供水量為17042萬m3,地下水可開采模數為47.6萬m3/km2;XX區地下水平水年可供水量為2212.4萬m3,枯水年地下水可供水量為2005.3萬m3,可開采模數為47.9萬m3/km2。

8、XX鎮總面積46.11km2,項目區占地面積為1.37萬畝,采用面積比例法,則項目區平水年(P=50%)地下水資源量為437.7萬m3,可開采量為394.6萬m3;枯水年(P=75%)時地下水資源量為356.4萬m3,可開采量為315.7萬m3。 1.5 耕地種類、數量及開發潛力項目區總版圖面積1.37萬畝,其中耕地面積為1萬畝,主要進行糧食作物生產,以種植冬小麥、夏玉米為主。耕地類型為中低產田,其中,旱澇交替型0.9萬畝,瘠薄型的0.10萬畝,項目區中低產田的開發潛力蘊藏在節水灌溉配套、輸變電設施改造、土壤改良、防洪除澇、良種良法推廣等多個環節,需輔之以路林等綜合治理措施。 項目區灌溉基本采

9、用井灌,灌溉動力依靠柴油機器,基本無農電配套設施。現狀灌溉渠系依賴土渠和塑料軟管;項目區地勢較低,排水溝基本被填滿,雨季極其容易形成內澇。項目區的排灌設施年久失修,基本上處于廢棄、半廢棄狀態,缺乏統一規劃,設計不規范,基本起不到灌排作用。同時,受到小麥和其他作物種植品種差、耕作習慣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約,目前糧食單產僅有1007kg,其中小麥單產497kg,玉米單產510kg,低于XX縣平均單產水平的12以上,通過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年可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20萬kg以上,其中小麥可增加單產50kg以上,玉米可增加單產70kg以上。 1.2社會經濟XX縣總面積509.13km2,耕地面積39萬畝。轄8

10、個鎮和1個城區街道辦事處,335個行政村。全縣總人口49.4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14萬人。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7億元,比上年增長12%;地方財政收入21.57億元,同比增長28%;農民人均純收入11478元,同比增長14.8%。XX鎮面積55.78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10.5%,轄29個行政村,人口4.57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2.7萬人,現有耕地面積4.5萬畝,2011年XX鎮實現地方財政4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466元。項目區土地總面積1.37萬畝,其中耕地1萬畝,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整個項目區復種指數198%,糧食單產1007公斤,其中小麥單產482公斤,玉米單產約5

11、25公斤,農產品綜合商品率為53%,農村用電總量890萬千瓦時,農用柴油使用量12萬公斤,農藥使用量3萬公斤,農用化肥使用量349萬公斤。XX鎮農業服務體系健全,擁有完善的農業機械服務設施和良好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設有農機站、水利站、林業站、農業技術推廣站、良種供應站等站所,人員齊全,運行正常,服務到位,專門從事技術試驗、科技培訓、良種供應、測土施肥、病蟲害防治等農業技術指導工作,并配備固定數量的農民技術員和科技示范戶;水利部門實現勘測設計、工程施工、維護管理等多個環節的系統服務。林、牧、菜、農機等也都有一定的物資技術和信息服務一體化設施。 1.3基礎設施小清河從項目區北部流經,南部邊緣是孝婦

12、河,區內骨干水利工程4.2公里,支級渠道3公里,大型渠系建筑物配套基本健全。田間工程不配套,主要表現在缺乏節水灌溉設施,渠系水、灌溉水利用系數不高;排澇體系不健全,原有溝渠基本淤塞,田間渠系建筑物工程破壞嚴重,易受內澇威脅。 2011年項目區農機總動力1.32萬千瓦,擁有大型機械140余臺,小型機械840余臺,所有耕地全部實現機械化,農機管理等服務體系基本健全。項目區東鄰崔華公路,定向路穿區而過,柏油路實現村村通。項目區高壓骨干線基本覆蓋,電路通暢,電力充足,但是田間輸變電設施配套落后,有待配套升級。 第二章 開發的必要性及條件2.1建設的背景XX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山東省糧食主產區和產能大縣

13、。建設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穩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保障國家糧食長久安全的物質基礎,是打造糧食核心主產區、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現實要求,是公共財政支持“三農”的重要戰略舉措,是進一步提升農業綜合開發水平和創新開發體制機制客觀需要,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XX鎮是傳統的農業大鎮,實施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是對我鎮農業資源開發利用的新亮點,改造中低產田,強化設施配套,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對推動農業經濟結構調整,提升農業質量,加速產業化進程,完成由農業大鎮向農業強鎮的轉變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可以從根本上改善生產條件,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糧食產量,帶動農民增收致富。XX

14、鎮干部群眾要求開發愿望迫切,爭取開發熱情高漲,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在全縣農業綜合開發“十二五”規劃和XX縣“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規劃中將該片區域納入近期和中期規劃。2.2建設的必要性 目前,項目區滯后農業生產條件,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的步伐,圍繞中低產田改造,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迫在眉睫。 1、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要求。實施農業綜合開發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十二五”期間,國家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長期以來,XX鎮由于財政、糧食價格等原因,導致政府和農民對該區域農業、尤其是糧食產業的投入嚴重不足,糧食產量徘徊不前,影響了農民收入的增加

15、。項目區1萬畝中低產田,基本無節水灌溉設施、無排澇防洪設施、無輸變電設施和路林網設施,已經嚴重制約了糧食高產穩產和農民收入步伐,必須進行基礎設施的改造和建設。隨著中央對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的高度重視,項目區現有落后的生產條件與糧食高產開發形成強烈反差,項目區干部群眾要求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的愿望迫切。 2、是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助推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農業綜合開發圍繞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核心任務,全面改善農業生產設施條件,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力和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是提升農產品質量的需要,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市場競爭的需要。農業基礎

16、設施改善,可以推動農業生產節水、節電、節能、省工,實現節本增效,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水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是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 3、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黨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農業生產事關農村奔小小康,農民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要條件。農業綜合開發作為對農業投資的主要渠道,是全面改善農業條件,促進農業增收,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推進建設農村小康社會步伐的重要手段。同時,農業綜合開發也將為項目區農村生活環境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提高和農田生態環境優化發揮重大作用,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 由此看來,項目建設非常必要。 2.

17、3建設的條件該項目區位優勢十分明顯。交通條件優越,東臨崔華公路,定向路全境通過,連村路網四通八達,交通便利;XX鎮工業經濟正在崛起,具備一定經濟基礎;選定區域位于基本農田保護區,耕地集中連片,規模較大,耕地面積1萬畝,而且從未進行過農業綜合開發治理。 基礎設施初具規模。項目區灌、排、防、路等生產設施形成雛形,基本的骨干溝渠有北干渠、孝婦河,土地平整,地力較好,種植條件優良,農田方整化面積較大,十分有利于農業的綜合開發。 生態環境較好。XX鎮是傳統農業大鎮,項目區是無工業污染企業,無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等環境污染,項目區水系水質清淅,大自然空氣清新,是農業綜合開發的理想區域。 科技力量較為雄厚。有豐

18、富的農業種植歷史經驗和先進的農業技術保障措施,廣大人民群眾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種植新技術,農業科技隊伍,農技、農機、水務等主導職能部門健全。 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縣鎮兩級黨委政府將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項目建設作為事關農業農村工作全局的一項工作來抓,高度重視,全力支持,積極落實資金配套、物資采購等各方面措施。群眾開發的積極性高漲。項目區農民群眾民風淳樸,勤勞肯干,參與開發積極性高漲。愿意在項目前期規劃、項目施工等多環節參與開發,支持開發,能夠在溝渠疏浚、防滲區埋設等過程投工投勞。農業產業化帶動明顯。我縣已經形成了以梨花面業、華信面粉等為龍頭的糧食深加工基地,可有力帶動項目區的糧食生產,促

19、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水資源滿足供需平衡。項目區現狀年和設計水平年在平水年(P=50%)地下水資源量為437.7萬m3,可開采量為394.6萬m3;枯水年(P=75%)時地下水資源量為356.4萬m3,可開采量為315.7萬m3。根據山東省主要農作物灌溉定額和農村綜合用水定額分析,項目區現狀年和設計水平年在平水年(P=50%)需水量為262.28萬m3;枯水年(P=75%)需水量為314.52萬m3。由此看出,項目區現狀年和設計水平年年總供水量滿足需水要求。第三章 建設規模及治理措施3.1建設規模一、項目區定位XX縣XX鎮東北部,北臨小清河,南依孝婦河,西劉躍路,東至崔華路,版圖面積1.37萬

20、畝,耕地面積1萬畝,共涉及崔家、大元、小元、雙躍、后劉等5個行政村。二、項目建設標準項目將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標準進行實施,采取綜合措施,實行統一規劃,集中治理,規模開發,達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林網建設適宜、科技先進適用、優質高產高效”的總體目標,基本實現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品種優、科技新的田園化新格局。通過項目建設,區內農田基礎設施要達到較高水平,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制約項目區農業生產的關鍵障礙因素有效解除,抵御自然災害能力顯著增強。農業特別是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達到優質高產高效的目標,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顯

21、著增強;項目區因地制宜推行節水灌溉和其他節本增效技術,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農田林網適宜,生態環境改善,農業科技貢獻率明顯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更加顯著。三、項目規劃布局按照水利措施、農業措施、林業措施和科技措施合理安排,科學化布局,最大程度方便生產、降低成本和便利生活。1、水利措施布局:水源工程按照我縣井灌區標準,以50畝耕地/井平均布置,新打機井70眼,修復配套舊井130眼,灌溉時實現就近取水。所有新打井和原有舊井全面配套,含井房、潛水泵、機電設備及水錘消除器,達到劃卡上水目標。輸變電設施根據高壓線路現狀和水源工程位置,滿足灌溉電力需求,布置變壓器8座

22、,每座變壓器控制25眼井,容量大小選用100KVA。根據變壓器和機井位置,按照最短距離布置地埋電纜,實現全覆蓋。根據控制數量和負荷,電纜選用16mm2、25mm2、35mm2和50mm2四種型號鐵皮鋁芯電纜,埋設35公里。地下防滲渠管網結合地塊條件和井的位置,科學布設管網,選用110mmPVC管道,總量按照8萬米設計,呈“一”、“丁”、“工”或“王”字型布置,出水口設置2500個,平均32m/個。開挖排澇溝渠項目水利骨干工程基本具備,需結合方田建設和新修道路開挖部分排溝,新開挖總長度32公里,新修道路單側(路南側或路東側),溝渠上口2.5米,下口1.2米,深0.8米。邊坡比1:1.23。渠系建

23、筑物根據排澇溝渠走向,在滿足群眾生產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布設過路涵洞和進地涵洞,總計布設過路涵洞30座,進地涵洞240座。2、農業措施布局:根據項目區現有道路布局,進一步降低勞動強度,方便農用生產物資的運送,機械進地耕作以及農業生產管理,統一規劃項目區生產道路,道路路面寬5m,進行灰土和砂石硬化。總共新修田間道路32公里,整修8公里。3、林業措施布局:林業工程布局在充分考慮遮陰和方便生產兩方面因素進行布置,設計沿路單側排澇溝底布置,東西向路溝南側或南北路向路東側,栽植兩行,東西路平行栽植,南北路倒三角栽植,株距3米,行距1米,共計植樹4.5萬株。4、科技措施布局:項目區主要農作物進行小麥、玉米標

24、準化種植技術的示范推廣。3.2水利措施新打機井70眼,標準為深度40m,孔徑700mm;修復配套舊井130眼,全面配套機井房、潛水泵、泵管、法蘭盤、射頻卡控制器等機電設備;完善田間輸變電設施,新增100KV變壓器8臺,埋設地埋電纜35公里,實現農電全配;埋設110mmPVC地下管道8萬米,出水口設置2500個。新開挖農溝32公里,土方4.74萬方;新建進地涵洞240座,中涵30座。3.3農業措施機耕道路按照通行標準新修32公里,整修8公里。新修路全部15cm厚度15%灰土3cm砂石硬化,實現晴雨通車。3.4林業措施選用速生樹種黑楊-107建設防護林帶,沿單側排澇溝底布置,栽植兩行,行距1m,株

25、距3m。3.5科技措施 實施 “萬、千、百、十”高產攻關工程,全面推廣應用小麥、玉米高產優質標準化生產技術,帶動病蟲害防治、面源污染防控等相關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糧食生產“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目標。建設內容有:1、聘請縣農技推廣中心的專家對農民進行農業技術培訓,培訓分2期進行,人數1000人次,重點培訓糧食標準化生產技術、射頻卡控制器的使用保養和項目管理管護等項目。,印發科技宣傳資料2000份。2、高產攻關示范基地建設,在項目區劃定面積10畝、100畝、1000畝攻關田塊作為高產攻關示范基地,進行新品種濟南17和玉米品種鄭單958的高產攻關試驗以及農田氮磷流失控制技術、農業有機廢棄

26、物肥料化技術和秸稈長期還田優化技術等面源污染綜合防控技術的試驗。3、全項目區內統一進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縣農技推廣中心工作人員,負責搞好技術培訓和指導,做好小麥標準化生產技術為“三推遲、四減少”和玉米標準化生產技術為“一增一防三改”推廣工作。 第四章 投資估算及來源4.1投資估算一、編制原則應當遵循一般定額的編制原則,綜合考慮可行性研究資估算的需要,必須遵循國家的有關建設方針政策,符合國家技術發展方向,反映正常建設條件下的造價水平,貫徹靜態和動態相結合的原則。二、編制依據山東省水利廳魯水定字20001號文件“關于頒發山東省水利水電工程概(估)算費用構成及計算標準(試行)和山東省水利

27、水電工程概(估)算編制頒發(試行)的通知”水利部及山東省有關節水灌溉工程項目投資概(估)算編制的文件山東省農業綜合開發政策、規定和投資標準。三、項目總估算(詳見附表1)1、水利措施。投資542萬元。其中,新打機井并配套30眼,投資48萬元;維修配套機井100眼,投資80萬元;變壓器5臺,投資40萬元;埋設地下電纜3萬米,投資60萬元;地下管道6.5萬米,投資186萬元,含1400個硬質出水口的安裝固定;疏挖溝渠工程30km,6.3萬立方米,投資41萬元;新建農橋1座,20萬元;新建小橋6座,投資9萬元;新建涵洞300座,投資54萬元,舊橋維修8座,投資4萬元。2、農業措施。投資295萬元。其中

28、新建5m寬田間道路27km,投資270萬元;整修道路11公里,投資22萬元;路林管護協會建設1個,投資3萬元。3、林業措施。農田林網植樹2.7萬株,投資30萬元。4、科技措施。技術培訓1000人次,投資3萬元;示范推廣10000畝,投資12萬元。5、其它措施。項目管理費22萬元,項目管護費8萬元。以上合計,項目估算總投資912萬元。4.2資金籌措該項目估算總投資1394萬元。其中水利措施工程542萬元,占投資總額的59.4%;農業措施工程295萬元,占投資總額的32.3%;林業措施工程30萬元,占投資總額的3.3%;科技措施投資15萬元(其中,技術培訓費3萬元,示范推廣費12萬元),占投資總額

29、的1.7%;其它措施30萬元,其中項目管護費13萬元,項目管理費26萬元,工程設計費合計占總投資的3.3%。資金籌措計劃為申請中央財政扶持資金910萬元;省級財政扶持資金347萬元,市級財政扶持資金46萬元,縣以下自籌91萬元,其中,群眾以勞折資50萬元。項目區涉及5個行政村,農業人口6600人,項目村村兩委和群眾積極性高,實施過程愿意在防滲渠鋪設、開挖溝渠、植樹造林等方面投工投勞,大約投工1.5萬個,50萬元。第五章 效益預測5.1經濟效益 項目總投資約為1394萬元。通過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建設,項目的經濟效益,主要從兩方面體現,一是糧食增產,主要是通過灌溉條件和排澇條件改善,農業耕作運輸條

30、件、農田氣候環境改善和科技措施推廣應用增加小麥、玉米產量;二是農業生產成本下降,主要是項目的節水、節電和省工效益。增產效益,年產優質糧食達到1137萬公斤,其中小麥532萬公斤,玉米達到605萬公斤,年增產糧食130萬公斤,小麥增產約50公斤,玉米增產約80公斤。根據市場價格計算,小麥2300/噸,玉米2400元/噸,項目區年可增加收入307萬元。節本效益,每畝地每溉灌溉一次可以節電7千瓦,按照0.55元/電計算,每畝地每次灌溉可節約3.85元,根據當地耕作習慣,每年約灌溉6次,由此推算項目年可節約電力成本23萬元。項目建成后可全面實現射頻卡控制下的一體化灌溉,同時,田間道路非常完善機械化程度

31、進一步提高,由此估計每畝地每年可節省1.5個工,每個工按照44元計算,每年項目區可用工成本66萬元。節水效益,通過全面實施射頻智能一體化灌溉和地下防滲化節水措施,每畝地毛灌溉用水量將會節水50余方,項目區年可實現節水50萬方。財務評價,根據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和參數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有關規定,確定項目計算期15年,建設期1年,運行期14年,基準收益率為8%,進行財務效益分析,得出項目的財務內部收益率為18%,財務凈現值為819.17,投資回收期為5.1年。根據項目財務評價指標確定項目財務評價是可行的。5.2社會效益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治理,項目區“路網、溝網、林網、管網

32、、電網”五個網全面建成,溝渠路林橋涵閘井泵房機電管齊配套,實現田成方、林成網、旱能灌、澇能排,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步伐加快,城鄉統籌一體化推進加速。具體社會效益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健全完善基礎設施,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項目通過進行田、水、路、林綜合治理,實現溝渠路林橋涵閘井泵房機電管全面配套,形成田成方、林成網、溝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新格局,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進一步提高,農業整體素質、效益和競爭力極大提升,不斷推動我縣現代農業發展。二、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帶動農民增收步伐。項目實施后,項目推廣應用符合現代農業理念的新模式、新辦法,灌溉系統實現一體化配套,農電網絡實

33、現全覆蓋,應用新品種、應用新技術,田間道路系統和排灌系統進一步完善,這些基礎條件有力推動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步伐;同時,農民可利用完善的基礎設施,發展產業化經營,種植經濟作物,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特色種植,建設農產品生產基地,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進程。三、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助力新農村的建設。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生產中交通問題、電力問題、灌溉水源、節水問題和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同時,項目建設也通過連村路硬化、林網綠化美化、垃圾清理、道路整修、橋涵維修維護等手段,改善項目村的生產生活面貌,使農業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通過宣傳標語、標牌和公式等活動,擴大了開發

34、的影響了,帶動農民自身素質的提高,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獻力。5.3生態效益 通過地下防滲化灌溉應用,節約耕地,節約了水資源,項目區可節約耕地20余畝,節水50萬方;通過營造防護林,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水,降低風沙影響,改善項目去局部小氣候,防止干熱風危害;科技措施推廣實施,改良土壤結構,防控農業面源污染,增強了地力。第六章 項目實施和建后管護6.1項目實施一、項目組織實施常設機構:XX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統一管理,協調本縣的各項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組織實施本縣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臨時機構:項目施工期間,XX縣設立縣農業綜合開發指揮部,縣長任總指揮,分管副縣長任常務副指揮,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縣

35、財政局主要負責人任副指揮,指揮部成員由個有關單位的技術骨干組成。項目所在鎮成立相應的鎮農業綜合開發指揮部,鎮長任指揮,分管鎮長任副指揮,項目區范圍內各村委會成立相關辦公室配合工作。項目嚴格執行各項制度化管理,落實項目法人負責制、工程招投標制、監理制、資金報賬制、資金與項目公示制、工程驗收登記制等六項制度。二、招標方案規劃按照招標投標法、政府采購法、山東省實施辦法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招投標暫行辦法等規定,依法依規依紀進行項目招投標。(一)招標代理機構的確定。依照招標投標法的規定,嚴格審定招標代理機構的資質等級,擇優確定,并填報工程建設項目招標代理機構選擇情況備案表。(二)確定采購方式。嚴格按照

36、政府采購辦公室確定的采購方式執行政府采購和公開招標。(三)發布招標公告。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在XX市政府采購網和中國山東政府采購網發布招標公告。(四)招標文件審核。會同財政局、審計局、政府采購辦公室,對招標代理機構指定的招標文件進行了詳細審核,對招標文件的主要條款進行了修訂,確保招標評標的公平、公開。(五)確定開標時間。嚴格按照政府采購辦公室確定的開標時間執行。(六)開標、評標、定標。開標現場將由招投標監督小組審查投標人資格條件,確認投標文件密封情況,監督唱標過程及內容。在監督小組、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下成立評標委員會,對評標工作全程監督。由評標委員會根據投標商務標書、技術標書得分情況,按照分

37、數由高到低的順序確定中標候選人。(七)發放中標通知書,簽訂合同。及時向中標單位發放中標通知書,嚴格按照招標文件的規定,及時與中標單位簽訂合同。三、工程質量及進度控制措施實施技術責任制度,保證項目工程建設施工過程的各個階段,各種技術崗位都有技術負責人。加強現場技術管理,搞好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堅持“自檢”、“專檢”、“交接檢”三檢制。落實責任,提高管理及操作人員素質,每星期召開一次“質量例會”,組織有關管理人員學習有關法律、法令、條例、規定及上級有關質量文件,根據現場實際,學習有關圖紙及規范、規程、標準,匯報施工質量情況及布置今后工作等,收集、管理工程技術資料必須與施工同步進行,認真貫徹落實、實

38、施各項技術措施,貫徹執行國家頌布的現行施工驗收規范、操作規程,科學指導施工。每個分部分項工程都相應的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施工技術措施,質量標準和成品保護措施,必須認真落實后方可組織實施。同時,做好成品、半成品保護措施和工程質量通病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進度控制:一要嚴格按計劃組織安排施工,實行動態管理。根據節點計劃,編制月進度及周進度計劃,計劃對比節點留有余地,根據網絡圖計劃編制“月、旬、周”的作業計劃,作業計劃的下達做到體現預見性,留足工期空間,做到“以日保周、以周保旬、以旬保月”,確保節點計劃的順利實現。二要嚴格執行工地計劃會制度,工地每天由項目部召開各作業班組計劃會,落實當日計劃完成情況及

39、確定第二天工作計劃,每周組織召開周進度計劃會,對比當周計劃完成情況,及時糾正偏差,確定下周工作計劃,重大問題及時報公司組織協調實施。三要根據總體目標和實施進度、施工難度、外部因素等特點,提前預測有可能發生的工序間交叉配合不到位的現象,采取有效措施,抓住重點,攻克難點,優化資源組合,合理調配勞動力及機械設備等生產因素。四要精心組織周密安排,保證材料設備提前到位,避免施工待料,保證施工機械機具完好率,保證生產準備的充分性,并設專人對機械設備進行維修保養,避免因機械設備、材料原因造成窩工或工期延誤。五要加強與建設單位、監理、設計單位的聯系,并征求意見,確保質量和工期。同時,加強與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聯系

40、與協調,為施工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成立由一名項目副經理為組長的協調領導小組,與各相關部門簽訂確保施工進度和施工安全的協議書,實施強有力調度。項目實施進度見下表: 項目實施進度橫道圖2013年2014年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農田水利工程建筑物工程田間道路工程科技項目防護林工程6.2建后管護一、資產移交項目竣工驗收后,縣開發辦、財政局及時與項目建設單位辦理移交手續,落實管護責任,保證項目區的正常運行,長期發揮效益。二、運行管護項目區要按照機制、隊伍、經費三落實的要求,建立長效管護機制。一是由項目鎮牽頭在項目區成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管護協會,項目區各村設立分會(或管護小

41、組),下設井片、井長。鎮管護協會負責項目區內道路、林網、橋涵等投資較大的管護項目的投資,每個井片的井長負責本井片農田水利設施的維修管護。二是按照1萬畝項目區510人的要求,成立管護員隊伍,統一著裝,配帶標志,鎮財政統一發工資,保證正常出勤上崗,全面落實各項管護責任制度,確保項目管護質量。三是按照“市財政獎一點、縣財政補一點、鎮財政拿一點、村民群眾集一點”的四點集資辦法,保證管護經費的落實。四是建立項目管護激勵機制。對各鎮項目的管護情況,縣里每年進行一次綜合評比,對成效顯著的進行表彰獎勵,對落后的要給予一定的經濟制裁。附件:1、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立項申請書2、項目區基本情況表3、項目區現有

42、水利設施情況表4、項目區治理措施規劃表5、項目投資估算表6、項目區效益估算表7、項目區工程總體平面布置圖附表1山東省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入庫申請表項目名稱山東省XX市XX縣2012年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項目登記號項目建設性質續建 新建項目類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項目投資規模總投資1394萬元,其中申請財政資金1303萬元,農民(合作社)自籌91萬元。建設地點XX縣XX鎮建設規模耕地面積1萬畝申報單位XX縣XX鎮人民政府主 管部 門意 見農業綜合部門(蓋章) 財政部門(蓋章)年 月 日附表2項目區基本情況表項 目 名 稱數 量備 注一、行政區劃及人口 涉及鄉(鎮)1 涉及行政村(個)5 總人口(

43、萬人)6800 農業人口(萬人)6600 農業勞動力(萬個)4860二、資源狀況 土地總面積(萬畝)1.37 耕地面積(萬畝)1其中:水田面積(萬畝) 有林地面積(萬畝) 其中:經濟林面積(萬畝) 草地面積(萬畝) 水面面積(萬畝) 中低產田面積(萬畝)1 其中:缺水型(萬畝)0.35 澇漬型(萬畝)0.65 瘠薄型(萬畝) 有效灌溉面積(萬畝)1 水土流失面積(萬畝)三、主要經濟指標 糧食作物播種面積(萬畝)1 經濟作物面積(萬畝) 水產養殖面積(萬畝) 農機總動力(千瓦)1.32萬 糧食總產量(萬公斤)1007 棉花總產量(萬公斤) 油料總產量(萬公斤) 農業總產值(萬元)2047 農業增

44、加值(萬元)276 農民純收入總額(萬元)4924 農民人均純收入(元)7466附表3項目區現有水利設施情況表工程名稱工程規模規模指標集水面積排灌面積(畝)渠系(公里)備注設計實際總長需襯砌已襯砌1、水庫2、攔河壩3、泵站4、其他機井橋涵眼座0.655道路公里10林網萬株0.7注:1、工程規模:上型工程填小(2)型、小(1)型)、中型等;非上型工程填處。2、規模指標:上型水庫填總庫容,泵站填裝機功率。非上型工程填處數。3、水庫工程和灌溉面積200畝以上的河壩、泵站工程逐處填列。4、集水面積供水庫、河壩填寫;水庫備注欄填興利庫容。附表4項目區治理措施規劃匯總表項目名稱現場踏勘情況規劃建設任務量現

45、狀描述存在問題單位數量1、水利措施1、機電井新打井及配套數量不足眼70修復配套舊井設施設備落后灌溉難度大成本高眼1302、 輸變電線路配套其中:地下電纜為空白農灌用電順明線危險、麻煩公里35 變壓器為空白電力供應不足座83、灌排渠系工程開挖疏浚溝渠數量不足淤塞填平難有效排澇公里32埋設PVC防滲渠 其中:地下pvc管道為空白水電嚴重萬米8 硬質出水口為空白水電嚴重個2500渠系建筑物275其中:大涵5數量不足交通不便座6 中涵空白數量不足交通不便座24 涵洞空白數量不足交通不便座240 舊橋維修座52、農業措施機耕路新修道路公里32整修道路10通行難,不利機械化作業公里83、林業措施造林700

46、0林不成網,防護作用不明顯株40000防護林7000林不成網,防護作用不明顯株400004、科技措施技術培訓無農民科學素質低人次2000設備購置無科技貢獻率低件(套)15示范推廣無科技貢獻率低畝100005、其他注:填至單項工程附表5項目投資估算匯總表項目名稱單位任務量項目投資(萬元)數量單價合計財政資金自籌資金以勞折資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項目萬畝11394 1303 41 50 1、水利措施812 741 31 40 1、機電井19524324300新打井及配套眼7018000126126 修復配套舊井眼1309000117117 2、 輸變電線路配套公里142132010其中:地下電纜公里3

47、5200007060 10 變壓器臺8900007272 3、灌排渠系工程4273663130開挖疏浚溝渠公里32150004817310埋設PVC防滲渠226196030 其中:地下pvc管道萬米822000017614630 硬質出水口25002005050渠系建筑物26315315300其中:大涵座6500003030 中涵座24250006060 涵洞座24025006060 舊橋維修座65000332、農業措施3883681010機耕路公里333883681010新修道路公里321150003683481010整修道路公里82500020203、林業措施3484800造林萬株4120

48、0004848 00防護林萬株41200004848 4、科技措施3474700技術培訓人次2000501010設備購置臺套1311313示范推廣畝100002424245、其他措施費717100管理費2626設計費88監理費2424管護費13136、基本預備費2828填至單項工程。基本預備費按項目水利工程措施財政投資的5。附表6項目區效益估算表項目單位 數量農業生產條件及生態環境改善情況新增灌溉面積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萬畝新增除澇面積萬畝改善除澇面積1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萬畝年節約水量50萬立方米新增旱作農業面積萬畝增加農田林網防護面積1萬畝增加機耕面積萬畝新增農機總動力0.7萬千瓦擴大良種種植面積1萬畝控制水土流失面積平方公里提高農業競爭能力完善農業服務體系1個完善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個優質農產品種植面積1萬畝農產品優質品率100%新增主要農產品生產能力糧食130萬公斤其中:優質糧食130萬公斤棉花萬公斤油料萬公斤糖料萬公斤蔬菜萬公斤干草萬公斤其他農產品萬公斤新增種植業總產值307萬元項目區農民收入增加總額396萬元


注意事項

本文(1萬畝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項目建議書(37頁).doc)為本站會員(故事)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祝| 金堂县| 桐城市| 巴南区| 祁连县| 宣化县| 北碚区| 井冈山市| 台前县| 绵阳市| 雷山县| 永和县| 双鸭山市| 抚松县| 葫芦岛市| 阳曲县| 罗城| 双牌县| 夏津县| 怀远县| 原平市| 永济市| 赤水市| 浠水县| 新巴尔虎左旗| 沂源县| 张家口市| 西充县| 石门县| 新巴尔虎右旗| 溧水县| 通州区| 准格尔旗| 台湾省| 浦县| 泰顺县| 商洛市| 夏津县| 白玉县| 泗阳县| 色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