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1、 說 明 書 第 17 頁 共 17 頁目 錄1 概述21.1 項目簡介21.2 勘察的目的和任務21.2.1本次勘察的目的21.3 執行技術標準31.4勘察等級確定31.4.1工程重要性等級31.4.2場地等級31.4.3巖土條件復雜程度等級31.4.4勘察等級31.5勘探孔布設及勘察完成工作量32.勘察方法及質量控制42.1現場調查及踏勘42.2勘探孔定位與孔口高程測量控制42.2.1鉆孔定位42.2.2孔口高程42.2.3鉆探質量控制42.3鉆孔波速測試52.4室內試驗52.5勘察過程及質量評述63自然地理概況63.1 地形地貌63.2 水文氣象63.2.1水文63.2.2氣象74 區域
2、地質構造和地震74.1區域地質構造74.2地震歷史84.3場地地震效應評價84.3.1地震動參數84.3.2場地類別的劃分84.3.3砂土液化84.3.4軟土震陷85 水文地質條件95.1地表水95.2地下水95.3水的腐蝕性分析與評價95.4土的腐蝕性分析與評價96 工程地質特征及物理力學指標的選用106.1 工程地質分區106.2 地層劃分原則106.3 工程地質層分布106.3.1地層特征106.3.2 巖土參數分析統計與選用117 不良地質及特殊性巖土117.1軟弱土117.2填土127.3地震液化127.4 巖溶128場址區工程地質條件與評價138.1互通地道138.1.1三環北路地
3、道各巖土層分析與評價138.1.2地道各巖土層設計參數的分析與選用148.1.3地道區水文地質條件分析與選用148.1.4地道區支護結構分析與選用148.1.5隧道抗浮及降(排)水158.1.6隧道開挖土方的綜合利用158.2橋梁基礎選擇評價158.2.1橋梁區各土層特征評價158.2.2橋址區基礎形式評價158.2.3樁基礎分析評價158.2.4場址區地基設計參數的選擇158.3路基地基土工程性質評價168.4 老路拼寬處理與評價169 樁基施工對環境影響的評價1610結論與建議1611 說明17 1 概述1.1 項目簡介徐州作為江蘇省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是我國重要水陸交
4、通樞紐和東西、南北經濟聯系的重要 “十字路口”。 圖1-1 項目位置示意圖徐州城市布局以老城區中心和徐州新區中心為“雙心”,周圍分布有五個片區組團:金山橋、壩山、銅山、九里山、城東組團等。三環西路快速路接規劃的三環北路高架,起點接三環北路(MK1+428.530),在原體育之鄉環島向南,主線線位沿三環西路老路,向南跨越九里山路、云飛路、漢城路,在襄王南路北側落地,以地面式快速路型式下穿在建隴海鐵路線改線、銅山聯絡線和現狀隴海鐵路、以隧道下穿銅沛路,跨越故黃河后起坡,以高架橋跨越黃河南路、礦山路、新淮海西路、淮海西路、徐蕭路后落地,以地面式快速路順接現狀三環南路(樁號MK10+423.015),
5、全長約8.994km。受徐州市交通運輸局的委托,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承擔本項目的勘察設計工作,根據院任務單,市政設計所承擔本項目的設計工作,巖土工程勘察設計所承擔本項目的勘察工作。 主要技術指標為:主路為城市快速路;輔路為城市主干路。本項目按主線雙向6車道、輔道雙向6車道的規模實施。表1-1 車道寬度標準一覽表項 目單位技 術 指 標類別主路輔路匝道設計車速km/h80、605040、60車道寬度m3.5、3.753.53.5路緣帶最小寬度m0.50.50.25、0.5本次勘察設計內容為:道路、橋涵、隧道、地面系統等。本階段為施工圖設計階段的工程地質勘察。XS-LQ1施工標段主線設
6、計范圍為MK1+428.530MK2+447.530,全長1.019km,均為高架。其中MK1+428.530MK2+253.530段為三環北路高架段,MK2+253.530MK2+447.530段為三環西路高架段。表1-2 土建施工標段劃分一覽表標段名稱起迄樁號主線長度(m)主要構造物備注XS-LQ1MK1+428.530MK2+447.5301019.000三環北路互通本標段XS-LQ2MK2+447.530MK4+491.5302044.0001號高架橋XS-LQ3MK4+491.530MK6+749.8872258.357二環北路互通XS-LQ4MK6+749.887MK8+649.4
7、371899.550新淮海西路互通XS-LQ5MK8+649.437MK10+423.0151773.578徐蕭路互通1.2 勘察的目的和任務1.2.1本次勘察的目的在前期勘察基礎上,查明道路沿線及各類構筑物建設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提供設計所需的建議及巖土參數,為施工圖設計文件編制提供工程地質資料。1.2.2勘察的任務(1)查明道路沿線的區域地質、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條件,評價擬建場地地段的穩定性;(2)查明各類構筑物建筑場地和地基的地質條件,為選擇構筑物的結構類型和地基基礎設計提供地質資料;(3)查明不良地質的類型、規模、分布、誘因、發展趨勢,評價其對公路工程的影響程度,提出處治工程措施的意見
8、與建議;(4)查明特殊土的成因、類型、分布范圍、厚度、地層結構,評價其對公路工程的影響程度,提出處治方案的工程地質意見與建議;(5)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條件、動態變化規律以及和地表水的補排關系;(6)判定水和土對工程材料的腐蝕性;(7)查明公路沿線地震動參數的分布情況;(8)對地基作出巖土工程評價,分析地基變形特征,提供樁側摩阻力和端阻力;(9)確定隧址巖土施工工程分級、圍巖分級,提供圍巖的物理力學參數,評價洞室圍巖的穩定性。本次勘察所用地形圖由我院市政設計所提供,成圖精度為1:1000。采用54坐標系統,1985國家高程基準。1.3 執行技術標準u 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56-2012) u
9、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TG C20-2011)u 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G63-2007) u 城市橋梁設計規范(CJJ 11-2011)u 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G E40-2007)u 公路工程巖石試驗規程(JTG E41-2005)u 公路工程水質分析操作規程(JTJ056-84)u 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范(CJJ 1662011)u 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37-2012u 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u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u 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u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
10、u 建筑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JGJ/T87-2012)u 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u 工程測量規范(GB 5006-2007)u 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14-2001)u 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u 巖土工程勘察安全規范(GB50585-2010)u 巖溶地區公路工程地質勘察技術指南(貴州省交通廳發布2007年7月)u 經批準的工程地質勘察大綱u 遵守并執行國家及地方現行相關法律法規1.4勘察等級確定1.4.1工程重要性等級根據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 56-2012),本工程為快速路和主干路,重要性等級為一級。1.4.2場地等級根據市政工
11、程勘察規范(CJJ 56-2012),場地復雜程度等級為二級場地(中等復雜場地)。1.4.3巖土條件復雜程度等級根據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 56-2012),巖土條件復雜程度等級為二級(中等巖土條件復雜程度)。1.4.4勘察等級根據本工程重要性等級、場地復雜程度等級和地基復雜程度等級,按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 56-2012),劃分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為甲級。1.5勘探孔布設及勘察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為施工圖設計階段工程地質勘察。本階段在充分分析已收集的地質資料的基礎上,以滿足施工圖設計階段要求為原則。本項目為高架橋、下穿通道。勘探孔均布置均為機鉆孔。高架橋:逐墩布設機鉆孔,孔深要求進入設計樁長
12、以下3倍樁徑的完整中風化巖層,且不小于5m。下穿通道:鉆孔左右交錯布置,單側間距一般在40m左右,孔深一般為40m,通道兩端鉆孔孔深25m。泵房:對泵房建筑做代表性勘探,布設2個機鉆孔,孔深20m。鉆孔類別:泵房、主線橋梁及下穿通道鉆孔均為取土樣鉆孔,匝道鉆孔為取土樣鉆孔與標貫試驗孔交替布置。根據上述布孔原則,高架橋共布置鉆孔110個,下穿通道布置鉆孔16個,泵房布置鉆孔2個,共計鉆孔128個。外業勘察工作于2013年11月20日1月5日進場實施。本次勘察投入GXY-1型鉆機20臺,共完成機鉆孔120個,總進尺7443.20m,取水樣1組,完成鉆孔波速測試5個,共100m。完成主要工作量詳見表
13、1-2。控制點坐標見表1-3。表1-2 主要工作量表工作項目工作量工作項目工作量機械鉆孔120孔/5779.45m動力觸探試驗10鉆孔波速5個/100m直剪快剪610取土樣1737個固結快剪71取巖樣248個飽和抗壓強度165含水率1737天然抗壓強度83密度試驗1617滲透試驗4液塑限試驗1729水質分析試驗1顆分試驗388孔口高程測量120固結試驗702孔口坐標測量120標準貫入試驗2037地下管線探測120表1-3 控制點坐標54坐標85高程E0323798291.701510696.66738.233E1473793147.588511968.70242.5152.勘察方法及質量控制2
14、.1現場調查及踏勘現場踏勘采用市政所提供的1:1000的地形圖和徐州市2013年版的交通圖,踏勘范圍為三環西路沿線走廊帶,踏勘調查工作時間為2013年11月10日至11月20日進行。項目沿線為老路,本項目在既有道路上進行快速化改造,原道路標準為雙向四車道,沿線交通量大,大小車輛多,日車流量達30000余輛,已達飽和狀態。老路沿線兩側地下管線眾多,主要管線業主為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另有燃氣管道、自來水管道等。對施工安全造成影響。沿線未發現垃圾填埋場等。項目區域位于黃泛沖積平原區內,屬黃淮平原的一部分,地勢低平,海拔一般在2050m之間,大致由西北向東南降低,系黃河、淮河的支流長期合力沖
15、積而成。丘陵崗地為魯中南低山丘陵向南延續部分,海拔高度一般在100300m之間,多屬頂平坡緩的侵蝕殘丘。線路北側小孤山為奧陶系石灰巖、白云質灰巖,地層產狀1902001925。線路中北側為九里山,出露寒武系石灰巖、鮞狀灰巖,地層產狀16642。線路區南側杏山出露寒武系灰巖、頁巖、砂巖,灰巖地層產狀為32558,頁巖、砂巖地層產狀為32070,為整合接觸關系。韓山隧道出口處出露寒武系石灰巖,地層產狀為12048。該處為云龍山向斜的一翼。2.2勘探孔定位與孔口高程測量控制2.2.1鉆孔定位根據1:1000橋梁墩位平面圖、隧道平面圖及路線方案確定鉆孔位置后,讀出各鉆孔坐標,采用GPS進行測放,定位誤
16、差小于0.1m。施工前對現場地形進行核對,并進行地下管線探測,鉆孔結束后對所有鉆孔進行復測。2.2.2孔口高程使用GPS測量。高程控制誤差在0.01m之內。2.2.3鉆探質量控制取樣a、取土樣鉆孔:一般橋梁鉆孔:穿過雜填土或老路基碎石層后2m深度內每0.5m取樣一件,孔深20m內,每2.0m取樣一次;20m以下2.5m取樣一次,取樣后進行標準貫入試驗。下穿通道孔:鉆孔穿過雜填土或路基碎石填土層后,10m以深取樣間距為1.5m,1020m取樣間距為2.0m,20m以深取樣間距為2.5m。取樣后均進行標準貫入試驗。b、標貫試驗孔:穿過路基碎石填土或雜填土后,進行標準貫入試驗,20m以淺試驗間距為1
17、.5m,20m以深試驗間距為2.0m。20m內粉性土采取擾動土樣。一般粘性土用常規對開式取土器重錘少擊法取樣,軟土用薄壁取土器靜壓法取樣,砂性土采用取砂器取樣,20m以深砂土采取擾動土樣。樣品卡采用黑色筆填寫,簽署齊全,字跡清晰。對填土分層描述并判別類別、填土時間。運輸過程中應采取防震措施; 孔深:按鉆孔深度要求和計劃工作量表控制,遇特殊地層與項目負責人聯系,經項目負責人現場確定調孔深。鉆孔前對地上、地下管線進行詳細調查與探測,確保安全后方進行鉆探施工。所有鉆孔全斷面取芯,取出的巖芯及時拍照留存,及時做好鉆探記錄。鉆孔達到設計深度經項目負責人驗收確認后終孔。標準貫入試驗:試驗采用球閥式自動落錘
18、(重63.5kg的穿心錘自由下落),落距為76.0cm,將貫入器垂直打入土層15.0cm后,開始記讀,每擊入10. 0cm記讀一次,累計打入30.0cm的錘擊數即為標準貫入試驗實測錘擊數。當錘擊數達50.0擊后可終止試驗,測量貫入長度,并換算成30.0cm的錘擊數。對于碎石土、殘積土層及全強風化巖層均進行動探試驗,試驗采用球閥式自動落錘(重63.5kg的穿心錘自由下落),落距為76.0cm,將動力觸探頭打入土層中,每貫入10.0cm記錄相應擊數,當連續三次每10.0cm擊數N63.550時,可提前結束試驗。鉆孔開孔后遇地下水時測量初見水位,終孔24h后測量地下穩定水位。對巖土層分層描述并判別類
19、型。鉆孔野外記錄、送樣單等簽署齊全,運輸過程中采取防震措施,交項目負責人驗收。封孔和孔口封填:鉆孔施工結束測量穩定水位后采用以巖還巖、以土還土的方法進行封孔,上部2m采用水泥漿進行封孔,并回填泥漿池,恢復道路原貌。采取地表水和地下水樣,每處取2瓶水樣。a、裝水樣用的玻璃瓶先以鉻酸洗液或肥皂水洗去油污或塵垢,再用清水洗凈,最后用蒸餾水洗兩遍,裝水前用所采水樣沖洗23次。b、為了保持水樣的代表性,在進行地面水采樣時,在背陰地方從中心水面10cm以下處取樣。在鉆孔中取水樣時,鉆孔采用干鉆,遇地下水后停鉆并待水位穩定再取水樣。從已用水沖洗過的鉆孔內取樣,先抽水15分鐘,待水的化學成份穩定后采取水樣。c
20、、水樣裝瓶時留1020ml空間,以免因溫度變化而脹開瓶塞。2.3鉆孔波速測試為確定場土類別及場地土的類型,根據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范(CJJ 1662011)的規定,選擇5個鉆孔進行剪切波波速測試。本次鉆孔波速測試采用儀器為河北省廊坊開發區大地工程檢測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XGI懸掛式波速測井儀,儀器主要技術指標如下:動態范圍:96dB;前放增益:1860dB(81000倍);道一致性:0.1ms;:1至3道可選;采樣間隔:0.024ms可調;記錄長度:51216k可調;儀器接收信號的探頭采用懸掛式井液耦合檢波器,主要技術指標如下:水平檢波器的固有頻率為40Hz,靈敏度為30V/m/s。電磁式激
21、振源指標:供電電壓直流48V,電流6A。剪切波測試方法:工作時將懸掛式探頭(即振源和檢波器)放入孔中,用孔中的泥漿液作為震源和檢波器與井壁耦合介質。震源為水平激振(垂直井壁)激發產生PS波沿井壁地層傳播,由兩個相距1m的檢波器接收沿井壁傳播的PS波振動信號并把PS波的振動信號轉換成電信號,通過電纜由主機記錄顯示存儲。主機對信號進行數據處理后采用兩道互相關分析方法,自動計算S波在兩道檢波器間傳播的時間差,從而計算出兩道間的S波傳播速度。測試順序自下而上逐點進行,測點深度基本間隔1.0m。根據測試成果進行復核性測試,成果可靠。2.4室內試驗土工試驗由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土工試驗室完成。試驗室配備了
22、充足的試驗人員和儀器設備,保證了試樣及時開封并完成試驗項目。土樣開啟時,首先檢查土樣質量,按其質量進行分級,對土樣受擾動程度較大的則作擾動樣處理,試驗操作過程嚴格遵照土工試驗規程規定進行,減少人為操作誤差。土工試驗方法依照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G E40-2007)規定的方法執行;水質分析按照公路工程水質分析操作規程(JTJ056-84)規定的方法執行、巖石試驗按照公路工程巖石試驗規程(JTG E41-2005)執行。1)巖土的室內試驗包括的項目a、粘性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天然含水率、天然密度、液限、塑限;力學性質包括壓縮系數、壓縮模量、抗剪強度(直接快剪、直接固結快剪)、無側限抗壓強度等。
23、b、砂類土、礫石類土的顆粒分析。砂土及粉土類做液化評價的加做粘粒分析。c、固結試驗:壓縮系數(固結壓力為0400kPa范圍之內的壓縮系數)、壓縮模量Es、固結系數Cv1、 Cv2(對應于固結應力為100kPa、200kPa時的固結系數)。d、其它試驗:隧道鉆孔20.0m以淺進行滲透系數、基床系數、靜止側壓力系數試驗。2)巖石試驗試驗項目為:天然含水率、密度、硬質巖包括天然單軸抗壓強度、飽和抗壓強度,軟質巖進行天然抗壓強度試驗。3) 水質分析對所取代表性水樣作簡分析。分析項目:總固體、pH值、侵蝕性二氧化碳、游離二氧化碳、總堿度、碳酸根、重碳酸根、氧離子、硫酸根、總硬度、鈣離子、鎂離子、鈉、鉀離
24、子。4)土質分析取代表性土樣進行土質分析試驗。2.5勘察過程及質量評述鉆孔定位:采用GPS進行定位,定位后進行地下管線探測,鉆孔結束后終孔時復核孔位。孔位定位精度控制在技術要求規定的0.1m之內;孔口高程測量:采用GPS進行測量,保證孔口高程的準確性,孔口高程控制在0.01m。鉆孔深度及分層精度測量:鉆探開孔前鉆桿長度校正和終孔后鉆具總長的丈量,保證所有鉆孔孔深誤差均在0.2%以內、地層分層誤差小于0.2m;鉆探取樣、標準貫入試驗:鉆探過程中,嚴格遵循技術要求及相關規范、規程的規定,巖芯采取率、取樣間距、取樣數量符合技術要求的規定,取樣質量良好;標準貫入、重型動力觸探試驗操作規范,數據準確可靠
25、;其余原位測試、鉆孔波速測試、各項室內試驗均按規范要求的標準進行質量控制。資料整理:對原始數據進行認真核查校對,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統計整理,按照院ISO9001程序進行四級校審,滿足設計技術、進度要求,完成了項目質量目標。在勘察野外工作進行過程中,項目負責人、部門領導、技術質量處主管專業副總與項目設計人員參加了中間過程檢查和外業驗收。鉆孔結束進行穩定水位量測后,均采取了封孔措施。封孔采用以巖還巖、以土還土分層夯實回填上,上部2m以內采用水泥砂漿進行回填。所有巖進行進行了現場拍照,并保存了巖芯照片電子文件。3自然地理概況3.1 地形地貌徐州市位于東經1162211840、北緯3343 3458之
26、間。東西長約210km,南北寬約140km。域內除中部和東部存在少數丘崗外,大部皆為平原。丘陵山地海拔一般在30200m左右,該地貌單元分兩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體高低不一,其中銅山縣東北的大洞山為全市最高峰 ,海拔361m;另一群分布于市域東部,最高點為新沂市北部的馬陵山,海拔122.9m。平原總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海拔一般在3050m之間。徐州地區位于黃淮平原,地區形成受黃河沖擊影響明顯。該地區地形基本以微山湖東西分界,東部多為山地丘陵地區,西面則是大面積平原,主要由黃河、淮河下游泥沙沖積而成。項目區位于徐州市西側老三環路,北段起點處為小孤山、大
27、孤山,中北側為九里山西側,南部止于杏山。本標段地面標高一般在33.337.9m。路線走廊帶內地勢較平坦,由于老三環的修建及人工改造,以平原為主,僅線路兩側局部分布有山地殘丘。3.2 水文氣象3.2.1水文項目區地處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諸水的下游,以黃河故道為分水嶺,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河、安河水系。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湖沼、水庫星羅棋布,廢黃河斜穿東西,京杭大運河橫貫南北。項目區主要河流為丁萬河、廢黃河,項目區南側為云龍湖。(1)丁萬河丁萬河為廢黃河分洪道,始于故黃河丁樓附近,流經大孤山水庫(玉潭苑公園)接萬寨河入大運河,長12.5km,匯水面積18.8km2。河底高程3527m
28、,河底寬1012m,滿足50年一遇防洪標準。(2)廢黃河由豐縣盤龍集二壩以東河道兩側匯水流經徐州市區,匯水面積達478km2,最大洪水流量達350m3/s。河面寬度一般在6080m左右。(3)云龍湖云龍湖位于徐州城區西南部,是云龍風景區主要景區, 原名“簸箕洼”又名“石狗湖”。它西連韓山,東依云龍山,南停大山頭和珠山,原水面5.8km2,陸地5.6km2,包括新近開發的小南湖景區(總面積1.661km2,其中水域面積0.962km2),云龍湖水面面積已達到6.76km2,陸地面積6.3km2(含小南湖景區)。云龍湖最高洪水位37.32m,最大庫容量4385萬m3,匯水面積54km2。3.2.2
29、氣象項目區地處暖溫帶季風氣候帶,由于東西狹長,受海洋影響程度有差異,東部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西部為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受東南季風影響較大。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1)氣溫:徐州地區的年平均氣溫13.9,最低月份(元月份)平均氣溫為-0.4,最高月(7月份)平均氣溫 26.8,極端最低氣溫-22.6,極端最高氣溫43.3。年平均日照時數2445.3小時,無霜期200220天。2)降水:區域內年平均降水量 869mm,年最大降水量 1348mm,日最大降水量 313.9mm,歷年平均降雨日 9698天,最長連續降水 17天。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雨量占全年50以上。3)
30、霜凍:區域內最大凍深為24cm。4)風向及風速:區域內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冬季多西北風,夏季則以東南風為主,春季多為東北偏東風。歷年平均風速為2.7m/s,瞬時最大風速可達20m/s,屬臺風影響區。5)濕度:區域內空氣濕度較高,年平均相對濕度75%左右,最小相對濕度60%左右,最大相對濕度85%左右。4 區域地質構造和地震4.1區域地質構造徐州位于中國東部新華夏系第二個隆起帶的西側,與秦嶺-昆侖緯向構造的交匯部位。主要構造形跡有:弧形構造、新華夏系構造、東西向構造。本區所屬是華北地層區,出露的地層有上元古界淮河群,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疊系,中生界侏羅系、白堊系和新生界第四系。據徐
31、州至濟寧高速公路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江蘇省地震工程勘察院,2006年6月)和本次工作結果,近場區內主要斷裂有4條,分別為幕集劉集斷裂( F1) 、不老河斷裂( F2) 、廢黃河斷裂( F3) 和班井斷裂( F4)。均為非全新活動斷裂,場地基本穩定,適宜本項目建設。擬建線路圖4-1 區域斷裂構造圖4.2地震歷史據地震史料分析,近場區歷史上記載到2次破壞性地震,即公元462年8月16日山東兗州南6級地震。據中國東部地震烈度衰減關系(高德潛,1992年)計算,該地震對工程場地造成的影響烈度為度。另一次是1642年10月4日安徽蕭縣4級地震(震中烈度度),據中國東部地震烈度衰減關系(高德潛,1992年
32、)計算,該地震對工程場地造成的影響烈度為度。而工作區范圍內歷史上所發生的強震也曾對本工程場地造成相當的烈度影響,如1668年7月25日山東郯城8級大地震(震中烈度度),據高維明等(1988年)對該地震烈度影響場的研究,該地震對本工程場地造成的影響烈度可達度。此外,1937年山東菏澤7級地震對本工程場地造成的影響烈度為度。4.3場地地震效應評價4.3.1地震動參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及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范(CJJ 166-2011)的相關規定:擬建項目所在區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0s,相當于抗震設防烈度度,地
33、震分區為2區。根據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劃分,橋梁工程抗震設防分類為乙類,重點設防。以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范(CJJ 166-2011)本項目橋梁為城市快速路橋梁。 圖4-2 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圖 圖4-3地震反映譜特征周期圖4.3.2場地類別的劃分本次勘察選擇代表性鉆孔ZK1001、ZK1012、ZK1021、ZK1034、ZK1271進行波速測試以確定場地類別,測試成果見表4-1。表4-1 鉆孔孔內實測波速及場地類別劃分表 孔號VSe(m/s)d0(m)覆蓋層厚度(m)場地土類型場地類別ZK10011392015,15,15,15,15,80軟弱土測試成果表明場區
34、20m以淺土層的等效剪切波速Vse132144m/s,屬軟弱土,本次勘察揭示場址區覆蓋層厚度介于1580m。按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范(CJJ 1662011)結合沿線鉆探、波速測試成果,綜合確定場地類別,場地土類別為軟弱土,場地類別為類,特征周期為0.55s,為抗震不利地段。4.3.3砂土液化橋址區廣泛分布砂性土,且根據鉆孔原位測試成果,20m以淺砂性土以稍密中密為主,根據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范,線路所經區域地震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全線20m以淺分布1-3層粉土,根據規范采用標準貫入試驗進行詳判,全孔液化指數0.5817.80,判別結果表明本標段全線1-3層粉土為多為中等液化土層,部分孔位為輕微液
35、化或不液化。詳見砂土液化判別表。4.3.4軟土震陷 根據鉆探及波速測試資料,場地內軟弱土層剪切波速值Vs均大于90m/s。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5.7.11條文說明綜合判定,擬建場地可不考慮地震作用下軟土層的震陷影響。5 水文地質條件5.1地表水本標段內除道路兩側溝渠外,未見其他大型地表水體。由于受大氣環境的影響,該地區降水量年際間變化幅度較大,豐、枯水年周期變化也比較明顯。從徐州水文站多年資料系列統計結果,得出歷年最大年降水量與最小年降水量比值在2.53.5之間,極值差一般在7001000mm之間。本區降水有連豐、連枯和豐、枯交替的特點。連豐、連枯2年出
36、現的機會多,最長的連豐期是5年,為19601964年。最長的連枯期是4年,為19861989年。豐枯交替小的周期為25年左右;大的周期為815年,平均周期11年左右。5.2地下水項目區地下水主要為淺部潛水及深部基巖裂隙水。(1)潛水根據本次勘察,潛水主要賦存于淺部填土、粉土層中。場址區勘察深度內上部粉性土發育,土層的賦水性、透水性均較好,為場址區良好潛水含水層。其主要含水層位于上部1-3層粉土層。勘察期間測得地下水埋深一般在1.23.5m左右。潛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垂直入滲補給,溝渠地表水垂直入滲側向補給,排泄方式以蒸發、植物蒸騰為主。場址區上部潛水受人工影響較大。(2)基巖裂隙水基巖裂隙水主要
37、賦存于場址區下部石灰巖裂隙中。裂隙水主要靠上部地層入滲補給、構造裂隙補給以及大氣降水入滲補給。排泄方式主要為上游向下游排泄、人工水源地開采排泄等方式。地下水富集帶受地質構造和地貌條件控制,較豐富的地下水分布與西北向張性斷裂和背斜、向斜核部谷地有關,是工農業供水的主要水源地,地下水徑流條件較好。根據2012年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地下水監測報告,徐州深層巖溶地下水,總體水位呈上升態勢,水位變化范圍在0.015.22m之間。根據徐州市水文監測,潛水水位變化范圍在1.01.5m左右。5.3水的腐蝕性分析與評價根據勘察期間取場址區附近鉆孔水,并結合初勘水質分析成果,水質分析成果表明地表水及地下水水化學類型均
38、為HCO3-Cl- SO42-Na+Ca2+型水。表5-1 地表水、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的腐蝕性評價評價類型腐蝕介質規范標準(環境類別)河水地下水腐蝕等級指標值實測含量腐蝕等級實測含量腐蝕評價按環境影響對混凝土結構腐蝕評價SO42-(mg/L)微300260.45278.36微120.41118.37微Mg2+(mg/L)微200015.8118.24微3.6512.16微礦化度(mg/L)微5.07.648.00微7.418.40微侵蝕性CO2(mg/L)微1.03.293.58微6.487.94微水對砼中鋼筋腐蝕性評價(Cl-)含量(mg/L)微10000(長期浸水)121.91微39.05
39、82.22微微100(干濕交替)弱微按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類環境評價標準判別,場地地表水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在長期浸水下對混凝土中鋼筋具微腐蝕性,在干濕交替下對混凝土中鋼筋具弱腐蝕性;場地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在長期浸水下對混凝土中鋼筋具微腐蝕性,在干濕交替下對混凝土中鋼筋具微腐蝕性。5.4土的腐蝕性分析與評價據現場調查,本標段沿線無污染源,取代表性土樣做土質分析試驗,本項目土壤簡分析結果:按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TG C20-2011)相關規定,按II類環境評價標準判別:場地土對混凝土具微腐蝕性;對混凝土中鋼筋具微腐蝕性。評價結果見表5。 場 地 土 腐 蝕 性 評 價 表 表
40、5 評 價類 型腐蝕介質規范標準(環境類別)土 壤腐蝕等級指 標 值測 試數 值腐蝕性評價按環境影響對混凝土結構腐蝕評價SO42-(mg/kg)微450117.31172.31微弱4502250中22504500強4500Mg2+(mg/kg)微300028.5229.50微弱30004500中45006000強6000按地層滲透性影響對混凝土結構腐蝕評價PH值微5.08.238.26微弱4.05.0中3.54.0強3.5土對混凝土中鋼筋腐蝕性評價CL(mg/kg)(B)微25096.39138.52微弱250-500中500-5000強50006 工程地質特征及物理力學指標的選用6.1 工程
本文(徐州市三環西路高架快速路工程施工圖設計 XS-LQ1施工標段工程地質勘察報告(17頁).doc)為本站會員(故事)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