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泰州港靖江港區新港作業區公用碼頭(三期)工程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調查報告 目 錄1.前言12.綜述22.1調查目的22.2編制依據22.3調查方法42.4調查范圍42.5主要調查對象和環境敏感目標53.工程調查73.1建設項目位置73.2項目建設概況93.3工程建設內容94.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調查124.1施工期環境影響回顧124.2營運期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調查145.環評結論及環評批復意見195.1環境影響報告書主要結論195.2環境影響報告書批復意見206.生態環境影響調查216.1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調查216.2 營運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226.3 生態環境保護措施227污染影響調查內
2、容247.1污染影響調查因子247.2驗收調查評價標準257.3質量控制情況267.4 調查期間工況要求287.5水環境影響調查與評價287.6大氣環境影響調查與評價327.7 噪聲調查內容與評價347.8污染物總量核算358.環境管理檢查與環評批復落實情況檢查358.1環境管理檢查358.2 環評批復落實情況檢查378.3風險事故防范及應急預案制定落實情況389.公眾意見調查4210.調查結論與建議4310.1工程實況4310.2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4310.3 營運期環境影響調查與分析4410.4生態環境影響調查與分析4510.5環境污染及環保措施效果調查4710.6公眾意見調查結果4710
3、.7風險防范與應急措施4810.8環境管理與批復落實情況4810.9調查建議4810.10總結論48 1.前言隨著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靖江市的物流總量也在迅速擴大,除去公路、鐵路的分流作用,港區原有碼頭泊位已處于超負荷生產狀態。碼頭一期、二期工程均不具備集裝箱貨物裝卸功能。為此,海南航空集團物流公司決定在靖江經濟開發區注冊成立靖江新華港務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靖江港區新港作業區公用碼頭(三期)工程,以外貿件雜貨為主,兼顧少量集裝箱運輸,有利于新港工業園招商引資和促進已進駐企業的更好發展,同時促進周邊地區外向型經濟的更快發展,同時為靖江市出口加工區和保稅倉儲物流中心服務,作為新港作業區碼頭貨種結構及
4、貨物流向的補充。該三期工程于2008年1月委托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完成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制工作,并于2008年 7月獲得省環保廳批復。 2010年1 月開工建設,2013年1月建成,并于2013年10月22 日經省環保廳核準進行試生產。目前主體工程及環保治理設施已正常投入運行,具備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條件。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第13號令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和38號文關于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受靖江新華港務有限公司委托,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于2013年11月對項目及其周圍環境進行了詳細的踏勘、調查,編制了項目竣工環保驗收調查方案。2014年3月
5、根據調查方案進行了現場監測與調查,在對現狀監測結果及該工程資料認真研究的基礎上,編制了本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報告。第 7 頁 共55頁2.綜述2.1調查目的對本項目竣工環保驗收調查的目的在于:(1)調查工程在施工、運行和管理等方面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工程設計所提出的環保措施的情況,以及對各級環保行政主管部門批復要求的落實情況。(2)調查工程是否貫徹了“三同時”制度,環評報告書及其批復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是否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試運行。(3)調查工程已采取的生態保護、水土保持及污染控制措施,并通過對項目所在區域環境現狀監測與調查結果的評價,分析各項措施的有效性,針對該工程
6、已產生的實際環境問題及可能存在的潛在環境影響,提出切實可行的補救措施和應急措施,對已實施的尚不完善的措施提出改進意見。(4)通過公眾意見調查,了解公眾對該工程建設期及試運營期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對當地經濟的作用、對工程影響范圍的居民工作和生活的影響情況,針對公眾的合理要求提出解決建議。(5)根據調查的結果,客觀、公正地從技術上論證工程是否符合建設項目環境保護驗收的條件。2.2編制依據2.2.1法律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12月26日;(2)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
7、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5)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1996年4月1日;(6)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第253號令,1998年11月29日;(7)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14號,2002年7月19日;(8)江蘇省排放污染物總量控制暫行規定(江蘇省人民政府1993第38號令);(9)江蘇省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江蘇省政府2003年3月);(10)江蘇省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江蘇省人大常委會通過,2006年3月1日實施;(11)關于進一步做好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意見蘇環管200535號;(12)江蘇省政府關于推進環境保護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
8、蘇政發200692號);(13)關于切實做好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工作的通知蘇環管200698號;(14)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的決定,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146號,2008年3月22日;(15)江蘇省長江水污染防治條例,江蘇省人大常委會2004年12月17日通過,2005年6月5日實施;(16)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生態影響類(HJ/T394-2007);(17)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港口(HJ436-2008)。2.2.2相關資料及其批復文件(1)泰州港靖江港區新港作業區公用碼頭(三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
9、 2008年4 月;(2)關于對泰州港靖江港區新港作業區公用碼頭(三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蘇環管2008157號,2008年7月);(3)關于泰州港靖江港區新港作業區公用碼頭(三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預審意見(泰環計 2008 29 號,2008 年6 月); (4)建設項目試生產(運行)環境保護核準通知NO.148,江蘇省環境保護廳,2013年10月22日。2.3調查方法(1)本次調查的技術方法,按照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及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生態影響類(HJ/T394-2007)的要求執行;(2)環境影響分析采用資料調研、現場調查和現狀監測相結合的方法;(3
10、)調查采用“以點為主、點段結合、反饋全線”的方法;(4)環境保護措施可行性分析采用改進已有措施與采取補救措施相結合的方法。2.4調查范圍與環評報告書的評價范圍保持一致,評價范圍確定如下:(1)大氣評價范圍以項目建設地為中心,主導風向為主軸,64km2范圍。(2)地表水評價范圍長江:本碼頭工程上游端線上游11km至下游端線下游3km。(3)噪聲評價范圍廠界外1m范圍以及周圍敏感目標。(4)生態環境評價范圍水生生態環境為本碼頭工程上游端線上游2km至下游端線下游4km;陸域生態評價范圍為工程陸域占地周邊200m。(5)風險評價范圍本工程碼頭上游11km(靖江市水廠取水口即雅橋取水口)至下游5km,
11、全長約15km的江段。2.5主要調查對象和環境敏感目標2.5.1主要調查對象本次調查的重點是項目建設和運營期造成的各種環境影響,環境影響報告書及設計中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及其有效性,并根據調查情況提出環境保護補救措施。(1)生態環境生態影響重點調查項目施工期對周圍影響及施工后的恢復情況,還包括碼頭泊位建設對水生生物影響。(2)水環境水環境重點調查項目所在地上下游水環境質量,附屬服務設施的污水處理設施、處理情況及排放去向。突發性水污染風險事故防范措施等。(3)大氣環境大氣環境重點調查項目實施后對周圍大氣環境的影響,廠內無組織排放的防治措施,及突發事件的防范。(4)聲環境由于本項目周圍無
12、噪聲敏感點,故本次調查只針對廠界噪聲及噪聲防治措施進行調查。2.5.2環境敏感目標本項目調查范圍內主要的環境保護目標見表2-1。表2-1主要的環境保護目標環境類別環境保護目標方位距離規模(范圍)環境功能大氣環境安寧村NE250m50戶/150人GB3095-1996中的二類區斜橋鎮NW2.8km1.5萬人地面水環境靖江市自來水廠雅橋取水口上游11km飲用水源,40萬m3/d,二級保護區上游3000m、下游1500mGB3838-2002中的類安寧水廠取水口下游1.0km工業取水口安寧港下游1.0km飲用、工業、農業章春港下游緊鄰工業、農業GB3838-2002中的類夏仕港下游2.7km飲用、工
13、業、農業聲環境生態環境本江段水產資源及長江珍稀保護洄游性水生生物3.工程調查3.1建設項目位置具體地理位置見圖3-1,平面布置見圖3-2。圖3-1 項目地理位置圖Z6Z4Z5Z3Z2Z1噪聲測點圖3-2 廠區平面布置示意圖及噪聲測點第49頁共49頁 3.2項目建設概況本項目建設基本情況見表3-1。表3-1 項目建設情況表序號項目執行情況1環評2008年1月由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完成環境影響報告書2環評批復 2008年 7月以蘇環管2008157號獲得省環保廳批復3項目建設規模建設50000噸級件雜貨泊位2 個,40000噸級多用途泊位1 個(碼頭結構按照停靠7 萬噸級散貨船設計,前沿水深-12
14、.50m),并建設相應的配套設施。4本驗收項目破土動工及建成時間 2010年1月開工建設,2013年1月完成。5試生產時間 2013年10月22 日經省環保廳核準進行試生產。6現場踏勘時工程實際建設情況 環保治理設施和主體工程同步建成,并投入運行。3.3工程建設內容本項目建設內容詳見表3-2,碼頭裝卸貨種和裝卸量情況見表3-3,代表船型見表3-4,碼頭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見表3-5,表3-2 項目建設內容工程類別名 稱環評工程規模實際建設內容主體工程碼 頭碼頭前沿高程在-15m-22m之間,距長江大堤約87m208m。碼頭岸線總長度745m,碼頭平臺寬35m,從上游往下游依次布置1個4萬噸級多用途
15、泊位,2個5萬噸級雜貨泊位;碼頭前沿停泊水域寬度按規范取為2倍設計船寬,50000DWT通用泊位、40000DWT件雜泊位停泊水域寬度均取為65m。碼頭平臺寬度取為35m碼頭前沿高程在-15m-22m之間,距長江大堤約87m208m。碼頭岸線總長度745m,碼頭平臺寬35m,從上游往下游依次布置1個4萬噸級多用途泊位,2個5萬噸級雜貨泊位;碼頭前沿停泊水域寬度按規范取為2倍設計船寬,50000DWT通用泊位、40000DWT件雜泊位停泊水域寬度均取為65m。碼頭平臺寬度取為35m引 橋建引橋4座,整個作業平臺通過4座引橋與后方陸域相連,從上游至下游4座引橋長度分別為51.266m、152.04
16、1m、70.319m、94.772m,寬度分別為9m、16m、16m、9m。建引橋4座,整個作業平臺通過4座引橋與后方陸域相連,從上游至下游4座引橋長度分別為80.5m、108.4m、113.4m、72.6m,寬度分別為9m、16m、16m、9m。堆存區陸域堆場分為集裝箱堆存區和件雜貨堆存區兩部分。集裝箱堆存區面積38049m2,地面箱位數分別為:重箱780TEU、空箱252TEU、冷藏箱30TEU;件雜貨堆場分2個鋼材堆場和4個件雜貨堆場,鋼材堆場17835m2、件雜貨堆場47455m2,件雜貨堆場北側布置預留堆場,面積為42331m2;此外,布置有1個拆裝箱庫和3個件雜倉庫,面積為1511
17、1m2。陸域堆場面積146300 m2;分為集裝箱堆存區和件雜貨堆存區兩部分。重箱堆場30208m2、冷藏箱堆場1396 m2、空箱堆場10667 m2、鋼材堆場12407 m2、件雜貨堆場28414 m2、預留件雜貨堆場63208 m2輔助工程生產生活輔助區生產和輔助生產建筑物包括前方調動樓、綜合樓、拆裝箱庫、件雜倉庫、流動機械庫、機修車間、地磅房、變電所、消防泵房等共計16項單體。總建筑面積23398.1m2,其中綜合樓包括管理人員辦公室、通信用房、食堂、休息室等建筑。生產和輔助生產建筑物包括件雜倉庫20088 m2(其中1#件雜庫10692 m2、2#件雜庫7776 m2)、其他各種場地
18、(拆裝箱場地、停車場、機械維修場、聯檢、洗箱等等)36528 m2;道路面積60107 m2、綠化面積8000 m2、預留發展用地35900 m2、輔助建筑物面積9172.15 m2(其中綜合辦公樓5162 m2、工具庫306 m2、侯工室306 m2、前方控制室306 m2、中心變電所255 m2、供水加壓泵站1225 m2等等)供電照明系統港區內新建2座10/0.4kV變電所。港區內新建2座10/0.4kV變電所。控制系統港區設置工業、電視監控系統、計算機管理系統、照明控制系統、火災報警控制系統等。港區設置工業、電視監控系統、計算機管理系統、照明控制系統、火災報警控制系統等。通信系統有線通
19、信和無線通訊設備。有線通信和無線通訊設備。給排水系統給水:城市供水管網供給;排水:雨、污水分流排水系統。給水:城市供水管網供給;排水:雨、污水分流排水系統。供 熱主要是生活用熱,食堂蒸飯及洗滌熱水、浴室淋浴熱水均采用液化石油氣和電加熱及太陽能等設備,采暖用電空調。主要是生活用熱,食堂蒸飯及洗滌熱水、浴室淋浴熱水均采用液化石油氣和電加熱及太陽能等設備,采暖用電空調。供 油設置加油站承擔港區港作機械的燃油供應,加油站站房面積為85m2,設有3個30m3柴油罐,3個加油機。未建加油站,企業與中石化簽訂協議,需要供應柴油時提前與中石化聯系油罐車。消 防在給水管網上設置了閥門和室外消火栓,港區同一時間內
20、的火災次數按一次考慮,消防用水強度(室內消火栓用水強度10L/s;室外消火栓用水強度25L/s,火災延續時間3h)為35L/s,一次消防用水量為378m3。工程碼頭部分已經通過消防驗收,堆場部分正在辦理消防驗收手續。道 路陸域道路呈環狀布置,以利于港內集疏運,港區出入道路主要利用西側的斜新公路和東側的章春港路。同環評環保工程廢水處理生產廢水處理站:設計處理能力20m3/d。生產廢水處理站:實際處理能力35m3/d。 碼頭門機 中石化柴油罐車表3-3 碼頭設計吞吐量 單位:萬t/a序號貨種環評設計 進口其中外貿出口其中外貿小計其中外貿1集裝箱5030503010060折合萬TEU(5)(3)(5
21、)(3)(10)(6)2鋼材40206060100803袋裝水泥200002004袋裝化肥20200020205紙及紙漿6600666列名外其它貨類373737377474合 計1731131471273202404.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調查4.1施工期環境影響回顧4.1.1廢水施工機械、船舶產生的含油廢水交有資質的單位接收處理,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包含船舶施工人員生活污水和陸域施工人員生活污水。建造化糞池收集處理后進入新港西部污水處理廠。4.1.2廢氣施工期間對大氣環境的主要影響是施工期間的場地平整、地基加固、建材運輸裝卸等產生的施工揚塵使周圍大氣中的懸浮微粒濃度增加,局部地區污染加劇。采取的
22、減緩措施主要有:(1)施工前先修筑場界圍墻或簡易圍屏,減少揚塵外逸;(2)制定嚴格的灑水降塵制度;施工垃圾及時清運、適量灑水,以減少揚塵;(3)汽車運輸砂土、水泥、碎石等易起塵的物料要加蓋蓬布、控制車速,防止物料灑落和產生揚塵; (4)施工期中盡量使用商品混凝土,減少攪拌揚塵。4.1.3噪聲施工期施工機械和車輛交通噪聲,最大噪聲值約105dB(A),采取措施主要有:(1)施工機械采用低噪聲設備,加強設備的日常維修保養,使施工機械保持良好狀態。對高噪聲設備,在附近加設可移動的簡單圍幛,降低噪音輻射。(2)合理安排高噪聲施工作業時間,夜間禁止進行打樁等高噪聲施工作業,盡可能減少對周圍環境影響。(3
23、)嚴格執行建筑施工廠界噪聲限值(GB12523-90)對施工階段噪聲要求,在夜間超標施工必須向環境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獲準后方可在指定日期內施進行施工。(4)加強施工區附近交通管理,避免交通阻塞而增加車輛噪聲。4.1.4固體廢物施工期固體廢物,包括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建筑工程竣工后,施工單位盡快將工地上建筑垃圾、土渣處理干凈。施工產生的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集中收集處理。4.2營運期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調查4.1.1廢水污染防治措施(1)到港船舶艙底油污水本工程船舶含油污水到港后由海事部門指定的環保船接收處理,不在本工程港區排放。(2)船舶生活污水船舶生活污水由船舶交給港口海事部門環保船接收
24、處理。(3)初期雨水、碼頭沖洗水碼頭區域地面沖洗水、初期雨水通過圍堰空洞進入廢水收集管道,再自流進入廢水收集池,經壓力輸送至公司廢水預處理站進行預處理,處理后排入園區污水管網,其余雨水經初步沉淀后通過轉向裝置接入市政雨水系統。(4)生產廢水港區陸域生產廢水主要為集裝箱沖洗廢水、機械沖洗水、機修間油污水收集至污水處理站,預處理后排入園區污水管網,由新港西部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后排放。(5)生活污水本項目港區內生活污水量20m3/d,經化糞池預處理后收集后排入新港園區污水管網,接入新港西部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陸域食堂產生的餐飲廢水,經隔油池處理后排入園區污水管網,接入新港西部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全廠
25、廢水走向見圖4-1。碼頭廢水收集管道 碼頭集水池 碼頭水進入預處理站管道及轉向裝置 機械沖洗水收集管網 廢水預處理站 廢水在線儀器室 預處理站集水池 預處理站隔油池 船舶油污水海事部門指定單位收集處理船舶生活污水堆場初期雨水收集池集裝箱洗箱廢水機修間油污水裝卸機械沖洗水調節池圖4-1 廢水走向及測點示意圖-廢水測點食堂餐飲污水隔油池新港西部污水處理廠 化糞池生活污水中間水池沉砂隔油池S1 4.2.2廢氣污染防治措施大氣污染物主要來自裝卸機械、運輸車輛排放的尾氣,道路二次揚塵等,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較少,對大氣環境的影響不明顯。工程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采用噴灑水抑塵防塵,路面上的積塵應及時清掃
26、處理,減少道路二次揚塵發生量。(2)選購排放污染物少的環保型高效裝卸機械和運輸車輛。加強機械車輛的保養、維修,使其保持正常運行,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疏導好場內交通、減少機械車輛的怠速時間,以減少污染物排放。(3)充分利用港區空地,加強港區及周圍環境的綠化,發揮花草、樹木的滯塵、吸收SO2和NO2等大氣污染物的作用,減輕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4)對港區公路、碼頭面、集裝箱堆場及時清掃并灑水,減少揚塵。4.2.3噪聲污染防治措施營運期碼頭裝卸機械噪聲噪聲,主要是裝卸機泵噪聲,噪聲值7590dB(A)。采取措施有:選擇低噪聲的設備,對于個別高噪聲設備采取消聲、隔聲措施;在平面布置時考慮將高噪聲設備盡量
27、遠離廠界;搞好廠區綠化,廠界周圍設施綠化隔離措施,發揮綠色植物降噪作用。4.2.4固廢污染防治措施營運期固廢為船舶生活垃圾及碼頭面灑落各種生產廢物、綜合用房少量生活垃圾、廠區污水處理站少量含油廢物。(1)船舶垃圾主要為船員生活垃圾及維修廢棄物。生活垃圾主要是食物殘渣、衛生清掃物、廢舊包裝袋、瓶、罐等。維修廢棄物主要是甲板垃圾、廢棄紗布、脫落的漆渣及廢棄工具零件等。船舶固廢由碼頭接收送環衛部門統一處理,對來自疫情港口的船舶垃圾,申請衛生檢疫部門統一處理。(2)陸域垃圾主要為職工生活垃圾,職工生活垃圾主要是食物殘渣、衛生清掃物、廢舊包裝袋、瓶、罐等,交由市政環衛部門處理。(3)污水處理站和機修間產
28、生的少量含油污物委托泰州宇新固廢處置有限公司處理。5.環評結論及環評批復意見5.1環境影響報告書主要結論本項目符合國家和江蘇省產業政策;符合江蘇省沿江開發總體規劃、泰州市沿江開發總體規劃、靖江市長江岸線資源利用規劃等沿江發展規劃;符合泰州港、靖江港區、新港作業區等規劃;符合靖江市重要生態功能區劃;建設項目建成后污染物對對保護目標影響較小,評價區域內環境質量基本能達到相應功能區要求;污染物排放總量可在區域內平衡解決;項目得到了被調查公眾的支持;所采取的各項環保措施技術經濟可行。在落實各項環保措施,特別是加快新港園區西部污水廠建設、采取有效事故風險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從環境影響評價角度分析,在擬建地
29、建設該項目是可行的。要求:(1)該碼頭裝卸貨物限定為報告書列出的種類,嚴禁在該碼頭裝卸危險廢物、有毒有害化學品等物品。()新港園區管理部門應確保園區污水處理廠及污水管網建設進度,本工程建成投產時污水必須接管。()加強施工管理,落實本報告提出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施工結束后加強廠區與周邊的綠化。(4)認真落實本項目的各項治理措施,廢水必須廠內預處理達到新港園區污水處理廠接管要求后才能排入管網。(5)按照國際海事組織73/78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重視引進和建立先進的環保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機制,強化職工自身環保意識,減少或控制船舶污染物的排放。(6)加強內部管理,切實做好環境事故風險防范措施和應
30、急預案,杜絕非正常及事故情況下的污染物排放,以減少對長江水體和珍稀水生生物的影響。5.2環境影響報告書批復意見江蘇省環保廳和泰州市環保局對本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意見和預審意見見附件。6.生態環境影響調查6.1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調查6.1.1 施工對水生生態環境的影響本碼頭施工過程中對評價水域生態環境產生影響主要是施工水域懸浮物質增加,對生活在其中的水生生物產生不良影響。當施工結束后,水質將逐漸恢復,水生生物將在一定的時間內得以恢復。同時,由于本碼頭及引橋施工面較小,相對于本碼頭所在江段25km的河寬,施工活動對長江水體的擾動影響有限。6.1.2 對洄游性魚類和珍稀水生動物的影響項目所在江段
31、水產資源類型主要是淡水種,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包括白暨豚、中華鱘等,二級保護的種類有江豚等。本工程施工期對珍稀水生動物的影響主要為施工船舶擾動和施工期水體懸浮物濃度增加的影響。本工程的施工期在江水作業的施工部分避開洄游類珍稀魚類的洄游期,以回避對該類珍稀水生動物的影響。同時本項目只占用水面寬50m,對白鱀豚和江豚的覓食活動影響有限,且所在河道較寬達25km左右,對白鱀豚和江豚的上下游動、遷移的基本沒有大的影響。6.1.3 對濕地的影響本項目距離靖如交界處的江心洲(駟沙)的自然濕地超過10km,同時本項目用地范圍內無較大面積的自然濕地,僅有少量魚塘及低洼處,項目陸域占地對濕地影響很小。6
32、.1.4 對植被生物量的影響本工程陸域需進行平整及地基處理,該碼頭陸域范圍原為魚塘和農田,還有少量疏林地,工程建成后,對后方陸域堆場實施全面立體綠化,陸域范圍內生物量會有所增加,陸域占地對植被生物量影響較小。6.2 營運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6.2.1 廢水對水生生物的影響(1)船舶含油污水對水生生物的影響分析本工程碼頭運輸的船舶艙底油污水不在本碼頭水域排放,含油污水不會對碼頭所在水域水質和水生生物產生影響。(2)其他廢水對水生生物的影響分析碼頭建成投產后,集裝箱洗箱廢水、機修廢水、設備沖洗水等經廠區污水處理站預處理后進入新港園區西部污水處理廠,庫區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送西部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
33、園區西部污水處理廠排污口在本工程上游3.4km,不會對本碼頭所在水域水質和水生生物產生較大影響。6.2.2 碼頭結構對魚類的影響本工程建成后,由于碼頭、平臺和引橋均采用透空式高樁梁板式結構,魚類仍可在引橋及平臺下面游動,因而由于過水斷面的相對減少對魚類的影響較小。6.3 生態環境保護措施6.3.1 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1)加強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宣教和管理力度;(2)合理布設施工時間,珍稀動物洄游期禁止水下施工活動;(3)加強同漁政部門的協作,加強對珍稀動物的漁業資源保護;(4)建立高效有力的監管體系,加強珍稀水生生物的保護;(5)優化施工管理和施工工藝,減少懸浮泥砂的發生量;(7)
34、嚴格管理施工船舶,加強對作業船舶的管理及生活污水的處置;(8)施工單位應將施工廢棄的砂、石、土必須運至管理部門規定的專門存放地堆放,不得向專門存放地以外的地點(包括長江)傾倒;(9) 在水域范圍內清理施工期懸浮物造成的淤積等。6.3.2營運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1)營運期碼頭裝卸作業完成后及時對碼頭面進行清掃,防止碼頭面雨水可能形成的污染,各種固體廢物均進行收集處理,不得隨意拋棄至長江中。(2)到港船舶不得在本碼頭水域內排放船舶艙底油污水和生活污水,按照相關規定處理,不得隨意排放。(3)嚴格執行本報告提出的事故風險防范與應急措施,杜絕發生事故排放,制定應急預案,避免由于事故排放導致長江水生生物種
35、類、數量減少、棲息環境改變等現象的發生。(4)對后方陸域堆場實施全面立體綠化。7污染影響調查內容7.1污染影響調查因子(1)水環境參照環評中地表水質量現狀的調查,選取碼頭上下游共2個監測點位對項目實施后項目所在區域地表水情況進行調查,并對廢水接管水質進行監測,具體監測點位及監測頻次見表7-1。表7-1 地表水、廢水監測點位、項目和頻次河流點位 編號斷面名稱監測項目監測頻次長江S1本工程占用岸線上游邊界處(離岸150m)水溫、pH值、DO、化學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石油類、總磷、懸浮物SS連續2天,每天漲落潮各1次S2本工程占用岸線下游邊界處(離岸150m)/
36、S3廢水接管口pH值、SS、COD、總磷、氨氮、石油類連續2天每天4次(2)大氣參照環評空氣質量現狀調查監測,選擇離廠界較近的1個測點對項目實施后所在區域的環境進行調查,同時對廠界的無組織排放情況進行監測。具體監測點位及監測頻次見表7-2。表7-2 廢氣、環境空氣及無組織排放監測點位監測點名稱距離(km)監測項目監測頻次安寧村Q1目前最近距離0.8km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連續2天,每天3次(PM10測日均值)項目上風向布設1個參照點Q2,下風向布設3個監控點Q3Q5總懸浮顆粒物連續2天,每天3次(3)聲環境在廠界周邊共設6個點,監測方法按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
37、2348-2008),監測2天,每天晝、夜各1次。具體監測點位分布見圖3-2。(4)總量核算 根據本次驗收監測結果對工程污染物年排放總量進行核算。7.2驗收調查評價標準(1)無組織排放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無組織排放的顆粒物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環境空氣中SO2、NO2、PM10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具體見表7-3。表7-3 無組織排放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污染物取值時間二級標準濃度限值 (mg/m3)標準來源SO2小時平均0.50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NO2小時平均0.24PM1
38、0日平均0.15顆粒物/1.0mg/m3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廠界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 (2)廢水和地表水評價標準生產廢水經預處理后與生活污水一并排入新港西部污水處理廠,接管水質執行接管協議要求,具體標準值見表7-4。地表水水質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水質標準,主要指標見表7-5。表7-4 污水接管標準污染物標準限值(mg/L,pH值無量綱)標準來源pH69新港西部污水處理廠接管協議要求COD500SS400石油類20氨氮35總磷8表7-5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名稱類標準值(mg/L,pH值無量綱)依 據pH值(無量綱)69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
39、02)高錳酸鹽指數4COD15BOD53DO6氨 氮0.5總 磷0.1石油類0.05(3)噪聲評價標準項目廠界噪聲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標準,長江側執行4類標準。詳見表7-6。表7-6聲環境排放標準單位:Leq dB(A)位置標準值依據標準晝間夜間廠界噪聲6555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標準長江側廠界噪聲7055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4類標準(4)總量控制標準根據省廳環評批復,本項目實施后污染物年排放量初步核定為:水污染物(接管量):廢水量94.6噸;COD1.29噸;懸浮物0.26
40、噸;氨氮0.21噸;總磷0.013噸,石油類0.025噸;固體廢物:零排放。7.3質量控制情況本次監測的質量控制嚴格按照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編制的質量手冊的要求,實施全過程質量控制,按質控要求水和廢水樣品增加平行樣、加標回收樣或帶標樣。監測人員經過考核并持有合格證書;所有監測儀器經過計量部門檢定并在有效期內,現場監測儀器使用前經過校準,監測數據實行三級審核。監測分析方法見表7-7,水質監測質量控制情況見表7-8。表7-7 監測分析方法序號監測項目監測分析方法廢水、地表水pH值水質 pH值的測定 玻璃電極法GB/T6920-1986懸浮物(SS)水質 懸浮物的測定 重量法GB/T11901-198
41、9化學需氧量(COD)水質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重鉻酸鹽法GB/T11914-1989高錳酸鹽指數水質 高錳酸鹽指數的測定 GB/T 11892-1989石油類、動植物油水質 石油類和動植物油類的測定 紅外分光光度法HJ 637-2012氨氮水質 氨氮的測定 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HJ535-2009總磷水質 總磷的測定 鉬酸銨分光光度法GB/T11893-1989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水質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測定 稀釋與接種法 HJ 505-2009溶解氧水質 溶解氧的測定 電化學探頭法HJ 506-2009環境空氣二氧化硫(SO2)環境空氣 二氧化硫的測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
42、度法HJ 482-2009二氧化氮(NO2)環境空氣 二氧化氮的測定 Saltzman法 GB/T 15435-1995總懸浮顆粒物(TSP)環境空氣 總懸浮顆粒物的測定 重量法 GB/T 15432-1995可吸入顆粒物(PM10)環境空氣 PM10和PM2.5的測定 重量法 HJ618-2011噪聲廠界噪聲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12348-2008表7-8 水質監測質量控制情況表分析項目樣品數量 平行樣加標回收標樣檢查數檢查率%合格數合格率%檢查數檢查率%合格率%檢查數合格數氨氮16531.255100.0212.5100.0/對二甲苯16425.04100.0212.5100
43、.0/化學需氧量16425.04100.0/22高錳酸鹽指數16425.04100.0/22間二甲苯16425.04100.0212.5100.0/鄰二甲苯16425.04100.0212.5100.0/苯8225.02100.0112.5100.0/甲苯8225.02100.0112.5100.0/石油類162/11五日生化需氧量8337.53100.0/22總磷16425.04100.0212.5100.0/7.4 調查期間工況要求 驗收調查監測期間各類環保處理設施正常運行,吞吐貨種及吞吐量詳見表7-9。表7-9 監測期間生產工況表 監測日期貨種名稱實際吞吐量(t/d) (進貨)(出貨)2
44、014.3.24豆粕/470.12玉米/1496.78集裝箱60/2014.3.25玉米462.26/豆粕/44.252014.3.26玉米7629.583891.56豆粕/521.53集裝箱442014.3.27玉米5606.884195.1集裝箱1818豆粕/487.387.5水環境影響調查與評價地表水測點示意圖見圖7-1,廢水測點示意圖見圖4-1。地表水水質監測結果見表7-10,廢水監測結果見表7-11。監測結果表明,驗收監測期間:地表水(S1、S2)監測水質中pH值以及DO、COD、高錳酸鹽指數、石油類、氨氮濃度均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標準,總磷濃度超標;公
45、司庫區污水預處理設施出口(S3)pH值以及COD、SS、石油類、氨氮、總磷日均排放濃度均滿足污水處理廠接管協議要求。 表7-10 地表水水質監測結果統計單位:mg/L,pH值無量綱監測點位監測日期監測頻次氨氮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BOD5總磷SSDOpH石油類S12014/03/24第一次0.442.16.91.80.15209.067.070.01第二次0.502.05.81.60.16228.947.510.032014/03/25第一次0.451.9ND1.40.15358.947.230.01第二次0.452.0ND2.20.15308.907.460.01評價標準0.541530.1
46、/6690.05達標情況達標達標達標達標超標/達標達標達標S22014/03/24第一次0.492.17.11.80.161158.607.210.01第二次0.471.86.91.10.161318.627.460.012014/03/25第一次0.431.9ND2.20.141288.647.260.01第二次0.441.9ND1.70.151508.637.380.01評價標準0.541530.1/6690.05達標情況達標達標達標達標超標/達標達標達標備注:濃度低于檢出限用“ND”表示,下同。化學需氧量檢出限為5.0mg/L。搬遷后安寧水廠取水口地表水測點S1S2原有安寧水廠取水口圖7
47、-1 地表水測點示意圖表7-11 廢水接管口水質監測結果單位:mg/L,pH值無量綱監測點位監測日期監測頻次氨氮化學需氧量總磷SS石油類pHS32014/03/24第一次28.82993.28480.977.10第二次30.12373.45521.607.25第三次30.32753.42541.207.28第四次30.83223.45681.107.15均值或范圍30.02833.40561.207.107.282014/03/25第一次32.22213.36441.257.68第二次32.62140.37321.217.74第三次33.62060.36481.187.68第四次33.5235
48、0.35681.277.72均值或范圍33.02191.11481.207.687.74接管協議要求3550084002069是否達到接管協議要求達到達到達到達到達到達到7.6大氣環境影響調查與評價監測期間氣象參數詳見表7-12,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結果見表7-13,無組織排放監測結果詳見表7-14,無組織測點見圖7-2。監測結果表明,驗收監測期間: (1) 環境空氣測點Q1的SO2、NO2的小時均值和PM10的日均值均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表1二級標準;(2)廠界下風向無組織排放的顆粒物最大監測值均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無組織排放監控濃
49、度限值。 表7-12 監測期間氣象參數統計結果日期天氣氣溫(K)氣壓(KPa)濕度(%)風向風速(m/s)2014.3.26第一次晴288.4101.952東北0.7第二次晴290.2101.954東北0.8第三次晴292.5101.952東北0.82014.3.27第一次陰289.7102.157西南1.8第二次陰291.3102.159西南1.6第三次陰293.2102.158西南1.9表7-13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結果統計單位:mg/m3監測點位監測日期監測頻次二氧化氮二氧化硫PM10Q12014.3.26第一次0.011ND0.02第二次0.0390.010第三次0.020ND2014.
50、3.27第一次0.0520.0170.11第二次0.0670.018第三次0.0270.012評價標準0.240.500.15達標情況達標達標達標備注:未檢出用ND表示,SO2檢出限為0.009 mg/m3。表7-14 無組織排放監測結果統計 單位:mg/m3監測點位監測日期監測頻次顆粒物Q22014.3.26第一次0.16第二次0.07第三次0.072014.3.27第一次0.05第二次0.05第三次0.12Q32014.3.26第一次0.09第二次0.02第三次0.022014.3.27第一次0.35第二次0.34第三次0.14Q42014.3.26第一次0.09第二次0.02第三次0.0
51、42014.3.27第一次0.07第二次0.02第三次0.11Q52014.3.26第一次0.11第二次0.04第三次0.022014.3.27第一次0.12第二次0.09第三次0.05下風向最大值0.35評價標準1.0達標情況達標N 西南風東北風2014.3.26無組織測點示意圖2014.3.27無組織測點示意圖圖7-2 無組織測點示意圖Q2-無組織測點Q5Q4Q3廠區Q5Q3Q4Q2廠區7.7 噪聲調查內容與評價廠界噪聲監測結果見表7-15。由監測結果可知,驗收監測期間碼頭廠界Z1噪聲測點的晝間、夜間噪聲值均超出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4類標準;Z2噪聲測點
52、的夜間噪聲值超出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4類標準;晝間噪聲達標。Z3Z6噪聲測點的晝間、夜間噪聲值均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標準。表7-15 噪聲監測結果統計與分析單位:LeqdB(A)測點位置噪聲監測結果 2014.3.242014.3.25 晝間夜間晝間夜間廠界噪聲Z171.766.368.965.4標準值70557055達標情況超標超標達標超標廠界噪聲Z264.263.363.761.2標準值70557055達標情況達標超標達標超標廠界噪聲Z354.553.255.153.9廠界噪聲Z456.754.656.454.
53、7廠界噪聲Z554.754.255.054.3廠界噪聲Z653.953.554.153.6標準值65556555達標情況達標達標達標達標備注:驗收監測期間天氣晴,風速1.62.0m/s。7.8污染物總量核算本項目廢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核算與控制指標對照情況見表7-16。核算結果表明,全公司廢水量、COD、SS、氨氮、石油類、總磷年排放總量均達到省廳批復的總量控制指標。表7-16 本項目水污染物接管總量核算排放口污染物排放濃度(mg/L)廢水排放量(噸/天)年運行時間(天)年排放總量(噸/年)總量控制指標(噸/年)是否達到總量控制指標接管口廢水量/14.243304699.294.6萬是COD251
54、1.181.29是SS520.240.26是氨氮31.50.150.21是總磷2.260.0110.013是石油類1.220.0060.025是8.環境管理檢查與環評批復落實情況檢查8.1環境管理檢查本項目環境管理檢查見表8-1。表8-1 環境管理檢查序號檢查內容執行情況1“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該項目已按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法規的要求,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工程相應的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2公司環境管理體系、制度、機構建設情況該公司設置了環保聯絡員,制定了環境管理制度,規定了公司各級人員的環保職責。3污染處理設施建設管理及運行情況處理設施已建成并能正常投入使用,
55、明確了崗位職責及處理設施操作規程。4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情況本項目沒有廢氣排放,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混合后由管道接入市政污水管網,接管口安裝了流量計和COD在線儀并與靖江市環保局聯網,有標志牌。5綠化情況廠區占地面積270000m2,綠化面積19491m2(不含廠界綠化隔離帶)。 廢水COD在線監測儀 廢水總接管口 公司辦公區綠化8.2 環評批復落實情況檢查環評批復落實情況見表8-2。表8-2 “環評批復”落實情況序號批復要求具體落實情況1采用先進安全的作業設備和作業方式,本項目生產設備、裝卸工藝、自動化水平和生產管理水平須達國內同類碼頭先進水平。企業通過采用“油改電”減少了內燃機械,增加了電力驅動
56、設備。2選用對水質影響小的施工船舶和施工方式,合理組織施工,水下施工應于枯水季節進行,并避開魚類洄游期,避免對魚類等水生生物產生影響。工程設計中選取盡可能少占用濕地的施工工藝和平面布局,施工結束后盡快修復臨時占用的濕地,減緩工程施工影響。加強施工期營運期船舶的環境管理,船舶污水和固體廢物必須嚴格按當地海事部門規定收集處理,嚴禁在本碼頭水域排放。 施工期未開展環境監理,開展了工程監理,根據工程監理報告環保篇,工程施工未占用濕地(江心洲),施工期船舶污水與固體廢物均按規定收集處理。3按“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一水多用”的原則建設碼頭區給排水系統,機修廢水經隔油處理后,地面沖洗水和初期雨水經沉淀處理后
57、與生活污水一并排入新港園區西部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不得在碼頭及附近水域排放各類污水,在廢水可接入新港園區西部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的前提下,本項目方可投入試運營。機修廢水經隔油處理后,地面沖洗水和初期雨水經沉淀處理后與生活污水一并排入新港園區西部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接管水質均達到接管協議要求。 4選用低噪聲設備,對高噪聲設備采取有效的減噪隔聲、消音等降噪措施并合理布局,靠長江一側廠界噪聲執行4類標準,其它廠界噪聲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區要求。施工期噪聲符合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90)要求。 已采取減噪隔聲等降噪措施,靠長江側Z1-Z2噪聲超
58、出4類標準,其余測點噪聲均達到3類標準。5按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原則,落實各類固體廢物的收集、處置措施,實現固體廢物零排放。固廢處理協議見附件,公司暫無危廢堆場。6落實報告書提出的事故風險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建立完善的監控監測及報警系統,防止船舶溢油事故發生公司的環境應急預案須與當地政府、海事部門、上下游取水口的事故應急預案相銜接、聯動。公司制定了事故風險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預案正在辦理備案手續。7按江蘇省排污口設置及規范化整治管理辦法(蘇環控1997122號)的規定設置各排污口和標識,按報告書所列環境監測方案實施監測。項目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混合后由管道接入市政污水管網,接管
59、口安裝了流量計和COD在線儀并與靖江市環保局聯網,有標志牌。8 按港口工程環境保護設計技術規范要求及報告書提出的綠化方案開展廠區綠化,廠界周圍設置足夠寬度的防護林隔離帶,減輕廢氣、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已開展廠區綠化并在廠區周圍設置防護林隔離帶,廠區占地面積270000m2,綠化面積19491m2(不含廠界綠化隔離帶)。9按報告書所述環境監測方案進行本項目施工期、營運期各類污染源監測。企業委托靖江市環境監測站進施工期和營運期各類污染源監測,協議見附件。10 本項目碼頭僅限于經營報告書所列貨種,陸域只進行貨物配送,不得進行加工、處理等活動,如需增加貨種,擴大經營范圍,須另行報批。驗收監測期間碼頭
60、裝卸貨種為玉米、集裝箱和豆粨。未進行加工處理等活動。8.3風險事故防范及應急預案制定落實情況8.3.1 風險源分析本工程為件雜貨及集裝箱公用碼頭工程,無危險品運輸,施工期或營運期發生風險事故的可能性是溢油事故:一方面,施工船舶在工程位置作業或者行進時,由于管理疏忽、操作違反規程或失誤等原因引起石油類跑、冒、滴、漏事故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這類溢油事故對環境影響相對較小,但也會對水域造成油污染;另一方面,由于船舶本身出現設施損廢,或者發生船舶碰撞,有可能使油類溢出造成污染,這類事故產生的環境影響較大。另外,還有可能出現操作失誤等導致貨物落江事故。本工程的環境風險評價主要對在港口發生溢油事故進行影響
61、分析。8.3.2船舶溢油事故風險防范、減緩、應急措施為避免事故的發生或減少事故后的污染影響,建設單位應在項目建成投產前制定事故防范措施,配備相當數量的應急設備和器材。一旦發生船舶碰撞溢油環境風險事故,船方與港方應及時溝通,及時報告海事部門,協同采取應急減緩措施。建設單位應在項目建成投產前制定以下事故防范措施:(1)施工作業期間所有施工船舶須按照國際信號管理規定顯示信號。(2)施工作業船舶在施工期間加強值班瞭望,施工作業人員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3)施工作業船舶在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應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時向當地海事、環保、港務等部門值班室報告。(4)嚴禁施工作業單位擅自擴大施工作業安
62、全區,嚴禁無關船舶進入施工作業水域。(5)海事和港口部門應加強監管,避免發生船舶碰撞事故。(6)制定嚴格的船舶靠泊管理制度,碼頭調度人員應熟練和了解到港船舶的速度要求及相應的操作規范,從管理角度最大限度地減少船舶碰撞事故的發生。(7)碼頭區域船舶一律聽從碼頭操作臺指揮,做到規范靠離和有序停泊。(8)碼頭水域范圍內設置明顯的航道標識以保證過往船只和碼頭靠離船只的通行協調性。(9)碼頭須配備一定的應急設備,如圍油設備(充氣式圍油欄、浮筒、錨、錨繩等附屬設備)、消防設備(消油劑及噴灑裝置)、收油設備(吸油氈、吸油機)等。同時,建立應急救援隊伍。當發生重大溢油事故時,本區內的應急隊伍和設備不能滿足應急
63、反應需要時,應迅速請求上級部門支援。(10)一旦發生船舶碰撞溢油環境風險事故,船方與港方應及時溝通,及時報告主管部門(海事部門、環保局、海事局、公安消防部門等)并實施溢油應急計劃,同時要求業主、船方共同協作,及時用隔油欄、吸油材等進行控制、防護,使事故產生的影響減至最小,最大程度減少對水環境保護目標的影響。當在港區發生溢油事故時,除向相關部門立即報告,采取應急措施外,建議取水口配備圍油欄、吸油設備,當發生碼頭和過往船舶溢油事故時,應立即通知取水口,由港區水上救援人員協作在取水口周圍采取圍油措施,避免取水口附近水質受到油品污染,必要時停止取水,待事故監測水質達標后,方可啟用。(11)相關部門接到
64、污染事故報告后,應根據事故性質、污染程度和救助要求,迅速組織評估應急反應等級,并同時組織力量,調用清污設備實施救援,擬建工程業主應協助有關部門清除污染。(12)除向上述公安、環保等部門及時匯報外,應同時派出環境專業人員和監測人員到場工作,對水體污染帶進行監測和分析,并視情況采取必要的公告、化學處理等措施。(13)企業應制定應急預案為防止和及時處理各種事故,建設單位應根據碼頭裝卸作業環節及可能出現的事故情況編制碼頭事故應急預案。8.3.3 船舶溢油事故應急預案制定為了建立、健全建設項目環境事件應急機制,高效有序地做好新港作業區公用碼頭(三期)突發性污染控制工作,提高碼頭項目應對環境事件的能力,確
65、保水源及水生生物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本期工程編制環境風險應急預案,配備應急設施,及時向靖江海事部門報告,并接受其指導。預案涉及的突發性污染事故,包括碼頭可能發生的船舶相撞溢油、操作漏油事故等。預案適用于本工程碼頭前沿及后方陸域堆場范圍內船舶溢油事故、操作漏油等排放污染物造成長江本碼頭上游1km至下游3km的江段內污染尤其是造成水源污染的應急工作。預案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1)污染程度分類與預警根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給出的環境事件的嚴重性和緊急程度,按照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將突發環境事件分為特別重大環境事件(級)、重大環境事件(級)、較大環境事件(級)和一般環境事件(級)四級。(2)應急
66、組織系統及職責工程建設單位應成立污染應急指揮部,由公司分管經理任總指揮、辦公室分管副主任和安環處處長任副總指揮。指揮部主要職責:統一領導和協調污染應急工作;根據污染的嚴重程度,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決定是否向上級部門如靖江海事部門和環保局等部門報告請求救援;決定污染事故進展情況的發布;決定臨時調度有關人員、應急設施、物資以及污染應急處置的其他重大工作。指揮部常設機構在公司安環處,具體由安環處負責,下設應急處置隊(24小時值班制)。 (3)應急響應程序一旦發生事故,應立即啟動本應急預案,向公司應急指揮部報告,開展自救,實施應急處置措施,控制事態發展;對超出本公司自救能力時,應撥打水上搜救電話“1
67、2395”,及時開通與泰州市水上搜救中心應急指揮部、現場搜救組的通信聯系,報告污染事件基本情況和應急救援的進展情況;污染事故發生后應撥打環保局24小時應急監理電話“12369”,報告環境事件基本情況和應急救援的進展情況,根據事故發生情況請求環保局通知有關專家組成專家組,實施應急監測,現場分析污染情況與趨勢。根據專家的建議,配備相應應急救援力量、物資隨時待命,在靖江海事部門統一指揮下開展救援。(4)應急處置與環境風險減緩措施一旦出現溢油事故,應立即采用自備應急設施阻止事故進一步擴大以減緩影響,并請求靖江市海事部門應急救援組到達現場,調派圍油欄、清油隊,對開敞水域進行包圍式敷設法,將碼頭及船舶包圍
68、起來,進行現場清污,請求調派拖輪布設圍油欄和吸油拖攔,并用錨及浮筒固定,由配置吸油機和輕便儲油罐的工作船進行溢油回收,將收得的溢油回收使用或處理。投放吸油氈收集濃度較小的殘油,吸油氈經脫水后重復使用,報廢的吸油氈進行焚燒處理。通過實施以上環境風險減緩措施,及時控制或切斷危險源,控制和消除環境污染,全力控制事件態勢。(5)應急保障公司根據應急要求,配備以下主要應急設備:圍油設備(充氣式圍油欄、浮筒、錨、錨繩等附屬設備);消防設備(消油劑及噴灑裝置);收油設備(吸油氈);工作船:進行圍油欄敷設,消油、收油作業,船上同時配消油劑噴灑裝置及油污水泵等。(6)宣傳、培訓與演練加強環境保護科普宣傳教育工作
69、,普及環境污染事件預防常識,增強公眾的防范意識和相關心理準備,提高公眾的防范能力。加強人員日常應急技術培訓,培養一批訓練有素的環境應急處置、檢驗、監測等專門人才。按照環境應急預案,定期進行環境應急實戰演練,提高防范和處置環境事件的技能,增強實戰能力。9.公眾意見調查對可能受項目運營影響的周圍居民進行公眾意見調查,本次公眾調查對象主要為建設項目周邊的企事業單位職工、退休人員、居民等,調查范圍涉及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和不同文化程度。調查共發放調查表100份,收回有效調查表100份。公眾意見調查統計結果看,公眾反映工程在運營過程中沒有對周圍環境造成大的影響,88名的公眾對本工程環境保護工作持滿意態度,
70、12名公眾持基本滿意態度,無不滿意。 10.調查結論與建議通過在運營情況下對建設項目所在區域環境質量、環境影響報告書回顧、施工期環保措施回顧、污染防治設施落實情況和處理效果監測分析以及對周邊居民的公眾調查,得出如下結論和建議:10.1工程實況海南航空集團物流公司在靖江經濟開發區注冊成立靖江新華港務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靖江港區新港作業區公用碼頭(三期)工程,以外貿件雜貨為主,兼顧少量集裝箱運輸,有利于新港工業園招商引資和促進已進駐企業的更好發展,同時促進周邊地區外向型經濟的更快發展,同時為靖江市出口加工區和保稅倉儲物流中心服務,作為新港作業區碼頭貨種結構及貨物流向的補充。該工程于2008年1月委托
71、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完成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制工作,并于2008年 7月獲得省環保廳批復。 2010年1 月開工建設,2013年1月建成,并于2013年10月22 日經省環保廳核準進行試生產。10.2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 (1)廢水 : 施工機械、船舶產生的含油廢水交有資質的單位接收處理,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由化糞池收集處理后進入新港西部污水處理廠。(2)廢氣:施工期產生的施工揚塵使周圍大氣中的懸浮微粒濃度增加,采取的減緩措施主要有:施工前先修筑場界圍墻或簡易圍屏,減少揚塵外逸;制定嚴格的灑水降塵制度;施工垃圾應及時清運、適量灑水,以減少揚塵;汽車運輸砂土、水泥、碎石等易起塵的物料加蓋蓬布、控制車速,
72、防止物料灑落和產生揚塵;施工期中盡量使用商品混凝土,減少攪拌揚塵。(3)噪聲:施工期施工機械和車輛交通噪聲,采取措施主要有:盡量采用低噪聲設備,加強設備的日常維修保養,使施工機械保持良好狀態。對高噪聲設備,在附近加設可移動的簡單圍幛,降低噪音輻射;合理安排高噪聲施工作業時間;加強施工區附近交通管理,避免交通阻塞而增加車輛噪聲。(4)固體廢物:施工期固體廢物,包括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建筑工程竣工后,施工單位盡快將工地上建筑垃圾、土渣處理干凈。施工產生的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集中收集處理。10.3 營運期環境影響調查與分析(1)廢水污染防治措施到港船舶艙底油污水:由海事部門指定的環保船接收處理
73、,不在本工程港區排放;船舶生活污水:由船舶交給港口海事部門環保船接收處理;初期雨水、碼頭沖洗水:通過圍堰空洞進入廢水收集管道,再自流進入廢水收集池,經壓力輸送至公司廢水預處理站進行預處理,處理后排入園區污水管網,其余雨水經初步沉淀后通過轉向裝置接入市政雨水系統;港區陸域生產廢水:主要為集裝箱沖洗廢水、機械沖洗水、機修間油污水收集至污水處理站,預處理后排入園區污水管網,由新港西部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后排放;生活污水:經化糞池預處理后收集后排入新港園區污水管網,接入新港西部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陸域食堂產生的餐飲廢水,經隔油池處理后排入園區污水管網,接入新港西部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 (2)廢氣污染防治
74、措施大氣污染物主要來自裝卸機械、運輸車輛排放的尾氣,道路二次揚塵等,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較少,對大氣環境的影響不明顯。工程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采用噴灑水抑塵防塵;選購排放污染物少的環保型高效裝卸機械和運輸車輛,疏導好場內交通、減少機械車輛的怠速時間,以減少污染物排放;充分利用港區空地,加強港區及周圍環境的綠化;對港區公路、碼頭面、集裝箱堆場及時清掃并灑水,減少揚塵。(3)噪聲污染防治措施營運期碼頭裝卸機械噪聲噪聲,主要是裝卸機泵噪聲,采取措施有:選擇低噪聲的設備,對于個別高噪聲設備采取消聲、隔聲措施;在平面布置時考慮將高噪聲設備盡量遠離廠界;搞好廠區綠化,廠界周圍設施綠化隔離措施,發揮綠色植物降噪
75、作用。(4)固廢污染防治措施營運期固廢為船舶生活垃圾及碼頭面灑落各種生產廢物、綜合用房少量生活垃圾、廠區污水處理站少量含油廢物。船舶固廢由碼頭接收送環衛部門統一處理,對來自疫情港口的船舶垃圾,申請衛生檢疫部門統一處理。陸域垃圾主要為職工生活垃圾,交由市政環衛部門處理。污水處理站和機修間產生的少量含油污物委托泰州宇新固廢處置有限公司處置。10.4生態環境影響調查與分析10.4.1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調查本碼頭施工過程中對評價水域生態環境產生影響主要是施工水域懸浮物質增加,對生活在其中的水生生物產生不良影響。這種影響是暫時的、局部的,當施工結束后水質將逐漸恢復。本項目距離靖如交界處的江心洲(駟沙)的
76、自然濕地超過10km,同時本項目用地范圍內無較大面積的自然濕地,僅有少量魚塘及低洼處,項目陸域占地對濕地影響很小。本工程陸域需進行平整及地基處理,該碼頭陸域范圍原為魚塘和農田,還有少量疏林地,工程建成后,對后方陸域堆場實施全面立體綠化,陸域范圍內生物量會有所增加,陸域占地對植被生物量影響較小。10.4.2營運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1) 廢水對水生生物的影響:本工程碼頭運輸的船舶艙底油污水不在本碼頭水域排放,含油污水不會對碼頭所在水域水質和水生生物產生影響。 碼頭建成投產后,集裝箱洗箱廢水、機修廢水、設備沖洗水等經廠區污水處理站預處理后進入新港園區西部污水處理廠,庫區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送西部污
77、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園區西部污水處理廠排污口在本工程上游3.4km,不會對本碼頭所在水域水質和水生生物產生較大影響。(2) 碼頭結構對魚類的影響:本工程建成后,由于碼頭、平臺和引橋均采用透空式高樁梁板式結構,魚類仍可在引橋及平臺下面游動,因而由于過水斷面的相對減少對魚類的影響較小。營運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1)營運期碼頭裝卸作業完成后及時對碼頭面進行清掃,防止碼頭面雨水可能形成的污染,各種固體廢物均進行收集處理,不得隨意拋棄至長江中。(2)到港船舶不得在本碼頭水域內排放船舶艙底油污水和生活污水,按照相關規定處理,不得隨意排放。(3)嚴格執行本報告提出的事故風險防范與應急措施,杜絕發生事故排放,制
78、定應急預案,避免由于事故排放導致長江水生生物種類、數量減少、棲息環境改變等現象的發生。(4)對后方陸域堆場實施全面立體綠化。10.5環境污染及環保措施效果調查(1)監測結果表明,驗收監測期間:地表水(S1、S2)監測點水質中pH值以及DO、COD、高錳酸鹽指數、石油類、氨氮濃度均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標準,總磷濃度超標;公司庫區污水預處理設施出口(S3)pH值以及COD、SS、石油類、氨氮、總磷日均排放濃度均滿足污水處理廠接管協議要求。(2)環境空氣測點Q1的SO2、NO2的小時均值和PM10的日均值均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表1二級標準;廠界
79、下風向無組織排放的顆粒物最大監測值均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3)由監測結果可知,碼頭廠界Z1噪聲測點的晝間、夜間噪聲值均超出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4類標準;Z2噪聲測點的夜間噪聲值超出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4類標準;晝間噪聲達標。Z3Z6噪聲測點的晝間、夜間噪聲值均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標準。(4)總量核算結果表明,全公司廢水量、COD、SS、氨氮、石油類、總磷、年排放總量均達到省廳批復的總量控制指標。10.6公眾意見調查結果
80、本次公眾調查共發放調查表100份,收回有效調查表100份。公眾意見調查統計結果看,公眾反映工程在運營過程中沒有對周圍環境造成大的影響,88名的公眾對本工程環境保護工作持滿意態度,12名公眾持基本滿意態度,無不滿意。 10.7風險防范與應急措施針對可能存在的風險事故,建設單位已經采取了相應的防范與應急措施,預防事故發生的機構人員的設置、應急措施等均較為完善。10.8環境管理與批復落實情況公司制定了相應的環境管理計劃,運營期配備有職責明確、體系完善的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基本落實了環保主管部門提出的批復意見,有效地防止和減少了項目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影響。10.9調查建議通過對本工程的調查,建議建設單位做
81、好以下工作:1)規范作業操作,減少無組織排放;按報告書所提的環境監測方案進行本項目各類污染源及無組織的日常監測;2)針對碼頭側廠界噪聲超標采取必要的措施,減少噪聲排放;3)加強環境風險防范意識和應急預案的演練,避免污染事故發生;同時增加應急物資儲備,有效提高突發環境事件處置能力。10.10總結論綜合以上調查與分析結果,本碼頭工程項目針對不同的污染源采取了相應的處理措施,較好的落實了工程設計、環評及批復文件提出的環保要求。除碼頭側廠界噪聲超標外,其余各廢氣、廢水、噪聲等各類污染物均達標排放。污染物年排放量均符合江蘇省環保廳在該工程環評批復中提出的接管總量控制指標。同時環評批復中的各項要求基本落實,各類環保治理設施運行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