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第1章 編制說明及依據11.1 編制說明11.2 編制依據1第2章 工程概況22.1 建筑概況22.2 模板工程概況2第3章 施工、勞動力計劃33.1 施工進度計劃33.2 材料準備及要求33.3 設備要求43.4 技術準備43.5 測量定位43.6 勞動力準備5第4章 施工工藝技術及檢查驗收64.1 墻模板設計64.2 柱模板設計64.3 板典型模板設計64.4 梁典型模板設計74.5 模板工程施工工藝74.6 支撐架構造要求84.7 高支模驗收11第5章 質量、安全保證措施125.1 拆模控制125.2 質量保證措施135.3 質量要求145.4 安全架構155.5 安全保證165.
2、6 檢測、監測措施175.7 應急措施17第6章 文明施工措施256.1 揚塵治理25第7章 計算書277.1 梁模板277.2 樓板模板377.3 柱模板477.4 墻模板57第1章 編制說明及依據1.1編制說明 本案僅針對普通模板工程編制。1.2編制依據1.2.0本工程圖紙及相關文件資料序號圖紙及相關文件資料1嘉和家園1#樓工程施工圖紙2嘉和家園1#樓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3嘉和家園1#樓工程施工組織設計1.2.1規范圖集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2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13)3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4建
3、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30-2011)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6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 59-2011)9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10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GB50018-200211木結構設計規范GB50005-200312混凝土模板用膠合板GB/T17656-200813山東省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14德州市政府關于實施“藍天工程加強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的意見德政辦發【2012】103號16德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關于進一步做好建筑工地揚塵治理工作的通知德建發【2014】34號第2章 工程概況2.1 建筑概況本工程位于慶云縣迎賓
4、路以北,中心街以東。地上18層,地下2層;標準層層高2.9m,建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設計使用年限50年。本工程采用與原地形圖相同的坐標和高程系統,設計標高0.000m為11.000m,室內外設計高差為0.300m。2.2 模板工程概況本案僅針對普通模板工程編制。主要構件尺寸見下表2.1。表2.1 主要構件尺寸表主要構件的尺寸詳見下表:混凝土構件尺寸(mm)底板180墻外墻300筏板厚度1000內墻200樓板100、120、180梁200300、200470、200500、300450、200400等柱600600第3章 施工、勞動力計劃3.1 施工進度計劃本工程為嘉和家園1#樓工程,主體結構施
5、工時間為2017年7月27日,封頂時間為2018年1月9日,在這177天時間內涉及到高支模的相關搭設、監測、保護、拆除等各項工作,期間需注意高支模的設計、搭設、監護、拆除等專項內容。3.2 材料準備及要求3.2.1 材料周轉本工程所需模板、木方的材料周轉計劃如下表:序號材料數量備注1模板8940010、12厚優質板2木方1800m310050mm3鋼管2900t483.04扣件43.5萬個直角扣件、對接扣件、十字扣件3.2.2 材料技術要求1、本工程模板施工全部采用鋼管腳手架(扣件式)搭設支撐體系。支模的縱橫桿、內外立桿等均選用483.5鋼管,模板采用12厚覆面木膠合板,背楞方木尺寸為5080
6、mm,梁底頂撐為可調節U形鋼支托。所有材料必須具備相應合格證書,并按規范要求進行現場驗收,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2、桿件材質要求:鋼管應符合國家標準BG/T13293 或BG/T3092。鋼管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紋分層和硬彎,兩端面切斜的偏差1.7mm;壁厚允許偏差-0.35 mm,外徑允許偏差0.50 mm,且必須涂防銹漆進行防銹處理。對于新管還同時必須具備產品質量合格證和鋼管材質檢驗報告。鋼管上嚴禁打孔。3、扣件為桿件的連接件,用可煅鑄鐵鑄造,扣件不得有裂紋,并將影響其外觀質量的粘砂、毛刺、氧化皮等清除干凈;扣件與鋼管的貼和面必須嚴格整形,應保證與鋼管扣件接觸良好;扣件活動部位應能靈
7、活轉動,旋轉扣件的兩旋轉面間隙應小于1mm;當扣件夾緊鋼管時,開口處的最小距離應不小于5 mm;新進的扣件必須有產品質量合格證,生產許可證和專業檢測單位測試報告。扣件材質應符合國家標GB1583,在螺栓擰緊扭力矩達65N.m時,不得發生破壞。4、頂托必須逐個檢查,對存在螺紋滑絲等現象的一律不得使用。方木開裂、破損的一律不得使用。對高大支模中使用的模板、方木、鋼管等材料,使用過一定周期不能確保符合原有力學性能的情況下,要選樣做破壞性力學試驗,確定能夠滿足使用承載。5、選用12厚覆面木膠合板模板,豎向次背楞采用5080木方。3.3 設備要求木工圓鋸、木工平刨、壓刨、手提電鋸、手提壓刨、打眼電鉆、線
8、墜、靠尺板、方尺、鐵水平、撬棍等各種設備機具均準備到位,正式使用前試用調整,并及時保養維修。3.4 技術準備施工前編制有針對性的高支模施工方案,提供高支模施工技術保障;明確項目工程、質量、安全、物質等各部門施工管理人員任務與責任。同時組織人員認真熟悉方案,結合本工程的特點,制定詳細的施工計劃,并做好施工前三級技術安全交底,搞好上崗人員的培訓工作。3.5 測量定位(1)軸線、模板邊線放線:用經緯儀引測建筑物的邊柱或墻軸線,并以該軸線為起點,引出其他各條軸線。根據施工圖彈出模板兩側20控制線及水平檢測線,以便于模板的安裝及校正。(2)水平標高控制:根據模板實際施工要求用水準儀把建筑水平標高直接引測
9、到模板安裝位置,也可引測到其他過度引測點,并辦好預檢手續。 3.6 勞動力準備(1)根據現場管理需要,項目部安排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對現場模板架體支設進行監督。監督小組主要成員為項目安全部全體成員、分管工長及相關技術人員。(2)做好施工人員進場的安全、質量、防火、文明施工等教育工作,進行崗前培訓,對關鍵技術工種必須持證上崗,按規定進行三級安全技術交底,交底內容包括:施工進度計劃;各項安全、技術、質量保證措施;質量標準和驗收規范要求;設計變更和技術核定等。必要時進行現場示范,同時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遵紀守法教育。第4章 施工工藝技術及檢查驗收4.1 墻模板設計新澆混凝土墻名稱1#樓Q1新澆混凝土墻
10、墻厚(mm)300混凝土墻的計算高度(mm)3000混凝土墻的計算長度(mm)2400對拉螺栓類型M14小梁間距(mm)200面板材質覆面木膠合板小梁材料矩形木楞小梁一端懸臂長(mm)200主梁一端懸臂長(mm)200主梁材料矩形木楞主梁間距(mm)3004.2 柱模板設計混凝土柱高(mm)2900混凝土柱長邊邊長(mm)600長邊小梁根數2混凝土柱短邊邊長(mm)600短邊小梁根數2柱長邊螺栓根數2柱短邊螺栓根數4對拉螺栓布置方式均分面板材質覆面竹膠合板小梁材料矩形木楞柱箍材料鋼管對拉螺栓類型M14側壓力計算依據規范扣件類型3形26型4.3 板典型模板設計新澆混凝土板厚(mm)180模板支架
11、高度(m)2.9新澆混凝土樓板邊長L(m)6.9新澆混凝土樓板邊寬B(m)4.2立柱材質方木立柱截面長邊(mm)80立柱縱距(mm)900立柱橫距(mm)900面板材質覆面木膠合板小梁材質方木立柱截面長邊(mm)50小梁布置方向平行于板短邊兩端各懸挑長(mm)200、2004.4 梁典型模板設計新澆混凝土梁跨度(m)4模板支架高度(m)2.55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200300梁側樓板厚度(mm)180面板材質覆面木膠合板梁底支撐小梁材質方木面板下設小梁根數4小梁最大懸臂長度(mm)200立柱縱向間距(mm)900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支撐立柱材質方木4.5
12、模板工程施工工藝(1) 外墻模板安裝工藝:(2)內墻模板安裝工藝:(3) 矩形柱模安裝工藝:(4)梁模安裝工藝:4.6 支撐架構造要求1、立桿(1)必須設置縱橫掃地桿。縱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也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上時,必須將高出的縱向掃地桿向低處延長兩跨與立桿固定,高低差不應大于1m。(2)立桿應采用對接接頭,且接頭位置不應設置在同步內,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宜小于500;各接頭中心至柱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步距的13。(3)鋼管立桿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30
13、0,且控制在50mm以內。(4)每根立柱底部應設置底座及墊板,下鋪U型槽鋼,墊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2、縱向水平桿(1)縱向水平桿接長宜采用對接扣件連接。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縱向水平桿接頭不宜設置在同步或同跨內;不同步或不同跨兩個相鄰接頭在水平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于500,各接頭中心至最近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縱距的13。(2)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m,應等距離設置3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蓋板邊緣至搭接縱向水平桿端的距離不應小于100。3、剪刀撐滿堂模板支架四邊與中間每隔五排支架立桿應設置一道由下至上的豎向連續式縱向剪刀撐,剪刀撐數量不得少于兩道且支撐主梁的立柱下必須設置剪刀撐。每道剪刀
14、撐跨越立桿的根數宜按下表的規定確定。每道剪刀撐寬度不應小于4跨,且不應小于6m,斜桿與地面的傾角宜在4560之間;剪刀撐跨越立桿的最多根數如下表:剪刀撐斜桿與地面的傾角455060剪刀撐跨越立桿的最多根數7654、扣件(1)對接扣件的開口應朝上或朝內;扣件螺栓方向盡量一致。(2)扣件螺栓擰緊力矩控制在45-60N.m。(3)在主節點處縱橫向水平桿、剪刀撐、橫向斜撐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轉扣件的中心點的相互距離不應大于150。(4)抗滑扣件間應頂緊,安裝完畢應由專職安全、技術人員進行復核驗收。5、其它要求(1)整體性:梁立桿縱向水平拉桿兩端可用鋼管與已澆注的鋼筋混凝土柱頂緊或抱箍扣接;橫向水平拉桿可
15、伸進次梁、板底支撐立桿并與其水平拉桿扣接。如圖4.7.1:圖4.7.1 支撐體系與豎向結構相連示意圖(2)施工順序:應先澆筑墻或柱體等豎向結構混凝土,待墻柱施工至梁底10cm處,再施工梁、板結構的模板、鋼筋、混凝土工程。(3)泵送管道不能依附于滿堂腳手架上,只能依附柱身另搭設支撐架。(4)混凝土澆筑前應對模板進行預堆載,確保后續澆筑安全性;澆筑過程中,派人檢查支架和支承情況,發現下沉、松動和變形情況及時解決。(5)確保立桿的垂直偏差和橫桿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式腳手架規范的要求。立桿支撐必須豎直(保證立桿軸心承載),禁止使用扭曲銹蝕嚴重的立桿,應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禁止錯接。立桿承載要貫通,禁止出現
16、立桿傳載到橫桿,橫桿再傳遞到立桿的情況(保證受力明確)。支撐必須保證橫平豎直,成排成列,以保證橫桿與每一根立桿能夠用扣件連接。陰陽角應采用木坊進行定位,以保證線條平順及防止出現脹模現場發生。(6)頂托支座位置必須采用兩根鋼管并排傳遞承載的方式。頂托支撐插入長度應以保證頂托支撐穩定及不發生偏移為原則,一般以伸出長度不超過總長的1/3為宜。(7)可調支托底部的立柱頂端應沿縱橫向設置一道水平拉桿。掃地桿遇頂部水平拉桿之間的間距,在滿足模板設計所確定的水平拉桿步距要求條件下,進行平均分配確定步距后,在每一步據處縱橫向應各設一道水平拉桿。所有水平拉桿的端部均應與四周建筑物頂緊頂牢。無處可頂時,應在水平拉
17、桿端部和中部沿豎向設置連續式剪刀撐。(8)支撐體系利用已澆筑的墻柱通過剛性連接,拉緊頂牢,確保支撐體系穩定。如圖4.7.2所示:圖4.7.2 柱與滿堂架連接示意圖第5章 質量、安全保證措施5.1 拆模控制1、拆模時間模板拆除均要以同條件混凝土試塊的抗壓強度報告為依據,填寫拆模申請單,由專業工長和項目技術負責人簽字后報送監理審批方可生效執行。側模: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表面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損壞后,方可拆除。底模:構件跨度大于8m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后,方可拆除。構件跨度小于8m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后,方可拆除。預應力部位的拆模為達到設計要求的混凝土強度和預應力完成后拆除
18、。底模拆除表序號結構類型結構跨度(M)按設計強度百分率(%)1板2502梁28703承重結構81004懸臂梁2705懸臂板2100序號砼強度設計值平均硬化氣溫在25度時的拆除時間1C3016小時2、拆模順序模板拆除順序與安裝順序相反,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先拆縱墻模板后拆橫墻模板,先拆外墻模板,再拆內墻模板。3、拆模施工(1)梁板拆除:先將支撐上可調支托松下,使龍骨與模板分離,并讓龍骨降至水平拉桿上,接著拆下全部邊接模板的附件,再用鐵釬撬動模板,使模板降下由龍骨支撐,拿下模板和龍骨。(2)梁、柱模在確保表面不受損壞時方可進行拆除。先拆除斜撐,再拆除模板和對拉螺栓及附
19、件,再用撬棍輕輕撬動模板,使之與砼分離。(3)拆下的模板及時清理粘結物,涂刷脫模劑,并分類堆放整齊,拆下的構配件及時集中統一管理,并做相應的防護處理。(4) 拆除模板時,操作人員應站在安全的地方,拆除跨度較大的梁下支頂時,應先從跨中開始,分別向兩端拆除。4、拆除支撐體系注意事項(1) 拆除前應全面檢查支撐體系的扣件連接、支撐體系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2)拆除支撐應先清除其上的雜物及地面的障礙物。(3)拆除作業應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水平拉桿要跟隨立桿逐層拆除。5、管理措施(1)樓面頂架、模板安裝前,應對班組進行全面的技術安全交底,對安裝方法、搭設安裝順序、技術標準、質量安全要求等
20、做好詳細的技術交底工作。(2)在支頂安裝過程中,應設置防傾覆的臨時措施,待其安裝完畢且核正無誤后才予以固定。5.2 質量保證措施(1)模板存放場地要平整夯實。模板平放時,要有木方墊架。立放時,模板觸地處要墊木方,以此保證模板不扭曲不變形。不可亂堆放或在已組拼的模板上堆放分散模板和配件。(2)工作面己安裝完畢的墻、柱模板,不準在吊運其他模板時碰撞,不準在預拼裝模板就位前作為臨時依靠,以防止模板變形或產生垂直偏差。工作面己安裝完畢的平面模板,不可做臨時堆料和作業平臺,以保證支架的穩定,防止平面模板標高和平整產生偏差。(3)墻體模板拆除時先拆除斜撐,再卸掉水平背楞,用撬棍輕輕撬動模板,使模板與砼脫離
21、,不得用力過猛,特別是陰陽角及洞口模板。以免模板變形。(4)樓板模板拆除時先拆除水平拉桿,然后拆除立桿。梁模板拆除時先拆除側模,再拆底模,拆除時砼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受損壞。模板拆除時混凝土強度必須滿足要求。(5)方木堆放應整齊,按規格碼放,下面墊上舊方木,下雨天要用塑料布蓋上。由于膠合模板受潮膨脹,所以堆放地面要干燥,鋪墊方木,下雨時,要及時覆蓋,防止受潮。(6)涂刷脫模劑應在木工作業場地進行,嚴禁在模板安裝完畢后涂刷,防止污染鋼筋。(7)為保證結構位置斷面準確,梁身平直,支模前應在砼表面彈出柱、梁構件邊線控制線,故安裝時帶通線安裝,放好支撐塊。(8)為防止保護層地過大或過小,應墊
22、好保護層墊塊。為保證結構物件位置細部尺寸,平整度符合要求,模板支完后應根據校核線進行檢查校核。(9)澆筑前應有專人護模,檢查各扣件的堅固情況及剪力撐、山形卡等。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消險隱患。(10)模拆除后,立即包上護角,并進行養護。5.3 質量要求模板要求內平面平整,接縫嚴密,防止漏漿,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詳見下表:表 1 模板工程安裝允許偏差表分項項目軸線位移截面尺寸標高垂直度平整度相鄰模板高低差工藝標準允許偏差3 mm2 mm5 mm3 mm2 mm/2m1mm模板安裝、預埋件及預留孔施工允許偏差見模板安裝、預埋件、預留孔允許偏差表所示。表 2 模板安裝、預埋件、預留孔允許偏差表序號項目
23、允許偏差(MM)檢查頻率檢驗方法范圍數量1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刨光模板2每個構件4用尺量不刨光模板32表面平整度刨光模板34用2m直尺量不刨光模板53模內尺寸寬柱、樁51用尺量梁、衍架0、-10板0、-10高柱、樁0、-51用尺量梁、衍架0、-10板0、-10長柱、樁0、-51用尺量梁、衍架0、-5板0、-54側向彎曲柱、樁L/1500每個構件1沿構件全長拉線量取最大矢量梁、衍架H/1000板L/2000且105預留孔洞位置預應力鋼筋孔道(梁端)3每個孔洞1用尺量其它106預埋件鋼板聯結板等位置3每個預埋件1用尺量平面高度21用尺量螺栓錨筋等位置101用水準儀量外露長度101用尺量5.4 安全架
24、構(1)安全管理體系根據項目組織機構成立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對安全生產實施統一領導,對保證安全生產的重大技術措施等問題進行決策。定期組織檢查評比,制定獎罰制度,切實落實執行安全文明施工細則及獎罰制度。項目設安全經理一名、專職安全員兩名,各專業及生產班組按人數的多少設兼職安全員。各安全員在施工現場跟蹤檢查,發現安全隱患由兼職安全員向專職安全員報告,重大問題還須向項目生產經理匯報,并立即下達整改通知單,限期整改。項目安全員進行監督復查安全隱患的整改情況。(2)安全管理成員總負責人:孔令兵(項目經理) 全面負責項目安全管理工作,統籌安排項目安全工作。 專職安全員:胡慶禮、耿慶元5.5 安全保證1、金屬
25、扣件架搭設工程安全技術措施(1)梁、板下腳手架沿梁方向兩邊設置剪刀撐,靠近地面的地方設置掃地桿,水平連接桿和剪刀撐的鋼管類型同腳手架鋼管。(2)搭設前應嚴格進行鋼管的篩選,凡嚴重銹蝕、薄壁。嚴重彎曲及裂變的桿件不宜采用。(3)嚴重銹蝕、變形,螺栓螺紋已損壞的扣件不宜采用。(4)建筑金屬的拉桿,不宜采用鉛絲攀拉,必須使用埋件形式的鋼性材料。(5)所有扣件緊固力矩,應達到46kgm。(6)同一立面的小橫桿,應對等交錯設置,同時立桿上下對直。(7)斜桿接長,不宜采用對接扣件。應采用疊交方式,二只回轉扣件接長,搭接距離視二只扣件間隔不少于0.4m。2、模板工程安全技術措施(1)進入施工現場人員必須戴好
26、安全帽,高空作業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帶,并應系牢。安全帶應高掛低用。(2)經醫生檢查認為不適宜高空作業的人員,不得進行高空作業。(3)工作前應先檢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板手等工具必須用繩鏈系掛在身上,釘子必須放在工具袋內,以免掉落傷人,工作時要思想集中,防止釘子扎腳和空中滑落。(4)安裝與拆除模板,應搭腳手架,并設防護欄桿,防止上下在同一垂直面操作。(5)高空,復雜結構模板的安裝與拆除,事先應有切實的安全措施。(6)二人抬運模板時要互相配合,協同工作。傳遞模板、工具應用運輸工具或繩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亂拋。高空拆模時,應有專人指揮。并在下面標出工作區,用繩子和紅白旗加以圍欄,暫停人員過往。(7)模板
27、支架在施工中,嚴禁集中超負荷堆放鋼筋、混凝土、機械設備及其他材料,防止物體墜落及支撐體系坍塌。(8)支模過程中,如需中途停歇,應將支撐、搭頭、柱頭板等釘牢。拆模間歇時,應將已活動的模板、支撐等運走或妥善堆放,防止因踏空、扶空而墜落。(9)模板上有預留洞者,應在安裝后將洞口蓋好,混凝土板上的頂留洞,應在模板拆除后即將洞口蓋好。(10)拆除模板一般用長撬棒,人不許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在拆除樓板模板時,要注意整塊模板掉下,更要注意,拆模人員要站在門窗洞口外拉支撐,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傷人。(11)高空作業要搭設腳手架或操作臺,上、下要使用梯子,不許站立在墻上工作;不準站在大梁底模上行走。操作人員嚴
28、禁穿硬底鞋及高跟鞋作業。(12)拆模必須一次性拆清,不得留下無撐模板。(13)裝拆模板時,作業人員要站立在安全地點進行操作,防上上下在同一垂直面工作;操作人員要主動避讓吊物,增強自我保護和相互保護的安全意識。模板要及時清理,堆放整齊。5.6 檢測、監測措施(1)班組日常進行安全檢查,項目部每周進行安全檢查,分公司每月進行安全檢查,所有安全檢查記錄必須形成書面材料。(2)巡查重點部位:1)桿件的設置和連接、支撐、剪刀撐等構件是否符合要求。2)底座是否松動,立桿是否懸空。3)連接扣件是否松動。4)架體是否有不均勻的沉降、垂直度。5)施工過程中是否有超載現象。6)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規范要求。7)支
29、架與桿件是否有變形的現象。5.7 應急措施在高支模區域內施工極可能發生高空墜落、模板坍塌、物體打擊等重大傷亡事故。本預案針對梁板高支模施工可能發生的高空墜落、模板坍塌、物體打擊觸電、火災等緊急情況的應急準備和響應。5.7.1 應急救援機構項目部成立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組長由項目生產經理擔任,副組長由技術負責人擔任,成員由項目部各部門主管領導及安全員等人員組成。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成員名單為:組 長:孔令兵副組長:馬曉東組 員:胡慶禮、孔亮、劉書寶、耿慶元5.7.2 應急救援機構職責負責制定事故預防工作相關部門人員的應急救援工作職責。負責突發事故的預防措施和各類應急救援實施的準備工作,統一對
30、人員,材料物資等資源的調配。進行有針對性的應急救援應變演習,有計劃區分任務,明確責任。當發生緊急情況時,立即報告公司相關主管部門并及時采取救援工作,盡快控制險情蔓延,必要時,報告當地部門,取得政府部門的幫助。當事故發生時小組成員立即向組長匯報,由組長立即上報公司,必要時,匯報當地有關部門,以取得政府部門的幫助。由應急救援小組組織項目部全體員工投入事故應急救援搶險工作中,盡快控制險情蔓延,并配合、協助事故的處理調查工作。事故發生時,組長不在現場時,由在現場的其他組員作為臨時負責人指揮安排。事故發生時,應急救援小組立即組織營救受害人員,組織撤離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他人員。搶救受害人是
31、應急救援的首要任務,在應急救援行動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實施現場急救與安全轉送傷員降低傷亡率,減少事故的損失。事故發生后迅速控制危險源,對事故造成的危害進行監測、測定事故危害區域、危害性質及危害程度。做好現場清潔,消除危害后果。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人員傷亡情況,協助上級部門對事故調查項目部指定專人負責事故的收集、統計、審核和上報工作,并嚴格遵守事故報告的真實性和時效性。5.7.3應急救援工作程序當事故發生時小組成員立即向組長匯報,由組長立即上報公司,必要時,匯報當地有關部門,以取得政府部門的幫助。由應急救援小組組織項目部全體員工投入事故應急救援搶險工作中,盡快控制險情蔓延,并配合、協助事故的處理
32、調查工作。事故發生時,組長不在現場時,由在現場的其他組員作為臨時負責人指揮安排。事故發生時,應急救援小組立即組織營救受害人員,組織撤離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他人員。搶救受害人是應急救援的首要任務,在應急救援行動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實施現場急救與安全轉送傷員降低傷亡率,減少事故的損失。事故發生后迅速控制危險源,對事故造成的危害進行監測、測定事故危害區域、危害性質及危害程度。做好現場清潔,消除危害后果。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人員傷亡情況,協助上級部門對事故調查項目部指定專人負責事故的收集、統計、審核和上報工作,并嚴格遵守事故報告的真實性和時效性。5.7.4應急救援措施物體打擊急救措施當發
33、生物體打擊事故后,搶救的重點放在對顱腦損傷、胸部骨折和出血上進行處理。1)發生物體打擊事故,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脫離危險現場,以免再發生損傷。2)在移動昏迷的顱腦損傷傷員時,應保持頭、頸、胸在一直線上,不能任意旋曲。若伴頸椎骨折,更應避免頭頸的擺動,以防引起頸部血管神經及脊髓的附加損傷。3)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受傷部位、傷害性質,如傷員發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4)出現顱腦損傷,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者應平臥,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
34、吸人,發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遇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有條件的醫院治療。5)防止傷口污染。在現場,相對清潔的傷口,可用浸有雙氧水的敷料包扎;污染較重的傷口,可簡單清除傷口表面異物,剪除傷口周圍的毛發,但切勿拔出創口內的毛發及異物、凝血塊或碎骨片等,再用浸有雙氧水或抗生素的敷料覆蓋包扎創口。6)在運送傷員到醫院就醫時,昏迷傷員應側臥位或仰臥偏頭,以防止嘔吐后誤吸。對煩燥不安者可因地置宜地予以手足約束,以防傷及開放傷口。脊柱有骨折者應用硬板擔架運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顛簸使脊柱骨折
35、或脫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損傷。高空墜落急救措施當發生高處墜落事故后,搶救的重點放在對休克、骨折和出血上進行處理。1)發生高處墜落事故,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如傷員發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去除傷員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在搬運和轉送過程中,頸部和軀干不能前屈或扭轉,而應使脊柱伸直,絕對禁止一個抬肩一個抬腿的搬法,以免發生或加重截癱。2)出現顱腦損傷,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者應平臥,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
36、分泌物、嘔吐物吸人,發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遇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有條件的醫院治療。3)頜面部傷員首先應保持呼吸道暢通,摘除義齒,清除移位的組織碎片、血凝塊、口腔分泌物等,同時松解傷員的頸、胸部鈕扣。若舌已后墜或口腔內異物無法清除時,可用12號粗針穿刺環甲膜,維持呼吸,盡可能早作氣管切開。4)發現脊椎受傷者,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搬運時,將傷者平臥放在帆布擔架或硬板上,以免受傷的脊椎移位、斷裂造成截癱,招致死亡。搶救脊椎受傷者,搬運過程嚴禁只抬傷
37、者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5)發現傷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動傷者。應在骨折部位用夾板把受傷位置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處上下關節為原則,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片等。6)復合傷要求平仰臥位,保持呼吸道暢通,解開衣領扣。7)周圍血管傷,壓迫傷部以上動脈干至骨骼。直接在傷口上放置厚敷料,繃帶加壓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響肢體血循環為宜,常有效。當上述方法無效時可慎用止血帶,原則上盡量縮短使用時間,一般以不超過1h為宜,做好標記,注明上止血帶時間。遇有創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扎止血,使傷員保持在頭低腳高的臥位,并注意保暖。正確的現場止血處理措施是:創傷局部妥善包
38、扎,但對疑顱底骨折和腦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導致顱內感染。a一般傷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鹽水(0.9Nacl溶液)沖洗傷口,涂上紅汞,然后蓋上消毒紗布,用繃帶較緊地包扎。b加壓包扎止血法:用紗布、棉花等做成軟墊,放在傷口上再加包扎,來增強壓力而達到止血。c止血帶止血法:選擇彈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帶或三角巾、毛巾、帶狀布條等,上肢出血結扎在上臂以上12處(靠近心臟位置),下肢出血結扎在大腿上13處(靠近心臟位置)。結扎時,在止血帶與皮膚之間墊上消毒紗布棉墊。每隔25-40min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min。動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時把傷者送往鄰近醫院搶救,運送途中應盡量減少顛簸。
39、同時,密切注意傷者的呼吸、脈搏、血壓及傷口的情況。坍塌事故急救措施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負責應急搶救工作的統一領導和組織實施,指揮現場搶險隊伍,迅速組建、調集搶險及救護隊伍。2)發現事故預兆后,立即停止作業,迅速組織人員撤離作業場所。應急救援組應根據情況迅速制定有效的搶救、搶險措施后,以最快的速度實施搶險。同時要密切監測事故周圍建筑、道路、地下水等的發展情況,以便根據情況調整和實施新的搶救措施,并迅速疏散影響范圍內的所有人員。3)分析事故坍塌的影響范圍,迅速組織疏散無關人員撤離事故現場,并組織人員建立警戒區域,不讓無關人員進入事故影響范圍。4)當發生坍塌事故后,最早發現者或目擊者應立即大聲呼救,
40、并根據情況可立即采取正確方法施救,向項目部有關人員報告或報警。5)項目部應急小組應迅速判斷事故發展狀態和現場情況,采取正確方法施救,判斷清楚被掩埋人員位置后,立即組織人員全力挖掘。6)在救護過程中要防止二次坍塌傷人,擴大傷害范圍,必要時要先對危險的地方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7)急救人員按照有關救護知識,立即搶救出來的傷員,在等待醫生救治或送往醫院搶救過程中,不要停止和放棄施救,如采用人工呼吸,清洗包扎或輸氧急救等。8)當現場不具備搶救條件時,應立即向社會求救。觸電事故急救措施1)當事故發生后現場有關人員首先要盡快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并應防止觸電者二次觸電或搶救者觸電。2)隔離電源方法:斷開電源開頭
41、;使用絕緣物(如干燥的竹枝、木枝)隔離或挑開電源或帶電體;用導電體使電源接地或短路,迫使漏電保護器和短路保護器跳閘而斷開電路。3)搶救方法:口對口、口對鼻人工呼吸法:(停止呼吸者)a、使觸電者頭部盡量后仰,鼻孔朝天。解開領口和衣服,仰臥在比較堅實(如木板、干燥的泥地等)的地方。b、一只手捏緊鼻孔,另一只手掰開嘴巴(如果掰不開嘴巴,可用口對鼻人工呼吸法貼鼻吹氣)。c、深吸氣后,緊貼嘴巴或鼻孔吹氣,一般吹二秒,放松三秒。d、救護人換氣時放松觸電者的嘴和鼻,讓其自然呼吸。胸外心臟擠壓法(心臟跳動停止者)a、解開觸電者的衣服,讓其仰臥在地上或硬板上。b、救護人員騎跪在其腰部兩側,兩手相送,手掌根部放在
42、心口稍高一點的地方,即放在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處。d、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擠壓,壓出心臟里面的血液。對成人應壓陷3-4cm,以每分鐘擠壓60次為宜e、擠壓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讓其胸部自動復原,血又充滿心臟,放松時掌根不必完全離開胸膛。如果觸電者心臟停止跳動和呼吸都停止了,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擠壓法要同時交替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法要堅持不斷,切不可輕率中止。如果觸電者身上出現身體僵冷或尸斑,經醫生作出無法救治的診斷后方可停止搶救。火災事故急救措施1)事故發生后,最早發現者應迅速向事故現場負責人報告,并迅速切斷事故現場的電源。2)事故現場負責人接到報告后,一邊組織現場人員撲救,盡力控制火勢
43、漫延,疏散人員,爆炸事故應迅速朝壓力容器噴水,并轉移臨近的易燃易爆物品到安全地方;一邊向當地公安消防部門報警,同時向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3)發生火災時,如有人員被火圍困,要立即組織力量搶救,應堅持救人第一,救人重于救火的原則,救人是火場上的首要任務。火場尋人方法:主要有大聲呼喚和深入內部尋找兩種。進入火場救人,要選擇最近、最安全的通道,如通道被堵塞可迅速破拆門窗或墻壁;遇有火場煙霧較濃、視線不清時,可以爬行前進,并采取呼喊、查看、細聽、觸摸等方法尋找被困人員。深入火場尋人,要注意在出入口通道、走廊、門窗邊、床上床下、墻角、櫥柜、桌下等容易掩蔽的地方發現人員。救人時應注意安全,進入火場要帶手
44、電和繩子。火場煙霧彌漫,沒有防毒面具,可用濕毛巾捂嘴,防止中毒。可用棉被、毯子浸水后蓋在身上,防止灼傷。火場救人方法:應根據火勢對人的威脅程度和被救者的狀態來確定。對神志清醒的人員,可指定通道,引導他們自行脫離險區;對在煙霧中迷失方向的人員,可指派專人護送出險區;對傷殘人員或不能行走的老人、兒童,要把他們背、抱或抬出火場。當搶救的正常通道被隔斷時,應利用安全繩、梯等將人救出。4)火場疏散物資是減少火災損失,控制火勢,防止蔓延的有效方法。首先要及時疏散受火災威脅的易燃易爆物品及壓縮氣體鋼瓶等,對不能移動的上述物品,要集中一部分水槍均勻地冷卻其外壁,降低其溫度;其次要疏散重要文件、資料和貴重設備及
45、物品等,并把疏散出來的物資集中存放到安全地點,指定專人看管,防止丟失,被竊或壞人乘機破壞。人員、物質疏散后應在指定地點集中清點,并查明有關情況,及時向指揮部報告。第6章 文明施工措施6.1 揚塵治理6.1.1 揚塵來源本工序揚塵主要來自材料堆放、模板加工與拆除階段。模板加工與拆除時,廢料、鋸末的丟棄處理、摔打模板等活動極易造成揚塵,造成大氣污染,違反安全文明規定。6.1.2 組織建立與責任制考核本工程建立由建設單位領導,監理單位監督,施工單位工作的管理網絡,負責施工現場揚塵污染控制的策劃、組織、落實、并從財力、物力、人力上實施戰略布置,將本工程的施工揚塵控制溶入到整個管理中。實施施工現場揚塵控
46、制,責任在領導,管理在崗位,關鍵是班組。因此項目部必須在建立和健全各項揚塵控制規章制度的基礎上,落實各級管理責任,將施工揚塵控制與安全生產和文明施工管理緊緊聯系在一起,使之終貫穿于整個施工管理過程中,成為安全生產保證體系環境因素的一個補充要素,實施全過程、全方位控制。6.1.3 管理控制木工棚管理木工間由木工機械操作員日常負責管理,必須確保木工間產生的粉塵、廢料不污染環境。1)木工棚由木工機械操作員管理;2)木工間必須保持全封閉,操作時必須關門;3)保持木工棚整齊、整潔、及時清理鋸木及廢料,鋸木及刨花等必須裝袋后清運至指定地點,必要時可進行噴水濕潤后再清理;4)專棚專用,禁止將木工棚作他用;(
47、1)現場模板加工垃圾及時清理,并存放進指定垃圾站,做到工完場清。(2)夜間現場停止模板加工和其他模板作業。(3)整個模板堆放場地與施工現場要達到整齊有序、干凈無污染、低噪聲、低揚塵、低能耗的整體效果。(4)施工現場嚴禁吸煙,注意木工棚內防火。(5)模板加工場必須配置干粉滅火器。木工拆模嚴禁摔打模板。7、落實山東省2013-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要求,工地所有出入口全部安裝視頻監控系統,視頻錄像保證連續存儲1個月以上。第7章 計算書7.1 梁模板7.1.1 編制依據1、工程施工圖紙及現場概況2、建筑施工安全技術統一規范GB50870-20133、建筑施工臨時支撐結構技術規范JGJ300-20
48、13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20115、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7、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8、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9、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GB50018-200210、木結構設計規范GB50005-200311、混凝土模板用膠合板GB/T17656-200812、建設工程高大模板支撐系統施工安全監督管理導則建質2009254 號一、工程屬性新澆混凝土梁名稱KL1新澆混凝土板厚(mm)180新澆混凝土梁跨度L(m)4新澆混凝土梁寬B(mm)300新澆混凝土
49、梁高H(mm)450 二、荷載設計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G1k(kN/m2)模板0.1模板及小梁0.3模板及其支架0.5新澆筑混凝土自重標準值G2k(kN/m3)24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5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Q2k(kN/m2)2 三、模板體系設計支撐架體使用環境露天環境木材濕度影響濕度高于30%,考慮影響模板支架高度(m)2.55相鄰水平拉桿距離h(m)1.5立柱縱向間距la(mm)900面板下設小梁根數2小梁布置方式自動布置小梁最大懸臂段長度(mm)200結構表面的要求結構表面隱蔽模板及支架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模板設計平面圖 四、
50、面板驗算模板類型覆面木膠合板模板厚度(mm)12模板抗彎強度設計值f(N/mm2)15模板彈性模量E(N/mm2)10000 按三等跨連續梁計算,計算簡圖如下: Wbh2/6=9001212/621600mm3,Ibh3/12=900121212/12129600mm4 q10.9max1.2(G1k+(G2k+G3k)h)+1.4Q2k,1.35(G1k+(G2k+G3k)h)+1.40.7Q2kb=0.9max1.2(0.1+(24+1.5)0.45)+1.42,1.35(0.1+(24+1.5)0.45)+1.40.720.914.245kN/m q1靜0.91.35G1k+(G3k+G
51、2k)hb=0.91.350.1+(24+1.5)0.450.912.597kN/m q1活0.91.40.7Q2kb=0.91.40.720.91.588kN/m q2G1k+(G3k+G2k)hb=0.1+(24+1.5)0.450.910.418kN/m 1、強度驗算 Mmax0.1q1靜L2+0.117q1活L20.112.5970.12+0.1171.5880.120.014kNm Mmax/W0.014106/216000.669N/mm2f15N/mm2 滿足要求! 2、撓度驗算 max0.677q2L4/(100EI)=0.67710.418(300/3)4/(10010000
52、129600)0.005mml/250100/2500.4mm 滿足要求! 3、支座反力計算 設計值(承載能力極限狀態) R1=R4=0.4q1靜l +0.45q1活l=0.412.5970.1+0.451.5880.10.575kN R2=R3=1.1q1靜l +1.2q1活l=1.112.5970.1+1.21.5880.11.576kN 標準值(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R1=R4=0.4q2l=0.410.4180.10.417kN R2=R3=1.1q2l=1.110.4180.11.146kN 五、小梁驗算小梁類型方木小梁材料規格(mm)5080小梁抗彎強度設計值f(N/mm2)12.4
53、2小梁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45小梁彈性模量E(N/mm2)7452小梁截面慣性矩I(cm4)256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64 小梁計算簡圖1 小梁計算簡圖2 1、強度驗算 q10.9max1.2(G1k+(G2k+G3k)h)+1.4Q2k,1.35(G1k+(G2k+G3k)h)+1.40.7Q2kb=0.9max1.2(0.3+(24+1.5)0.45)+1.42,1.35(0.3+(24+1.5)0.45)+1.40.720.11.607kN/m 因此,q1靜0.91.35G1k+(G2k+G3k)hb0.91.35(0.3+(1.5+24)0.45)0.11.431kN
54、/m q1活0.91.40.7Q2kb0.91.40.720.10.176kN/m Mmax=max0.1071.4310.92+0.1210.1760.92,1.6070.22/20.141kNm Mmax/W0.141106/640002.208N/mm2f12.42N/mm2 滿足要求! 2、抗剪驗算 VmaxMax0.6071.4310.9+0.620.1760.9,1.6070.20.88kN max3Vmax/(2bh0)=30.881000/(28060)0.275N/mm21.45N/mm2 滿足要求! 3、撓度驗算 q(G1k+ (G2k+G3k)h)b=(0.3+(24+1
55、.5)0.45)0.11.177kN/m 跨中max0.632qL4/(100EI)=0.6321.1779004/(10074522560000)0.256mml/250900/2503.6mm 懸臂端maxqL4/(8EI)=1.1772004/(874522560000)0.012mml1/250200/2500.8mm 滿足要求! 4、支座反力計算 設計值(承載能力極限狀態) Rmax=max1.143q1靜L1+ 1.223q1活L1,0.393q1L1+ q1L2=max1.1431.4310.9+1.2230.1760.9,0.3931.6070.9+ 1.6070.21.666
56、kN 標準值(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Rmax=max1.143qL1,0.393qL1+ qL2=max1.1431.1770.9,0.3931.1770.9+ 1.1770.21.211kN 六、立柱驗算立柱類型圓木立柱截面面積A(mm2)6361.725立柱截面回轉半徑i(mm)22.5立柱截面抵抗矩W(cm3)71.57立柱抗壓強度設計值f(N/mm2)10.8相鄰水平拉條距離h(m)1.5 1、荷載計算 N=0.9max1.2(0.5+240.45+1.50.45)+1.42,1.35(0.5+240.45+1.50.45)+0.71.420.90.3=4.405kN; 2、強度計算 N
57、/An4.405103/6361.7250.692N/mm2f10.8N/mm2 滿足要求! 3、穩定性計算 長細比: =h/i=1500/22.5=66.667 =150 滿足要求! 穩定性: =1/ 1+(/65)2=1/ 1+(66.667/65)2=0.487 N/(A)=4404.679/(0.4876361.725)=1.422N/mm2fc=10.8N/mm2 滿足要求! 七、立柱地基基礎驗算地基土類型粉土地基承載力設計值fak(kPa)120立柱墊木地基土承載力折減系數mf0.9墊板底面面積A(m2)0.15 立柱底墊板的底面平均壓力pN/(mfA)4.405/(0.90.15
58、)32.627kPafak120kPa滿足要求! 7.2 樓板模板7.1.2 編制依據1、工程施工圖紙及現場概況2、建筑施工安全技術統一規范GB50870-20133、建筑施工臨時支撐結構技術規范JGJ300-2013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20115、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7、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8、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9、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GB50018-200210、木結構設計規范GB50005-200311、混凝土模板用膠合板GB/T176
59、56-200812、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00987號13、建設工程高大模板支撐系統施工安全監督管理導則建質2009254 號 一、工程屬性新澆混凝土樓板名稱新澆木支撐新澆混凝土樓板板厚(mm)180新澆混凝土樓板邊長L(m)6.9新澆混凝土樓板邊寬B(m)4.2 二、荷載設計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G1k(kN/m2)面板0.1面板及小梁0.3模板及其支架0.5新澆筑混凝土自重標準值G2k(kN/m3)24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1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準值Q1k當計算模板和直接支承模板的小梁時,均布活荷載取值(kN/m2)2.5當計算模板和直接支承模板的小梁時
60、,集中荷載取值(kN)2.5當計算直接支承小梁的主梁時,均布活荷載取值(kN/m2)1.5當計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結構構件時,均布活荷載取值(kN/m2)1三、模板體系設計支撐架體使用環境露天環境,施工和維修短暫情況木材濕度影響濕度低于30%,不考慮影響模板支架高度(m)3相鄰水平拉桿距離h(m)1.2立柱縱向間距la(mm)900立柱橫向間距lb(mm)900單根帽木上的小梁數量5小梁布置方向平行于板短邊帽木上小梁布置方式:自定義帽木上小梁布置間距:90,180,180,180,180斜撐桿(左邊)與帽木連接點距離立柱中心距離(mm):300斜撐桿(右邊)與帽木連接點距離立柱中心距離(mm)
61、:300斜撐桿(左邊)與帽木成角(度):45斜撐桿(右邊)與帽木成角(度):45結構表面的要求結構表面外露模板及支架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模板設計平面圖模板設計正立面圖模板設計側立面圖 四、面板驗算模板類型覆面木膠合板模板厚度(mm)12模板抗彎強度設計值f(N/mm2)15模板彈性模量E(N/mm2)10000 根據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5.2.1面板可按簡支跨計算的規定,另據現實,樓板面板應擱置在梁側模板上,因此本例以簡支梁,取1m單位寬度計算。計算簡圖如下: 面板抗彎剛度Wbh2/6=10001212/624000mm3,Ibh3/12=10001212
62、12/12144000mm4 q1=0.9(1.2(G1k+ (G3k+G2k)h)+1.4Q1k)=0.91.2(0.1+(24+1.1)0.18)+1.42.5=8.137kN/m; q1=0.9(1.35(G1k+ (G3k+G2k)h)+1.40.7Q1k)=0.91.35(0.1+(24+1.1)0.18)+1.40.72.5=7.816kN/m; 根據上述計算取較大值,q1=max8.137,7.816=8.137kN/m作為設計依據。 q2=0.91.2G1k0.91.20.1=0.108kN/m; p=1.4Q1k1.42.5=3.5kN; 當施工何在為均布線荷載: M1=q1
63、l2/88.1370.182/8=0.033kN; 當施工荷載為集中荷載時: M2=q2L2/8+pL/40.1080.182/8+3.50.18/4=0.158kN; 1、強度驗算 Mmax/W0.158106/240006.581N/mm2f15N/mm2 滿足要求! 2、撓度驗算 q=(G1k+ (G3k+G2k)h)b=(0.1+(1.1+24)0.18)1=4.618kN/m; 5ql4/(384EI)54.6181804/(38410000144000)0.044mml/400180/4000.45mm 滿足要求! 五、小梁驗算小梁類型圓木小梁材料規格(mm)90小梁抗彎強度設計值
64、f(N/mm2)14.9小梁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74小梁彈性模量E(N/mm2)8942.4小梁截面慣性矩I(cm4)322.06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71.57 1、強度驗算 q10.9max1.2(G1k+ (G3k+G2k)h)+1.4Q1k,1.35(G1k+ (G3k+G2k)h)+1.40.7Q1kb=0.9max1.2(0.3+(1.1+24)0.18)+1.42.5,1.35(0.3+(1.1+24)0.18)+1.40.72.5)0.181.504kN/m 因此,q1靜0.91.2(G1k+ (G3k+G2k)h)b=0.91.2(0.3+(1.1+24)0.
65、18)0.180.937kN/m q1活0.91.4Q1kh0.91.42.50.180.567kN/m M10.107q1靜L2+0.121q1活L20.1070.9370.92+0.1210.5670.920.137kNm q20.91.2G1kb=0.91.20.30.180.058kN/m p0.91.42.53.15kN M2max0.077q2L2+0.21pL,0.107q2L2+0.181pLmax0.0770.0580.92+0.213.150.9,0.1070.0580.92+0.1813.150.90.599kNm M30kNm MmaxmaxM1,M2,M3max0.1
66、37,0.599,00.599kNm Mmax/W0.599106/715708.369N/mm2f14.9N/mm2 滿足要求! 2、抗剪驗算 V10.607q1靜L+0.62q1活L0.6070.9370.9+0.620.5670.90.828kN V20.607q2L+0.681p0.6070.0580.9+0.6813.152.177kN VmaxmaxV1,V2max0.828,2.1772.177kN S=0.785d2=0.785452=1589.625mm2 maxVmaxS/(Ib)=2.17710001589.625/(90322.06104)=0.012N/mm21.74
67、N/mm2 滿足要求! 3、撓度驗算 q(G1k+ (G3k+G2k)h)b=(0.3+(24+1.1)0.18)0.180.867kN/m 跨中max0.632qL4/(100EI)=0.6320.8679004/(1008942.43220600)0.125mml/400900/4002.25mm 滿足要求! 六、帽木驗算帽木類型圓木截面尺寸(mm)90單根帽木上小梁數量5帽木彈性模量E(N/mm2)8942.4帽木抗彎強度設計值f(N/mm2)14.9帽木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74帽木截面慣性矩I(cm4)322.06帽木截面抵抗矩W(cm3)71.57 1、小梁最大支座反力計
68、算 Q1k1.5kN/m2 q10.9max1.2(G1k+ (G3k+G2k)h)+1.4Q1k,1.35(G1k+(G3k+G2k)h)+1.40.7Q1kb=0.9max1.2(0.5+(1.1+24)0.18)+1.41.5,1.35(0.5+(1.1+24)0.18)+1.40.71.50.181.336kN/m q1靜0.91.35(G1k+ (G3k+G2k)h)b=0.91.35(0.5+(1.1+24)0.18)0.181.097kN/m q1活0.91.4Q1kb=0.91.41.50.180.34kN/m q2(G1k+ (G3k+G2k)h)b=(0.5+(1.1+24
69、)0.18)0.18=0.903kN/m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 按四跨連續梁,Rmax(1.143q1靜+1.223q1活)L1.1431.0970.9+1.2230.340.91.503kN RRmax1.503kN;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按四跨連續梁,Rmax1.143q2L1.1430.9030.90.929kN RRmax0.929kN; 2、抗彎驗算 計算簡圖如下: 帽木計算簡圖(kN) 帽木彎矩圖(kNm) Mmax=0.09kNm; Ri1=2.603kN;Ri2=2.309kN;Ri3=2.603kN; Mmax/W0.09106/715701.26N/mm2f14.9N/mm2 滿
70、足要求! 3、抗剪驗算 帽木剪力圖(kN) Vmax=1.503kN; S=0.785d2=0.785452=1589.625mm2 maxVmaxS/(Ib)=1.50310001589.625/(90322.06104)=0.008N/mm21.74N/mm2 滿足要求! 4、撓度驗算 帽木變形圖(kNm) max=0.014mm; max0.014mml/400=2.25mm 滿足要求! 七、斜桿驗算斜桿類型方木截面尺寸(mm)6080斜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N/mm2)14.9截面面積A(mm2)4800 1、斜桿軸向設計荷載 N=maxRi1,Ri3/sin()=3.682kN; 2、
71、強度計算 N/A3.682103/48000.767N/mm2f14.9N/mm2 滿足要求! 八、立柱驗算立柱類型圓木立柱截面面積A(mm2)6361.725立柱截面回轉半徑i(mm)22.5立柱截面抵抗矩W(cm3)71.57立柱抗壓、彎強度設計值f(N/mm2)12.42相鄰水平拉條距離h(m)1.2 1、荷載計算 N10.91.2(G1k+G2k0.18+G3k0.18)+1.4Q1kLaLb10000.91.2(0.5+240.18+1.10.18)+1.410.90.91000=5410.346N; N20.91.35(G1k+G2k0.18+G3k0.18)+0.71.4Q1kL
72、aLb10000.91.35(0.5+240.18+1.10.18)+0.71.410.90.91000=5652.885N; 2、強度計算 N/An5652.885/6361.7250.889N/mm2f12.42N/mm2 滿足要求! 3、穩定性計算 長細比: =h/i=1200/22.5=53.333 =150 滿足要求! 穩定性: =1/ 1+(/65)2=1/ 1+(53.333/65)2=0.598 N/(A)=5652.885/(0.5986361.725)=1.486N/mm2fc=12.42N/mm2 滿足要求! 九、立柱地基基礎驗算地基土類型粉土地基承載力設計值fak(kP
73、a)120立柱墊木地基土承載力折減系數mf0.9墊板底面面積A(m2)0.1 立柱底墊板的底面平均壓力pN/(mfA)5.653/(0.90.1)62.81kPafak120kPa 滿足要求!7.3 柱模板7.3.1 編制依據1、工程施工圖紙及現場概況2、建筑施工安全技術統一規范GB50870-2013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2011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5、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6、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7、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GB50018-20028、木結構設計規范GB50005-20039、混凝土模板用
74、膠合板GB/T17656-2008一、工程屬性新澆混凝土柱名稱1A樓負二層GBZ45新澆混凝土柱長邊邊長(mm)600新澆混凝土柱的計算高度(mm)3000新澆混凝土柱短邊邊長(mm)600 二、荷載組合側壓力計算依據規范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混凝土重力密度c(kN/m3)24新澆混凝土初凝時間t0(h)4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11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21混凝土澆筑速度V(m/h)2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混凝土頂面總高度H(m)3新澆混凝土對模板的側壓力標準值G4k(kN/m2)min0.22ct012v1/2,cHmin0.222441121/2,243min2
75、9.868,7229.868kN/m2傾倒混凝土時對垂直面模板荷載標準值Q3k(kN/m2)2 新澆混凝土對模板的側壓力標準值G4kmin0.22ct012v1/2,cHmin0.222441121/2,243min29.87,7229.87kN/m2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設計值S承0.9max1.2G4k+1.4Q3k,1.35G4k+1.40.7Q3k0.9max1.229.87+1.42,1.3529.87+1.40.720.9max38.644,42.2850.942.28538.056kN/m2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設計值S正G4k29.87 kN/m2 三、面板驗算面板類型覆面竹膠合板面板
76、厚度(mm)12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f(N/mm2)14.74面板彈性模量E(N/mm2)8925柱長邊小梁根數5柱短邊小梁根數5柱箍間距l1(mm)700模板設計平面圖 1、強度驗算 最不利受力狀態如下圖,按四等跨連續梁驗算 靜載線荷載q10.91.35bG4k0.91.350.729.8725.404kN/m 活載線荷載q20.91.40.7bQ3k0.91.40.70.721.235kN/m Mmax-0.107q1l2-0.121q2l2-0.10725.4040.152-0.1211.2350.152-0.065kNm Mmax/W0.065106/(1/6700122)3.841N/
77、mm2f14.74N/mm2 滿足要求! 2、撓度驗算 作用線荷載qbS正0.729.8720.909kN/m 0.632ql4/(100EI)0.63220.9091504/(1008925(1/12700123)0.074mml/400150/4000.375mm 滿足要求! 四、小梁驗算小梁類型矩形木楞小梁截面類型(mm)6080小梁截面慣性矩I(cm4)256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64小梁抗彎強度設計值f(N/mm2)13.5小梁彈性模量E(N/mm2)9000小梁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35最低處柱箍離樓面距離(mm)180 1、強度驗算 小梁上作用線荷載qbS承0.15
78、38.0565.708 kN/m 小梁彎矩圖(kNm) Mmax0.298kNm Mmax/W0.298106/641034.652N/mm2f13.5N/mm2 滿足要求! 2、抗剪驗算 小梁剪力圖(kNm) Vmax2.421kN max=3Vmax/(2bh0)=32.4211000/(26080)0.757N/mm2=1.35N/mm2 滿足要求! 3、撓度驗算 小梁上作用線荷載qbS正0.1529.874.481 kN/m 小梁變形圖(mm) 0.302mm1.5mm 滿足要求! 4、支座反力計算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 Rmax=4.55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Rmax=3.572 五、柱箍
79、驗算柱箍類型鋼管柱箍合并根數2柱箍材質規格(mm)483柱箍截面慣性矩I(cm4)10.78柱箍截面抵抗矩W(cm3)4.49柱箍抗彎強度設計值f(N/mm2)205柱箍彈性模量E(N/mm2)206000模板設計立面圖 1、柱箍強度驗算 連續梁中間集中力取小P值;兩邊集中力為小梁荷載取半后,取P/2值。 長邊柱箍: 取小梁計算中b=600/(5-1)=150mm=0.15m代入小梁計算中得到: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 Rmax4.55kN P=Rmax/2=2.275kN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Rmax3.572kN P=Rmax/2=1.786kN 長邊柱箍計算簡圖 長邊柱箍彎矩圖(kNm) 長邊
80、柱箍剪力圖(kN) M10.106kNm,N14.305kN 短邊柱箍: 取小梁計算中b=600/(5-1)=150mm=0.15m代入小梁計算中得到: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 Rmax4.55kN P=Rmax/2=2.275kN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Rmax3.572kN P=Rmax/2=1.786kN 短邊柱箍計算簡圖 短邊柱箍彎矩圖(kNm) 短邊柱箍剪力圖(kN) M20.106kNm,N24.305kN M/Wn0.106106/(4.49103)23.534N/mm2f205N/mm2 滿足要求! 2、柱箍撓度驗算 長邊柱箍計算簡圖 長邊柱箍變形圖(mm) 短邊柱箍計算簡圖 短邊柱箍
81、變形圖(mm) 10.011mml/4000.693mm 20.011mml/4000.693mm 滿足要求! 六、對拉螺栓驗算對拉螺栓型號M14軸向拉力設計值Ntb(kN)17.8扣件類型3形26型扣件容許荷載(kN)26 N4.3052=8.61kNNtb17.8kN 滿足要求! N4.3052=8.61kN26kN滿足要求!7.4 墻模板7.4.1 編制依據1、工程施工圖紙及現場概況2、建筑施工安全技術統一規范GB50870-2013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2011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5、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6、鋼結構設
82、計規范GB50017-20037、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GB50018-20028、木結構設計規范GB50005-20039、混凝土模板用膠合板GB/T17656-2008一、工程屬性新澆混凝土墻名稱1#樓地下室Q1新澆混凝土墻墻厚(mm)200混凝土墻的計算高度(mm)3000混凝土墻的計算長度(mm)2400 二、荷載組合側壓力計算依據規范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混凝土重力密度c(kN/m3)24新澆混凝土初凝時間t0(h)4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11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21混凝土澆筑速度V(m/h)2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混凝土頂面總高度H(m)3新澆混凝土
83、對模板的側壓力標準值G4k(kN/m2)min0.22ct012v1/2,cHmin0.222441121/2,243min29.868,7229.868kN/m2傾倒混凝土時對垂直面模板荷載標準值Q3k(kN/m2)2新澆混凝土對模板的側壓力標準值G4kmin0.22ct012v1/2,cHmin0.222441121/2,243min29.87,7229.87kN/m2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設計值S承0.9max1.2G4k+1.4Q3k,1.35G4k+1.40.7Q3k0.9max1.229.87+1.42,1.3529.87+1.40.720.9max38.644,42.2850.942
84、.28538.056kN/m2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設計值S正G4k29.87 kN/m2 三、面板布置小梁布置方式水平下部模板懸臂高度(mm)0小梁間距(mm)200小梁一端懸臂長(mm)0主梁間距(mm)300主梁一端懸臂長(mm)0對拉螺栓橫向間距(mm)300對拉螺栓豎向間距(mm)500模板設計立面圖 四、面板驗算面板類型覆面木膠合板面板厚度(mm)12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f(N/mm2)15面板彈性模量E(N/mm2)10000 墻截面寬度可取任意寬度,為便于驗算主梁,取b0.3m,Wbh2/6300122/67200mm3,Ibh3/12300123/1243200mm4 1、強度驗算
85、 qbS承0.338.05611.417kN/m 面板彎矩圖(kNm) Mmax0.057kNm Mmax/W0.057106/72007.928N/mm2f15N/mm2 滿足要求! 2、撓度驗算 qbS正0.329.87=8.961kN/m 面板變形圖(mm) 0.43mml/400200/4000.5mm 滿足要求! 五、小梁驗算小梁材質及類型矩形木楞小梁截面類型(mm)6080小梁抗彎強度設計值f(N/mm2)16.2小梁彈性模量E(N/mm2)9000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64小梁截面慣性矩I(cm4)256 1、強度驗算 qbS承0.238.0567.611kN/m 小梁彎矩圖
86、(kNm) 小梁剪力圖(kN) Mmax0.072kNm Mmax/W0.072106/640001.131N/mm2f16.2N/mm2 滿足要求! 2、撓度驗算 qbS正0.229.87=5.974kN/m 小梁變形圖(mm) 0.014mml/400300/4000.75mm 滿足要求! 3、支座反力計算 R1=1.295kN,R2=.R15=2.589kN,R16=1.295kN 六、主梁驗算主梁材質及類型矩形木楞主梁截面類型(mm)50100主梁抗彎強度設計值f(N/mm2)13.5主梁彈性模量E(N/mm2)9000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83.33主梁截面慣性矩I(cm4)416.67 1、強度驗算 主梁彎矩圖(kNm) Mmax0.351kNm Mmax/W0.351106/833304.216N/mm2f13.5N/mm2 滿足要求! 2、撓度驗算 主梁變形圖(mm) 0.1mml/400500/4001.25mm 滿足要求! 七、對拉螺栓驗算對拉螺栓類型M14軸向拉力設計值Ntb(kN)17.8 對拉螺栓橫向驗算間距mmax300,300/2+0300mm 對拉螺栓豎向驗算間距nmax500,500/2+0500mm N0.95mnS承0.950.30.538.0565.423kNNtb17.8kN 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