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xxx三期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詳細勘察)1、前 言受xxxxxx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擔了其擬建的xxxx三期工程的巖土工程勘察任務。本次勘察為詳細勘察階段。1.1工程概況擬建xxxx三期工程位于xx縣xxxx,距離xx舊城約9公里,交通較方便。場地東至永福路,南至泰和路,西至旗海路,北至xx灣大道,總占地面積為106749 m2,總建筑面積290002.54m2 ,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為243802.24 m2 ,地下建筑面積為46200.3 m2 ,擬建物包括高層建筑及連體樓共17幢,層高為15-25層,地下1層;低層建筑共16幢,層高為2-5層(主要擬建物具體參數詳見下表1)。主要擬建
2、物參數一覽表 表1擬建物名稱層數幢數場地設計標高結構類型基礎類型建筑物的地基變形允許值承載力要求 辦公樓25F 13.300m框架-剪力墻 樁基礎 0.0025預估最大單樁承載力7000kN酒店式公寓24F 13.300 m框架-剪力墻 樁基礎 0.0025預估最大單樁承載力7000kN住宅樓18F 6 3.300 m框架-剪力墻 樁基礎 0.003預估最大單樁承載力6000kN住宅樓17F 2 3.300m框架-剪力墻 樁基礎 0.003預估最大單樁承載力5500kN住宅樓 15F 7 3.300m框架-剪力墻 樁基礎 0.003預估最大單樁承載力5000kN農貿市場5F13.300m框架樁
3、基礎0.004預估最大單樁承載力2000kN商業樓2-3F 153.300m框架 樁基礎 0.004預估最大單樁承載力1200kN1.2 勘察等級根據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程(JGJ72-2004),確定本工程勘察等級為甲級。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50007-2011,確定本工程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1.3 勘察目的任務本次勘察階段為詳細勘察,其目的是為擬建的xxxx三期工程施工圖設計提供必要的巖土工程依據。具體任務如下:1)查明有無影響建筑場地穩定性的不良地質條件及其危害程度;2)查明建筑物范圍內的地層結構及其均勻性,以及各巖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3)查明地下水埋藏情況、類型、和水位
4、變化幅度及規律,以及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4)劃分場地土類型和場地類別;5)對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礎設計方案進行論證分析,提出經濟合理的設計方案建議;提供與設計要求相對應的地基承載力及變形計算參數,并對設計與施工應注意的問題提出建議;6)提供基坑支護設計所需的巖土技術參數,論證其對周圍已有建筑物和地下設施的影響;基坑施工降水的有關技術參數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議;提供用于計算地下水浮力的設計水位。1.4勘察工作依據及主要執行技術標準勘察工作主要依據如下規范、規程:國家標準巖土工程勘察規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 國家標準建筑抗
5、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國家標準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國家標準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1999);國家標準巖土工程勘察安全規范(GB50585-2010);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行業標準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程(JGJ72-2004);行業標準建筑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JGJ/T87-2012);行業標準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行業標準建筑樁基技術規范 (JGJ94-2008);行業標準房屋建筑和 基礎設施工程勘察文件
6、編制深度規定(2010年版);xx省標準巖土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標準(DBJ10-5-98);xx省標準工程建設巖土工程勘察規范(DB33/1065-2009);xx省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33/1001-2003);xx省標準建筑基坑工程技術規程(DB33/T1097-2014);合同及設計單位提供的勘察要求等。1.5勘察工作概況勘察工作布置及過程本次勘察由我院技術人員根據相關規范按建筑物及地下室周邊、角點及內部布置勘探工作量,共布設機鉆孔231個。外業勘察工作于2014年6月28日開始,至2014年8月1日結束,共開動XY-1型鉆機8臺,完成鉆孔231個,總歷時32天。本次勘察鉆探取土
7、樣孔 99個,超過勘探孔總數1/3;取土樣+原位測試孔共118個,超過勘探孔總數的1/2,滿足規范強標要求(完成工作量詳見表2),具體位置詳見勘探點平面位置圖。 勘察完成實物工作量一覽表 表2項 目數 量項 目數 量鉆 探孔 數個231室內巖土、水樣分析試驗常規試驗組217總進尺m13305.4顆粒分析試驗組34土樣件217三軸試驗(UU)組9滲透試驗組7無側限試驗組9巖樣件/組117/39單軸飽和抗壓強度試驗組39水樣組2水質簡分析組2圓錐重型動力觸探試驗段次29原位測試標準貫入試驗段次19測 量定點、高程測量點231測 量地下水位點231 測量系統及高程引測依據我院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設計總
8、平面圖(電子版)讀出各勘探點的坐標,以甲方提供的場地內SP1點(X=42265.08,Y=65363.64,H=3.75m)、SP2點(X=42258.42,Y=65757.22,H=4.11m)為測量基準點,采用GPS儀完成孔位放樣及高程測量。本工程采用地方獨立坐標系,1985國家高程基準,具體詳見勘探點平面位置圖。勘察結束后,對各鉆孔孔口高程與孔位坐標進行復核,并統一量測各鉆孔中揭示的終孔穩定地下水位。詳見附表8。1.5.3勘察手段及質量評述1、鉆探 本次勘察鉆探作業開動 XY-1型鉆機8臺,鉆進采用優質泥漿護壁,分回次鉆進取芯,對粘性土用薄壁取土器采取不擾動土樣,土樣取出后及時包裝、蠟封
9、并放置于防震箱中及時測試;對含粘性土粉砂及圓礫層采取擾動土樣,取出后及時包裝并及時測試;對基巖層采取代表性巖樣,取出后及時包裝并及時測試。鉆探結束后對鉆孔及泥漿池采用原土回填、夯實,達到天然土的狀態,并封堵孔口。技術人員現場及時編錄巖芯,原始資料準確、齊全,施工質量優良。2、原位測試(1)標準貫入試驗,在含粘性土粉砂及全風化凝灰巖層中進行。試驗采用63.5kg穿心自動落錘,落距76cm,貫入器打入土中15cm后,開始記錄每打入10cm的錘擊數,累計打入30cm的錘擊數為標準貫入試驗錘擊數N。成果可靠,質量優良。(2)圓錐重型動力觸探試驗,在圓礫及強化凝灰巖層中進行。試驗采用63.5kg穿心自動
10、落錘,落距76cm,每打入10cm的錘擊數為圓錐重型動力觸探試驗錘擊數N63.5,當連續三次N63.550擊時,停止試驗。成果可靠,質量優良。3、室內巖土、水樣分析測試土工測試由我院委托xx省山川有色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實驗室完成,水樣分析測試由我院委托xx省第三地質大隊測試中心完成,巖樣由我院實驗室完成。所有測試均嚴格按有關標準進行,及時完成。原狀土樣做常規試驗,部分加做三軸試驗(UU)、無側限試驗、滲透試驗,擾動土樣做顆粒分析試驗,水樣做水質簡分析,巖樣做單軸飽和抗壓強度試驗。4、資料整理、報告編制野外原始資料經編制人員復核、檢查后按照巖土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標準(DBJ10-5-98)及房屋建筑
11、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10年版)要求完成報告編制,成果質量優良。2、場地工程地質條件2.1場地地形地貌及環境條件勘察場地屬濱海平原地貌類型,現場地由原養殖場回填平整而成,地形較平坦,地面標高1.484.24m。據調查,場地內無地下管線等地下構筑物。場地工程地質環境較好,具體詳見勘探點平面位置圖。2.2地基土的構成與分布特征根據已完成的鉆探孔野外、原位測試等,將場地勘探深度84.40m以內土體按其成因時代、埋藏分布規律、巖性特征及其物理力學性質劃分為7個工程地質層,13個工程地質(亞)層。現由上而下分述如下: 1、0層:素填土(mlQ4)場地內均有分布。層厚1.105.70
12、m,層頂高程1.484.68m。雜色,松散狀,由塊石及少量粘性土、碎石組成,新近堆填,未經壓實,最大塊徑可達80cm,硬質物質占80%以上。2、1層:淤泥(mQ)場地內均有分布。層厚1.4012.50m,層頂埋深1.105.70m,層頂高程-2.272.26m。灰色,流塑狀,切面光滑,干強度高,韌性高,具高含水量、高壓縮性、高靈敏度、觸變性,含少量有機質,局部相變為淤泥質粘土。3、層:粉質粘土(al-l Q)場地內除z4、z7、z22z23、z26、z28、z88、z99號孔及其附近缺失外均有分布。層厚1.1013.30m,層頂埋深5.2013.90m,層頂高程-11.37-2.69m。灰黃色
13、,硬塑狀,干強度高,韌性中等,中壓縮性,搖振反應無,含鐵錳質氧化物,下部含粉細砂薄層,局部相變為粘土。4、2層:粉質粘土(m Q)場地內僅z24、z52z54、z69、z72、z81、082、z110、z144、z146、z157、z163z165、z167、z168、z176z181、z193孔及其附近有分布。層厚1.206.10m,層頂埋深12.2021.10m,層頂高程-18.35-10.44m。灰色,可塑狀,干強度高,韌性中等,中壓縮性,搖振反應無,含粉細砂薄層及有機質。5、層:含粘性土粉砂(al-m Q)場地內僅 z3z15、z17、z18、z22、z23、z25z33、z36、z3
14、7、z42z49、z55z66、z70、z71、z73z78、z80、z84z89、z94、z97z102、z112z116、z127z131、z142、z143、z145、z150、z151、z166、z182、z183、z191、z194、z196、z204、z205、z207、z209z221、z225號孔及其附近有分布。層厚0.5010.10m,層頂埋深7.5018.10m,層頂高程-14.76-4.66m。灰黃色,稍密狀,飽和,主要礦物成份為石英、長石,分選性好,顆粒級配差,含粘性土,分布不均勻,局部含量高相變為含砂粉質粘土。6、層:圓礫(al Q)場地內僅z95、z96、z109z
15、111、z124z126、z154z156、z187z190、z192、z195、z197、z199、z201、z203、z206、z212孔及其附近有分布。層厚0.506.10m,層頂埋深13.1019.70m,層頂高程-15.64-10.03m。黃灰色,稍密狀,礫石主要成分為火山巖,多呈次棱狀,粒徑一般為0.22cm,約占3040%,大于2cm,約占20%,個別大于5cm,余多為粘性土及砂類土充填。7、1層:粉質粘土(al-l Q)場地內除z171z173、z227z229號孔及其附近缺失外均有分布。層厚3.4023.10m,層頂埋深12.1027.90m,層頂高程-20.67-10.11
16、m。灰黃色、灰白色,硬塑狀,干強度高,韌性高,中壓縮性,搖振反應無,含鐵錳質氧化物,局部含砂礫,局部相變為粘土。該層夾有1夾層含粘性土粉砂。8、1夾:含粘性土粉砂(al-m Q)場地內僅z5、z6、z24、z25、z56z58、z71、z72、z853、z116、z151、z159、z200z202、z204、z205、z230號孔及其附近的1層粉質粘土層內有分布,呈透鏡體狀。層厚0.804.60m,層頂埋深22.1026.50m,層頂高程-24.17-19.98m。灰黃色,稍密狀,飽和,主要礦物成份為石英、長石,分選性好,顆粒級配差,含粘性土,分布不均勻,局部含量高相變為含砂粉質粘土。9、1
17、層:粉質粘土(al-l Q)場地內除z1、z2、z19、z20、z38、z39、z52z58、z69z73、z80z87、z93z98、z107z112、z122z128、z138、z139、z154z158、z169z174、z186z193、z195z203、z205z207、z222、z225z231號孔及其附近缺失外均有分布。層厚2.4018.00m,層頂埋深26.5038.70m,層頂高程-35.83-24.33m。灰黃色、灰白色,硬塑狀,干強度高,韌性中等,中壓縮性,搖振反應無,含鐵錳質氧化物,局部相變為粘土。10、層:含礫粉質粘土(el-dlQ)場地內除z42、z43、z53、z
18、57z59、z68、z69、z72、z73、z81z83、z87、z88、z95z98、z108z113、z123z127、z134、z137z139、z148、z154z159、z170z175、z187z191、z194z197、z221z231號孔及其附近缺失外均有分布。層厚1.8018.00m,層頂埋深26.5038.70m,層頂高程-35.83-24.33m。灰黃色,硬塑狀,干強度及韌性中等,中壓縮性,含砂礫,分布不均,含礫量及粒徑隨孔深變大,局部含量高,相變為含粘性土砂礫石。11、1層:全風化凝灰巖(J3x)場地內除z37、z81、z113、z114、z121z123、z130、z
19、140、z231號孔及其附近缺失外場地均有分布。層厚0.8020.00m,層頂埋深11.1068.90m,層頂高程-65.73-7.67m。黃灰色、暗紅色,原巖結構基本破壞,巖芯風化成砂土狀及土夾砂礫狀,局部含強風化巖塊。其中z25(51.7053.40m)、z60(56.5060.20m) 、z73(38.9040.30m) 、z88(52.3054.60m) 、z99(57.0059.60m)夾中風化巖塊。12、2層:強風化凝灰巖(J3x)場地內除z1、z3、z4、z6z8、z10、z19z23、z29、z39z42、z44、z45、z47、z49、z51、z53z55、z70、z81、z
20、82、z88、z89、z92、z95、z96、z99、z100、z108z111、z115z118、z124、z132z134、z136、z141z147、z149、z150、z152z156、z167、z169z174、z187z191、z193、z195z197、z201、z227z229號孔及其附近缺失外均有分布。層厚0.404.30m,層頂埋深26.3076.80m,層頂高程-73.64-22.89m。灰褐色、灰紅色,原巖結構大部分破壞,風化強烈,巖芯風化多呈碎塊狀,巖質較軟,錘擊易碎。13、3層:中風化凝灰巖(J3x)場地內均有分布。層厚2.2012.70m(未揭穿),層頂埋深13.
21、2078.80m,層頂高程-41.50-33.05m。紫紅色、青灰色,凝灰質結構,塊狀構造,節理裂隙較發育,裂隙多呈近似垂直發育,巖芯較完整,呈柱狀、塊狀,巖石屬較硬巖,較完整較破碎,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級,揭示厚度內無洞穴、臨空面、構造破碎帶及軟弱夾層。2.3地基土層物理力學性質指標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以各地基土層為統計單元,對巖土試驗指標、原位測試指標逐一檢查,剔除個別不合理的異常值后,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第第14.2.4條要求,統計出各層物理力學指標。統計成果見附表3、附表4、附表5、附表6、附表7。2.4
22、水文地質條件2.4.1地表水 場地內無地表水分布。2.4.2地下水場地勘探深度以淺地下水主要為淺部0層、1層的孔隙潛水及中部層、層、1夾層的承壓水及深層層的基巖裂隙水,淺部孔隙潛水,主要賦存在素填土及淤泥層中,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及地表水滲透,水量貧乏。中部承壓水,主要賦存在含粘性土粉砂及圓礫層中,水量一般。深層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在強、中風化基巖裂隙中,滲透性弱-中等,水量一般。根據區域水文地質資料,承壓水水頭高度一般為10m左右。勘探期間,實測地下水穩定水位0.403.40米(孔隙潛水)(水位高程0.18m2.96m),水位年變幅1.50米。2.4.3地下水、土對建筑材料腐蝕性評價本場地
23、環境類型為類,滲透性為B類,勘察期間場地及附近未發現污染源。根據從z54、z121號孔采取的2組地下水的水質分析報告:本區地下水化學類型為ClNa型。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如下(見表3):地下水對建筑材料的腐蝕程度評價表 表3評價 類別環境類別腐蝕介質腐蝕性的標準值實測含量評價z 54z121混凝土結構類SO42- (mg/L)300(微)75.075.0微腐蝕性Mg2+ (mg/L)2000(微)9.810.8微腐蝕性總礦化度(mg/L)5(微)7.24 7.32微腐蝕性侵蝕性CO2(mg/L)30(微)4.04.6微腐蝕性混凝土中鋼筋長期浸水Cl
24、- (mg/L)10%,層面標高變化大,屬不均勻地基;若低層建筑以1層、1層粉質粘土作樁基礎持力層,地基土層層面大部分坡度10%,厚度大,分布穩定,屬均勻地基。故場地整體屬不均勻地基。3.2 場地穩定性與適宜性本場地勘察范圍內未見滑坡、崩塌、地面沉降、斷層、泥石流等不良地質作用,擬建場地附近無較大規模的構造帶通過,構造活動微弱,地震次數少,震級小;場地地基土上部主要為海相沉積的淤泥,中部則為沖湖沉積的硬土層,下伏凝灰巖,本擬建場地穩定性總體較好,適宜本工程建設。3.3地基土分析與評價場區內勘察深度84.40m以淺地基土可劃分為7個工程地質層,13個工程地質(亞)層。其中0層素填土,松散狀,工程
25、性質極差;1層淤泥,流塑狀,高壓縮性、高靈敏度,工程性質極差;層粉質粘土,硬塑狀,中等壓縮性,工程性質較好;2層粉質粘土,可塑狀,工程性質一般,分布不穩定,厚度較薄;層含粘性土粉砂,稍密狀,工程性質一般,分布不穩定,厚度較薄;層圓礫,稍密狀,工程性質一般,分布不穩定,厚度較薄;1層粉質粘土,硬塑狀,中等壓縮性,工程性質較好,可作低層建筑及地下室樁基礎持力層;1夾層含粘性土粉砂,稍密狀,工程性質一般,分布不穩定,厚度較薄,不宜單獨作樁基礎持力層,可與1層粉質粘土聯合作低層建筑樁基礎持力層;1層粉質粘土,硬塑狀,中等壓縮性,工程性質較好,可作低層建筑樁基礎持力層;層含礫粉質粘土,硬塑狀,中壓縮性,
26、工程性質較好,可作樁基礎持力層;1層全風化凝灰巖,工程性質一般,可作樁基礎持力層;2層強風化凝灰巖,工程性質較好,分布不穩定,厚度較薄,不宜作樁基礎持力層;3層中風化凝灰巖,工程性質較好,可作樁基礎持力層。3.4各工程地質(亞)層承載力參數確定各工程地質(亞)層承載力特征值和樁基礎承載力參數主要依據物理力學性質指標以及埋藏分布條件等,按照巖土工程勘察規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等有關規范,并結合地區性經驗綜合確定,具體詳見附表2。 3.5地基基礎方案評價擬建建筑群為高層建筑及連體樓共17幢,層高為15-25層,地下1層;低層建筑共16幢,層高為2-5層。高層建筑為框架-剪力墻
27、結構,低層建筑為框架結構,擬采用樁基礎。根據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并結合本地區工程經驗分析,建議擬建建筑物采用鉆孔灌注樁樁基礎。各擬建物持力層選擇見表4:擬建物持力層一覽表 表4擬建物名稱層數樁型樁徑樁端土層及持力層辦公樓25F 鉆孔灌注樁 800-10003酒店式公寓24F 鉆孔灌注樁800-10003住宅樓18F 鉆孔灌注樁800-10003住宅樓 17F 鉆孔灌注樁800-10003住宅樓15F 鉆孔灌注樁800-10003農貿市場5F鉆孔灌注樁800-10003商業樓2-3F鉆孔灌注樁800-10003鉆孔灌注樁600-8001 、13.5.1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估算(1)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
28、范(JGJ94-2008)中第條及第5.3.9條有關規定,當樁端嵌巖時,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可按下式公式計算: QUK= uqsikli+rfrkAp式中QUK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KN);qsik、frk樁周第i層土的極限側阻力、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KPa);Ap樁底端橫截面面積(m2);u樁身周邊長度(m);li第i層巖土的厚度(m);r樁嵌巖段側阻和端阻綜合系數。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 QUK/K 式中K安全系數,取K =2估算假設樁徑為1000mm,樁端全截面進入持力層1倍樁徑,則計算結果見下表5。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估算表 表5建筑物名稱樁型樁徑(mm)樁端土層及
29、持力層估算位置樁長(m)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QUK(KN)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KN)25F辦公樓鉆孔灌注樁10003z162.0362341811724F酒店式公寓鉆孔灌注樁10003z6936.4313791568918F住宅樓鉆孔灌注樁10003z546.1329421647110003z2869.1378281891410003z1374.6390861954310003z3662.4363661818310003z15074.0392271961310003z15361.1362121810617F住宅樓鉆孔灌注樁10003z9841.4318311591610003z105
30、63.2359361796815F住宅樓鉆孔灌注樁10003z5830.5297301486510003z7672.7377701888510003z8040.2318581592910003z12738.1317691588410003z13266.8372531862710003z13949.0328091640410003z14947.933771168855F農貿市場鉆孔灌注樁10003z11028.730485152422-3F商業樓鉆孔灌注樁10003z17313.52793013965注:、樁長以地下室頂板起算,以坡下方嵌巖深度為準,0素填土層摩阻力不計,并未考慮負摩阻力的影響,
31、負摩阻力系數取0.50;2、孔底沉渣應50mm;3、承載力未考慮樁身砼強度;4、frk=41630KPa.(2) 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中第5.3. 5條有關規定,當樁端為土層時,鉆孔灌注樁單樁豎向承載力可按下式公式計算:QUK =qpkAp+ uqsikli 式中QUK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KN);qsik、qpk樁周第i層巖土的極限側阻力、樁端阻力標準值(KPa);Ap樁底端橫截面面積(m2);u樁身周邊長度(m);li樁身穿過第i層巖土的厚度(m)。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 QUK/K 式中K安全系數,取K =2估算假設樁徑為600mm,樁端全截面進入持力層不
32、小于3倍樁徑,則估算結果見下表6。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估算表 表6建筑物名稱樁型樁徑(mm)樁端土層及持力層估算位置樁長(m)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QUK(KN)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KN)2-3F商業樓鉆孔灌注樁6001z 21333.224591229鉆孔灌注樁6001z1663326901345注:樁長以鉆孔孔口標高起算,0素填土層摩阻力不計,并未考慮負摩阻力的影響,負摩阻力系數取0.50。 3.5.2單樁豎向抗拔承載力特征值確定1、根據xx省標準建筑地基礎設計規范(DB 33/1001-2003)第條規定: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的建筑物,單樁豎向抗拔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單樁豎向抗拔
33、靜載荷試驗確定。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荷試驗按相關規范規定執行。2、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 (JGJ94-2008)中第條規定,基樁的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可按可按下式計算:Tuk=i qsikuili (當單樁或群樁呈非整體破壞時)式中 Tuk基樁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KN);ui樁身周長(m); li第i層巖土的厚度(m); qsik樁側表面第i層土的抗壓極限側阻力標準值(KPa);i抗拔系數。現以z64、z194孔為例,按等直徑樁進行估算,估算結果見下表(表7): 抗拔樁單樁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估算表 表7計算孔號樁徑(m)層位編號樁長(m)單樁豎向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Tuk(KN)z640.80
34、130.71460z1940.80128.11227 注:1、樁長以地下室頂板起算2、按等直徑樁估算,未考慮樁的擴底直徑;3.6成樁可行性及對周邊環境影響分析擬建建筑群為高層建筑及連體樓共17幢,層高為15-25層,地下1層;低層建筑共16幢,層高為2-5層。高層建筑為框架-剪力墻結構,低層建筑為框架結構,擬采用樁基礎。根據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并結合本地區工程經驗分析,建議擬建建筑物采用鉆孔灌注樁樁基礎。本場地淺部分布有1層淤泥,易縮徑;中部分布有砂礫石層時,易漏漿和坍塌,因此鉆孔灌注樁施工時應采取護壁措施,以防縮徑及塌孔,確保成孔質量;深層1層全風化凝灰巖中夾有中風化巖塊,請施工時采取必要措施及
35、工藝保障成孔質量。另外施工產生的廢泥漿須外送,避免污染當地環境。3.7地基變形特征及差異沉降評價3.7.1地基變形特征本工程擬建建筑群為高層建筑及連體樓共17幢,層高為15-25層,地下1層;低層建筑共16幢,層高為2-5層。高層建筑、低層建筑以中風化基巖作樁基礎持力層時,沉降可不考慮;若低層建筑以下部粉質粘土作樁基礎持力層時,沉降量主要由樁身自身壓縮及樁底沉渣二部分組成,因此,在保證樁基質量及有效樁長的前提下,其沉降變形是很小的,一般可滿足要求,且沉降均勻。3.7.2差異沉降評價因使用功能上的需要,本工程各擬建物因層數不同、荷載差異較大等原因,易形成差異沉降。設計時需考慮各擬建物之間產生差異
36、沉降的問題。當以上建筑物預測的差異沉降可能超過現行規范標準或設計的限制時,應采取結構設計或施工上的技術處理措施。可采用的方法有:通過采取樁端持力層控制;不同建筑物或建筑部分的建造順序;調整各擬建物之間的連接剛度并兼顧建筑基礎結構的抗浮問題;或進行樁長、樁徑、樁間距的優化,在各擬建物之間設置變形縫或后澆帶等方法,以確保擬建物的正常使用。3.8特殊性巖土層和地下水對樁基設計與施工的影響和防治措施3.8.1場地特殊巖土層對樁基設計與施工影響場地對樁基設計與施工影響有影響特殊性巖土層主要為是0層素填土和1層淤泥,具體評價如下:淺部0層素填土屬欠固結土,樁基設計時需考慮因其土層固結沉降產生附加荷載或由于
37、地下水位變化(降低),使樁周土中有效應力增大,并產生顯著壓縮沉降而引起樁側阻力對樁基承載力和沉降的影響,建議在設計時應將負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載計入附加荷載,并驗算樁基承載力和樁基沉降;素填土塊徑大,且局部厚度較大,樁基施工前,樁位處的素填土應予以處理,以免影響成樁質量。1層淤泥高含水量,高靈敏度,屬高壓縮土,易縮徑,因此鉆孔灌注樁施工時應采取護壁措施,以防縮徑,確保成孔質量。3.8.2地下水對本工程施工的影響根據場地地下水分布特征,結合當地建設經驗,地下水對本工程施工的影響主要表現如下幾個方面:1)、基坑工程必須采取隔滲及降水措施,避免或減小降水對周圍環境的不利影響。2)、鉆孔灌注樁施工時護壁
38、泥漿壓力應大于含水層承壓水頭,承載水頭高度約10m,避免發生塌孔。3)、鉆孔灌注樁施工時,在軟土區易縮經,透水性較好的含水層處易產生較嚴重的漏漿現象,應采用優質泥漿護壁防滲漿工藝。4)、工程使用過程中,如開采地下水,將會產生地面沉降,對樁基產生負摩阻力,應對工程影響進行評價。4、基坑工程評價本工程高層建筑設地下室一層,基坑開挖深度約4.0m,開挖面積較大,基坑開挖所涉及的地層為0層素填土、1層淤泥,地下水位高,結合本地建設主管部門對基坑工程管理的有關規定,確定本工程地下室屬三級基坑工程。4.1基坑周邊環境及工程地質條件基坑周邊環境場地周邊環境為中等復雜,擬建場地位于xx縣海潤街道濱海新城中心區
39、域。東至永福路,南至泰和路,西至旗海路,北至xx灣大道。據調查訪問,場地附近目前無地下管線分布,也無高壓線架設。基坑涉及巖土層特征與評價場地位于濱海平原地貌區,經本次勘察地質資料分析,基坑開挖線外3倍開挖深度范圍內,地層的天然土體的土質與場地內地質一致。基坑開挖及影響范圍內土層主要由0層素填土、1層淤泥組成,0層素填土土質松散,穩定性差;1淤泥觸變性強,抗剪強度低,基坑側壁土層的自穩能力差。基坑涉及巖土層巖土參數根據室內試驗,結合本地區相似工程建筑經驗,提供基坑設計主要技術參數于下表8。 基坑設計主要技術參數 表8土層重度(kN/m3)含水量W(%)固快三軸(UU)滲透系數k備注凝聚力c(kP
40、)摩擦角()凝聚力c(kPa)摩擦角()水平Kh(cm/s)垂直Kv(cm/s)0層素填土19350150.115經驗值1層淤泥16.1756.39.58.56.41.01.8 E-071.5E-0實測值注:上表抗剪強度指標均為峰值標準值,使用時可根據地區經驗適當調整。4.2基坑側壁穩定及坑底隆起的評價基坑側壁地基土層主要由0層素填土、1層淤泥構成,自穩能力差,若處理不當,在土壓力、地下水或地面荷載等因素綜合作用下易產生較大范圍或整體滑移的破壞模式。建議設計時應根據基坑開挖深度、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和地面荷載情況等進行基坑整體穩定性計算。基坑開挖后坑底主要為1層淤泥,由于淤泥具有觸變性和流變性強
41、、抗剪強度低、滲透性小的特性,在地面荷載、水、土壓力等因素的作用下,可能會引起坑底隆起的現象,建議在基坑工程設計時進行抗隆起穩定性驗算。4.3地下室防水及抗浮的評價擬建基坑開挖深度約為4.0m。由于擬建場地位于濱海平原區,地勢相對較低,地下水位埋深較淺(勘察期間測得鉆孔中穩定水位0.403.40m(相當于黃海高程0.182.96m),地下室底板設計標高均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因此,地下室設計時須考慮地下水的滲水和浮托作用,進行抗浮穩定性驗算,并采取相應的防水和抗浮措施,以確保擬建工程正常施工和安全使用。本區汛期經常有臺風暴雨,地面易發生浸水現象,結合場地地形地貌,地下水補給及排泄條件,建議地下室防
42、水、抗浮設計的最高地下水位按室外設計地坪設計標高考慮。4.4基坑支護與地下水處治根據本工程基坑特點及場地地基土條件與周邊環境,結合臺州地區施工經驗,基坑整體施工進行分級自然放坡開挖具有較大難度,為確保基坑開挖及地下結構施工的安全順利進行,故在本工程基坑開挖施工時應采取規范合理的支護措施。場地表部土層滲透性較好,因此必須做好隔水措施。根據場地條件及臺州地區的建設經驗,基坑支護可采用排樁支護。基坑外側應采取截水溝,以阻止地表水進入基坑。基坑內排水,鑒于淤泥質土層滲透性差、水量小,一般可采用集水明排處理。基坑開挖時坑內水主要為地表水和雨水,應沿基坑壁間隔適當距離設置集水井及與之聯通的排水系統,隨時將
43、基坑內的地面水引入集水井后用泵排出坑外。具體方案按基坑支護專項設計方案(經專家評審后)實施。4.5基坑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及開挖時應注意的問題基坑工程按規范要求及當地建設部門有關規定進行支護后,基坑開挖及排、降水作業對周邊環境影響不大,但施工過程仍應加強其監測工作,以便出現問題能及時解決。另外,基坑工程施工應考慮棄土運輸、揚塵和地下水排放對周邊環境的污染,做好文明施工。基坑開挖應分層、分區、對稱、均衡、有序進行和禁止超挖,開挖時應考慮時空效應,采取邊挖、邊鑿(工程樁)、邊鋪、邊注的施工方法,保持持續降水,防止地基浸水。基坑周邊地面應嚴禁堆放棄土或建筑材料,并做好地面截、排水設施,防止雨水或施工
44、用水流入基坑。基坑開挖過程應注意對已施工工程樁的保護,防止樁頭損壞和樁基移位。基坑排、降水時應將地下水位降至地下室基底以下一定深度,并持續至地下結構的施工荷載大于地下水的最大浮力為止,以保證地下室的施工質量。另建議基坑工程施工宜盡可能選擇在旱季進行,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地下水的不利影響。若在基坑開挖時,發現存在地下暗濱,可在基坑外圍一定范圍距離進行明挖至天然土層下足夠的抗滲深度,采用有效隔水措施,并在靠基坑側布置集水井進行明排,以確保基坑的安全、穩定。5、設計參數檢測、現場檢驗和監測5.1設計參數檢測工程正式施工前應對工程樁和基坑工程設計中的重要設計參數進行檢驗校核,對施工工藝和控制施工的重要參數
45、進行核定的各種現場測試。工程樁正式施工前應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有關規定進行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荷試驗及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荷試驗,以確定單樁豎向承載力及抗拔承載力特征值。上述各項檢測項目的試驗數量均應滿足設計要求和有關規范規定。5.2現場檢驗工程樁施工完成后應按有關規范要求進行樁身無損檢測和靜載荷試驗,以檢驗成樁質量和確定單樁承載力。另基坑開挖后應進行地質驗槽工作。當現場檢驗發現地質情況異常時,應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處理措施,必要時應進行施工勘察。5.3施工監測(1)基坑工程在施工過程應對基坑內、外土體的水平、豎向位移、基坑卸荷回彈、支擋結構的內力、變形和整體穩定性,基坑開
46、挖影響范圍內的地下水位、孔隙水壓力變化以及滲水等現象進行觀測與監測,并采取信息化施工臨控,以確保基坑安全。當監測值達到報警指標時,應及時簽發報警通知,并根據監測結果提出施工建議和預防措施。(2)為了確保施工和使用期間的安全,應按有關規范要求對建筑物的沉降、傾斜等進行系統的觀測。觀測工作自地下室底板澆筑或基礎施工時起至建筑物竣工后沉降穩定為止。沉降觀測水準基點、沉降觀測點的布設、觀測精度要求、觀測周期及沉降穩定標準等應符合規范要求。6、 結論與建議6.1 結論1本次勘察根據委托要求和現行有關規范進行,達到預期目的,本報告可作為xxxx三期工程施工圖設計和施工的依據。2場地屬濱海平原地貌類型,場區
47、內勘察深度84.40m以淺地基共劃分為7個工程地質層,13個工程地質(亞)層。各巖土層分布特征及巖土層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建議值見工程地質剖面圖及附表2。3本場地位于抗震設防烈度小于6度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 4場地勘探深度以淺分布的地下水主要為賦存于淺部0層、1層的孔隙潛水及中部層、層、1夾層的承壓水及深層層的基巖裂隙水。勘探期間期間,實測地下水穩定水位0.403.40米(孔隙潛水)(水位高程0.18m2.96m)。地下水在現狀條件下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在長期浸水條件下對混凝土中鋼筋具微腐蝕性,在干濕交替條件下對混凝土中鋼筋具弱腐蝕性。土對建筑材料腐蝕性與地下水類同。地下水與土
48、對建筑材料腐蝕的防護,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規范(GB50046)的規定。5場地整體屬不均勻地基。場地穩定性總體較好,適宜本工程建筑。6.2 建議1、根據擬建工程特點及場地工程地質條件,結合本區工程建設經驗,建議擬建物持力層的選擇參照“擬建物持力層一覽表 表4”,具體樁長、樁徑及持力層請設計部門綜合考慮確定。2、樁基施工應按現行有關規范規程及設計要求執行,保證樁身質量。做好樁基檢測和監理工作,確保施工質量與工程安全。3、實際單樁豎向承載力及抗拔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現場靜載荷試驗確定。4、淺部素填土塊徑大,且局部厚度較大,樁基施工前,樁位處的素填土應予以處理,以免影響成樁質量。5、本
49、場地中風化巖面起伏較大,全風化巖中局部夾中風化巖塊,樁基施工時應根據施工經驗并結合工程地質剖面綜合判定中風化巖面,必要時可以一樁一孔進行施工勘察。6、樁基施工時應做好泥漿排放工作,同時還需考慮施工振動、噪音對鄰近居民住宅區的影響,建議采取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和文明施工等措施,以盡可能避免或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7、建議抗浮設防水位按室外設計地坪設計標高考慮。8、基坑支護可采用排樁方案,基坑內集水溝明排降水,基坑外側采取截水溝,以阻止地表水進入基坑。具體方案應由具基坑設計資質的單位進行專項支護設計,并經論證后實施。9、基坑開挖時應做好四周的監測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10、建議選擇有經驗、信譽好的施工單位及監理單位,嚴格執行有關規范、規程,確保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