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識產權興貿工程研究總報告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高技術的發展,知識產權對世界經濟與貿易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進入21世紀,發達國家紛紛制定知識產權戰略,知識產權已成為世界技術競爭與經濟競爭的戰略制高點。2003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關于進一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的若干意見,提出鼓勵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應對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知識產權興貿工程,是新時期科技興貿的重大戰略部署。一、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面臨知識產權的挑戰科技興貿戰略實施五年來,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快速增長。2004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655.4億美元,增長50.2。占全國外貿出口增量的35.5,高
2、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外貿出口比重達到27.9。高新技術產品年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企業已達239家,高新技術產品對外貿易首次實現年度順差。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速度雖然很快,但卻存在三“靠”三“低”的特點,即主要依靠加工貿易、主要依靠外資企業、主要依靠低勞動成本優勢、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比重低、出口產品附加值低、出口產品利潤率低。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雖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出口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主要是知識產權在世界經濟與貿易發展中的作用發生了重大變化,表現為:知識產權與技術標準相結合,成為產業競爭的重要手段;知識產權與技術壁壘相結合,成為難以突破的雙重技術壁壘;知識產權與核心技術相結合,成為控
3、制其他企業的有效手段。1知識產權成為連接技術、經濟和貿易的紐帶隨著世界高技術及其高技術產業的發展,知識產權在世界經濟、科技和貿易中的作用和地位發生了重大變化。科技成果特別是高技術如果得不到知識產權保護,就很難商業化和產業化,支持經濟和貿易發展,知識產權還是技術標準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重要支撐。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成為連接技術與經濟和貿易的紐帶,從而成為新的技術與經濟競爭的戰略制高點。2自主知識產權成為出口品牌的核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出口持續快速增長,在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出口增長質量不高已經成為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現為自主品牌建設薄弱。目前,國際市場上名牌所占比例不到3,但
4、市場占有率高達40,銷售額超過50,個別行業超過90,國內市場上,2003年80多種主要消費品銷量前十位名牌的市場份額高達65%,最高的家電行業達到80%,而同年全國出口企業中擁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國出口總額的比重低于10,稱得上世界名牌的更是寥寥無幾。部分企業雖然已經開始出口自主品牌商品,但由于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特別是缺乏核心技術,品牌的附加值偏低。自主知識產權已成為實施出口名牌戰略,培育一批出口名牌的核心。3知識產權應用為目標,保護為創造和應用服務知識產權保護的目標是應用,一切保護政策措施最終是為知識產權的實施服務。2000年8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
5、十七次會議第二次修正的專利法明確規定:制定專利法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發明創造專利權,鼓勵發明創造,有利于發明創造的推廣應用,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創新,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庇纱丝梢?,知識產權應用是目標,保護為創造和應用服務。4、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利潤率有待核心技術水平的提高2004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50.2,拉動外貿出口增長13個百分點,但目前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的銷售利潤率不足5%,與制造業的銷售利潤率基本相當。提高高新技術出口產品的利潤率最根本是要解決我國高技術產業在核心技術方面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提高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中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比重。5、知識產權成為我國部分產業發展
6、的關鍵影響因素知識產權糾紛、收取專利費案例的不斷增多,使得知識產權不僅對我國外貿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而且成為部分行業發展的制約因素。跨國公司采取的收費策略是,在采用了專利的新產品還沒有形成市場之前,收取少量專利費,以便于產品迅速形成市場規模,通過銷量絕對值的增加而產生大額專利費。如DVD行業,采用單一DVD格式的DVD碟機,每臺需要交納總額25美元左右的專利費,EVD碟機需要交納4.5美元。這樣,我國DVD企業每年交納大約10億美元的專利費。由于“DVD”專利使用費的收取令中國企業幾乎“無利可圖”,夏新、康佳等企業已經被迫退出;很多國內DVD企業也面臨轉型和倒閉危機,國內整個DVD產業面臨崩潰
7、邊緣。6、知識產權成為我國外貿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2003年在美國,通過337條款起訴的全球范圍內的知識產權案件一共18例,中國就占到7例。在我國遭遇的貿易摩擦中,與知識產權有關的摩擦占相當一部分,中美間的貿易摩擦,知識產權問題更是處于突出地位。知識產權成為影響我國貿易前景的重要因素。同時,擁有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的企業也顯示出強勁的貿易優勢。如,清華同方威視股份已開發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其產品申請國內專利86項,申請香港地區專利14項,向美國、德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國家申請專利6項,其中,獲得美國發明專利授權1項。如今,“同方威視”的產品遍及歐洲、南美洲、亞洲、大洋洲、非洲等
8、23個國家和地區,廣泛服務于海關、鐵路、民航、公安等多個領域。7知識產權成為跨國公司獲取高額利潤的源泉據統計,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產品中技術來源于國外的產品出口額占70%左右。國家高新區外資企業專利產品平均創匯485萬美元,而內資企業專利產品平均創匯32萬美元,外資企業專利產品創匯能力僅為內資企業的15倍。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優勢已成為跨國公司競爭的核心力量和利潤增長源泉。2002年IBM公司產品收入為81億美元,其中通過知識產權授權、轉讓或許可而形成的利潤17億美元,占17%。由于專利的保護,飛利浦的小小剃須刀在中國能夠賣到上千元,一把剃須刀的利潤能比得上三、五臺中國產彩電的利潤。8中國企
9、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將面臨日益增多的知識產權問題據科技部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2004年對出口企業的調查, 51.4%的被調查企業認為政府對企業獲取自主知識產權和促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支持力度不夠;45.8%的企業認為專利的申請費和后續費用過高; 40.3%的企業認為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導致企業專利申請動力不足,專利申請時間長,知識產權方面信息缺乏,特別是對國外相關產品的知識產權狀況不了解;33.3%的企業認為不了解國外專利申請程序,需要培訓;27.8%的企業認為企業的研發能力和投入不足。9、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國外技術依賴程度高2004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中,三資企業出口
10、1445.9億美元,占全部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87.3%,其中,外商獨資企業出口1076.6億美元,占全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65%。三資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高意味著高新技術出口產品對國外技術的依賴程度高。同時,我國企業的誠信度和我國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不完善成為國外技術轉移的一個難題。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華東區副總裁表示,技術模仿嚴重、國家激勵政策不足等因素已經影響到世界尖端技術與對華技術轉移的層次和速度。研究表明,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每增強1%,外來直接投資存量將增加0.45%,技術轉移將增加0.69%。 圖1 我國發明專利受理的國內外情況 二、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知識產權的發展我國加入WTO后,
11、專利受理及授權均呈現新的發展形勢。表現在:2003年國內發明專利申請受理數首次超過國外,發明專利授權國內外的差距正在拉大;2000年起國內企業職務發明受理迅速增長,2000年企業在國內職務發明專利授權中占據第一位,2003年企業占國內職務發明專利授權的半數;專利分布東部與中西部差距呈擴大趨勢,2004年西部專利授權超過中部。我國高新技術產業中,擁有發明專利的企業主體呈現出以下特點:2001年起,醫藥制造業發明專利向民營企業集中;航空航天器制造業發明專利由國有企業壟斷轉向民營企業逐步介入;民營企業成為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擁有發明專利最多的企業,國有企業呈現逐步減少趨勢。2000年起,三資企業與民
12、營企業成為我國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發明專利主要擁有企業。民營企業長期以來都是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發明專利的主要擁有者。12003年我國發明專利國內首次超過國外申請受理量從2000年起,我國發明專利受理快速增長,1995-1999年,發明專利平均受理量為每年31294.6件,2000-2004年,發明專利平均受理量為每年86126.8件,近五年比上五年平均年受理量凈增長54832.2件。2003年起,我國發明專利申請受理中,受理國內數量近10年來首次超過受理國外數量(見圖1),2003年受理國內數量比國外多8220件,受理國內占53.9%;2004年受理國內比國外多1439件,受理國內
13、占50.6%。22000年企業在國內職務發明專利授權中占據第一位2000年起,我國國內職務發明受理中,受理企業數量快速增長。 2000年前,企業在國內職務發明專利受理中占36%-58%,2000年后,企業在國內職務發明專利受理的比例一躍超過六成,2000-2003年,企業所占比例均超過60%。從絕對數看(見圖3),2000年,我國國內職務發明受理中,受理企業發明專利數為8316件,受理科研院所2228件,受理大專院校1942件,受理企業發明專利數占到受理國內職務發明專利總數的66%。同時,大專院校的職務發明受理量2001年與科研院所迫近,2002年以后超過科研院所。值得關注的是,2000年起,
14、企業在我國國內職務發明專利授權中,首次超過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為國內職務發明專利授權量最大的單位,且增長速度快。從絕對數來看,2000年,我國國內職務發明專利授權中,企業有1016件,科研院所910件,大專院校652件。2000年前,企業只占職務發明授權的不到30%,2000年,達到36%,2003年達到49%,幾乎占國內職務發明專利授權的半數。(見圖3)3加入WTO后,民營企業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明專利的主體如醫藥制造業,2001年民營企業擁有發明專利數占該領域發明專利總數的56.5%,2002年擁有發明專利數占到73.8%,2003年比例雖略有下降,但仍占到六成以上。從絕對數看,200
15、0年民營企業擁有發明專利117項,而國有企業和三資企業分別為129項和168項;2001年,民營企業擁有發明專利174項,而國有企業和三資企業分別為72項和62項。(見圖4)在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2001年,民營企業擁有發明專利數高達76%。雖然之后兩年略有回落,但仍占到全部發明專利的近半數。從絕對數看(見圖5),2001年,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民營企業擁有發明專利數630件,2002年為664件,2003年達到1023件,分別比國有企業高出593件、583件和910件;比三資企業高出469件、341件和59件。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見圖6), 2000年民營企業擁有發明專利130件,占
16、76.5%,2003年擁有發明專利270件,占70.1%。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見圖7),2001-2003年,三資企業共擁有發明專利263件,民營企業擁有152件,而同期國有企業只有9件。4東部與中西部專利差距呈擴大趨勢國內專利受理的區域分布表現出,東部與中西部專利受理量的差距從2000年開始呈擴大勢頭(見圖8),2000年前,受理專利量東部占比在60%-62%之間,2000年,受理專利量東部占比提高到65%以上,且逐年提高,2004年占到70%。國內專利授權的區域分布也表現出與受理基本相似的特點。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專利授權中,西部在近10年首次超過中部(見圖9)。5我國發明專利
17、授權中國內和國外的差距正在拉大從2000年開始,我國發明專利年授權量大大增加,2000-2004年的五年間,共授權發明專利136966件,是上一個五年1995-1999年(22233件)的6倍多;但同時,我國授權發明專利中,國內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趨勢(見圖10)。2004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國內比例為37%,比2000年低11.7個百分點。這個趨勢說明,加入WTO近五年來,我國發明專利授權國外數量的增長是整個發明專利授權呈現快速增長的原因,即加入WTO后,外國加快了在中國“專利圈地”的速度與力度。6我國科技計劃產出的知識產權為產業技術發展奠定了基礎以科技攻關計劃為例,2000-2002年,科技
18、攻關計劃成果登記項目數2649項,共獲得589件專利,平均專利產出率為22.2%。攻關計劃項目專利產出率穩步提高,2000年為16.5%,2001年23.2%,2002年24.7%(見圖11)。三種專利類型中發明專利最多,占47%,實用新型占41%,軟件著作權占12%。同時,攻關項目成果保持穩定應用。據不完全統計,863計劃獲得專利逐年增長,1999年比1997年增長了16%。從技術領域看(見圖12),六個技術領域中新材料、海洋和生物技術三個領域的專利成果產出率較高。1998-2000年,新材料技術領域的專利成果比為2,即平均每項新材料技術成果有2項專利,海洋技術領域專利成果比為1.4。 圖2
19、我國國內職務發明專利受理量的增長 圖3我國國內職務發明授權結構 圖4醫藥制造業擁有發明專利企業分布 圖5電子及通信制造業擁有發明專利企業分布 圖6 醫療設備制造業擁有發明專利分布 圖7 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擁有發明專利分布 圖8 1991-2004分區域專利受理情況 圖9 按區域分我國專利授權 圖10我國發明專利授權國內授權增長情況 圖11攻關項目專利產出率 三、知識產權興貿是進一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的重大舉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高技術的發展,知識產權對世界經濟與貿易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1、知識產權已成為世界技術競爭與經濟競爭的戰略制高點進入21世紀,發達國家紛紛制定知識產權
20、戰略,知識產權已成為世界技術競爭與經濟競爭的戰略制高點。美國是世界上專利保護制度較完善的國家,每年專利申請量居世界第一。但面對世界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的專利,美國仍制定了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核心的新的知識產權戰略。2002年美國專利商標局提出了二十一世紀戰略計劃,該計劃提出:在5年內把美國專利商標局發展成為一個以質量為核心、生產效率極高、對市場反應靈敏、支持市場驅動型知識產權制度的組織。日本是后起的經濟大國,科技發展與歐美國家相比相對落后,因此,日本的知識產權戰略更注重知識產權的創造和應用。2003年,日本總理內閣直屬的知識財產戰略本部正式推出了包括近300項措施的創造、保護及應用知識財產推
21、進計劃,即日本知識財產戰略,明確提出知識財產立國是國家戰略,日本今后的發展方向是:從物質產品生產為主轉向信息產品生產為主,即技術、設計、品牌及音樂、電影等有價值的媒體內容,把創造無形資產作為日本產業的基礎,以此再造日本經濟社會的活力。通過推進知識財產戰略,促進日本經濟再生。不僅發達國家政府認識到知識產權對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外國跨國公司同樣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微軟公司主席比爾蓋茨在2004年年度財務分析會議上宣稱,2004年微軟公司的專利申請數量將由2003年的2000多項增加到3000項。外國企業在中國申請專利數量的迅速增加也說明了這一點。1997年到1999年,外國企業在中國申請專利的數量平均
22、年增長僅為0.3%,1999年外國企業在中國申請專利不過2.4萬件。2000年后,外國企業在中國申請專利的數量迅速增長,2000年到2003年年增長23.6%,2001年增長幅度高達55%。1997年到1999年,外國企業在中國申請專利平均每年增加幾百件,2001年后每年增加1萬件左右。年增長速度超過了國內企業的專利申請量。2004年外國企業在中國申請專利已超過7.4萬件,與1999年相比,4年增長了3倍多。據統計,外國企業在中國申請的發明專利中,信息技術領域占90%,計算機領域占70%,醫藥領域占60.5%,生物領域占87.3%,通訊領域占92.2%。2002年我國發明專利中,國外授權占到7
23、2.3%,其中絕大部分都集中在高新技術產業領域。2、發展自主知識產權成為我國經濟與外貿發展的戰略選擇我國高新技術產業也已初具規模,但創新能力嚴重不足。提高高技術產業創新能力成為提高我國高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發展產業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成為提升我國高技術產業競爭力的手段。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戰略對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國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國在改革開放后的二十多年時間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引進外資的需要,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初步建立了符合WTO規則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2005年6月30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標志著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的正式啟動,也預示著中國知識產權進
24、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實施知識產權興貿工程,加強知識產權對我國外貿發展的促進作用,是我國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今后一個時期國家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科技管理部門和商務管理部門共同的戰略重點?!笆贝髨蟾嬖诮洕ㄔO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論述中強調,“鼓勵科技創新,在關鍵領域和若干科技發展前沿掌握核心技術和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焙\濤總書記多次指出,要堅持把推動自主創新擺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大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在實踐中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的路子。吳儀副總理在2004年12月召開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關于2005年外貿工作的三點考慮中指出,2005年外貿的關
25、鍵是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深入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和科技興貿戰略,增加具有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的商品出口,著力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萍寂d貿在“十五”計劃中就已經提出“推動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培育一批國際化具有較強技術開發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企業”,“促進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開發和產業化”,“在我國優勢技術領域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使之成為在該技術領域具有較強技術開發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出口企業中堅力量。”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商務部、科技部等八部門共同制定的關于進一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提出“大力支持和鼓勵具有自主知識
26、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并“優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及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全面提高企業的研究開發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大力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改造傳統出口產業?!闭谥贫ㄖ械目萍寂d貿“十一五”規劃(征求意見稿)中也明確提出了“擴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優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大力實施知識產權興貿工程,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的目標要求。3、實施知識產權興貿工程,國家知識產權局已有工作基礎國家知識產權局成立后,為建立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達到了發展中國家的先進水平。2004年3月,國家知識
27、產權局正式成為作為科技興貿聯合工作機制成員單位后,為促進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中的知識產權培育與保護,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與活動。出臺了關于電子專利申請的規定,公布了國防專利條例,起草了展覽會期間專利保護辦法(征求意見稿)等一系列規章和規范性文件。2004年作為主辦單位首次參加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并組織106家參展團簽署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保護知識產權深圳公約,與六部委共同主辦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與青島聯合主辦第二屆中國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200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開通了電子專利申請系統,繼續搭建全國專利信息服務平臺、全國專利管理信息平臺。遠程查詢會晤系統的開通為
28、公眾提供了快速、準確的服務。國家知識產權局還推動全國企事業單位專利試點單位工作,與國防科工委聯合發布國防科技工業知識產權推進工程總體方案,并舉辦“知識產權戰略與企業競爭力”等主題多樣的培訓會和論壇。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為實施知識產權興貿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四、“十一五”知識產權興貿工程的基本設想知識產權興貿的基本內涵是:加強先進適用技術的引進和消化吸收,發展自主知識產權,打造自主品牌,通過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和應用,擴大我國具有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產品出口的比例,使知識產權成為我國產品出口增長的重要推動因素。(一)指導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機制為基礎、政府引導的知
29、識產權創造、保護與應用互動創新體系,提高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能力,擴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為實現我國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歷史性跨越奠定堅實的知識產權基礎。(二)奮斗目標建立以應用為重點的知識產權創造、保護、應用與咨詢服務體系, “十一五”期間建立35個自主知識產權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培育一批具有研發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示范企業,使出口基地的高新技術出口產品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比例提高到30左右,全部高新技術出口產品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比例提高到20左右。到2010年,力爭40以上的出口企業擁有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國出口總額的比重
30、超過20。 (三)工作原則1.發揮科技興貿聯合工作機制的作用,中央、地方與行業積極性相結合;2. 選擇優勢技術領域重點支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3.以服務出口企業為核心,政府指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四)主要內容1自主知識產權培育工程是知識產權興貿工程的基礎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緊緊抓住世界產業轉移的歷史性機遇,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生產制造技術明顯提高,通信設備、家用電器、發電設備、船舶、軍用飛機、載重汽車、金屬冶煉等產業和產品已形成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成為世界矚目的加工制造中心。但是,要清醒地認識到,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是很難引進的,即使能夠引進關鍵技術,也要有消化吸收能力才能掌握
31、,而自主創新能力是不可能引進的,只能逐步培育。自主知識產權的培育不僅成為科技發展的重點,也成為產業發展和對外貿易的基礎。(1)建立國家科技計劃成果知識產權預案制度,加強科技計劃成果的知識產權化 以科技攻關計劃和863計劃成果為例,2000-2002年,科技攻關計劃成果登記2649項,登記獲得知識產權(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和軟件著作權)589項;未登記知識產權的攻關成果占2/3強。863計劃項目取得的成果中所獲專利數比例,1997年為80%,2000年為52%。進一步加強科技計劃成果的知識產權化,成為知識產權興貿工程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為此,建立國家科技計劃成果知識產權預案制度,在項目進展過程中
32、對成果是否申報知識產權及申報時機提供預案,提高知識產權授權成功率及有效性成為自主知識產權培育工程的首要任務。 (2)建立企業知識產權咨詢服務機制,解決企業知識產權信息不暢問題根據200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年報數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府網站每天主頁的平均訪問量已達到8000人次,專利檢索4萬1千余人次,國內正在運行和開展服務的其它知識產權服務網站已有100多個。表明企業對知識產權信息需求十分迫切。但目前政府及民間機構提供的專利信息服務功能仍有不足,如,專利信息的深度分析不足、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分析服務不足等。對于我國中小企業,還存在從中介組織獲取信息(尤其是國外專利信息)費用太高,且不能夠得于持續的
33、技術支持的問題。因此,需政府整合現有的各類信息資源,建立面向企業的知識產權咨詢服務機制,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信息服務。(3)建立重大科技成果知識產權查詢咨詢制度,促進產業技術進步產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重大科技成果在研發過程中會隨時產生新工藝、新產品等具備申請知識產權的成果,由于該類成果直接關系特定產業的技術進步,是否及時將其知識產權固化在我國企業手中,將對該行業企業的競爭力產生決定性影響。因此,在研發過程中隨時向研發人員提供國內外相關技術知識產權情況,建立重大科技成果知識產權查詢咨詢制度,將對產業技術進步起到積極作用。2實施自主知識產權基地工程是知識產權興貿工程的重點加入WTO后,我國經濟結構調
34、整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世界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如何在新的國際競爭環境中掌握、運用好包括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在內的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促進我國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是我國知識產權工作面臨的重大課題。專利以及知識產權工作對于促進技術創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出口基地是企業、技術、人才密集地區,也是技術創新基地和專利以及知識產權的主要產生地。通過政策引導,充分調動企事業單位開展專利工作的積極性,為企業運用專利制度實現市場競爭優勢創造政策、法制環境。以市場化手段鼓勵出口基地及企業主動成為示范標桿,成為知識產權興貿工程的重點工作。(1)創造基地良好環境,完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良好的環境是企業成長的搖籃。在基
35、地中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企業,需要有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的環境。目前的出口基地在知識產權服務環境建設已采取多項措施,如北京市建立了國際專利資金。蘇州市出臺蘇州市專利促進條例,推進“全國專利工作試點城市”、“江蘇省知識產權試點市(區)”和“蘇州市知識產權工作示范鎮”的建設等。知識產權興貿工程中提出完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是要總結基地中好的做法,將這些做法歸類,按照不同適用區域分類,從而指導不同類型基地服務的系統化、全面化。(2)扶持中小企業,建立自主知識產權專項資金目前,國外專利的申請和維護費用過高,已嚴重阻礙我國爭奪國際市場,阻礙了我國企業到國外去申請專利,不利于保護我國自主知識產
36、權向國際領域的延伸。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調查表明,45.8%的企業認為專利的申請費和后續費用過高;專利費用問題成為企業發展自主知識產權面臨的第二大問題。因此,急需建立自主知識產權專項資金,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申請國內、外專利。(3)發揮示范作用,加強基地的知識產權應用與實施促進知識產權與科技、經濟、貿易的協調發展,統籌協調知識產權發展與保護的關系、知識產權創造與應用的關系,是整體推進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的全面發展的前提。通過對專利的適度保護,加強基地的知識產權應用與實施,消除由于專利濫用造成的對創新的抑制,從而通過基地的示范作用,促進我國出口企業的健康發展。3自主品牌工程是知識產權興
37、貿工程的窗口自主品牌是國家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內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逐漸形成,市場整體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做強自主品牌成為我國企業面臨的重要歷史機遇,因此,作為窗口工程,需實施自主品牌工程。(1)加強自主品牌的培育,提高品牌國際競爭力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90%是加工貿易,我國企業大量從事的是貼牌出口,我國企業主要是在加工制造環節參與國際分工,以品牌為標志的研發和營銷等高增值環節基本上還不掌握,既影響了貿易收益,也不利于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和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因此,作為知識產權之一的商標品牌的培育,成為提高產業競爭力的又一手段。(2)支持企業知識產權聯盟,圍建專利池目前我國
38、企業規模無法與跨國公司相比,在研發實力和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能力方面明顯落后于跨國公司。在這種情況下,需有意識引導企業建立專利池,并建立知識產權聯盟,通過合力提高行業實力,并以核心專利技術為依托,將專利技術上升為標準,進而占據知識產權制高點。如,獲廣東專利金獎的深圳市海川實業股份公司,對其冰淇淋機(粉)建立了“專利池”。在整機工業外觀設計、關鍵零部件、整機、制造工藝、自控、電氣;冷凍飲品預拌粉、軟冰淇淋粉和冰淇淋蛋糕粉等多個相關方面申請了大量專利,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專利池”,使得自己產品的知識產權得到了應有的保護,公司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年年上升。再如2004年9月成立“AVS專利池管理委員會”等案
39、例,均說明建立知識產權聯盟,圍建專利池已成為當前部分企業和行業尋求發展的技術路徑。(3)樹立自主品牌形象,深入參與國際競爭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我國企業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企業競爭分為價格競爭和非價格競爭,非價格競爭主要是指知識產權和品牌。品牌屬于無形資產,是企業長期信譽的具體化形象化表現。知名品牌不是依靠法律規定強制推行,而是依靠社會信譽,由消費者自發選擇。如,一件鱷魚牌襯衫比一般?五、實施知識產權興貿工程的支撐措施與保障條件(一)建立知識產權興貿聯合工作機制1在科技興貿聯合工作機制基礎上,建立知識產權興貿聯合工作機制,成立知識產權興貿聯合工作辦公室,設在國家知識
40、產權局。辦公室建議納入科技興貿聯合工作機制中的國家知識產權局、商務部、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信產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鑒于知識產權管理、保護等的需要,建議加入國家工商總局、公安部和中國進出口銀行。2、分階段分批分次將行業協會納入知識產權興貿聯合工作機制中。第一階段建議將家電行業協會、化工行業協會及半導體行業協會納入聯合工作機制。(二)營造良好政策環境1.從商務部科技興貿基金中列支3000萬元建立知識產權興貿專項基金,由知識產權局與商務部、科技部、海關總署和有關部門、行業統一部署,聯合實施知識產權興貿工程。2.科技部、財政部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給與重點支持;商務部援
41、外資金優先采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商務部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優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高新技術企業開拓國際市場;3.知識產權局、商務部、科技部共同以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為重點,培育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出口基地和企業。4.知識產權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列入2004-2010年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綱要。5.知識產權局聯合有關部門推動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進程。(三)為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1.知識產權局聯合科技部,篩選科技成果專利,定期召開專利成果推介會,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出口企業的競爭力。2.建立國外專利申報補助金制度,財政部每年支持5000萬,對出口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國外的
42、專利申報和專利維持費予以補貼。3.組建知識產權戰略咨詢平臺、知識產權管理平臺和知識產權遠程教育的平臺,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戰略咨詢及糾紛解決法律支持。開通知識產權咨詢服務熱線電話。4.建立知識產權培訓基金,加強出口基地及重點企業知識產權培訓,每年培訓企業知識產權人才500名,為地方培訓知識產權管理人才200名,從內部構建一支適應知識產權興貿工程的人才隊伍。(四)加強戰略研究1.研究開發規模大、質量高、專業化的專業信息資源數據庫和通用的、面向公眾的、方便實用的專利信息檢索系統,專家咨詢系統和專利信息分析系統。2.組織知識產權興貿相關問題研究,如重點產品知識產權分布與動向研究、知識產權定價模式研究、
43、知識產權運用效果研究、知識產權對外貿出口影響研究、政府采購政策和自主知識產權企業支持政策研究等。3.配合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目錄,定期研究發布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知識產權研究報告。參考文獻: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年度報告.2002-2004年商務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科技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關于扶持出口名牌發展的指導意見.2005年6月7日外經貿部,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加強對外貿易中的專利管理的意見.2002年促進技術創新城市專利試點工作導則(修訂).2002年常曉村.商務部科技司.新時期實施科技興貿戰略要有新思路.2005年國家知識產權局2003年十大工作要點.中國
44、知識產權報.2003年4月4日 上海知識產權戰略綱要(20042010年)廣東省科技廳.關于加強科技引進工作的意見.2003年1月科技部發展計劃司.中國產業技術發展研究報告2004.2004年6月呂薇.中國知識產權競爭力盤點.2005年7月4日楊林村等著.國家專利戰略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2004年挑戰知識產權 全球80%貿易摩擦為技術摩擦.國際金融報.2003年11月11日郭麗峰,高志前.專利結構與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發展基礎.統計與決策.2004年第3期郭麗峰,劉彥.運用政府采購手段拉動高技術產業自主知識產權發展.中國科技產業.2004年第7期蔡偉,商務部研究院.維權,從防御到主動出擊.中國外資.2005年第4期張祥主編.知識經濟與國際經濟貿易.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1999年馮赫,商務部研究院.警惕中國商標境外被搶注 琚存旭,北京市乾坤律師事務所,商務部.啟蒙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中國經貿.200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