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市山谷一期邊坡及基坑 正文目錄 一、緒言 一擬建工程概況 二勘察目的、任務和要求 三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四邊坡及基坑等級 二、邊坡及基坑工程地質條件 一地形地貌及氣候特征 二地質構造及新構造運動 三邊坡及基坑工程地質條件及巖土物理力學特征 四水文地質條件 五不良地質作用 六地震效應 三、邊坡及基坑工程地質條件評價 一區域穩定性評價 二邊坡地基巖土工程條件評價 三場地土的腐蝕性評價 四邊坡及基坑穩定性評價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二建議 一、緒1言城市山谷一期位于長沙市雨花區勞動東路以南星城路以西。擬建場地在場地開挖整平后南部將形成一人工高邊坡坡高隨邊坡位置坡其三側為臨而變化約 19時性
2、基坑。該邊.00坡m及基坡坑下對有擬兩建層建地筑下物室和擬頂建設場計地有周別邊墅地帶它的建構 筑 物安全和穩定構成威脅。受長沙 XX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建設方的委托我院承擔了該公司城市山谷一期邊坡及基坑工程的工程地質詳細勘察任務根據湖南省勘測設計院設計方提出的勘察任務書及相關規程規范的要求我院于 2010 年 9 月 1 日2010 年 9 月 26 日完成了現場工作。一勘察目的、任務和要求 1、據勘勘察察目任的務、書任及務相和關要規求范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任務及要依求為、查明場地地形地貌是否存在滑坡、危巖和崩塌、泥石流等不 1良地質作用查明巖土的類型、成因、工程特性覆蓋層厚度基巖面的形2、
3、態和坡度、明地下水的類型、水位、水量、補給和動態變化巖土的透3水性和地下查水的出露情 況 況4、查明地區氣象條件、坡面植被地表水對坡面、坡腳的沖刷情 5、提供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建議6、對邊坡及基坑進行穩定性分析提出相應的邊坡及基坑穩定性 2 7、其它相關事宜請參照巖土工程勘察規范 GB50021-20012009 版及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 GB50330-2002執行 2、勘察依據 1勘察任務書 2 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 GB50330-2002 3 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 JGJ120-99 4 巖土工程勘察規范 GB50021-2001 2009 年版 5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5000
4、7-2002 6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GB50011-2001 2008 年版 7 建筑樁基技術規范 JGJ94-2008等。二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1、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主要采用工程地質鉆探現場原位測試室內巖樣、土樣試驗等方法。工程地質鉆探采用沖擊鉆進及回轉鉆進工藝采取巖芯進行野外鑒別、工程地質分層及其巖性描述。原位測試采用標準貫入試驗方法對土層進行現場測試并分別記錄測試數據測試方法和數量符合規范要求。原狀土樣采用薄壁敞口式取樣器沖擊鉆進采取并立即密封巖樣采用回轉鉆進獲取并立即密封取樣質量符合規范要求 2、勘察工作布置 本次勘察依照有關規范要求布孔和建設方提供的座標基準點計算座標采用全站儀放
5、樣于實地并實測高程見附表 1 本次測量采用長沙座標系、國家黃海高程系。本次測量放樣引測點為 LD004X=95013.573Y=54155.610H=49.827及 LD005X=95013.581Y=54428.586H=44.555 由建設方提供。3 在整個勘察過程中得到了建設方大力支持使勘察工作能夠順利進行。經建設方現場見證本次勘察完成的實物工作量見表 1。完成勘察實物工作量統計表 表 1 項 目 單 位 數 量 備 注 工程地質鉆探 m/孔 2348.92/69 標準貫入試驗 次 10 圓錐動力觸探試驗 次/m 45/4.50 土 樣 組 13 巖 樣 組 31 水 樣 組 2 測量放
6、樣 點 69 水位測量 孔 69 三邊坡及基坑等級 依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 GB50330-20023.2.1 和 3.2.2 條的有關規定該邊坡工程安全等級為一級重要性系數0=1.10。基坑等級為二級。二、邊坡及基坑工程地質條件 一地形地貌及氣候特征 擬建場地原始地貌為構造侵蝕剝蝕“紅層”碎屑巖低丘陵地貌勘察期間實測鉆孔孔口標高為 73.0983.12m。該區域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溫和濕潤季節變化明顯。冬寒夏熱四季分明雨量較充沛降雨時間上分布不均勻35 月平均降雨天數有 52.8 天約占全年總降雨天數的 35%夏季降水不均旱澇無定秋冬雨水明顯減少年最小、最大降雨量分別為 1018.20m
7、m 和 1751.20mm平均為 1394.60mm。4 二地質構造及新構造運動 根據我院湖南省長株潭地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綜合勘查報告15 萬 場地在區域上屬長沙株洲湘潭抬升構造區的長沙洞井鋪大托鋪相對抬升構造亞區3 基底為穩定的白堊 系泥質粉砂巖、含礫砂巖等。本次勘察在鉆孔控制范圍及深度內未發現構造破碎帶及軟弱夾層未發現斷裂構造及新構造運動跡象。三 邊坡及基坑工程地質條件 地層巖性及其分布特征 通過本次勘察查明邊坡場地分布巖土層有殘積粘土、強風化泥質粉砂巖、強風化含礫砂巖、中風化泥質粉砂巖等按其工程特性及指標共劃分為 4 個工程地質層。現從上而下分述如下 1殘積粘土Qel 棕紅色由泥
8、質粉砂巖風化而成上部見植物根系無搖震反應稍有光滑干強度及韌性中等稍濕硬塑堅硬。2強風化泥質粉砂巖K2d 棕紅色泥砂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巖石較破碎巖心呈短柱狀及塊狀巖石極軟巖塊用手折易斷遇水易軟化失水易干裂巖石質量指標差RQD=2550巖體質量等級為類。3強風化含礫砂巖-1K2d 棕紅色泥砂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礫石含量約 20%礫徑一般 0.51.0cm,個別可達 3cm。礫石成分為硅質巖及板巖、砂巖等大部分礦物已風化變質巖芯破碎東部呈土狀及砂狀西部呈塊狀及砂狀巖石極軟巖塊手折易斷遇水易軟化失水易干裂極軟巖巖石質量指標極差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類。4中風化泥質粉砂巖K2d 棕紅色泥砂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
9、巖心較完整呈短柱狀少量長柱狀巖石軟巖塊手不易折斷遇水易軟化失水易干裂巖石質量指標較差RQD=5075巖體質量等級為類。5 2、巖土體物理力學性質及巖土參數選用 1殘積粘土由泥質粉砂巖風化殘積形成。稍濕硬塑堅硬。根據原位標貫測試成果見表 2和室內試驗結果見表 3 結合地區工程經驗 天然狀態下粘聚力標準值 C=45.0kPa 內摩擦角標準值 =15.0飽和狀態下粘聚力標準值 C=25.0kPa內摩擦角標準值 =12.0承載力特征值 fak=220kPa。標準貫入試驗成果統計表 表 2 統計指標 巖土名稱 試驗數次 統計 試驗數 次 范圍值 擊 平均值(實測值)擊 標準差 變異 系數 殘積粘土 10
10、 10 1316 14.300 0.949 0.066 殘積粘土基本性質成果統計表 表 3 試 驗 項 目 單 位 統計 數 試 驗 值 標準差 變異 系數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天然含水量 W%13 18.3 28.1 24.3 2.884 0.118 比 重 Gs 13 2.74 2.76 2.76 0.007 0.002 天然密度 0 g/cm3 13 1.79 1.97 1.88 0.062 0.033 干密度 d g/cm3 13 1.41 1.64 1.52 0.084 0.055 孔 隙 比 e 13 0.683 0.952 0.823 0.098 0.119 飽 和 度 Sr
11、%13 73.9 86.1 81.5 3.475 0.043 液 限 WL%13 38.7 50.8 45.8 3.283 0.072 塑 限 Wp%13 21.2 27.7 24.0 1.880 0.078 塑性指數 Ip%13 17.2 24.7 21.7 2.039 0.094 液性指數 IL 13 0 0.21 0.06 壓縮系數 a1-2(MPa)-1 13 0.13 0.31 0.23 0.049 0.215 壓縮模量 Es MPa 13 5.4 14.6 8.4 2.467 0.293 內摩擦角 天然 度 13 14.00 19.60 15.95*1.948 0.115 凝聚力
12、C天然 kPa 13 49.1 68.8 57.4*6.257 0.103 內摩擦角 飽和 度 9 10.2 17.8 12.5*2.806 0.197 凝聚力 C飽和 kPa 9 27.2 39.5 30.2*4.228 0.129 注表中帶*數據為標準值 2強風化泥質粉砂巖泥砂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巖石較破碎巖心呈短柱狀及塊狀巖石極軟根據現場動力觸探測試成果表 4及 6 地區類似工程經驗天然狀態下粘聚力標準值 C=40kPa內摩擦角標準值=35承載力特征值 fak=380kPa。3強風化含礫砂巖-1大部分礦物以風化變質巖芯破碎東部呈土狀及砂狀西部呈塊狀及砂狀巖石極軟根據根據現場動力觸探測試成果
13、表 4及地區類似工程經驗東部天然狀態下粘聚力標準值C=35kPa內摩擦角標準值 =30承載力特征值 fak=320kPa。西部天然狀態下粘聚力標準值 C=30kPa內摩擦角標準值 =35承載力特征值fak=350kPa。圓錐動力觸探試驗成果統計表 表 4 統計指標 巖土名稱 試驗數 次 統計 試驗數 次 范圍值(桿長校后)擊 平均值(桿長校后)擊 標準差 變異 系數 強風化泥質粉砂巖 21 21 24.438.1 29.757 3.872 0.130 強風化含礫砂巖-1 24 23 13.929 20.143 4.196 0.208 4中風化泥質粉砂巖巖心較完整呈短柱狀少量長柱狀巖石軟根據室內
14、巖石測試成果表 5地區類似工程經驗天然狀態下粘聚力標準值C=45kPa 內摩擦角標準值=50 承載力特征值fak=1500kPa。巖石力學性質成果統計表 表 5 試驗 項目 試驗 狀態 單位 統計 樣本數 組 試驗值 標準差 變異 系數 標準值 fak 范圍值 平均值 強風化泥質 粉砂巖 天然 MPa 6 1.021.44 1.215 0.160 0.132 1.083 強風化含礫砂巖-1 天然 MPa 8 0.851.14 0.95 0.102 0.107 0.885 中風化泥質 粉砂巖 天然 MPa 21 5.7714.4 9.16 2.532 0.276 8.137 四水文地質條件 1地
15、下水類型及富水性 場地內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基巖裂隙水賦存于基巖裂隙中水量極貧乏。根據勘察鉆探結果各鉆孔鉆探勘察過程中各鉆孔均見有地下水 7 據鉆孔簡易水文觀測 穩定地下水位埋深 5.4222.00m 水位標高 38.4858.77m。2地下水補、逕、排條件及動態特征 場地內地下水主要受大氣降水、地表水滲透補給及鄰區地下水補給向低洼處滲流及大氣蒸發排泄。據區域水文地質資料一般水位年變化幅度為 46m。3地下水化學特征 根據水質分析結果地下水 PH 值為 6.627.43侵蝕性 CO2含量為3.727.85mg/L水化學類型為 HCO3SO42-Ca2+Mg2+型見附表 7。五 不良地質作用 本次勘
16、察在場地鉆孔控制深度及范圍內未發現影響場地穩定性的巖溶、泥石流、危巖及崩塌、采空區、地面沉降等不良工程地質作用。六地震效應 1抗震設防基本參數 場地在區域上是相對穩定的在歷史上無中強地震記載近期小震亦很少。據中國震動參數區劃圖 GB18306-2001 場地位于抗震設防烈度度區的邊緣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GB50011-2001 抗震設防烈度度設計地震動加速度為 0.05g設計特征周期為 0.35s設計地震分區為第一組。2、場地土類型和場地類別 根據現場單孔剪切波速測試成果結合場地巖土名稱和性狀及當地經驗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GB50011-2001表 4.1.3 和表 4.1.6將場地地基土類型
17、確定為中硬場地土場地類別為類見表 6。場地特征周期為 0.35s.8 場地類型與場地類別判別表 表 6 巖土名稱 土層平均厚度 m 土層剪切波速m/s 場地最大覆蓋層厚度m 土層等效剪切波速m/s 場地土類型 場地 類別 殘積粘土 2.77 230.0 50 329.7 中硬 場地土 強風化泥質粉砂巖 2.70 380.0 強風化含礫砂巖-1 24.72 350.0 3、液化判別 本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度區場地內無可液化地層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GB50011-2001第 4.3.1 條規定可不進行地震液化判別。4建筑抗震地段劃分 根據場地內地質、地形地貌情況依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
18、2001第 4.1.1 條判定建筑場地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三、邊坡及基坑工程地質條件評價 一區域穩定性評價 據區域資料和鉆孔揭露情況場地范圍內無軟土、液化土等不良地質作用場地內未發現斷裂構造及新構造運動跡象其構造穩定性和重力穩定性良好。經現場勘察結果擬建場地地基土較均勻也未發現影響場地穩定性的不良地質作用擬建場地是穩定的適宜進行擬建工程的建設。二 邊坡及基坑地基巖土工程條件評價 1、殘積粘土稍濕硬塑壓縮性低-中等工程性能一般承載力特征值 fak=220kPa。作為邊坡體應對其采取支護措施。2、強風化泥質粉砂巖巖石極軟工程性能較好承載力特征值fak=380kPa。作為邊坡體應對其采取支護措施。3
19、、強風化含礫砂巖-1巖芯破碎東部呈土狀及砂狀巖石極軟工程性能較好承載力特征值 fak=320kPa。西部呈塊狀及砂狀巖石極軟工程性能較好承載力特征值 fak=350kPa。作為邊坡體應對其采取支護 9 措施。4、中風化泥質粉砂巖巖心較完整呈短柱狀少量長柱狀巖石軟工程性能好承載力特征值 fak=1500kPa。作為邊坡體應對其采取支護措施。根據室內試驗、原位測試成果結合地區工程經驗推薦各巖土層承載力特征值見表 7。各巖土層力學指標推薦表 表 7 巖 土 名 稱 承載力 特征值 fak(kPa)天然抗剪強度 飽和抗剪強度 壓縮模量Es(MPa)C(kPa)(0)C(kPa)(0)殘積粘土 220
20、45.0 15.0 25 12.0 7.0 強風化泥質粉砂巖 380 40 35 35.0 30.0 強風化含礫砂巖-1東部 320 35 30 30.0 28.0 強風化含礫砂巖-1西部 350 30 35 28.0 35.0 中風化泥質粉砂巖 1500 45 50 40.0 45.0 三 場地地下水的腐蝕性評價 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 GB50021-2001附錄 G 的規定擬建場地環境類型為類。根據水質分析報告單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有關評價標準判定場地環境水對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鋼筋具微腐蝕性對鋼結構具微腐蝕性。四邊坡及基坑穩定性評價 1、邊坡及基坑穩定
21、性評價 由于場地平整及工程需要應進行垂直開挖在場地南部將形成一高約 19.00m 的人工高陡邊坡且坡頂、坡下均設計有建筑物其它三側為臨時性基坑組成邊坡體及基坑的主要土層為殘積粘土、強風化泥質粉砂巖、強風化含礫砂巖-1、中風化泥質粉砂巖等屬土巖混合邊坡。10 在邊坡開挖完成后將會破壞巖土層的內部受力特征特別是在雨季或暴雨時在雨季大氣降水及地表水可入滲進入巖土層并在殘積粘土層的底部及強風化巖層達到暫時飽和狀態降低巖土層的抗剪強度從而使邊坡巖土層沿潛在的結構面產生位移破壞。巖石若長期裸露已風化崩解也是不穩定的原因之一。為了保證邊坡及基坑的穩定和坡頂、坡下建筑物的安全應對該邊坡及基坑采取支護措施。2、
22、邊坡及基坑穩定性計算 根據邊坡類型和可能的破壞形式對邊坡及基坑穩定性計算采取圓弧滑動法的瑞典條分法計算方法。1計算公式 邊坡穩定性系數按下式計算 式中 Ks邊坡穩定性系數 ci第 i 計算條塊滑動面上巖土體的粘結強度標準值kpa i第 i 計算條塊滑動面上巖土體的內摩擦角標準值u65289X li第 i 計算條塊滑動面長度m ii第 i 計算條塊底面傾角和地下水位面傾角u65289X Gi第 i 計算條塊單位寬度巖土體自重kNm Gbi第 i 計算條塊滑體地表建筑物的單位寬度自重kNm PWi第 i 計算條塊單位寬度的動水壓力kNm Ni第 i 計算條塊滑體在滑動面法線上的反力kNm Ti第
23、i 計算條塊滑體在滑動面切線上的反力kNm 11 Ri第 i 計算條塊滑動面上的抗滑力kNm 2計算工況及荷載組合 本邊坡及基坑穩定性分析考慮兩種工況即工況-“自然”工況以及工況-“暴雨”工況。工況僅考慮現狀邊坡土體自重工況考慮暴雨之后地層力學參數降低。工況詳見表8。工況及荷載組合 表 8 組合 荷載組合 邊坡 安全等級 基坑 安全等級 驗算項目 穩定 安全系數 Fst 土體自重+暴雨 一級 二級 穩定安全系數 1.30 土體自重+暴雨+坡頂建筑物荷載 一級 二級 穩定安全系數 1.30 3計算剖面 本次邊坡及基坑穩定性計算選擇代表性坡面7-7、9-9、13-13、15-15、17-17、19
24、-19、20-20、24-24、26-26、27-27、28-28、30-30剖面進行計算。圖 1 7-7剖面邊坡 12 圖 2 9-9剖面邊坡 圖 3 13-13剖面邊坡 13 圖 4 15-15剖面邊坡 圖 5 17-17剖面邊坡 14 圖 6 19-19剖面邊坡 圖 7 20-20剖面邊坡 15 圖 8 24-24剖面基坑 圖 9 26-26剖面基坑 16 圖 10 27-27剖面基坑 圖 11 28-28剖面基坑 17 圖 12 30-30剖面基坑 4計算結果 根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 GB50330-2002、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 JGJ120-99 本邊坡為一級邊坡基坑為二級邊坡及
25、基坑穩定系數 Fs 應Fst=1.30Fs1.00 時屬不穩定狀態1.00Fs1.05 時屬欠穩定狀態1.05FsFst 時屬基本穩定狀態FsFst 時屬穩定狀態。本次邊坡穩定性計算結果見表 9。邊坡穩定性計算成果表 表 9 計算剖面 工況 穩定系數 Fs 穩定狀態 7-7邊坡 工況 0.910 不穩定 工況 9-9邊坡 工況 0.751 不穩定 工況 0.719 不穩定 13-13邊坡 工況 0.750 不穩定 工況 0.718 不穩定 18 續表 9 15-15邊坡 工況 0.755 不穩定 工況 0.736 不穩定 17-17邊坡 工況 0.796 不穩定 工況 0.753 不穩定 19
26、-19邊坡 工況 0.654 不穩定 工況 0.624 不穩定 20-20邊坡 工況 0.836 不穩定 工況 0.781 不穩定 24-24基坑 工況 1.224 穩定 工況 1.185 基本穩定 26-26基坑 工況 1.416 穩定 工況 1.367 穩定 27-27基坑 工況 1.699 穩定 工況 1.461 穩定 28-28基坑 工況 1.036 欠穩定 工況 1.006 欠穩定 30-30基坑 工況 0.865 不穩定 工況 0.833 不穩定 經計算邊坡 7-7剖面在工況自然狀態+暴雨狀態為不穩定狀態其它剖面在工況自然狀態+暴雨狀態為不穩定狀態。在工況自然狀態+暴雨狀態+坡頂建
27、筑物荷載均為不穩定狀態。基坑邊坡24-24、26-26、27-27剖面在工況自然狀態+暴雨狀態為穩定狀態24-24剖面在工況自然狀態+暴雨狀態+坡頂建筑物荷載為基本穩定狀態。26-26、27-27剖面在工況自然狀態+暴雨狀態+坡頂建筑物荷載為穩定狀態。28-28、30-30剖面在工況自然狀態+暴雨狀態為欠穩定狀態28-28、30-30剖面在工況自然狀態+暴雨狀態+坡頂建筑物荷載為不穩定狀態其因此該邊坡及基坑在現狀情況下仍需治理。19 現狀邊坡及基坑坡壁裸露因雨水沖刷、滲入可能產生圓弧滑動或松動、崩塌等破壞本邊坡及基坑亟需進行專項邊坡治理。3、邊坡及基坑支護方案選取 根據本次勘察邊坡及基坑坡壁揭
28、露地層為殘積粘土、強風化泥質粉砂巖、強風化含礫砂巖-1、中風化泥質粉砂巖等屬土巖混合邊坡及基坑。邊坡及基坑可能的破壞形式為圓弧滑動和崩塌。根據形成邊坡及基坑的高度和組成坡體的巖土層的工程特性建議對南部高邊坡采用護坡樁+錨桿的形式進行支護西部與北部基坑邊坡宜采用素混凝土噴面進行支護東部采用護坡樁+錨桿的形式進行支護或土釘墻進行支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適當放坡。推薦邊坡支護參數見表 10。邊坡支護參數推薦表 表 10 土層種類 重度 KN/m3天然抗剪強度 飽和抗剪強度 土體與錨固體粘結強度特征值 frbkPa 人工挖孔灌注樁 粘聚力 C(kPa)內摩 擦角(0)粘聚力 C(kPa)內摩 擦角(
29、0)側阻力 特征值kPa 端阻力 特征值kPa 殘積粘土 20.0 45.0 15.0 25.0 12.0 30 45 強風化 泥質粉砂巖 24.0 40 35 35.0 30.0 130 70 強風化含礫砂巖-1東部 23.0 35 30 30.0 28.0 110 65 2000 強風化含礫砂巖-1西部 23.0 30 35 28.0 35.0 110 70 2500 中風化 泥質粉砂巖 25.0 45 50 40.0 45.0 150 150 3000 注本表數據適用于注漿強度等級為 M30,若采用上述數據應進行基本試驗。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擬建場地環境類型為類未發現不良地質作用鉆
30、孔控制范圍內未發現斷裂構造及新構造運動跡象場地是穩定的適宜作為擬建建筑物的場地。20 2本場地為抗震設防烈度度設計地震分區為第一組。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GB50011-2001有關規定判定場地地基土為中軟場地土建筑場地類別為類。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 0.0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 0.35s建筑場地為建筑抗震一般地段。3、本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度區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第 4.3.1 條規定可不進行地震液化判別。4、場地內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基巖裂隙水賦存于基巖裂隙中水量極貧乏。據鉆孔簡易水文觀測穩定地下水位埋深 5.4222.00m水位標高 38.4858.77m。5、根據
31、水質分析結果按照巖土工程勘察規范 GB50021-20012009 年版有關評價標準場地環境水對混凝土及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微腐蝕性對鋼結構具微腐蝕性。二 建議 1、擬建場地位于抗震設防 VI 度區建議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 2008 年版有關抗震要求采取抗震措施。2、根據形成邊坡及基坑的高度和組成坡體的巖土層的工程特性建議對南部高邊坡采用護坡樁+錨桿的形式進行支護西部與北部基坑邊坡宜采用素混凝土噴面進行支護東部基坑邊坡采用護坡樁+錨桿的形式進行支護或土釘墻進行支護。3、采用樁護坡時各巖土層有關技術參數見表 10。4、由于樁基礎持力層具有遇水易軟化失水易干裂的特點在基礎施工時樁孔成孔后應及時進行混凝土灌注以免降低地基土承載力。5、在邊坡及基坑施工期間及運營期間應加強監測工作。6、在基礎施工過程中應及時通知我院派駐派人驗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