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鎮中心水廠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設計地質勘察報告(17頁).pdf

  • 資源ID:593303       資源大小:268.68KB        全文頁數:17頁
  • 資源格式:  PDF         下載積分: 20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鎮中心水廠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設計地質勘察報告(17頁).pdf

1、XX 縣 XX 鎮中心水廠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設計地質勘察報告 第 1 頁 目目目目 錄錄錄錄 1 緒言緒言緒言緒言.1 1.1 工程概況.1 1.2 勘察目的及任務.1 1.3 勘察技術依據.2 1.4 勘察工作布置原則.2 1.5 勘察工作完成情況.3 2 區域地質概況區域地質概況區域地質概況區域地質概況.3 2.1 地形地貌.3 2.2 地層巖性.4 2.3 地質構造.4 2.4 水文地質條件.5 2.5 巖溶.6 2.5.1 巖溶形態.6 2.5.2 巖溶水的補給、徑流、排泄.6 2.5.3 巖溶水文地質區劃.7 2.6 物理地質現象.7 2.7 區域構造穩定性評價.7 2.7.1 歷史地

2、震及對工程場地的影響.7 2.7.2 構造穩定性評價.8 3 建設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建設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建設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建設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9 3.1 基本工程地質條件.9 3.1.1 地形地貌.9 3.1.2 地層巖性.9 3.1.3 地質構造與地震.10 3.1.4 水文地質條件.10 3.1.5 巖溶.10 3.1.6 物理地質現象.11 3.1.7 巖土物理力學特征.11 3.1.8 巖土物理力學參數建議.12 3.2 地下水水量評價.12 3.3 輸水管線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12 3.4 輸水泵站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評價.13 3.5 提水管線工程地質條件及

3、評價評價.14 3.6 水廠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評價.14 3.7 配水管網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評價.15 4 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15 附件:1.工程地質平面圖及工程地質剖面圖 XX 縣 XX 鎮中心水廠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設計地質勘察報告 第 1 頁 1 1 1 1 緒言緒言緒言緒言 1.11.11.11.1 工程概況工程概況工程概況工程概況 2011 年 XX 縣 XX 鎮中心水廠集中供水工程建于 XX 縣 XX 鎮境內,目的是將 XX鎮四合村龍洞子地下暗河之地下水經輸水管道、泵站、提水管道、凈水廠和配水管網送至鄉鎮農戶家中。該供水工程計劃解決解決 XX 鎮 9 個村,25

4、11 戶,共計 9990 人的飲水困難。工程設計日工作時間14小時,引水規模為800m3/d,水廠處理能力60m3/h,最高日供水規模 758.68m3/d。工程區位于 XX 縣 XX 鎮,沿管道及相關建筑物附近均有簡易碎石公路或 XX 鎮至 XX 縣的水泥公路相通,交通運輸條件較為方便,見下圖。圖 3-1 工程區交通位置圖 1.21.21.21.2 勘察目的及任務勘察目的及任務勘察目的及任務勘察目的及任務 XX 縣 XX 鎮中心水廠集中供水工程擬新建提水泵站一個、水廠一處,配套建設輸水管、配水管及入戶管,管網沿 XX 縣 XX 鎮內呈樹枝狀延伸。本次勘察階段為初步設計,工程地質勘察的目的和任

5、務是查明新建線路及各建筑物的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并進行分段評價,具體工作內容包括:1.查明供水管道沿線地層巖性和巖土體的透水性,特別是強透水層、喀斯特化工程區位置 XX 縣 XX 鎮中心水廠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設計地質勘察報告 第 2 頁 巖層、易風化崩解巖層、山麓堆積體、膨脹土、紅土、濕陷性黃土、軟土等不良工程地質巖土體的分布情況。2.查明供水管道沿線地質構造,斷層、破碎帶、節理裂隙的分布情部、產狀、性質及各結構面的組合關系。3.查明供水管道傍山渠段、深挖方渠段、高填方渠段地基和邊坡的穩定條件,以及邊坡不穩定巖土體的分布、規模,分析其對線路的影響。4.查明待建建筑物地基巖土組成、性質和分布情

6、況,分析地基的強度、變形、滲透特征和開挖后的邊坡穩定條件。5.對供水管道及待建建筑物進行工程地質評價,提出巖土物理力學參數建議。1.31.31.31.3 勘察技術依據勘察技術依據勘察技術依據勘察技術依據 本次工程勘察主要依據的規程規范如下: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SL 55-2005 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GB50027-2001 村鎮供水工程技術規范SL 310-2004 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68-2008 給水排水工程鋼筋混凝土水池結構設計規程CEC S138-2002 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 版)水利水電工程地質測繪規程SL 299-

7、2004 水利水電工程鉆探規程SL 291-2003 水利水電工程坑(槽)探技術規程SL 166-96 水工擋土墻設計規范SL 379-2007 水利水電工程邊坡設計規范SL 386-2007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 構筑物抗震設計規范GB 50191-93 水利水電工程制圖標準SL 73-95 土的工程分類標準GB/T 50145-2007 工程巖體分級標準GB50218-94 1.41.41.41.4 勘察工作布置原則勘察工作布置原則勘察工作布置原則勘察工作布置原則 根據XX縣XX鎮中心水廠集中供水工程整體規劃布置,其供水規模為758.7m3/d,工程類型為型。其建設年

8、限為 2011 年,設計年限為 15 年。結合工程規模和建設范XX 縣 XX 鎮中心水廠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設計地質勘察報告 第 3 頁 圍,根據相關規范的要求,結合工程區大量已在建項目的地質資料,本次勘察主要采取搜集和利用已有地質資料并結合工程地質測繪與鉆探、槽(坑)探的工作方法。最終確定的勘察方案如下:1.勘察方式:本工程主要采用工程地質測繪結合鉆探、槽(坑)探。其中工程地質測繪覆蓋所有供水管道地區,勘察手段為槽(坑)探,鉆孔布置于待建建筑物位置。2.勘探深度:對鉆孔,勘探孔深度按進入基巖內 2.03.0m 考慮;對槽(坑),嚴格按照相關規范要求,結合現場揭示的地層情況而定。1.51.51.5

9、1.5 勘察工作完成情況勘察工作完成情況勘察工作完成情況勘察工作完成情況 根據勘察任務及建設方的有關要求,結合工程區的實際情況。我院組織勘察隊伍于 2011 年 2 月 11 日進場,于 2011 年 2 月 25 日完成野外工作。在野外通過對管道及相關建筑物的踏勘、工程地質測繪與調查、鉆探、坑槽探等工作,充分消化分析了其它已在建工程的地質資料,基本查明了工程區的工程地質條件及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在野外工作的同時,伴隨開展了室內資料整理和編寫報告的工作。最終于 2011 年 2月 26 日提交了初設階段的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及相關圖件。具體工作量詳見地勘工作量統計表(表 3-1)。表 3-1 地質勘

10、察工作量統計表 項目 單位 比 例 工作量 平面 km2 1:10000 30 工程地質測繪 剖面 m 1:200 102.99 巖土結構工程地質專項調查 點 120 鉆探 m/個 32.60/4 勘探 槽(坑)探 m3/個 110/32 砂巖 組 6 試驗成果借用 粉質粘土 組 12 2 2 2 2 區域地質概況區域地質概況區域地質概況區域地質概況 2.12.12.12.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工程區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所處地貌分區屬屬盆地內構造剝蝕低山丘陵區之構造剝蝕盆中方山丘陵亞區。區內地形中部突起為山地、四周低緩為丘陵。中部山地主要由三疊系地層組成,山頂高程一般在 600

11、720m,最高高程位于越溪和東興場間,為 865.8m,本工程即位于山地南西側。山地外圍為侏羅系地層組成的廣闊紅色丘陵區,XX 縣 XX 鎮中心水廠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設計地質勘察報告 第 4 頁 海拔小于 500m,切割深度小于 100m,溝谷縱橫、山丘密布。工程區地貌形態受地質構造和地層巖性的控制明顯,山區及河谷以侵蝕作用為主,丘陵區以構造剝蝕作用為主。2.22.22.22.2 地層巖性地層巖性地層巖性地層巖性 據 1997 年四川巖石地層的劃分方案,工程區歸屬華南地層大區揚子地層區之上揚子地層分區重慶小區。小區內出露地層僅有中、新生界,其中三疊系下、中統及上統普遍遭受不同程度剝蝕或沉積缺失,

12、上侏羅統上部廣泛被剝蝕,下白堊統部分有缺失;上第三系和下更新統全部沉積缺失。余皆發育齊全,總厚達 8262m。侏羅系分布范圍最廣,于工程區內均內有分布,主要為河湖相紅色砂、泥巖沉積,厚 14002000m,與上覆、下伏層均為假整合接觸,下部夾較多的湖相介殼灰巖及灰巖。白堊系見于工程區外圍,為河、湖相紅色砂、泥巖沉積,上下統間為假整合接觸,下統僅在小區西部殘存,厚度小于 70m;上統亦以西部保存較全,最厚達 932m。下第三系僅殘存于宜賓柳嘉一帶。第四系沉積物,主要為殘坡積、沖洪積,多沿沱江、岷江水系沿岸或丘陵坡地分布。2.32.32.32.3 地質構造地質構造地質構造地質構造 工程區大地構造單

13、元歸屬于揚子準地臺四川臺坳之川中臺拱威遠龍女寺臺穹。構造體系上位于新華夏系第三沉降帶之四川沉降褶帶西南部,區域內地質構造體系錯綜交織,相互干擾、遷就,彼此構成反接、歸并、包容等復合關系。綜合而言,區域基本格架以新華夏系之川中褶帶為主體,包容威遠輻射旋扭構造體系而成。川中褶帶為本區內的主要構造,以穹隆狀、鼻狀、短軸狀形跡微弱的褶皺為主,呈雁行排列,并伴有壓性、壓扭性斷裂構造。由于受先期構造、周邊條件的制約和后期旋扭構造的改造,使得各構造形態、規模大小不等,展布方向多為 NE、NNE 向并具順扭特征,挽近期該褶帶表現為大面積間歇性上升。威遠輻射狀構造以威遠背斜核部“威遠隆起”為砥柱作內旋反扭、外旋

14、順扭的輻射狀構造。由壓扭性斷裂,穹隆狀、短軸狀及鼻狀褶皺組成。工程區位于威遠龍女寺臺穹東南端,XX 縣威遠隱伏斷裂從工程區附近經過,該斷層也系川中臺拱構造之次級構造單元威遠龍女寺臺穹與自貢臺凹的分界線。斷裂西起犍為羅城,向東經 XX 縣、威遠,東至內江銀山鎮,為推測隱伏大斷裂。因工程區所處兩次級構造單元的交界部位,構造發育。近場區構造除上述斷裂外,另有回龍場斷層、王家溝斷層、長山斷裂、XX 鎮墳背斜、威遠背斜、鐵山背斜等。下面僅XX 縣 XX 鎮中心水廠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設計地質勘察報告 第 5 頁 列舉與工程區最近,且與工程最為相關的構造簡述如下:1.回龍場斷層 北起威遠回龍場,中經 XX 鎮

15、場,南抵基漕灣附近,長 21km。走向近南北,傾向西,傾角 2045,最大斷距 180m。主要斷于三疊系須家河組內部,斷層破碎帶寬13m,兩側分布有牽引褶曲、巖層陡急帶、斷層泥、斷層角礫等擠壓現象。在西側有一條走向北東的次級斷層與主斷層構成入字型構造,示斷層西盤向北北東方向斜沖,總體屬壓扭性逆斷層,屬非全新世活動斷裂。該斷層毗鄰于工程水廠東側,平距約200m。2.王家溝斷層 位于 XX 鎮墳背斜西翼。北起 XX 縣大車堰,南至燕子崖,長 12 公里。直向近南北,與回龍場斷層基本平行,傾向西,傾角 6070,斷于須家河組內部,東盤巖層陡立,為壓性逆斷層。該斷層位于工程水廠西側,平距約 1.3km

16、。3.XX 鎮墳背斜 位于 XX 縣 XX 鎮場以西,南起羅燒灣,北抵鄭家廟。軸線長 13km,軸向近南北。核部和兩翼均由三疊系須家河組構成,兩翼不對稱,東翼傾角 1545,西翼傾角 60,局部直立或倒轉。場址區位于該背斜東翼,受其影響控制,工程區巖層呈單斜狀,總體可視為傾向南東,具體根據各構筑物位置的不同而各有變化。2.42.42.42.4 水文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 工程所屬區域氣候溫濕,降雨充沛,水文網發育,地表水渲泄暢通,與其密切相關的淺層地下水反映出埋藏普遍,循環交替強烈,低礦化,補給來源豐富而季節分布不均,動態受降雨和季節控制等鮮明特點。工程區第四系覆蓋層分布

17、廣泛,地層主要為三疊系上統須家河組砂巖和中統雷口坡組灰巖、下統嘉陵江組灰巖。根據埋藏條件和含水層特征,其地下水類型主要為第四系松散覆蓋層中的孔隙水、砂泥巖孔隙裂隙水和碳酸鹽巖裂隙溶洞水三種。1.第四系松散層中孔隙水多賦存于坡積體和溝谷地帶沖積層內,靠大氣降水補給為主,其次為地表溪流的補給,就地補給,就近排泄,泄水面受地形起伏限制,支離破碎,無區域性聯系,水位埋深與地形切割關系密切。2.須家河組砂巖厚層狀,強度高,結構較致密,孔隙率小,地下水儲集形式以裂隙占重要地位,總體而言富水性差,水量較小。3.雷口坡組、嘉陵江組分布于背斜核部低山槽谷區,以裂隙溶洞水為主,水量XX 縣 XX 鎮中心水廠集中供

18、水工程初步設計地質勘察報告 第 6 頁 較大。2.52.52.52.5 巖溶巖溶巖溶巖溶 區域內碳酸鹽可溶巖地層沿威遠背斜核部分布,在長期溶蝕侵蝕作用下,區內發育了形態各異的巖溶地貌形態。區內巖溶地層主要有三疊系雷口坡組、嘉陵江組等,主要巖性為巖性為灰巖、白云質灰巖、白云巖含鈣質頁巖和巖溶角礫巖(地下為石膏),出露總厚度 417.5m。受構造影響,巖體裂隙發育,為地下水富集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裂隙與巖溶交織,遂構成裂隙、溶隙與溶道兼具,而以裂隙溶隙儲集為主要形式的含水結構,個別較大者發育為暗河。據物探資料,工程區碳酸鹽類巖體裂隙率一般 5%8%,大者如雷口坡組巖溶裂隙率可達 17%。2.5.1

19、巖溶形態 地表巖溶形態:主要表現溶溝(槽)、溶洞,次為溶穴、溶隙、溶蝕洼地。地下巖溶形態:主要表現為落水洞、溶洞、暗河。據統計,區域內嘉陵江組溶洞發育規模一般 10 個/km2,雷口坡組溶洞發育規模一般 2 個/km2。體積一般 100m3以下,分布高程360560m,由河谷向分水嶺遞次減少,無明顯成層性。其中高出河水位 020m 者常構成地下水排泄通道。2.5.2 巖溶水的補給、徑流、排泄 工程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氣候溫和,無霜期長,降雨充沛,時空分布不均,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四季分明。據 XX 縣氣象局多年實測氣象資料統計:多年平均氣溫 17.6,極端最高氣溫 39.0,極端最低

20、氣溫2.7。多年平均相對濕度 79%,絕對濕度 17.0 毫巴。多年平均風速 1.6m/s,多年平均最大風速 15m/s。多年平均日照時數 1211.3h。多年平均蒸發量1154.3mm。多年平均降雨量 1091.1mm。69 月占全年總降雨量的 72.5,78 月占46.0,冬季占 3.3,春節占 24.2。豐收年最大降雨量 1543.7mm,最小 680.1mm,相差 2.2.7 倍。工程區碳酸鹽巖廣泛分布于威遠背斜核部,分布標高 400750m 間,級成較低的山地和斜坡,四周為須家河組的砂頁巖組成高聳的脊狀山和單面山環繞。巖溶潛水除受大氣降水灌入式補給外,還可以得到地表溪溝水、須家河組地

21、下水的補給。地下水徑流一般經過隙流、隙脈流、脈管流、管流等過程,其中以隙流、隙脈流為主,次為脈管、管流。大氣降水經地表巖溶洼地、漏斗及溶蝕裂隙匯集,通過落水XX 縣 XX 鎮中心水廠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設計地質勘察報告 第 7 頁 洞、溶蝕裂隙下滲,形成本區的巖溶水地下徑流。巖溶水一般沿構造線(主要為層面)方向從分水嶺向各橫向河谷作內向運動,至當地最低侵蝕基準面附近以泉和暗河的形式排泄。巖溶地下水排泄的主要形式為暗河、泉水。2.5.3 巖溶水文地質區劃 歸納工程區地層巖性、地質構造、水文地質特點及巖溶發育強度、泉水分布、流量和滲漏形式等特征,本工程巖溶發育狀況可劃為中等弱巖溶區。2.62.62.6

22、2.6 物理地質現象物理地質現象物理地質現象物理地質現象 工程區物理地質作用主要受巖性和地形地貌條件的制約,主要表現為巖體風化、卸荷和崩塌。風化:工程區巖石風化以物理風化為主,風化強度、深度和分布規律明顯受巖性、構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質條件制約。現場調查表明,溝谷岸坡、山脊巖體較易風化。場地內分布之三疊系上統須家河組砂巖以較硬巖為主,鈣質膠結,致密堅硬,抗風化能力強,但所夾泥頁巖、煤線間夾粉砂巖抗風化能力則明顯較弱。工程區風化表現為差異風化和夾層式風化,坡斜地帶風化作用多使砂巖突出于下伏泥頁巖、煤線之外形成倒懸坡。卸荷:工程區附近山體突兀,多由巨厚層塊狀砂巖夾少量同色泥巖及泥質粉砂巖構成,崖坡

23、陡立,邊坡以松馳張裂變形為主,常有卸荷裂隙分布,現場調查發現卸荷裂隙張開度 0.52cm 不等,多有粘土充填并伴生有雜草。卸荷帶水平寬度一般 34m,最厚可達 810m。崩塌:工程區所屬構造侵蝕地貌,溝谷地段受切割較深,多形成陡崖陡坡,且局部地段軟硬相間的基巖受風化作用形成倒懸坡。卸荷裂隙及其它節構面共同組合,對坡體切割、分離,為崩塌、傾倒的形成提供了邊界條件。最終塊體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散落型崩塌和傾倒,但方量均不大。2.72.72.72.7 區域構造穩定性評價區域構造穩定性評價區域構造穩定性評價區域構造穩定性評價 2.7.1 歷史地震及對工程場地的影響 據地震史料記載,2008 年 5 月

24、 12 日以前,區域范圍內歷史上曾發生過 61 次 Ms4.7 級的中、強地震,其中 4.75.9 級 53 次;6.06.9 級 6 次;7.0 級 2 次,最大為 1974 年云南大關北 7.1 級地震。從地震活動的空間分布來看,6.0 級以上地震均發生在場地西側的馬邊雷波大關一帶,4.75.9 級的中強地震也主要沿該帶展XX 縣 XX 鎮中心水廠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設計地質勘察報告 第 8 頁 布,但在場地東側的 XX 縣富順宜賓一線及自貢地區也時有發生。統計分析認為,絕大多數歷史地震對工程場地的影響烈度為度,參見區域構造格架及地震(Ms4.0)震中分布圖(圖 2)。圖 2 場地區域構造格架

25、及地震(Ms4.0)震中分布圖 2.7.2 構造穩定性評價 工程區位于四川盆地丘陵區,從地貌特征來看,第四紀以來表現為大面積的間歇性緩慢抬升,抬升幅度約 200300m,未見明顯的差異運動。區內褶皺以短軸穹隆和鼻狀構造為特征,斷裂不發育,為一整體抬升區,其抬升速率與四川盆地全新世以來的地殼抬升速率大體一致。切割不深的河谷形態以及起伏平緩的丘陵地貌,顯示出緩慢抬升的新構造運動特征,是一個新構造運動較微弱的地區。研究區范圍內,6 級以上強震主要產生在滎經馬邊鹽津斷裂帶上。“5.12”地震以前的歷史地震表明,外圍地區及場地附近歷史地震對工程區的最大影響烈度為 V 度,5.12”地震中,根據汶川 8.

26、0 級地震烈度分布圖和各烈度區面積、范圍的說明,本工程場地區屬該特大地震波及影響區,地震時場地烈度為度。工程區位置 XX 縣 XX 鎮中心水廠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設計地質勘察報告 第 9 頁 綜上,工程場地新構造不發育,地震活動水平較低,根據工程區的地質構造背景及工程地質條件綜合判定,工程區屬構造基本穩定區。3 3 3 3 建設場地建設場地建設場地建設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 3.13.13.13.1 基本工程地質條件基本工程地質條件基本工程地質條件基本工程地質條件 3.1.1 地形地貌 工程區建于岷江水系一級支流越溪河左岸支流朱家河中上游,地貌

27、分區屬淺切割低山區,地形與構造上的威遠穹窿背斜吻合,表現為東南翼陡,西北翼平緩,主要地貌類型為構造侵蝕類型,其次為構造剝蝕和其它類型。工程區取水口至水廠一線河曲較發育,總體呈東西流向。其中取水口至尸骨咀一帶河谷較窄深,呈“V”型,河床高程一般 465480m 左右,微地貌上表現為單面低山,標高 680720m,切割深度一般 200m 左右,山間“V”形溝谷及陡崖發育,崖底多見有小規模崩塌現象。尸骨咀至水廠一帶,河谷較開闊,呈“U”型,河床高程一般 452465m 左右,兩岸高漫灘及階地發育,多已被人工改造為臺階狀水田。灘地后沿為單面低山。3.1.2 地層巖性 工程區地層露頭良好,易于觀察,主要

28、由第四系松散堆積層和侏羅系、三疊系砂泥巖構成,地層較簡單,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堆積層(Q4S)主要為民宅基礎、護坡砌石等,分布于工程區村落住宅附近,厚薄不均。2.第四系全新統沖積層(Q4al)主要為粉質粘土:褐紫色暗紫色,粉粒含量不均,局部地段夾團狀、條帶狀粉細砂,呈透鏡體分布,濕飽和,軟塑軟可塑狀。分布于沖溝、河床中,層厚一般23m。3.第四系全新統崩坡積層(Q4col+dl)為孤塊碎石土:由砂巖孤石、塊碎石夾粉質粘土組成,均為老堆積體,厚 510m不等,孤石粒徑最大可達 4m 以上,具明顯架空結構,結構松散為主,局部稍密狀。主要見分布在取水口附近溝谷兩岸由砂巖組成的陡崖坡腳地段。

29、4.第四系全新統殘坡積層(Q4el+dl)粉質粘土,褐紫色暗紫色,稍濕,硬塑狀,廣泛分布于建設場地內丘體頂部及斜坡上,局部含碎礫石,層厚不大,一般僅 0.51m。XX 縣 XX 鎮中心水廠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設計地質勘察報告 第 10 頁 5.三疊系上統須家河組(T3xj)為一套長期遭受剝蝕的古地理基礎上沉積的一套河湖、沼澤相含煤巖系。灰色、灰白色、黃灰色厚層塊狀砂巖與灰黑色、黑色砂質泥巖、泥巖、炭質頁巖夾煤等互層組成,頂部為一層塊狀砂巖,底部為含礫砂巖。按其巖性特征從老至新可分為 6 段(T3xj1T3xj6),其中 1、3、5 段為含煤段,以粉砂質泥巖、泥巖、炭質頁巖夾煤層等軟巖為主;2、4、

30、6 段以砂巖等硬巖為主。于建設場地內均見有分布。6.三疊系中統雷口坡組(T2l)為一套海相沉積巖系,以灰、黃灰等色薄中厚層狀白云巖、泥質白云巖為主,夾灰巖及石膏層(或“鹽溶角礫巖”),底部為雜色(黃綠、紫紅)泥頁巖、泥質白云巖,灰巖富集于中部。主要見分布于工程取水口至順河煤礦一帶。3.1.3 地質構造與地震 建設場地中水廠、泵站緊鄰回龍場斷層,地處斷層上盤,取水口位于回龍場斷層下盤,平距約 4.6km。建設場地均位于 XX 鎮墳背斜以東,但受回龍場斷層構造影響較大,其產狀傾向 W 或 NW,傾角 47不等。根據 GB183062001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及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設

31、計規范,場地 50 年超越概率 10%一般場地條件下的地震動參數為:地震動峰值加速度 0.05g,對應地震烈度度,場地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 0.45s,場地設計地震分組屬第三組。本供水工程屬型,主要建(構)筑物可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建設場地中泵房位置有粘質砂土層分布,其粘粒含量不均,微具塑性。場地屬度區,可不考慮地震液化問題。3.1.4 水文地質條件 工程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濕潤區,受干濕交替環境影響較強烈,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附錄 G 判別,場地環境類型為類。根據區域水文地質資料,區內地下水礦化度普遍微弱,多數 0.5g/L 以下,其水平變化主要與地下水徑流條件有關,即由徑流活動

32、的山區至徑流活動較弱的丘陵區,呈現由低向高變化的總趨勢,并且這種變化還受含水層巖性的影響。綜合而言,場地水質類型較簡單,屬淺層低礦化度淡水,其化學類型一般為CaHCO3水和CaSOHCO43水。3.1.5 巖溶 本工程巖溶發育狀況為中等弱巖溶區。項目所取水源即是位于XX鎮四合村龍XX 縣 XX 鎮中心水廠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設計地質勘察報告 第 11 頁 洞子的地下暗河,該暗河發育于T2l灰巖的頂部。3.1.6 物理地質現象 如前所述,場址區物理地質現象以巖體風化為主,砂巖強風化層厚一般12m。卸荷、風化主要分布于建設場地外圍附近的陡峻山體地帶。3.1.7 巖土物理力學特征 1.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堆

33、積層(Q4r):成份混雜,結構不均,以承載力低,壓縮性高為主要工程特征。2.第四系全新統沖積層(Q4al)、第四系全新統殘坡積層(Q4el+dl):主要由細粒土構成,包括粉質粘土、砂質粉土等,一般含母巖碎屑或碎粒,前者濕很濕,軟塑軟可塑狀,后者一般稍濕濕,硬塑可塑狀。根據試驗成果,其物性指標變異性較小,力學指標變異性較大,天然密度一般1.771.86g/cm3,含水量1824%,塑限1217,液限2335,孔隙率4346%,粘粒含量均值36.03%,壓縮模量Es0.10.22.43.5MPa,滲透系數一般介于110-4110-6cm/s間,弱微透水為主。總體以承載力低,壓縮性高為主要工程特征。

34、3.第四系全新統崩坡積層(Q4col+dl):為粗粒土,主要由孤碎塊石土、塊碎石土構成,孤塊碎石主要為砂巖,斜坡坡麓地段一般為碎塊石土,碎石含量一般6070%,塊石含量較少,一般510%,磨圓度差,分選性差,結構松散,具架空結構。陡崖溝谷地段粒徑普遍偏大,塊碎石含量約占8090%,可見4m的巨孤石,磨圓度差,分選性差,結構松散,具架空結構。其充填物均為粘土或粉質粘土,混砂巖角礫,可塑狀。據相關資料,其天然密度1.92.0g/cm3,含水率8%12%,孔隙率3540%,滲透系數一般10-2cm/s,強透水,以承載力和壓縮模量顯著不均勻為主要工程特征。4.T3xj砂巖,厚層狀,以中粒砂狀結構為主,

35、局部為粗粒或中粗砂狀結構,一般弱風化巖體為黃色,新鮮黃色夾灰色。據各類砂巖的試驗成果,中粗砂巖的弱風化巖塊天然密度均值2.35g/cm3,孔隙率均值12.4%,單軸飽和抗壓強度平均值24.5MPa,軟化系數0.44。中細砂巖的弱風化巖塊天然密度均值2.48g/cm3,孔隙率均值8.2%,單軸飽和抗壓強度均值48.7MPa,軟化系數0.61。總體可達較硬巖標準,局部粗粒或中粗砂狀可達偏硬的較軟巖標準,巖體質量等級以級為主,少量級,破碎巖體屬級。5.T3xj泥巖,層狀,泥質結構,黃色、黃灰色。耐崩解性能較差,弱風化巖塊天然密度2.452.50g/cm3,孔隙率7.812.2%,單軸飽和抗壓強度4.

36、112.8MPa,平均值XX 縣 XX 鎮中心水廠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設計地質勘察報告 第 12 頁 9.14MPa,標準值8.04MPa,變異系數0.15,變異性較低。軟化系數0.370.62,平均值0.49。總體屬較易軟化的較軟巖,巖體完整性較差,巖體質量等級以級為主。3.1.8 巖土物理力學參數建議 根據本次勘察的勘察成果,結合我院對工程區大量已建項目的勘察設計資料,按各層巖土體的工程地質特征分析,類別我院在本地區同層位同巖性的工程經驗,最終確定本工程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建議值如下表所示。天然 密度()抗剪強度 允許 承載力 開挖邊坡 f C R 層位 巖土名稱 狀態 g/cm3 MPa MP

37、a 臨時 永久 Q4el+dl 粉質粘土 可塑 1.81.9 內摩擦角 1215 內聚力 1218kPa 壓縮模量 25MPa 120150 1:1 1:1.3-1:1.5 Q4al+pl 粉質粘土 可塑 1.92.0 內摩擦角 1013 內聚力 1014kPa 壓縮模量 23MPa 110140 1:1.25 1:1.5-1:1.75 Q4col+dl 碎石土 稍密 1.92.0 內摩擦角 2530 內聚力 58kPa 壓縮模量 1520MPa 200250 1:1 1:1.25-1:1.5 強風化 2.32.35 0.400.45 0 1.01.3 1:0.5 1:0.7-1:0.8 砂巖

38、 弱風化 2.42.45 0.520.55 0 2.53.0 1:0.25 1:0.4-1:0.5 強風化 2.202.25 0.350.37 0 0.50.8 1:0.5 1:0.751:1 T3xj 泥巖 弱風化 2.452.5 0.380.40 0 0.71.0 1:0.4 1:0.61:0.75 注 1:高度較大的邊坡應分級開挖放坡,分級放坡時應驗算邊坡整體的和各級的穩定性。巖土開挖時如遇地表水、地下水活動較強烈時,邊坡值應放緩并加強支護。3.23.23.23.2 地下水水量評價地下水水量評價地下水水量評價地下水水量評價 本工程取水口位于位于XX鎮四合村龍洞子的地下暗河,實地調查發現,

39、該地下暗河出口位于XX鎮至東興公路路基底部,地形上為大面積之崩坡積體,最大實測崩積孤石可達4m,已完全覆蓋溶洞出口,無法深入對暗河溶洞做進一步的地質調查。通過收集歷史相關實測資料,該暗河編號為青峰場102號暗河,最小枯期流量11.8L/s,雨季可達500 L/s以上,本次工程勘察時其枯期實測流量25.7L/s(2011年2月12日)。按歷史最小枯期流量計算,暗河地下水規模為1019.52m3/d,遠大于本工程項目758.68m3/d的供水需求,地下水量有保障。3.33.33.33.3 輸水管線輸水管線輸水管線輸水管線工程地質條件工程地質條件工程地質條件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及評價及評價及評價 輸水

40、管線起于四合村龍洞子地下暗河出口之已建引水池(高程490.00m),采用XX 縣 XX 鎮中心水廠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設計地質勘察報告 第 13 頁 DN180PE管引止于XX鎮以東約500m的大屋沱(高程452.00m)。輸水管線總長約10km,分段評價如下:1.取水口至四合廠段(0+0000+750):取水口位于朱家河河左岸,管線沿左岸高漫灘臺地布置,至四合廠位置管線斜穿河床至右岸。沿線覆蓋層主要為沖洪積塊碎石,厚度較大,推測深度5m。沿線未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質現象分布,場地穩定性較好。管道天然地基主要為稍密狀塊碎石,承載力及變形指標能夠滿足該管道的設計要求,基礎形式建議采用砂石

41、結構。2.四合廠至尸骨咀段(0+7507+910):為避免河水沖刷影響,本段管道沿河右岸XX鎮至東興簡易公路內側布置,地形上屬山體斜坡前沿。沿線公路大部分系開挖山體而成,故管道所處公路內側基巖多淺埋或裸露,僅在山間V形沖溝處有可塑狀沖洪積粉質粘土分布,臨公路亦間或分布有民房等建筑。沿線未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質現象分布,場地穩定性較好。管道天然地基主要為強風化基巖、可塑狀粉質粘土,承載力及變形指標能夠滿足該管道的設計要求,基礎形式建議采用砂石結構。對沿線分布之人工堆積層段,其工程性質較差,若填土層不厚,可全部挖除,將基礎落深或加厚墊層處理,當填土層較厚時,可考慮換土或采用片石表面擠密

42、法等地基處理措施。需注意的是,公路內側已建有東興至成都的大型天燃氣管道,施工時應注意減少管道開挖對已建公路和天燃氣管道的影響。同時,管道在四方碑處跨越一小河溝,施工時應采取保護措施,以保證不影響已建公路橋的安全。3.尸骨咀至大屋沱段(7+9109+985):管線沿朱家河右岸沖積臺地前沿的公路內側布置,臺地現已被整平為臺階狀水田,地形寬緩,覆蓋層以可塑軟塑狀的沖洪積粉質粘土為主,局部夾砂土透鏡體,底部硬塑狀,多含母巖碎礫,厚度一般48m不等。沿線未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質現象分布,場地穩定性較好。管道天然地基主要為可塑狀粉質粘土,承載力及變形指標能夠滿足該管道的設計要求,基礎形式建議采

43、用砂石結構。3.43.43.43.4 輸水泵站輸水泵站輸水泵站輸水泵站工程地質工程地質工程地質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條件及評價條件及評價條件及評價評價評價評價評價 輸水泵站位于朱家河右岸大屋沱,地形上為一沖積臺地,臺地現已被整平為臺階狀水田,地面高程452.5454.7m,河面高程450m左右,地形較平坦,相對高差約12m。場地覆蓋層為可塑軟塑狀的沖洪積粉質粘土為主,夾砂土透鏡體,底部硬塑狀,多含母巖碎礫,根據鉆孔揭示及鄰近地質調查,其厚度45m不等。場地基巖為T3xj砂巖,厚層狀,受鄰近斷層擠壓影響,其完整性較差,巖體質量等級可劃為級,強風XX 縣 XX 鎮中心水廠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設計地質勘察報

44、告 第 14 頁 化厚度約11.5m。場地及附近未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質現象分布,穩定性較好。1.泵站:泵站為單層磚混結構,設機泵房一間,配電室一間,建議均采用條形基礎或獨立柱基,可考慮選擇可塑狀的沖洪積粉質粘土做基礎持力層,必要時對下伏的覆蓋層進行換土處理。2.水池:水池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根據其埋置深度和場地基巖埋深,建議采用樁基礎,將水池放置于樁基頂部承臺上,選擇弱風化砂巖做樁基礎持力層,基底應嵌入弱風化砂巖內大于1倍樁徑。水池毗鄰河邊,地下水埋藏較淺,設計時應進行相應的抗浮穩定計算,抗浮水位建議以水池地面高程為宜。場地覆蓋層較厚,且有砂土層分布,施工時應注意加強基坑支護及抽排

45、水工作,以保證安全。3.53.53.53.5 提水管線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評價提水管線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評價提水管線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評價提水管線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評價 提水管線自泵站水池內取水至水廠,管道采用D外=110mm的PE100級聚乙烯管,PN=1.0MPa,長約240m。管線沿大屋沱泵站后坡的灶額山斜坡布置,坡底地面高程455,廠區地面高程508510m。斜坡多呈臺階段,坡度2530,臨廠區位置公路外側有約2m高的6070陡崖分布。坡面現多為茶園或旱地,覆蓋層普遍較淺,以可塑狀殘坡積粉質粘土為主,基巖裸露或淺埋,為Txj砂巖,產狀2705,較完整。沿線未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物理

46、地質現象分布,斜坡自然邊坡穩定。管道天然地基主要為強風化砂巖,承載力及變形指標能夠滿足該管道的設計要求,基礎形式建議采用砂石結構。3.63.63.63.6 水廠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評價水廠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評價水廠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評價水廠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評價 水廠布置于XX鎮至五桐村鄉村簡易公路左側,地處灶額山近斜坡頂部,廠區占地面積約2畝:長度35m,廠區寬度38m。廠區管理房有兩處,一處為工作間(含加藥間、加氯間),單層磚混結構;二為綜合辦公樓,兩層磚混結構。廠內水池有3個,分別為沉淀池、濾池、清水池。水廠廠區地形上屬山體斜坡中上部,地面高程508510m,坡面現為水田,呈臺階狀,覆蓋層

47、普遍較薄,厚12m,以可塑軟塑狀殘坡積粉質粘土為主,下伏基巖為T3xj泥巖,厚層狀,產狀2705,強風化層厚約11.2m,完整連續,巖體質量等級為級。廠區后為山體斜坡近頂部,基巖淺埋或裸露,當前為茶園或旱地。廠區及附近未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質現象分布,自然邊坡穩定,利于廠址建設,現分別評價如下:XX 縣 XX 鎮中心水廠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設計地質勘察報告 第 15 頁 1.管理房:工作間為單層磚混結構,綜合辦公樓,兩層磚混結構。建議均采用條形基礎或獨立柱基,選擇強風化泥巖做基礎持力層。基底應嵌入強風化泥巖內0.5m。2.沉淀池、濾池、清水池: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根據其埋置深度,水池整

48、體嵌入基巖中,為整體基礎,基礎持力層為弱風化泥巖,不存在承載力及變形穩定問題。水池地處斜坡,地下水埋藏較深,設計時可不進行相應的抗浮穩定計算。3.73.73.73.7 配水管配水管配水管配水管網網網網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評價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評價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評價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評價 工程配水管網起于水廠,供水范圍分布于XX鎮XX鎮9個村,共服務2511戶,9990人。配水管線所處地貌總體為單面低山,僅朱家河兩岸有河岸灘地分布。一般而言,管線所經山間溝谷或河谷地段,覆蓋層多以可塑軟塑狀沖洪積粉質粘土,其厚度普遍較大,管線所經山體斜坡地段,則覆蓋層多以可塑狀殘坡積粉質粘土為主,基巖裸露或淺埋

49、,多為T3xj的厚層砂巖或層狀泥巖,基巖總體完整連續。沿線少見大規模的滑坡、崩塌等不良物理地質現象分布,僅有的崩塌滑坡體僅局部分布于山前陡崖段,與配水管網均有較遠距離,對工程建設無影響。配水管網管徑較小,對工程地質的要求不高,工程地質對于修建本項目配水管網是適宜的,管道天然地基主要為強風化砂巖或可塑狀粉質粘土,其承載力及變形指標能夠滿足該管道的設計要求,基礎形式建議采用砂石結構。4 4 4 4 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 1.經勘察工作查明,本供水工程所處區域屬構造剝蝕地貌。場址區附近有斷層分布,但規模不大,屬非全新活動斷裂,對本工程影響不大。工程區山體陡崖個別地段有滑坡及崩塌分

50、布,但距線路和構筑物均有較遠距離,對建設場地無影響。工程區對修建該項目是適宜的,可行的。2.場地50年超越概率10%一般場地條件下的地震動參數為: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對應地震烈度度,場地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0.45s,場地設計地震分組屬第三組。本供水工程屬型,主要建(構)筑物可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3.本工程巖溶發育狀況為中等弱巖溶區。項目所取水源位于XX鎮四合村龍洞子的地下暗河,按歷史最小枯期流量計算,暗河地下水規模為1019.52m3/d,遠大于本工程項目758.68m3/d的供水需求,地下水量有保障。4.管線基礎大部分可置于可塑狀粉質粘土及強中等風化基巖內,基礎形式可

51、采用砂石基礎,基礎構造上應滿足相關設計要求。當管線位于稻田中時,建議先將稻田水放干至土體達到可塑狀態后再進行開槽施工,并采用分段開挖及時埋管回填的方XX 縣 XX 鎮中心水廠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設計地質勘察報告 第 16 頁 式。當管道位于填土層中時,若填土層不厚,可全部挖除,將基礎落深或加厚墊層處理,當填土層較厚時,可考慮換土或采用片石表面擠密法等地基處理措施。5.管線地基為基巖、土層兩類,應注意地基的不均勻沉降問題。同時對于管道急轉彎狀,應注意水壓力的不平衡問題。6.管線臨河位置較近處,設計時應充分考慮管道基礎和地基的防沖問題。7.管線通過建(構)筑物(公路、橋梁、民房、管線、堡坎等)段,施工時應采取保護措施,以保證不影響已建建筑物的安全。8.各建(構)筑物位置下伏基巖埋藏普遍較淺,建議選擇強弱風化基巖作為基礎持力層。泵站水池毗鄰河邊,建議進行抗浮穩定計算,施工時應注意加強基坑支護及抽排水工作,以保證安全。


注意事項

本文(鎮中心水廠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設計地質勘察報告(17頁).pdf)為本站會員(l**)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州市| 金阳县| 二连浩特市| 托里县| 辛集市| 九龙坡区| 定安县| 鹤峰县| 桃园市| 大田县| 长武县| 黄骅市| 舟山市| 万州区| 邯郸市| 鹤岗市| 汉川市| 宁南县| 宜州市| 台江县| 红河县| 墨脱县| 沙湾县| 潼南县| 广丰县| 邵阳县| 南乐县| 莱西市| 靖江市| 五台县| 鄂托克前旗| 温泉县| 宜君县| 南靖县| 静安区| 化德县| 中宁县| 营山县| 浦城县| 敦煌市| 从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