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東嶺地產西安集團總部辦公區項目建筑設計方案(17頁).docx

  • 資源ID:594515       資源大小:83.95KB        全文頁數:16頁
  • 資源格式:  DOCX         下載積分: 1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東嶺地產西安集團總部辦公區項目建筑設計方案(17頁).docx

1、 第一部分 建筑方案設計說明1、項目名稱 東嶺地產西安集團總部辦公區項目2、項目概況 2.1 項目用地位于西安市西三環與天谷六路交叉口西南側,建設用地面積約公頃,距離西安市中心約11公里。項目用地規劃要求為:容積率上限為,建筑密度不大于40%,綠地率不低于30%。 2.2 總建筑面積約為206165平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積約48000平米。超高層建筑44層,建筑總高度180M,兩棟公寓28層,建筑高度。2、設計依據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 GB50352-2005 2.2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16-2014 2.3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 JGJ50-2001 2.4 汽車庫、修車庫、

2、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 GB50067-2014 2.5 辦公建筑設計規范 JGJ67-2016 2.6 商店建筑設計規范 JGJ48-2014 2.7 宿舍建筑設計規范 JGJ36-2005 2.8 旅館建筑設計規范 JGJ62-2014 2.9 民用建筑綠色設計規范 JGJ/T229-2010 2.10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GB50189-2015 2.11 甲方提供的道路紅線圖、電子地形圖、任務書及其他文檔2 國家及地方現行的其它法規、規范3、規劃設計概念 3.1 用地使用合理化本項目建筑物南側退紅線約10米,為辦公樓主入口提供前廣場,同時解決車庫出入口與回車問題。北側退用地紅線5米,為商

3、業出入口提供緩沖空間,滿足城市空間要求。東、西側退紅線5米,在滿足城市空間的設計要求(貼線率)的同時合理布置地下車庫坡道,以最合理的方式利用土地,既滿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時也滿足城市設計的要求。 城市界面處理本項目南側退紅線15米,北側后退紅線10米,(東側為集中綠化帶)以緩解建筑物對城市道路的壓迫感,并在用地東北角留出足夠的休閑大廣場作為城市公共空間。 3.3 合理的布局形式本項目順應地塊并結合周邊項目布置,順應城市肌理,優化城市天際線。4、規劃布局 4.1 采用五維規劃設計手法: 4.1.1:整合周邊資源 4.1.2:塑造內向型空間序列 4.1.3:多層次的空間 4.1.4:場所內涵的升華

4、 4.1.5:鮮明的可識別性。 4.2 根據計容面積分配,采用“1+2+底商”的建筑布局形式。一棟容納辦公及酒店功能的180米主塔樓,以及兩棟近100米高的配套公寓樓,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并設計了多個底商組團,形成內部活力休閑廣場。并輔以充沛的地下停車及設備空間。 4.3 空間布局方面,該項目與周邊已建及待建項目圍繞園區中心的云水公園環抱布置,塔樓建筑視線應充分利用云水公園的景觀資源。同時,該規劃將主塔樓布置于項目用地的東側,與其地塊南側的建筑群構成了面向西三環的辦公集團總部門戶空間。 4.4 通過建筑的錯落布置,形成了四個功能空間:主塔樓的辦公及酒店入口空間、文化景觀廣場空間、商業內部休閑體驗

5、空間、公寓入口空間。 4.5 建筑總體布局遵從疏密有致、高低錯落的原則,充分利用景觀資源及沿西三環給予整體項目強烈的昭示性。 交通組織方面做到盡量避免人車混行。5、單體設計 5.1 立面造型:采用簡潔現代體塊組合和豎向直線條分隔方式,進而彰顯建筑的高大、挺拔、俊朗的立面形象,力求體現高品質的物業特點。公寓立面也采用較多的玻璃幕墻,以增加房間的通透采光性能,并與整體項目協調呼應。 5.2 結構形式:辦公主樓部分采用框筒結構,商業裙房及地下室部分采用框架結構。 5.3 使用功能:地上建筑形式為一棟主塔樓加兩棟公寓和底商。主塔樓1-3層為服務商業,4-26層為超甲級辦公,27層以上為五星級酒店,并在

6、27層設置了酒店空中大堂,43、44層設置了空中泳池與SPA。 5.4 建筑層高:主塔樓層高1-2層為米,標準層米(辦公)和米(酒店)。公寓樓建筑層高為標準層米。底商(裙房)層高1-2層為米,局部3層為米。6、交通系統與停車 6.1 本地塊共設置三個場地出入口和三個地下車庫出入口。盡量沿場地周邊少量設置機動車停車位。地下車庫入口的設計合理結合道路關系,在入口附近設置車庫入口。7、總體消防設計 7.1 廣場部分采用硬質鋪裝,可形成環形消防道路,消防車道的轉彎半徑均大于等于12米。滿足消防車撲救通行要求。 7.2 塔樓設計了超過1/4周長長度的消防登高面,消防登高場地寬度不小于10M,且在此范圍內

7、設有直通室外的樓梯間出口。 7.3 在建筑的每層沿著四周外墻均設置消防救援窗,相鄰兩個救援窗之間的距離不大于20M,并且保證每個防火分區中不少于2個,滿足相關規范要求。8、節能設計 本項目氣候分區為寒冷地區。建筑盡量減少外墻長度,屋面及外墻面設置外保溫系統,在平面上保證房間有良好的朝向和通風條件。辦公合理控制開窗面積。 8.2 采用有效的外墻外保溫材料和屋面保溫材料,外門窗均采用中空玻璃和斷熱型鋁合金窗框。 8.3 體型系數的大小對建筑能耗的影響非常顯著。體型系數越小,單體建筑面積對應的外表面積越小,外圍護結構的傳熱損失就越小。在本設計中,我們在不影響房間舒適度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建筑的凹進凸出,

8、盡可能地控制體型系數。同時控制開窗面積,滿足節能設計要求。9、無障礙設計 9.1 設計中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設計中除在入口處設置輪椅坡道外,在門、走道的寬度、無障礙廁所的設置等方面均考慮充分滿足國家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50-2001)并利用無障礙電梯到達各層。10、經濟技術指標 詳見總平面圖經濟技術指標 第二部分 結構方案設計說明1. 工程概況 1.1 本工程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項目用地位于西安市西三環與天谷六路交叉口西南側,建設用地面積約公頃,距離西安市中心約11公里。由1棟超高層辦公酒店,2棟高層公寓,4棟多層商業及3層整體地下室組成。1.2 各單體的長

9、、寬、高、層數、層高見下表:公寓(兩棟)商業13/4超高層辦公酒店(方案一)超高層辦公酒店(方案二)超高層辦公酒店(方案三)長度(米)-寬度(米)-總高度(米)180180180層數282/3444444層高(米)-2.設計依據 2.1 結構設計使用年限: 根據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50153-2008),本工程的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 2.2 自然條件:風荷載:50年一遇基本風壓2,100年一遇基本風壓2;雪荷載:50年一遇基本雪荷載2;抗震設防烈度8度,加速度,抗震分組第二組。 2.3 本專業設計所執行的主要法規和所采用的主要標準: 2.3.1 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 建質

10、2008216號 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 GB50068-2001 2.3.3 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 GB50153-2008 2.3.4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 GB50009-2012 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 50003-2011 2.3.6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 50007-2011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 2.3.8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 2.3.9 (附: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局部修訂() 2.3.10 鋼結構設計規范 GB 50017-2003 2.3.11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 2.3.12 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

11、 GB 50108-2008 2.3.13 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規范GB 50046-2008 2.3.14 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 GB 50223-2008 2.3.15 墻體材料應用統一技術規范 GB 50574-2010 2.3.16 鋼結構焊接規范GB 50661-2011 2.3.17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JGJ 3-2010 2.3.18 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技術規程JGJ138-2001 2.3.19 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 2.3.20 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程JGJ 99-98 2.3.21 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 79-2012 2.3.22

12、高層建筑筏形與箱形基礎技術規范JGJ 6-2011 2.3.23 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GB/T 1591-2008 2.3.24 厚度方向性能鋼板GB/T 5313-2010 2.3.25 建筑結構用鋼板GB/T 19879-2015 2.3.26 建筑結構制圖標準 GB/T 50105-2010 2.3.27 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 GB/T 50476-2008 2.3.28 碳素結構鋼GB/T 700-2006 2.3.29 高層建筑結構用鋼板YB 4104-2000 2.3.30 鋼骨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YB 9082-2006 2.3.31 高強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CECS 104:9

13、9 2.3.32 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程CECS 28:90 2.3.33 高層建筑鋼-混凝土混合結構設計規程CECS 230:2008 2.4 建筑分類等級 2.4.1 建筑結構安全等級:二級 2.4.2 建筑抗震設防類別:標準設防類(丙類) 2.4.3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公寓(兩棟)商業13/4超高層辦公酒店(方案一三)地下室(塔樓范圍)地下室(其他范圍)結構類型抗震墻結構框架結構混合框架-鋼骨混凝土核心筒框架結構框架結構結構房屋高度(米)-框架抗震等級-二級特一級二級或三級四級抗震墻抗震等級一級-特一級-備注結合塔樓抗震等級確定 2.4.4 地下室防水等級:二級 2.4.5

14、地基基礎的設計等級:甲級 .上部結構及地下室結構方案 結構縫(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的設置 2.5.1.1 地下室結構超長處理 地下室為超長結構,為確保地下建筑的防水效果本工程地下室不設縫。擬采取使用補充收縮混凝土澆筑,設置施工后澆帶,加強混凝土養護,控制澆筑溫差,加強構造配筋等措施來減小溫度應力的影響。 2.5.1.2 地下室與主體結構高低建筑處理 兩棟高層公寓及超高層辦公酒店與地下室間不設沉降縫,擬沿塔樓周邊設置沉降后澆帶,并在監控上部主體結構封頂且沉降穩定后封閉后澆帶。 2.5.2 超高層辦公酒店結構選型 本項目辦公酒店結構設計房屋高度米,屋面以上有約10米高構架。結構主體高度超過規范

15、規定的B級高度,屬于超高層建筑。 塔樓擬采用鋼混凝土混合結構,使用混合框架鋼骨混凝土核心筒作為結構的雙重抗側力體系。根據結構體系剛度,設置23道伸臂桁架及對應的環形桁架。 a.混合框架中外框架柱選型: 鋼-混凝土混合結構中的框架柱有鋼骨混凝土柱、鋼管混凝土柱、鋼管混凝土疊合柱等。 鋼骨混凝土柱中的型鋼增加了混凝土的延性,并替代了部分受力鋼筋,增加了受壓承載能力。但與鋼筋混凝土柱相比,截面尺寸的減小不顯著,受限于規范的構造要求,也需要配置相當數量的縱向鋼筋。 鋼管混凝土柱中鋼管對柱芯混凝土提供三向約束,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強度和延性。可以減小截面,減少混凝土自重。鋼管同時作為混凝土模板,施工簡便。

16、 鋼管混凝土疊合柱是在鋼管混凝土柱的基礎上外包混凝土,并配置受力鋼筋。其具有鋼管混凝土柱類似的特點,但耐火性能更好。缺點是相對于鋼管混凝土柱,施工較復雜,截面尺寸也更大。 綜合以上特點,根據本工程情況,方案選取鋼管混凝土柱(矩形或圓形)作為混合框架中的外框架柱。b.塔樓樓蓋形式 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樓蓋:采用常規的混凝土主梁,次梁,樓板。 優點:整體性好,節約成本,工藝成熟。 缺點:由于核心筒與外框架距離最大約為11米,跨度較大,初步估算梁高為900mm。同時框架梁與核心筒連接處內力較大,尚需考慮加腋。考慮梁下尚需通過機電管線,對建筑層間凈高占用較多。同時作為超高層,累積的結構自重不容忽視。混凝

17、土梁板的自重較大。 鋼梁+壓型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樓蓋:主次梁均采用鋼結構梁,樓板為壓型鋼板+現澆混凝土組合樓板。 優點:同樣構件性能下,鋼梁截面尺寸和自重均明顯小于混凝土梁。同時鋼梁在腹板處可設洞,用于通過機電管線。可以明顯降低結構自重,提高建筑層間凈使用空間。同時鋼梁為工廠預加工,可以提高現場施工速度。 缺點:鋼梁與柱,鋼梁與鋼梁之間節點較復雜,現場需要大量焊接等。總造價高于現澆混凝土。 本超高層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采用鋼梁+組合樓板可大幅度減少結構自重,也同時降低了地震力,等同于提高了結構的抗震性能。采用鋼結構構件施工,可加快工程進度,部分彌補造價的增加。故方案選用鋼梁+壓型鋼板混凝土組合

18、樓板作為塔樓的樓蓋體系。 2.5.3 特殊結構 屋面以上構架采用鋼結構構架。方案一中24層有大跨度懸挑,擬使用鋼結構桁架+鋼吊柱。 結構抗震性能設計 本項目中超高層塔樓屬于地標性建筑,考慮到其特殊性,宜擬定抗震性能設計目標。 超高層塔樓功能為辦公樓+酒店,人員使用率中等,估計常駐人員在40006000人左右,地震時倒塌危害巨大。但其使用功能在震時可中斷。同時,作為超高層建筑,震后的大量加固不僅施工難度大,而且費用高,宜控制在大部分一般修理、個別處加固后即可繼續使用的性能。綜合以上,為貫徹“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則,超高層辦公酒店塔樓的結構抗震性能等級定位C級,結構各部位抗震性能水準

19、如下表:多遇地震目標性能水準1設防烈度地震目標性能水準3預估的罕遇地震目標性能水準4核心筒墻,伸臂桁架及環狀桁架,懸臂桁架無損壞輕微損壞輕度損壞框架柱,屋面構架無損壞輕微損壞部分構件中度損壞框架主梁,核心筒連梁無損壞輕度損壞,部分中度損壞中度損壞,部分嚴重損壞繼續使用的可能性不需修理,可繼續使用一般修理后可繼續使用修復或加固后可繼續使用 2.5.5 基礎方案 目前尚無本項目的地勘報告,沒有準確的地質參數和土層承載力數據。根據當地經驗,3棟高層塔樓下可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多層商業單體下采用天然基礎,其他純地下室部分根據抗浮情況,可選用抗拔樁或抗拔錨桿。 2.5.6 主要結構材料 混凝土:主要結構

20、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C30C60。 鋼筋:主要受力縱向鋼筋采用HRB400,部分梁箍筋可采用HRB335,其他梁板分布鋼筋可采用HPB235。 鋼材:Q235B,Q345B,Q390B。 2.5.7 需要特別說明的其他問題 超高層塔樓為米的框架-核心筒結構,超過規范規定限高,需要進行抗震設防專項審查。同時,因最新地震區劃及抗震規范已實施,可不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但尚需視工程所在省當地實施和規定情況確定。STRUCTURE DESIGN SPECIFICATION 1.GENERAL SITUATION1)This project located in YanTa District of Xian

21、, Shaanxi province. It located at the west-south side of crossing of Xisanhuan Rd and Tianguliu Rd. The project, which including 1 super high-rise office hotel, 2 high-rise apartments, 4 low-rise shopping buildings and a 3 layers deep huge basement, use an area of about 2.4 ha and its distance is on

22、ly 11 km to the centre of Xian. 2)Length, width, height, number of stories, story height of each unit see as following table:apartment(2 units)Shopping buildingNo.13/4Super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option A)Super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option B)Super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option C)Length(m)-

23、width(m)-height(m)180180180Number of stories282/3444444Story height(m)-2.DESIGN BASIS1)Structure design working lifeAs per Unified standard for reliability design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GB 50153-2008), the structure design working life of this project is 50 years.2)Nature condition:Wind load:0.35

24、kN/m2 in 50 year return period,0.40kN/m2 in 100 year return period;Snow load:0.20kN/m2 in 50 year return period;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for 8 degree, acceleration for 0.20g, anti-seismic group is the Second group.3)Main standards and codes:Unified standard for reliability design of building

25、structure GB 50068-2001Unified standard for reliability design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 GB 50153-2008load code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 GB 50009-2012Code for design of masonry structureGB 50003-2011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foundationGB 50007-2011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 G

26、B 50010-2010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GB 50011-2010(PS: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Code for design of steel structuresGB 50017-2003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buildingsGB 50016-2014Technical code for waterproofing of underground worksGB 50108-2008Code for anticorrosion de

27、sign of industrial constructionsGB 50046-2008Standard for classification of seismic protectio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sGB 50223-2008Unified technical code of wall material applicationGB 50574-2010Code for welding of steel structures GB 50661-2011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of ta

28、ll buildingJGJ 3-2010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JGJ 138-2001Technical code for building pile foundationsJGJ 94-2008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eel structure of tall buildingsJGJ 99-98Technical code for ground treatment of buildingsJGJ 79-2012Technical

29、 code for tall building raft foundations and box foundationsJGJ 6-2011High strength low alloy structural steelsGB/T 1591-2008Steel plates with through-thickness characteristicsGB/T 5313-2010Steel plates for building structureGB/T 19879-2005Standard for structural drawings GB/T 50105-2010Code for dur

30、ability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GB/T 50476-2008Carbon structural steelGB/T 700-2006Steel plates for high rise building structureYB 4104-2000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steel-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YB 9082-2006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 strength concreteCECS 104: 99Specification for

31、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encased concreteCECS 28: 90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steel-concrete mixed structure of tall buildingsCECS 230:20083.BUILDING CLASSIFICATIONS AND GRADES:1) Building structure safety level: level 22) Seismic precautionary criterion:standard class(C class)3)Seismic precauti

32、onary grade of RC structure: Apartment(2 units)Shopping mall No.13/4Super high-rise office hotel (option13)Basement(tower ranges)Basement (other ranges)Structural typeSeismic resist wall FrameComposite frame-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re wallframeframeStructural building height(m) -Seismic precauti

33、onary grade of frame-grade 2extra grade 1grade 2 or 3grade 4Seismic precautionary grade of shearing wallgrade 1-extra grade 1-NoteAs per grade of tower4)water proofing grade of basement: grade 25)design category of ground and foundation: Class A4. CONCEPT OF SUPERSTRUCTURE AND BASEMENT STRUCTURE1)se

34、tting of structural joints( expansion joint, settlement joint, seismic joint)(1)treatment for super-length of basement structure The basement is a super=length structure. We set no joint in basement structure in order to insure the water proofing effect. Wed use placing self-shrink concrete, setting

35、 construction post-cast strips, strengthen the concrete curing, controlling the placing temperature difference, strengthen the reinforcements and other measures to reduce the temperature stress effect.(2) treatment for distance between high & low buildings of basement and main structures We set no s

36、ettlement joint between two high-rise apartment, one super high-rise office hotel and basement. Wed set settlement post-cast strips along the towers, and close them only when the super-structures were finished and the their settlements were stable.2)structural type choice of super high-rise office b

37、uilding The office hotel has a structural building height of 180.45m with a 10 meter high frame upon the main roof in this project. The height of main structure has exceed the limitation of grade B in code. The structure is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The tower use steel-concrete composed st

38、ructure. Use composed frame-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re wall tube as double lateral force resistance system. Set 2 or 3 stories outrigger truss with corresponding ring-trusses according to the stiffness of the structural system.a. column type choice in composed frame: There are steel reinforced c

39、oncrete(SRC) column, steel tube-concrete(STC) column, steel tube and concrete composed(STCC) column and etc. among the types of steel-RC composed frame column. In SRC column, steels strengthen the ductility of RC, and replace some of the load-bearing bars, increase the compressive ability. But it do

40、esnt decrease much more section size compared with the RC column, and need a certain quantity of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which is on the basis of detailing requirement in the code. Steel cube in STC column provide a 3-dimensional restrain to the core concrete. So that it enormously improve the st

41、rength and ductility of concrete. That could decrease the section and reduce the concrete dead load. The steel cube could be concrete blinding of column as well which make the construction much more simple and convenient. STCC column is a STC column with outer wrapped concrete and corresponding load

42、-bearing reinforcement. It has th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as STC column, and it has a better fire resistance.Its shortcoming is, the construction is more complex and the section size is bigger than STC column. According all above and as per the project condition, we decide to use steel cube-concret

43、e(STC) column as the outer frame columns in composed frame system.b. floor system type of tower casting-place RC beam & slab floor system: use regular RC girder, secondary girder and slab. advantage: good integrality, save cost and has mature process. defect: The distance between core tube wall and

44、outer frame column is about 11m which is consider as a large span. The estimated beam height is about 900mm. Meanwhile the joint between frame beam and core wall has a large stress so that it need to set haunch. Considering the MEP lines and pipes underneath the beams, it take much more net space be

45、tween stories. As a super high-rise tower, the accumulated structure dead load is important, the dead load of RC beams and slabs is big. steel beam and profiled steel sheet-concrete composed slab floor system: use steel beams as girders and secondary girders, use profiled steel sheet-concrete compos

46、ed slab as floor slab. advantage: The section size and dead load of steel beams are better than RC ones while their member strength characteristic are the same. We could set holes on the web plate of steel beams in order to pass the MEP pipes and line. So that we could save the net space and decreas

47、e the dead load of structure members. Steel beams could be preprocessed at plant so as to fasten the progress of works at site. defect: the joints between beams & column, beams & beams are complex which need a lot of melting works at site. And the cost of material is higher than casting-in-place RC.

48、 This super high-rise tower has a 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 of grade 8. Using steel beams and composed slab could greatly reduce the dead load of structure so as to reduce the design seismic lateral force. It equate to increasing the anti-seismic property of structure. Using steel members in c

49、onstruction could also increase the rate of progress, which equates to recover partial increasing of the cost by saving progress time. Finally we decide to use steel beams and profiled steel sheet-concrete composed slab as floor system of tower.3) Special structure Use steel frames as the top frame

50、on the main proof. There are large span overhang in the 2nd4th floor in plan A, we would use steel truss plus steel hanging column structure system.4) anti-seismic performance design of structure This super high-rise tower in our project is a land mark building. We should set a anti-seismic performa

51、nce design target considering its special traits. The building function of tower is office and hotel. It has a middle occupy rate of about 40006000 persons, which will cause great harm if it were collapse during the earthquake. But the building function could be broke off during the time of earthqua

52、ke. Meanwhile, as a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the repair and reinforce work of damaged structure caused by seismic is hard and high-cost. So we need to control the damage as it could recover regular work after normal repair at most place and reinforce at several place had done. In conclusion, to fol

53、low the rules of no damage in small seismic, repairable in middle seismic, no collapse in large seismic, the anti-seismic performance category would be set as category C. The anti-seismic performance level of each structural members are as following table:Frequent earthquakeTarget performance level

54、1Earthquake of 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Target performance level 3Estimated rare occurrence earthquakeTarget performance level 4Core tube wall, outriggers truss and ring truss, overhanging trussno damageslight damagemild damageFrame column, framework upon main proofno damageslight damagepartia

55、l medium damageFrame girders, core tube coupling beamsno damageslight damage, partial medium damageMedium damage, partial heavy damagePossibility of continue workingNeed no repair, could continue work Work after normal repairWork after repair or strengthen5.FOUNDATION OPTION There is no geographic r

56、eport of this project at present, no accurate data of geographic characteristic or ground bearing capacity were provided. According to the local experience, cast-in-situ bored pile foundation could be used under the 3 tall towers and direct foundation could be used under the other 23 stories buildin

57、gs. Other basement could use uplift piles or uplift anchor poles to resist the floating.6.MAIN STRUCTURAL MATERIAL concrete: main structural member concrete strength grade: C30C60. reinforcement: main load bearing longitudinal bar use HRB400,partial beam stirrup use HRB335,other distributing bar in

58、beams or slabs could use HPB235. steel: Q235B, Q345B, Q390B.7.OTHER ISSUES TO BE EXPLAINED SPECIALLY The super high-rise tower has a frame-core tube structural system with a height of 180.45m which exceeds the limitation height in the corresponding code. So that it should carry through anti-seismic

59、special project review. Mean while, although the latest seismic regionalization and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were published in 2016 and there is no need to progress a 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 whether do it or not depend on th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and regulation condition at local si

60、te. 第三部分 暖通方案設計說明1、 設計依據 1.1 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 GB50736-2012 1.2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16-2014 1.3 辦公建筑設計規范 JGJ67-2016 1.4 商店建筑設計規范 JGJ48-2014 1.5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 GB50067-2014 1.6 車庫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JGJ100-2015 1.7 輻射供暖供冷技術規程 JGJ142-2012 1.8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GB50189-2015 1.9 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 GB50981-2014 1.10 鍋爐房設計規范 GB5004

61、1-2008 1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暖通空調、動力) 2009版 2 供熱計量技術規程 GJ173-2009 3 聲環境質量標準 GB3096-2008 4 陜西省建筑節能設計導則(試行) 5 建筑專業所提條件及甲方的設計要求。2、 設計內容 2.1 空調、采暖系統。 2.2 防排煙系統。 2.3 地下車庫、衛生間及設備用房的通風系統。3、 設計參數 . 室外設計參數:(寶雞)氣象參數空調計算干球溫度濕球溫度相對濕度通風溫度主導風向 風速 大氣壓力夏季 2 C ESE m/s 936.9hPa冬季 62% C ESE m/s hPa 3.2 室內設計參數: 房間名稱夏 季冬 季新風

62、量溫度()相對濕度溫度()相對濕度客房2650245045辦公2655224030會議室2650235030高級辦公2650224036大堂、走道262210餐飲2650224025廚房282050%排風洗衣房282250%排風地下車庫3554、 空調、采暖系統本工程設置夏、冬季舒適性空調及采暖系統。 超高層區冷負荷約為14600kW(其中酒店區5600kW、辦公區6500kW、裙房配套商業2500kW);熱負荷約為10900kW(其中酒店區3600kW、辦公區5700kW、裙房配套商業1600kW)。 根據使用功能及運營管理的需求,酒店區、辦公區及裙房配套商業分別設置獨立的冷熱源。 制冷:酒

63、店區選用2臺制冷量2800kW的水冷離心式冷水機組,辦公區選用3臺制冷量2200kW的水冷螺桿式冷水機組,裙房配套商業選用2臺制冷量800kW的水冷螺桿式冷水機組。冷水機組設置于地下室專用機房內,配套冷卻塔設置于裙房屋面。 制熱:酒店區部分熱源冬季采用市政供熱,過渡季采用自備鍋爐房供熱,設置2臺3T/h油氣兩用蒸汽鍋爐。辦公區及裙房配套商業熱源采用市政供熱,分別設置換熱機組,換熱機房設置于地下車庫。 4.2 公寓區冷負荷約為2200kW(僅裙房配套商業);熱負荷約為4000kW(其中公寓塔樓2500kW、裙房配套商業1500kW)。 制冷:公寓區塔樓分戶設置分體空調,裙房配套商業選用2臺制冷量

64、1150kW的水冷螺桿式冷水機組,冷水機組設置于地下室專用機房內,配套冷卻塔設置于裙房屋面。 制熱:熱源均采用市政供熱,公寓區塔樓及裙房配套商業分別設置換熱機組換熱機房設置于地下車庫。 裙樓商業大空間采用全空氣系統,設置空調機房,考慮過渡季節采用全新風運行的可能,并將噪聲源的噪聲控制在設計范圍內;辦公采用風機盤管+新風系統,酒店客房采用四管制風機盤管+新風系統;公寓區塔樓各房間設置地板輻射采暖系統。 4.4 本工程消防控制中心、值班室、電話機房、電視機房設置分體空調,電氣專業預留分體空調電源。5、 通風系統 5.1 衛生間均設置機械排風,公共衛生間換氣次數為10次/h;酒店客房衛生間排風量為房

65、間新風量的80%,均排至室外屋面。 生活水泵房按體積換氣次數4次/h設置機械排風系統,并按不小于排風量的80%設置機械補風。 變配電所按體積換氣次數12次/h及消除余熱通風量取大值設置機械排風系統,弱電機房按體積換氣次數12次/h設置機械排風系統,均按排風量的80%設置機械補風。 5.4 電梯機房按體積換氣次數10次/h設置機械排風系統,排出室外,自然進風。 5.5 廚房均設置有機械排油煙系統,并按排油煙量的80%設計有機械補風、空調補風系統。并按體積換氣次數12次/小時設置有事故通風系統,事故通風系統與燃氣泄漏報警裝置連鎖,事故通風機選用防爆型。并按體積換氣次數3次/小時設置值班通風。 5.

66、6 洗衣房按體積換氣次數12次/小時設置有平時排風系統,兼火災時排煙,并按平時排風的50%設置有空調補風系統。并按80%排風量設計有過渡季補風兼消防補風系統。 5.7 制冷機房按體積換氣次數6/12次/h設置平時排風兼事故排風系統,排風機選雙速型,平時低速運行,事故時高速運行,并按平時排風量的80%設置機械補風。 5.8 鍋爐房按體積換氣次數12次/小時設置有平時排風系統,平時排風系統兼事故通風系統,并按排風量的50%設計機械補風系統。 地下停車庫按防火分區及防煙分區分別設置機械排風(兼排煙)系統,排風量按稀釋濃度法及換氣次數法(6次/h)分別計算并取其大值,有車道的防火分區利用車道自然補風,

67、其余設置機械補風系統,補風量按不小于排風量的80%設置;車庫排風系統設CO濃度感應裝置,車庫排風機、送風機的啟停由CO濃度連鎖控制。 5.10 變配電所、弱電機房、柴油發電機房等水專業設有氣體滅火,事故后排風按體積換氣次數5次/h設置機械排風系統,排風機與平時排風共用。氣體滅火時,進出機房的送排風管上的MEE閥門關閉,風機停轉;待氣體滅火完成后,MEE閥門打開,同時啟動送排風機。 室內外便于操作的地點分別設置通風的手動控制裝置(電器開關)。6、 防排煙系統 6.1 本工程屬于超高層項目,樓梯間、合用前室均需設置加壓,設計是超過 32 層的加壓送風系統需分段。樓梯間加壓送風口每二至三層設一個,其

68、加壓風口為常開百葉。前室加壓送風口每層設一個,其加壓風口為常閉風口,當發生火災時,由消防控制中心開啟著火層及上下各一層電動加壓風口,同時開啟加壓風機。 6.2 不滿足自然排煙要求的房間設置機械排煙系統,排煙系統設置為一個排煙系統擔負多個防煙分區的形式。排煙量按最大防煙分區每平方米 120m3/h 計算。 6.3 地下室不滿足自然排煙條件的內走廊及地上辦公內走廊設置機械排煙系統,地下部分同時設計機械補風,補風量大于排煙量的50。 不滿足自然排煙要求的中廳設置機械排煙系統。中庭體積小于或等于17000m3 時,其排煙量按其體積的 6 次 /h 換氣計算;中庭體積大于 17000m3 時,其排煙量按

69、其體積的 4 次 /h 換氣計算,但最小排煙量不應小于102000m3/h。 6.5 地下機動車庫有多個防火分區,根據防煙分區2000m2的原則劃分為多個防煙分區,且防煙分區不跨越防火分區。每個防煙分區設置一套排煙系統,排煙量按6次/h換氣次數計算,且不應小于規范要求,與平時通風系統兼用。靠近汽車坡道的防火分區利用汽車坡道自然補風,無自然補風條件的分區設機械補風系統,補風量不小于排煙量的50%。7、 自控與監測 7.1 當火災發生時,除消防排煙系統用排煙風機、送風機及前室、樓梯間加壓風機外,其余通風、空調設備均自動切斷電源。本工程的防排煙系統要求能在消防控制中心集中監控 , 遠程啟停。 7.2

70、 制冷機組、鍋爐、板式換熱器、冷熱水泵、空調機組及新風機組除設就地控制開關外,全部進入樓宇自動控制系統進行控制、管理和監控。自動控制系統能夠顯示、記錄、打印室內外空氣狀態參數、機組進出水溫度,監控各空調、通風設備的運行狀態以及設備事故報警等。 7.3 自動控制系統根據供水總管和回水總管上的溫度、流量信號計算實際負荷,并控制水泵及機組運行臺數及流量。 冷水機組系統開機順序:開啟冷卻水電動蝶閥-啟動冷卻水循環泵-啟動冷卻塔-開啟冷凍水電動蝶閥-啟動冷凍水循環泵-開啟末端電動閥-核準末端空調水及冷卻水流動-開啟冷水機 組。停車時順序相反。 7.5 新風機組主風管里將設風量探測報警器,與BMS系統兼容

71、監測在每段時刻所送的新風量是否在 設定值的范圍內,如小于設定置將報警。 7.6 組合式空調機組由回風溫度控制回水管上的電動兩通調節閥,調節水量,達到室內設定溫度。 7.7 風機盤管由房間溫度控制回水管上的兩通電動閥,并設有房間手動三檔風機調速開關。 7.8 空調機組可根據室外焓值與回風焓值進行調節新風閥與回風閥的開度,控制新風量與回風量的比例,以保證設計的室內參數,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冷源,以達到節能的目的。8、 環保專篇 選用低噪聲的空調、通風設備。 出機房的風管上均設置消聲器,降低噪聲對車庫或商場內的影響。 柴油發電機燃燒產生的煙氣做水洗消系統處理,將由專業環保公司完成, 垃圾房、隔油間排

72、風、廚房排油煙經凈化處理后盡量高空排放,滿足環保要求。 8.5 冷水機組、水泵、空氣處理器及大型風機均設彈簧減震墊 ( 支架 ) 或橫直紋橡膠減震墊。 冷水機組、水泵進出水管上設橡膠軟接頭隔振,空氣處理器、風機風管接口處設防火軟接頭隔振。9、 節能專篇 空調主機采用環保冷媒且其能效比滿足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相關要求。 通風機、水泵等設備均選用效率較高的設備,均滿足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相關要求。 冷卻塔選用超低噪音型并且設置變頻裝置,減少冷卻塔風機耗電量,并配備擋水板,以減少因飄水而失水。 第四部分 電氣方案設計說明1、設計依據 1.1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 JGJ162008 辦公建筑設計

73、規范 JGJ67-2016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162014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 GB500572010 1.5 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 GB503432012 1.6 電力裝置的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設計規范 GB/T 50062-2008 1.7 2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 GB500532013 1.8 建筑照明設計標準 GB500342013 1.9 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 GB50217-2007 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范 GB500552011 低壓配電設計規范 GB50054-2011 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 GB50052-2009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GB/T50378

74、-2014 2、 設計范圍 變、配電系統; 應急電源系統; 照明配電系統; 防雷接地系統; 綜合布線系統; 通信自動化系統; 有線電視系統; 背景音樂及緊急廣播系統; 綜合保安監控系統; 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 3、 變、配電系統 一級負荷包括:消防電梯、消防電梯潛水泵、消防水泵、防排煙風機、防火卷簾、消防控制室、應急照明等消防負荷;弱電機房、安防系統、生活水泵、普通客梯、地下室排污泵、公共走道照明、酒店廚房、酒店錄像設備、酒店新聞攝影等用電; 酒店宴會廳、餐廳、廚房、康樂設施、門廳及高級客房等場所的照明用電。 負荷估算:本工程用電總設備容量約為:超高層區:Pe=11525kW;總計算負

75、荷約為Pjs=6908kW。設計變壓器總裝機容量為8500kVA。公寓區:Pe=7070kW;總計算負荷約為Pjs=4237kW。設計變壓器總裝機容量為6400kVA。 電源:本工程由市政電網引來兩路獨立10kV 電源供電。另外設置兩臺柴油發電機組,作為備用電源。高壓系統電壓等級為10kV,低壓系統電壓等級為 380V 220V。 低壓配電采用放射式與樹干式相結合的方式,對于單臺容量較大的負荷或重要負荷,如:冷凍機房、水泵房、電梯機房、電話站、消防中心等設備采用放射式供電;對于一般負荷采用樹干式與放射式相結合的供電方式。 本工程的消防動力設備、計算中心、應急照明、計算機設備、弱電機房、變配電所

76、所用電等采用雙電源供電,并在末端互投。 本工程超高層區集中在地下室設置兩個10kV/0.4kV變配電站,在塔樓23F避難層設置一個10kV/0.4kV變配電站,分別向裙房、塔樓辦公、塔樓酒店供電;公寓區集中在地下室設置兩個10kV/0.4kV變配電站,分別向裙房商業和公寓A塔樓、公寓B塔樓供電;變配電站內設置低壓靜電電容器柜集中補償無功功率。補償后功率因數達0.9 以上。4、 應急電源系統 4.1 本工程為酒店和辦公各設置一臺柴油發電機組,作為消防、安防、電梯、計算機房等重要一級及一級負荷中的重要負荷的備用電源。5、照明配電系統 5.1 一般辦公場所選用T8 熒光燈或緊湊型節能熒光燈;有裝修要

77、求的場所視裝修要求,可采用多種類型的光源;對僅作為應急照明用的 5.2 光源應采用瞬時點燃的光源;應急照明作為平時照明的一部分時也可選T8 熒光燈或節能型燈具;對大空間場所和室外空間可采用金屬鹵化物燈。 5.3 本工程利用在強電豎井內的封閉式插接銅母線配電給各樓層照明配電箱,以便于安裝改造和降低能耗。在商業、辦公室設有配電箱。 5.4 消防控制室、變配電所、配電間、弱電間、樓梯間、前室、水泵房、電梯機房、排煙機房、重 要機房的值班照明等處的應急照明按100考慮;門廳、走道按30考慮;其他場所按10考慮。各層走道、拐角及出人口均設疏散指示燈,蓄電池采用集中免維護電池進行供。 5.5 停電時自動切

78、換為直流供電。疏散指示燈和標志照明燈具的選型應符合市消防局的有關規定,并且應急照明持續時間應不少于30min。 5.6 為防止發生漏電火災事故, 本工程設計漏電火災報警系統, 監控主機放在地下一層消防、安防報警中心。6、 防雷接地系統 6.1 本建筑物屬于二類防雷建筑物,為防直擊雷在屋頂設避雷帶,其網格不大于10m10m,所有突出屋面的金屬體和構筑物應與避雷帶電氣連接;防側擊雷措施:鋼構架和混凝土的鋼筋應互相連接,從首層起每層利用引下線的主筋與防雷裝置相連的圈梁主鋼筋或樓板鋼筋網做均壓環,并將外墻上的欄桿、門窗等較大的金屬物與防雷裝置連接,構成建筑物的初級屏蔽網,改善室內的電磁環境,同時兼做防

79、側擊雷;豎直敷設的金屬管道和金屬物如水管等的頂端和底端與防雷裝置連接。 為預防雷電電磁脈沖引起的過電流和過電壓。在下列部位裝設電涌保護器(SPD): 6.2.1 在變壓器低壓側裝一組SPD。 6.2.2 在向重要設備供電的末端配電箱的各相母線上裝設SPD,如重要的計算機、主要的電話交換設備、UPS 電源、中央火災報警裝置、電梯的集中控制裝置、集中空調系統的中央控制設備以及對人身安全要求較高的或貴重的電氣設備等。 對重要的信息設備、電子設備和控制設備的訂貨,應提出裝設SPD 的要求。 由室外引入或由室內引至室外的電力線路、信號線路、控制線路、信息線路等在其人口處的配電箱、控制箱、前端箱等的引入處

80、應裝設SPD。 本工程采用共用接地裝置,以建筑物、構筑物的金屬體、構造鋼筋和基礎鋼筋作為接地體,其接地電阻小于1Q。 380V 220V 低壓系統接地形式采用TNS,PE 線與N 線嚴格分開。 建筑物作總等電位連接,在變電所內安裝一個總等電位連接端子箱,將所有進出建筑物的金屬管道、金屬構件、接地干線等與總等電位端子箱有效連接。 在所有弱電機房、電梯機房、帶淋浴的衛生間等處做局部等電位連接。7、 綜合布線系統 7.1 綜合布線系統(GCS) 應為一套完善可靠的支持語音、數據、多媒體傳輸的開放式的結構,作為通信自動化系統和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支持平臺,滿足通信和辦公自動化的需求。 系統能支持綜合信息(

81、 語音、數據、多媒體) 傳輸和連接,實現多種設備配線的兼容,綜合布線系統能支持所有的數據處理( 計算機)的供應商的產品,支持各種計算機網絡的高速和低速的數據通信,可以傳輸所有標準的模擬和數字的語音信號,具有傳輸ISDN 的功能,可以傳輸模擬圖像、數字圖像以及會議電視等的多媒體信號。完全能承擔建筑內的信息通信設備與外部的信息通信網絡相連。 本工程在地下一層設置網絡室。8、 通信自動化系統 本工程在地下一層設置電話機房。9、 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系統 9.1 本工程在地下一層設置有線電視前端室,對建筑物內的有線電視實施管理與控制。10、 背景音樂及緊急廣播系統 本工程在地下一層設置廣播室( 與消防控

82、制室共室)。 走道、大堂等均設有背景音樂。當有火災時,切斷背景音樂,接通緊急廣播。11、 綜合保安監控系統 保安閉路監視系統 本工程在地下一層設置保安室(與消防控制室共室),內設系統矩陣主機、視頻錄象、打印機,監視錄象、打印機,監視器及24V 電源設備等,在建筑的大堂、各層電梯廳、電梯矯廂等處設置攝象機。 無線 巡更系統:無線巡更系統由信息采集器、信息下載器、信息鈕等組成。12、 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 消防系統的組成: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消防聯動控制系統; 緊急廣播系統; 消防直通對講電話系統; 電梯監視控制系統; 12.2 消防控制室:本建筑物為特級保護對象,在地下一層設置消防控制室

83、,分別監視建筑內的消防設施,進行探測監視和控制。消防控制室內分別設有火災報警控制主機、聯動控制臺、CRT 顯示器、打印機、緊急廣播設備 、消防直通對講電話設備、電梯監控盤及UPS 電源設備等。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本工程采用集中報警系統。煙塵較大場所、車庫設感溫探測器,一般場所設感煙探測器。在本樓適當位置設手動報警按鈕及消防對講電話插孔。在消火栓箱內設消火栓報警按鈕。消防控制室可接受感煙、感溫、氣體探測器的火災報警信號,水流指示器、檢修閥、壓力報警閥、手動報警按鈕、消火栓按鈕的動作信號。 消防聯動控制系統:在消防控制室設置聯動控制臺,控制方式分為自動控制和手動控制兩種。通過聯動控制臺,可以實現對

84、消火栓、自動噴灑滅火系統、防煙、排煙、加壓送風系統的監視和控制, 火災發生時手動切斷一般照明及空調機組、通風機、動力電源。當發生火災時,自動關閉總煤氣進氣閥門。 12.5 消防緊急廣播系統:在消防控制室設置消防廣播機柜,機組采用定壓式輸出。地下泵房、冷凍機房等處設號角式15W 揚聲器,其他場所設3W 揚聲器。消防緊急廣播按建筑層分路,每層一路。當發生火災時,消防中心值班人員可根據火災發生的區域,自動或手動進行火災廣播,及時指揮疏導人員撤離火災現場。 12.6 消防對講電話系統:在消防中心內設置消防直通對講電話總機,除在各層的手動報警按鈕處設置消防對講電話插口外,在變配電室、水泵房、電梯機房、冷

85、凍機房、防排煙機房、樓宇控制室、管理值班室等處設置消防直通對講電話分機。 電梯監視控制系統:在消防中心設置電梯監控盤,除顯示各電梯運行狀態、層數顯示外,還應設置正常、故障、開門、關門等狀態顯示。火災發生時,根據火災情況及場所,由消防中心電梯監控盤發出指令,指揮電梯按消防程序運行:對全部或任意一臺電梯進行對講,說明改變進行程序的原因;除消防電梯保持運行外,其余電梯均強制返回一層開門。火災指令開關采用鑰匙型開關,由消防中心負責火災時的電梯控制。 第五部分 給排水方案設計說明 1、設計依據 1.1 建筑給排水設計規范 GB50015-2003 1.2 辦公建筑設計規范 JGJ67-2016 1.3

8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16-2014 1.4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GB50084-2001(2005年版) 1.5 民用建筑水消防系統設計規范 DGJ32/J92-2009 1.6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GB50189-2015 1.7 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 GB50140-2005 1.8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 GB50067-2014 建筑專業提供的資料圖及業主提供的市政管線資料 1.10 國家有關規范標準及當地有關部門的各項要求2、設計范圍 2.1 室內給水、排水、消防設計3、給水系統 3.1 生活給水系統 水源 從天谷六路和西安市西三環路兩條市政自來水管網引

87、入兩根DN300給水管,在基地區內形成環狀。供水壓力不小于0.22Mpa。 3.1.2 生活用水量用戶名稱人數(人)用水標準(L/d人)用水時間(hr)時變化系數(K)最高日用水量(m3/d)最高時用水量(m3/h)車庫地面沖洗庫地面沖洗48000m22 l/m2.d819612商業(13層)18000m28 l/ m2.d1214418辦公(426層)700050 l/人.d10350酒店洗衣房476房180 l/房.d816酒店客房廚房員工餐廳400/2次50 l/人.d12405全日餐廳(1層)120座/3次50 l/人.d1218員工24/3次50 l/人.d124大堂酒吧(1層)60

88、座/3次15 l/人.d183員工12/3次50 l/人.d122餐廳(3層)200座/2次50 l/人.d12203員工40/2次50 l/人.d124室內游泳池補充水(4層)250m310%V24125SPA、美容美發(43層)100100 l/人.d122102 酒店客房(2742層)476250 l/床.d24119員工36080 l/人.d24293空調補充水24136015公寓生活用水2016人300 l/人.d2463綠化灑水2000m22 l/m2.d814小計未預見水量10%總計最高日用水量:3/d最大時用水量:3/h3.1.3 超高層生活給水系統 地下13層車庫、13層裙房

89、及綠化灑水等由市政管網直接供水。 主樓426層辦公采用串聯分區供水方式。 papa。2425層用水點處水壓小于0.10Mpa,設置小型恒壓變頻給水設備增壓供水。pa時設支管減壓。中間生活水箱容積30m,設于26層避難層水泵房內。 3.1.3.4 高區2744層酒店生活給水酒店采用水池變頻泵加壓供水,由地下生活水池抽水提升至屋頂生活水箱,生活用水經深度水處理達標后貯存于酒店凈水箱中。給水深度水處理工藝:原水箱砂過濾活性炭過濾離子交換柱凈水箱紫外線殺毒供水 酒店生活原水池總容積150 m,凈水池總容積50 m。 35-44層由中間生活水箱、生活水泵加壓供水。28-34層由中間生活水箱供水。分區供水

90、壓力不超過,且最不利用水點壓力不低于。4344層用水點處水壓小于,設置小型恒壓變頻給水設備增壓供水。當用水點壓力大于時設支管減壓。 生活泵采用不銹鋼潛水泵,直接從中間生活水箱吸水。生活泵啟閉由屋頂生活水箱水位自動控制。屋頂生活水箱容積36m。水箱出水管均設紫外線消毒裝置。3.1.3.5 酒店、辦公樓分別設總表計量。辦公樓由自來水公司對物業收費,各樓層設分支水表,由物業對樓層租戶分攤收費。地下車庫及綠化等在室外單獨設埋地水表。3.1.4 公寓生活給水系統 公寓設一套生活給水系統 地下13層車庫及綠化灑水等由市政管網直接供水。 公寓4層28層裙房采用水池變頻泵加壓供水。水泵設在地下車庫生活水泵房內

91、。生活泵直接從凈水池吸水,水泵啟閉由壓力傳感器自動控制。 公寓分別設總表計量。公寓由自來水公司對物業收費,各樓層住戶設分支水表,由物業對樓層住戶分攤收費。地下車庫及綠化等在室外單獨設埋地水表。3.2 游泳池循環水處理系統酒店44層設一座逆流式恒溫泳池,有效容積均為250(m3)左右,水溫設定為26。游泳池循環周期為6小時,每天循環4次,循環水量約50(m3/h);泳池通過不銹鋼均衡水箱補水,水箱容積約15(m3)。采用循環(石英砂)過濾和加藥的水處理流程,且循環水通過泳池機房內板式換熱器加熱,以恒定池水的溫度。3.3 空調冷卻塔補充水系統:空調冷卻塔位于3層裙房屋面上,冷卻塔補充水量為15m3

92、/h,由空調補水泵從水池抽水供給。補充水入口處設倒流防止器。水泵設在地下車庫生活水泵房內。空調補充水池容積100 m。 3.4 生活熱水系統 超高層生活熱水系統 酒店44層設一座逆流式恒溫泳池,有效容積均為250(m3)左右,水溫設定為26。循環水通過泳池機房內板式換熱器加熱,以恒定池水的溫度。熱源為燃氣熱水鍋爐制備的高溫水。室內泳池維持水溫耗熱量約125(KW)。室內泳池初次加熱時可利用淋浴用換熱器。1 酒店43層泳池淋浴、SPA、美容美發等設定時機械循環的集中供熱系統。熱源為燃氣熱水鍋爐制備的高溫水。熱交換器及熱水循環泵設于C樓泳池機房內內,均采用導流型半容積式(水水)換熱器,各系統的熱水

93、循環泵均1用1備,由泵前熱水回水管的溫度自動控制。熱水溫度按60計。耗熱量為105KW。2 酒店27層44層客房設全日制機械循環的集中供熱系統。管道采用同程設計使冷、熱水的供水壓力達到平衡。酒店2744層客房熱交換器及熱水循環泵設于C樓23層避難層熱交換間內。熱源為高溫熱媒水,由鍋爐機房供給。均采用導流型半容積式換熱器,各系統的熱水循環泵均1用1備,由泵前熱水回水管的溫度自動控制。熱水溫度按60計。3 辦公樓衛生間采取就地設置小型電熱水器制備熱水。4、排水系統 基地內雨污水采用分流制。 4.1 污水系統污水排放量約為1370m3/d。4.1.1 室內污、廢水合流;排水立管均設置專用通氣立管及伸

94、頂通氣管,排水立管與專用通氣立管每層用H管相連。底層單獨出戶。地面以上污廢水通過排水管道直接排入室外污水窨井。4.1.2 酒店洗衣房、鍋爐房高溫廢水經地下3層隔板式降溫池冷卻后,由潛污泵提升至室外污水井。4.1.3 酒店餐飲廚房排水先排入廚房地溝,匯集后經隔油池隔油后,由潛污泵提升至室外污水井。4.1.4 地下1層汽車庫內不考慮洗車,少量沖洗地坪廢水經地溝排入設在地下1層的隔油沉砂型集水坑處理后,由潛污泵提升至室外污水窨井。潛污泵由坑內液位自動控制,并設水位報警裝置;4.1.5 地下1層直通室外的車庫坡道底部,設置排水溝及專門的集水坑,流入坑內的積水由潛污泵及時提升排入室外雨水窨井。潛污泵由坑

95、內液位自動控制;4.1.6 地下2層電梯坑及水泵房地面集水坑內積水,由潛污泵提升排至室外雨水管道。潛污泵由坑內液位自動控制。室外污水匯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4.2 雨水系統4.2.1 道路地面雨水量按西安地區暴雨公式計算,重現期P=1年,平均地面集流時間t=5min,降雨強度為137(L/s.公頃);地面徑流系數取,基地占地面積約公頃,暴雨時雨水的總流量約為328.8(L/S)。4.2.2 屋面雨水管通過重力流排入室外雨水窨井;大面積裙房屋面采用虹吸雨水排水系統,雨水管通過滿管壓力流排入室外雨水窨井。屋面及雨水天溝均應有溢流措施。屋面雨水與室外道路雨水一起,有組織地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屋面雨

96、水量按西安地區暴雨公式計算,重現期P=10年,平均屋面集流時間t=5min,降雨強度為318(L/s.公頃)。屋面徑流系數取1.0 。5、天然氣系統 5.1 餐飲燃具額定流量為300m3/h;空調鍋爐燃具額定流量為456m3/h。燃氣表設于底層燃氣表房內,選用2只300m3/h燃氣表具。該燃氣表房及表后燃氣管均由專業燃氣設計院設計。6、消防給水系統 6.1 消防水源 從天谷六路和西安市西三環路兩條市政自來水管網引入兩根DN300給水管,在基地區內形成環狀。供水壓力不小于0.22Mpa。6.2 消防用水量用戶名稱室內消火栓用水量(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l/s)自動噴水滅火用水量(l/s)合計

97、(l/s)主樓及車庫403040(8m中庭凈空高度12m)110消防總用水量按同一時間內火災最大一次滅火用水量計為:110 l/s6.3 室外消火栓給水系統基地室外消防采用低壓給水系統,室外消火栓按間距不超過120 m沿基地道路均勻布置,并滿足水泵接合器1540 m范圍以內設有室外消火栓的要求,如周邊有可利用的市政消火栓,基地內室外消火栓可適當減少。6.4 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每層按規范要求設置帶滅火器箱的組合式單閥單出口消防柜,柜內配置SDN65消火栓、25m長襯膠龍帶、19水槍、25m長消防軟管卷盤、2具手提式干粉(磷酸銨鹽)滅火器及消防泵啟動按鈕等。滅火時保證每層的最不利點均有同層的二股充

98、實水柱同時到達。消防系統設置容積600m的消防水池(含3小時室內消火栓用水量和1小時噴淋水量)。消火栓給水豎向分區采用消防泵直接串聯的串聯消防泵給水系統。6.4.1 辦公樓、酒店、裙房、地下汽車庫合用一套消火栓給水系統。低區地下2層25層消防系統由低區消防泵從地下消防水池抽水滅火,火災初期水量由設于26層避難層50m中間消防水箱供給。低區消防泵設于地下車庫消防泵房內。低區消火栓給水管道成環狀布置。地下2層3裙房采用減壓閥分區供水。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動壓超過時采用減壓穩壓型消火栓。為滿足低區頂部2層消火栓靜水壓力不小于0.15Mpa要求,在26層避難層設置一套局部消防增壓設備。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按

99、要求在室外設置3套地上式水泵接合器與室內環狀管網連接。高區地下27層44層消防系統由低區消防泵從地下消防水池抽水滅火,火災初期水量由設于50m屋頂消防水箱供給。高區消防泵設于26層消防泵房內。高區消火栓給水管道成環狀布置。27層36裙房采用減壓閥分區供水。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動壓超過時采用減壓穩壓型消火栓。為滿足低區頂部2層消火栓靜水壓力不小于0.15Mpa要求,在35層避難層設置一套局部消防增壓設備。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按要求在室外設置3套地上式水泵接合器與室內環狀管網連接。6.4.2 公寓設一套消火栓給水系統。火災初期水量由36 m屋頂消防水箱供給。火災時高低區消防泵聯鎖啟動的時間間隔不大于20

100、S,且應先啟動低區消防泵。消防泵設于地下室水泵房內。高區室內消火栓系統最不利點的靜水壓力大于1.00MPa,其室內消火栓系統采用減壓閥分區供水。每區消火栓給水管道成環狀布置。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動壓超過時采用減壓穩壓型消火栓。為滿足頂部2層消火栓靜水壓力不小于0.15Mpa要求,分別在屋頂設置一套局部消防增壓設備。 6.5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地下汽車庫按中危險II級布置玻璃球自動閉式灑水噴頭,熔點溫度為68,噴頭流量系數K為80,噴頭最小工作壓力為,噴水強度8 L/minm2,作用面積160m2,自動噴淋用水量:30L/S,;1-2層中庭按高大凈空場所要求布置玻璃球自動閉式灑水噴頭,熔點溫度為68,

101、噴頭流量系數K為80,噴頭最小工作壓力為,噴水強度6 L/minm2,作用面積260m2,自動噴淋用水量:40L/S,;地上2444層酒店、3-22層辦公(除面積小于5m2的衛生間) 、餐飲、設備用房和不宜用水撲救的地方外,均按中危險I級布置玻璃球自動閉式灑水噴頭,熔點溫度為68(廚房、洗衣房為93),噴頭流量系數K為80,噴頭最小工作壓力為,噴水強度6 L/minm2,作用面積160m2,自動噴淋用水量:21L/S; 系統設置容600m的消防水池(含3小時室內消火栓用水量和1小時噴淋水量)。自動噴淋給水豎向分區采用噴淋泵直接串聯的串聯噴淋泵給水系統。6.5.1 辦公樓、酒店、裙房、地下汽車庫

102、合用一套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低區地下2層地上25層噴淋系統由低區噴淋泵從地下消防水池抽水滅火,火災初期水量由設于26層避難層50m中間消防水箱供給。低區噴淋泵設于地下2層車庫消防泵房內,火災時由濕式報警閥的壓力開關直接啟動。報警閥的閥后工作壓力不大于1.20Mpa,控制噴頭的高程差小于50米。為控制系統各配水管的入口壓力,設可調式減壓閥分區供水。地下1-2層汽車庫按每個防火分區設水流指示器及監控閥;地上3-25層辦公每層噴淋橫干管上設置一組水流指示器及監控閥;水流指示器及報警閥壓力開關動作噴淋泵必須自動投入運行。為滿足最不利點處噴頭的最低靜水壓力要求,低區設置一套局部噴淋增壓設備。自動噴淋給水

103、系統按要求設置3套地上式水泵接合器與室內系統相連接。 高區27層44層設一套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由高區噴淋泵從低區噴淋環狀管網抽水滅火,火災初期水量由50 m屋頂消防水箱供給。高區噴淋泵設于26層避難層水泵房內,火災時由濕式報警閥的壓力開關直接啟動。高低區噴淋泵聯鎖啟動的時間間隔不大于20S,且應先啟動低區噴淋泵。報警閥的閥后工作壓力不大于1.20Mpa,控制噴頭的高程差小于50米。為控制系統各配水管的入口壓力,設可調式減壓閥分區供水。高區噴淋系統設5套濕式報警閥組,設于26層避難層水泵房內。2744層每層噴淋橫干管上設置一組水流指示器及監控閥;水流指示器及報警閥壓力開關動作噴淋泵必須自動投入運

104、行。為滿足最不利點處噴頭的最低靜水壓力要求,在屋頂設置一套局部噴淋增壓設備。 細水霧滅火系統地下2層鍋爐房、柴油發電機房、變電站、電信機房;底層消防控制中心;23層避難層變電站設備房間設置高壓細水霧滅火系統。每個保護區內均采用全淹沒應用方式。系統接受到滅火分區內一級報警后,啟動警鈴等聯動設備;兩級報警確認火災后啟動聲光報警器等聯動設備,延時030秒開啟對應滅火分區區域控制閥,啟動細水霧泵組,同時開啟釋放指示燈,完成細水霧滅火系統的啟動。高壓泵組包括三臺高壓水泵(兩用一備)及穩壓泵。設備機組設于地下3層車庫消防水泵房。噴頭最低工作壓力 P=10 Mpa系統設計流量 Q=240L/min系統供水壓

105、力 P=12 Mpa持續噴細水霧 t=30 min 其它滅火裝置:為提高初期滅火能力,按規范要求在地下汽車庫、辦公、餐飲等明顯易取處,配置一定數量的磷酸銨鹽型手提式干粉滅火器,并盡量放置在消火栓組合箱內。鍋爐房、柴油發電機房配置推車式干粉滅火器。用戶名稱危險等級每具滅火器最小配置級別最大保護面積(/A或B)超高層辦公樓嚴重危險級3A50地下12層汽車庫中危險級55B7、環境保護 7.1 污水: 污水主要來自生活污水,匯集后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由市政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車庫沖洗均經隔油處理后排入室外污水管道。廚房含油廢水經隔油后排入室外污水管道。酒店洗衣房、鍋爐房高溫廢水經隔板式降溫池冷卻降至

106、常溫后,由潛污泵提升至室外污水井。 7.2 噪音: 為防止泵房噪音對人員的干擾,低區水泵房布置在地下3層汽車庫內;高區水泵房布置在避難層內。常開的生活水泵采用低噪音潛水泵,噪聲級 45dB。消防、噴淋泵均采用低噪音泵,基礎做隔振器和隔振臺座,進出水管上安裝可曲撓橡膠接頭,出水管上安裝消音止回閥,并采用彈性支、吊架。 8、節能 8.1 選用高效節能水泵,水泵特性曲線位于高效區。 8.2 生活給水系統:地下13層車庫、綠化灑水、13層裙房利用市政管網壓力直接供水;主樓papa。各區分區合理,避免低區超壓,高區水泵壓力過高,降低能耗。 8.3 生活熱水系統:8.3.1 酒店洗衣房、餐飲廚房等附屬設施

107、設太陽能熱水系統。系統采用強制循環間接換熱供水。太陽能集熱器制備的高溫熱媒水接至地下3層,通過板式換熱器交換,集熱量貯存在集熱貯熱水箱中,通過半容積式水加熱器供應熱水,輔助水加熱器可小型高效;集熱、供熱均為閉式系統。本系統集熱效率高;有利于保證熱水水質。8.3.2 保證用水點處冷、熱水供水壓力平衡。8.3.2.1 冷、熱水系統分區一致;8.3.2.2 用水點處冷、熱水供水壓力差不大于;8.3.2.3 集中熱水供應系統采用機械循環,保證干管、立管的熱水循環;水加熱器、貯水器、閥門等熱水供應系統的設備和供水管、回水管和熱媒管道等做保溫處理。 8.3.2.4.1 消火栓、自動噴淋給水系統:均采用串聯

108、分區供水方式。各區分區合理,避免低區超壓,高區水泵壓力過高,保證系統可靠性,降低能耗。 公共衛生間選用節水型衛生器具及相應的感應出水龍頭或閥門。 8.3.2.4.3 路面選用透水型材料,有效減少地表徑流,涵養水資源,減少綠化澆灌水量,改善微環境。9、材料 9.1 主要管材 9.1.1 室內消防、噴淋管:DN100采用內外熱鍍鋅鋼管,螺紋連接; DN100采用無縫鋼管,內外熱鍍鋅,采用溝槽式管接頭。9.1.2 室內燃氣管: 采用無縫鋼管,焊接連接; 9.1.3 室內生活給水管: 9.1.3.1 冷水系統: 泵房水池內進出水管、水泵進出水管采用不銹鋼管,環壓式連接,硅橡膠密封圈填充;高層給水干管采用薄壁紫銅管,硬釬焊接;地下車庫、主樓給水支管采用聚氯丙烯(PP-R)塑料管,熱熔連接;泳池循環水管、加藥管采用硬聚氯乙烯(UPVC)塑料管,粘接; 9.1.3.2 熱水系統:酒店熱水管采用薄壁紫銅管,硬釬焊接9.1.4 室內污水排水管: 排水管采用柔性接口鑄鐵排水管,溝槽連接。9.1.5 室內雨水排水管: 裙房屋面虹吸雨水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塑料管,熱熔連接。主樓屋面采用柔性接口鑄鐵排水管,溝槽連接。9.1.6 室外給水管:采用給水球墨鑄鐵管,內襯塑;橡膠密封圈法蘭連接。9.1.7 室外雨、污水排水管: 采用增強型聚丙烯(FRPP)塑料排水管,承插密封圈連接。


注意事項

本文(東嶺地產西安集團總部辦公區項目建筑設計方案(17頁).docx)為本站會員(故事)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龙县| 吉木乃县| 榆林市| 平原县| 专栏| 达州市| 南丰县| 浙江省| 民和| 阜康市| 龙里县| 沛县| 道孚县| 阳城县| 区。| 滦平县| 长治县| 吉安市| 通许县| 龙山县| 卢氏县| 治县。| 灵宝市| 赣州市| 漠河县| 林口县| 青铜峡市| 巴马| 牙克石市| 隆化县| 新竹县| 延边| 阿勒泰市| 华容县| 寿宁县| 宁武县| 娱乐| 兴义市| 扬州市| 石家庄市| 甘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