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肯尼亞蒙巴薩至內羅畢新建標軌鐵路項目施工圖橋涵技術交底北京 2014年11月目錄一. 項目概況3二. 重點橋渡3(一)塔魯跨米軌鐵路特大橋3(-)馬溫谷跨米軌鐵路大橋6(三)沃伊河特大橋7(五)克尤盧特大橋12三施工注意事項13(-)綜合注意事項13(二)結構施工注意事項22一. 項目概況(一)設計范圍包括蒙巴薩港區段站至內羅畢南區段站之間蒙內鐵路止線以及蒙巴 薩鐵路樞紐相關工程。1、正線蒙巴薩車站(含)至內羅畢南車站(含)止線工程:DKO+OOO- DK471+650,線路長度 471.65km。2、港區鐵路港區支線:PDKO+OOOPDK2+038.316,線路長度 2. 038km。3、
2、沿線橋涵分布概況肯尼亞蒙巴薩至內羅畢標軌鐵路項0正線全長471 _65km,全線正線 橋梁共63座,正線涵洞595座。二. 重點橋渡(-)塔魯跨米軌鐵路特大橋本橋主要為跨越A109公路、既有蒙內米軌鐵路、一條水管及一處地 勢低洼地而設。1、自然概況線位在DK72+700左右跨越一片地勢低洼地,該地區為漫流區,上游既 有米軌鐵路設l-7m鋼橋,A109公路為l-3in框架涵。線位處地勢較平緩, 雜草叢生,局部種有大量莊稼。通過勾繪匯水面積、流量計算,此處百年 一遇流量為193m7so上游既冇鐵路橋線位處地形地貌線位在DK73+087. 52處跨越A109公路,A109公路為雙向兩車道,既 有路面
3、寬度8m,道路交通繁忙,是蒙巴薩通往內羅畢的唯一主干道,承擔線位在DK734-192. 5處跨越既有蒙內鐵路,跨越既有蒙內鐵路處為填挖 平衡處。既有米軌鐵路修建于100年前,軌距lm,行車速度40km/ho既有米軌鐵路2、主耍控制因素:本橋主要跨越A109國道、既有蒙內米軌鐵路,通過合理孔跨布置,在 采用防護措施的情況下橋梁基礎施工不影響公路、鐵路的正常運營,也不 影響管線的正常使用。立交匯總表里程夾角立交要求路而類型采用孔跨形式施工防護措施DK72+54590 004X3土路32m簡支T梁DK73+058143 00,6X4土路24m簡支T梁DK73+087. 52145 46712X5A1
4、09公路32m簡支T梁鋼板樁防護DK73+192. 5143 20X5. 2既有米軌鐵路32m簡支T梁鋼板樁防護管線匯總表里程夾角管線 種類管線材 料管外徑(m)埋 深采用孔跨形 式施工防護措 施DK73+033.71148水管混凝土0.80.632m簡支T梁鋼板樁防護3、主要技術條件本橋位于6度震區,單線,有酢軌道,位于直線及R=1600m的圓曲線上,線路坡度為1%。、9%0o4、橋式方案本橋孔跨布置根據地形、地物和控制點情況采用以32m簡支T梁為主, 調跨采用24m簡支T梁。橋梁屮心里程DK72+882. 53,全長739. 04m,平均 橋高8m左右。全橋孔跨式樣:16-32m預應力混凝
5、土簡支T梁+1-24m預應力混凝土簡 支T梁+1-32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3-24ni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2-32ni 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5、墩臺及基礎類型的選擇全橋均采用圓端形橋墩,橋臺為T臺。基礎采用明挖基礎、樁基,樁基礎樁徑均采用l.Omo6、施工方法的初步意見木橋橋墩基礎邊緣距離道路及管線較近的地方,基礎施工期間應采用 鋼板樁或鉆孔樁防護。24m及32m簡支T梁采用預制架設施工。(-)馬溫谷跨米軌鐵路大橋1、自然概況本橋為跨越既有米軌鐵路而設。線位在DK118+780. 40處跨越既有蒙內鐵路,跨越既有蒙內鐵路處為填 挖平衡段。既有米軌鐵路修建于100年前,軌距Im,行車速度
6、40km/ho既有米軌鐵路橋址處既有涵洞橋梁2號墩與3號墩之間有一既有涵洞,設計時已考慮基頂高程低于 涵洞流水面高程。2、主要控制因素:本橋主要為跨越既有蒙內米軌鐵路而設,線位與既有米軌鐵路夾角較 小,為避免施工對既有鐵路造成影響,采用框架墩跨越鐵路。表4-4立交匯總表里程夾角立交要求路而類型采用孔跨形式施工防護措施DK118+780.423 3X5. 2米軌鐵路16m簡支T梁鋼板樁防護3、主要技術條件本橋位于6度震區,單線,有確軌道,位于R二1600m的圓曲線上,線路坡度為58%、42%o。4、橋式方案本橋孔跨布置根據地形、地物和控制點情況采用以32m簡支T梁為主, 跨越既有米軌鐵路處采用框
7、架墩配16m簡支T梁形式通過。橋梁屮心里程 DK118+797. 67,全長 223.76m,平均橋高 8. 5m 左右。全橋孔跨式樣:2-32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3-16m預應力混凝土簡 支T梁+3-32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5、墩臺及基礎類型的選擇全橋橋墩均采用圓端形橋墩,橋臺為T臺。基礎采用明挖基礎及樁基,樁基礎樁徑均采用l.Omo6、施工方法的初步意見木橋橋墩基礎邊緣距離既有鐵路較近的地方,基礎施工期間采用鋼板 樁防護。16m及32m簡支T梁采用預制架設施工。(三)沃伊河特大橋本橋主要為跨越沃伊河而設。1、自然概況沃伊河發源于靠近Mwatatc和Sagala山西邊Taita山脈的
8、東南部地 區。沿鐵路線上游沖積產生400平方公里,下游甚至更大的一片區域。其 支流主要有Ruhia和Kigombo河。橋址范圍地形較平坦,東北方向地勢略低。地表植被發育,主要為灌 木、草從及少量莊稼,地面海拔568564m。橋位處沃伊河勘測期間水深 0. 5m。線位上游500m處為既有A109公路3孔公路橋。沃伊河上游公路橋2、主要控制因素:(1)沃伊河:線位處沃伊河經流量計算百年一遇洪峰流量為812. 75m7s,洪水位為 556. 69mo(2)橋址范圍內跨越3條土路,詳見表4-5。立交匯總表里程夾角立交要求路面類型采川孔跨形式施工防護措施DK142+840. 0098 004X3土路32
9、m簡支T梁DK143+694. 0090 00r4X3十-路32m簡支T梁DK143+810.0090 004X3土路32m簡支T梁3、主要技術條件本橋位于6度震區,單線,有祚軌道,位于R= 1600m的圓曲線、緩和曲線及直線上,線路坡度為-90%。、0%。、10%。4、橋式方案本橋孔跨布置根據地形、地物和控制點情況采用35-32m簡支T梁。橋 梁屮心里程DK143+290. 16,全長1168.58 m,平均橋高12m左右。全橋孔跨式樣:35-32m單線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5、墩臺及基礎類型的選擇全橋橋墩均采用圓端形橋墩,橋臺為T臺。基礎依據具體地質資料采用明挖及樁基。樁基礎樁徑采用1.0
10、m。6、施工方法的初步意見本橋223號墩位于沃伊河河道內,基礎施工根據水深采用草袋圍堰 防護施工。32m簡支T梁采用預制架設施工。(四)察沃特人橋本橋位于肯尼亞沃伊鎮察沃公園內,臨近蒙巴薩至內羅畢國道A109, 為跨越察沃河及既有米軌鐵路而設。1、自然概況橋址區中心地帶為察沃河谷地貌,兩岸為微傾平原地貌,橋址區地形 簡單,起伏較小。察沃河為一自然下切沖溝,溝底為基巖出露區。溝谷兩 岸為微傾平原地貌,相對平緩,高差不大,僅在中心地帶的Tsavo河谷地 勢低洼,主河槽里程范圍DK191+953、DK192+003,寬度在約50m,深度在 6. 5m,為U形河谷,溝底地形較為平緩。橋址區大部分地段為
11、叢林、草地, 植被較發育,地面高程488445m,最低點位于主河槽內,為445. 88m。橋 址上游既有鐵路橋為4-20m鋼梁橋,橋墩為漿砌塊石尖端形橋墩,橋臺為 漿砌塊石橋臺,基礎均為擴大基礎。現場調查未發現明顯水害、病害。上 游公路A109跨越察沃河橋梁為4-20m連續梁橋,樁柱式橋墩,肋板式橋臺, 基礎均為條形基礎。察沃河為常年性河流,上游沿Chyulu山西麓從西北流 向東南,同時,察沃河支流較多,部分北部支流的源頭可以追溯到Chyulu 山東北山麓,南部支流源頭可以追溯至乞力馬扎羅山南部山麓。察沃河線位在DK191+680. 48處跨越既有米軌鐵路。既有米軌鐵路修建于100年前,軌距l
12、m,行車速度40km/ho上跨既有線的位置既有鐵路橋2、主要控制因素:(1) 上跨既有米軌鐵路:木橋采用32m簡支T梁在DK191+680. 48處上跨既有米軌鐵路。表4-6立交匯總表里程夾角立交要求路面類型采川孔跨形式施工防護措施DK191+680.48101 00X5. 2既有米軌鐵路32m簡支T梁鋼板樁防護DK192+201.0056 004X4. 5土路32m簡支T梁(2)上跨察沃河:線位處察沃河經流量計算百年一遇洪峰流量為7252. OmVs,洪水位為 45& 45ni。孔跨布置及對各控制點的影響:采用3加簡支T梁跨越既有米軌鐵路, 基礎施工期間采用鋼板樁或鉆孔樁防護。3、主耍技術條
13、件本橋位于6度震區,單線,有斫軌道,位于直線、R二2800m曲線、R二1600m 曲線上,線路坡度為-10%。、-11%0、-12%0, -10%0, 00%0。4、橋式方案本橋孔跨布置根據地形、地物和控制點情況均采用32m簡支T梁。橋 梁中心里程DK191+593. 9,橋全長1987. 69 m,平均橋高16m左右。全橋孔跨式樣:60-3加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5、墩臺及基礎類型的選擇全橋均采用圓端形橋墩,橋臺為T臺。基礎依據具體地質資料采用明挖及樁基。樁基礎樁徑采用1.25m。6、施工方法的初步意見本橋橋墩基礎邊緣距離鐵路較近的地方,基礎施T期間采用鋼板樁或 鉆孔樁防護。本橋4142號墩
14、位于察沃河河道內,基礎施工根據水深采用草袋圍堰 防護施工。32m簡支T梁采用預制架設施工。(五) 克尤盧特大橋本橋位于肯尼亞馬庫埃尼縣境內,為跨越既有米軌鐵路而設,橋梁縱 向平行于肯尼亞A109國道,間距不足200米,且其間有A109國道舊址道 路。1、自然概況橋址區地形平坦,地勢整體略向東北方向傾斜,總體位于內羅畢高原 與蒙巴薩濱海平原間的低緩丘陵過渡地貌單元內。全部橋址區均處在荒地 內,地表植被發育,主要為灌木及草叢,地面海拔范圍為580590嘰上跨既有線的位置2、主要控制因素:(1)上跨既有米軌鐵路:本橋采用8-16m簡支T梁在DK207+770. 3 處上跨既有米軌鐵路。表4-7立交匯
15、總表里程夾角立交要求路面類型采用孔跨形式施工防護措施DK207+770.38 00X5. 2既有米軌鐵路16m簡支T梁鋼板樁防護孔跨布置及對各控制點的影響:本橋采用8-16m簡支T梁跨越既有米軌鐵路,基礎施工期間采用鋼板樁或鉆孔樁防護。3、主要技術條件本橋位于6度震區,單線,有祚軌道,位于直線及R二1600m的曲線上, 線路坡度為9.5%。、1%。4、橋式方案本橋孔跨布置根據地形、地物和控制點情況采用7-32m簡支T梁+8-16m簡支T梁+5-32m簡支T梁。橋梁中心里程DK207+738. 5,橋長547. 83 m,平均橋高9m左右。全橋孔跨式樣:7-32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8-16m
16、預應力混凝土簡 支T梁+5-32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5、墩臺及基礎類型的選擇全橋除814號墩為框架墩外,均采用圓端形橋墩,橋臺為T臺。 基礎依據具體地質資料采用明挖或樁基,樁基礎樁徑采用1.0m。6、施工方法的初步意見本橋橋墩基礎邊緣距離鐵路較近的地方,基礎施工期間采用鋼板樁或 鉆孔樁防護。16m及32m簡支T梁采用預制架設施工。三.施工注意事項(一)綜合注意事項1、主耍技術條件線路級別:正線單線、預留電化;設計速度目標值120km/ho軌道標準:鋼軌60kg/mo軌道類型及軌道高度:鋪設有酢軌道,直曲線上軌底至梁頂T梁0. 65m, 軌底至路肩0. 84m。設計荷載:屮-活載。2、執行的
17、規范、標準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范(TB 10002. 1-2005 J460-2005 )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范(TB 10002. 1-2005 )局部修訂條文(鐵建 設20105 號)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范(TB 10002. 1-2005)局部修改條文(鐵建設 201092 號)鐵路橋涵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TB10002.32005 J462-2005 )關于發布鐵路橋涵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等三項標準局部修訂條文的通知(鐵建設2009122號)關于發布鐵路橋涵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結構設計規范等7項標準局 部修訂條文和有關工作的通知(鐵總建設(2013) 52號)
18、鐵路橋涵混凝土和砌體結構設計規范(TB 10002.42005 J463-2005 )鐵路橋涵地基和基礎設計規范(TB 10002. 52005J464-2005 )鐵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111-2006) (2009年版) 鐵路工程基樁檢測技術規程(TB10218-2008、J808-2008) 鐵路無縫線路設計規范(TB 10015-2012)鐵路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TB 10005-2010)鐵路工程水文勘測設計規范(TB 10017-99 )鐵路橋梁鋼結構設計規范(TB10002. 2-2005 J461-2005)鐵路邊坡防護及防排水工程設計補充規定(鐵建設2009 1
19、72號)鐵路工程設計防火規范(TB10063-2007 J774-2008) (2012年版) 關于發布鐵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等44項鐵路工程建設標準局部 修訂條文的通知(鐵建設2009 62號)關于發布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范等11項鐵路工程建設標準局部修改 條文的通知(鐵建設2010257號)中國鐵路總公司關于鐵路工程推廣應用高強鋼筋有關工作的通知(鐵 總建設201399號)3、支座布置本線橋梁采用鋼支座。固定支座一般放在簡支梁下坡端橋墩,連續梁 為墩頂高程較低的中墩上。橋上有凹曲線時,對應的最低點處簡支梁橋墩 采用雙固定支座橋墩,凸曲線時,則對應橋墩采用雙活動支座橋墩。4、梁部施工方法:本橋簡
20、支T梁均采用架橋機架設施工,連續梁采用掛籃懸臂澆注法施 工。5、結構耐久性措施及建筑材料選用(1)結構耐久性措施本線橋涵結構的耐久性措施如混凝土強度等級和鋼筋保護層厚度根 據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環境類別及其作用等級情況,依據鐵路混凝土 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TB10005-2010)執行。為保證墩臺身混凝土的耐久 性,地下水或地表水有侵蝕性時,則地面(或水面)以上5以下范圍采用 相應等級的混凝土。(2) 建筑材料的選用本線橋梁下部結構主要采用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結構,梁部結構一般 采用預應力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結構。混凝土材料選用時,根據鐵路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 (TB10005-2010)中的
21、相關條款確定混凝土強度等級。對于受環境侵蝕等級H2、Y2及以上的素混凝土結構,包括橋梁承臺、 涵洞出入口的端翼墻及其基礎、蓋板涵洞涵身的邊墻及基礎、框構的擋墻 及其基礎,按新頒鐵路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TB100052010) 中表5. 3. 2條采取增加護面鋼筋防裂措施。對于H4和L3、Y4侵蝕環境下的混凝土結構,采用的表面硅烷浸漬防 護和樁身采用環氧樹脂涂層鋼筋的附加防腐措施。鋼筋一般采用HPB300和HRB400鋼筋。6、人行道、避車臺:橋臺及梁上均設雙側鋼筋混凝土步板人行道及鋼欄桿(直線橋0. 8m/ 曲線橋1. 05m),每個橋墩兩側交錯設置避車臺。7、圍欄、吊籃、檢查梯:本線墩
22、高人于4m橋梁墩臺上設置圍欄、吊籃。橋臺臺后設置檢查臺階。8、護軌:橋上線路設置護軌。9、接觸網、通信、信號及電纜上下橋等預留及預埋說明:(1) 接觸網按每個T梁橋墩一均預留接觸網基礎平臺考慮,連續梁上約40m在梁 面上預留一處接觸網基礎。基礎平臺詳見橋墩通用圖相關圖紙。接觸網立 柱設置位置及類型型號詳見接觸網專業相關圖紙,確定接觸網支柱類型后, 再選用相應的預埋件鋼板、地腳螺栓等,施工前應逐一核對,無誤后方可 施工。(2) 通信、信號、電力等電纜橋上布置詳見相關專業圖紙,施工前應按 照圖紙要求做好預埋件設置。10、橋上設置電纜槽注意事項:本橋橋上在線路兩側設置電纜槽,留有電纜通道,詳見“蒙內
23、橋通 -09”。施工前應核對相應數據,無誤后方可施工。11、機械化養路平臺對于橋梁長度留過500m的橋梁,橋上每隔500m設置機械化養路平臺。12、關于路基過渡段橋涵與路基銜接的過渡由路基專業統一處理。13、地震區(1)本線橋梁按照鐵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111-2009年版的要 求,按照工點所在區域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和抗震設防類別進行抗震設計 和設置構造措施。(2)七度震區的B、C、D類橋梁均按七度采取防落梁裝置及抗震措施。14、防拋網設置本線若橋梁跨越公路(鐵路)以及公路橋梁跨越鐵路,梁部兩側設 置防拋網,具體措施詳見“蒙內橋通-14”。15、樁基檢測:本橋基礎需逐樁進行完整性檢測,檢
24、測方法采用低應變檢測法(樁徑 2山且樁長W40m)及聲波透射法(樁徑22m或樁長40m),具體設置詳 見“蒙內橋通T1”。16、施工注意具體事項(1)橋梁施工前,施工單位應對線路與道路、溝渠、管線等交叉里 程、交角、方向、高程等資料進行放線核對,實測核對無誤后方可施工, 若實際與設計情況不符,應及時與設計單位聯系。(2)施工前應根據設計圖紙,認真核對地形地貌、墩臺里程、各部 高程、樁位坐標、有無預偏心等,施工時注意核對地質資料,確認無誤后 再進行基礎施工;如與設計不符,應及時與設計單位聯系。(3)施工前應對本橋范圍內的地下管線作進一步詳細探測,確定其 具體位置、范圍、深度,若與設計圖中不符,應
25、及時與設計單位聯系。(4)施工前必須與相關管理部門簽訂立交、管線拆改、防護等書面 協議,落實施工方案,待所有孔跨穩定及征得有關部門同意后方可施工, 以免造成廢棄工程。(5)跨越既有鐵路、公路、河堤、地下管線等的橋涵工程,基礎及 上部結構施工時,施工單位要具體制定用于工程實際實施的詳細的安全防 護措施,并征得各相關產權單位的同意后方可施工,施工過程中切實做好 對既有鐵路、公路、河堤、地下管線等的安全防護工作,嚴格執行鐵路 運輸安全保護條例、施工規范等相關規程規定、確保既有鐵路、公路、河 堤、地下管線等的正常運營和安全。(6)跨越既有鐵路、高速公路以及等級道路,施工期間盡量減少對既 有設施的破壞和
26、干擾。同時加強基礎施工期間的安全,應做到邊檢測邊施 工,根據監測信息對可能發生的問題提前采取措施,嚴格執行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施工規范等相關規程規定,確保既有運營鐵路和公路的行 車安全。既有路邊坡施工完成后要按原狀要求恢復。(7) 線路附近有公路、鐵路、房屋等建筑物時,嚴禁基坑盲目抽水, 要絕對避免由于抽取地下水而引起附近建筑物下沉。(8) 跨越非電氣化鐵路、等級道路時,要搭設安全防護棚架。(9) 施工期間不得破壞原有地形地貌等口然環境,避免匯水面積改變 引起水害,不得已應書面與設計單位聯系。基坑開挖時應加強排水措施, 嚴禁基坑浸水。(10) 在施工及以后的運營使用期間,嚴禁在橋梁附近影響范
27、圍內取 土、開采淺層或深層地下水,以確保橋梁的安全。(11) 施工前應核實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侵蝕性,若與設計不符, 請及時與設計單位聯系。(12) 簡支T梁預制前要根據每孔梁所處的工點情況仔細核對梁的宜、 曲線、聲屏障范圍、支座設宜、綜合接地等資料,以免用錯圖紙或遺漏預 埋設備。(13) 橋梁支座施工時注意選擇與橋梁所處區段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相 適應的型號。(14) 當偏距E大于5cm時,梁肋應拉開調整濕接縫長度滿足線路中心 到道確槽內側距離不小于2.2m,梁肋中心距需調整,支承墊石及支座位置 相應調整,詳見彎道布置圖中相關說明。(15) 跨越鐵路、等級道路時,鐵路、道路處對應的孔跨排水方式釆
28、 用集中排水,其余梁跨直排式。(16) 對橋下凈牢不足5叭通行機動車的立交道路要設揑限高防護架,匚點設置2處。(17) 直線上橋梁墩臺及其基礎中心應與線路中心重合。曲線上橋梁考 慮曲線布置影響,詳見“曲線布置圖”。(18) 施工前應確認采用的墩臺類型及相應的圖號,以免誤用;通用 圖中墩臺各部位的混凝上強度等級和鋼筋保護層炸度不能血接采用I而應以本橋所處的侵蝕環境根據鐵路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而定,以指明的環増導級為準,并適當調整相丄衛鋼筋保護層(19) 連續梁邊墩及連續梁橋臺頂帽以上高于連續梁底部分要待連續 梁施工完成后,才能施工。(20) 墩臺、支承墊石的標高、位置應準確控制,墊石頂表面必
29、須平 整。應按支座的要求預留支座地腳螺栓孔。在支承墊石施工前實測墩頂標 咼,并根據實測標咼,調整墊石咼丿芟。(21) 對于不等跨橋墩及基礎,墩身截面縱向中心線應與基礎中心線 重合,該中心線相對r梁縫中心線來說,偏向人跨梁側。施工前請仔細 核對全橋立面布置圖中的墩中心線相對于梁縫中心線的偏向、偏距與所采 用的橋墩結構圖中的偏向、偏距嚴格一致后方可施工。否則請與設計院聯 系解決。(22) 橋梁各部件施工時按照資料表中通用圖進行預埋件施工。橋墩 及基礎施工時,要注意預埠件的埋設或預留接口條件。(23) 位于膨脹土區域的墩臺,橋墩基坑回填需分層夯實,采用 50cm3:7灰土封底,余以原土回填,并高出地
30、面30cm,形成2%排水坡,橋 墩附近嚴禁積水;橋臺基坑均用3:7灰土換填,并用小型平板震動機壓實, 對于基坑無錐體覆蓋處,表層換填05m厚三七灰土,避免積水。強風化、 弱風化巖基坑:回填漿砌片石或C15混凝土(位于水流沖刷地段采用C15 混凝土)至基礎頂面,基礎頂以上根據表層土情況處理,施工時請注意。(24) 基礎施工完成后,墩臺周圍嚴禁堆載。(25) 基礎施工完成后應及時恢復,基坑回填按要求分層夯填密實。 非巖石地段在基坑底面以上預留0.10m厚土層,進行夯實至基底設計高程。(26) 橋臺基坑臺后應以B組土分層填筑至原地面,臺前應以原狀土 回填并用小型平板震動機壓實,對于基坑無錐體覆蓋處,
31、表層碎石需加水 泥漿,避免積水。(27) 臨近既有鐵路及公路墩臺基坑開挖時采用支擋開挖,避免破壞 土體穩定邊坡。施工完畢后及時回填到原地面。(28) 基礎基坑開挖,應加強排水支護。為確保施工安全,應做到邊 監測邊施工,根據監測信息對可能發生的問題提前采取措施。基礎施工完 成后要及時恢復,基坑回填時按施工規范要求夯填密實。(29) 墩臺基礎露出原地面時,需要用挖基余土進行夯填處理,將基礎 外露部分覆蓋防護。夯填頂面應高出基頂不小于50cm,并形成向外2%的 排水坡度夯填頂面邊緣距離基礎頂部邊緣平面上不小于100cm,幫寬邊 坡按1: 1.5進行放坡,壓實度不小于0. 90o溝道中夯填后注意要與上
32、下 游原地面順接。(30) 臨近既有鐵路橋涵時,溝岸采用M10漿砌片石護坡,厚35cm, 下設10cn)厚碎石墊層,并設置垂裙。上下游鋪砌端部要設置垂裙,垂裙深 度1加,垂裙厚度1 加。(31) 根據鐵路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要求,對于受環境侵蝕等級H2、Y2及以上的素混凝土結構,樁基承臺側面、挖井及明挖基礎六 面均需布置一層防裂鋼筋網。(32) 橋臺基礎施工前,應核實路基地基處理措施與橋臺基礎的關 系,合理確定施工順序,確認兩者無干擾并且協調后,方可進行橋臺基礎 的施工。(33) 承臺施工前,應對鉆孔樁逐根進行無破損檢測。(34) 當樁基承臺采用加臺形式時,墩身主筋應伸入底層承臺不少于 l
33、m。(35) 同一承臺內的樁基樁尖應位于同一性質土層,柱樁樁尖嵌入 同一巖層內的最小嵌巖深度必須滿足設計要求。施工中應加強驗孔,如發 現新鮮巖面位置與圖面不符或巖層傾斜及其它原因導致部分樁尖嵌巖深度 與圖紙中設計嵌巖深度不符或發現土層與圖面不符(摩擦樁)時,請及時與設計單位聯系。(36)柱樁基礎應滿足樁尖嵌入(37) 樁基礎鉆孔完成后,應及時清孔與灌注樁身混凝土,并確保清 底和成樁質量。E底沉渣厚度特殊結構丄墩不應人于5cm, 燉橋梁墩臺 柱樁不應人于5cm,摩擦樁不應大于20cm。(38) 施工鉆孔樁基礎時,應采取可靠措施防止因施工產生的泥漿外 流,并及時外運至指定地點。基坑回填后的挖基余土
34、按照要求外運至指定 地點,不得隨意堆積在橋梁周圍。(39) 橋臺臺后檢查臺階施工需結合信號、接觸網等站后專業圖紙, 當發現檢查臺階口與信號設備、接觸網桿等正對相互干擾時,可適當調整 檢查臺階口位置。(40) 橋臺后設置路橋過渡段,詳見路基專業相關圖紙及說明。(41) 施工時需嚴格執行“鐵路邊坡防護及排水工程設計補充規定 鐵建設【2009】172號”相關規定。對于橋臺錐體需注意:橋臺錐體填土 基本穩定后進行錐體坡面鋪砌。錐體護坡應設泄水孔,并用PVC管材預埋, 其間距不大于1.5mo錐體坡腳應設置垂裙,垂裙頂面應位于一般沖刷線以 下至少0. 25m。施工時PVC管交錯設置,孔口包裹無紡土工布(4
35、00g/m2 ), 土工布尺寸400mm*400mm,泄水孔后0. 5X0. 5m范圍內設置砂礫反濾層, 厚 0. 3mo(42) 路基與橋臺銜接處的排水溝應與天然溝槽銜接,避免沖刷橋 臺錐體。(43) 橋臺錐體范圍采用沖擊碾壓地基處理,碾壓至錐體坡腳以外 2m,地基處理應在施工橋臺基礎之前完成,基坑回填土要求碾壓密實,壓 實標準應滿足地基系數不小于150Mpa/mo(44) 基坑開挖可采用垂直開挖、放坡開挖、支撐加固或其他加固 的開挖方法。基坑開挖坑壁坡度應根據地層土質以及地下水發育情況,按 確保邊坡穩定、施工安全的原則確定。當地下水位在基坑底以上時,地下 水位以上部分可放坡開挖;地下水位以
36、下部分,當土質易坍塌或水位在基 坑底以上較深時,宜采取有支擋的開挖方式。基坑頂有動載時,坑頂緣與 動載間應留有大于lm的護道,當動載過大時,宜增寬護道或采取防護措施。 棄土不得妨礙施工。棄土堆坡腳距坑頂緣的距離不宜小于基坑的深度,冃 宜棄在下游指定地點,不得淤塞河道,影響泄洪。基底應避免超挖,松動 部分應清除。基礎附近有建筑物時,挖方、抽水等作業前必須采取可靠措 施,確保建筑物的安全。在基坑開挖后,應及時繪制地質展開圖,若發現 設計與實際地質情況不符時,應及時通知設計等相關單位研究處理。(45) 橋梁明挖擴大基礎的底層基礎基坑開挖吋盡量不超挖,要求底 層基礎滿坑灌注混凝土。(46) 位于陡坡上
37、樁基礎,應根據地形情況,選擇適宜標高作平整場 地進行樁基施工,待樁基灌注完成后再開挖至承臺底,及時完成承臺施工 并冋填,避免基坑臨時邊坡暴露太久,引起坍塌。若出現承臺懸空,應及 時通知設計等相關單位研究處理。(47) 斜坡上橋墩臺基礎應嚴格按照先下后上的順序施工,下坡方向 的橋墩基礎施工完成后,才能開始上坡方向橋墩基礎的施工。下坡方向的 橋墩基坑應按照設計的基坑開挖邊坡線、回填線及邊坡防護進行施工。上 坡方向墩臺施工不能隨意棄磴,以免對下坡方向橋墩造成偏壓。(48) 位于陡坡上的墩臺附近,嚴禁為修建便道隨意開挖,不得在墩 臺上方堆放便道棄土,以免對墩臺造成偏壓。(49) 當橋梁墩臺附近為順層吋
38、,為保證施工安全:橋梁墩臺及施工 便道施工時切勿大面積開挖;施工的墩臺距離應根據現場情況確定,但是 至少應隔墩施工;加強基坑防護,并隨時進行觀測;橋梁墩臺樁基應逐根 樁施工。(50嚴禁在橋梁上游及橋下坡面堆放隧道或路基施工棄磴,棄磴不 得侵占河道、溝槽,以免對橋墩產生偏壓或造成其它損失。(51) 橋位所在河道上下游各800m范圍內嚴禁挖砂取石及抽取地下 水。(52) 當橋墩緊靠河堤時,施丁時必須保證行洪及施工安全,施工方 案應報水利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批準后方可施工。(53) 本區存在雨季,且多暴雨,施工期間要做好防排水措施。(54) 靠近既有鐵路墩臺基礎開挖時需釆用鋼軌樁或其他防護措施進 行防
39、護,必耍時亦可采用灌注樁防護。架設跨越孔梁部時需特別注意對既有 鐵路的防護,必要時需“要點”或臨時封閉道路。跨越施工需征得被跨道路主管部門的同意,必要時應要求有關部門予 以協助配合。(55) 橋臺施工時臺身后墻基頂以上l0m高范圍的寬度由2. 6m加寬 為3. 4m,使基礎襟邊滿足規范要求,圖紙詳見蒙內橋通一06。(56) 梁及臺頂按線路坡度斜置。當梁斜置時,為保持下坡端橋臺前 墻頂與梁頂間空隙符合規定尺寸,橋臺前墻應按梁上線路坡度做成斜坡 或將橋臺前墻往后移d值(*梁高*梁跨所在的坡度)cm。17、環境保護及勞動安全(1) 施工棄土、廢料要及吋妥善處理,運土汽車應加蓋棚布,以 防塵土揚灑。淤
40、泥渣土外運應按地方法規采用專用車輛運輸,并盡快運到 淤泥渣土排放場,嚴禁亂取亂棄,破壞自然環境,嚴禁棄土堵塞河道。(2) 施工期間,噪聲應滿足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制(GB12523-2011)的要求,為減少工程施工噪聲、振動對環境的影響,應 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吋間,盡量避開居民休息吋間;限制夜 間進行強噪聲、振動污染嚴重的施工作業,并做到文明施工;施工車輛, 特別是重型車輛的運行途徑,應盡量避開噪聲敏感區;將施工現場的固定 噪聲源相對集中;施工機械盡量采取液壓設備。(3) 施工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對周圍口然環境的破壞,施工臨時用地, 完工后要恢復本來面貌,施工過程中破壞的既有路面、綠化及
41、植被,在施 工結束后應恢復完好。(4) 施工時須嚴格按照國家、省市有關環境保護及勞動安全衛生條 例執行。(5) 所有橋涵施工均應嚴格執行鐵路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 范、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鐵路混凝土工程預防堿-骨料反應 技術條件及其他有關規范、規定、標準所規定的技術要求、施工程序。(6) 施工中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鐵路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辦法、鐵路營業線施工及安全管理辦法、 鐵路工程勞動安全衛生設計規范、鐵路工程基本作業施工安全技術規程、鐵路橋涵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及國家、原鐵道部、鐵路總公司 其
42、他有關安全生產的規范、制度、辦法。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程、嚴格按 照規章作業,保障施工安全。(7) 鋪架作業必須按照施工規范進行操作,遵照相應的安全規則, 大風等惡劣天氣應停止施工,避免出現不必要的人員傷亡。(8) 對于高墩橋高處作業施工時,要做好各種防護措施,保證橋梁 安全正常施工,嚴防意外發生。(9) 小橋涵施工完畢后,應根據實際情況,做好改溝或原溝清順T 作,保證排水通暢。(10) 施工現場要做好現場用電、運輸、消防、衛生、防火工作,并 要加強管理,做到安全、文明生產。(二)結構施工注意事項1、明挖基礎施工(1) 基坑根據設計及現場情況可采用垂直開挖、放坡開挖、支撐加 固開挖等。基坑在旱地
43、上,可直接開挖基坑;基坑有水淹沒,地而水可通 過圍垠、排水等處理后,再開挖基坑。基坑開挖以前應作好以下工作:根據提供設計文件,測定基坑中心線、方向和高程,并在基坑旁設定 開挖控制樁;根據設計文件提供的地質、水文資料以及環保要求等,結合現場情況, 確定基坑開挖方案,對開挖坡度、支護方案、開挖范圍、棄土位置和防、 排水措施等在方案中作出具體安排。(2)挖基通過不同的土層吋,邊坡可分層選定,并酌留平臺;在山 坡上開挖基坑,當地質不良時,應防止滑坍;在既有建筑物旁開挖基坑時, 應按設計文件的要求采取相應措施,確保既有建筑物安全。(3)基坑頂有動載吋,坑頂緣與動載間應留有大于Ini的護道,如地 質、水文
44、條件不良,或動載過大,應進行基坑開挖邊坡檢算,根據檢算結 果確定采用增寬護道或其他加固措施。(4)基底應避免超挖,松動部分應清除。使用機械開挖時,不得破 壞基底土的結構,可在設計高程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由人工開挖。(5)基坑宜在枯水或少雨季節開挖。基坑開挖不宜間斷,達到設計 高程經檢驗合格后,應立即砌筑基礎。如基底暴露過久,則應重新檢驗(6)基坑護壁對支撐結構應隨時檢查,發現變形,及時加固或更換, 更換時應先撐后拆。(7)基底處理應符合下列規定:1)基礎底面不得置于軟硬不均的地層上;2)巖層基底應清除巖面松碎石塊、淤泥、苔蘇,鑿出新鮮巖面,表 面應清洗干凈。應將傾斜巖面鑿平或鑿成臺階;3)碎石類土
45、及砂類土層基底承重面應修理平整,黏性土層基底整修 時,應在天然狀態下鏟平,不得用回填土夯平;4)砌筑基礎時,應在基礎底面先鋪一層510cm水泥砂漿。5)基礎澆筑前的基坑不得泡水。如發生基坑泡水現象,應采取措施 進行處理并滿足設計要求。2、樁基礎施工鉆孔樁基礎施工將根據現場實際地質情況采用不同的成孔方法(主要 有旋轉鉆成孔、沖擊鉆成孔等),吊乍配合鉆機安裝鋼筋籠,混凝土輸送泵 灌注水下混凝土。在鉆進過程中,應注意地層變化,對不同的土層,采用 不同的鉆進方法。每鉆進2ni或地層變化處,應及時撈取鉆渣樣品,查明土 類并記錄,以便與設計資料核對。遇地質情況與設計發生差異及時報請設 計及監理單位,研究處
46、理措施后繼續施工。鉆進過程中應經常測量孔深, 并對照地質柱狀圖隨時調整鉆進技術參數。3、承臺施工(1) 基坑開挖。樁基檢測完畢無質量問題后,即可進行基坑開挖。 基坑采用挖掘機開挖、人工配合施工,當開挖至離基底300mm吋,停止機 械開挖,改為人工進行,以保證基底不被擾動。(2) 澆筑素混凝土墊層。基坑開挖至比設計高程低20cm后,即開始 澆筑一層20cm厚的C10素混凝土,作為承臺鋼筋及混凝土施工的底模,因 此素混凝土必須平整。(3) 鑿除伸入承臺的超灌樁頭混凝土。采用手工鑿除和風動工具鑿 除的施工方法,首先使用風動工具將樁頭清除至距設計樁頂1020cm的位 置,然后改為手工鑿除直至設計樁頂標
47、高。最后將樁身變形的鋼筋整修復 原。4、既有線旁施工的安全措施(1) 對施工工地防護員、中間防護聯絡員、駐站聯絡員進行施T前 培訓,經培訓考試合格后的員工上崗。(2) 作好施工的各項原材料、搶險工具的準備;制定好施工防護措 施;建立健全齊種規章制度和檢查制度;向參加施工的人員進行技術交底; 與設備管理部門、行車組織單位分別簽訂安全協議,施工前協同設備管理 部分核查設備,如電纜、管線、地下設施的走向、用途等。請求現場技術 交底,并予以確認,劃定防護范圍,經設備管理部門同意后方可施工。(3) 既有線封鎖區間或限速運行條件下施工時,應按管段鐵路局的 要求,辦理封鎖區間或限速中請,并根據批準的施工時限
48、,駐站聯絡員要 提前一天到附近的所在車站進行登記、申請,然后按施工命令給予的條件 進行施工。在既有線旁施工就是不封鎖或影響既有線行車,也要到車站登 記;(4)制定好各種搶險預案和突發事件的應對措施,在自己管段的既 有線上發生任何安全事故,不管是因自己施工造成的還是其它原因造成的, 都要積極丄動地參加搶險。5、橋梁墩臺施工混凝土澆筑前,將已澆混凝土表面泥土、積水、石屑等清掃干凈,混 凝土基礎要鑿除表面浮漿,整修連接鋼筋。墩臺頂帽施工前后均應復測其 跨度及支承墊石高程。施T中應確保支承墊石鋼筋網及錨栓孔位置正確, 墊石頂面平整,高程符合設計要求。預埋件必須按設計文件與標準圖要求埋設,保證左右位置、
49、水平高度、 垂直方向正確無誤,搗固混凝土時要對預埋件加以保護。6、涵洞施工涵洞基礎開挖前應做以下工作:確定基坑中心線、方向和高程;按地 質、水文、設計文件資料,結合現成情況,確定開挖坡度、支護方案、開 挖范圍和防排水措施。基礎根據現場地質等情況可采用垂直開挖、放坡開挖、支撐加固或其 他加固的開挖方法。開挖基礎應確保開挖后的邊坡穩定,施工安全,基礎 的開挖邊坡坡度應根據設計文件要求及現場地質情況等綜合確定。地下水 位在基礎底以上時,水位以上部分可放坡開挖,水位以下部分應對坑壁進 行必要的加固。基礎應避免超挖,松動部分應清除,基礎開挖應在枯水和 少雨季節開挖,開挖不宜間斷,達到設計高程經檢驗合格并驗收后應立即 進行基礎處理,進行涵洞洞身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