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淤工程施工方案清淤工程施工方案 篇一: 清淤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章: 編制依據和原則 一、編制依據: 1建設單位提供的成都市武候區水管網改造施工圖。 2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50268)。 3. 城市道路排水管渠工程檢驗評定標準(CJJ3-201X)。 4.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1X)。 5.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1X)。 6.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X)。 7、我司對項目區周邊、溝渠、道路、配電線路的現狀調研。 8、現場場地情況,周圍環境情況及三通一平情況。 二、編制原則: 1、安全
2、第一的原則: 在安全措施落實到位、確保萬無一失的前提下組織施工。 2、確保工期的原則: 根據工期要求,編制科學的、合理的、周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進度,確保實現工期目標,滿足工期要求。 第二章: 工程概況 一、基本情況: 1、工程名稱: 成都市污水管網改造工程 2、工程地點: 成都市武侯區三河片區 3、建設單位: 成都市武侯區統籌城鄉工作局 4、設計單位: 四川省建設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5、計劃工期: 45日歷天 二、工程簡介: 本工程為成都市武侯區污水管網改造工程;污水管網改造涉及三河片區約 2.4平反公里范圍,主要包括原渠道清淤、新建渠道、改建渠道。其中,東圍機溝上游段,采用渠道清淤、改建渠
3、道等措施;東圍機溝下游段,采用渠道清淤、改建渠道等措施;欄桿堰沿河段,采用渠道清淤、改建渠道等措施,對沿河道的污水直排口進行攔截,使污水進入三河污水處理站,經處理后,再排入欄桿堰;由于缺乏準確的地形資料,本工程采用相對高程,相對坐標系;控制基點假定高程為49 6.33,單位以米計; 控制基點坐標假定為(A=3000.00,B=201X.00),單位以米計;本工程中新增改造渠堤部分采用磚砌擋墻和素混凝土擋墻。防洪標準: 20年一遇;堤防級別: 4級。除圖紙標明外,本工程砼強度等級為C25,砌體砂漿強度等級M 7.5。 第三章: 施工方法 一、施工主要內容 1、P01-P02段,渠道清淤,再加蓋板
4、。 2、P01-P03段,疏通原有堵塞渠道,再加蓋板。 3、P03-P07段,渠道清淤,再加蓋板。 4、P03-P05段,改建舊渠道,再加蓋板。 5、P23-P06段,改建舊渠道,再加蓋板。 6、P03-P04段,渠道清淤,再加蓋板。 7、P20-P09段,疏通原有堵塞渠道,再加蓋。 8、P09-P10段,改建舊渠道,再加蓋。 9、P11-P19段,改建舊渠道,再加蓋。 10、P18-P12段,渠道清淤,再加蓋。 1 1、P13-P14段,渠道清淤,再加蓋。 1 2、P08-P13段,改建舊渠道,再加蓋。 1 3、化糞池型號Z1-2S,詳見標準圖集07S906-III-34。 1 4、水泥沙漿
5、圓形磚砌檢查井,檢查井采用700mm井徑,檢查井: D800采用1250mm井徑,D300采用700mm井徑。蓋及支座(含車行道下)均為700(ZQ)重型球墨鑄鐵井蓋及支座,具體詳97S501-1 4. 1 5、D300管道采用PVC-U雙壁波紋管,橡膠圈承插連接。車行道下采,用鋼筋混凝土機制排水管。 二、施工準備部署 1、技術準備部署 1)資料收集,分析本工程地形、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資料,勘察施工現場的地形及周圍環境、場地的可利用程度,確定施工現場交通,臨時道路、臨時水電管線的布置方案。 2)熟悉設計圖紙,了解設計意圖,掌握圖紙所要求,確定施工圖紙是否符合施工條件等。 3)組織技術專題會,確
6、定本工程在機械、設備、材料,主要分部施工方案,及關鍵部位、關鍵工序的施工措施等方面的重大問題和原則。 4)進行施工組織設計交底,分階段進行技術、安全交底。 2、勞動力、材料、機械投入部署 1)勞動力根據工程施工項目配備: 普工、電工、機械工等工種。 管理、技術人員配備: 項(來自:.smhaida.Cm 海達 范文 網:清淤工程施工方案)目經理、項目技術負責人、施工員、技術員、質檢員、安全員、材料員、預算員。 勞動力計劃表2)質量管理小組成構成 組長: 技術負責人 副組長: 質檢員組員: 施工員、各工種負責人。 3)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成員構成: 組長: 項目經理 副組長: 專職安全員 組員: 施
7、工員、各工種負責人 4)編制施工圖預算,計算工程量、進行工程量分析、 5)根據施工預算的材料分析及施工進度分劃,提出機械設備計劃。為施工準備、確定機械設備停放位置、面積提供依據。 6)施工機械(具)、儀器配備部署 投入機械設備表: 檢測、試驗儀器設備表 三、施工階段部署 (一)清淤階段 1、測量放線,確定臨時道路位置及清淤范圍。 2、清除淤泥,并倒運至指定位置,同時修筑臨時路。 (二)土方回填階段 1、填土前將地表清理干凈,并將回落的松散土、雜草、蘆葦根等清除干凈。 2、檢驗回填土的含水率是否在控制范圍內(通過試驗控制),如含水率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曬或均勻摻入干土等措施;如果回填土的含水率偏
8、低,可采用預先灑水潤濕等措施。 3、回填土分層回填,每層50cm厚,推土機排壓,。行行相連,縱橫交叉。 (三)開挖段管道施工 1. 施工工藝流程 進場準備工作(含設施保護)管槽開挖安管井室砌筑管槽回填原有設施恢復. 2. 管槽開挖 (1)管槽開挖采用機械開挖施工,采取分層開挖,槽底寬度比管道外徑寬 1.8米。溝槽邊坡1: 1.5,槽底兩側分別設排水溝排水,水溝寬0.3米,深0.4米,每側每隔20米設一個集水井,每個集水井內置3寸泥漿泵抽水。(見附圖) (2)管槽開挖出的土方采用自卸車存放于施工現場附近,回填時運回。多余土方外棄。 (3)由于該短管槽基底大部分為淤泥,因而開挖適應開挖至原狀土層,
9、應進行換填處理,換填采用卵石或塊石,再用C15混凝土填充空隙并找平面層,然后砌筑管道基礎。 篇二: 清淤施工方案 四方區河西河綜合治理工程k0+000k0+380段 河底原狀清淤外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況: 本工程是201X年四方區河西河綜合治理工程河道淤泥清運施工部分,以清潔河道達到設計要求的河床標高和防洪要求,還老百姓一個干凈,清潔的河道。此次清運為洛陽路張村河河道段的淤泥清運。工程范圍從洛陽路開始到張村河,全長380M。該段河道平均寬度10M,兩岸為H=5M高的直立式河堤,淤泥平均深度為1米以上,并且河道臨邊密布建筑物,施工條件復雜,工作面難以展開,施工機械難以進入現場施工。 二施工措施:
10、 由于該河道兩岸沿線密布建筑物,河道內存在大量淤泥,施工面難以展開。根據淤泥方量、工期要求、質量要求,我公司制定以下方案施工: 石渣填河道半幅施工: 由于河道兩側沿線密布建筑物,難以開便溝或是修筑便道施工。我公司在認真研究施工現場的原始資料后,認為在河道中用石渣修筑一條4米寬的施工道路。先用施工機械在靠近張村河河岸處破開一處口,修整一處下河道口,便于自卸車向河道內卸石渣,邊填筑河道邊修筑道路,逐步推進。此施工方法一來便于淤泥的清運及施工車輛的進入,同時也不會阻塞河道,影響河水的流出。 疏掏: 。疏掏河道時,先由施工機械在已用石渣鋪筑好的河道中的施工路上將河道淤泥挖出再用自卸車運上岸,卸至施工現
11、場進行晾曬。晾曬完畢再用挖掘機、裝載機和汽車配合清運疏掏淤泥。在清運淤泥時,隨時派人將道路上撒落的土方清掃干凈,給周邊市民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 三倒土場 為了配合將挖運出的河床淤泥順利清運出去,我公司將聯系附近的倒土場。倒土場距離此次疏掏的工地約68KM。運輸車輛進入交通道路后路途交通順暢。倒場配一臺推土機推倒場,以方便推土。 四清掃保潔 根據青島市關于防治揚塵的有關規定,為了保證在此次河底原狀清淤工作進行的同時,不給周圍已形成的環境造成影響,在清淤過程中應作好清掃保潔工作,并由專人負責。我施工段分別配備5名民工。負責保護沿河已形成的設施,同時在出口鋪設草墊;值班,組織路口交通。對每輛運土車須
12、經打掃車輪、車廂后方可放行,以保證每天還民眾一個干凈、舒適的環境。 五安全措施 在主要交通出口設置護欄和警示標志,派專人值班,組織路口交通。在施工河段作好照明和安全紅燈,并對有關駕駛人員進行安全教育,遵守交通安全法規,嚴禁酒后駕車。 六機械設備 履帶式挖掘機EX200 一臺 裝載機ZL50 一臺 5T自卸汽車 10輛十人員配備 普工 5人 篇三: 河道清淤施工方案 河道清淤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況 中山坦洲鎮201X年新建片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中山市郊區坦洲鎮位于中山南部,坦洲鎮小型河流溝渠縱橫交錯,全鎮河溝總長約42公里。本次主要為大沾涌、二沾涌、三沾涌三河道1 2.39公里河道清淤工程由銀浩河道
13、清淤公司全權負責,矗種鼷特此施工方案。 12390米河道疏浚,本項目主要工程量有: 建筑垃圾清理、垃圾、清淤等。 二.主要施工技術方案 1、 測量放樣 測量放樣依據 A、業主提供的城建坐標及水準點; B、業主提供的施工圖及說明; C、有關工程測量的規范和標準。 測量人員組織 測量放樣控制是貫穿工程施工過程的十分關鍵的工作,為此成立專門的測量放樣小組,由具有理論和實際施工經驗的工程師負責,全面準確地對本工程各部位進行水平位置和高程控制并提供各階段所需的測量資料。 測量人員配置如下: 測量工程師 1 人 測量技工 2 人 其他人員 3 人 測量控制放樣 A、平面控制測量 在業主提供的在控制測量資料
14、基礎上,我們根據需要進行基線控制點的加密。 B、高程控制測量 根據業主提供的高程控制點,將其用四等水準測量要求引測至大堤二端,達到閉合要求。 測量控制樁的保護施工測量人員把主要測量標志統一編號,繪制在施工總平面圖上,并注明各有關相互間距離、角度關系及高程,以免發生差錯。在施工期內為了防止測量標志位移,各主要測量標志應設有保護樁,并定期檢測。 施工測量控制網的布設 施工平面控制測量采用全站儀進行。采用全站儀進行施工控制測量不但簡便、速度快,并且能提高測量精度,減少誤差,同時還能與微機聯系進行內業計算和資料的儲存、整理。 高程控制網測量采用精密水準儀,二等水準測量的方法進行。 施工控制測量的精度和
15、技術要求,嚴格執行規范規定 2、建筑垃圾清理外運 由于河道邊坡有雜樹、樹枝、生活垃圾眾多,河底枯枝爛根很多,且部分河底及岸灘沉積厚度不等的瓦礫、建筑垃圾等,如直接進行水力沖挖則大大降低了沖挖的效率,而且容易損壞機械及輸送泵。所以需在水力沖挖前對該部分面積進行清運。 清理植物雜物采用人工檢拾,歸攏后集中處理,嚴禁擅自焚燒污染環境。 3、水力沖挖淤泥工作原理和設計日工作量 在表面建筑垃圾清運完成后即可對淤泥區進行分塊分段用水力進行沖挖。 (1)、水力沖挖淤泥工作原理 水力沖挖的施工原理是模擬自然界水流沖刷原理,借水力作用來進行挖土、輸土、填土,即水流經高壓泵產生壓力,通過水槍噴出一股密實的高速水柱
16、,切割、粉碎土體,使之濕化、崩解,形成泥漿和泥塊的混合,再由立式泥漿泵及其輸泥管吸送。 (2)水力沖挖及場內泥漿輸送 本工程的水力沖挖采用江蘇泰興產水力挖塘機組進行,該機組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立式泥漿輸泥系統,包括立式泥漿泵、浮體、場內輸泥硬管和橡膠管;清水沖泥系統,包括清水泵、輸水管、沖水槍;配電箱系統,包括配電箱、防水電纜等 (3)高壓泥漿泵 泥漿泵將泥漿收集、泵送至集漿池進行初步沉淀以提高泥漿濃度,以利于提高高壓漿泵的加壓和輸送效率。 高壓泥漿泵的選型應結合日需工作量及泥漿泵的輸送量進行考慮,既能滿足工期要求,又能及時將泥漿抽出防止泥漿漫溢出集漿池 4、輸送管道和輸送路線 (1)、場內泥
17、漿運輸 場內泥漿運輸是指泥漿經泥漿泵由沖挖區管道輸送至集漿池,該部分管道采用泥漿泵專用8硬尼龍管;接頭采用柔性法蘭接頭。 合計約需3000m。 (2)場外泥漿運輸 場外泥漿運輸采用管道輸送。場外輸送管道采用壁厚4mm的300鋼管輸漿管,單節4米長帶螺栓聯接,并配備一些軟管便于拐彎處的管道安裝,根據泵的流量及泵出水口的揚程,泵產生的最大壓力為0.9MPA,300鋼管的管道抗內壓能力滿足要求。輸送路線為從C區的集漿池沿河道鋪設至試辦引河東端,向北潛管過引航道東河口至征潤洲泥庫。 (3)管道鋪設 泥漿泵輸送管線走向擬沿河岸走向,擬盡量走陸地平坦地帶。管道沿線適當整平,寬度為800mm的平臺,將管道安
18、放其上并加以固定,平臺應盡量水平一致,變化順暢。 陸上輸漿管線(岸管)鋪設要求 應按設計線路與鋪設方法鋪設,保持管線平坦,順直,不拐死彎。輸漿管底的基礎、襯墊物、支架牢固。 輸漿管線的接頭必須緊密、牢固,整個管線和接頭不得漏泥、漏漿、漏水,發現泄漏,應及時修補或更換。 輸漿管拐彎按現場情況,選用定型鋼管彎頭或橡膠軟管。使用過的輸漿管線應經過檢查,測量滿足工程使用要求后才安裝。按照設計的明鋪、開挖埋管、破路埋管、非開挖鋪管分段對照施工,并盡可能的傾聽當地有關部門和居民的意見,搞好關系。 排泥管口伸入圍堰坡腳外不小于5m,高出堆置淤泥面0.50 m 以上。 水下輸漿管線(潛管)布設要求 潛管線路選
19、定后應即進行水深測量。 潛管組裝應選擇在靠近沉放區、波浪和潮流較小的水域進行,可在岸邊、碼頭邊或在駁船上用吊機將輸漿管組裝成所需的長度,管口兩端用盲板密封,使之直接浮在水上。組裝好的管線應小心拖運。 潛管下沉應選擇在風浪較小、憩流時進行。當管線較長時,應配備2-3 條拖輪或錨艇進行拖帶和協助管線定位。管線沉放宜采用一端灌水另一端放氣的方法。 沉放后,兩端應下錨固定,并設警戒標志。 潛管的出口與入口用膠管柔性連接。 5、集漿池圍堰填筑 集泥池填筑位置: 擬將集泥池填筑于C區的西南角。 考慮施工區域可能有其它工程的需要,為避免污染環境,施工中我方將盡力保證工序流暢,以保證將集漿池的需要容積降至最低
20、。 集泥池的填筑 在C區的西南角靠近岸邊的河道內采用挖泥機挖至河底以下 1.5m深,結合原先水深1 m并考慮圍堰超出地面0.5m,合計池深約 3.5m。將池構筑成大致中部倒圓臺形,以利于泥漿的沉淀與集中,填筑折合直徑約20m。 3.14102 3.5=1099m3,滿足要求。 圍堰采用草袋裝土進行填筑,頂寬 1.2m,兩側放坡1: 1,如現場需要,可在打木樁對圍堰進行支撐加固。 倒圓臺形的集漿池內淤泥不易沉積: 泥漿進入集漿池,其流速變緩,固體顆粒便逐漸沉淀,但沉淀到斜面上的固體顆粒必然向滑移,而池底小范圍的平地基本處于吸漿管口水流擾動范圍內,也不易沉積,大部分被泵吸走。 岸側圍堰頂用草袋裝土
21、填筑超高1m,防止泌水時泥漿漫溢,臨河側則用透水土工布竹篾形成透水層,以利用漫水結合側壓力進行強制滲水回流。 6、截水回流 為利用泥漿沉淀泌水,減少沖挖用水的補充量,應在距臨河側圍堰3m外的河底設1m0.8m的排水溝或截水溝將滲水、漫水及泌水回流至供沖挖施工抽水的導流溝(2m 1.5m)以重復利用。 7、棄泥區泥庫圍堰構筑 棄泥區泥庫設置,該泥庫之前主要用于金山湖湖面擴大工程的清淤存放。 本次棄泥庫圍堰可在上次清淤棄泥區圍堰上加高、擴容,并隨著施工的進展逐漸對周邊堤岸及池塘埂改造加高培厚、構筑多級沉淀池、砂濾池,減緩尾水流速,增長淤泥流徑,延長尾水停留時間。擬建圍堰為300m200m。 (1)
22、圍堰構筑 A、堰基上的雜草、樹根、腐殖土等必須清除干凈; B、圍堰填筑前,應該將堰基表層土翻松,然后填覆新土并予以壓實; C、當圍堰基底為砂性土時,應先在堰基中間挖槽,再回填粘性土; D、筑堰土料可在棄淤區內取用,取土坑邊緣距堰腳不應小于3m;凍土、雜質土、腐殖土不得用于填筑圍堰; E、在棄淤區內取土填筑圍堰時,取土坑不得連續貫通,應每隔適當距離留一土埂,防止泥漿串流沖刷堰基。 (2)泄水口的設置 A、泄水口的位置應根據棄淤區的幾何形狀、容量、輸漿管布置以及對臨近建筑物和環境影響等具體情況選擇。 B、確定泄水口位置要避免泄水對施工區附近水域、橋涵、村鎮等可能造成的淤積、沖刷和污染的影響。 施工時,泄水口應隨時填筑沙袋,保持堰上水頭為0.05m,防止水流太急造成帶漿溢出。 8、 圍堰拆除 等清淤結束后,用挖掘機將集漿池圍堰拆除裝車運棄,如有要求,也可利用集泥池圍堰土方將集泥池底部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