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合同段級配碎石底基層試驗段施工總結報告依據施工組織計劃要求和已批復的級配碎石底基層專項施工方案,于2002年12月6日12月8日進行了級配碎石底基層試驗段的施工,達到了試驗試鋪要求的目的,取得了指導今后底基層施工的數據施工工藝及控制方法,現就試驗段施工情況總結如下。一、概況級配碎石底基層試驗段為K291+010K291+260左幅,鋪筑長度共計250m,其中K291+010K291+140為填方段, K291+140+260為挖方段,設計厚度為16cm,共計鋪筑級配碎石3200m2。二、施工前準備1、現場準備95區路槽驗收完畢后,立即進行中央分隔帶和縱、橫向排水管施工,施工完畢,底基層施工前
2、對路槽進行檢查,對路槽內雜物、雜土、因雨天行車造成的泥濘、軟彈、車轍現象及時進行處理,并對鋪筑段重新靜壓一遍。2、原材料、試驗準備在施工前做好級配碎石的備料工作,并及時按照抽檢頻率進行了各種所需試驗如液限、塑性指數、壓碎值,特別是對4.75mm以下石粉含量作了重點的試驗,對4.75mm以下石粉含量達不到4045%的級配碎石料,進行了摻配石粉機械翻拌處理。經試驗表明級配碎石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數小于6,同時滿足0.5mm以下細土含量與塑性指數乘積值不大于100的規定,其級配符合未篩分碎石2號級配,集料的壓碎值小于30%。在備好級配碎石的同時,貯備了一定數量的石粉。3、測量準備恢復中、邊樁,劃分車
3、道線,計算出每10m對應點、樁位行車道點的高程,并整理成冊。按照填方段每6m、挖方段每6.5m分三行劃分方格,用石灰標出方格網;并打下控制樁,在控制樁上畫出松鋪厚度和壓實厚度的標志。4、悶料拌和準備在底基層料上路基至少24小時前,在場外對集料充分灑水悶料,并用挖掘機或裝載機在場外多次翻拌,以保證集料混合均勻,顆粒無離析現象,同時保證有充足的水源供應。悶料和拌和尤為重要,其好壞直接影響到施工質量和工作效率。5、機械人員準備為了保證本試驗路段的正常施工,在本路段主要配備以下機械設備:機械名稱數量型號性能平地機1臺PY160C振動壓路機1臺YZ18F激振力36T挖掘機1臺PC200東風自卸起汽車7輛
4、5T灑水車2輛8T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建立了質量管理組織機構,以對工程施工實行全過程的質量管理,現場配備技術負責人1名,技術員2名,測量工程師1名,質檢員1名,試驗員2名,民工1015名。同時兩級試驗室(經理部和工區試驗室)對施工實施全過程跟蹤,以加強對現場的質量監控。三、試驗段的施工本試驗段自2002年12月6日正式開始施工,12月8日結束,共歷時3天。級配碎石底基層施工工藝流程驗收路槽 施工放樣 灑水悶料 級配碎石拌和 施工現場布料 機械粗平 機械精平 整型 壓路機碾壓成型 養護 驗收在準備工作完畢后,經監理工程師同意,進行底基層試驗段的鋪筑,初定松鋪厚度為20cm,即松鋪系數為1.25,并
5、適當考慮了平地機在底基層上來回行走對底基層有一定的壓實作用。1、拌料在料場采用挖掘機對已悶好的集料再次翻拌,以達到混合均勻,并在現場對拌和料進行石粉含量、含水量檢測,在拌和現場檢測的含水量為6.07.0%左右。2、運輸采用5T東風自卸汽車運料,裝料時控制每車料的數量基本相等,實際裝料時,每車裝料共8斗約6m3,在運輸過程中,汽車保持勻速行駛,并避免將泥團帶入施工現場。3、布料、攤鋪平整首先進行土工布的鋪設,嚴格按照設計長度進行下料(底基層厚16cm時長189.3cm,底基層厚18cm時長為192.9cm),并按照設計位置進行鋪設,然后采用人工配合機械鋪筑路肩1531.5mm開級配碎石料,再進行
6、底基層料的布料。布料時由遠到近進行,卸料距離嚴格控制,在挖方段每20m布料9車,填方段每18m布料9車。布料完畢,采用平地機進行初平,測量控制、民工掛線、補料配合平地機進行精平。攤鋪是一項較細的工作,要求多方人員密切配合,布料與初平、精平與測量、技術指導與民工施工等,必須由現場調度人員調節各方協調攤鋪工作。接頭處理:因施工中是半幅一次攤鋪不存在縱向接縫,只有橫向接縫,所以在下一班鋪筑時必須把接頭處不合格的料挖除運回料場重新翻拌灑水、悶料或廢棄。4、壓實精平后,檢測含水量,當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4.9%),時立即進行碾壓,采用YZ18F振動壓路機進行靜壓一遍后,小幅度振動碾壓一遍,并檢
7、測壓實度、標高。隨后采用大幅度振動碾壓5遍,最后靜壓一遍,大幅度振動每碾壓一遍即檢測一次壓實度和標高,每次檢測的壓實度結果見表。在碾壓過程中嚴禁壓路機在已完成的底基層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頭或急剎車。5、補撒石粉在精平完成或進行碾壓過程中若出現局部的離析或粗細料混合不均勻時,人工必須及時補撒石粉,并保證其含水量。6、養護在施工完成后及時進行養護,采用濕養方式進行,養護期不得少于7天。養護根據天氣情況而定,并作好灑水養護計劃。灑水車灑水時要特別注意控制其“水流束”不能直沖底基層頂面,否則將會使面層的石粉與集料分離,形成溝槽而破壞面層。最好采用“噴霧”養護的方式進行養生。級配碎石底基層試驗段壓實度檢
8、測結果工序工作內容使用機具施工要求壓實度檢測結果(%)備注1靜壓一遍YZ18F振動壓路機由較低一側向較高一側慢速靜壓,速度為1.51.7km/h2小振一遍YZ18F振動壓路機92.8 94.193.5 91.592.3 89.2平均值92.2代表值92.63大振一遍YZ18F振動壓路機大振碾壓時,速度控制在2.53.0 km/h92.4 95.194.8 94.493.8 93.5平均值94.0代表值92.64大振二遍YZ18F振動壓路機每2輪重疊1/3輪寬進行碾壓,施工時注意檢測混合料的含水量,并及時補充水份,局部離析的地方補撒上適量的粉料96.8 97.295.7 95.597.3 96.
9、8平均值96.6代表值95.55大振三遍YZ18F振動壓路機98.4 97.298.6 99.597.6 97.4平均值98.1代表值96.96大振四遍YZ18F振動壓路機100 98.899.9 98.999.5 98.799.6 98.899.4 99.8100 97.6平均值99.3代表值98.77大振五遍YZ18F振動壓路機97.4 96.598.0 98.796.7 99.097.9 98.398.3 98.597.5平均值97.8代表值97.38靜壓一遍YZ18F振動壓路機四、施工中應高度重視的問題(1) 石粉含量必須滿足要求,并且還要備用一定數量的石粉。(2) 悶料是最重要的一個
10、環節,要做到悶料充分,悶料時間至少有24小時以上,并要充分翻拌均勻。(3) 布料盡量做到準確布置,并事先畫好方格網。(4) 攤鋪做到“一次粗平,二次精平”,同時測量員與平地機手要密切配合,同時配以人工輔助。(5) 硬路肩外的1531.5mm的級配碎石料的鋪筑,要先鋪好土工布,然后進行布料,人工配合整平后再進行底基層料的施工。(6) 嚴格注意標高的控制,精平中采用灰點法或控制樁控制標高,每平一次都進行測量,偏差結果采用白灰標出,要求施工要“快”、“精”、“準”。(7) 嚴格控制碾壓的順序、遍數和速度,每壓實一遍,隨時進行壓實度檢測,并做好記錄。(8) 對局部粗骨料較多地段,要及時補撒石粉。(9)
11、 在碾壓過程中,壓路機嚴禁調頭和急剎車,碾壓時后輪應重疊1/31/2輪寬,且后輪要超過兩段接縫處。(10) 橫向接縫處理:必須接上一班組或頭天的接頭多余料清理回料場重新拌和或廢棄。(11) 重視養護和養護期內限制交通。五、總結試驗段的施工嚴格按照技術規范、總監辦、駐地辦要求及施工組織設計進行,并對試驗過程中作了詳細的記錄,對檢測結果作了整理和分析,獲得了一批指導施工的有效數據和完善了施工指導思想。(1) 現場壓實度評價從壓實檢測結果為看,使用YZ18F壓路機壓實時,靜壓一遍、小振一遍、大振二遍后,壓實度基本接近96%(部分已達到96%),大振三遍后,壓實度全部達到或超過要求的96%,繼續大振一
12、遍后壓實度基本上保持不變,大振五遍后,壓實度開始呈下滑趨勢,此時再靜壓結束碾壓。從以上結果來看,靜壓一遍、小振一遍、大振三遍再靜壓一遍,即可滿足96%的壓實度要求,壓路機的行駛速度控制在1.51.7km/h和2.02.5km/h較好,兩輪間碾壓時應重疊1/31/2輪寬。(2) 松鋪系數確定從精平后的標高(碾壓前)和壓實后的標高之差即壓實厚度比較來看,松鋪系數基本處于1.181.25之間,如果粗骨料含量在上限,可采用1.25,如果粗骨料含量在下限,可采用1.20的松鋪系數,同時考慮到平地機粗精平的次數對壓實度的影響。碾壓前與壓實后的標高比較見后。(3) 含水量從試驗路的施工過程來看,混合料的上料
13、和攤鋪時間較長,水份損耗較大,主要為頂面5cm范圍內,因此,上料前的含水量應該比最佳含水量大23%為宜。同時,碾壓時還應該注意檢測含水量,并適當補充水份,使混合料的含水量保持在最佳含水量,水車灑水時應調小一些噴嘴,防止噴水過大造成細料下沉,表面離析,灑水時間一般控制在靜壓一遍以后進行。(4) 作業段長度從試驗路的施工過程來看,底基層施工一般以一天進行半幅200300m為宜,并必須做到當天攤鋪當天碾壓完成,主要控制因素如下:上料時間:上完300m混合料的一般時間為4小時,即從早上8:0012:00為佳或間隔上料。平整時間:在施工過程中,可以一邊上料(一般上完50m)一邊平整,因此,平整的時間(包
14、括民工精平)約占4個小時。壓實時間:碾壓時間一般為68小時左右(分攤鋪200300m)。(5) 勞力安排底基層施工中,民工主要是配合平地機作業以及拉線精平修補,由于平地機平整時已基本達到要求。民工僅是作局部修補,因此,一天施工300m底基層安排1015個民工已滿足要求。(6) 平整度、標高、寬度、橫坡控制評價平整度:合格率96.7%,平均值8.3 mm,標高:合格率100%,最大誤差:8mm,最小誤差:1mm寬度:合格率100%,最大誤差:+25 mm,最小誤差:+3mm橫坡:合格率100%,最大偏差:+0.12,最小偏差:0.1各項指標均符合設計規范要求。通過以上試驗段鋪筑,評價、總結結論如
15、下:采用YZ18F壓路機靜壓一遍,小幅度振動碾壓一遍,大幅度振動碾壓三遍,再靜壓一遍能滿足規范壓實度要求,松鋪系數采用1.25,碾壓行駛速度挖掘在1.51.7km/h(靜壓)和2.02.5km/h(振壓)兩種速度為宜,能達到滿意的結果,按以上工藝施工的施工方法,可適用于底基層的施工,以上數據可以作為指導今后施工的有效數據。附:1、級配碎石底基層施工工藝流程圖2、碎石底基層實測項目3、級配碎石底基層施工值得關注的數據4、各種檢測數據(1) 底基層施工必須高度重視的幾項事宜(1) 石粉含量必須滿足要求,并且備用一部分石粉。(2) 悶料是最重要一環節,充分悶料,至少24h以上充分拌和(3) 布料要盡可能準確布置,一律用方格網法(4) 攤鋪做到一次粗平,最多三次精平,采用“灰點法”人工輔助(5) 重點關注硬路寬處的1531.5mm開級配碎石料的鋪筑,采用預先布料,人工配合整理方法,再進行底基層料的施工(6) 嚴格關注標高控制,每平一次都要測量檢查一次,要求施工要快、精、準(7) 對局部地段,及時補灑石粉(8) 嚴格控制碾壓的遍數、速度,并且密切與試驗人員的關系,隨時抽檢壓實,作出記錄(9) 壓路機碾壓時嚴禁調頭橫向接縫處理,必須接上班次或上天的接頭多余料清楚回料場或廢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