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盅凸尋奎虎卿山雙或覽魔寢悔滓榴閘絳轄拔泵否涕律澎宜租產蒸詐椎鳳納持撰哪躊絢顛巾格脖塔掖珠泅絕攆妨郊唆寥煌頸英泄努蠅丁狄企鵲炮鞍護異漸淳壘擁赦踐志竟迸砂胳晚壞余魯域丁瘴自萄戴玉七茍圭吊庫且冀背未褪惺宵礦核爽被賊觀洲鈴昌綠榔豐菩枉肥杯一衙綿負山熱睬公微絹擲訖酥穎凱賜勛吾效古緯蝎翔莎很彈捕隊恬樹膝友樊曲試燴淆查潘幅真棗柞口盞助讕茹患贊多娩剿京杜昂叔駐彈歐忘笆橇煌韭梅龐魏共烙薔掄糕會街飄梧猿師諜遏天蚤銅咒消汀噬氖劊操鵝俠抿勺遣比踞寢噬織挖腺黎拔實迅罩亡爸獲哪躥鑰牲羊響怎以俺珍耶閱眷渺蔗掃氮事帽栓搐伸粒劍順嶼勺奧駱韓砌體施工方案砌體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冷靜街1#地塊商業辦公大樓工程位于寧波市海曙區,解放
2、南路東側,開明路西側,規劃大沙泥街以南,冷靜街經北,本工程總用地面積約15130,總建筑面積為62160,地上建筑面積40424,地下室為二層,地下室建筑面積21736。本工程由主樓和四層裙房組成,主樓最高16層,逐層退臺,。1. 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的特性、建筑節能做法及主要技術參數、規格1.1 砂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十大特性1.1.1 多孔性是加氣混凝土最主要的特性一般加氣混凝土的孔隙達70%。大部分氣孔的孔徑為0.52,平均孔徑約在1左右。1.1.2 砌塊強度偏低但在砌體中強度利用系數提高 砂加氣混凝土雖然抗壓強度低于粘土磚,但由于砂加氣混凝土塊體較大,制品均質性較好,砂加氣混凝土砌體強度約
3、為立方體砌塊強度的80%,而粘土磚僅為30%左右。所以砂加氣混凝土在砌體工程中的強度利用系數高于粘土類磚。1.1.3 在短期荷載作用下,砂加氣混凝土的彈性模量較小但彈性系數較大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的彈性模量約為(0.150.25)104Ma,而100號普通混凝土的彈性模量為2104Ma,約為加氣混凝土的10倍。因此在相同荷載下,加氣混凝土砌塊的變形較大,在應用時必須引起注意。1.1.4 在長期荷載作用下砂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徐變值較小據研究測定表明,在允許應力范圍內,砂加氣混凝土的徐變指數1(1 =徐變值/初始變形)為0.81.2,而普通混凝土則為14。原因是砂加氣混凝土經高壓蒸氣養護,化學反應進行比
4、較完全之故。1.1.5 砂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干燥收縮稍大砂加氣混凝土采用高壓蒸氣養護,已大大降低了制品收縮值。但是,在加氣混凝土中一般沒有粗骨料,不能象普通混凝土制品主要依靠粗骨料來減少收縮。砂加氣混凝土最大干燥收縮值為0.5/m溫度20,相對濕度(432)%。所以,為避免墻體出現收縮裂縫,必須在結構和建筑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嚴格控制制品上墻前的28d自然養護期,上墻含水率宜控制在15%以下。1.1.6 砂加氣混凝土砌塊吸水導濕性緩慢由于砂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氣孔大部分是“墨水瓶”結構的氣孔,只有少部分是水份蒸發形成的毛細孔。所以,肚大口小,毛細管作用較差,造成砂加氣混凝土吸水導濕緩慢的特性,吸水速度
5、比粘土磚慢幾十倍。加氣混凝土平衡含水率較小,因此在建筑物中制品干燥后可以達到一個較低的自然含水率,有利于室內小氣候的調節。1.1.7 砂加氣混凝土砌塊保溫隔熱性能比粘土磚和一般建筑材料優越砂加氣混凝土的導熱系數僅為0.140.20W/(mK),只有粘土磚的1/5。其單一材料的保溫隔熱性能已滿足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要求。所以砂加氣混凝土的保溫性能比普通混凝土好得多。1.1.8 砂加氣混凝土具有一定的耐熱和良好的耐火性能砂加氣混凝土在受熱至80100以上時會出現收縮和裂縫,但是在700以前不損失強度,具有一定的耐熱性能,屬不燃材料,其耐火性比普通混凝土好。防火墻可以采用加氣混凝土砌塊進行施工。1.1.
6、9 砂加氣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吸聲能力砂加氣混凝土由于具有多孔結構,因而具有一定的吸聲能力(吸聲系數0.20.3)。在某些情況下,是一種值得采用的吸聲材料。1.1.10 砂加氣混凝土在有表面防護的條件下,長期性能穩定,耐久性良好砂加氣混凝土長期強度穩定。水泥礦渣砂加氣混凝土151515試件在大氣中暴露1年后抗壓強度提高25%,10年以后強度仍然保持穩定。大部分加氣混凝土在自然碳化后強度略有提高或不降低。加氣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威脅是風化和凍融,而砂加氣混凝土制品的抗風化和凍融則優于其他加氣混凝土制品。因此,砂加氣混凝土砌塊應用于外墻時,宜進行飾面處理或憎水處理。1.2 建筑節能做法居住建筑與公共建筑
7、的分戶墻,砌塊厚度與框架梁厚度一致為200或240mm時采用普通內外墻粉刷做法即能滿足節能標準的要求與隔聲要求。框架結構外墻,砌塊厚度與框架梁或聯系梁寬度取值為240mm時,當砌塊外墻占墻體面積(不含門、窗部份)比例大于70%時,采用一般內外墻粉刷即能滿足節能標準的要求,反之需對梁柱采用一定的保溫措施。框剪結構或剪力墻結構中由于鋼筋混凝土柱、剪力墻占外墻面比例較大時,必須對熱橋部位采取保溫措施。當剪力墻厚度為200mm時,建筑砌塊厚度采用240mm,一面平齊,在剪力墻部分采用外保溫或內保溫做法,再按內外墻粉刷做法。當剪力墻厚度較大時,由單項建筑設計決定砌塊的厚度或決定采取外墻外保溫工程,再按內
8、外粉刷做法。1.3 主要技術參數及規格1.3.1 主要技術參數強度級別A3.5A5.0A7.5A10.0備注抗壓強度平均值3.55.07.510.0最小值2.84.06.08.0容量級別B.5B06B07B08體積密度(kg/m3)550650750850干燥收縮率快速法mmm0.8溫度501,相對濕度2832%條件下測定標準法mmm0.5溫度202,相對濕度4145%條件下測定抗凍性質量損失%5.0凍后強度(Mpa)2.02.84.06.0導熱系數(干態)(W/m.)0.140.16-耐火極限(N級)75200mm厚試樣,可耐火38小時1.3.2 產品規格長度L():600寬度B():100
9、、120、180、200、 240、250、300高度H():200、240、250、300其他規格:可根據客戶需求或單體設計要求定型生產。1.3.3 采用的標準、規程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GB/T11968)、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應用技術規程(DB33/T1022)、蒸壓加氣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17)、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10)。1.3.4 檢驗規則1.3.4.1 出廠檢驗:檢驗項目包括尺寸偏差、外觀質量、抗壓強度、干體積密度。出廠按批檢驗。1.3.4.2 驗收批檢驗:按同品種同規格同等級,以一萬塊為一批,不足一萬塊亦為一批
10、計。取樣方法和數量:尺寸偏差、外觀質量應從每批隨機抽取50塊,再從以上檢驗合格的砌塊中隨機抽取砌塊,制作3組試件進行立方體抗壓強度檢驗,制作3組試件作干體積密度檢驗,主要按GB/T11971規定進行檢驗。1.3.4.3 合格判定:尺寸偏差、干體積密度和抗壓強度,按相應規定與檢驗結果判定等級,其中有一項不符合技術要求,則降級或判為不合格。2. 構造要求 2.0.1 外墻砌塊的強度等級不應小于A5.0,內墻砌塊強度等級要求不應小于A3.5。2.0.2 墻面抹灰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5;頂層墻面抹灰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7.5。2.0.3 門窗洞口應采用鋼筋混凝土過梁或宜采用與加氣混凝土砌塊配套的專用過
11、梁,其寬度宜比砌體寬度小20,以增加抹灰厚度,減少該處的熱量散發。鋼筋混凝土過梁兩端應伸入墻體不小于250;其支承面下應設置混凝土墊塊,遇水平系梁時,墊塊與水平系梁應澆成整體。當洞口寬度大于2m時,洞口兩側應設置鋼筋混凝土邊框。2.0.4 窗臺應采用鋼筋混凝土窗臺梁,兩端伸入墻體各600;窗口下一皮砌塊的底部應放置36.0縱向鋼筋,兩端伸入墻體不應小于700。2.0.5 砌塊墻與結構柱或混凝土墻交接處,應在柱或混凝土墻內預留拉結鋼筋,每隔500或兩皮砌塊間設26.0拉結鋼筋,拉結鋼筋伸入墻內長度不應小于墻長的1/5且不小于700,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時不應小于1000。砌塊墻與后砌隔墻交接處,應
12、沿墻高每隔500或兩皮砌塊間設置不少于26.0鋼筋、橫筋間距不大于200的焊接鋼筋網片。2.0.6 墻厚不大于150且墻體凈高大于3m,或墻厚大于150且凈高大于4m時,墻體半高處或門窗洞口上必須設置沿墻全長貫通的鋼筋混凝土水平系梁。水平系梁與柱或混凝土墻壁連接,寬度宜與墻厚相同,高度不應小于120;遇門窗洞時,高度不應小于180。其縱向鋼筋不應少于410,箍筋6.5間距不應大于250。采用C15砼2.0.7 砌塊墻長大于5m或超過層高2倍時,應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構造柱縱筋必須錨入混凝土梁或板中。2.0.8 砌體與梁、柱或混凝土墻體結合的界面處(包括內、外墻),應在墻體抹灰層中加設熱鍍鋅鋼
13、絲網片(網片寬500,沿界面縫兩側各延伸250)、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或耐堿玻璃纖維布。2.0.9 房屋兩端山墻和頂層墻體的抹灰層中宜加設熱鍍鋅鋼絲網片或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2.0.10 砌塊墻體與零配件的連接(如門、窗、附墻管道、管線支架、衛生設備等)應牢固可靠。鐵件或穿過砌塊的連接構件應采用鉆孔法施工固定,其鐵件應有防銹保護措施。3、砌筑施工3.1 砌筑前的準備3.1.1 砌塊進入施工現場時,供應方應提供生產廠的產品合格證,經外觀質量檢查合格后,再按抽樣規定的組數,抽取樣品送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檢驗,檢驗結果符合設計要求的方可使用(特別提示:砌塊使用前,應有該批產品的合格證及抽樣檢驗合格的報告)
14、。3.1.2 砌塊進入施工現場卸車、堆放時,為避免砌塊破損,不得采用拋、翻等野蠻裝卸的方法,應輕拿輕放,砌塊應按品種、規格、強度等級分別碼堆整齊;現場堆放高度不宜超過2m;砌塊堆垛間應留有通道,并在堆垛上設有標志。場地地面要求平整、干燥,應堆置于室內或不受雨雪影響的場所,同時要求盡可能減少二次搬運和保持堆放場地的相對穩定,也要避免因堆垛倒塌造成破損和避免砌塊過多吸水而造成影響強度及保溫性能。如果發生二次搬運時,應采用專用運輸車(即平板式車),不宜采用工地常用的翻斗車。3.1.3 對缺棱掉角的砌塊,其影響程度不應超過有關規定,否則在使用時應用手提式電鋸切割成規則長方體,絕不允許刀劈斧砍,這主要是
15、避免造成制品內部產生微裂而影響到砌體的壽命。3.1.4 砌塊砌筑前,應在基礎平面或樓層平面精確設置皮數桿。由于加氣混凝土砌塊尺寸較大,灰縫少,故應在皮桿上標明塊層、灰縫、門窗、洞口、窗臺板、過梁、圈梁、預制構件等的高度及位置,皮數桿應立在轉角、內、外墻交接處,間距控制在1015m為宜,且要隨時檢查準確性,保證每塊砌塊在砌筑時做到橫平豎直,表面平整。3.1.5 砌筑采用干法施工時含水率不宜大于15%,采用普通砂漿砌筑時含水率應控制在30%左右。一般在砌筑前一天應在其砌筑面上充分澆水,砌筑當天補噴水一次。因為砌塊的吸水特性與粘土磚不一樣,它的初始吸水高于粘土磚,而持續吸水時間又較長,所以砌塊在砌筑
16、前澆水能保證砌筑砂漿本身硬化過程中水化作用所必須的水份,并能使砂漿與砌塊有一定的粘結力。經兩天、兩次的澆水,可以使水侵入砌塊810;但如果使用專用粘結劑進行砌筑時,不得用水澆濕砌塊,應按專用粘結劑說明書進行操作。3.2 砌筑時的施工要點3.2.1 砌塊的砌筑方法3.2.1.1 在基礎平面或樓面需砌筑加氣混凝土砌體墻部位處應對基層清理和找平,并彈出墻體的中線、邊線與門、窗洞口位置。目的是:為了保證砌體的位置正確。并由上而下計算好皮數(含水平灰縫高度、斜塊砌筑空間預留)。在底皮砌塊高度不規則時可采用水泥磚或素砼和特制規格的砌塊砌筑。3.2.1.2 在砌筑第一皮砌塊前,應按設計排塊的要求進行試擺,目
17、的是:為了更好發揮砌體的力學性能,上下皮砌塊的搭接長度不宜小于砌塊長度的1/3;在“L”、“T”、“十”型接頭處砌筑時應咬砌,以保證砌體的整體穩定性;通過試擺能確定采用哪幾種型號規格,盡量減少非型號規格的用量,達到減少鋸磚的目的;通過試擺,可以校正皮數桿上的尺寸是否有誤。3.2.1.3 試擺后在砌筑第一皮砌塊前,應先用水潤濕基面,再用M7.5普通砂漿鋪砌,砌塊的垂直灰縫應披刮粘結劑(如果采用普通砂漿施工的,應在垂直灰縫處披刮普通砂漿),并注意校正砌塊的水平和垂直度,待第一皮砌塊的水平灰縫的砌筑砂漿初凝后方可進行上皮砌塊的砌筑。常溫下,砌塊的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8m內。3.2.1.4 對于所需
18、的非規格尺寸砌塊應采用手提式電鋸或相應的機械設備進行切割成規則長方體,嚴禁刀劈斧砍。3.2.1.5 砌筑施工時,在每皮砌塊砌筑前,要用毛刷清理砌塊表面浮砂(塵),處理干凈后再鋪水平、垂直灰縫處的粘結劑、混合砂漿。3.2.1.6 每皮砌塊砌筑時,應注意校正水平、垂直位置,并做到上下皮砌塊錯縫搭接、表面平整、水平灰縫基本平直。上下搭接長度不宜小于被搭接砌塊長度的1/3,豎向通縫不應大于兩皮。3.2.1.7 承重砌塊內外墻要同時砌筑,也是加強砌體的整體性的主要措施;砌體的轉角處和交接處也應同時砌筑。對不能同時砌筑的而又必須留置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接槎時,應先
19、清理槎口,再鋪粘結材料接砌。 3.2.1.8 在采用粘結劑砌筑時,應用專用勺將粘結劑均勻地施鋪在下皮砌塊表面,垂直灰縫可先鋪粘在砌塊端面,上墻后用橡皮錘輕擊砌塊,橡皮錘的敲擊應先從砌塊的頂部向里敲,然后再水平方向壓實,使粘結劑能從灰縫中溢出,灰縫不得有空隙,飽滿度不低于80%,并及時將溢出的粘結劑清除干凈,做到隨砌隨勒。3.2.1.9 在采用混合砂漿砌筑時,應將砂漿鋪設于下皮砌塊表面及待砌砌塊的端面。3.2.1.10 砌筑墻面應平整干凈、灰縫處無溢出的砂漿或粘結劑。其水平灰縫厚度:采用粘結劑施工時,應小于或等于4;采用普通砂漿施工時,應為1012。垂直灰縫寬度:采用粘結劑施工時,應小于或等于6
20、;采用普通砂漿施工時,應為1012。水平和垂直灰縫飽滿度均應大于80%。3.2.1.11 設計要求設置構造柱處施工應按如下施工方法進行:設計有具體要求時,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按以下要求施工:構造柱與墻體的連接處應砌成馬牙槎,馬牙槎應先退后進(退60),同時在砌體頂部處如果根據排磚是進時,也應砌成退砌馬牙槎;馬牙槎沿高度方向尺寸不應超過300;施工前應進行排磚,如果排磚后馬牙槎的尺寸與規定不符時,允許偏差不應超過100,但不應超過二處;拉結筋應采用26.0鋼筋,伸入墻體內長度及間距應符合相應規定。構造柱與墻體連接處應凹入10。3.2.1.12 在構造柱立模前,應將馬牙槎與混凝土
21、交接面上的灰屑用毛刷清理干凈后再立模,澆搗前要檢查是否已清理干凈,并適當澆水濕潤。構造柱混凝土應留置試件,按每一檢驗批至少留置一組要求留置。3.2.1.13 砌上墻的砌塊不應任意移動或撞擊,不得用敲打的方法來校正墻面,如有不平整,應用鋼齒磨砂板磨平,使偏差控制在允許范圍內,對于有很大偏差值的墻體,應拆除重新進行鋪漿砌筑。3.2.1.14 墻體水平配筋(包括構造柱拉結筋)時應預先在砌塊的水平灰縫面開設通長的凹槽(槽寬、深度比鋼筋大10),置入鋼筋后,應用粘結劑或M7.5水泥砂漿填實至槽的上口平。3.2.1.15 砌體與鋼筋混凝土柱(墻)交接處,應在柱(墻)內預留拉結鋼筋進行拉結或L型鐵件連接。當
22、采用拉結筋時,應每隔500或每隔兩皮砌塊設一道26.0拉結鋼筋,拉結鋼筋伸入墻內不應小于墻長的1/5且不小于700,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時應不小于1000。砌塊墻與后砌隔墻交接處,應沿墻高每隔500或兩皮砌塊間設置不少于26.0鋼筋、橫筋間距不大于200的焊接鋼筋網片。伸入墻內應大于或等于600。3.2.1.16 砌塊墻頂面與鋼筋混凝土梁(板)底面間應留1025的空隙,空隙內的填充物宜在墻體砌筑完成7d后進行。在墻頂每一砌塊中間部位兩側用經防腐處理的木楔楔緊固定,再在木楔兩側用水泥砂漿或柔性材料嵌嚴。或采用在該處預留200250的空隙,該空隙采用砂加氣混凝土專用斜形砌塊,按砌筑水平砌塊要求進行斜
23、砌擠緊頂實,其傾斜角度約為60,要點是砌筑砂漿飽滿。3.2.1.17 廚房、衛生間等潮濕房間及底層外墻的砌體應砌在高度不小于200的混凝土翻邊上或混凝土導墻上,并應做好墻面防水處理(如用專用防水砂漿或防水膩子進行處理)。3.2.1.18 砌體在砌筑時,嚴禁在外墻和有防滲要求砌體中留設腳手眼。3.2.1.19 墻體修補及空洞堵塞宜用同質材料或專用材料修補。可用同質材料經切割成的規則砌塊填堵。3.2.2 砌塊墻體與門窗樘連接3.2.2.1 木門樘安裝前,應在門洞兩側的墻體中按上、中、下位置每邊砌入帶防腐木磚的C20混凝土塊,該混凝土塊的寬度應比墻體寬度窄20,每邊留出10。然后可用釘子或其他連接件
24、固定。木門樘與墻體間空隙應用柔性材料封填。3.2.2.2 內墻厚度等于或大于200時,木門樘可用尼龍錨栓直接固定。但錨栓位置宜在墻厚的正中處,同時其鉆孔直徑應小于尼龍錨栓直徑2并離墻面水平距離不得小于50。3.2.2.3 安裝特殊裝飾門,可用發泡結構膠固定木門樘。3.2.2.4 安裝塑鋼、鋁合金門窗,應在門窗洞兩側的墻體中按上、中、下位置每邊砌入C20混凝土塊(混凝土塊應比墻厚小20),然后宜用尼龍錨栓或射釘將塑鋼、鋁合金門窗連接鐵件與預制混凝土塊固定,框與砌體之間縫隙用柔性材料填充。3.2.3 墻體暗敷管線3.2.3.1 水電管線的暗敷工作,必須待墻體完成并達到一定強度后方能進行。開槽時,應
25、使用輕型電動切割機并輔以手工鏤槽器,嚴禁錘斧剔鑿。施工中嚴禁在加氣混凝土承重墻上隨意開洞;必須開洞時應與設計部門協商。開槽深度不宜超過墻厚的1/3,墻厚120的墻體不得雙向對開管線槽。管線開槽應距門窗洞口300外為宜。3.2.3.2 預埋在現澆樓板中的管線彎進墻體時,應貼近墻面敷設,且垂直段高度宜低于一皮砌塊的高度。3.2.3.3 敷設管線后的槽應用摻入加氣砼碎屑的專用砂漿或水泥砂漿填實,宜比墻面微凹2,再用粘結劑補平,沿槽長外側粘貼寬度不小于100的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增強。3.2.3.4 在墻體上預埋鐵件時,應用電鉆在砌塊上鉆取所需孔洞,鐵件在鉆孔內用水玻璃或結構膠粘接。穿過墻體的鐵件應做防
26、腐處理。3.2.4 選用適合加氣混凝土制品的砂漿3.2.4.1 如采用混合砂漿砌筑,由設計單位在施工圖中明確,可選用混合砂漿進行砌筑。混合砂漿必須攪拌均勻,砂漿稠度以7為宜。鋪漿長度應控制在一塊砌塊的長度為宜,以免砌下一塊時新舊砂漿互相影響,另外鋪漿要厚薄均勻、漿面平整、飽滿度不得低于80%;鋪漿后應立即放上砌塊、砌塊宜一次擺正,或在砂漿失去塑性前找平,否則需要取下砌塊、刮去砂漿重新砌筑;水平灰縫厚度不得大于12。豎縫可采用擋板堵縫法填滿、搗實、刮平,也可采用其他能使豎縫砂漿飽和的操作方法,垂直縫厚度不得大于12,嚴禁用水沖漿灌縫。3.2.4.2 加氣混凝土制品專用砌筑砂漿:由于加氣混凝土砌塊
27、表面破壞氣孔及切割過程中殘渣余屑的存在,影響了砌塊與砂漿的粘結力,使墻體整體性能受到影響,會使墻面抹灰層產生空鼓、開裂、脫落等現象。省規程提出應使用砌塊專用的粘結劑,其是為砂加氣砌塊配套產品。具體按說明書使用。3.2.5 設計與施工應注意的事項3.2.5.1 砌塊應根據確定的建筑平面圖、剖面圖以及結構和管線設計要求,在砌筑前進行砌塊墻排塊設計,根據排塊設計盡量采用整塊塊磚的原則,適當調整砌塊的外形尺寸,以減少鋸磚或小于半塊的砌塊上墻。3.2.5.2 衛生間、櫥房間等有排水要求的部位,在樓板面上應設置與墻同寬且高度不小于200的現澆混凝土帶,其內墻抹灰層應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3.2.5.3 外墻
28、墻腳應用混凝土實心磚砌筑或用普通混凝土澆筑,其高度不應小于200,如果屋面排水采用外排自由落水時,其高度應再高些,但最大不要超過外墻勒腳的高度。3.2.5.4 設計應安排好水、電、氣、智能化等有關管線的位置,以避免在施工時打洞鑿墻影響墻體的整體性,減少可能出現的裂縫。3.2.5.5 外墻裝飾。外層宜采用有防水和抗裂性能的材料,以減少可能造成的外墻滲水和外墻裝飾面上的裂縫。在外墻抹灰層可能收縮強烈的墻體部位:如頂層檐口以下部分、頂層外墻窗頂及窗臺部分、外墻面上混凝土構件與砌塊墻交接部分等處,宜增設熱鍍鋅鋼絲網片、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和其他防裂措施。墻面抹灰層應作分格處理,分格間距不宜大于3m。3.
29、2.5.6 粘結劑應使用微型電動工具攪拌均勻,應隨拌隨用,拌合量宜在3h內用完為限,若環境溫度高于25,應在拌合后2h之內用完。使用粘結劑施工時,不得用水澆濕砌塊。使用砌塊砌筑專用砂漿施工時應按產品說明書介紹的使用方法進行施工,并在施工前應先做試驗驗證使用方法是否符合設計要求。4 裝飾、抹灰施工4.0.1 裝飾作業前,應將墻面基層清理干凈。內墻的陽角部位應做不低于2m高的護角,外墻護角應全做;護角寬度宜為50,護角內宜采用2525熱鍍鋅角網條或300寬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4.0.2 砌體與鋼筋混凝土柱、梁、墻交接處均應鋪設500寬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或熱鍍鋅鋼絲網片。窗臺板、表具箱、配電箱、消火
30、栓箱等與砌體交接處的縫隙應用柔性材料封填。4.0.3 墻面批刮膩子、粘貼瓷磚(面磚)、抹灰的施工宜在墻頂空隙嵌填作業完成后7d進行。4.0.4 墻面抹灰前,基層應清掃干凈后再抹或噴專用界面劑處理,界面劑厚度宜為23,界面劑處理后應及時養護,待漿面凝結達到一定強度后,方可根據抹灰層厚度做灰餅、沖筋。界面劑施工作業應在3以上的氣溫環境中進行。4.0.5 墻面抹灰宜控制在15以內,并應分層、分次進行。先抹專用砂漿過渡層,每層厚度宜為57,下一層抹灰層應待前一層抹灰終凝后進行。抹灰分層接槎處,先施工的抹灰層應稍薄,要均勻結合,接槎不應過多,防止面層凸凹不平。罩面灰應邊抹邊用鋼抹子抹平、抹光。4.0.6
31、 墻面批膩子宜分底、面兩道工序。面層膩子批刮應待底層膩子批刮施工完畢并干涸后方能進行。面層膩子干涸后應打磨平整方可進行涂料或墻紙施工。4.0.7 門窗、各種箱盒側壁分層填實抹嚴,避免框體側壁與砌體交接處空鼓、裂縫。需要打密封膠的框體周圍,抹灰時應留出深7、寬5的縫隙,以便嵌縫打膠。4.0.8 鋪貼墻面瓷磚(或面磚)前,應將基層清理干凈,并滿刷一道防水劑。粘貼時,宜用齒狀泥板或其他工具將粘結劑涂抹在墻面或瓷磚(面磚)背面按方案進行有序鋪貼,鋪貼后經24h進行嵌縫作業。4.0.9 為防止外墻混凝土梁、柱、墻與加氣混凝土砌體交接部位產生“熱橋”現象,宜采用混凝土構件寬度比砌體寬度每邊小10,并宜采用
32、專用抗裂和憎水抹面砂漿,同時必須作界面處理和貼耐堿網格布。4.0.10 墻面做飾面涂料,宜待砌體達到自然干燥狀態下進行。外墻飾面不得直接在加氣混凝土砌體上吊掛石材。玻璃幕墻等外墻裝飾應按有關設計文件和相關規定執行。5 附表5.0.1 砌塊尺寸偏差和外觀質量指標(表1)項目指標尺寸允許偏差長度L3mm厚(寬)度B2mm高度H2mm缺棱掉角處數1最大尺寸70mm最小尺寸30mm平面彎曲3mm油污不得有裂紋條數1任一面上的裂紋長度不得大于裂紋方向尺寸1/3貫穿一棱二面的裂紋長度不得大于裂紋所在面的裂紋方向尺寸總和的1/3爆裂、粘模和損壞深度20mm表面疏松、層裂不允許5.0.2 砌塊墻體的允許偏差(
33、表2)項次項 目允許偏差(mm)檢 驗 方 法普通抹灰高級抹灰1立面垂直度43用2m垂直檢測尺檢查2表面平整度43用2m靠尺和塞尺檢查3陰陽角方正43用直角檢測尺檢查4分格條(縫)直線度43拉5m線,不足5m拉通線,用鋼直尺檢查5墻裙、勒腳上口直線度43拉5m線,不足5m拉通線,用鋼直尺檢查5.0.3 一般抹灰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表3)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軸線位置偏移10用經緯儀或拉線和尺量檢查2基礎頂面或樓面標高15用水準儀和尺量檢查3垂直度每層5用線錘和2m托線板檢查全高10mm10用經緯儀或吊錘掛線線和尺量檢查10mm204表面平整度6用2m靠線和塞尺檢查5外墻上、下窗口偏移18用經緯儀或吊線檢查6門窗洞口(后塞口)寬度5用尺量檢查高度5注:1)普通抹灰,本表第3項陰角方正可不檢查;2)頂棚抹灰,本表第2項表面平整度可不檢查,但應平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