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質量培訓記錄培訓主題冬期施工規程學習培訓日期2012.12.3培訓地點項目部會議室主持人XX參培人數培訓內容一、 建筑地基基礎工程1、一般規定(1)冬期施工的地基基礎工程,除應有建筑場地的工程地質勘察資料外,尚應根據需要提出地基土的主要凍土性能指標。 (2)建筑場地宜在凍結前清除地上和地下障礙物、地表積水,并應平整場地與道路。冬期應及時清除積雪,春融期應作好排水。(3)對建筑物、構筑物的施工控制坐標點、水準點及軸線定位點的埋設,應采取防止土集凍脹、融沉變位和施工振動影響的措施,并應定期復測校正。 (4)在凍土上進行樁基礎和強夯施工時所產生的振動,對周圍建筑物及各種設施有影響時,應采取隔振措
2、施。 (5)靠近建筑物、構筑物基礎的地下基坑施工時,應采取防止相鄰地基土遭凍的措施。 (6)同一建筑物基槽(坑)開挖時應同時進行,基底不得留凍土層。基礎施工中應防止地基土被融化的雪水或冰水浸泡。2、土方工程(1)土方工程的冬期施工,施工前做好準備工作,并連續施工。(2)冬期施工時,運輸道路和施工現場采取防滑和防火措施。(3)挖土方前先了解清楚現場水文地質情況,開挖過程中做好排水溝,每隔15m設置0.8*0.8*0.8m集水井一座,集水井水位高度須低于墊層底標高,地下水位較高時采取井點排水,直到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以下0.5m時方可開挖,以確保施工安全。(4)電力管溝、井基坑按照圖紙設計尺寸要求挖,
3、電纜溝、井基坑深度大于3m或側壁土方穩定性較差時,現場須采取臨時支護措施,確保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培訓人簽名見附頁簽到表施工質量培訓記錄培訓主題冬期施工規程學習培訓日期2012.12.3培訓地點項目部會議室主持人XX參培人數培訓內容(5)溝槽尺寸、高程、承載力需經技術、監理及相關單位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6)冬期開挖凍土時,采取防止引起相鄰建筑物地基或其他設施受凍的保溫防凍措施。(7)挖方上邊棄置凍土時,其棄土堆坡腳至挖方邊緣的距離應為常溫下規定的距離加上棄土堆的高度。(8)開挖完的基槽(坑)采取防止基槽(坑)底部受凍的措施。當基槽(坑)挖完不能及時進行下道式序施工時,在基槽(
4、坑)底標高以上預留土層,并覆蓋保溫材料保溫。(9)在填方前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溫材料;填方邊坡的表層100cm以內,不得采用含有凍土塊的土填筑;整個填方上層部位用未凍的或透水性好的土回填,其厚度符合設計要求。(10)冬季土方回填時,每層鋪土厚度應比常溫施工時減少20%-25%。預留沉陷量應比常溫施工時增加。基槽(坑)或管溝可采用含有凍土塊的土回填。但凍土塊粒徑不得大于15cm,含量不得超過15%,且應均勻分布,但管溝底以上50cm范圍內不得用含有凍土塊的土回填。二、鋼筋工程 1 、一般規定 (1) 鋼筋調直冷拉溫度不宜低于-20。預應力鋼筋張拉溫度不宜低于-15。 (2)鋼筋負溫焊接,可采用閃
5、光對焊、電弧焊、電渣壓力焊等方法。當采用細晶粒熱軋鋼筋時,其焊接工藝應經試驗確定。當環境溫度低于一20時,不宜進行施焊。(3)負溫條件下使用的鋼筋,施工過程中應加強管理和檢驗,鋼筋在運輸和加培訓人簽名見附頁簽到表施工質量培訓記錄培訓主題冬期施工規程學習培訓日期2012.12.3培訓地點項目部會議室主持人XX參培人數培訓內容工過程中應防止撞擊和刻痕。(4)鋼筋張拉與冷拉設備、儀表和液壓工作系統油液應根據環境溫度選用,并應在使用溫度條件下進行配套校驗。(5)當環境溫度低于-20時,不得對HRB335、HRB400鋼筋進行冷彎加工。2、 鋼筋負溫焊接 (1) 雪天或施焊現場風速超過三級風焊接時,應采
6、取遮蔽措施,焊接后未冷卻的接頭應避免碰到冰雪。(2) 熱軋鋼筋負溫閃光對焊,宜采用預熱-閃光焊或閃光-預熱-閃光焊工藝。鋼筋端面比較平整時,宜采用預熱-閃光焊,端面不平整時,宜采用閃光-預熱-閃光焊。(3) 鋼筋負溫閃光對焊工藝應控制熱影響區長度。焊接參數應根據當地氣溫按常溫參數調整。采用較低變壓器級數,宜增加調整長度、預熱留量、預熱次數、預熱間歇時間和預熱接觸壓力,并宜減慢燒化過程的中期速度。(4) 鋼筋負溫電弧焊宜采取分層控溫施焊。熱軋鋼筋焊接的層間溫度宜控制在150一350之間。(5) 鋼筋負溫電弧焊可根據鋼筋牌號、直徑、接頭形式和焊接位置選擇焊條和焊接電流。焊接時應采取防止產生過熱、燒
7、傷、咬肉和裂縫等措施。(6) 鋼筋負溫幫條焊或搭接焊的焊接工藝應符合下列規定a. 幫條與主筋之間應采用四點定位焊固定,搭接焊時應采用兩點固定;定位焊縫與幫條或搭接端部的距離不應小干20mm;培訓人簽名見附頁簽到表施工質量培訓記錄培訓主題冬期施工規程學習培訓日期2012.12.3培訓地點項目部會議室主持人XX參培人數培訓內容b. 幫條焊的引弧應在幫條鋼筋的一端開始,收弧應在幫條鋼筋端頭上,弧坑應填滿;c. 焊接時,第一層焊縫應具有足夠的熔深,主焊縫或定位焊縫應熔合良好;平焊時,第一層焊縫應先從中間運弧,再向兩端運弧;立焊時,應先從中間向上方運弧;再從下端向中間運弧;在以后各層焊縫焊接時,應采用分
8、層控溫施焊;d. 幫條接頭或搭接接頭的焊縫厚度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30%,焊縫寬度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70%。(7) 鋼筋負溫坡口焊的工藝應符合下列規定a. 焊縫根部、坡口端面以及鋼筋與鋼墊板之間均應熔合,焊接過程中應經常除渣; b. 焊接時,宜采用幾個接頭輪流施焊;c. 加強焊縫的寬度應超出V形坡邊緣3mm,高度應超出V形坡口上下邊緣3mm,并應平緩過渡至鋼筋表面;d. 加強焊縫的焊接應分兩層控溫施焊。(8) HRB335和HRB400鋼筋多層施焊時,焊后可采用回火焊道施焊,其回火焊道的長度應比前一層焊道的兩端縮短4mm6mm。(9) 鋼筋負溫電渣壓力焊應符合下列規定 a. 電渣壓力焊宜用于HR
9、B335、HRB400熱軋帶肋鋼筋 b. 電渣壓力焊機容量應根據所焊鋼筋直徑選定 c.焊劑應存放于干燥庫房內,在使用前經250300烘焙2h以上d.焊接前,應進行現場負溫條件下的焊接工藝試驗,經檢驗滿足要求后方可正式作業 培訓人簽名見附頁簽到表施工質量培訓記錄培訓主題冬期施工規程學習培訓日期2012.12.3培訓地點項目部會議室主持人XX參培人數培訓內容e.焊接完畢,應停歇20S以上方可卸下夾具回收焊劑,回收的焊劑內不得混人冰雪接頭渣殼應待冷卻后清理。三、 混凝土工程1、一般規定(1)冬期澆筑的混凝土,其受凍臨界強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a.采用蓄熱法、暖棚法、加熱法等施工的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鹽水
10、泥、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制時,其受凍臨界強度不應小于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30%;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盆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時。不應小于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40% ; b.當室外最低氣溫不低于一15時,采用綜合蓄熱法、負溫養護法施工的混凝上受凍臨界強度不應小于4.0MPa;當室外最低氣溫不低于一30時,采用負溫養護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凍臨界強度不應小干5. 0MPa;c.對強度等級等于或高于C50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30%;d.對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50%; e.對有抗凍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
11、70%f.當采用暖棚法施工的混凝土中摻入早強劑時,可按綜合蓄熱法受凍臨界強度取值 g.當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時應按提高后的強度等級確定受凍臨界強度。(2)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應按本規程附錄A進行混凝土熱工計算。培訓人簽名見附頁簽到表施工質量培訓記錄培訓主題冬期施工規程學習培訓日期2012.12.3培訓地點項目部會議室主持人XX參培人數培訓內容(3)混凝土的配制宜選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a.當采用蒸汽養護時,宜選用礦灣硅酸鹽水泥;b.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80kg/m3,水膠比不應大于0.55; c.大體積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d.強度等級
12、不大于C15的混凝土,其水膠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可不受以上限制。 (4) 拌制混凝土所用骨料應清潔,不得含有冰、雪、凍塊及其他易凍裂物質。摻加含有鉀、鈉離子的防凍劑混凝土,不得采用活性骨料或在骨料中混有此類物質的材料。(5) 冬期施工混凝土選用外加劑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的相關規定。非加熱養護法混凝土施工,所選用的外加劑應含有引氣組分或摻入引氣劑,含氣量宜控制在3.05.0%。 (6)鋼筋混凝土摻用氯鹽類防凍劑時,氯鹽摻量不得大于水泥質量的1.0%。摻用氯鹽的混凝土應振搗密實,且不宜采用蒸汽養護。 (7)在下列情況下,不得在鋼筋混凝上結構中摻用氯鹽a.排出大量蒸汽
13、的車間、浴池、游泳館、洗衣房和經常處于空氣相對濕度大于80%的房間以及有頂蓋的鋼筋混凝土蓄水池等在高濕度空氣環境中使用的結構; b.處于水位升降部位的結構;c.露天結構或經常受雨、水淋的結構; d.有鍍鋅鋼材或鋁鐵相接觸部位的結構,和有外露鋼筋、預埋件而無防護措施的結構; 培訓人簽名見附頁簽到表施工質量培訓記錄培訓主題冬期施工規程學習培訓日期2012.12.3培訓地點項目部會議室主持人XX參培人數培訓內容e.與含有酸、堿或硫酸鹽等侵蝕介質相接觸的結構; f.使用過程中經常處于環境溫度為60以上的結構; g.使用冷拉鋼筋或冷拔低碳鋼絲的結構h.薄壁結構,中級和重級工作制吊車梁、屋架、落錘或鍛錘基
14、礎結構;i.電解車間和直接靠近直流電源的結構; j.直接靠近高壓電源(發電站、變電所)的結構;k.預應力混凝土結構。 (8)模板外和混凝土表面覆蓋的保溫層,不應采用潮濕狀態的材料,也不應將保溫材料直接鋪蓋在潮濕的混凝土表面,新澆混凝土表面應鋪一層塑料薄膜。 (9)采用加熱養護的整體結構,澆筑程序和施工縫位置的設置,應采取能防止產生較大溫度應力的措施。當加熱溫度超過45時,應進行溫度應力核算。 (10)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澆筑混凝土前應對型鋼進行預熱預熱溫度宜大于混凝土入模溫度預熱方法可按本規程第6.5節相關規定進行。2、混凝土原材料加熱、能拌、運輸和澆筑(1)混凝土原材料加熱宜采用加熱水的方法。
15、當加熱水仍不能滿足要求時,可對骨料進行加熱。水、骨料加熱的最高溫度應符合表6.2.1的規定。當水和骨料的溫度仍不能滿足熱工計算要求時,可提高水溫到100,但水泥不得與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觸。 (2)水加熱宜采用蒸汽加熱、電加熱、汽水熱交換罐或其他加熱方法。水箱或水池容積及水溫應能滿足連續施工的要求。培訓人簽名見附頁簽到表施工質量培訓記錄培訓主題冬期施工規程學習培訓日期2012.12.3培訓地點項目部會議室主持人XX參培人數培訓內容(3)砂加熱應在開盤前進行,加熱應均勻。當采用溫加熱料斗時,宜配備兩個,交替加熱使用。每個料斗容積可根據機械可裝高度和側壁厚度等要求進行設計,每一個斗的容量不宜小于3
16、.5m3。 預拌混凝上用砂,應提前備足料,運至有加熱設施的保溫封閉儲料棚(室)或倉內備用。(4) 水泥不得直接加熱,袋裝水泥使用前宜運人暖棚內存放。(5) 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應符合下表的規定:混凝土坍落度(mm)攪拌機容積(l)混凝土攪拌最短時間(s)8050018080500135 (6) 混凝土在運輸、澆筑過程中的溫度和覆蓋的保溫材料,應進行熱工計算后確定,且入模溫度不應低于5。當不符合要求時,應采取措施進行調整(7) 混凝上運輸與輸送機具應進行保溫或具有加熱裝置。泵送混凝土在澆筑前應對泵管進行保溫,并應采用與施工混凝土同配比砂漿進行預熱。(8) 混凝七澆筑前,應清除模板和鋼筋上的冰雪和
17、污垢。 (9) 冬期不得在強凍脹性地基土上澆筑混凝土,在弱凍脹性地混凝土時,基土不得受凍。在非凍脹性地基土上澆筑混凝土時,混凝土受凍臨界強度應符合混凝土工程的一般規定。 培訓人簽名見附頁簽到表施工質量培訓記錄培訓主題冬期施工規程學習培訓日期2012.12.3培訓地點項目部會議室主持人XX參培人數培訓內容(10) 大體積混凝土分層澆筑時,已澆筑層的混凝土在未被上一層混凝土覆蓋前溫度不應低于2。采用加熱法養護混凝上時,養護前的混凝土溫度也不得低于2。3、 暖棚法施工(1) 暖棚法施工適用于地下結構工程和混凝土構件比較集中的工程。(2) 暖棚法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a.應設專人監測混凝土及暖棚內溫度,
18、暖棚內各測點溫度不得低于5。鍘溫點應選擇其有代表性位置進行布置。在離地面500mm高度處應設點,每晝夜測溫不應少于4次。 b.養護期間應監測暖棚內的相對濕度,混凝土不得有失水現象,否則應及時采取增濕措施或在混凝土表面灑水養護。 c.暖棚的出入口應設專人管理,并應采取防止棚內溫度下降或引起風口處混凝土受凍的措施。 d.在混凝土養護期間應將煙或燃燒氣體排至棚外。井應采取防止煙氣中毒和防火的措施。 4、混凝土質量控制及檢查 (1)混凝土冬期施工質魔檢杳除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以及國家現行有關標準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a.應檢查外加劑質量及摻量;外加劑進人施
19、不現場后應進行抽樣檢驗,合格后方準使用; b.應根據施工方案確定的參數檢查水、骨料、外加劑溶液和混凝土出機、澆筑、起始養護時的溫度; c.應檢查混凝土從入模到拆除保溫層或保溫模板期間的溫度;培訓人簽名見附頁簽到表施工質量培訓記錄培訓主題冬期施工規程學習培訓日期2012.12.3培訓地點項目部會議室主持人XX參培人數培訓內容d.采用預拌混凝土時,原材料、攪拌、運愉過程中的溫度及混凝土質量檢查應由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進行,并應將記錄資料提供給施工單位。 (2) 施工期間的測溫項目與頻次應符合下表規定。測溫項目頻次室外氣溫測量最高、最低氣溫環境溫度每晝夜不少于4次攪拌機棚溫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水、水
20、泥、礦物摻合料、砂、石及外加劑溶液溫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混凝土出機、澆筑、入模溫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3) 混凝土養護期間的溫度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a.采用蓄熱法或綜合蓄熱法時,在達到受凍臨界強度之前應每隔4h-6h測量一次b.采用負溫養護法時,在達到受凍臨界強度之前應每隔2h測量一次 c.采用加熱法時,升溫和降溫階段應每隔1h測量一次,恒溫階段每隔2h測量一次 d.混凝土在達到受凍臨界強度后,可停止測溫;e.大體積混凝土養護期間的溫度測量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的相關規定培訓人簽名見附頁簽到表施工質量培訓記錄培訓主題冬期施工規程學習培訓日期2012.12.3
21、培訓地點項目部會議室主持人XX參培人數培訓內容 (4)養護溫度的測量方法應符合下列規定: a.測溫孔應編號,并應繪制測溫孔布置圖,現場應設置明顯標識; b.測溫時,測溫元件應采取措施與外界氣溫隔離,測溫元件側量位置應處于結構表面下20mm處,留置在測溫孔內的時間不應少于3min; c.采用非加熱法養護時,測溫孔應設置在易于散熱的部位;采用加熱法養護時,應分別設置在離熱源不同的位置。 (5)混凝上質量檢查應符合下列規定:a.應檢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受凍、粘連、收縮裂縫,邊角是否脫落,施工縫處有無受凍痕跡;b.應檢查同條件養護試塊的養護條件是否與結構實體相一致;c.按成熟度法推定混凝土強度時,應檢查測溫記錄與計算公式要求是否相符;d.采用電加熱養護時,應檢查供電變壓器二次電壓和二次電流強度,每一工作班不應少于兩次。(6)模板和保溫層在混凝土達到要求強度并冷卻到5后方可拆除。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與環境溫差大于20時,混凝土表面應及時覆蓋,緩慢冷卻。 (7)混凝土抗壓強度試件的留置除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上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規定進行外,尚應增設不少于2組同條件養護試件。培訓人簽名見附頁簽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