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國際商務中心一期工程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編 制 人: 審 核 人: 審 批 人: 編制日期: 目 錄一、編制說明及依據1(一)編制說明1(二)編制依據1二、工程概況1(一)建筑概況1(二)主要構件支模參數2三、施工計劃2(一)施工進度計劃2(二)材料計劃3(三)機械設備計劃4四、施工工藝4五、施工安全措施8(一)組織措施8(二)安全管理措施8(三)預防支模架坍塌事故的安全技術措施9(四)預防高處墜落事故的安全技術措施9(五)應急預案9(六)監控監測措施10(七)模板的拆除11六、勞動力計劃12七、模板計算書13500mm600mm梁模板扣件鋼管高支撐架計算書13350mm700mm梁模板扣
2、件鋼管高支撐架計算書25100mm厚樓板模板扣件鋼管高支撐架計算書37附圖:特種作業花名冊、特種作業操作證:一、編制說明及依據(一)編制說明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中,模板及支撐體系設計及施工質量是現澆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及施工安全的前提保障。根據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00987號)文件規定,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混凝土構件模板支撐高度超過8m,或搭設跨度超過18m,或施工總荷載大于15kN/,或集中線荷載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撐系統必須由施工單位進行設計驗算、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按相關程序審核批準后方可按方案組織施工。本工程3#、6樓一層大堂支模高度為13.60m和14m,部
3、分連廊支模架高度為11m,其中最大梁500mm600mm、350mm700mm。結合本工程的結構特點,根據國務院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建設部危險性較大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及專家論證審查辦法,特編制本專項施工方案并請專家進行論證。(二)編制依據1、建質(2009)87#文件關于印發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的通知;2、建質(2009)254文件關于印發建設工程高大模板支撐系統施工安全監督管理導則的通知;3、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4、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5、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
4、JGJ162-20087、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8、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19、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201110、xx國際商務中心一期工程圖紙和施工組織設計二、工程概況(一)建筑概況xx國際商務中心一期工程位于東風南路與康寧街交叉口東北角,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3A#樓建筑面積33663。36m2,6#樓建筑面積35287。31m2,地下三層,地上二十三層,建筑高度98.83m。地下室層高3。9m、5。1m、5.3m,一層、二層以4.75m(6#樓為4。95m)為主,三層及以上層高4。2m,基礎有筏板基礎為主,筏板厚2000mm與
5、1200mm。本工程3#和6#樓大堂支模高度分別為13。60m和14m,3#樓建筑面積約600m2,6#樓約700m2,6#樓東側連廊支模高度為11m,建筑面積約40m2。5樓3層懸挑梁板結構,支模架高度9。43m,建筑面積約75m2。由于結構梁板類似,在此取3和6#樓大堂支模體系進行代表性計算,連廊和5#樓懸挑板可按照此參數進行支模架搭設。(二)主要構件支模參數1、大堂支模架相關計算參數表(1)梁模板(單位:mm)梁類型梁截面尺寸梁側次龍骨梁側主龍骨規格間距單鋼管框架主梁5006004090250單鋼管框架次梁350700(其余小梁皆按此搭設)4090250單鋼管(2)梁模板支架(單位:mm
6、)梁類型梁截面尺寸梁底立桿水平桿步距支撐高度根數縱向(沿梁方向)橫向(梁兩側)框架主梁50060019001200150013.4m框架次梁350700(其余小梁皆按此搭設)0900900150012。9m(3)樓板模板支架(單位:mm)板厚尺寸板底木方間距托梁立桿立桿水平桿步距支撐高度縱向橫向1004090300單根48鋼管900900150013.9m三、施工計劃(一)施工進度計劃通過對本工程施工進度的要求、工程資料及施工現場實際條件的分析并結合所選定的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經過細致周密的計劃安排,決定確保在合同工期內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務。大堂及連廊在施工過程中的進度,根據項目部施工負責人根據
7、工程的施工總進度計劃,統籌安排,預計2013年四月至五月進行施工。各施工班組必須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人力,避免本道工序的施工班組影響下道工序的施工班組施工,而造成窩工,影響工程的總體進度。結合施工總進度計劃制訂大堂及連廊高支模的工程進度計劃,并及時上報建設(監理)單位,如不能達到預定的進度,分析其原因,及時增加人力、物力,以加快施工進度。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部施工負責人根據工程的施工總進度計劃,統籌安排。各施工班組必須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人力,避免本道工序的施工班組影響下道工序施工班組的施工,而造成窩工,影響工程的總體進度。合理充分地投入鋼管、扣件、頂托等,使其滿足施工的實際需要。
8、(二)材料計劃材料計劃表序號名稱規格數量1鋼管48,壁厚2。9mm100T2扣件十字扣、活動扣、對接扣9000只3頂托可調支托800個4方木4090,4米長120m35對拉螺栓M12按實6模板普通模板915mm1830mm15mm4000m2(三)機械設備計劃機械設備計劃序號名稱規格數量1混凝土泵按實2臺2安全帶自動鎖緊式45付3安全帽加固式厚50個4全站儀FTS532N1臺5水準儀NAL2321臺6鋼卷尺5m、50m按需7通訊設備對講機6部四、施工工藝1、材料的力學性能要求(1)采購前應取樣進行規格檢查、材料強度檢查,模板915*1830*15(現場實測)表面厚度偏差不得超過3mm。(2)梁
9、板底次楞、梁側幫及柱次楞采用4090mm木方(現場實測),木方安裝前應進行截面尺寸檢查,木質強度檢查。不得選用非標、異型、脆性、嚴重扭曲和受潮容易變形的木材。(3)鋼管采用48.33.6鋼管(計算按48*2.9),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直縫電焊鋼管(GB/T 13793)或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GB/T 3092)中規定的3號普通鋼管,其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700)中Q235-A級鋼的規定.不得使用銹蝕嚴重(斑點、剝皮)、彎曲、開裂的鋼管。(4)扣件及U型頂托采用可鍛鑄鐵制造的標準機件,其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的規定??奂母郊?形螺栓、螺母
10、、墊圈)采用材料符合碳素結構鋼(GB/T700)中Q235A級鋼的規定,扣件不能有裂紋、氣孔、疏松、砂眼、夾灰等鑄造缺陷,鋼管和扣件均必須有生產許可證、出廠合格證、質量合格檢驗證明、檢驗單.鋼管和扣件必須有廠家標識??奂c鋼管的吻合面要接觸良好,螺栓不得滑絲、夾緊鋼管時,開口處最大距離小于6mm,必要時進行抗滑扭試驗。2、模板安裝構造措施:(1)模板結構構件的長細比,滿足技術規范要求。(2)支撐梁、板的支架立柱構造與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梁和板的立柱,其縱橫向間距應相等或成倍數.鋼管立柱底部設墊板,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處,沿縱橫水平方向應按縱下橫上的程序設掃地桿。立柱頂端沿縱橫向根據構造設
11、置分別設置水平拉桿和水平剪刀撐.掃地桿與頂部水平拉桿之間的間距,在滿足模板設計所確定的水平拉桿步距要求條件下,進行平均分配確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處縱橫向應各設一道水平拉桿,梁底立桿在支模架搭設完成后,梁底板鋪設完成后進行搭設。3、滿堂鋼管支模架構造措施要求:(1)立桿支撐地下室頂板結構板上,支模架立桿底部設置設50mm厚墊木,確保立桿基礎承載力均勻。(2)可調頂托安裝應與鋼管架立桿上下垂直,調節可調頂托至支撐架要求的支撐高度,但可調頂托的螺桿絲桿伸出高度必須小于200mm。 (3)模板支架設置縱橫向掃地桿,必須先搭設掃地桿后才能進行二排架的搭設.縱向掃地桿離地約200mm。(4)立桿縱橫向間距
12、900mm,步距1500mm,每一步距滿設雙向水平桿,并與立桿相交處扣接牢固,外圍水平桿設于立桿內側,其余縱橫向水平桿均分別設于立桿同側,以便剪刀撐和斜桿與立桿相交處的扣接。(5)高支模處滿堂模板支架立柱,在外側周圈設置由下至上的豎向連續式剪刀撐;中間在縱橫向每隔8m左右設由下至上的豎向連續式剪刀撐,其寬度為46m,并在剪刀撐部位的頂部、中部、掃地桿處各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剪刀撐桿件的底端與地面頂緊,夾角為450600。支模架高度為10.7m,在縱橫向相鄰的兩豎向連續式剪刀撐之間增加之字斜撐,剪刀撐由底至頂連續設置,用48鋼管拉結,斜桿與地面傾角為450600,并與地面頂緊,剪刀撐與鋼管立桿有
13、效連接,剪刀斜撐搭接長度不少于1000mm,采用不少于3個旋轉扣件固定,剪刀斜撐端頭伸出扣件邊緣長度不少于100mm。(6)各扣件螺栓均采用測力矩扳手擰緊,使其扭力矩均控制在4065Nm.4、模板的施工1)施工準備(1)腳手架搭設前對員工進行技術和安全作業交底,務必使班組和管理人員領會設計意圖,保證現場與方案的一致性。(2)為了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目標,在材料上選用15mm厚、1830mm915mm九夾松木膠板作為結構構件的模板;木方采用4090mm的方木;采用可鑄鍛性鐵制作的扣件;嚴禁使用不合格的鋼管、扣件等.(3)模板承墊底部應預先找平,以保證模板的位置正確,防止模板底部漏漿。另外,在外墻、
14、外柱部位,繼續安裝模板前,要設置模板承墊付條帶,并校正其平直。2)模板的安裝:(1)總體施工的流程。(2)模板安裝應滿足相關技術要求。3)支模架的搭設(1)搭設面積根據結構的實際尺寸搭設,特別是立桿位置定位準確,便于梁支撐受力均勻。(2)扣件有直角扣件、回轉扣件和對接扣件。用于連接大橫桿的對接扣件,開口應朝下,以防雨水進入,扣件的擰緊程度適度.立桿垂直,并必須采用對接。大橫桿可以采用對接,剪刀撐和其它桿件可采用搭接,搭設長度不少于1m,并不少于3個扣件緊固.(3)為了保證支模架的整體穩固,同一立面的小橫桿應按立桿總數對等交錯設置。(4)支模架搭設完成后須由班組自檢,項目部組織相關人員檢查合格后
15、,報請監理驗收。驗收合格后才能進行下道工序。4)支模架的主要驗收內容(1)檢查立桿的間距,檢查立桿間距是否按立桿布置圖布置。(2)查看墊板是否晃動,檢查方法:觀察.(3)立桿垂直度:用經緯儀或吊線和卷尺測量,立桿偏差:2m高處不得到大于7mm、橫距偏差不得大于20mm。立桿總垂直度不得大于70mm,用鋼卷尺測量.(4)縱向水平桿偏差,一根桿的兩端高差不得大于20mm,同跨內兩根縱向水平桿高差不得大于10mm,用水平儀或水平尺測量。(5)在對屋面梁板混凝土澆注的全過程的支模架體變形進行檢查,控制好變形量,確保其部位變形在預期范圍內.4)扣件安裝:(1)同步立桿上兩個相隔對接扣件的高差應大于500
16、mm,用鋼卷尺測量:(2)扣件螺栓擰緊扭力矩4065N。m,用扭力扳手檢測.(3)檢查對接扣件的質量。5)剪力撐斜桿與地面的傾角45o60o,用角尺檢測。6)其他未盡事宜按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的相關要求執行.5、混凝土澆筑方法及有關注意事項(1)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澆筑原則:為確保模板支架施工過程中均衡受載,本工程擬采用中間向兩側擴展的澆筑方式。(2)混凝土澆筑過程應嚴格按方案程序進行,在支架下面要安裝照明燈,在安全員的監督下,派木工進行巡查,發現問題立即疏散人員,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進行加固。如果支架沉降、位移達到報警值時,安全員應即報告現場施工負責人,現場施
17、工負責人查明情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加固措施。發現險情,安全員、現場施工負責人要及時通知現場作業人員撤出危險范圍。6、技術質量保證措施(1)嚴格落實班組自檢、互檢、交接檢及項目部專業檢“四檢制度”,確保模板安裝質量。(2)混凝土澆筑盡量安排在白天進行,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做好監控措施,嚴格控制模板的位移和穩定性,一旦產生移位應及時調整,加固支撐。(3)柱子模板拼縫,梁與柱等節點處采用膠帶貼縫以確?;炷敛宦{。為防止柱腳爛根,放線后采用水泥砂漿找平。(4)梁、板模安裝嚴格控制軸線、平面位置、標高、斷面尺寸、垂直度和平整度,模板接縫寬度,模板高度,脫模劑涂刷等的準確性,嚴格控制預拼模板精度。模板安
18、裝要求: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軸線位置5鋼尺檢驗底模上表面標高5水準儀或拉線、鋼尺檢查層高垂直度不大于5m6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大于5m8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2鋼尺檢查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檢查當梁板跨度4m時,模板應起拱,本工程主梁起拱高度為梁跨的1.5/1000。(5)對銹蝕、壓扁、裂縫等材料杜絕進場。(6)拆模時,以技術負責人下發的指令書為拆模依據。(7)落實施工技術控制措施、施工技術交底、安全交底,嚴格執行有關規定.(8)振搗方法要求正確,不得漏振和過振.可采用二次振搗法,以減少表面氣泡,即第一次在砼澆筑時振搗,第二次待砼靜置一段時間后再振搗,一般在0。5h后進
19、行第二次振搗。嚴格控制振搗時間和振動棒插入下一層砼的深度,保證深度在50100mm,振搗時間以砼翻漿不再下沉和表面無氣泡泛起為止。(9)在澆筑過程中,為了防止鋼筋位置的偏移,在人員主要通道處的鋼筋上鋪設腳手板.(10)在交叉作業時嚴禁操作人員用重物沖擊模板,不允許在模板蹬踩,保護模板的牢固和嚴密。(11)拆模時注意鋼管或撬棍不得劃傷砼表面及棱角,不得使用錘子和其它工具劇烈敲打模板面。用塔吊吊裝模板時,要緩慢移動避免劇烈撞擊。(12)在砼未達到設計強度前,嚴禁超載堆放材料,否則必須經過計算加設臨時支撐,保證結構安全。五、施工安全措施(一)組織措施成立支模架施工領導小組: 組 長:胡秀洪 副組長:
20、徐培忠、吳德雷組 員:胡軍平、程躍明(二)安全管理措施1、施工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勞動保護規定,正確佩帶和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必須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和班前安全技術交底要求。交叉作業時,要有安全可靠的防護措施,不得傷害他人,也避免被他人傷害。2、支模前必須搭好相關防護架,拆除頂板模板前必須劃定安全區域和安全通道,將非安全區域用鋼管、安全網封閉,并掛“禁止通行、正在拆模安全標志,操作人員必須在鋪好跳板的操作架上操作.已拆模板起吊前應認真檢查螺栓是否拆完,并清理模板上雜物。確認安全后,方可起吊。3、澆筑砼前必須仔細檢查支撐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動。澆筑砼時必須由木工組設專人看模,發現下沉、松動或變形現象應
21、及時處理。確認安全后,方可再次進行澆筑施工。4、現場管理及操作人員經常檢查鋼管支撐及扣件是否松動,發現安全隱患及時組織處理后方可施工。5、木工機械必須使用專用開關箱,電源線不得超過3米,外殼接保護零線,且絕緣良好.電鋸和電刨必須安裝漏電保護器,鋸片不得有裂紋(使用前檢查,使用中隨時檢查);且電鋸必須具備皮帶防護罩、鋸片防護罩;電刨傳動軸、皮帶必須具備防護罩和護手裝置。使用木工機械嚴禁戴手套;長度小于50或厚度大于鋸片半徑木料嚴禁使用電鋸;兩人操作時相互配合,不得硬拉硬拽;機械停用時應斷電加鎖。木工房應配備消防滅火器材,不得在木工房內吸煙。6、用塔吊吊運模板時必須由專人指揮,嚴格遵守相關安全操作
22、規程。7、對有銹蝕、彎曲、壓扁、裂縫和壁厚小于3。25mm的鋼管杜絕進場。8、任何人員不得擅自拆動施工現場的腳手架、防護設施、安全標志和警告牌,如必須拆動時須經安全負責人同意后方可進行。9、手持電動鋸鋸板時應按料厚度調整鋸切深度,禁止架在腿上鋸切。按鋸片齒數分鋸切與截料的功能,不得混用。鋸片連續斷齒三個以上不得使用.(三)預防支模架坍塌事故的安全技術措施1、模板支撐體系的地面要堅實平整。2、混凝土泵管支架應與高大模板支架分離搭設。3、按設計要求設置連墻件,連墻件與主體結構連接應牢固。4、按設計要求設置水平向和垂直向剪刀撐.5、搭設支撐體系的鋼管、扣件必須認真挑選,使用合格品。6、拆除支撐體系時
23、,應按方案要求的順序進行拆除。(四)預防高處墜落事故的安全技術措施1、高空作業操作人員應系好安全帶。2、在臨邊洞口處設置符合要求的安全護欄。3、遇到超過六級以上的大風天氣,停止施工.4、施工作業人員不得從模板支撐體系和腳手架的鋼管上任意上下.(五)應急預案1、應爭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的組成、職責及分工: 姓名職務分工胡秀洪組 長負責聯系救護車輛徐培忠副組長負責指揮人員搶救吳德雷副組長負責現場搶救傷員2、澆砼施工過程中,如果支撐架出現局部變形,必須馬上停止施工,上部作業人員全部疏散到安全地方,項目部組織人員和支撐架施工人員進行檢查排除各種存在的安全隱患,加強對高支模的檢查和驗收工作,根據腳手架驗收規
24、范嚴格執行,保證不超載施工.3、一旦在砼施工過程中,一旦發現板或梁出現輕微下陷,施工人員應停止施工,及時疏散,確定無危險時再組織施工人員加強底部支撐架,對支撐架進行加固后并通過驗收后再進行施工,保證高支模的安全。4、發生火災事故時,現場救援專業人員立即用干粉滅火器滅火,并報告項目部領導指揮人員立即到現場指揮,組織非應急人員疏散.在火勢擴大蔓延時,立即尋求第三方求助,撥打119,并組織搶救財產和保護現場。5、觸電情況的發生采取的應急措施:發現有人觸電時,應立即切斷電源或用干木棍、竹桿等絕緣物把電線從觸電者身上移開,使傷員盡早脫離電源。對神志清醒者,應讓其在通風處休息一會,觀察病情變化。對已失去知
25、覺者,仰臥地上,解開衣服等,使其呼吸不受阻礙,對心跳呼吸停止的觸電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等措施進行搶救。6、墜落情況發生采取的應急措施:一旦發現有墜落的傷員,首先不要驚慌失措,要注意檢查傷員意識反應、瞳孔大小及呼吸、脈搏等,盡快掌握致命傷部位,同時及時與120或附近醫院取得聯系,爭取急救人員盡快趕到現場。對疑有脊柱和骨盆骨折的傷員,這時千萬不要去輕易搬運,以免加重傷情.在對傷員急救前,要取出傷員身上的安裝機具和口袋中的硬物。對有頷面損傷的傷員,應及時取掉傷員的假牙和凝血塊,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暢通,將傷員的頭面向一側,同時松解傷員的衣領扣,對疑有顱底骨折或腦脊液外漏的
26、傷員,切忌填塞,以防止顱內感染而危及生命。對于大血管損傷的 傷員,這時應立即采取止血的方法,使用止血帶、指壓或加包扎的方法止血。7、報警聯絡方式:火警電話119 急救電話120(六)監控監測措施1、監測方法采用經緯儀、水準儀對支撐體系進行監測,主要監測體系的水平、垂直位置是否有偏移。2、監測點設置觀測點可采取在臨邊位置的柱、墻和鋼管架上涂紅漆作為監測標記.3、監測措施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派專人檢查支架和支撐情況,發現下沉、松動、變形和水平位移情況的應及時報告施工負責人,施工負責人應立即通知澆筑人員暫停作業,情況緊急時應采取迅速撤離人員的應急措施,并進行加固處理。4、監測、驗收說明(1)班組進行安
27、全檢查,項目部進行安全檢查。(2)模板工程檢查重點部位:A:桿件的設置和連接,連墻件、橫桿、立桿、橫豎剪刀撐、掃地桿、梁下立桿等構件是否符合要求;B:連墻件是否松動;C:架體是否有不均勻沉降,垂直度偏差;D:施工過程中是否有超載現象;E: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規范要求;F:支架與桿件是否有變形現象。)(3)高大支模架施工過程中由項目技術人員、安全、質量跟蹤檢查,確保按經審批的方案搭設;超承重支模架施工完成后, 應由公司進行檢查驗收,并經總監和專業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后才能進入后續工序的施工. (4)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在支架下面要安裝照明燈,由安全員、質量員及超承重支模架施工領導小組參與輪班監測,并
28、派木工進行巡查,發現問題立即疏散人員,確保無危險的情況下進行加固。如果支架沉降、位移達到報警值時,應立即查明情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加固措施,要及時通知現場作業人員撤出危險范圍。5、監測頻率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應實時監測,監測頻率每60分鐘一次,終凝后的監測頻率為每天一次,連續觀察3天。(1)本工程立桿監測預警值為20mm,立桿垂直偏差在24mm以內。(2)監測數據超過預警值時必須立即停止澆筑混凝土,疏散人員,并及時進行加固處理(七)模板的拆除拆模條件:拆模時,以拆模試件到達的強度要求為拆模依據.后澆帶兩側要妥善加支撐.鋼筋混凝土結構強度條件(通過制作同條件度塊并作試驗來確定)結構類型結構跨度
29、按設計的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百分率表示()板2502,8758100梁8758100懸臂構件100拆模操作:(1)側模拆除: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損后,方可拆除。(2)模板的拆除,必須執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1)的有關條款。有專業工長必須申請技術負責人批準后方可拆除。(3)拆模應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面下,支架先拆側向支撐,后拆豎向支撐等原則。對于此高支模模板的拆除應從中間開始向兩邊延伸。(4)模板工程作業組織,應遵循支模與拆模統一由一個作業班組作業.其好處是,支模就考慮拆模的方便與安全,拆模時,
30、人員熟知情況,易找拆模關鍵點位,對拆模進度、安全、模板及配件的保護都有利.(5)模板拆除工藝填寫拆模申請單審批手續完善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桿和剪刀撐拆除梁連接件及側模板分段片拆除樓板模板、木楞及支柱拆除梁底模板及支撐系統高支模施工建筑面積約1340m2,支模高度為11m、13。60m和14m。樓板厚100mm.六、勞動力計劃現場管理人員一覽表組長胡秀洪總指揮副組長徐培忠、吳德雷現場指揮及技術指導組員胡軍平高支模架檢查驗收組員趙曉峰澆筑現場管理組員程躍明協助商混調度、車輛指揮組員徐云龍現場安全員,塔吊總指揮組員郭金林收料組員袁園園資料及試驗現場勞動力配備計劃是根據招標文件提供的設計圖紙、有關的預算
31、定額、勞動定額和總進度計劃編制的,主要反映工程所需各種技工、普工人數,它是項目部控制勞動力平衡、調配的主要依據。計劃安排木工人員45名,5名普工運送材料。 合理調配勞動力是提高勞動效率的關鍵.工期緊張時,項目經理部將現場勞動力分為兩班.同時我單位還將對所有在施工程的勞動力進行統一調配,需要時馬上調配至工作面配合施工,避免出現施工關鍵階段因特殊原因造成現場勞動力短缺的情況,以保障關鍵工序的順利完成。七、模板計算書500mm600mm梁模板扣件鋼管高支撐架計算書依據規范: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 50666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
32、JGJ 162-2008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計算參數:鋼管強度為205.0 N/mm2,鋼管強度折減系數取1。00。模板支架搭設高度為13。4m,梁截面 BD=500mm600mm,立桿的縱距(跨度方向) l=0.90m,立桿的步距 h=1。50m,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桿。面板厚度15mm,剪切強度1.4N/mm2,抗彎強度15。0N/mm2,彈性模量6000.0N/mm2.木方4090mm,剪切強度1。3N/mm2,抗彎強度13.0N/mm2,彈性模量9000。0N/mm2.梁兩側立桿間距1.20m。梁底按照均勻布置承重桿3根計算。
33、模板自重0.30kN/m2,混凝土鋼筋自重25。50kN/m3,施工活荷載2.00kN/m2??奂嬎阏蹨p系數取1。00。圖1 梁模板支撐架立面簡圖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2。9。鋼管慣性矩計算采用 I=(D4d4)/64,抵抗距計算采用 W=(D4-d4)/32D。一、模板面板計算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連續梁計算。作用荷載包括梁與模板自重荷載,施工活荷載等。1.荷載的計算:(1)鋼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5。5000。6000。450=6。885kN/m(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 q2 = 0.3000.450(20.600+0.
34、500)/0。500=0.459kN/m(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P1 = (0。000+2.000)0.5000.450=0.450kN考慮結構重要系數,均布荷載 q =1。00(1.356。885+1.350。459)=9。914kN/m考慮結構重要系數,集中荷載 P =1.001.400.450=0.630kN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45。001。501.50/6 = 16.88cm3; I = 45.001。501。501。50/12 = 12。66cm4
35、; 計算簡圖 彎矩圖(kN.m) 剪力圖(kN)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變形計算受力圖 變形圖(mm)經過計算得到從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別為 N1=0.487kN N2=1.416kN N3=1.781kN N4=1。416kN N5=0。487kN最大彎矩 M = 0。016kN。m最大變形 V = 0。015mm(1)抗彎強度計算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M/W = 0.01610001000/16875=0.948N/mm2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取15。00N/mm2;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2)抗剪計算截面抗剪強度計算
36、值 T=3Q/2bh=3752。0/(2450.00015。000)=0.167N/mm2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40N/mm2面板抗剪強度驗算 T T,滿足要求!(3)撓度計算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015mm面板的最大撓度小于125.0/250,滿足要求!二、梁底支撐木方的計算 梁底木方計算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計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載 q = 1.781/0.450=3。957kN/m最大彎矩 M = 0。1ql2=0.13。960.450.45=0。080kN。m最大剪力 Q=0.60.4503.957=1.068kN最大支座力 N=1.10.4503.957=1。959kN木
37、方的截面力學參數為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4。009.009.00/6 = 54.00cm3; I = 4。009。009.009.00/12 = 243.00cm4;(1)木方抗彎強度計算抗彎計算強度 f = M/W =0.080106/54000。0=1.48N/mm2木方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2)木方抗剪計算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 Q = 0.6ql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1068/(24090)=0.445N/mm2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30N/mm2木方的抗剪強度計算滿
38、足要求!(3)木方撓度計算撓度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均布荷載通過變形受力計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木方計算跨度(即木方下小橫桿間距)得到q=2.331kN/m最大變形v=0。677ql4/100EI=0.6772.331450。04/(1009000.002430000。0)=0。030mm木方的最大撓度小于450.0/250,滿足要求!三、梁底支撐鋼管計算(一) 梁底支撐橫向鋼管計算橫向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集中荷載P取木方支撐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39、支撐鋼管變形計算受力圖 支撐鋼管變形圖(mm)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最大彎矩 Mmax=0。182kN。m最大變形 vmax=0.059mm最大支座力 Qmax=5。197kN抗彎計算強度 f = M/W =0.182106/4372.0=41.58N/mm2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設計強度,滿足要求!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6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二) 梁底支撐縱向鋼管計算縱向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集中荷載P取橫向支撐鋼管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40、: 支撐鋼管變形計算受力圖 支撐鋼管變形圖(mm)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最大彎矩 Mmax=0.819kN。m最大變形 vmax=1.320mm最大支座力 Qmax=11.174kN抗彎計算強度 f = M/W =0.819106/4372。0=187。23N/mm2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設計強度,滿足要求!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9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四、扣件抗滑移的計算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 R Rc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0kN; R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11
41、.17kN單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不滿足要求,施工現場采用頂托支撐,中間立桿和周邊支模架有效連接。五、立桿的穩定性計算1、按扣件腳手架規范計算立桿穩定性: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其中 N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它包括: 橫桿的最大支座反力 N1=11.17kN (已經包括組合系數) 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N2 = 1。001.351。799=2。429kN 頂部立桿段,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N2 = 1。001.350。242=0。326kN 非頂部立桿段 N = 11.174+2.429=13。603kN 頂部立桿段 N = 11。174+0。326=11。500kN - 軸心受壓立桿
42、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0/i 查表得到; 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m);i = 1.60 A - 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 A = 4.11 W 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 = 4.37 -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計算值 (N/mm2); f -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 205.00N/mm2; l0 計算長度 (m);參照扣件式規范2011,由公式計算 頂部立桿段:l0 = ku1(h+2a) (1) 非頂部立桿段:l0 = ku2h (2) k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取值為1.217; u1,u2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附錄C表; a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
43、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 = 0。30m;頂部立桿段:a=0.2m時,u1=1.494,l0=3。455m;=3455/16.0=216.181, =0.156 =11500/(0。156410.7)=179。498N/mm2 a=0.5m時,u1=1.174,l0=3.572m;=3572/16。0=223.523, =0。146 =11500/(0.146410.7)=191.355N/mm2 依據規范做承載力插值計算 a=0。300時,=183.450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非頂部立桿段:u2=1.755,l0=3。204m;=3204/16。0=200。485,
44、=0.180 =13603/(0.180410。7)=184.004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為: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 MW計算公式 MW=0.91.4Wklah2/10其中 Wk 風荷載標準值(kN/m2); Wk=uzusw0 = 0。3000.6500。159=0.031kN/m2 h 立桿的步距,1.50m; la 立桿迎風面的間距,1.20m; lb 與迎風面垂直方向的立桿間距,0。90m;風荷載產生的彎矩 Mw=1.000。91.40.0311。2001。5001.500/10=0。011kN。m; Nw - 考慮風荷載時
45、,立桿的軸心壓力最大值; 頂部立桿Nw=11.174+1.001.3500。242+1.000。91.4000.011/0。900=11。515kN 非頂部立桿Nw=11。174+1.001。3501。799+1.000。91。4000.011/0.900=13.617kN頂部立桿段:a=0。2m時,u1=1。494,l0=3.455m;=3455/16.0=216。181, =0。156 =11515/(0.156410。7)+11000/4372=182。141N/mm2 a=0.5m時,u1=1.174,l0=3。572m;=3572/16.0=223。523, =0。146 =1151
46、5/(0。146410.7)+11000/4372=194。014N/mm2 依據規范做承載力插值計算 a=0.300時,=186。098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非頂部立桿段:u2=1。755,l0=3。204m;=3204/16.0=200。485, =0.180 =13617/(0。180410.7)+11000/4372=186。616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2、按模板規范計算立桿穩定性: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為:其中 N 立桿的軸心壓力最大值,它包括: 橫桿的最大支座反力 N1=11.174kN (已經包括組合系數) 腳手架鋼管的自
47、重 N2 = 1。001。350。13413.400=2.429kN N = 11.174+2.429=13.603kN i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i=1.60cm; A 立桿凈截面面積,A=4。107cm2; W - 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W=4。372cm3; f -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 205。00N/mm2; a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0。30m; h - 最大步距,h=1。50m; l0 計算長度,取1。500+20。300=2。100m; 由長細比,為2100/16.0=131 150 滿足要求!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0
48、/i 查表得到0.391;經計算得到=13603/(0.391411)=84。660N/mm2;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為: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 MW計算公式 MW=0。91.4Wklah2/10其中 Wk 風荷載標準值(kN/m2); Wk=uzusw0 = 0。3000.6500。159=0。031kN/m2 h - 立桿的步距,1.50m; la - 立桿迎風面的間距,1.20m; lb 與迎風面垂直方向的立桿間距,0.90m;風荷載產生的彎矩 Mw=1.000.91。40。0311.2001。500; Nw - 考慮風荷載
49、時,立桿的軸心壓力最大值; Nw=11。174+1。001。351。799+1。000.91。40.011/0。900=13.617kN經計算得到=13617/(0.391411)+11000/4372=87.164N/mm2;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模板承重架應盡量利用剪力墻或柱作為連接連墻件,否則存在安全隱患。六、模板支架整體穩定性計算依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 50666-2011:模板支架應按混凝土澆筑前和混凝土澆筑時兩種工況進行抗傾覆驗算。支架的抗傾覆驗算應滿足下式要求: 0M0Mr式中: M0支架的傾覆力矩設計值; Mr支架的抗傾覆力矩設計值。支架自重產生抗
50、傾覆力矩: MG1 = 0。91.7990.900模板自重產生抗傾覆力矩: MG2 = 0.90.3000。4501。200鋼筋混凝土自重產生抗傾覆力矩: MG3 = 0.925.5000。4500.6001.200風荷載產生的傾覆力矩: wk = 0.3000.6500。159 = 0.031kN/m2 Mw = 1。40.0311。20013.4002 / 2 = 4。676kN。m附加水平荷載產生傾覆力矩: Msp = 1.40。3001.20011。00013。400 = 74。290kN.m工況一:混凝土澆筑前傾覆力矩 0M0=1。000抗傾覆力矩 Mr=113。660+0.802=
51、114。462kN。m 澆筑前抗傾覆驗算 0M0 Mr,滿足整體穩定性要求!工況二:混凝土澆筑時傾覆力矩 0M0=1.00074。290=74。290kN。m抗傾覆力矩 Mr=113.660+0。802+40.897=155。359kN。m 澆筑時抗傾覆驗算 0M0 Mr,滿足整體穩定性要求!350mm700mm梁模板扣件鋼管高支撐架計算書依據規范: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 50666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 1622008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
52、B50010-2010計算參數:鋼管強度為205.0 N/mm2,鋼管強度折減系數取1.00。模板支架搭設高度為12。9m,梁截面 BD=350mm700mm,立桿的縱距(跨度方向) l=0.90m,立桿的步距 h=1.50m,梁底增加0道承重立桿。面板厚度15mm,剪切強度1.4N/mm2,抗彎強度15.0N/mm2,彈性模量6000。0N/mm2。木方4090mm,剪切強度1.3N/mm2,抗彎強度13。0N/mm2,彈性模量9000。0N/mm2。梁兩側立桿間距 0。90m。梁底按照均勻布置承重桿2根計算.模板自重0。30kN/m2,混凝土鋼筋自重25。50kN/m3,施工活荷載2。00
53、kN/m2??奂嬎阏蹨p系數取1。00。圖1 梁模板支撐架立面簡圖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2.9.鋼管慣性矩計算采用 I=(D4-d4)/64,抵抗距計算采用 W=(D4d4)/32D。一、模板面板計算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連續梁計算。作用荷載包括梁與模板自重荷載,施工活荷載等.1.荷載的計算:(1)鋼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5.5000.7000.450=8。033kN/m(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 q2 = 0。3000。450(20。700+0.350)/0.350=0。675kN/m(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搗混凝土時
54、產生的荷載(kN):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P1 = (0。000+2.000)0。3500.450=0。315kN考慮結構重要系數,均布荷載 q =1.00(1.358.033+1。350。675)=11.755kN/m考慮結構重要系數,集中荷載 P =1.001。400.315=0.441kN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45.001.501.50/6 = 16.88cm3; I = 45.001.501.501.50/12 = 12.66cm4; 計算簡圖 彎矩圖(kN.m) 剪力圖(kN)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
55、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變形計算受力圖 變形圖(mm)經過計算得到從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別為 N1=0.771kN N2=3。012kN N3=0.771kN最大彎矩 M = 0.045kN。m最大變形 V = 0.057mm(1)抗彎強度計算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M/W = 0。04510001000/16875=2。667N/mm2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取15.00N/mm2;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2)抗剪計算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Q/2bh=31285.0/(2450.00015.000)=0。286N/mm2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40
56、N/mm2面板抗剪強度驗算 T T,滿足要求!(3)撓度計算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057mm面板的最大撓度小于175。0/250,滿足要求!二、梁底支撐木方的計算 梁底木方計算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計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載 q = 3。012/0.450=6.694kN/m最大彎矩 M = 0.1ql2=0。16。690。450.45=0。136kN。m最大剪力 Q=0。60。4506。694=1.807kN最大支座力 N=1。10.4506。694=3.314kN木方的截面力學參數為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4。009。009.00/6 = 54。00cm3
57、; I = 4。009。009.009.00/12 = 243.00cm4;(1)木方抗彎強度計算抗彎計算強度 f = M/W =0.136106/54000。0=2。51N/mm2木方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2)木方抗剪計算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 Q = 0.6ql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1807/(24090)=0.753N/mm2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30N/mm2木方的抗剪強度計算滿足要求!(3)木方撓度計算撓度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均布荷載通過變形受力計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木方計算跨度(即木
58、方下小橫桿間距)得到q=4。233kN/m最大變形v=0.677ql4/100EI=0。6774。233450。04/(1009000.002430000.0)=0.054mm木方的最大撓度小于450。0/250,滿足要求!三、梁底支撐鋼管計算(一) 梁底支撐橫向鋼管計算橫向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集中荷載P取木方支撐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支撐鋼管變形計算受力圖 支撐鋼管變形圖(mm)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最大彎矩 Mmax=0.890kN。m最大變形 vmax
59、=1.965mm最大支座力 Qmax=2.278kN抗彎計算強度 f = M/W =0.890106/4372.0=203。56N/mm2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設計強度,滿足要求!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9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二) 梁底支撐縱向鋼管計算縱向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集中荷載P取橫向支撐鋼管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支撐鋼管變形計算受力圖 支撐鋼管變形圖(mm)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最大彎矩 Mmax最大變形 vmax=0。595m
60、m最大支座力 Qmax=4。897kN抗彎計算強度 f = M/W =0.359106/4372。0=82.05N/mm2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設計強度,滿足要求!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9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四、扣件抗滑移的計算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 R Rc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0kN; R -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4。90kN單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五、立桿的穩定性計算1、按扣件腳手架規范計算立桿穩定性: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其中 N
61、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它包括: 橫桿的最大支座反力 N1=4.90kN (已經包括組合系數) 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N2 = 1。001.351。584=2。139kN 頂部立桿段,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N2 = 1.001。350.221=0.298kN 非頂部立桿段 N = 4。897+2。139=7.036kN 頂部立桿段 N = 4。897+0。298=5.195kN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0/i 查表得到; 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m);i = 1。60 A 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 A = 4.11 W - 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 = 4。37
62、-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計算值 (N/mm2);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 205.00N/mm2; l0 - 計算長度 (m);參照扣件式規范2011,由公式計算 頂部立桿段:l0 = ku1(h+2a) (1) 非頂部立桿段:l0 = ku2h (2) k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5。4。6取值為1。217; u1,u2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附錄C表; a -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 = 0.30m;頂部立桿段:a=0。2m時,u1=1。386,l0=3。205m;=3205/16.0=200。554, =0.180 =5195/(0.180410。
63、7)=70.278N/mm2 a=0。5m時,u1=1.091,l0=3。319m;=3319/16。0=207.720, =0。169 =5195/(0。169410.7)=74。803N/mm2 依據規范做承載力插值計算 a=0。300時,=71.786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非頂部立桿段:u2=1.755,l0=3。204m;=3204/16.0=200。485, =0.180 =7036/(0.180410。7)=95。171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為: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 MW計算公式 MW=0。91.
64、4Wklah2/10其中 Wk - 風荷載標準值(kN/m2); Wk=uzusw0 = 0.3000.6500.159=0.031kN/m2 h - 立桿的步距,1。50m; la - 立桿迎風面的間距,0。90m; lb 與迎風面垂直方向的立桿間距,0。90m;風荷載產生的彎矩 Mw=1.000。91.40.0310.9001。5001.500/10=0.008kN。m; Nw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心壓力最大值; 頂部立桿Nw=4。897+1。001。3500。221+1.000.91.4000.008/0.900=5。206kN 非頂部立桿Nw=4。897+1。001.3501。584
65、+1.000.91.4000。008/0.900=7。047kN頂部立桿段:a=0.2m時,u1=1.386,l0=3。205m;=3205/16。0=200.554, =0.180 =5206/(0。180410。7)+8000/4372=72。237N/mm2 a=0。5m時,u1=1。091,l0=3。319m;=3319/16。0=207.720, =0。169 =5206/(0.169410。7)+8000/4372=76。772N/mm2 依據規范做承載力插值計算 a=0.300時,=73。749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非頂部立桿段:u2=1.755,l0=3。
66、204m;=3204/16.0=200。485, =0.180 =7047/(0。180410.7)+8000/4372=97.130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2、按模板規范計算立桿穩定性: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為:其中 N - 立桿的軸心壓力最大值,它包括: 橫桿的最大支座反力 N1=4。897kN (已經包括組合系數) 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N2 = 1.001。350。12312.900=2.139kN N = 4.897+2。139=7.036kN 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i=1.60cm; A - 立桿凈截面面積,A=4。107cm2; W - 立
67、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W=4.372cm3; f -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 205。00N/mm2; a -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0.30m; h 最大步距,h=1。50m; l0 - 計算長度,取1.500+20.300=2.100m; 由長細比,為2100/16.0=131 150 滿足要求!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0/i 查表得到0.391;經計算得到=7036/(0.391411)=43.788N/mm2;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為: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 MW計算公式
68、 MW=0.91.4Wklah2/10其中 Wk - 風荷載標準值(kN/m2); Wk=uzusw0 = 0。3000。6500。159=0.031kN/m2 h 立桿的步距,1.50m; la - 立桿迎風面的間距,0。90m; lb - 與迎風面垂直方向的立桿間距,0。90m;風荷載產生的彎矩 Mw=1。000.91.40.0310。9001.5001.500/10=0.008kN。m; Nw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心壓力最大值; Nw=4。897+1.001.351。584+1.000.91.40.008/0。900=7。047kN經計算得到=7047/(0。391411)+8000/
69、4372=45.666N/mm2;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模板承重架應盡量利用剪力墻或柱作為連接連墻件,否則存在安全隱患。六、模板支架整體穩定性計算依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 506662011:模板支架應按混凝土澆筑前和混凝土澆筑時兩種工況進行抗傾覆驗算。支架的抗傾覆驗算應滿足下式要求: 0M0Mr式中: M0支架的傾覆力矩設計值; Mr支架的抗傾覆力矩設計值。支架自重產生抗傾覆力矩: MG1 = 0.91.5840。90012(12+1)/2 = 100。089kN.m模板自重產生抗傾覆力矩: MG2 = 0.90.3000。4500。90011.000/2 = 0
70、。601kN.m鋼筋混凝土自重產生抗傾覆力矩: MG3 = 0。925.5000。4500。7000.90011.000/2 = 35.785kN。m風荷載產生的傾覆力矩: wk = 0.3000。6500。159 = 0.031kN/m2 Mw = 1.40。0310.90012。9002附加水平荷載產生傾覆力矩: Msp = 1.40.3000.90011。00012。900 = 53.638kN。m工況一:混凝土澆筑前傾覆力矩 0M0=1.0003。251=3。251kN.m抗傾覆力矩 Mr=100。089+0.601=100。690kN.m 澆筑前抗傾覆驗算 0M0 Mr,滿足整體穩定
71、性要求!工況二:混凝土澆筑時傾覆力矩 0M0=1.00053。638=53。638kN.m抗傾覆力矩 Mr 澆筑時抗傾覆驗算 0M0 Mr,滿足整體穩定性要求!100mm厚樓板模板扣件鋼管高支撐架計算書依據規范: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 162-2008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計算參數:鋼管強度為205。0 N/mm2,鋼管強度折減系數取1.00。模板支架搭設高度為13。9m,立桿的縱距 b=0.90m,立桿的橫距 l=0。90m,立桿的步距 h=1.50m。面板厚度15mm,剪切強度1.4N
72、/mm2,抗彎強度15.0N/mm2,彈性模量6000.0N/mm2。木方4090mm,間距250mm,木方剪切強度1。3N/mm2,抗彎強度13.0N/mm2,彈性模量9000.0N/mm2。模板自重0.30kN/m2,混凝土鋼筋自重25.10kN/m3,施工活荷載2。50kN/m2.扣件計算折減系數取1.00。圖1 樓板支撐架立面簡圖圖2 樓板支撐架荷載計算單元按照模板規范4。3.1條規定確定荷載組合分項系數如下: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S=1。2(25。100。10+0。30)+1.402.50=6。872kN/m2由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S=1。3525。100.10+0。71.402
73、。50=5.839kN/m2由于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S最大,永久荷載分項系數取1。2,可變荷載分項系數取1.40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2.9.鋼管慣性矩計算采用 I=(D4-d4)/64,抵抗距計算采用 W=(D4-d4)/32D。一、模板面板計算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考慮1.0的結構重要系數,靜荷載標準值 q1 = 1。0(25.1000.1000。900+0。3000.900)=2。276kN/m考慮1.0的結構重要系數,活荷載標準值 q2 = 1.0(0。000+2。500)0.900=2。025kN/m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
74、別為: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90.001。501。50/6 = 33.75cm3; I = 90.001.501。501。50/12 = 25。31cm4;(1)抗彎強度計算 f = M / W f其中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計算值(N/mm2); M 面板的最大彎距(N.mm); W 面板的凈截面抵抗矩; f -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其中 q - 荷載設計值(kN/m);經計算得到 M = 0。100(1。202.276+1。402。025)0。2500。250=0。035kN.m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75、 = 0.03510001000/33750=1.031N/mm2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抗剪計算 T = 3Q/2bh T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02.276+1.42.025)0.250=0。835kN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835。0/(2900.00015。000)=0.093N/mm2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40N/mm2面板抗剪強度驗算 T T,滿足要求!(3)撓度計算 v = 0。677ql4 / 100EI v = l / 250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6772.2762504/(1006000253125)=0.040mm面板的最
76、大撓度小于250。0/250,滿足要求!(4) 2.5kN集中荷載作用下抗彎強度計算經過計算得到面板跨中最大彎矩計算公式為 M = 0.2Pl+0。08ql2面板的計算寬度為1200.000mm集中荷載 P = 2.5kN考慮1.0的結構重要系數,靜荷載標準值 q = 1。0(25。1000.1001.200+0.3001.200)=3。035kN/m面板的計算跨度 l = 250。000mm經計算得到 M = 0.2000.91.402。50。250+0.0801.203.0350.2500。250=0。176kN。m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17610001000/3375
77、0=5.206N/mm2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二、模板支撐木方的計算木方按照均布荷載計算。1.荷載的計算(1)鋼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 = 25。1000.1000。250=0.628kN/m(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 q12 = 0.3000。250=0.075kN/m(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m):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q2 = (2.500+0.000)0。250=0.625kN/m考慮1。0的結構重要系數,靜荷載 q1 = 1.0(1。200。628+1.200。075)=0.759kN/m考慮1.0的結構重
78、要系數,活荷載 q2 = 1。01.400.625=0。787kN/m計算單元內的木方集中力為(0。787+0。759)0。900=1.391kN2.木方的計算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計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載 q = 1.392/0。900=1。546kN/m最大彎矩 M = 0.1ql2=0.11。550。900。90=0。125kN.m最大剪力 Q=0。60.9001。546=0.835kN最大支座力 N=1.10.9001。546=1.531kN木方的截面力學參數為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4.009。009。00/6 = 54。00cm3; I = 4.009。0
79、09.009。00/12 = 243。00cm4;(1)木方抗彎強度計算抗彎計算強度 f = M/W =0。125106/54000。0=2。32N/mm2木方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2)木方抗剪計算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 Q = 0.6ql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835/(24090)=0。348N/mm2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30N/mm2木方的抗剪強度計算滿足要求!(3)木方撓度計算撓度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均布荷載通過變形受力計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木方計算跨度(即木方下小橫桿間距)得到q=0.
80、632kN/m最大變形v=0.677ql4/100EI=0。6770.632900。04/(1009000。002430000.0)=0。128mm木方的最大撓度小于900.0/250,滿足要求!(4)2。5kN集中荷載作用下抗彎強度計算經過計算得到跨中最大彎矩計算公式為 M = 0。2Pl+0。08ql2考慮荷載重要性系數1。0,集中荷載 P = 0。92。5kN經計算得到 M = 0。2001.400。92。50。900+0。0800.7580.9000.900=0.616kN。m抗彎計算強度 f = M/W =0。616106/54000。0=11。41N/mm2木方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
81、3。0N/mm2,滿足要求!三、板底支撐鋼管計算橫向支撐鋼管計算橫向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集中荷載P取木方支撐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支撐鋼管變形計算受力圖 支撐鋼管變形圖(mm)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最大彎矩 Mmax=0。501kN。m最大變形 vmax=0。521mm最大支座力 Qmax=6.074kN抗彎計算強度 f = M/W =0.501106/4372.0=114.68N/mm2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設計強度,滿足要求!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9
82、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四、扣件抗滑移的計算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 R Rc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0kN; R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6.07kN單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五、模板支架荷載標準值(立桿軸力)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1。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1)腳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2313.900=1.707kN(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000。9000。900=0.243kN(3)鋼筋混凝土樓
83、板自重(kN): NG3 = 25。1000。1000。9000.900=2.033kN考慮1。0的結構重要系數,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 NG = 1。0(NG1+NG2+NG3)= 3.585kN。2。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紤]1.0的結構重要系數,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NQ = 1。0(2.500+0。000)0。9000。900=1.822kN3。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公式 N = 1。20NG + 1。40NQ六、立桿的穩定性計算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為:其中 N -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 = 6。85kN i - 計算立
84、桿的截面回轉半徑,i=1。60cm; A - 立桿凈截面面積,A=4.107cm2; W 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W=4.372cm3;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 205。00N/mm2; a -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0.10m; h 最大步距,h=1.50m; l0 - 計算長度,取1.500+20。100=1。700m; 由長細比,為1700/16。0=106 150 滿足要求!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0/i 查表得到0。545;經計算得到=6853/(0。545411)=30。637N/mm2;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
85、足要求!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為: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 MW依據模板規范計算公式5。2.5-15: MW=0.90。91.4Wklah2/10其中 Wk - 風荷載標準值(kN/m2); Wk=uzusw0 = 0.3001。2500.159=0。060kN/m2 h - 立桿的步距,1.50m; la 立桿迎風面的間距,0.90m; lb - 與迎風面垂直方向的立桿間距,0。90m;風荷載產生的彎矩 Mw=0。90。91.40。0600.9001.500; Nw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心壓力最大值,參照模板規范公式5。2。514; Nw=1。23.585+0.91。41.
86、822+0.90.91.40。014/0.900=6.615kN經計算得到=6615/(0.545411)+14000/4372=32。705N/mm2;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七、樓板強度的計算1.計算樓板強度說明驗算樓板強度時按照最不利考慮,樓板的跨度取4。00m,樓板承受的荷載按照線均布考慮.寬度范圍內配筋3級鋼筋,配筋面積As=2160。0mm2,fy=360。0N/mm2。板的截面尺寸為 bh=4000mm180mm,截面有效高度 h0=160mm。按照樓板每15天澆筑一層,所以需要驗算15天、30天、45天.的承載能力是否滿足荷載要求,其計算簡圖如下:2.計算樓
87、板混凝土15天的強度是否滿足承載力要求樓板計算長邊4.00m,短邊4.001.00=4.00m,樓板計算范圍內擺放55排腳手架,將其荷載轉換為計算寬度內均布荷載.第2層樓板所需承受的荷載為 q=11.20(0。30+25。100。10)+ 11.20(1.7155/4。00/4。00)+ 1。40(0.00+2。50)=10。07kN/m2計算單元板帶所承受均布荷載q=4.0010。07=40.29kN/m板帶所需承擔的最大彎矩按照四邊固接雙向板計算 Mmax=0。0513ql2=0.051340。294.002 按照混凝土的強度換算得到15天后混凝土強度達到81.27,C30.0混凝土強度近
88、似等效為C24。4?;炷翉澢箟簭姸仍O計值為fcm=11.62N/mm2則可以得到矩形截面相對受壓區高度: = Asfy/bh0fcm = 2160.00360。00/(4000.00160。0011.62)=0.11查表得到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正截面抗彎能力計算系數為 s=0.104此層樓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彎矩為: M1=sbh02fcm = 0.1044000。000160.000211。610-6結論:由于Mi = 123。70=123。70 Mmax=33.07所以第15天以后的各層樓板強度和足以承受以上樓層傳遞下來的荷載。第2層以下的模板支撐可以拆除.附圖:如下架子工名單及特殊工種操作證后附:如下后附:分部分項工程專家論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