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一、工程概況31.1、工程概況31.2、施工要求和技術保證條件31.2.1、施工要求31.2.2、技術保證條件3二、編制依據4三、施工計劃4 3.1、施工進度計劃 43.1、材料和設備計劃4四、施工工藝技術54.1、技術參數5、轉換層施工通用材料技術參數54.1.2、轉換層鋼筋砼墻技術參數64.1.3、轉換層柱技術參數64.1.4、轉換層鋼筋砼板技術參數6、轉換層梁技術參數64.2、工藝流程74.3、施工方法7、轉換層模板施工方法7、轉換層模板支撐體系施工方法8、轉換層模板支撐體系及剪刀撐施工方法94.4、檢查驗收10、原材料質量檢查驗收10、轉換層模板及支撐體系檢查驗收11五、施工安全
2、保證措施115.1、組織保障115.2、技術措施12、轉換層模板施工安全防護措施125.3、應急預案12、應急救援的方針12、應急救援組織機構13、應急預案的任務和目標13、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的職責、分工和組成135.3.5、應急響應155.3.6、事故調查155.4、監測監控15、鋼管、頂托和扣件的檢驗15、扣件抗滑試驗的檢測15、轉換層支撐體系澆筑砼時的沉降觀測16六、勞動力計劃6.1 專職安全員安排計劃 166.2 特種工作人員安排計劃 167.1、設計計算書177.1.1、轉換層墻模板計算177.1.2、轉換層柱模板計算227.1.3、轉換層鋼筋砼板模板計算277.1.4、轉換層框支梁模
3、板計算33一、工程概況1.1、工程概況XX龍居商住樓位于XX,由XX開發有限公司開發,XX有限公司監理,XX有限公司設計,XX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地面以上十六層,地下室一層,14層為商業層,轉換層是第四層,轉換層上部是11層住宅。,轉換層總體呈方形,單層建筑面積約為2183平方米,建筑總高度為58.5米,建筑性質為一類高層。結構類型為框支剪力墻結構,使用年限50年。本工程的轉換層設計在16.824.8米之間的裙樓四層,轉換層的層高為8米,模板支撐體系搭設高度為7.8米。轉換層設計屬于梁式轉換,其轉換梁的斷面尺寸統計如下表所示:序號轉換梁斷面尺寸(寬*高)序號轉換梁斷面尺寸(寬*高)序號轉換梁斷面
4、尺寸(寬*高)1700*1200(框支梁)4200*400(一般梁)7300*700(屋框梁)2700*1500(框支梁)5200*450(一般梁)8200*600(屋框梁3700*1600(框支梁)6300*800(一般梁)9200*700(屋框梁)10200*600(屋框梁)8轉換層設計砼等級為C35,3-M軸至3-E軸和1-J至1-A軸厚為180,商業裙樓屋面板厚為120。在轉換層下梁、板、柱砼設計等級為C35。在轉換層24.8米標高以上是塔樓住宅,除了塔樓住宅之外,就是商業裙樓屋面,商業裙樓屋面與轉換層水平連接。1.2、施工要求和技術保證條件1.2.1、施工要求考慮到轉換層設計在本工程
5、的裙樓四層,轉換梁截面較大,為了保證轉換層模板及其支撐體系的施工安全,必須保證第三層模板支撐不拆除,并在較重荷載處進行下部加強支撐措施。轉換層砼澆筑施工順序:先澆筑墻、柱,待柱混凝土強度達到C25以上后,再澆筑轉換層梁板。上部梁板架體支撐要與墻、柱支撐有可靠連接,確保架體的整體性。要做到施工方案與現場實際能有機結合起來,使之構成一個完美的整體,合理的選擇施工方案,使其理論計算合理,施工能順利實施,這就是轉換層模板及其支撐體系的施工要求。1.2.2、技術保證條件為了保證轉換層模板及其支撐體系的施工安全,對轉換層模板及其支撐體系必須保證做到以下技術保證條件:1、對施工方案設計之中采用的各種技術參數
6、,要符合現場實際情況,方案前的各種技術參數的收集和選擇性的關鍵部位的必要的試驗,這是保證方案能和施工實際有機結合的關鍵所在。2、對施工方案之中所采用各種規范、規程、標準、圖紙和政府文件等必須為現行及最新的指導性文件。3、要嚴格執行由專家審核通過的施工方案,加強技術交底和施工過程控制,使參建人員能知道方案的內容,知道該怎么作,如何做,這是保證施工安全的必要因素。4、轉換層以下梁板柱墻經查施工日志,最后澆筑的梁板混凝土也在30天以上。二、編制依據本工程轉換層模板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編制的依據是:(1)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的通知建質(2009)87號文件;(2)建設工程高大模板支撐系統施
7、工安全監督管理導則的通知(建質2009254號)文件;(3)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5);(4)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5)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6)木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7)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 (8)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則(GB5036-1985);(9)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程(JGJ162-2008);(10)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程(JGJ130-2001); (11)建筑安全檢查評分標準(JGJ59-99); (12)建筑施工計算手冊
8、(江正榮編著); (13)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 三、施工計劃3.1、施工進度計劃本工程轉換層施工進度計劃以腳手架搭設方案編制經過專家論證合格后,再制定詳細施工進度計劃。材料和設備計劃轉換層模板周轉材料計劃表序號材料種類單位規格數量備注1長鋼管噸48*3.5375按2.8壁厚計算受力2短鋼管噸48*3.5125按2.8壁厚計算受力3直角扣件個48140004旋轉扣件個48155005接頭扣件個4816006模板M215*916*183022007對拉螺桿根12120008對拉螺桿根1450009墊木根50*200*2000400010力矩扳手把小型211頂托副承載力不少于2噸6900轉換層模
9、板施工所需設備計劃表序號設備種類單位規格數量備注1塔機臺1已有2模板圓盤鋸臺2已有3手提式木工切割機臺4已有4鋼管切割機臺2已有5J2經緯儀臺1已有6紅外鉛垂儀臺1已有7J2水準儀臺2已有四、施工工藝技術4.1、技術參數、轉換層施工通用材料技術參數1、木方采用40*100杉木,方木抗彎強度設計值fc(N/mm2):12,方木彈性模量E(N/mm2):9500,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ft(N/mm2):1.5,W=6.67104mm3。2、模板:采用1830*915*15的膠合板,模板彈性模量(N/mm2):9500,模板抗彎強度設計值fc(N/mm2):12,模板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
10、5。3、鋼管:采用483.5(按2.8壁厚計算受力)的鋼管,鋼楞彈性模量E(N/mm2):206000。5、扣件:,支撐體系的連接方式是用扣件,考慮扣件質量及保養情況,取扣件抗滑承載力折減系數:0.85、對拉螺桿:對拉螺栓直徑(mm):M12。6、荷載參數:模板自重(kN/m2):0.35,鋼筋自重(kN/m3):1.5,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2.5,傾倒混凝土側壓力(kN/m2):2,振搗混凝土荷載標準值(kN/m2):2。7、其他參數1:施工平均溫度():8,轉換層樓板的計算厚度(mm):180。8、其他參數2:轉換梁立桿沿梁跨度方向間距La(m):0.45,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
11、支撐點長度a(m):0.1,立桿步距h(m):1.5,板底承重立桿橫向間距或排距Lb(m):0.9,梁支撐架搭設高度H(m):3.92。轉換層板及其以下的立桿搭設間距0.9*0.9米。4.1.2、轉換層鋼筋砼墻技術參數1、基本參數木次楞(內龍骨)間距(mm):175;穿墻螺栓水平間距(mm):450,主楞(外龍骨)間距(mm):400;穿墻螺栓豎向間距(mm):400。2、主楞信息:主楞采用鋼管,主楞肢數:2。3、次楞信息:次楞采用木方,次楞肢數:1。4.1.3、轉換層柱技術參數1、基本參數柱截面寬度B方向對拉螺栓數目:2;柱截面寬度B方向豎楞數目:8,柱截面高度H方向對拉螺栓數目:2,柱截面
12、高度H方向豎楞數目:8。2、柱箍信息:柱箍材料:鋼管,柱箍的間距(mm):458;柱箍合并根數:2;4.1.4、轉換層鋼筋砼板技術參數1.模板支架參數橫向間距或排距(m):0.9,縱距(m):0.9,步距(m):1.5,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m):0.1,模板支架搭設高度(m):7.7,采用的鋼管,板底支撐連接方式:方木支撐,立桿承重連接方式:可調托座。2.材料參數:模板下木方的間隔距離(mm):200。4.1.5、轉換層梁技術參數.1、梁寬0.7米梁高1.6米技術參數1、模板支撐及構造參數梁截面寬度 B(m):0.7,梁截面高度 D(m):1.6,梁兩側立桿間距(m):1.5,承重架
13、支撐形式:梁底支撐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梁底增加承重立桿根數:2。 2、梁底模板參數:梁底縱向支撐根數:4;木方間距(mm)200。.2、梁寬0.3米梁高0.8米技術參數1、模板支撐及構造參數梁截面寬度 B(m):0.3,梁截面高度 D(m):0.8,梁兩側立桿間距(m):1.2,承重架支撐形式:梁底支撐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梁底增加承重立桿根數:1,采用的鋼管支撐。4.1.、轉換層以下支撐體系技術參數具體參數如下:1、立桿間距0,9*0.9米,掃地桿離地0.3米,大橫桿步距1.5米。4.2、工藝流程施工放線綁扎柱、墻鋼筋(箍筋至轉換梁底)立轉換梁以下墻、柱模澆墻、柱砼轉換梁底模安裝綁扎轉換梁高范
14、圍內的墻、柱鋼筋鋪放轉換梁底鋼筋用鋼管搭設支承鋼筋架至轉換梁面最下排鋼筋標高處立樓板模型鋪放轉換梁面鋼筋綁扎轉換梁腰筋及箍筋立轉換梁高范圍內的梁、墻、柱模轉換層以下支撐體系檢查加固拆除支承鋼筋架綁扎板鋼筋施工上部豎向鋼筋插筋再次檢查模板支撐體系澆筑梁板砼養護拆模。(注:為確保模板支架施工過程中均衡受載,采用由中部向兩邊擴展的澆筑方式)4.3、施工方法、轉換層模板施工方法轉換層模板施工質量的好壞,關系到轉換層砼澆筑感觀質量,所以,必須作為一個施工重點來控制,根據以往的施工經驗,要做好模板施工質量,必須嚴格控制模板細部施工,如果把細部控制好了,模板的質量就處于受控狀態,否則就達不到質量控制要求。其
15、細部控制要求如下:1、陰陽角模板拼縫大樣圖2、框支柱模板安裝時先彈出柱的中心線、四周邊線及柱外控制線,同時對每面模板上也劃出中心墨線,其模板安裝如下圖:3、框支梁梁與其他節點模板施工梁梁與其他節點模板施工,是保證轉換層感觀質量的重要的方法,所以,梁梁與其他節點的模板安裝是保證此環節的關鍵,其施工按按下圖所示進行:4、轉換層模板施工其他要求1)、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支梁和板,當跨度等于或大于4m 時模板要起拱。當起拱高度采用全跨長度的2/1000。2)、按設計標高調整支撐體系頭頂的標高,然后安裝梁底模板,并拉線找直,此時,要按1)點要求,進行梁底板起拱,注意起拱要在支模開始時進行,而后將側模和底模連
16、成整體。3)、樓板模板在轉換梁側模板上支陰角模板,然后豎立鋼管支柱,在支柱上托鋼管橫管上找好標高后鋪樓板模板。鋼管支撐在高度方向要設置雙向水平大橫桿桿,并要布置對角拉桿和斜拉桿,用支撐體系扣件連接成整體,增加剛度和穩定性。4)、轉換層墻支模時,先放出墻的中心線和邊線并校對標高找平。先將一側模板立起用線墜吊直,然后安裝脊楞和支撐,經校正后固定。待鋼筋保護層墊塊及鋼筋間的內部撐鐵和鋼筋安裝完畢后,支另一側模板。為了控制墻的厚度,內外模板之間用螺栓緊固、防止模板外傾。、轉換層模板支撐體系施工方法1、轉換層模板支撐體系的搭設,考慮使用三層鋼筋砼板來承載。其中,轉換層支撐體系立桿和大橫桿按本方案4.1搭
17、設,在轉換梁底附加立桿及板可以采用頂托,其他均采用扣件連接,在框支梁立桿之下采用50*200*2000的木枋作墊板,以保證三層的支撐體系在施工此四層鋼筋砼結構時,立桿縱橫間距均按0.9*0.9米搭設,根據轉換層大梁立桿的分布,保證上下立桿基本處于同一垂直線上,保證鋼筋砼樓板具有足夠的承載承受上層荷載。2、嚴禁將不同直徑的鋼管混合使用,本工程一律采用4.83.5的鋼管。3、每根立桿底部要設置墊木底座,支撐體系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要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3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上時,必須將高處的縱
18、向掃地桿向低處延長兩跨與立桿固定,高低差不要大于1m;靠邊坡上方的立桿軸線到邊坡的距離不要小于500mm。當模板支撐體系采用有頂托時,在轉換層頂托的高度控制在100毫米之內,當在其他部位時控制在150毫米之內。4、縱、橫向大橫桿構造本工程大橫桿全部采用搭接扣件連接。采用搭接要符合下列規定:立桿上的搭接扣件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桿的接頭不設置在同步內,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大于步距的1/3。、轉換層模板支撐體系及剪刀撐施工方法1、在本方案的支撐體系搭設過程之中,剪刀撐的設置遵循以下原則: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應滿設剪刀撐;B、在
19、擬建房屋周邊從四角開始跨度不超過10米的距離內;C、垂直于邊框支梁的中部向里的位置; D.中部可根據需要并依構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設置。其上四點均必須設置剪刀撐,搭設間距為不超過10米,并在搭設立桿的過程之中就要搭設剪刀撐,在每跨立桿搭設過程之中,就要求立桿及剪刀撐同時搭設完畢,并經過驗收合格之后,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剪刀撐的搭設角度,控制在4560之間,具體角度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確定。搭設角度與跨域立桿的根數如下表所示。剪刀撐跨越立桿的最多根數2、水平剪刀撐構造搭設水平剪刀撐按步距在底部、中部及頂部搭設,設置兩道,也就是在掃地桿和第二步頂3.0米高度步距的大橫桿之上搭設。3、模板支
20、架的構造要求立桿之間必須按步距滿設雙向水平桿,確保兩方向足夠的設計剛度,梁和樓板荷載相差較大時,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桿間距,但只宜在一個方向變距、而另一個方向不變。4、立桿步距的設計當架體構造荷載在立桿不同高度軸力變化不大時,可以采用等步距設置;當中部有加強層或支架很高,軸力沿高度分布變化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變步距設置,但變化不要過多;高支撐架步距以0.91.5m為宜,不宜超過1.5m。5、整體性構造層的設計當支撐架橫向高寬比6時,需要設置整體性單加強層,加強層的設置可以每46米沿水平結構層設置,且須與立桿連接,使其具有較大剛度和變形約束的空間結構層,在任何情況下,高支撐架的頂部和底部(掃地桿的
21、設置層)必須設水平加強層。6、頂部支撐點的設計最好在立桿頂部設置支托板,其距離支架頂層橫桿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頂部支撐點位于頂層橫桿時,應靠近立桿,且不宜大于200mm,支撐橫桿與立桿的連接扣件應進行抗滑驗算,當設計荷載N12kN時,可用雙扣件;大于12kN時應用頂托方式。7、由于本轉換層支架立柱高度為8m,所以在立柱周圍外側和中間有結構柱的部位,按水平間距69m、豎向間距23m與建筑結構設置一個固結點。因為柱墻是先澆筑,在柱身采用抱箍與架體相連結即為固結點。8、支撐架搭設的要求嚴格按照設計尺寸搭設,立桿和水平桿的接頭均應錯開在不同的框格層中設置,確保立桿的垂直偏差和橫桿的水平偏差小于扣
22、件架規范的要求,確保每個扣件和鋼管的質量是滿足要求的,每個扣件的擰緊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鋼管不能選用已經長期使用發生變形的。9、施工使用的要求精心設計混凝土澆筑方案,確保模板支架施工過程中均衡受載,計劃采用由中部向兩邊擴展的澆筑方式,嚴格控制實際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荷載,對出現的超過最大荷載要有相應的控制措施,鋼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澆筑過程中,派人檢查支架和支承情況,發現下沉、松動和變形情況及時解決。4.4、檢查驗收檢查驗收前,檢查驗收的組織形式是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對需要處理或加固的底部進行驗收,本方案主要檢查轉換層立桿間距、水平桿縱橫有無漏搭、剪刀摚是否到位、墊塊是否用了木
23、方,并對構成支撐體系的結構材料要進行抽檢和檢測。、原材料質量檢查驗收對每批按計劃進場的周轉材料和施工材料,如木方、建筑模板、對拉螺栓、蝴蝶卡、鋼管和扣件等模板用周轉材料,必須要有產品合格證、生產許可證、檢測報告進行復核;并對其表面感觀質量、重量等物理指標進行檢驗,對承重桿件抽檢數量不得低于搭設用量的30%,發現質量不合標準的、情況嚴重的,要進行100%的抽檢,并隨機抽檢外觀質量不合格的材料,由施工員見證送由資質的法定檢測單位檢測,對有使用立桿頂托、扣件等對支撐體系傳力有用的材料,要進行抽樣進行力學實驗取得數據,把方案編制完畢專家驗證審核通過后才能使用,以掌握實際受力情況,保證傳力體系的施工安全
24、。、轉換層模板及支撐體系檢查驗收1、施工放線檢查:模板安裝前,首先檢查控制軸線網的偏差,待達到規范要求報驗合格后,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2、模板及支撐體系搭設檢查1)、轉換層模板支撐體系搭設檢查,嚴格采取過程控制,在支撐體系搭設之中,立桿的縱橫間距、步距嚴格按照本方案施工,采用一次搭設驗收合格,對于桿件連接所用的扣件檢查,采取用力矩扳手(力矩控制在4060Nm)三次逐個檢查的方式進行;第一次檢查是支撐體系搭設過程檢查;第二次檢查是轉換梁鋼筋安裝完畢之后進行;第三次檢查是澆筑轉換層梁板砼的前一兩天。這樣才能保證整個支撐體系的施工安全。對于梁底的受力扣件,要用扭力扳手100%的檢查驗收。2)、轉換梁
25、底標高檢查驗收轉換層梁底標高檢查是轉換層施工重要的一個環節,待支撐體系搭設完畢之后,在作轉換梁底小橫桿之前,其標高必須進行復查,對于轉換梁相互搭接處的主轉換梁,在保證次轉換梁有效高度的情況之下,采用增加主轉換梁高度的方式解決此問題,所以,轉換梁底小橫桿的標高檢查驗收,就顯得非常重要,必須作為一道關鍵工序來檢查驗收。3)、轉換梁模板檢查由于轉換層施工所產生的建筑垃圾較多,所以在轉換梁中部、框支柱跟角部、剪力墻轉角處必須留置清掃口,在框支柱和轉換梁板砼澆筑之前,通過留設的清掃口,把施工所產生的垃圾用清水沖洗干凈。頂板澆筑前將模板、鋼筋上的雜物清理干凈。4)、轉換層支撐體系的檢查驗收轉換層支撐體系搭
26、設完畢之后,由項目負責人組織驗收,驗收人員包括項目技術人員、安全員、質量員、施工員、總施工員單位的總監和專業總施工員工程師,驗收合格后,經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及總總施工員工程師簽字后,方可進行砼施工。五、施工安全保證措施5.1、組織保障項目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項目總工、技術負責人、施工員、安全員、質量員和材料員為核心的組織保障體系,確保轉換層施工安全順利的進行,其組織機構框圖如下:轉換層高大模板支撐體系組織機構圖5.2、技術措施、轉換層模板施工安全防護措施1、支撐體系中的材料及模板不得使用腐爛、蹺裂、暗傷的材料,也不得使用銹蝕嚴重及彎曲的鋼管作支撐。2、在砼施工前,必須把支撐體系及模板仔細的檢
27、查,并不準在外臨邊旁堆放模板、鋼管、扣件等材料,并嚴禁隨意拆除模板支撐。3、安裝模板和搭設支撐體系時,木工要保管隨身帶的工具,禁止垂直施工,拆模間歇時要將已活動的模板、牽杠、支撐等運走或妥善堆放,防止墜落傷人。4、拆模板必須一次拆清,不得留有無撐模板,拆下的模板要及時清理,堆放整齊,拆模時不許站在正拆除的模板上,避免整塊模板落下,嚴禁站在門窗洞口處拆模,防止掉落傷人。5、安裝和拆除模板,要搭支撐體系或工作臺并設有防護欄桿或安全網。支撐體系或工作平臺要由木工搭設,并經檢查驗收后方可使用。6、模板的預留孔洞等處,要加蓋或設防止欄桿,必要時尚要在洞口處設安全網,防止操作人員及物體墜落。7、高空作業人
28、員要通過專用坡道、樓梯上下通行,嚴禁攀登模板支架上下,也不得在高空的墻頂、獨立梁或其模板等上面行走。5.3、應急預案、應急救援的方針為了保護人員安全,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做到很好的保護環境,采取以“預防為主,常備不懈,高效協調和持續改進”的思想,做到 “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統一領導,分級負責,資源共享,協同應對,依靠科學,依法規范,反應快捷,措施果斷,預防為主、分工明確具體” 的應急救援的方針。、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具體組織機構框架圖應急總指揮 項目經理 羅中平應急副指揮 項目副經理 侯全章搶救組員架工組長搶救組員木工組長應急 處理人員施工員張雙喜危險風險評估總工程師羅中平善后工作人員質量員康彥昭
29、現場疏散人員安全員索清葉技術處理人員總工程部長侯全章搶救組員砼班組長后勤保障人員安全員孫輝安全責任人聯系電話:索清葉: 康彥昭: 68331 孫輝: 、應急預案的任務和目標為了更好地適應活動的要求;給企業員工的工作和施工場區安全的環境,組織機構的成立是為了提供更好更安全的保障施工環境;保證應急反應資源處于良好的備戰狀態;指導應急反應行動按計劃有序地進行;防止應急反應行動組織不力或現場救援工作的無序和混亂而延誤事故的應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幫助實現應急反應行動的快速、有序及高效;充分體現應急救援的“應急精神”,此組織機構框架即為信息傳遞線路。5.3.4、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的職
30、責、分工和組成1、應急預案總指揮的職能及職責1)、分析緊急狀態確定相應報警級別,根據相關危險類型、潛在后果、現有資源控制緊急情況的行動類型。2)、指揮、協調應急反應行動。3)、高效的與外部應急反應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絡。4)、檢查應急操作人員的行動。5)、最大限度地保證現場人員和外援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安全。6)、協調后勤保障。7)、保證應急反應組織的啟動,行動積極有效。8)、及時進行應急的評估、確定升高或降低應急警報級別。9)、通報上級機構,決定請求外部援助。10)、決定應急撤離,決定事故現場外影響區域的安全性。2、應急預案副指揮的職能及職責1)、協助應急總指揮組織和指揮應急任務。2)、向應急總指揮
31、提出應急反應對策和建議。3)、保持與事故現場總指揮的直接聯絡。4)、協調、組織和獲取應急所需的物資、設備,以支援現場的應急救援。5)、組織相關技術和管理人員對施工場區生產過程各種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6)、定期檢查各常設應急反應組織和部門的日常工作及應急反應淮備狀態。3、現場搶救組的職能及職責1)、搶救現場傷員。2)、搶救現場物資。3)、保證現場救援通道的暢通。4、危險源風險評估組的職能和職責1)、對各施工現場及加工區特點以及生產安全過程的危險源進行科學的風險評估。2)、指導生產安全部門的安全措施落實和監控工作,減少和避免危險事故發生。3)、完善危險源的風險評估資料信息,為應急反應的評估提供科學
32、的合理的、準確的依據。4)、落實應急反應共享資源及應急反應的報警聯絡方式,為應急反應提供及時的支援措施。5)、科學合理地制定應急反應物資器材和人力計劃。5、技術處理組的職能和職責1)、根據項目經理部的施工生產內容及特點,制訂其可能出現,必須運用建筑工程技術解決的應急反應方案,整理歸檔,為事故現場提供有效的工程技術服務工作,做好技術儲備。2)、應急預案啟動后,根據事故現場的特點,及時向應急總指揮提供科學的工程技術方案和技術支持,有效地指導應急反應行動中的工程技術工作。6、善后工作組的職能和職責1)、做好傷亡人員的善后工作,做好家屬的穩定工作,確保事故發生后傷亡人負及家屬思想能夠穩定。2)、做好受
33、傷人員醫療救護的跟蹤工作,協調與醫療救護單位的關系。3)、與保險部門起做好傷亡人員及財產損失的理賠工作。4)、慰問有關傷員及家屬。7、事故調查組的職能及職責1)、保護事故現場。2)、對現場的有關實物資料進行取樣封存。3)、調查了解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及相關人員的責任。4)、按“四不放過”的原則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罰、教育和總結。8、后勤供應組的職能及職責1)、負責制訂施工項目應急反應物資的儲備計劃,負責儲備計劃的檢查、監督及落實。2)、定期檢查和監督應急反應物資管理人員的到位和變更情況。3)、定期收集和整理項目經理部施工場區的應急反應物資源信息、建立檔案并歸檔,為應急反應行動的啟動,做好物資數據儲備
34、。4)、應急預案啟動后,按應急總指揮的部署,有效地組織應急反應物資到事故現場。5.3.5、應急響應1、如有模板及其支撐系統(平臺架) 傾覆坍塌事故發生,首先由發現者在現場高呼,提醒現場工作人員迅速離開危險區。2、發現者通知應急預案小組或項目管理人員(立即反應) 啟動應急預案小組,按各自分工職責進行救援。3、按小組預先分工,各負其責,以最快的速度搶救傷員,將傷亡事故降到最底限度。4、電工班長或電工直班員得到傾覆坍塌坍塌事故通知,應立即對傾覆坍塌處的相關電線電源切斷(拉閘) ,防止發生觸電事故。如特殊需要用電,另拉臨時專用線,保證應急需求。5、按小組預先分工,木工班長組織所有木工,立即拆除傾覆坍塌
35、或倒塌相關支撐體系,注意、協助人員在清理有關材料過程中的安全,防止事故在發生。6、作業過程一般常用工具必須放在工具袋內,物料傳遞不準往下或向上亂拋材料和工具等物件。所有物料應堆放平穩,不得放在臨邊及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礙通行。7、高空作業的木工必須配戴安全帶,掛好保險鉤,架工搭設材料必須放在施工層板上不得將扣件、短鋼管放在樓周邊,防止落物傷人。5.3.6、事故調查1、保護事故現場。2、對現場的有關實物資料進行取樣封存。3、調查了解事件主要原因及相關人員的責任。4、按“四不放過”的原則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罰、教育、總結。5.4、監測監控轉換層的支撐體系的檢驗與檢測,是保證施工安全的重要環節,所以,必須
36、從原材料的檢測開始,到支撐體系搭設的立桿、大橫桿、扣件抗滑和一切與支撐體系有關的構件均是控制的對象,并且,模板承重架要利用已澆筑成型的剪力墻或框支柱用鋼管連接,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因此,轉換層支撐體系的經驗與檢測,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鋼管、頂托和扣件的檢驗對于鋼管、頂托及扣件的檢驗,必須請有資質的檢測中心來進行檢測,鋼管主要檢測其外徑、壁厚和各種力學性能。頂托和扣件取樣做實驗后,對取樣的樣品按統一要求進行樣品封存,其力學性能要用于施工方案之中,并按一定的安全系數進行縮減,做到設計計算與實際情況相一致。此點在本方案的第七點中,已經進行了充分的考慮。、扣件抗滑試驗的檢測扣件的抗滑對于不同的鋼管
37、有不同的抗滑值,所以,本方案在計算抗滑值之前,已經請有資質的檢測中心來進行了檢測,其結果比理論上的值更為安全,因此,本方案在設計扣件抗滑時,取了理論上的值,使施工更安全,但是,理論和實際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為了消除這樣的因素,在實際施工過程之中,本方案考慮使用力矩扳手對扣件的進行過程檢測,使其力矩控制在試驗要求的力矩范圍之內,并派專人分區域進行不少于三次的檢測。、轉換層支撐體系澆筑砼時的沉降觀測轉換層支撐體系沉降觀測是保證施工安全的重要步驟,主要采用兩種方法:其一是在澆筑轉換層砼之前一天,在轉換層外圍選取幾顆截面比較大的梁下面的支撐立桿之上,用水準儀器抄1米高的平后,用鋼鋸水平鋸一刻度,并選取一
38、個不會變形的裙樓屋面作為基點,測下首次觀測值;在砼澆筑時,派專人根據澆筑的情況每隔2小時檢測一次,觀察其是否產生了沉降;其二是在轉換層內的轉換梁底的小橫桿上吊線墜,線墜的底部距離鋼筋砼板400毫米高,然后,在線墜的旁邊用沖擊電鉆在鋼筋砼板上打一個直徑是12的鉆孔50毫米深,再用一根直徑是12的三級鋼筋長600插入孔中,調整好鋼筋的垂直度后,在把有刻度的鋼卷尺綁在鋼筋上,然后在砼澆筑之前用水平尺記下首次觀測數據,待砼澆筑過程之中,并認真做好記錄。六、勞動力計劃6.1、專職安全員安排計劃安全員安排計劃表序號姓 名分管部位職 責1羅中平轉換層梁板模安裝1、 監督工班按施工方案和技術交底施工。2、 督
39、促工班自檢、專檢、交接檢及組織驗收和過程質量控制,并把檢查結果落實到位。3、 填寫質量檢查巡視記錄和各種檢查資料。4、 對施工的難點重點組織施工放樣,并監督工班實施。2侯全章轉換層支撐體系3張雙喜4索清葉第3層支撐體系5康彥昭裙樓第3層支撐體系6.2、特種作業人員安排計劃特種作業人員安排計劃表序號班組名稱施工時段第15日第510日第1115日第1620日第2128日1木 工45606060602外架工666663焊 工444424起重工333335電 工234337.1、設計計算書7.1.1、轉換層墻模板計算根據建筑施工模板技術規范(JGJ162-2008)規范,墻模板的背部支撐由兩層龍骨組成
40、:直接支撐模板的為次龍骨,即內龍骨;用以支撐內層龍骨的為主龍骨,即外龍骨。組裝墻體模板時,通過穿墻螺栓將墻體兩側模板拉結,每個穿墻螺栓成為主龍骨的支點;當采用砼輸送泵導管時,傾倒混凝土產生的側奪力標準值為4kN/m2。(附圖)1、搭設簡圖 墻模板設計及搭設簡圖2、墻模板荷載標準值計算 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設計值;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產生荷載標準值。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計算公式為下式中的較小值: 其中 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5.000kN/m3; t 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為0時(表示無資料)取200/(T+15),取4.500h; T 混凝土的入模
41、溫度,取18.000; V 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取3.000m/h; H 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混凝土頂面總高度,取4m; 1 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取1.2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取1.150。 根據公式計算的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 F1=59.150kN/m2 考慮結構的重要性系數0.9,實際計算中采用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 F1=0.959.160=53.244kN/m2 考慮結構的重要性系數0.9,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 F2=0.94.000=3.600kN/m2。3、墻模板面板的計算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模板面板的按照簡支梁計算。 面板的計算
42、寬度取0.15m。荷載計算值 q = 1.253.2440.150+1.403.6000.150=10.340kN/m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15.001.501.50/6 = 5.63cm3; I = 15.001.501.501.50/12 = 4.22cm4; 計算簡圖 彎矩圖(kN.m) 剪力圖(kN) 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變形計算受力圖 變形圖(mm) 經過計算得到從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別為 N1=0.620kN,N2=1.706kN, N3=1.706kN,N4=0.620
43、kN,最大彎矩,最大變形 V = 0.108mm (1)抗彎強度計算 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02310001000/5625=4.089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取15.00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2)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930.0/(2150.00015.000)=0.620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40N/mm2 抗剪強度驗算 T T,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108mm 面板的最大撓度小于150.0/250,滿足要求!4、墻模板內龍骨的計算內龍骨直接承
44、受模板傳遞的荷載,通常按照均布荷載連續梁計算。內龍骨強度計算均布荷載q=1.20.1553.24+1.40.153.60=10.340kN/m 撓度計算荷載標準值q=0.1553.24=7.987kN/m 內龍骨按照均布荷載下多跨連續梁計算。 內龍骨計算簡圖 內龍骨彎矩圖(kN.m) 內龍骨剪力圖(kN) 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內龍骨變形計算受力圖 內龍骨變形圖(mm) 經過計算得到最大彎矩, 經過計算得到最大支座 F= 4.991kN,經過計算得到最大變形 V= 0.081mm 內龍骨的截面力學參數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45、 = 4.0010.0010.00/6 = 66.67cm3; I = 4.0010.0010.0010.00/12 = 333.33cm4;(1)內龍骨抗彎強度計算 抗彎計算強度 f=0.271106/66666.7=4.07N/mm2 內龍骨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2)內龍骨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2618/(240100)=0.982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30N/mm2 內龍骨的抗剪強度計算滿足要求!(3)內龍骨撓度計算 最大變形 v =0.081mm,內龍骨的最大撓度小
46、于458.0/250,滿足要求!5、墻模板外龍骨的計算外龍骨承受內龍骨傳遞的荷載,按照集中荷載下連續梁計算。 外龍骨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 集中荷載P取橫向支撐鋼管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 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支撐鋼管變形計算受力圖 支撐鋼管變形圖(mm)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 最大彎矩 最大變形 vmax=0.160mm 最大支座力 Qmax=16.303kN 抗彎計算強度 f=0.598106/8496000.0=70.39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
47、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450.0/150與10mm,滿足要求!6、穿墻螺栓的計算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N-穿墻螺栓所受的拉力。 A-穿墻螺栓有效面積 (mm2)。 f-穿墻螺栓的抗拉強度設計值,取170N/mm2。查表得:穿墻螺栓的型號: M14,穿墻螺栓有效直徑: 12 mm,穿墻螺栓有效面積: A=105 mm2,墻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 N=1.701057.610-5=17.850kN,穿墻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46.0830.70.4=16.303kN,穿墻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N=16.303kN小于穿墻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 N= 17.850kN,滿足要求!7.1.2、
48、轉換層柱模板計算根據設計圖紙考慮最不利因素,選擇截面最大的柱(1250*1250)進行計算,只要此框支柱能滿足要求,其他柱也能滿足,柱模板的背部支撐由兩層組成,第一層為直接支撐模板的豎楞,用以支撐混凝土對模板的側壓力;第二層為支撐豎楞的柱箍,用以支撐豎楞所受的壓力。柱箍之間用對拉螺栓相互拉接,形成一個完整的柱模板支撐體系。柱截面寬度B(mm):700,柱截面高度H(mm):1000,柱模板的總計算高度:H=8m,根據建筑施工模板技術規范(JGJ162-2008)規范,當采用商品砼導管時,傾倒混凝土產生的荷載標準值為4kN/m2。(附圖)1、計算搭設簡圖搭設計算簡圖2、柱模板荷載標準值計算 其中
49、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3。 t-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取4h。 T-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取18。 V-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取3m/h。 H-模板計算高度,取7m。 1-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取1.2。 2-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取1.15。根據以上公式計算的根據公式計算的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 F1=52.580kN/m2 考慮結構的重要性系數0.9,實際計算中采用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 F1=0.952.590=47.331kN/m2 考慮結構的重要性系數0.9,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 F2=0.94.000=3.600kN/m2。3、柱模板模板的計算模板結構屬于受彎構件,按
50、簡支梁或連續梁計算, 面板直接承受模板傳遞的荷載,應該按照均布荷載下的連續梁計算,計算如下: 面板計算簡圖面板的計算寬度取柱箍間距0.40m。荷載計算值 q = 1.247.3310.400+1.403.6000.400=24.735kN/m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40.001.501.50/6 = 15.00cm3; I = 40.001.501.501.50/12 = 11.25cm4;(1)抗彎強度計算 f = M / W f 其中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計算值(N/mm2); M 面板的最大彎距(N.mm); W 面板的
51、凈截面抵抗矩;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荷載設計值(kN/m);經計算得到 M = 0.100(1.2018.932+1.41.440)0.173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07410001000/15000=4.927N/mm2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2)抗剪計算 T = 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018.932+1.41.440)0.173=2.565kN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2565.0/(2400.00015.000)=0.641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52、 T=1.40N/mm2 抗剪強度驗算 T T,滿足要求!(3)撓度計算 v = 0.677ql4 / 100EI v = l / 250 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67718.9321734/(1006000112500)=0.170mm 面板的最大撓度小于172.9/250,滿足要求!4、豎楞木方的計算豎楞木方直接承受模板傳遞的荷載,應該按照均布荷載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計算如下: 豎楞木方計算簡圖 豎楞木方的計算寬度取 BH 兩方向最大間距0.173m。 荷載計算值 q = 1.247.3310.173+1.403.6000.173=10.689kN/m 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最大彎矩
53、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 4.276/0.400=10.689kN/m 最大彎矩 M = 0.1ql2=0.110.6890.40 最大剪力 Q=0.60.40010.689=2.565kN 最大支座力 N=1.10.40010.689=4.703kN 截面力學參數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4.0010.0010.00/6 = 66.67cm3; I = 4.0010.0010.0010.00/12 = 333.33cm4; (1)抗彎強度計算 抗彎計算強度 f=0.171106/66666.7=2.57N
54、/mm2 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2)抗剪計算 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2565/(240100)=0.962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30N/mm2 抗剪強度計算滿足要求!(3)撓度計算 最大變形 v =0.6778.182400.04/(1009500.00333333.5)=0.045mm 最大撓度小于400.0/250,滿足要求!5、B(H)方向柱箍的計算本方案之中,豎楞木方傳遞到柱箍的集中荷載 P: P = (1.247.33+1.403.60)0.
55、173 0.400 = 4.28kN柱箍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集中荷載P取木方傳遞力。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支撐鋼管變形計算受力圖支撐鋼管變形圖(mm)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最大彎矩,最大變形 vmax=0.233mm,最大支座力 Qmax=12.295kN。 抗彎計算強度 f=0.563106/8496000.0=66.27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546.7/150與10mm,滿足要求!6、B(H)方向對
56、拉螺栓的計算計算公式如下:其中 N-對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對拉螺栓有效面積(mm2)。 f-對拉螺栓的抗拉強度設計值,取170N/mm2。經過計算得:對拉螺栓的直徑: M12,對拉螺栓有效直徑: 10mm,對拉螺栓有效面積: A=76mm2,對拉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 N=1.71057.610-5=12.92kN,對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12.295kN,對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12.295kN小于N=12.92kN,對拉螺栓強度驗算,滿足要求!7.1.3、轉換層鋼筋砼板模板計算1、搭設及計算簡圖樓板支撐架荷載計算單元2、模板面板計算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
57、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靜荷載標準值 q1 = 0.9(25.0000.1800.900+0.3500.900)=3.928kN/m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活荷載標準值 q2 = 0.9(2.000+1.000)0.900=2.430kN/m 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90.001.501.50/6 = 33.75cm3; I = 90.001.501.501.50/12 = 25.31cm4;(1)抗彎強度計算 f = M / W f 其中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計算值(N/mm2); M 面
58、板的最大彎距(N.mm); W 面板的凈截面抵抗矩;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取12.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荷載設計值(kN/m); 經計算得到 M = 0.100(1.203.928+1.42.430)0.300 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07310001000/33750=2.164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2)抗剪計算 T = 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03.928+1.42.430)0.300=1.461kN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1461.0/(2900.00015.000)=
59、0.162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50N/mm2 抗剪強度驗算 T T,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v = 0.677ql4 / 100EI v = l / 250 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6773.9283004/(1009500253125)=0.090mm 面板的最大撓度小于300.0/250,滿足要求!3、板底支撐木方計算板底橫桿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板底橫桿采用木方按照均布荷載下連續梁計算。 (1).荷載的計算 (A)鋼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 = 25.0000.1800.300=1.350kN/m (B)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
60、): q12 = 0.3500.300=0.105kN/m (C)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m): 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q2 = (1.000+2.000)0.300=0.900kN/m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靜荷載 q1 = 0.9(1.201.350+1.200.105)=1.571kN/m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活荷載 q2 = 0.91.400.900=1.134kN/m(2).木方的計算 按照兩跨連續梁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 2.705/0.900=3.006kN/m 最
61、大彎矩 M = 0.125ql2=0.1253.010.90 最大剪力 Q=0.6250.9003.006=1.691kN 最大支座力 N=1.250.9003.006=3.382kN 木方的截面力學參數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4.0010.0010.00/6 = 66.67cm3; I = 4.0010.0010.0010.00/12 = 333.33cm4; (A)木方抗彎強度計算 抗彎計算強度 f=0.304106/66666.7=4.57N/mm2 木方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2.0N/mm2,滿足要求! (B)木方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
62、如下: Q = 0.625ql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1691/(240100)=0.634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50N/mm2 木方的抗剪強度計算滿足要求! (C)木方撓度計算 均布荷載通過上面變形受力圖計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跨度得到1.455kN/m 最大變形 v =0.5211.455900.04/(1009500.003333333.5)=0.157mm 木方的最大撓度小于900.0/250,滿足要求!4、板底橫向支撐鋼管計算橫向支撐鋼管按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集中荷載P取木方支撐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
63、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 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支撐鋼管變形計算受力圖 支撐鋼管變形圖(mm)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最大彎矩,最大變形 vmax=0.000mm,最大支座力 Qmax=11.047kN 抗彎計算強度 f=0.812106/4248.0=191.06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9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5、扣件抗移計算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 R Rc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0kN
64、;R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11.05kN 單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不滿足要求,考慮采用雙扣件! 注:R8.0 kN時,可采用單扣件; 8.0kN12.0kN時,應采用可調托座。6、模板支架荷載標準值(立桿軸力)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1).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 (A)腳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037.8=0.803kN (B)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500.9000.900=0.284kN (C)鋼筋混凝土樓板自重(kN): NG3 = 25.0000.1800.9000.9
65、00=3.645kN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 NG = 0.9(NG1+NG2+NG3)= 4.005kN。(2).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NQ = 0.9(1.000+2.000)0.9000.900=2.187kN(3).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公式 N = 1.20NG + 1.40NQ7、立桿的穩定性計算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為: 其中 N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 = 7.87kNi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i=1.60cm; A 立桿凈截面面積,A=3
66、.974cm2; W 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W=4.248cm3;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 205.00N/mm2; a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0.30m; h 最大步距,h=1.50m; l0 計算長度,取1.500+20.300=2.100m; 由長細比,為2100/16=131;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0/i 查表得到0.391; 經計算得到=7868/(0.391397)=50.606N/mm2;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為: 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 MW計算公式 MW
67、=0.90.91.4Wklah2/10其中 Wk 風荷載標準值(kN/m2); Wk=0.70.2501.250-1.000=-0.313kN/m2 h 立桿的步距,1.50m; la 立桿迎風面的間距,0.90m; lb 與迎風面垂直方向的立桿間距,0.90m; 風荷載產生的彎矩 Mw=0.90.91.4-0.3130.9001.500;Nw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心壓力最大值;Nw=1.24.005+0.91.42.187+0.90.91.4-0.072/0.900=7.471kN經計算得到=7471/(0.391397)+-72000/4248=31.163N/mm2;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
68、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7.1.4、轉換層框支梁模板計算根據本方案的工程概況中的轉換層框支梁表尺寸圖可知,為了簡化計算,達到既經濟又安全,又便于施工的原則,本轉換層施工可以根據梁的截面尺寸大小順序,結合框支梁的高度和寬度,分成三大類進行計算,第一類是梁寬在0.7米,梁高是1.21.6米為一類,這類梁只計算梁寬梁高最大的梁即可, 即700*1600的框支梁;第二類是梁寬在0.3米,梁高是0.50.8米為二類,這類梁只計算梁寬梁高最大的梁即可, 即300*800的框支梁。其他的按板模板立桿間距施工就可以了。對于框支梁的側模設計,考慮到本方案之中已經對轉換層的剪力墻進行了計算,而轉換層框支梁的最大
69、澆筑高度是1.6米,在澆筑砼、氣候和所用模板材料等幾乎一樣的情況之下,砼的側壓力只與澆筑高度有關,所以,對于所有的框支梁側面模板安裝,按轉換層鋼筋砼墻的的模板施工是安全的,故轉換層的框支梁側面模板按其墻施工即可。7.1.4.1、轉換層第一類框支梁計算(0.7*1.6米)根據以上施工情況分析,此處計算的是第一類,其梁寬在0.7米,梁高是1.6米,在這一類之中,框支梁最大尺寸是0.7*1.6米, 搭設簡圖見附圖六,其設計驗算如下:1、搭設簡圖2、計算依據和計算參數(1)計算依據是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2)計算參數模板支架搭設高度為7.8m,梁截面 BD=700mm1
70、600mm,立桿的縱距(跨度方向) l=0.45m,立桿的步距 h=1.50m, 梁底增加3道承重立桿。面板厚度15mm,剪切強度1.4N/mm2,抗彎強度15.0N/mm2,彈性模量6000.0N/mm4。 木方40100mm,剪切強度1.3N/mm2,抗彎強度13.0N/mm2,彈性模量9500.0N/mm4。 梁兩側立桿間距1.50m。梁底按照均勻布置承重桿5根計算。模板自重0.50kN/m2,混凝土鋼筋自重25.00kN/m3,施工活荷載5.00kN/m2。梁兩側的樓板厚度0.18m,梁兩側的樓板計算長度0.50m。扣件計算折減系數取1.00。計算中考慮梁兩側部分樓板混凝土荷載以集中力
71、方式向下傳遞。集中力大小為 F = 0.91.2025.0000.1800.5000.200=0.486kN。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2.8。3、模板面板計算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靜荷載標準值 q1 = 0.9(25.0001.6000.700+0.5000.800)=25.56 kN/m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活荷載標準值 q2 = 0.9(2.000+1.000)0.800=2.160kN/m 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80.001.501.5
72、0/6 = 30.00cm3; I = 80.001.501.501.50/12 = 22.50cm4; (1)抗彎強度計算 f = M / W f 其中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計算值(N/mm2); M 面板的最大彎距(N.mm); W 面板的凈截面抵抗矩;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荷載設計值(kN/m); 經計算得到 M = 0.100(1.2025.56+1.42.160)0.2000.200=0.135kN.m 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13510001000/30000=4.5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73、f f,滿足要求! (2)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T = 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025.56+1.42.160)0.200=4.043kN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4821.0/(2800.00015.000)=0.603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40N/mm2 ,抗剪強度驗算 T T,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v = 0.677ql4 / 100EI v = l / 250 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67725.562004/(1006000225000)=0.248mm,面板的最大撓度小于200.0/250,滿足要求!4、梁底支撐木方計
74、算作用荷載包括梁與模板自重荷載,施工活荷載等。 1.荷載的計算: (1)鋼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5.0001.6000.200=8.500kN/m (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 q2 = 0.5000.200(21.600+0.800)/0.800=0.525kN/m (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 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P1 = (1.000+2.000)0.8000.200=0.480kN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均布荷載 q = 0.9(1.208.500+1.200.525)=9.747kN/m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
75、,集中荷載 P = 0.91.400.480=0.605kN 木方計算簡圖 木方彎矩圖(kN.m) 木方剪力圖(kN) 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變形計算受力圖 木方變形圖(mm) 經過計算得到從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別為: N1=0.029kN, N2=4.658kN, N3=4.658kN, N4=0.029kN 經過計算得到最大彎矩,最大支座 F= 4.658kN,最大變形 V= 0.073mm 木方的截面力學參數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4.0010.0010.00/6 = 66.67cm3; I = 4.0010.001
76、0.0010.00/12 = 333.33cm4; (1)木方抗彎強度計算 抗彎計算強度 f=0.194106/66666.7=2.91N/mm2 木方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 (2)木方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2.739/(240100)=1.027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30N/mm2 木方的抗剪強度計算滿足要求! (3)木方撓度計算 最大變形 v =0.073mm 木方的最大撓度小于500.0/250,滿足要求!5、梁底支承鋼管計算 (A) 梁底橫向鋼管計算 縱向支撐鋼管按照
77、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 集中荷載P取橫向支撐鋼管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 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支撐鋼管變形計算受力圖 支撐鋼管變形圖(mm)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最大彎矩,最大變形 x=0.279mm,最大支座力 Qmax=11.615kN,抗彎計算強度 f=0.452106/4248.0=106.33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45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二) 梁底縱向鋼管計算 縱向鋼管只起構造作用,通過扣
78、件連接到立桿。6、扣件抗滑移計算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 R Rc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0kN; R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11.62kN 單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不滿足要求,考慮采中部頂托! 注:R8.0 kN時,可采用單扣件; 8.0kN12.0kN時,應采用可調托座。7、立桿穩定性計算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為: 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 MW計算公式 MW=0.90.91.4Wklah2/10 其中 Wk 風荷載標準值(kN/m2); Wk=0.70.2501
79、.0000.872=0.218kN/m2 h 立桿的步距,1.50m; la 立桿迎風面的間距,1.50m; lb 與迎風面垂直方向的立桿間距,0.45m; 風荷載產生的彎矩 Mw=0.90.91.40.2181.5001.500; Nw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心壓力最大值; Nw=11.615+0.91.20.563+0.90.91.40.083/0.450=12.433kN 經計算得到=12433/(0.391397)+83000/4248=99.611N/mm2;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7.1.4.2、轉換層第二類梁計算(0.3*0.8米)根據以上施工情況分析,此處
80、計算的是第二類,其梁寬在0.3米,梁高是0.8米以內,在這一類之中,框支梁最大尺寸是0.3*0.8米,其設計驗算如下:1、計算簡圖2、計算依據和計算參數(1)計算依據是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2)計算參數模板支架搭設高度為7.8m,梁截面 BD=300mm800mm,立桿的縱距(跨度方向) l=0.9m,立桿的步距 h=1.50m, 梁底增加2道承重立桿。面板厚度15mm,剪切強度1.4N/mm2,抗彎強度15.0N/mm2,彈性模量6000.0N/mm4。 木方40100mm,剪切強度1.3N/mm2,抗彎強度13.0N/mm2,彈性模量9500.0N/mm4。
81、 梁兩側立桿間距0.9m。梁底按照均勻布置承重桿3根計算。模板自重0.50kN/m2,混凝土鋼筋自重25.00kN/m3,施工活荷載5.00kN/m2。梁兩側的樓板厚度0.18m,梁兩側的樓板計算長度0.50m。扣件計算折減系數取1.00。計算中考慮梁兩側部分樓板混凝土荷載以集中力方式向下傳遞。集中力大小為 F = 0.91.225.0000.1800.5000.200=0.486kN。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2.8。3、模板面板計算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靜荷載標準值 q1 = 0.9(25.0000.9000.400+
82、0.5000.400)=8.280kN/m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活荷載標準值 q2 = 0.9(2.000+1.000)0.400=1.080kN/m 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40.001.501.50/6 = 15.00cm3; I = 40.001.501.501.50/12 = 11.25cm4; (1)抗彎強度計算 f = M / W f 其中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計算值(N/mm2); M 面板的最大彎距(N.mm); W 面板的凈截面抵抗矩;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取15.00N/mm2; M = 0.
83、100ql2 其中 q 荷載設計值(kN/m); 經計算得到 M = 0.100(1.208.280+1.41.080)0.200 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04610001000/15000=3.053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 (2)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T = 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08.280+1.41.080)0.200=1.374kN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1374.0/(2400.00015.000)=0.343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40N/mm2 抗剪強度驗算 T T,滿足要求! (3
84、)撓度計算 v = 0.677ql4 / 100EI v = l / 250 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6778.2802004/(1006000112500)=0.133mm 面板的最大撓度小于200.0/250,滿足要求!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活荷載標準值 q2 = 0.9(2.000+1.000)0.600=1.620kN/m 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60.001.501.50/6 = 22.50cm3; I = 60.001.501.501.50/12 = 16.88cm4; (1)抗彎強度計算 f =
85、M / W f 其中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計算值(N/mm2); M 面板的最大彎距(N.mm); W 面板的凈截面抵抗矩;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荷載設計值(kN/m); 經計算得到 M = 0.100(1.2020.520+1.41.620)0.200 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10810001000/22500=4.781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 (2)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T = 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020.520+1.41.620)0.200=3
86、.227kN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3227.0/(2600.00015.000)=0.538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40N/mm2 抗剪強度驗算 T T,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v = 0.677ql4 / 100EI v = l / 250 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67720.5202004/(1006000168750)=0.220mm 面板的最大撓度小于200.0/250,滿足要求!4、梁底支撐木方計算 作用荷載包括梁與模板自重荷載,施工活荷載等。(1).荷載的計算: (A)鋼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5.0000.9000.200=4.
87、500kN/m (B)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 q2 = 0.5000.200(20.900+0.400)/0.400=0.550kN/m (C)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 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P1 = (1.000+2.000)0.4000.200=0.240kN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均布荷載 q = 0.9(1.204.500+1.200.550)=5.454kN/m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集中荷載 P = 0.91.400.240=0.302kN 木方計算簡圖 木方彎矩圖(kN.m) 木方剪力圖(kN) 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
88、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變形計算受力圖 木方變形圖(mm) 經過計算得到從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別為 N1=1.728kN N2=1.728kN 經過計算得到最大彎矩 經過計算得到最大支座 F= 1.728kN 經過計算得到最大變形 V= 1.105mm 木方的截面力學參數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4.0010.0010.00/6 = 66.67cm3; I = 4.0010.0010.0010.00/12 = 333.33cm4; (A)木方抗彎強度計算 抗彎計算強度 f=0.544106/66666.7=8.16N/mm2 木方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
89、/mm2,滿足要求! (B)木方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1.728/(240100)=0.648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30N/mm2 木方的抗剪強度計算滿足要求! (C)木方撓度計算 最大變形 v =1.105mm 木方的最大撓度小于900.0/250,滿足要求!5、梁底支撐木方計算 (1) 梁底橫向鋼管計算 縱向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 集中荷載P取橫向支撐鋼管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 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
90、與計算結果如下: 支撐鋼管變形計算受力圖 支撐鋼管變形圖(mm)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最大彎矩 Mmax=0.704kN.m,最大變形 vmax=1.535mm, 最大支座力 Qmax=8.558kN 抗彎計算強度 f=0.704106/4248.0=165.76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9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2) 梁底縱向鋼管計算 縱向鋼管只起構造作用,通過扣件連接到立桿。6、扣件抗滑移計算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 R Rc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
91、00kN; R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8.56kN 單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不滿足要求,考慮可調頂托! 注:R8.0 kN時,可采用單扣件; 8.0kN12.0kN時,應采用可調托座。7、立桿穩定性計算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為: 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 MW計算公式:MW=0.90.91.4Wklah2/10 其中 Wk 風荷載標準值(kN/m2); Wk=0.70.2501.0000.872=0.218kN/m2 h 立桿的步距,1.50m; la 立桿迎風面的間距,0.9m; lb 與迎風面垂直方向的立桿間距,0.9m; 風荷載產生的彎矩 Mw=0.90.91.40.2180.9001.5001.500/10=0.050kN.m; Nw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心壓力最大值; Nw=8.558+0.91.20.522+0.90.91.40.050/0.90=9.185kN 經計算得到=9185/(0.391397)+50000/4248=70.861N/mm2;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綜上所計算300*800及以下高度的梁均可以按照板的立桿間距與步距進行施工,能夠確保支撐系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