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水泥有限公司2500t/d特種水泥技改工程石灰石破碎及輸送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編制: 審批: 日期: 目 錄一、編制依據1二、工程概況1三、模板及支撐系統材料選用1四、施工工藝及操作要求14.1 梁模板施工14.2 樓板模板施工2五、模板的拆除2六、成品保護措施3七、質量保證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項3八、安全施工注意事項4九、文明施工及環保措施4十、模板系統驗算510.1 模板支撐架計算書510.2 梁模板計算書10石灰石破碎及輸送高支模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1.1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1.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1.3建筑施工計算手冊江正榮著1.4建筑施工手冊
2、第四版1.5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1.6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技術標準 ZJQ08-SGJB 204-20051.7建筑施工腳手架實用手冊杜榮軍著二、工程概況石灰石破碎梁板面標高為8.700m,板厚100mm,最大主梁截面為400mm1500mm,此部分滿堂承重腳手架搭設高度為15m,長19.500m,寬15m,腳手架立桿基礎一部分為-6.200米平臺。三、模板及支撐系統材料選用本工程模板采用18mm厚木膠合板,方木采用4080mm2,模板支撐體系采用483.2mm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四、施工工藝及操作要求4.1 梁模板施工4.1.1 工藝流程:抄平、彈線(軸線、
3、水平線)支撐架搭設 支柱頭模板鋪設底模板 拉線找平封側模預檢。4.1.2 根據主控制線放出各梁的軸線及標高控制線。4.1.3 梁模支撐。梁模板支撐采用扣件式滿堂鋼管腳手架支撐,立桿縱、橫向間距均為1.0m;立桿須設置縱橫雙向掃地桿,立桿全高范圍內設置縱橫雙向水平桿,水平桿的步距(上下水平桿間距)不大于1500mm;.立桿頂端必須設置縱橫雙向水平桿。在滿堂架的基礎上在主次梁的梁底再加一排立桿,沿梁方向間距1.0m。梁底小橫桿和立桿交接處立桿加設保險扣。梁模板支架宜與樓板模板支架綜合布置,相互連接、形成整體。4.1.4 剪刀撐。豎直方向:縱橫雙向沿全高每隔四排立桿設置一道豎向剪刀撐。水平方向:沿全
4、平面每隔2步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剪刀撐寬度不應小于4跨,且不應小于6m,縱向剪刀撐斜桿與地面的傾角宜在4560度之間,水平剪刀撐與水平桿的夾角宜為45度。4.1.5 梁模板安裝大龍骨采用483.2mm雙鋼管,其跨度等于支架立桿間距;小龍骨采用40mm80mm方木,間距300mm,其跨度等于大龍骨間距。梁底模板鋪設:按設計標高拉線調整支架立桿標高,然后安裝梁底模板。梁跨中起拱高度為梁跨度的2,主次梁交接時,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梁側模板鋪設:根據墨線安裝梁側模板、壓腳板、斜撐等。梁側模應設置斜撐,當梁高大于700mm時設置腰楞,并用對拉螺栓加固,對拉螺栓水平間距為500,垂直間距300。4.2
5、 樓板模板施工4.2.1 工藝流程:支架搭設龍骨鋪設、加固樓板模板安裝預檢。4.2.2 支架搭設:樓板模板支架搭設同梁模板支架搭設,與梁模板支架統一布置。立桿頂部如設置頂托,其伸出長度不應大于300mm;頂部支撐點位于頂層橫桿時,應靠近立桿,且不大于100。4.2.3 模板安裝:采用木膠合板作樓板模板,一般采用整張鋪設、局部小塊拼補的方法,模板接縫應設置在龍骨上。大龍骨采用483.2mm雙鋼管,其跨度等于支架立桿間距;小龍骨采用40mm80mm方木,間距300mm,其跨度等于大龍骨間距。掛通線將大龍骨找平。根據標高確定大龍骨頂面標高,然后架設小龍骨,鋪設模板。4.2.4樓面模板鋪完后,應認真檢
6、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梁面、板面清掃干凈。五、模板的拆除5.1 拆模程序: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先拆除柱模板,再拆樓板底模、梁側模板最后拆梁底模板。5.2 柱、梁、板模板的拆除必須待混凝土達到設計或規范要求的脫模強度。柱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壞時,方可拆除;板與梁底模板應在梁板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并有同條件養護拆模試壓報告,經監理審批簽發拆模通知書后方可拆除。5.3 模板拆除的順序和方法。應按照配板設計的規定進行,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自上而下的原則。拆模時嚴禁用大錘和撬棍硬砸硬撬。5.4 拆模時,操作人員應站在安
7、全處,以免發生安全事故。待該片(段)模板全部拆除后,將模板、配板、支架等清理干凈,并按文明施工要求運出堆放整齊。5.5 拆下的模板、配件等,嚴禁拋扔,要有人接應傳遞。按指定地點堆放,并做到及時清理,維修和涂刷好隔離劑,以備待用。六、成品保護措施6.1 模板搬運時應輕拿輕放,不準碰撞柱、梁、板等混凝土,以防模板變形和損壞結構。6.2 模板安裝時不得隨意在結構上開洞;穿墻螺栓通過模板時,應盡量避免在模板上鉆孔;不得用重物沖擊已安裝好的模板及支撐。6.3 搭設腳手架時,嚴禁與模板及支柱連接在一起。6.4 不準在吊模、水平拉桿上搭設跳板,以保證模板牢固穩定不變形。澆筑混凝土時,在芯模四周要均勻下料及振
8、搗。6.5 拆摸時應盡量不要用力過猛過急,嚴禁用大捶和撬棍硬砸硬撬,以免混泥土表面或摸板受到損失壞。七、質量保證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項7.1 施工前由木工翻樣繪制模板圖和節點圖,經施工負責人復核后方可施工,安裝完畢,經高支模管理機構有關人員組織驗收合格后,通知分公司質安部、技術部到現場檢查、驗收,合格后方能進行鋼筋安裝等下道工序的施工作業7.2 現澆結構模板安裝允許偏差:序號項 目允許偏差(mm)1軸線位移52底模上表面標高53截面內部尺寸柱、梁4,-54層高垂直度大于5m85相鄰兩板表面高底差26表面平整度5注;檢查軸線位置時,應沿縱、橫兩個方向量測,并取其中的較大值。7.3 確保每個扣件和鋼管
9、的質量滿足要求,每個扣件的擰緊力矩都要控制在4065Nm,鋼管不能選用已經長期使用發生變形的。7.4 模板施工前,對班組進行書面技術交底,拆模要有項目施工員簽發拆模通知書。7.5 澆筑混凝土時,木工要有專人看模。7.6 認真執行三檢制度,未經驗收合格不允許進入下一道工序。7.7 嚴格控制樓層荷載,施工用料要分散堆放。7.8 在封模以前要檢查預埋件是否放置,位置是否準確。八、安全施工注意事項8.1 施工現場安全責任人負責施工全過程的安全工作,應在高支模搭設、拆除和混凝土澆筑前向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8.2 支模過程中應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安裝模板操作人員應戴好安全帽,高空作業應系好掛好安全帶。
10、8.3 高支模施工現場作業人員不得從支撐系統上爬上、爬下,應從施工電梯進入工作面。8.4 高支模搭設、拆除和混凝土澆筑期間,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員在現場監護。8.5 混凝土澆筑時,安全員專職負責監測模板及支撐系統的穩定性,發現異常應立即暫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員,及時采取處理措施,待排除險情并經現場安全責任人檢查同意后方可復工。8.6 正在施工澆筑的樓板,其下一層樓板(地下室頂板)的支撐不準拆除,待本層模板及滿堂架拆除后方可拆除。8.7 拆模時應搭設腳手架,廢爛木方不能用作龍骨。8.8 在4m以上高空拆模時,不得讓模板、材料自由下落,更不能大面積同時撬落,操作時必須注意下方人員動向。
11、8.9 拆除時如發現混凝土由影響結構質量、安全問題時,應暫停拆除,經處理后,方可繼續拆模。8.10 拆模間歇時應將松開的部件和模板運走,防止墜下傷人。九、文明施工及環保措施9.1 模板拆除后的材料應按編號分類堆放。9.2 模板每次使用后清理板面,涂刷脫模劑,涂刷隔離劑時要防止撒漏,以免污染環境。9.3 模板安裝時,應注意控制噪聲污染。9.4 模板加工過程中使用電鋸、電刨等,應注意控制噪音,夜間施工應遵守當地規定,防止噪聲擾民。9.5 加工和拆除木模板產生的鋸末、碎木要嚴格按照固體廢棄物處理程序處理,避免污染環境。9.6 每次下班時保證工完場清。十、 模板系統驗算 一、參數信息: 1.腳手架參數
12、 搭設尺寸為:立桿的縱距為 1.50米,立桿的橫距為1.00米,立桿的步距為1.50 米; 計算的腳手架為雙排腳手架搭設高度為 15.0 米,立桿采用單立管; 內排架距離墻長度為1.00米; 小橫桿在上,搭接在大橫桿上的小橫桿根數為 2; 采用的鋼管類型為 483.2; 橫桿與立桿連接方式為雙扣件;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為 0.80; 連墻件采用兩步三跨,豎向間距 3.00 米,水平間距4.50 米,采用扣件連接; 連墻件連接方式為雙扣件; 2.活荷載參數 施工荷載均布參數(kN/m2):10.490;腳手架用途:結構腳手架; 同時施工層數:1; 3.風荷載參數 河北省唐山市地區,基本風壓為0.4
13、0,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z為0.84,風荷載體型系數s為0.65; 考慮風荷載 4.靜荷載參數 每米立桿數承受的結構自重標準(kN/m2):0.1394; 腳手板自重標準值(kN/m2 ):0.350;欄桿擋腳板自重標準值(kN/m2):0.110; 安全設施與安全網(kN/m2 ):0.005;腳手板鋪設層數:8; 腳手板類別:竹串片腳手板;欄桿擋板類別:欄桿沖壓鋼; 5.地基參數 地基土類型:碎石土;地基承載力標準值(kN/m2):500.00; 基礎底面擴展面積(m2):0.09;基礎降低系數:0.40。 二、小橫桿的計算: 小橫桿按照簡支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小橫桿在大橫桿的上面。 按照
14、小橫桿上面的腳手板和活荷載作為均布荷載計算小橫桿的最大彎矩和變形。 1.均布荷載值計算 小橫桿的自重標準值: P1= 0.035 kN/m ; 腳手板的荷載標準值: P2= 0.3501.500/3=0.175 kN/m ; 活荷載標準值: Q=10.4901.500/3=5.245 kN/m; 荷載的計算值: q=1.20.035+1.20.175+1.45.245 = 7.595 kN/m; 小橫桿計算簡圖 2.強度計算 最大彎矩考慮為簡支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彎矩, 計算公式如下: 最大彎矩 Mqmax =7.5951.0002/8 = 0.949 kN.m; = Mqmax/W =200.
15、726 N/mm2; 小橫桿的計算強度小于 205.0 N/mm2,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最大撓度考慮為簡支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撓度 荷載標準值q=0.035+0.175+5.245 = 5.455 kN/m ; 最大撓度 V = 5.05.4551000.04/(3842.060105113600.0)=3.035 mm; 小橫桿的最大撓度小于 1000.0 / 150=6.667 與10 mm,滿足要求! 三、大橫桿的計算: 大橫桿按照三跨連續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小橫桿在大橫桿的上面。 1.荷載值計算 小橫桿的自重標準值: P1= 0.0351.000=0.035 kN; 腳手板的荷
16、載標準值: P2= 0.3501.0001.500/3=0.175 kN; 活荷載標準值: Q= 10.4901.0001.500/3=5.245 kN; 荷載的計算值: P=(1.20.035+1.20.175+1.45.245)/2=3.798 kN; 大橫桿計算簡圖 2.強度計算 最大彎矩考慮為大橫桿自重均布荷載與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 均布荷載最大彎矩計算:M1max=0.080.0351.5001.5002=0.010 kN.m; 集中荷載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集中荷載最大彎矩計算:M2max=0.2673.7981.500= 1.521 kN.m; M = M1max
17、+ M2max = 0.010+1.521=1.531 kN.m 抗彎強度:= 1.531106/4730.0=323.584 N/mm2; 大橫桿的抗彎強度= 323.584大于或等于f=205.0 N/mm2; 建議減少腳手架縱距或橫距,或控制施工荷載。 3.撓度計算 最大撓度考慮為大橫桿自重均布荷載與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單位:mm 均布荷載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大橫桿自重均布荷載引起的最大撓度: Vmax= 0.6770.0351500.04 /(1002.060105113600.0) = 0.052 mm; 集中荷載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集中荷載標準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
18、最大撓度: P=(0.035+0.175+5.245)/2=2.728kN V= 1.8832.7281500.03/ ( 100 2.060105113600.0) = 7.408 mm; 最大撓度和:V= Vmax + Vpmax = 0.052+7.408=7.459 mm; 大橫桿的最大撓度小于 1500.0 / 150=10.0 或者 10 mm,滿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力的計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培訓講座劉群主編,P96頁,雙扣件承載力設計值取16.00kN, 按照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0.80,該工程實際的旋轉雙扣件承載力取值為12.80kN 。 縱向或橫向水
19、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規范5.2.5): R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12.80 kN; R -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橫桿的自重標準值: P1 = 0.0351.500=0.053 kN; 腳手板的荷載標準值: P2 = 0.3501.0001.500/2=0.262 kN; 活荷載標準值: Q = 10.4901.0001.500 /2 = 7.868 kN; 荷載的計算值: R=1.2(0.053+0.262)+1.47.868=11.393 kN; R 12.80 kN,所以雙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 五
20、、腳手架荷載標準值: 作用于腳手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 (1)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標準值(kN/m);本例為0.1394 NG1 = 0.13915.000 = 2.091 kN; (2)腳手板的自重標準值(kN/m2);本例采用竹串片腳手板,標準值為0.35 NG2= 0.35081.500(1.000+0.3)/2 = 2.730 kN; (3)欄桿與擋腳手板自重標準值(kN/m);本例采用欄桿沖壓鋼,標準值為0.11 NG3 = 0.11081.500/2 = 0.660 kN; (4)吊掛的安全設施荷載,包括安全網(kN/m2);0.005 N
21、G4 = 0.0051.50015.000 = 0.112 kN; 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 NG =NG1+NG2+NG3+NG4 = 5.594 kN; 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總和,內、外立桿按一縱距內施工荷載總和的1/2 取值。 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NQ= 10.4901.0001.5001/2 = 7.868 kN; 風荷載標準值應按照以下公式計算 其中 Wo - 基本風壓(kN/m2),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的規定采用: Wo = 0.400 kN/m2; Uz - 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的規定
22、采用: Uz= 0.840 ; Us - 風荷載體型系數:Us =0.649 ; 經計算得到,風荷載標準值 Wk = 0.7 0.4000.8400.649 = 0.153 kN/m2; 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公式 N = 1.2NG+1.4NQ= 1.25.594+ 1.47.868= 17.727 kN;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公式 N = 1.2 NG+0.851.4NQ = 1.25.594+ 0.851.47.868= 16.075 kN; 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 MW計算公式 Mw = 0.85 1.4WkLah2/10 =0.850 1.4
23、0.1531.500 1.5002/10 = 0.061 kN.m; 六、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不組合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為: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 :N =17.727 kN;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i = 1.59 cm;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 :K = 1.155 ;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5.3.3得 :U = 1.500 計算長度 ,由公式 lo = kuh 確定 :lo = 2.599 m; Lo/i = 163.000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 := 0.265 ; 立桿凈截面面積 : A = 4.50 cm2; 立桿凈截面模量
24、(抵抗矩) :W = 4.73 cm3;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 :f =205.000 N/mm2; = 17727.000/(0.265450.000)=148.652 N/mm2; 立桿穩定性計算 = 148.652 小于 f = 205.000 N/mm2 滿足要求!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 :N =16.075 kN;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i = 1.59 cm;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 : K = 1.155 ;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5.3.3得 :U = 1.500 計算長度 ,由公式 lo = kuh 確定:lo = 2.599 m;
25、Lo/i = 163.000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 := 0.265 立桿凈截面面積 : A = 4.50 cm2; 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 :W = 4.73 cm3;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 :f =205.000 N/mm2; = 16074.525/(0.265450.000)+61305.968/4730.000 = 147.758 N/mm2; 立桿穩定性計算 = 147.758 小于 f = 205.000 N/mm2 滿足要求! 七、最大搭設高度的計算: 不考慮風荷載時,采用單立管的敞開式、全封閉和半封閉的腳手架可搭設高度按照下式計算
26、: 構配件自重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 NG2K(kN)計算公式為: NG2K = NG2+NG3+NG4 = 3.502 kN; 活荷載標準值 :NQ = 7.868 kN; 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標準值 :Gk = 0.139 kN/m; Hs =0.2654.50010-4205.000103-(1.23.502 +1.47.868)/(1.20.139)=55.169 m; 腳手架搭設高度 Hs等于或大于26米,按照下式調整且不超過50米: H = 55.169 /(1+0.00155.169)=52.285 m; H= 52.285 和 50 比較取較小值。得到,腳手架搭設高度限值 H =
27、50.000 m。 考慮風荷載時,采用單立管的敞開式、全封閉和半封閉的腳手架可搭設高度按照下式計算: 構配件自重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 NG2K(kN)計算公式為: NG2K = NG2+NG3+NG4 = 3.502 kN; 活荷載標準值 :NQ = 7.868 kN; 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標準值 :Gk = 0.139 kN/m; 計算立桿段由風荷載標準值產生的彎矩: Mwk=Mw / (1.40.85) = 0.061 /(1.4 0.85) = 0.052 kN.m; Hs =( 0.2654.50010-4205.00010-3-(1.23.502+0.851.4(7.868+ 0.2
28、654.5000.052/4.730)/(1.20.139)=55.807 m; 腳手架搭設高度 Hs等于或大于26米,按照下式調整且不超過50米: H = 55.807 /(1+0.00155.807)=52.857 m; H= 52.857 和 50 比較取較小值。經計算得到,腳手架搭設高度限值 H =50.000 m。 八、連墻件的計算: 連墻件的軸向力計算值應按照下式計算: Nl = Nlw + No 風荷載基本風壓值 Wk = 0.153 kN/m2; 每個連墻件的覆蓋面積內腳手架外側的迎風面積 Aw = 13.500 m2; 連墻件約束腳手架平面外變形所產生的軸向力(kN), No
29、= 5.000 kN; 風荷載產生的連墻件軸向力設計值(kN),應按照下式計算: NLw = 1.4WkAw = 2.885 kN; 連墻件的軸向力計算值 NL= NLw + No= 7.885 kN; 其中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l為內排架距離墻的長度, 由長細比 l/i=1000.000/15.900的結果查表得到0.806; A = 4.50 cm2;f=205.00 N/mm2; 連墻件軸向力設計值 Nf=Af=0.8064.50010-4205.000103 = 74.354 kN; Nl=7.885Nf=74.354,連墻件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 連墻件采用雙扣件與墻體連接。
30、經過計算得到 Nl=7.885小于雙扣件的抗滑力 16.0 kN,滿足要求! 連墻件扣件連接示意圖 九、立桿的地基承載力計算: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應滿足下式的要求 p fg 地基承載力設計值: fg = fgkKc = 200.000 kN/m2; 其中,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gk= 500.000 kN/m2 ; 腳手架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kc = 0.400 ;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 ,p = N/A =178.606 kN/m2 ; 其中,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軸向力設計值 :N = 16.075 kN; 基礎底面面積 (m2):A = 0.090 m2 。p=178.606 fg=
31、200.000 kN/m2 。地基承載力的計算滿足要求!十一、高支撐模板施工安全防范措施11.1 預防坍塌事故安全技術措施11.1.1模板作業前,根據設計要求、施工工藝、作業條件及周邊環境編制專項施工方案,經單位負責人審批簽字,項目經理組織有關部門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作業。11.1.2模板作業時,支撐系統采用鋼管和鋼扣件,不得使用嚴重銹蝕、變形、斷裂、脫焊、螺栓松動的鋼管和鋼扣件。支撐立桿基礎應堅固穩定,并經承載力驗算合格。支撐立桿底部應加設滿足支撐承載力要求的墊板。剪刀撐和立桿應牢固連接,形成整體。11.1.3模板作業時,指定專人指揮、監護,出現位移時,必須立即停止施工,將作業人員撤離作業現
32、場,待險情排除后,方可繼續作業。11.1.4堆放模板時,嚴格控制數量、重量,防止超載。堆放數量較多時,應進行荷載計算,并對模板進行加固。11.1.5裝釘樓面模板,在下班時對已鋪好而來不及釘牢的定型模板或散板要拿起穩妥堆放,以防坍塌事故發生。11.1.6安裝外圍柱、梁、板模板,應先搭設腳手架,并掛好安全網,腳手架搭設高度要高于施工作業面至少1.5m。11.1.7拆模間歇時,應將已活動的模板、拉桿、支撐等固定牢固,嚴防突然掉落、倒塌傷人。11.2 預防高空墜落事故安全技術措施11.2.1高支模安裝完畢,經高支模管理機構有關人員組織驗收合格后,通知分公司質安部、技術部到現場檢查、驗收,合格后方能進行
33、鋼筋安裝等下道工序的施工作業。11.2.2所有高處作業人員應學習高處作業安全知識及安全操作規程,工人上崗前應依據有關規定接受專門的安全技術交底,并辦好簽字手續。特種高處作業人員應持證上崗。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的,應按規定對作業人員進行相關安全技術交底。11.2.3項目部應按類別,有針對性地將各類安全警示標志懸掛于施工現場各相應部位。11.2.4高處作業人員應經過體檢,合格后方可上崗。對身體不適或上崗前喝過酒的工人不準上崗作業。施工現場項目部應為作業人員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帶等必備的安全防護用具。11.2.5安全帶使用前必須經過嚴格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作業人員應按規定正確佩戴和
34、使用安全帶。安全帶的系扣點應就高不就低,扣環應懸掛在腰部的上方,并要注意帶子不能與鋒利或毛刺的地方接觸,以防摩擦割斷。11.2.6支、拆模板時應保證作業人員有可靠立足點,作業面應按規定設置安全防護設施。模板及其支撐體系的施工荷載應均勻堆置,并不得超過設計允許荷載。11.2.7已支好模板的樓層四周必須用臨時護欄圍好,護欄要牢固可靠,護欄高度不低于1.5m,然后在護欄上再鋪一層密目安全網。11.2.8高處作業前,應由項目分管負責人組織有關部門對安全防護設施進行驗收,經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作業。安全防護設施應做到定型化、工具化。需要臨時拆除或變動安全設施的,應經項目分管負責人審批簽字,并組織有關部門
35、驗收,經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實施。11.2.9澆筑混凝土時應派專人檢查模板支撐有無松動、傾斜、彎曲變形、位移等情況,發現問題應立即停止混凝土澆筑,并即刻進行加固整改。11.2.10混凝土泵管應用支架墊固放在梁上,不得直接與樓板接觸。11.3 監測措施梁板高支模采用扣件式腳手架支撐體系,在搭設和鋼筋安裝、砼澆搗施工過程中,必須隨時監測。本方案采取如下監測措施:11.3.1班組日常進行安全檢查,項目每周進行安全檢查,分公司每月進行安全檢查,所有安全檢查記錄必須形成書面材料。11.3.2日常檢查、巡查重點部位:1)桿件的設置和連接、掃地桿、支撐、剪力撐等構件是否符合要求。2)地基是否積水,底座是否松
36、動,立桿是否符合要求。3)連接扣件是否松動。4)架體是否有不均勻的沉降,垂直度偏差是否超出規范要求。5)施工過程中是否有超載的現象。6)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規范要求。7)腳手架體和腳手架桿件是否有變形的現象。11.3.3腳手架在承受六級大風或大暴雨后必須進行全面檢查。11.3.4在澆搗高支模梁板砼前,由項目部對腳手架全面檢查,合格后方可開始澆砼。澆砼的過程中,由質安員、施工員對架體檢查,隨時觀測架體變形。發現隱患,立即停工整改,隱患消除后再施工。構件允許偏差見下表:序號項目允許偏差檢查工具1立桿鋼管彎曲3mL4m4mL6.5m1220鋼板尺2水平桿、斜桿的鋼管彎曲L6.5m30鋼板尺3立桿全高
37、垂直度絕對偏差100mm吊線和卷尺4立桿腳手架高度H內相對值H/400鋼板尺11.3.5高大模板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進行監測,每次監測結果必須由監測人、項目經理、項目總監簽字,提供給施工、監理、設計及業主等相關單位。11.3.6監測結果報告必須包括監測項目及允許值、報警值、監測數據處理分析、監測結果評述。11.3.7監測數據接近或達到報警值時,應組織有關各方采取應急或搶險措施,同時須向市建設工程安全監督站、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市建筑委員會報告。11.3.8本分項工程監測項目包括:支架沉降、位移和變形。11.3.9觀測點的布設:根據圖紙情況,該部位雨篷的最大截面梁為5001000mm,故觀測點
38、需盡量選擇在受力最大位置,即5001000mm梁的跨中,每個監測坡面布設不少于3個支架沉降觀測點(如下圖)。監測儀器精度應滿足現場監測要求并按上表設變形監測報警值。11.3.10監測頻率: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應實施實時觀測,一般監測頻率不超過2030分鐘一次,澆筑完后不少于2小時一次。十二、應急救援預案12.1 概況在此區域內施工極可能發生高空墜落、模板坍塌、物體打擊等重大事故。本預案針對上述可能發生的高空墜落、模板坍塌及物體打擊緊急情況進行應急準備和響應。施工現場緊急情況處理流程圖項目經理或現場負責人迅速作出判斷,下達應急指令;同時以最快方式向本單位工程部門、經理報告,并根據情況的嚴重程度決定
39、是否報警。發現人發現后立即向項目經理或現場負責人報告公司工程部、安全生產委員會下屬單位工程部門、經理判定項目部應急措施的適宜性,重大情況立即趕赴現場協助處理,并向公司工程部和安全生產委員會報告。跟蹤應急處理情況,必要時趕赴現場協助處理;處理完畢后,評審應急準備和響應程序,必要時修訂文件。應急電話:火警119; 匪警110; 交通事故122; 急救12012.2.2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職責1)負責制定事故預防工作相關部門人員的應急救援工作職責。2)負責突發事故的預防措施和各類應急救實施的準備工作,統一對人員,材料物資等資源的調配。3)進行有針對性的應急救援應變演習,有計劃區分任務,明確責任。4)當
40、發生緊急情況時,立即報告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并及時采取救援工作,盡快控制險情蔓延,必要時,報告當地部門,取得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幫助。12.3應急救援工作程序1)當事故發生時小組成員立即向組長匯報,由組長張洪剛立即上報公司,必要時向當地政府相關部門,以取得政府部門的幫助。2)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織項目部全體員工投入事故應急救援搶險工作中去,盡快控制險情蔓延,并配合、協助事故的處理調查工作。3)事故發生時,組長或其他成員不在現場時,由在現場的其他組員作為臨時現場救援負責人負責現場的救援指揮安排。4)項目部指定李裕達負責事故的收集、統計、審核和上報工作,并嚴格遵守事故報告的真實性和時效性。12.4救
41、援方法12.4.1高空墜落應急救援方法:1)現場只有1人時應大聲呼救;2人以上時,應有1人或多人去打“120”急救電話及馬上報告應急救救援領導小組搶救。2)仔細觀察傷員的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昏迷、休克等現象,并盡可能了解傷員落地的身體著地部位,和著地部位的具體情況。3)如果是頭部著地,同時伴有嘔吐、昏迷等癥狀,很可能是顱腦損傷,應該迅速送醫院搶救。如發現傷者耳朵、鼻子有血液流出,千萬不能用手帕棉花或紗布去堵塞,以免造成顱內壓增高或誘發細菌感染,會危及傷員的生命安全。4)如果傷員腰、背、肩部先著地,有可能造成脊柱骨折,下肢癱瘓,這時不能隨意翻動,搬動是要三個人同時同一方向將傷員平直抬于木板上,不能
42、扭轉脊柱,運送時要平穩,否則會加重傷情。12.4.2模板、坍塌應急救援方法:1)地當發生高支模坍塌事故時,立即組織人員及時搶救,防止事故擴大,在有傷亡的情況下控制好事故現場;2)報120急救中心,到現場搶救傷員。(應盡量說清楚傷員人數、情況、地點、聯系電話等,并派人到路口等待);3)急報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公司和有關應急救援單位,采取有效的應急救援措施;4)清理事故現場,檢查現場施工人員是否齊全,避免遺漏傷亡人員,把事故損失控制到最小;5)預備應急救援工具:切割機、起重機、藥箱、擔架等。12.4.3物體打擊應急救援方法:當物體打擊傷害發生時,應盡快將傷員轉移到安全地點進行包扎、止血、固定傷肢,
43、應急以后及時送醫院治療。1) 止血:根據出血種類,采用加壓包止血法、指壓止血法、堵塞止血法和止血帶止血法等。2) 對傷口包扎:以保護傷口、減少感染,壓迫止血、固定骨折、扶托傷肢,減少傷痛。3) 對于頭部受傷的傷員,首先應仔細觀察傷員的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昏迷、休克等,如果有嘔吐、昏迷等癥狀,應迅速送醫院搶救,如果發現傷員耳朵、鼻子有血液流出,千萬不能用手巾棉花或紗布堵塞,因為這樣可能造成顱內壓增高或誘發細菌感染,會危及傷員的生命安全。4) 如果是輕傷,在工地簡單處理后,再到醫院檢查;如果是重任,應迅速送醫院拯救。5) 預備應急救援工具如下表:序號器材或設備數量主要用途1支 架若干支撐加固2模板、木枋若干支撐加固3擔 架2個用于搶救傷員4止血急救包4個用于搶救傷員5手電筒6個用于停電時照明求援6應急燈6個用于停電時照明求援7爬 梯3樘用于人員疏散8對講機8臺聯系指揮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