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1、編制依據21.1建筑、結構施工圖紙21.2設計變更、洽商21.3施工組織設計21.4主要規范、規程、地方標準22、工程概況22.1砌筑工程概況23.施工部署33.1管理層人員組織及職責分工33.2勞動力安排33.3機械安排44、施工準備44.1技術準備44.2材料準備44.3作業條件55、設計施工原則56、主要施工方法和技術措施76.1工藝流程76.2施工工藝87、冬季施工138、質量保證149、安全文明施工151、 編制依據1.1建筑、結構施工圖紙1.2設計變更、洽商1.3施工組織設計1.4主要規范、規程、地方標準序號名稱規范1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2
2、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02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4砌筑砂漿配合比設計規程JGJ 98-20005砌體填充墻結構構造圖集06SG614-16建筑物抗震構造詳圖03G329-17北京市建筑結構長城杯工程質量評審標準2、工程概況xx辦公樓項目本工程為xx兩家單位共用的辦公樓,總建筑面積為39376.27m2,其中中央國家機關工委辦公樓地上建筑面積為9151.54m2,最高層數為8層;xx辦公樓地上建筑面積為17268.63m2,最高層數為10層;xx辦公樓共用地下車庫建筑面積為12956.10m2,地下層數均為2層。2.1砌筑工程概況地下室內墻
3、除鋼筋混凝土墻外,內隔墻采用150厚加氣混凝土砌塊,主要設備機房增加50厚HOREQ吸聲棉板。地上部分外墻采用200厚輕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塊。內隔墻除井道隔墻采用100厚加氣混凝土砌塊外,其余內隔墻采用150厚加氣混凝土砌塊。設備井道、電梯井和設備機房隔墻均增加50厚HOREQ吸聲棉板。采用M5.0混合砂漿砌筑。3.施工部署3.1管理層人員組織及職責分工序號姓名職稱項目職務崗位職責1工程師項目經理全面負責本工程的管理協調工作2工程師項目總工全面負責本工程的技術管理工作3工程師生產經理全面負責本工程的生產管理工作4助工技術負責人負責解決圖紙問題及施工現場遇到的技術性問題、工程洽商的辦理5助工工長負
4、責施工安排及向工人進行技術交底,填寫砌筑工程相關技術資料6助工質量負責人全面負責工程的質量管理工作7助工安全負責人負責施工過程中的安全與文明施工管理8助工材料員負責各種砌筑材料的采購、進場驗收以及收料、發料工作9助工機電工長負責機械的正常運轉,保證現場的水電供應10助工試驗負責人負責砌塊試驗及砌筑砂漿及構造柱混凝土試塊的制作、養護、試壓及強度等級的評定工作11技術員負責施工方案及施工進度計劃的編制,技術資料的管理及歸檔3.2勞動力安排砌筑工程施工勞動力投入表工 種人數工作內容(或工種)瓦工150砌筑輕集料混凝土砌塊及加氣混凝土砌塊鋼筋工30構造柱及過梁鋼筋的加工和綁扎混凝土20構造柱及過梁混凝
5、土澆筑、振搗、養護等普工50各種砌塊及砂漿的搬運和下場文明施工清理3.3機械安排地下部分砌筑工程施工時,利用結構現有自行車坡道、汽車坡道作為各種砌筑材料的運輸通道,用手推車將各種砌塊及砂漿通過自行車坡道、汽車坡道運至地下一層及地下二層。地上部分砌筑工程施工時兩臺外運電梯作為各種砌筑材料的運輸工具。4、施工準備4.1技術準備由技術部牽頭,組織工程部、質量部、安全部、商務部及試驗室、材料科等相關部門,詳細審閱施工圖紙、設計交底、設計洽商,對圖紙中存在的問題請設計給予確認、提出合理建議,解決并辦理相關手續,盡量將問題在施工前解決。對工程中重點部位采取詳細的技術措施,并對工人作好技術交底。4.2材料準
6、備所用材料:輕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塊MU5.0、加氣混凝土砌塊MU5.0、混合砂漿、混凝土。材料要求:輕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塊:強度等級5.0;干體積密度800 kg/m3。使用前齡期不小于28天。主要規格為390190190。加氣混凝土砌塊:強度等級5.0;主要規格為600150250;干體積密度725kg/m3。使用前齡期不小于28天。蒸壓灰砂磚:240115115、24011553,強度等級MU10;砌塊進場后應按品種、規格強度等級分類碼放整齊,其堆置高度不得大于1.5m,并且做好覆蓋工作,防止雨淋。混合砂漿:強度等級M5;水泥P.O32.5;石灰膏;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5,使用前過孔徑5mm的篩
7、子,混合砂漿配合比由實驗室提供;混凝土:構造柱、圈梁、過梁、現澆帶混凝土強度等級均為C20;鋼筋:6、8、10、12、10、12、14、16等。4.3作業條件地下砌筑工程開始前,進行地下部分結構驗收,合格后進行地下二層房心回填,室內回填土施工過程中要穿插施工砌體隔基礎然后進行地下部分的砌筑施工;樓層內砌筑工程開始前,將樓面上的雜物清理干凈,彈出軸線、墻體線、門窗洞口線,并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辦完預檢手續。構造柱鋼筋、墻體拉結筋、現澆帶鋼筋、門洞口抱框鋼筋采用植筋的措施將其安裝到位。5、設計施工原則5.1填充墻的墻面轉角處、未與柱或混凝土墻拉結的墻端部、丁字墻交接處、沿墻長每4米處均應設置構造柱
8、,構造柱尺寸為b240縱筋為410,箍筋為6250,構造柱上下端樓層處400mm高度范圍內,箍筋間距加密到100。5.2.現澆過梁尺寸為 b150 、b200、 b300,縱筋為414,箍筋為6150,過梁伸入兩端支座長度不小于300mm。5.3墻長度大于5m時,墻頂部應與梁(板)底設拉接,墻高大于4m時,在每層門洞上皮、外墻窗洞上皮設置與柱連接的通長混凝土水平配筋帶,水平配筋帶高度60-70mm厚,內配通長筋28。墻長小于5m時墻頂拉結做法墻長大于5m時墻頂拉結做法5.4圖紙中未注明的隔墻構造詳見砌體填充墻結構構造圖集06SG614-1和建筑物抗震構造詳圖03G329-1;5.5填充墻預留洞
9、,小于400的洞由機電安裝分公司給出留洞位置圖,大于等于400的洞口見建筑施工圖;5.6砌體墻大于300的洞口應有過梁;5.7門窗旁設置混凝土抱框,抱框沿高每500mm設26拉結筋伸入墻內1000mm,洞口寬度大于2100時抱框通頂,抱框上、下端鋼筋均采用植筋,植筋深度不小于15d;5.8填充墻和內隔墻與框架柱及構造柱交接部位應設拉結筋,如下圖所示:填充墻通過拉結筋,采用植筋的方法與混凝土框架連接,拉結鋼筋應錨入墻、柱豎向受力鋼筋內側;拉結筋沿墻通長布置。5.9構造柱與填充墻連接同樣加拉結筋,其構造如下圖所示:5.10填充墻砌至板、梁底附近后,應待砌體變形穩定沉實后,至少間隔7天,再用斜砌法把
10、下部砌體與上部板、梁間,用砌塊逐塊敲緊填實構造柱頂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捻實;5.11構造柱的兩側留馬牙槎,馬牙槎寬度為80mm,砌塊兩退兩出,馬牙槎高度為400mm; 5.12過梁、圈梁、構造柱的保護層厚度為15mm;與混凝土墻體相交處的砌體門框墻垛處理方法如下圖所示:5.14由機電安裝公司向總包方提前提供留洞圖,明確機電設備進場的路線、時間,預留洞的位置、大小,后砌墻的位置等問題,與土建方協商解決。5.15管線集中時,在砌筑時預留管線位置;其他情況時,先砌筑砌塊墻體,待砌筑墻體的強度達到要求后,做機電管道時再剔鑿墻體。剔鑿時必須使用切割機切割。5.16小于300mm的洞口不做結構加固,在砌筑時由
11、機電方與土建方協調配合,對洞口進行預留。5.17砌塊墻體表面不得預留或打鑿水平溝槽。6、主要施工方法和技術措施6.1工藝流程作業面清理 測量放線 立皮數桿、拉線 砌筑砌塊墻,機電配合預留洞口 檢查驗收合格 合模、澆筑混凝土 驗收6.2施工工藝6.2.1砌筑前,基層樓面要清理干凈,表面撒水濕潤,不得由積水;砌塊在砌筑前1天澆水濕潤,使用時表面不得由浮水;根據最下皮磚標高拉通線檢查,如水平磚縫厚度超過30mm,用細石混凝土找平,不得用水泥砂漿找平;填充墻采用輕骨料小砌塊砌筑時,墻體底部砌筑高度不小于200的蒸壓灰砂磚。對防水有要求的房間,在砌筑時墻體底部做高度不小于200的混凝土坎臺。填充墻采用植
12、筋的方法與主體拉結:(1)鉆孔定位必須根據施工圖紙及施工方案的位置,由專業技術人員放線定位;(2)用沖擊鉆打出相應直徑的錨孔,其直徑應大于埋筋的46mm,孔深為錨固鋼筋直徑的15倍,如打孔時遇到鋼筋孔位允許出現微量偏差,但最大值不得超過20mm;(3)用壓縮空氣吹凈孔內浮灰;(4)植筋前必須經監理檢查,確保孔徑、孔深和孔內無積水粉塵后進行下道工序施工;(5)根據現場需用量將植筋膠和固化劑按照規定比例拌和均勻;(6)將混勻的膠料注入孔內,同時排出孔內的空氣;(7)將鋼筋迅速植入孔內(鋼筋可單向慢慢單向旋入,不可正反向旋入),直到鋼筋到達洞底壁方可,施工時在鋼筋端部做好標記,植入困難時應及時用錘敲
13、擊,取出孔口多余膠,并將孔口摁平;(8)混合后的膠料在20min內用完,硬化后的膠料不得再使用;(9)固化期間勿擾動埋筋,植筋完畢12h即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10)植筋完畢72h即可進行拉拔試驗,拉拔合格后即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11)植筋的抗拔和抗剪力最小值應滿足以下要求:鋼筋直徑681012抗拉拔力(KN)5122030抗剪拔力(KN)41016246.2.5砌筑前要根據墻面尺寸,排磚撂底,要求組磚合理便于操作。皮數桿制作:用3040木料制作,皮數桿上要注明磚高、縫高、門窗洞口、預埋塊、拉結筋、過梁的尺寸標高。皮數桿間距不得大于5m,轉角處均應設桿。皮數桿要垂直、牢固、標高一致。6.2.
14、7輕集料混凝土墻各皮砌塊均采用順砌方法,上下皮豎縫相互錯開1/2砌塊長(最小不小于90)。加氣混凝土砌塊搭結長度不應小于砌塊長度的1/3,豎向通縫不應大于2皮;6.2.9砌筑時,自墻體的一端開始砌起;有構造柱的墻體砌筑時,從構造柱開始向兩側進行;為保證墻面立縫垂直,不游頂走縫,當砌筑一步架高度時,每隔兩米水平間距彈一道垂直線,在操作時認真檢查,發現偏差隨時糾正,嚴禁事后砸墻;6.2.10砌筑時要求拉線以保證墻體的垂直度;砌塊底部向上,以便座漿和澆筑混凝土配筋帶,輕集料混凝土砌塊水平灰縫和立縫應控制在10mm,不得小于8mm,但也不能大于12mm;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水平灰縫厚度及豎向灰縫寬度分別為
15、15mm和20mm。水平灰縫要平直,按凈面積計算的砂漿飽滿度不得低于90%。豎向灰縫采用加漿方法,砂漿的飽滿度不得低于80%,嚴禁用水灌縫,不得出現透明縫;6.2.11砌塊墻體的轉角處和交接處要求同時砌筑,如不能一次砌筑完成時,必須留置斜槎,斜槎長度等于或大于斜槎高度;當砌筑時遇到非整塊輕集料混凝土砌塊時,必須使用切割機切割所需尺寸砌塊;輕集料混凝土砌塊墻每天的砌筑高度不得超過2.5米;6.2.13構造柱、過梁、圈梁、現澆帶的施工方法:砌筑前,先將構造柱、抱框的鋼筋綁扎完成,砌體墻的拉墻筋放置好,然后砌筑墻體,最后澆筑混凝土;構造柱的尺寸為墻厚240,砌筑馬牙槎的形式:馬牙槎兩進兩退,填充墻與
16、構造柱沿豎向每400mm,設置26的水平拉結筋,拉結筋沿墻通長布置,并且拉結筋穿過構造柱部位要與構造柱鋼筋綁扎牢固;如下圖所示:構造柱鋼筋可綁扎搭結,搭結長度為55d(d為鋼筋直徑),在綁扎搭結區段內的箍筋間距為100mm主筋保護層厚度15mm;構造柱合模前將砌筑時的砂漿殘塊,磚渣的雜物清理干凈;構造柱模板采用覆膜多層板方木定型加工,背肋50100木方間距200,采用50100方木加穿墻螺栓拉結固定。模板與磚墻面粘5mm,密封條,模板與墻體嚴密貼緊,支撐牢固,如圖所示:構造柱采用C20混凝土,在澆筑前必須將磚墻和模板澆水濕潤,混凝土澆筑時宜分層澆筑,每層澆筑高度不得大于1500mm,使用30振
17、搗棒對其振搗,混凝土坍落度為140160,混凝土澆筑至頂部時,使用干硬性混凝土人工振搗密實,表面壓光;6.2.19所有填充墻門洞口處設置抱框,門洞口寬度2100的鋼筋混凝土抱框做法如圖所示;當洞口寬度2100時,混凝土抱框立柱通頂;6.2.20洞口過梁,洞口寬度大于300時設置過梁,過梁伸入兩端支座長度各300,過梁尺寸見下表:部位梁高上鐵下鐵箍筋L150015021021261001500L200020021221461502000L30003002122166150砌筑至過梁、配筋帶部位時,安裝過梁、配筋帶、抱框模板一次性澆筑混凝土,施工縫不得留置在過梁上,但可留在配筋帶的任何位置; 填充
18、墻砌筑接近梁、板底時應留一定的空隙,待填充墻砌筑完變形穩定后,并應至少間隔7天,再將其補砌擠緊。6.2.23砌筑時搭設雙排腳手架,架子不得搭靠在砌塊墻上。在機電管線安裝完成后,再進行砌筑墻體面層抹灰工程;7、冬季施工砌筑工程進入冬期施工階段主要砌筑地下室部分,地上砌筑工程在冬期施工結束后再施工,地下室溫度可達到50C,所以砌筑施工工藝、注意事項同原砌筑工程施工方案,砌筑工程冬期施工注意事項如下:7.1對原材料的要求加氣混凝土砌塊吸水率不得大于70。應清除砌塊表面污物及冰、霜、雪;遇水浸泡后受凍的磚、砌塊不能使用;砌筑前24小時將砌塊運至室內,24小時后適當澆水,但不宜過多,表面不得有游離水,且
19、隨澆隨用。砌筑用砂粗砂,砂中不得含有冰塊和直徑大于10mm的冰塊;砂進場后,遇下雪天氣及時覆蓋;水泥強度等級一般采用32.5MPa,進場后應儲存在水泥庫內,不得受潮結塊,如遇到水泥強度不明或出廠日期超過3個月的情況,應經過試驗鑒定后,方可使用;構造柱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由混凝土攪拌站提供,要求混凝土出罐溫度不得小于100C,澆筑時溫度不得小于50C。7.2砌筑砂漿砂漿的強度等級及品種按照設計圖紙選用;砂漿在運輸和使用時不得產生泌水、分層、離析現象,要保證砂漿組成部分的均勻性;嚴禁使用已遭凍結的砂漿,不得以熱水摻入凍結砂漿內重新攪拌使用,且不宜在砌筑時向砂漿內摻水使用;拌和砂漿時水的溫度不得大
20、于800C,水泥不能加熱。砂漿使用時溫度不應低于50 C;室內砌筑工程結束后,在7天內保持室內溫度不低于50C,以保證砌筑砂漿達到足夠強度。8、質量保證8.1施工質量驗收標準按照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02和建筑結構長城杯工程質量評審標準執行。8.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砌體結構,小砌塊的型號、強度等級、齡期、孔型尺寸和砌筑砂漿的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材料進場時要同時帶有出廠合格證、檢測報告;8.3砌筑所用砂漿按配合比進行計量攪拌,符合設計要求,并有砂漿強度試驗報告;8.4砌筑錯縫應符合規定,砌筑方法應采用反砌、對孔、錯縫的“反、對、錯三字”砌筑法。即砌筑時小砌塊生產時的底
21、面朝上,上一層小砌塊的孔洞對準下一層的孔洞,上、下層小砌塊錯開砌筑。砌體的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不得小于90(按凈面積計算),豎縫飽滿度不得小于80,不得出現豎向通縫,壓縫尺寸應達到本標準的要求;8.5墻體轉角處和縱橫墻交接處應同時砌筑。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的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小砌塊對孔錯縫搭砌的搭接長度應不小于90mm。灰縫中設置的拉結鋼筋,鋼筋應被灰縫砂漿包裹嚴密;8.6多孔磚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砌體,應軸線,標高準確,墻面平整潔凈,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宜為lOmm,且不應大于12mm 或小于8mm。灰縫應橫平豎直、深淺一致、搭接平順、光滑密實。不得有瞎縫、假縫、透明
22、縫。墻體無裂縫、無滲漏;8.7拉結鋼筋規格、根數、間距、位置、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8.8構造柱留置正確,馬牙槎先退后進、上下順直;殘留砂漿清理干凈;8.9在每砌完一層后,需要校核檢驗墻體的軸線尺寸和標高,在允許偏差10以內時,在樓面上予以糾正;8.10砌塊墻體砌筑的臨時間斷設在門窗洞口處;8.11砌筑好的砌塊,不得再撬動、碰撞、松動,否則要重新砌筑;8.12砌體墻的允許偏差項目要符合下表:項次項目允許偏差值(mm)檢查方法1軸線位移10尺量2標高基礎頂面10水準儀或、拉線尺量樓面153垂直度每層5經緯儀 、吊線、尺量全高10m810m154表面平整度52m 靠尺、塞尺5門窗洞口高、寬度5拉線
23、、尺量上下口偏移106灰縫吊線、尺量8.13注意在機械運輸過程中,對已砌筑的墻體進行成品保護,嚴禁野蠻作業,碰撞砌塊墻體;8.14砌體上的設備槽孔以預留為主,因漏埋或未預留時,應采取措施,不應剔鑿而損壞砌體的完整性;8.15砌筑施工應及時清除落地砂漿;8.16拆除施工架子時,注意保護墻體及門窗口角。8.17植筋鉆孔時不得破壞主體結構鋼筋;孔壁應無粉塵、清潔;鋼筋旋入時檢查膠的顏色均勻一致;插入后應由適當的膠溢出,確認部欠缺較量;8.18植筋拉拔試驗滿足設計值。9、安全文明施工9.1施工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在使用腳手架砌筑時,施工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穿防滑膠底鞋;9.2墻身砌體高度超過樓面1.2
24、m以上時,應搭設砌筑腳手架;腳手架上堆料量規定荷載2.5kN/m2,同一塊腳手板上的操作人員不應超過2人;9.3砌塊施工時,不準站在墻身上進行砌筑、劃線、檢查墻面平整度和垂直度、裂縫、清掃墻面操作,也不準在墻身上行走;9.4在樓層(特別是預制板面)施工時,堆放機械、磚塊等物品不得超過樓板使用荷載,如超過荷載時,必須經過驗算采用有效加固措施后方可進行堆放和施工;9.5不準用不穩固的工具或物體在腳手板面墊高操作,腳手板不允許有空頭現象,不準用鋼模板作立人板;9.6使用于垂直運輸的施工電梯籠、繩索具等,必須滿足負荷要求,牢固無損,運輸時不得超載,并須經常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修理;9.7在砌塊、砌體上,
25、不宜拉纜風繩,不宜吊掛重物,也不宜作其它施工臨時設施、支撐的支承點;9.8在作業面必須設置照明設施,如照明設施損壞時,要及時修復、更換;9.9作業面施工時,必須注意現場臨電的設置、使用,不得隨意拉設電線、電箱,無關人員禁止使用臨電設施;9.10要求各作業面施工人員文明施工,不得隨意亂扔施工材料及建筑垃圾。主體結構施工方同機電安裝施工人員互相配合,協調合作;9.11由于場地狹小,施工工種眾多,施工人員和機械運輸車輛要注意不得碰撞腳手架;9.12在電梯井筒、管道井等部位,必須設置安全防護網,防止人員意外墜落;9.13混凝土澆筑使用振動棒前應檢查電源電壓,線路是否良好,電源拇不得有接頭。機械運轉是否正常,操作振動機人員要戴絕緣手套、穿絕緣膠鞋。振動機移動時,不能硬拉電線,更不能在鋼筋和其它銳利物上拖拉,防止割破拉斷電線而造成觸電傷亡事故;9.14每日施工完畢后,要清掃作業面,將灑落的砂漿清理干凈,并將碎砌塊清掃歸堆,從地下室運出;9.15施工班組長必須對班組作業區的現場文明負責,落實到人。